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地主-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唤道:“希音。”
嗯,李希音含糊应声,眸光迷离,好像还没有回过神来。
“终于等到了今天。”韩瑞轻笑,移到她的耳边,舔咬了下白玉柔软的耳垂,呵着热气,小声说道:“乖乖,服侍夫君更衣。”
明眸微眨,李希音醒了,羞得满脸发烫,俏脸上红得好似要滴出血来。不过,在韩瑞的期盼下,却没有拒绝,伸出软玉纤手,颤悠悠的为韩瑞宽衣解带。韩瑞也趁机,除去李希音身上那些碍事的衣物和束缚,就剩下那轻薄近乎透明的诃子,不等韩瑞扯开,李希音就大羞挣扎,想要钻进丝帛被衾之中。
韩瑞怎能让她如愿,眼明手快,拉住了李希音,看着她修长的玉颈下,一片酥胸如凝脂白玉,弧度虽然没有郑淖约那么夸张,但是饱满坚挺,色泽晶莹,不住颤巍巍地抖动,半遮半掩,充满了无边的诱惑。
在韩瑞火热的目光中,李希音心如鹿撞,身子也随之颤动,纤手想要回抚,却让韩瑞轻轻的移开了,清香而腻滑的娇躯把韩瑞看得心神摇曳,只觉热潮汹涌澎湃,浑身火热难当,一伸手,在李希音的轻呼中,就将碍眼的诃子扯去。
柔软的雪峰弹跳而出,又挺又圆,无比骄傲的挺立着,随着李希音那带喘的呼吸,微微的跃动着,完美无暇,饱满丰润,诱人之极,韩瑞忍不住伸出手掌,轻轻握住两团雪白细腻之物,绵软酥滑,如脂如玉,又温暖丰润,动人情致实在是难以形容。
李希音娇喘急促,闭了眼,长长睫毛覆下,一头青丝凌乱散在半边飞红的雪白面颊上,娇羞之态,不可方物,韩瑞情潮如炽,再也按压不住,轻轻扑带李希音倒在柔软的被衾上,吻着她的柔唇,一边享受着她唇间的芬芳,一边肆无忌惮地抚摩着她的身子。
李希音星眸迷离,娇喘细细,忽然,低抑的哼声,在屋中回荡,缠绵悱恻,桌台之上,红烛摇曳,几滴樱红的烛泪,悄无声息的滑落,烛光忽长忽短,似幻似真,直到五更时分,这才燃尽熄灭。
稀疏而凌乱的星星,慢慢变得黯淡无光,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又是清晨时候,李希音幽幽的醒来,茫然的睁开眼睛,过了半响,这才意识到,自己身在何方,却是软绵绵的蜷伏在韩瑞的怀中,身子酥麻软痛,又有种难以言喻的……
李希音俏脸飞红,轻轻摇头,似乎要把这个念头挥去,忽然觉得腰肢微沉,低头看去,却是韩瑞醒了,眼睛带笑,轻声问候:“夫人,早安。”
表情有些羞乱,李希音迟疑了下,轻轻低头,蚊声细语唤道:“夫君……”
笑了笑,韩瑞抱住她柔软如绵的身子,柔声道:“不用这么早起来,多睡会。”
“天亮了。”李希音挣扎了下,羞声道:“要去给姐姐见礼。”
也是,韩瑞心念一转,轻轻点头,在李希音嫩脸羞红,又娇又嗔下,好不容易,两人才穿好了衣物,拉开房门,婢女端水进来,笑眯眯的服侍他们洗漱。
之后,两人携手并肩,来到了正房,郑淖约已经起来,在小厅摆好了膳食,见到两人,柔唇微弯,露出了笑容,韩瑞快步上前,在郑淖约的身边坐下,握住她柔软的纤手,紧了紧,久久没有松开。
李希音落后两步,行动颇有几分不自然,而且多了几分小心翼翼,轻步上前,十分郑重的行礼,开口唤道:“姐姐。”
“自家人,不要那么多礼。”郑淖约盈盈笑道,伸手搀扶,带她到自己旁边坐下。
这个时候,韩瑞才松了口气,满心欢喜道:“好了,大家用膳吧,对了,平常……”
哇哇,近三个月大小的平常,似乎很不满意父亲才记得自己,在婢女的怀中,嚎啕的哭叫起来,立即引得几个女子的注意,急忙上前哄劝。
伸手接过孩子,郑淖约奇怪道:“怎么回事,难道饿了?”
“可是刚才,才喂过呀。”画屏说道。
流萤掀开襁褓,仔细观察,小手捏了捏白皙娇嫩的肉芽,十分肯定道:“不是溺了。”
仿佛,也知道,这是男人的耻辱,平常哭泣得更加厉害了。就当她们情急之时,李希音妙目微转,指着平常肥嫩的小脸上,细微至无的小红点,轻声道:“被小虫叮咬了一口。”
“真是。”郑淖约蹙眉,心痛道:“可怜的宝宝,莫哭,莫哭……”
李希音伸手葱嫩纤指,在平常的小脸上,摩挲了几圈,似乎是按了什么穴位之类,奇迹般地,平常立即停止了哭泣,乌黑如漆亮的眼睛,仍然挂着晶莹的泪珠,不过小嘴却乐了,好像认得李希音,伸出肉乎乎的小手,咿咿呀呀欢叫。
感激一笑,郑淖约拿住平常的小手,轻摇说道:“平常,快,叫二娘,二娘……”
“咿呀!”平常应和。
“平常真乖。”李希音惊喜交集,笑逐颜开,轻拍纤手,柔声道:“来,让二娘抱下。”
离开了母亲的怀抱,来到李希音的怀中,气息陌生而熟悉,平常眼珠子转了下,继续展颜欢笑,努力挥手踢腿,希望能够挣脱襁褓的束缚。
“平常,开口,唤阿娘……”几个女子,围着婴儿,不停的逗乐,欢声笑语,气氛融洽,正是韩瑞希望看到的场景,不过左顾右盼,两边席案却空荡荡的,心里不由泛酸,唉,这个世道,父轻子贵,没天理啊。
第五百一十九章 想家了么
韩瑞婚后的生活,甜蜜而苦恼,且不理他,皇宫之中,身居三千佳丽之中,李世民却非常逍遥自,从来没有担心后院葡萄架倒的事情,勤于政事之余,还有闲情逸致练习书法,就是由于多年的坚持不懈,李世民也由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成为书法名家之列。
而且,这个名家头衔,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这样的评价,不带多少水分,纵然没法与虞世南、欧阳询这样的大家相比,但是肯定胜过韩瑞很多。
作为皇帝,却喜欢书法,也算是种小小的缺点,为了这件事情,虞世南就曾经直言不讳的批评李世民,觉得长期以往,会造成不良影响,这是非常有远见的,就是因为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字贴,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然而,却非常厌恶小王,使得社会风气,普遍贬低王献之,十分的不公。
虞世南劝诫,李世民表面上答应,多有嘉奖,可是私底下,照样我行我素,一有闲暇的时间,就书临古帖,自我欣赏之余,也想听点意见,下意识的排除欧阳询虞世南魏徵等人,考虑了下,长孙无忌好像在沐休,立即下旨,传唤房玄龄。
听到皇帝召见,房玄龄匆匆忙忙而来,进了宫殿,看到李世民临案,两个内侍一人一边,悬拿着墨迹未干的书贴,立即明白怎么回事了。
“陛下。”房玄龄行礼,目光看向字贴,轻声吟唱:“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玄龄,你看朕的字如何?”李世民问道,言语之中,颇有几分自得之意。
不是魏徵等人,房玄龄自然不会败兴,仔细打量片刻,赞叹说道:“一模一样,若不是纸新,墨汁未干,与真迹无虞。”
即使知道,这多半是奉承之语,但是李世民听了,依然很是高兴,谦虚说道:“怎能与先贤相比,能有其中十分之一,朕就心满意足了。”
“不然。”房玄龄摇头反驳道:“陛下所临的兰亭序,细微之处,形势上是有少许差别,不过骨力与雄秀之气,深得大王书法神韵,形势自然生。”
“玄龄,又来奉承朕了。”李世民捋须说道,不过欣然之意,就是瞎子,也能听得出来。
毕竟,李世民不是那种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就是知道,自己这幅字帖能拿得出手,才敢叫房玄龄过来欣赏。
“怎么会是奉承。”房玄龄正经说道:“臣观陛下之禊贴,仿佛身临兰亭之中,与古时群贤相会,曲水流觞……”
不得不说,房玄龄的这席话,正挠到了李世民的痒处,心中十分高兴,感叹说道:“唉,朕也时常幻想,若是能返回古时,与兰亭诸公举觞畅谈,那是何等的幸事,此生无憾矣。”
这个感叹,听听也就罢了,真让李世民舍下皇帝之位穿越,他肯定不舍得,房玄龄明了,笑了笑,同叹不已。
突然,李世民沉默不语,怔怔的看着字贴,忽然上前,伸手抓拿,撕破揉碎,宫殿之中,众人皆惊,特别是两个拿画的内侍,小腿打颤,差点吓得瘫软在地。
房玄龄愕然,轻声道:“陛下,因何至此?”
“这幅禊贴,是朕按虞世南的字帖书临的。”李世民叹气道:“然而,虞世南的字帖,又是按照智永大师的字贴临摹,一人传一人,必然失真,怎能得到大王的神韵。”
固然觉得有理,但是房玄龄自然不会附和,待要劝慰几句,却听李世民说道:“此生,若是能得兰亭真迹一观,朕纵死,也心甘情愿。”
“陛下,慎言。”房玄龄急忙道。
李世民微笑摆手,半生征战沙场,不忌言谈生死,羡慕说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气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临河序又为其精品之作,堪称绝妙,不知落于谁人之手,真是三生之幸。”
房玄龄稍微沉吟,斟酌说道:“臣偶尔听闻,临河序真迹,在永禅师手中,他是大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裔,出家为僧,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大王为宗,闭门习书三十年,退笔成冢,举世皆知,应该能从王氏族人那里,传承到临河序真迹。”
“真的……”李世民惊喜,就想说传旨召见智永和尚,忽然想到什么,皱眉道:“等等,朕记得,前年虞世南告假半月,却是因为……”
“永禅师圆寂,虞秘监是其高足,自然要尽孝。”房玄龄点头说道,李世民微微颔首,不管这个,更加在意的是智永和尚死后,兰亭集序落在谁的手中。
“永禅师百岁而终,其书法高足有智果、辨才、虞秘监等人。”房玄龄分析说道:“圆寂之时,虞秘监在长安,自然不可能得到传承,最有可能的,自然是永欣寺的主持辨才和尚,不然,就是交还越州王氏族人了。”
“言之有理。”李世民深以为然,缓慢的坐了下来,一脸的若有所思。
作为多年的心得,李世民的心思,房玄龄自然很容易摸透,想了想,微笑道:“陛下若是有心,不妨下道旨意,令他们带禊帖进京觐见。”
“算了,君子不夺人所爱。”李世民摇头说道。
房玄龄不自然抽搐嘴角,他的意思是想兰亭集序的持有者,拿字帖过来,给李世民过目欣赏,没有想到,这位天子的意思,居然是占为己有,真是……大不敬的腹诽,见到李世民不时瞅来的目光,房玄龄就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得,又要背黑锅了。
谁叫他是君,自己为臣呢,房玄龄自叹倒霉,笑着说道:“陛下,此言羞矣,古人云,神器,为有德者居之……”
说了不少冠冕堂皇的话,房玄龄发现,皇帝依然不为所动,心中更加悲叹,撇得这么干净,不仅要自己背黑锅,连锅灰也不想沾,得了,什么话也说了,房玄龄领会其意,拱手道:“陛下仁厚,臣明白了。”
咳,李世民也怪不好意思的,展颜笑道:“还是卿知朕心,对了,此事……就不要往外宣扬了。”
明白皇帝在顾忌虞世南与魏徵等人,房玄龄应声,识趣告辞而去,一边退步而出,一边仔细考虑,这件事情,似乎也不怎么好办,第一步,先要确认兰亭集序的真迹,到底是否如同自己的猜测那样,在永欣寺中,应该怎样打听,才不那么引人注意?
不愧是房谋杜断,过了片刻,房玄龄立即有了主意,快步返回官衙……
与此同时,韩家宅院,却是热闹非凡的景象,不要误会,不是韩瑞三婚,而是平常公子百晬之礼,婴儿出生百天之后,少病少灾,夜里不哭不闹,一切都正常,证明他可以健康的成长下去,自然值得贺喜。
常说,孩子出世,父亲的地位,急促下降,也不是没有道理,起码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如以前了,这点韩瑞深有体会,以前,是几个女眷,围着自己打转,现在,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去了,甚至连登门拜访的宾客,率先问候的,都是令郎怎样。
韩瑞不是在吃醋,只是嫉妒而已,恨不能平常快快长大,找几个媳夫,省得和自己抢,心里嘀咕,脸上的笑容灿烂,捏了捏儿子肥嫩嫩的小脸,抱着他向前来道贺的宾客行礼,一时之间,收到了很多礼物,单是长命锁,就有十几种款式,其他的零零碎碎,如果可以长期保存的话,能让平常用到成年,卖出去,足够奶粉钱了吧,韩瑞有几分恶趣味的幻想。
热闹的一天,就是在众人的祝贺声中度过,第二天清晨,五更时分,韩瑞迷迷糊糊的爬了起来,洗漱用餐,迎着春意盎然的晨风,策马前往皇城上班,点卯之后,一切如常,惯例聆听李淳风与吕才关于数量知识的辩论,半知半解的附和,直到中午用餐,在太常礼院附近的花圃欣赏景色,透了口气,一个书吏轻步而来,轻声唤道:“韩博士!”
嗯,韩瑞转身,不认识来人,自然迷惑道:“你是?”
“奉房相之令,请韩博士前去叙话。”书吏恭敬说道。
原来是房玄龄找自己,由于工作原因,没少与尚书省官员打交道,韩瑞也没有多想,立即点头,与书吏同去,轻车熟路,很快就到了宰相衙房,书吏敲门而去,随之出来引手示意,以礼相谢,韩瑞微笑走了进去,拜见房玄龄。
“房相。”韩瑞十分客气。
轻手搁笔,房玄龄笑道:“来了,听说令郎昨日百晬,却是忘了送礼道贺,不好意思,回头就补上……”
“不用,不用。”韩瑞连忙摆手。
房玄龄说道:“自然要的,不能少……”
随之就是一番推托客套,东拉西扯,韩瑞心中渐渐迷惑起来,隐约感觉,这次房玄龄找自己前来,恐怕不是为了公事。
果然,扯着扯着,房玄龄忽然笑眯眯道:“符节呀,你进京多长时间了?”
“贞观八年秋来长安,至今也有一年多了吧。”尽管摸不清房玄龄的意思,但韩瑞还是诚实回答,多少有几分嘘唏,一转眼,就是两年,连孩子都有了。
“这般久,想家了么?”
第五百二十章 顺路办点事
什么意思,韩瑞惊诧,忍不住问道:“房相,为何……”
“离家年余,又娶妻生子,也该衣锦还乡,祭告先祖了。”房玄龄微笑道,眼睛里透出一种叫做算计的光芒。
眨了下眼睛,韩瑞含糊应声,也有几分真情流露,叹气道:“谁说不是,时常收到家乡父老的书信,却不能回去探望,心中惭愧啊。”
房玄龄没问,你怎么不回去之类的废话,古代的交通,非常的不便利,从长安到扬州,速度再快,来回也要将近两个月,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所以有很多人在异地为官,直到逝世,都没有回到家乡。
韩瑞怀疑,自己也有可能,像贺知章那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是啊,多年没有返乡,恐怕已经物是人非了。”房玄龄感叹说道:“有的时候,真想上书乞骸骨,致仕回家,安享天年。”
“房相此言差矣,朝廷离不开房相呀。”韩瑞说道,有点虚情假意,毕竟贞观名臣辈出,随意拿出个人,就能主持朝政,不会说离开了谁,就会出乱子。
房玄龄摆手,微笑道:“这话有些过了,我老了,朝廷以后,就看你们年轻人……”
中流砥柱,栋梁之材,等等,一堆赞美之词,换了个初入官场的新丁,肯定是激动兴奋不已,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油然而生,然而韩瑞十分清醒,有些话,偶尔听下不要紧,要是信以为真,那就是笨蛋了。
韩瑞心里不为所动,表面上却是诚惶诚恐,谦逊连连,不过,羞涩的笑容之中,却泛出几分得意、期盼之意,微妙的表情,很是到位,不过,演技毕竟只是登堂入室而已,怎能与炉火纯青,已臻化境的房玄龄相比,一眼就看出,这个小子在装模作样。
很好,房玄龄心中满意,若不是有这分机灵劲,那么就要考虑另派人选了。房玄龄在盘算的时候,韩瑞也在推敲猜测,房玄龄找自己来,不会真的只是随意闲聊吧。
又扯了片刻,房玄龄终于切入正题,轻笑道:“韩博士,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朝廷以孝治天下,再有月余,就是清明,你就不想回去扫墓祭拜?”
“想自然是想。”韩瑞迟疑道:“可是下官家乡在扬州,路途遥远,来回费时日久……”
“这好办,可以告假呀。”房玄龄说道:“回,要一个月,来,要一个月,再给假一个月,足够了吧?”
“绰绰有余。”韩瑞怔忡道:“可是三个月的假期,怕是……”
“病假,可以申请百天,尽孝,能为期三年,况且返乡探亲。”房玄龄轻描淡写道:“你尽管上个陈条,老夫批准就是了。”
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心念百转,韩瑞拱手道:“如此……就多谢房相了。”
“些微小事,举手之劳罢了。”房玄龄满不在乎,似乎想起了些什么,很是自然的说道:“对了,你回乡的时候,应该会路过越州吧。”
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拜托,有点地理常识好不好,虽然说,从地图上看,扬州与越州的距离不远,但分明是一北一南,相隔了好几个州,由北南下,肯定是先到扬州,绝对不可能顺路经过越州。
心中腹诽,韩瑞明白,房玄龄这是要揭开谜底了,当下笑了笑,从容说道:“只要时间充裕,肯定会路过的。”
眼里露出欣然笑意,房玄龄微微颔首道:“这样就好。”
“不知路过越州之时,下官有什么事情,可以为房相效劳的?”韩瑞问道,琢磨着如果很难办到,干脆婉拒。
“一点小事,不耽误什么功夫。”房玄龄笑道:“听闻越州永欣寺永禅师手中,收藏有大王临河序真迹,就是不知永禅师圆寂之后,临河序的去向如何。”
韩瑞愕然,愣愣的看着房玄龄,临河序就是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的名头,他自然非常清楚,而且也知道,萧翼计赚兰亭序的典故,问题在于,自己不姓萧啊,差事怎么落到自己的头上了?
咳,给看得有点不好意思,房玄龄捋须说道:“你只要打听到临河序的去向就可以了,其他事情,不用理会。”
说罢,房玄龄颇有几分不自然,目光闪烁,考虑着,要是韩瑞责问,应该怎样应对。
原来是让自己去打前哨,眼睛微眨,韩瑞点头说道:“明白了。”
韩瑞沉稳,若无其事,却让房玄龄感觉几分奇怪,忍不住问道:“你就不好奇,老夫为什么让你打听这件事情?”
“上意难违,有什么办法。”韩瑞耸肩说道。
房玄龄目光微聚,他可不认为,韩瑞所说的上意,会是自己,也就是说,韩瑞已经猜测出来,这是皇帝的吩咐,想想,也可以理解,毕竟当今天子,是出了名的喜爱王羲之书法,不仅一次,透露出想要得神品兰亭序真迹的念头,只要稍微揣摩,就可以推测出事实真相。
陛下,非是臣不尽心,泄露了口风,而是在于你以往的表现,令人怀疑啊。
房玄龄感叹,心里隐隐有几分幸灾乐祸,不过脸上,却没有露出丝毫端倪,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和声道:“怎样,这事不麻烦吧?”
“不麻烦。”韩瑞说道,真的不麻烦,如是不是没有办法解释,他现在就可以肯定的告诉房玄龄,兰亭序真迹在辩才和尚的手中。
“甚善。”房玄龄说道。
对话到这里,韩瑞也应该识趣,告退而去,然后打报告请假,得到了批复,返乡探亲,住上一个月,甚至连越州也不用去,时间到了就回长安,把兰亭序的下落告诉房玄龄,以后的事件,就与他无关了。
然而,介于自己与虞世南的亲密关系,韩瑞不得不问道:“房相,此事,虞秘监知否?”
“你觉得呢?”房玄龄瞥视道。
韩瑞知道,自己问了个傻问题,这种夺人之爱的事情,无论古今,都是倍受世人谴责,以虞世南的性子,知道这件事情,早就犯颜直谏,不过也是李世民这种,顾虑名声的皇帝,才会偷偷摸摸的派人打听,如果换了杨广,早就下旨索取,不给就等着寺毁人亡吧。
韩瑞也没问,房玄龄为什么不劝止,因为换了他,也不会这样做,毕竟,房玄龄是名相,不是直臣,没有魏徵的风骨,问题在于,后人的评价,房玄龄却高于魏徵,真是奇怪。
“为什么是我?”韩瑞问道,多少有点不甘,难道在房玄龄的眼中,自己就是那种人?
房玄龄微笑道:“你可以不去,不强求。”
你信吗?反正韩瑞不信,心中悻悻,叹气道:“这样,有愧于虞秘监。”
“上意难违,没有办法的事。”房玄龄安慰道。
一听,韩瑞心里舒服多了,起身,告退而去,到了门口,突然回头道:“房相,我可以拒绝么?”
“可以,不过,你会吗?”房玄龄问道。
认真考虑片刻,韩瑞拉门而出,声音悄悄传来:“不会。”
看了眼韩瑞远去的身影,房玄龄嘴角泛笑,语气莫名:“小子……”
回到太常礼院,韩瑞绞尽脑汁,又参照陈情表等等文章,终于炮制出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告假书,连忙送到房玄龄手中,签字附印之后,又到太常寺备案,见到房玄龄的批复,太常少卿刘文收根本没有迟疑,直接同意,录入档案之中。
随之,韩瑞解放了,可以光明正大的享受,三个多月的带薪休假的时间,令人羡慕。
“什么,返乡探亲?”不久之后,见到韩瑞提前回家,几个女眷自然好奇询问,却得到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众人自然惊叹起来。
“是啊。”抱着儿子,摸摸小脸,捏捏小手,韩瑞笑道:“进京差不多有一年半载,平常都已经过了百晬,也该回去,让大家看看了。”
愣了下,郑淖约又是欣喜,又是担忧道:“平常年幼,此行路途遥远,要是……”
“没事,时间宽绰,我们走慢点,悉心照顾,不会有问题的。”韩瑞皱眉说道:“要不然,托给岳母照看也成。”
“这怎么行。”郑淖约毫不犹豫,表示反对,埋怨道:“夫君这么急做什么,等平常再大一些,回去也不迟。”
“姐姐说得没错。”李希音附和道:“突然就告假了,也不提前和我们商量。”
摸了下鼻翼,韩瑞无言以对,仔细考虑,的确是有些冲动了,不过事已至此,没有反悔的可能,只得苦笑,辩解道:“机会难得,回去恰好是清明节,可以上香扫墓。”
几个女眷对看了眼,突然没了声响,郑淖约抱过孩子,轻声说道:“其实,平常没有那么孱弱的。”
“没错,现在气候暖和,特别是南下,非常平稳,只要小心注意,不会有事的。”李希音也改口说道。
“呀呀……”平常欢叫起来,似乎也在赞同。
众人轻笑,事情也就定下来了,商量在三天之后起程,收拾行李,安排家事,通知亲朋好友饯行,繁细琐碎之极,一时之间,韩家上下,再次忙碌起来。
第五百二十一章 得来不费功夫
“你要回去……”
在房中休养的韩壮,听到这件事情,一愣之后,脸上浮现思念之色。
韩瑞轻轻点头,明白他的心事,轻声说道:“十八哥,七伯说的只是气话,也不是一定要你当上将军,才能回家。”
“我知道。”韩壮嘀咕说道:“一辈子嘴硬心软,给他揍几下,也就气消了。”
知父莫若子呀,韩瑞轻笑,劝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借这个机会,大家一起回去,好久没有回乡了,见到我们,村中父老,肯定非常高兴。”
“就快一年了。”韩壮感叹。
韩瑞微笑,以为韩壮就要应承下来,可是出乎意料,他却摇头说道:“不了,你带着弟妹回去就好,我打算留下来。”
“为什么?”韩瑞惊讶道。
“休养多日,差不多好了。”舞动了下手臂,韩壮说道:“这么多天,没去军营,虽然是事出有因,但是也算失职,若是再请假返乡,不知道袍泽怎么看我。”
“回家探亲,人之常情,他们会理解的。”韩瑞劝慰道。
“军中有好多袍泽兄弟,已经数年没有回家,我才一年而已,就急不可耐的回去,岂不是惹人笑话。”韩壮依然摇头,轻声道:“你回村之时,帮我捎带些礼物给阿耶就可以了,告诉他,我一切安好,让他放心,对了,切记,不要提我受伤的事情,不然他又该骂了,连几个小毛贼也对付不了,居然还从军……”
韩壮絮絮叨叨,韩瑞劝了良久,见他真是心意已决,无可奈何,也不再提了,让他安心休养,早日康复。
韩瑞准备返乡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亲朋好友之类,纷纷上门拜访,听说他是回去清明祭祖扫墓,众人却是没有什么异议,更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这是孝道的表现,否认这个理由,反过来会说明自己不孝,没人愿意背负这个骂名。
当然,饯行宴是必不可少的,不过那是在起程之日举行,现在,韩瑞正在前往虞世南府第的路上,准备亲口告诉他这件事情,自然,也有另外的目的。
韩瑞自然明白,房玄龄为什么挑自己去办那件事情,无非是看中自己与虞世南的关系,可以轻易接近越州永欣寺的和尚,打听消息更加方便。
兰亭序呀,天下第一行书,无论古今,举世闻名,若说不想亲眼目睹,仔细观赏,甚至据为己有,那自然是假话,但是韩瑞却十分理智,明白,但凡重宝,有德者居之,所谓的德,其实就是权力,说白了,皇帝看上的物事,除非不要命了,不然,韩瑞可不敢打主意。
不过,扬州与越州,根本就不相邻,更加不顺路了,平白无故的,又没有借口,贸然前去拜访,只会惹人生疑,人家又不是笨蛋,肯定会有所防范……
虽说,已经知道,兰亭序在谁的手中,但是做戏,总要做全套,什么在家乡享受,时间够了就回来,只是说笑而已,真这样做,下次房玄龄,派那个萧翼去骗兰亭序的时候,稍微打听,知道自己压根没去永欣寺,回京汇报,怎么解释未卜先知的事情?
自己可不是袁天纲,更不是李淳风、麻衣神相赖布衣之流,过程还是要走的,韩瑞寻思,很快来到虞府,熟门熟路,听到虞世南在家,连汇报也省了,直接进去,到了门口,才让个小厮帮忙通传,一会儿,就在书房之中拜见虞世南,说明了来意。
“返乡祭祖……”虞世南微微惊讶,却非常赞同道:“好呀,趁着年轻,职权不重,多回乡走动,不然年纪大了,体衰多病,想走也难了。”
韩瑞知道,虞世南是有感而发,近两年来,虞世南自觉年事已高,多次递交辞呈,告老还乡,然而李世民却不同意,铁了心要留下虞世南,多次挽留,加恩嘉奖,虞世南无奈之极,只得遵从圣意,留了下来。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样讽刺,有些人想走,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