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为你打开时间的门-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再次上了车,唐宓现在才注意到车内的陈设,黑色的内饰,淡淡的皮革味道,车内崭新得闪闪发光。
汽车的后座放着叶一超那个黑色挎包,挎包旁是笔记本电脑和一些大部头的数学专著,身边车门上的储物盒里也塞着一沓演算草稿。一眼扫去,字迹密密麻麻,非常工整,一如既往的叶一超风格。
看叶一超的演算手稿通常来说是一种享受,只是现在的条件实在不适合。
她默默收回视线,没话找话说:“叶一超,这是你新买的车吗?”
说实话唐宓没想到叶一超开的是宝马。这种车在国内不便宜,在美国也便宜不到哪里去,新车的话没有四万美金根本买不下来。倒不是说叶家拿不出这个钱,只是跟叶一超一直以来的随意风格不太吻合。
叶一超对这个话题没有兴趣,但还是做了解释:“我妈给钱叫我买的,还算好开。”
唐宓顿了顿,想起叶一超的母亲吴阿姨找她谈话的那一次,她来汽车站接她又送她去了火车站,没错,吴阿姨的车也是宝马,大概是真的蛮喜欢这款车的。
“你从新泽西过来,开了多久?”唐宓问。
“早上六点出发的。”
“那开了四个小时啊……”唐宓说, 〃很累吧。”
“不累的。”
叶一超说着,又侧头看她一眼。
“嗯,那就好。”
大学附近总是少不了不错的餐厅,在伟大的导航的带领下,两个人生地不熟的老同学老校友还是准确地找到了一家在点评网上口碑甚佳的餐厅,餐厅环境确实极佳,气氛好得异乎寻常,因为是假期餐厅人不多,两人在一个隐蔽的小隔间坐下来,带给人包场的错觉。
餐厅很暖和,叶一超脱了大衣,露出了穿在里面的套头羊毛衫,更显得清俊修长。
“这里好像很贵。”唐宓说。
她之前也跟李知行在 起吃过几顿昂贵的饭,比如见明朗和贺优的时候,比如昨天和罗志维见面的时候,那都是有理由的。而现在,他们两个老熟人确实没必要到如此高消费的场所来。
叶一超一脸无所谓:“你不用在意钱的问题。”
唐宓反问:“你很有钱吗?”
叶一超拿着全奖,但到底还是学生,不像罗志维那种还兼了一份助教可以补贴生活,完全没什么多余的收入。所谓的全奖也就是让人饿不死的水准,要说能生活得多高水平是绝不可能的。
“我平时也不怎么花钱。出国前我妈给我存了一笔教育基金。”
“好吧……”
如果有可能,她不愿意让叶一超破费。不过现实总是横在眼前,自己的经济条件比叶一超差很多,这一点无从回避——而且,两人刚刚碰面,她又何苦因为钱搞得两人不愉快?
唐宓没再坚持,随便点了个最便宜的套餐。
何况,这就是叙旧的感觉吧。两个人坐在光洁餐桌的两边,慢慢吃着午饭,说说这一年多来各自的经历。
叶一超在一旁看着地娴熟地和服务员交谈,尽管英语里免不了带着中文口音,但相当流畅,比他的部分在美国待了三四年的师兄师姐还强。
微笑着拿着菜单离开,叶一超若有所思:“看来你对美国很适应。”
“确实还可以。”
有一个很好的领路人,不适应都不太可能。
“你现在笑容好像要多一些。”
唐宓想了想,觉得可能真的是这样。高中的时候确实精神压力大,眼睛能看到的只有考试和上好大学,总觉得有人拿着鞭子在后面追赶,晚一秒钟天都要塌了。现在她已经不这么想了,虽然还是苦哈哈的学生一个,但是她发现自己距离想要的目标越来越近,心情总体上而言,不再那么焦躁不安。
叶一超又问:“既然这样,你有没有考虑申请美国的商学院?”
唐宓摇了摇头:“不可能。我外婆还在国内。这次交换生我会选择过来,是因为时间总计只有四个月,我外婆这段时间在我舅舅家里。”
叶一超略略思索,又问:“你来美国的钱,是你舅舅给的?”
“是的。”
他曾经在医院里见过唐宓的舅舅,他还给了叶妈妈一张名片。当时叶妈妈没仔细看,等回家后掏出名片片,大大地吃了一惊 他也是那时候才知道,唐宓的舅舅身份卓然。
发现话题始终在自己身上打转,唐宓决定主动出击转移话题,问起了叶一超近来的研究情况。叶一超有绝佳的天赋和对数学的热爱,加上现在的导师也是数学界的大牛,进步水平相当惊人,他的研究范畴唐宓终于听不太懂了。
在唐宓问出了一个愚蠢的问题之后,两人大眼对小眼对视了三秒钟,唐宓率先别开了视线。
昨天和罗志维交流的时候,她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和专业的数学系研究生的差距,此刻这种差距感更为清晰——数学到了高端阶段,数学分支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理论也抽象。拓扑领域的数学家们都很难看懂群论的论文,更何况她一个学金融经济的试图去了解当今数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
叶一超慢慢地呼出一口气。
“很可惜。”他说,“你那么有天赋。”
“但是毕竟我不学数学。”
研究数学这回事,和一场漫长的爬山比赛一样,越接近山顶的时候,越会觉得天赋这种东西的重要性。到了这等程度,努力已经不是最关键的,因为你身边的每个人都非常努力,考验某个人最后能能否攀到山顶的关键因素,就是看那从娘胎里带来的脑细胞。
“俱乐部的其他人怎么样?”
她问起了欧几里得俱乐部的同学们。这么多年在一间办公室的奋斗情谊不是假的,叶一超对他们现在的去向比较了解,大概介绍了一下,从数学转出去好几个,剩下的都在往自己的方向发展。
纯数学领域就那么窄,容不下多少人。学数学的就三条路,一个是当老师,一个是换专业,还有一个就是抱着纯数学啃到老死。当然,最后一条路不但需要毅力,还需要天赋。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唐宓认为都是值得钦佩的。
甜点送上来的时候,叶一超还是把话题绕回了唐宓身上:“你怎么想到来彼士顿的”
“李知行来找罗志维谈一些事情,又恰好因为我跟罗志维比较熟悉,所以他叫上了我”
“李知行是为了数据分析的算法的事来找罗志维的?”
“算是吧……”唐宓一愣,“你知道这事儿?”
上半年的时候,他跟我打过电话,问我在数学界哪些人对计算机算法有研究。我估计应该是这事情。
事实证明,叶一超只要愿意,也是可以变得很敏锐。
“是这样。”唐宓点头。
“罗志维在代数领域确实很出色。”叶一超难得点评了一句,又转开了话题,“也就是说,你这个假期没其他安排了?”
虽然实际情况的确如此,但唐苾依稀觉得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她想不到什么反驳的话,只得点了点头。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东岸逛一逛。”
唐宓睁大眼睛。叶一超是那种非常宅的人,能在家里是绝不愿意出门的——这次他能来波上顿已经比较难得,现在却提议两个人开车去东岸玩?看来在美国的一年多,叶一超也改变了许多。
在唐宓惊讶的视线中,叶一超进一步细化了自己刚刚的提案:“几年前我说过,要开车带你出去玩,现在恰好有机会了,从波士顿开车去纽约,只要三四个小时,我们现在过去,可以过两天再回波士顿,至于住的地方,美国的旅馆很多,路上也可以订。”
唐宓终于回过神来,摇头拒绝了这个提案:“虽然我没有安排,但我不能随意离开的。”
叶一超的嘴角明显压了压,背也挺直了,脸上再次没了表情,宛如刚刚在郗羽学姐家里的模样。
唐宓忽然意识到,他应该是有点不高兴了。
认识这么多年,她还从来没见过叶一超真正意义上发脾气。虽然和他当朋友很难,想追他更是没指望,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他脾气是真的不错,温和淡定,为人大方,有人请教他学习上的问题也从不藏私——当然,对方能否听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是因为李知行?”
问题有点刺人,唐宓抿了抿嘴,还是点了点头:“是的。我是因为李知行来的波士顿,不可能扔下他单独行动。”
叶一超面沉如水,一直到这顿饭吃完都没有再说话,好在这顿饭也到了尾声。
这顿饭最后是叶一超结的账,加上小费,一共花了一百多美金。
她已经不想再说什么节约的话题了,总之都是叶一超的钱,他要怎么花随便他了,反正就这么一顿饭也不足以给他带来什么巨大的经济危机。
这么久以来,从高中开始,她和叶一超在一起吃的每顿饭都是他付的钱——虽然也不过一掌之数,但唐宓始终记在心里。
离开餐厅的时候唐宓说:“等我工作后,请你吃饭。”
叶一超低下头和她对视一眼,伸出手轻轻抚上她的头顶。
“嗯,好的。”
|第十七|喜欢就去追
不大的单身公寓里,李知行和罗志维继续沉浸在复杂的代码和公式当中。
李知行原本已经安排妥了今天上午的计划,但唐宓的突发奇想使得他早上的安排落空——李知行便开着李泽文的车来了罗志维的公寓,和他继续讨论算法的具体细节。
就房子的舒适度而言,罗志维的单身小公寓肯定不如李泽文的大房子,但考虑到罗志维的所有资料都在他自己的公寓里,李知行选择了这边。
在理论问题已经一个一个解决之后,李知行接下来所面对的,就是软件的设计方面。
罗志维作为数学高才生,在编程这种技能上比起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固然差一点,但也足以胜任讨论核心部分——而且他也真想知道自己折腾出来的理论的实用性。
时近中午时,罗志维接到了吕子怡的电话,问他叶一超是否在他那里。做了大学四年同学,还在一个俱乐部,罗志维和吕子怡的关系自然是不错的,说话也随便。
“叶一超?他没来我这里……”
李知行蓦然从验算纸上抬起视线。
“是,他没给我电话。怎么,你们不是在一起的吗?”
“我在MIT和学姐吃饭,他说先过去哈佛找你。”
吕子怡在手机那头解释,“估计是在路上呢,我再给他打电话。罗志维,谢谢你。”
李知行本来不是八卦的人,但“叶一超”三个字实在不能轻飘飘地听过就算,他难得多问了一句:“这是怎么回事?”
“是吕子怡的电话,问我知不知道叶一超在哪里。”罗志维琢磨着这其中的缘由,“他俩从普林斯顿过来波士顿玩,说是要来我这里,不过你也看到了,没见人呢。”
“打电话问问当事人吧,也许出什么事情了。”
“是啊。”罗志维表示同意,随后拨通了叶一超的电话——手机被挂断了,然后他收到了一条来自叶一超的短信“在外面,下午联系你”。
罗志维给李知行看了短信,把手机放到一旁。
“看来他现在没法接你的电话。”
“被什么事情耽误了吧。”
罗志维有着比较典型的数学博士思维——对生活中的许多事,他采取简单思维,很少瞎猜测,叶一超怎么说,他就怎么相信,连个弯都懒得拐。
李知行难得有点八卦:“叶一超和吕子怡居然没在一起吗?我以为他们不会分开呢。”
“没那么夸张吧……”罗志维迟疑地回答,语气并不是十拿九稳。
“不是?我以为他们已经是男女朋友了。”
“肯定不是。我前不久还问过叶一超的,他说自己没女朋友,也没有找女友的打算。”罗志维的语气变得有把握多了。
李知行半垂着目光笑了笑:“吕子怡未必是这么想的。”
是他的语气太过于复杂,罗志维也心有所感,认真看了面前的李知行一眼。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罗志维摇了摇笔,难得有点感慨,“感情的事情,谁也强迫不了。”
是啊,感情的事情,从来都不是等价交换从来不是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就算你把整个世界捧到对方面前,对方也可能无法回报半点。
李知行没再问下去,只若有所思握着笔戳了戳稿纸,想起刚刚来自唐宓的电话。
唐宓为人循规蹈矩认认真真,又跟着自己来波士顿肯定不会节外生枝,如果不是出了什么事情,很难想象她会忽然变卦不跟自己一起吃午饭——全世界能让她改变主意的大概不超过十个人,在这块广袤的北美大陆上,除了自己之外,估计也就只剩下那么一个人了。
李知行的预感很快成了真。
当看到唐宓和叶一超一前一后走进罗志维的公寓时,他内心苦笑一声——预感准确大部分时间是好事,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另当别论了。
罗志维的吃惊只维持了一秒,然后失笑,热情地招呼两人进屋在沙发上坐下:“我都没想到,原来你已经碰见唐宓了。”
罗志维只是习惯性不爱多想,不等于真想不到。在他看来,叶一超和唐宓两人关系一直不错,巧遇之后单独去吃一顿饭也不奇怪。
屋内的暖气很足,即便刚刚进屋也觉得热了,唐宓脱掉大衣,目光落在李知行身上,解释了上午发生的事情。
李知行点头表示明白了:“所以你们在外面吃了饭回来的?”
“是的,不好意思。”唐宓不免生出一点愧疚感,她的视线落到餐桌上摆着的外卖饭盒上,中午她和叶一超在高级餐厅吃饭,这俩人却在公寓里吃外卖。
李知行微微一笑,看向自己的高中和大学校友:“叶一超,好久不见。”
叶一超随便点了点头,说:“嗯,是的。”
有外人在场,房间里的讨论似乎暂时也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
超的视线也落在了满桌的演算稿纸上,拿起一页看了看。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复杂公式,复杂的自定义符号,换了其他人来大概会做噩梦,但叶一超明显不属于此类。
果然,他目光落在满桌散乱的稿纸上三秒钟之后,轻轻“咦”了一声:“你的论文思路很奇特。”
罗志维连忙拢起桌上的稿纸:”抱歉抱歉,等我整理下。”
理论上说,他和李知行研究讨论的都是属于保密范畴内的东西,应当不能告知外人。
从这些稿纸上看出NUMS软件的核心算法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罗志维琢磨着,李知行既然在场,能够避嫌还是避嫌最好。
叶一超很敏锐地发现了情况不对:“我打扰你们了?”
“不完全是。”李知行微笑不改,顺手接过罗志维递来的稿纸放到自己手旁:“本来我们也讨论得差不多了。”
不完全是,那就有部分是。
叶一超点了点头,没再询问。他本来也不是多事的人,加之和李知行关系实在谈不上好,自觉没啥必要进一步交流。
那边罗志维叫他把身上的挎包放下来,又问他来波士顿的一路上是否顺利,他的新车如何等问题——关于车,男生永远不缺话题,即便是一心钻研学问的罗志维和叶一超都有不少共同点。
门铃响起的时候,几个人正聊到买车的问题。
罗志维打开门,吕子怡笑吟吟地站在门外,还拎着一大袋子零食水果。
“我来啦!”她语气非常欢快。
罗志维笑着欢迎她进屋。
“坐坐,你还买了东西?”
吕子怡笑吟吟地回答:“路上看到了小超市就顺便买了,我可不能空手上门吧?”
“都这么熟的同学,真是没必要。”
“好啦,反正都是大家一起吃。”吕子怡进屋后, 目光落到屋子里的其他人身上,笑容更灿烂了,“叶一超你居然比我先到!”
叶一超没多说什么,点了点头。
“唐宓、李知行,真的好久不见啦。”
吕子恰语气欢快地同屋子里其他两人打招呼,把刚刚采购的一包包零食和水果拆开,摆了满满一张茶几。
唐宓感慨地想,人的本性真的很少变化,吕子怡无论身在何地,还是那么周全。大学时代欧几里得俱乐部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她主持,现在即便到了美国,她也是活动的主力军。
李知行微笑着跟吕子怡打招呼。他注意到吕子怡精心打扮过,衣服很衬托身材,脸上化了淡妆,细节处理得不错,看上去比在国内的时候漂亮一些。北美的化妆品和衣服相当便宜,女生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提升外表,显然,吕子怡也属于此类。
罗志维的单身公寓不算大,一下子挤了五个人,就有些捉襟见肘,但热闹的氛围更是上了好几个台阶。不得不说,女生的加入对这间公寓的氛围有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当然,唐宓虽也是女生,但她性格限制,从过去到现在都不是那种开得起玩笑想得出话题更能炒热气氛的女生。
在众人的说笑声中,李知行提出建议:“遇到了就是缘分,晚上大家一起吃火锅?”
这话题一提出,众人纷纷响应。
李知行拖过桌上的一张稿纸写了个地址:“五点半的时候你们到这个地址来就行,是我哥的房子。”
吕子怡和李知行大学期间几乎没有接触,一时间也不知道他是哪里冒出来一个哥哥,于是快人快语地问:“你哥哥的房子?我们不是去外面吃火锅?”
“我哥哥的房子大一点,厨具和餐具也很全。”李知行合上笔记本电脑,将各类验算稿纸收进文件袋,“最重要的是,我哥家里有最正宗的火锅底料。”
很显然,没有在美国的留学生能在空闲的假期里拒绝“最正宗的火锅”,罗志维没想过要客气,他见过李泽文兼之和李知行是合伙人,没必要见外;吕子怡这种性格的,有火锅吃当然不会拒绝;叶一超想了想,也点了头。
“那就说定了,我和唐宓回去准备一下,你们几个若同学先聊聊天。
李知行拿起沙发扶手上自己和唐宓的大衣站起来。
唐宓边走边从李知行手里接过自己的大衣,低头穿上。
一条松软的灰色羊毛围巾轻轻落在脖子上,带着李知行身上的淡淡香气。
“这是你的围巾啊。”唐宓扣上了 一颗大衣纽扣,有点诧异地仰起脸。
李知行拿起围巾在她脖子上轻轻绕了一圈,淡淡开口:“外面比较冷。”
“哦。”
软软的围巾搭在胸前,唐宓没试图归还围巾,虽然她很想吐槽说自己并不冷——她现在穿的驼色大衣是她来美国后买的,价格不贵也很暖和,理论上说没必要再加一条围巾。
他回头看看正瞧着自己的数学系三人笑道:“你们记得准时过来。”
离开公寓之后,唐宓提议去超市买东西, 毕竟六个人的火锅食材绝非李泽文家里冰箱的存货能解决的。
“已经准备好了,就在车子的后备厢:“李知行一边发动汽车一边说,“本来今晚就准备吃火锅,现在不过是多了叶一超和吕子怡两个人。”
微唐宓微微一愣,饶是她也能听出李知行这轻飘飘的话语中的微妙之处:“你今天早上准备的?”
“早上去超市买的,买了很多材料。”
想起今早自己的“单独行动”,唐宓觉得挺愧疚:“今天早上的事情,我应该先告诉你。”
“没事。”李知行顿了顿,又问,“你和叶一超中午吃了什么?”
在附近一家法国餐厅吃的。
李知行微微笑了笑,看她:“叶一超请客?”
唐宓点头,提到这事儿她也觉得无奈。
“刚刚看到他也发现了,他和之前一样,看上去完全没变。”李知行说。
“毕业也才一年多。而且叶一超也不是那种容易改变的人。”
李知行问:“吃饭的时候你们聊了什么?”
“主要聊他的学习和研究的情况。”
唐宓回忆着中午两人聊天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知行。
她交代得清楚,李知行也听得明白,说:“高中的时候,同学们都说叶一超是数学天才,我还不太服气,我一直觉得,读书时代数学成绩好和数学天才可是两码事,没想到他真是天才,他的研究进展看来是很顺利,可能再过几年就可以看到他不断拿奖了。”
唐宓侧头看他:“你和罗志维的成果,只要公布出来,我觉得也可能拿到计算机领域的大奖的。”
李知行微笑:“过十年再说。就是不知道到时候罗志维会不会气我。”
“怎么?”
“一位数学家拿了计算机领域的奖……”李知行笑道,“其实有点丢人吧。”
“还真是。”
唐宓失笑。她开了一点缝隙让冷风吹进车厢内,清脆的笑声透过车窗缝隙,飘到空中。
回来后李泽文还在书房忙碌,唐宓和李知行进了厨房做火锅的前期准备工作,热锅底处理食材,罗志维一行人到达的时候,正宗的火锅底料的香气冉冉升起,各种菜色也已经完全摆放好,堆了满满一桌。”
“哇,好香!”罗志维睜大眼。
“味道好正!”口子怡说。
叶一超的脸上也有了些嘉许之色。
的的确确是很正宗的。仅仅闻到味道,就让这群留学生感觉到了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李泽文为人没别的爱好,对待“吃”的事情比较慎重——最重要的是,以他的条件吃得起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现在餐桌上的火锅底料,都是国内最好的火锅店出产。
李知行招呼数学系的三人落座。李泽文也扣上了自己的电脑,走到客厅里笑着跟这帮小了自己五岁的研究生一起聊天吃饭。
吕子怡在看到李泽文的一瞬间就愣了愣,“呃”了一下脸上浮起笑容:“李先生,您好。”
李泽文露出一个标准的礼貌笑容,准确地叫出了她和叶一超的名字,笑着跟上一句:“几年前我们在京大食堂见过。”
“我刚刚也想说这件事,谢谢您请我们吃火锅。”吕子怡笑起来,又拉了拉叶一超的衣角,“你还记得李先生吗?”
叶一超岂会不记得,慢吞吞开口:“大二时候的事情,你和唐宓在一起吃过饭。”
唐宓深深觉得大家的记忆力都很经得起考验。
众人都不是含蓄害羞的人,人齐了就开吃,一盘盘菜倒入锅里,红色的汤底慢慢沸腾。李知行本来还准备了啤酒,但众人考虑到驾车和酒精损伤大脑细胞这两条,啤酒被弃在一旁,没人喝,鲜榨的果汁成了众人的最爱。
饭桌总是一个非常好的适合交流感情的地方,对这群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而言,餐桌上讲得最多的就是学术圈的八卦和美国名校之间的段子——众人的人际圈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聊学校和学术圈的八卦总归很安全。另一个饭桌上无从避免的话题也就是男女关系,吕子怡就以一种十分感慨的语气跟众人八卦曹威交了个外国女朋友,一位金发碧眼的德国妹子。
“你们看,这是他前几天发给我看的照片,这个妹子可是哥大东亚学系的。”吕子怡拿出手机满桌传递,给众人看照片,“不错吧?”
“还不错。”罗志维同意这个观点。
唐宓也点头。在相貌上白种人确实有着人种优势,照片里的女生轮廓鲜明,的确很出色。
李知行对妹子的相貌不予置评,说:“一个德国人来美国学中文?”
“听曹威说,她以后要跟他一起去中国的。”
“这还差不多。”
“总之,连曹威都有女朋友了你也应该抓紧。”吕子怡笑嘻嘻地叮嘱罗志维。
罗志维不为所动,一本正经地回答:“找女朋友哪那么简单。”
罗志维你不要妄自菲薄,你的条件很好的,大学的时候喜欢你的女生也不是没有啦。。。。。你要多去参加留学生聚会,我猜测应该女生很的。”吕子怡转了转眼珠看向李泽文,“李先生,您说是吧?”
李泽文笑笑:“来哈佛的中国留学生中,女生的比例大约占一半。”
“就是说啊!天涯何处无芳草,关键在于耐心找。”吕子怡拍了拍罗志维,“总之要加油啦!”
“……”罗志维无奈地看着她。
吕子怡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你要求高,不然我让学姐给你介绍一个好了。”
吕子怡提到了“学姐” 二字,倒是让唐宓想起了今早的事情。她的座位本来在两兄弟之间,于是侧过头和李泽文说:“李先生,吕子怡现在借住在她MIT的学姐那里,这位学姐的室友就是昨天下课后找你谈论文的那位女生。”
这事儿对李泽文来说真是新闻,他挑了挑眉。
“郗羽?”
“是的。”唐宓便把今早自己和郗羽偶遇的事情一一道来。
李泽文放下筷子,慢慢露出个笑容:“骑车都能摔倒,也是她的本事。”
这句话听上去怎么那么像讽刺?唐宓暗暗琢磨着李泽文的话。
李知行瞧着兄长的脸色,很好奇地问:“她摔得严重吗?”
“她说没事,但看起来……挺疼。”唐宓顿了顿,“我感觉郗羽学姐运气不太好。”
李泽文放下筷子,淡淡地说:“不是运气不好,是生活心不在焉。骑车的时候分析数据,做饭的时候构思论文,怎么可能不出事。”
无论什么时候李泽文都是这么有洞察力,唐宓瞬间折服。
吕子怡也失笑:“李先生,原来郗羽学姐是您的学生?”
李泽文说:“她选了我的一门课。”
刚刚在罗志维的住处,吕子怡和叶一超两人就已经被罗志维洗脑一样普及了李泽文的光辉事迹,知道了他是哈佛的助理教授——因为他不是自己的老师,吕子怡没有什么实在感受,此刻听说自家学姐也是他的学生,那种佩服终于呼之欲出。明明瞧着也不比大家大几岁,自己还在苦哈哈地当学生,人家都已经当上助理教授了。
“世界真的很小啊。”吕子怡感慨。
世界确实不大,唐宓环顾四周,看着李家兄弟两人,慢吞吞喝了一口饮料,也有类似感慨。
一年前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能够在美国和这群朋友再次相见,甚至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一顿火锅吃完已经过了晚上九点。
吃火锅的时候没发现,等到推门离开的时候众人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外面开始下雪了。雪下的时间不太久,窸窸窣窣的小雪花落在地上,融化在黑色的路面上。
罗志维看了看天:“感恩节就是应该配上雪景,明天应该会很好看。”
“但雪太大的话很多计划就完不成了。”吕子怡有点担心,“我和叶一超本来准备好好在波士顿逛逛呢。”
“路面会清理的,即便不行你们也可以坐地铁出行。”李泽文的视线最后落到吕子怡身上,“现在你们怎么走?”
罗志维先送我回学姐的公寓,然后他和叶一超一起回去。”
“也好。”
既然都有交通工具,李家兄弟两人也没太客气,送三人到了门口,看看他们上了车就回了房内。
唐宓和李知行收拾饭后的残局,晚上的火锅吃得干干净净,倒是避免了倒剩菜的麻烦。李泽文没动手,给自己倒了杯红茶,坐在餐桌旁的高脚凳上,慢慢喝着。
“你们的这几位数学系的同学很有趣,个性很鲜明。”
李知行把碗筷放进洗碗机:“叶一起和罗志维算得上是近年国内年轻数学家里最优秀的,我想世界上都排得上号。”
“吕子怡呢?”李泽文问。
“能在普林斯顿学数学,总是不会太差。”李知行说。
“她不是典型的那种学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