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中华1903-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是大英帝国的禁脔,远东舰队在亚洲的两个母港,一个是司令部所在的新加坡,另外一个就是上海。难道要把这些都吐出来给日本?

法国人在亚洲唯一值得称道的殖民地就是安南,而日本如果全面控制了中国,那么不管是从陆路还是海路,他们都可以轻易的将安南的法国人赶到海里喂鱼。法国人也不愿意看到日本独霸中国。

俄国和日本最近的关系还不错,双方签订了三次瓜分满蒙利益的密约,但是每当天阴雨天下雨的时候,尼古拉二世剧烈的头疼就提醒他,当年在日本挨的那一刀。更别说日俄战争时被日本人打沉的舰队了。不过,让尼古拉二世庆幸的是,虽然己方的《中俄蒙协定》也被曝光了,但是全世界都集中火力谴责日本人,这让尼古拉二世高兴坏了。

虽然列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欧洲,为了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准备,但是并不妨碍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来遏制一下野心勃勃的日本人。

当然,就在全世界谴责日本的时候,日本人的后院里相继起了两把火,第一把火叫做西门子事件:

从日俄战争结束以后的1905年开始海军派就提出了八八舰队的构想(八艘战列舰和八艘巡洋舰组成),这个八八舰队的构想是山本权兵卫提出来的。是为了和陆军对抗,为海军要钱而搞出来的。山本权兵卫内阁正值日本经济不景气,全国的中小资本家认为政府既然能够进行行政、财政改革,那么一定有收入来源,因此展开要求废除营业税和通行税的运动。“西门子事件”成为推动这场运动发展,迫使政府不得不减税的象征性!事件。

1913年11月的一天,德国西门子公司东京支店长维克多?赫尔曼在德国大使馆员亚历山大?希尔的陪同下到海军省来打招呼,说是西门子公司有人偷了公司的文件逃到英国去了,现在在向西门子公司勒索50万马克。

日本人听得有点糊涂:德国的公司失了贼,管日本什么事?你要是想请日本侦探出手帮忙抓贼,那也是找内部省,不该找海军啊。

德国人见日本人听不明白,就直接说了:“可能事件捂不住,这件事一公开只怕有几个日本海军的高级军官的名字在欧洲要见报,所以来打招呼,你们还是早作准备的为好。”原来,被偷出去的文件中有一份西门子公司同意给海军省负责武器采购的原舰政本部第一部部长岩崎达人少将25%的回扣的电报。

海军一听就知道大事不好了,当时正是八八舰队计划的紧张时刻,原以为山本权兵卫大将当了首相,海军要起钱来可以方便些,谁知道跑出来这么一档事,赶紧就成立了以出羽重远大将为委员长的查问委员会来追查这件事。查下来的结果是确实有人在德国拿了钱,而德国人做的只是为日本人在英国定购的巡洋战列舰金刚号配内装的活,干正活的英国人也给了日本人钱,而且给得更加多,光舰政本部原本部长松本和中将一人就从英国人那儿拿了40万日元。不要忘记那是有个千把日元就能在东京盖座房子起来的年代,现在的新日铁的前身八幡制铁一开始只用了57万日元就见了起来,这45万的数字之大可想而知。这个松本和中将在事发当时是吴镇守府司令长官,已经是下一任海相的人选,熟悉日本政治的人应该知道日本的金权政治是有传统的,据说松本弄这笔钱就是为了当海相而在准备政治活动资金,所以这笔钱还存在银行里没动。

这份文件在日本一经见报,顿时就是一场地震。国会里乱成了一锅粥,传媒在拼命炒作,愤怒的群众涌向国会和海军省,四千名警察都没有办法维持秩序,结果陆军出动了第三联队的一个大队帮助维持秩序才算把局势平静下来。结果是刚刚坐上首相宝座的山本权兵卫带着他那个内阁集体辞职。

第二把火称之为熊泽天皇事件:

日本明治维新打出的旗号是“尊王攘夷”,日本人将天皇视作神灵,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不是人,而且世世代代都不是人,而是神。正是天皇的存在,令四分五裂的日本统一了起来,也正是天皇的旗号令日本人能够聚集起民族情绪,成为击败大清和俄国,并在二战中对抗强大的美国的利器。那么,如果天皇的地位受到质疑呢?如果天皇不是苗正根红,而是篡位者呢?如果另外一个血统更纯正的家伙冒出来,大正天皇的地位还能那么稳固吗?

当初清末的时候,孙文在日本争取犬养毅和内田良平的帮助,黑龙会的大龙头内田良平说过一句名言:彼乃无用之人,但我将饲之以备将来。徐天宝也从日本找到了一个可以“饲之以备将来”的人——熊泽大然、熊泽宽道父子两。

熊泽大然,杂货铺掌柜,日本民间历史学者,明治四十三年被明治天皇封为‘遵宪王’,南朝后龟山天皇的后裔,血统纯正过了北朝后裔的明治天皇。明治四十四年,日本教科书做了修改,废除了北朝五位血统不够纯正的天皇封号,改宗南朝为正朔。

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人攻击满清异族入主中原,不具备统治的合法性造成了中国的混乱,那咱们就拿天皇是篡逆者的后裔说事儿来分裂日本政界和军界。

来而不往非礼也

两把火一烧,再加上国际舆论的压力,日本出兵干涉讨袁战争是不可能了。

袁世凯的末日就要到了。

296得道多助

但是,袁世凯也不傻,他一方面利用手中掌握的舆论工具和徐天宝的宣传机器对抗,说都是因为徐天宝起兵造反,所以日俄两国才得到了乘火打劫的机会,徐天宝是中华民族的罪人,是汉奸卖国贼;另一方面,他又以正式大总统的名义,正式宣布,自己是绝对不会签署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的。

中南海怀仁堂

总统府的会议室被布置成了新闻发布会的演播厅,中外记者人头攒动挤的水泻不通,镁光灯不停的闪烁。

袁世凯此时后腰疼的厉害,他强忍病痛,努力做出威严的姿态,说道:“日本和我中华一衣带水,典章礼仪服饰建筑皆来自我中华,可这日本却狼子野心,甲午年不宣而战,夺我辽东台湾,幸得友邦法国、德国、俄国相助,才将辽东还给中国。清廷退位,民国肇兴,列国友邦咸与我国友好往来。唯有日本挑动中国内乱,包庇叛乱的祸首孙文不肯引渡,现在日本又乘火打劫,逼迫我国签订这所谓的《二十一条》,要将我国主权尽行剥夺,试图效法当年吞并朝鲜之举,是可忍孰不可忍!”

台下的中国记者也群情激愤,不断冒出的镁光灯白烟令屋内充斥着呛鼻子的味道。袁世凯站在讲台上半晌无语,下面的记者也都停下了笔,只有镁光灯无声的闪耀。大家以为袁大总统在酝酿情绪,或者是有意的停顿,其实袁世凯是疼的说不出话来,想缓一缓。

“我,袁世凯,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再次,我只想说两条,第一,这卖国的条约我是不会签字的;第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实乃国之大不幸。我希望徐振华能及时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与我袁某人一起抵御外敌。而不是同室操戈,祸起萧墙,使黎民百姓陷于兵火连绵之中。攘外必先安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切不可再沉湎于争权夺利的心魔之中。如若不然,是谓国贼,国人共讨之。”

说完,袁世凯头也不回的走了,下面先是一阵沉默,接着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袁大总统万岁,民国万岁”,袁世凯蹒跚的背影,在众人的眼中,前所未有的高大,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袁世凯刚刚离开他们的视线,立刻就有人上前架着,不然他连站都站不稳了。

第二天一早,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转载了袁世凯的讲话,这使得袁世凯再次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有一些激进的报刊开始抨击徐天宝,说他是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只知道破坏搅局;也有人骂徐天宝是太平天国的洪杨,搅得国家内耗连连,以至于无力抵御外敌。

从记者招待会的现场回到暖阁里,袁世凯躺在软榻上,总算神情是放松了一些。他看着一旁的杨士琦,笑道:“晰子妙计,这下看那徐天宝还有什么幺蛾子!”

杨士琦笑了笑,说道:“此乃权宜之计,虽然古语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是古语亦有云:成者王侯败者贼。如果光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问题,那咱们也不需如此劳神。关键的关键,还是要在战场上分胜负。”

徐天宝和袁世凯两大巨头大打舆论战,下面的老百姓们可糊涂了,这袁大总统和徐大帅到底谁是忠的?谁是奸的呀?按照老百姓的习惯性思维,袁世凯是大总统,是正统,所以他应该是忠的吧?可徐大帅在东北打得俄国人和日本抱头鼠窜,还收回了不少前清丧失的权力,你要说他是奸的,也很难让人信服。原本对袁世凯有了二心的段祺瑞此时回过神来,原来老头子这招是欲擒故纵啊?段祺瑞不得不佩服袁世凯心机缜密,但是心理却还是暗寒。

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这一柄剑举起来,可就不会轻易落下。

沈阳的总参谋部会议室里,徐天宝的高参和将军们神色都十分拘束。毕竟这个节骨眼儿上,一不小心就会落一顶汉奸、国贼的大帽子。众人窃窃私语,且莫衷一是,都等着徐天宝来做最后的决断。

“天帅到!”门口兵弁大声唱名

徐天宝出现在门口,在他身边,还有两个身穿西装的中年人,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陆征祥和曹汝霖。一见到徐天宝到来,在座众人便齐刷刷地站了起来。

“天帅早!”

“大家早!”

徐天宝往边上让开一步,介绍道:“我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陆征祥先生、曹汝霖先生!”

说罢,徐天宝示意众人入座,徐天宝开门见山地说道:“我知道最近袁世凯在北京表态让大家有些犯迷糊,这仗该不该继续打下去。所以,我特地把陆征祥先生、曹汝霖先生从青岛请来。让他们扒一扒袁世凯的皮。”

于是,陆征祥、曹汝霖二人便将他们所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都说了出来。

熊希龄一听,便皱起了眉头,说道:“不管袁世凯是真心抑或假意,他现在都抢定了先机,而我们则是投鼠忌器。”

吴景濂也说道:“是啊,就算我们相信了,如何让天下人相信呢?此时就算二位先生的话见了报,众人也会以为我们是刻意抹黑袁世凯。”

徐天宝摆了摆手,笑道:“袁世凯想和我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套把戏,亏他还是混迹官场那么多的老手,难道他忘了还有一句话——成王败寇,盖棺定论??”

十月份,北京天黑的很早,漆黑地夜空中,偶有几颗星星闪烁。这一带本来就是农田,人迹罕见,在这种好梦时分,更不会有人闲着无聊观察天象。那是相士和天文学家地活,小民只管睡觉就可以了。趁着这夜色,十艘小型飞艇排成长长地一列纵队朝北京飞来。

“检查装备!”

“是!”

“装备检查完毕!”

“检查降落伞和索道!”

“降落伞和索道检查完毕!”

飞艇下方的机舱内,一批批身穿夜间迷彩服的煞神特种部队精英士兵(克隆人士兵)整装待发。

“我再重复一遍我们的任务,A计划——发现目标,活捉目标,将目标顺利带回基地:B计划——消灭目标。”

“是!”克隆人士兵们面无表情地敬礼

飞艇距离北京城区越来越近了,为了谨慎起见,飞艇降低了高度,发动机也陆续关掉了,依靠着风力地推进而缓缓前进。在这个大部分人都有夜盲症,且没有路灯的年代,要准确的把士兵空降到中南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好在飞艇上装有先进的定位系统,在飞艇艇长的面前有一块看板,红色的三角代表飞艇本身,绿色的三角代表他们的目标——中南海暖阁。

“还有三十五秒到底目标位置!”

~~~

“还有二十秒!”

~~~

“最后十秒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机舱的出舱口一盏信号灯开始闪烁

煞神特种部队的队员们一个个依次从飞艇吊篮上降落下来,十来艘同时伞降的场面相当蔚为壮观,只是黑夜中为了隐秘,大家都不发出声音,只有风声呜呜作响。

落地之后,队员们立刻按照作战计划,如水银泻地般四散开来。

十几秒种之后,忽然听到有人大喊:“什么人?”随即枪声大作,手榴弹的爆炸声也此起彼伏。

只见袁世凯穿着单薄的内衣,在一群卫兵的簇拥下仓皇往外逃窜,还没跑出几步,就听头顶想起了机枪的声音,飞艇居高临下,向逃窜的袁世凯射击,12毫米口径的大子弹一下子就把袁世凯肥大的身体打得稀烂。

一代枭雄就这样死去了

随即,东北大都督府通电全国,宣布了袁世凯的死讯,顿时天下大乱

其实,这不是徐天宝想要的结果,但是自己却不得不这么做。有时候,就是如此的无奈。

297我对他有信心

由于事情发生的太突然,所以不管是唐山前线的段祺瑞,亦或是从湖南匆匆赶回来的曹锟,又或者是在江苏裹足不前的冯国璋和雷震春,或者说是全中国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特种部队队员在北京城里横冲直撞,到处搜捕北洋系高官时,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如果说抓捕袁世凯时,袁世凯的卫队还做了一些抵抗的话,那么抓捕其他北洋高官对于突击队来说就相对显得比较轻松。负责北京警戒的陆建章在袁世凯官邸发生枪战之后不到五分钟,就接到了“袁世凯”打来的电话,命令他出城到丰台一代去搜捕乱党,使得北京城里就剩下了一些警察部队,根本就不是久经考验的突击队员地对手。北洋警察手忙脚乱地想开枪,对面已连着打过来好几枪了。

天亮的时候,最先杀进城里的是米振彪的毅军,随后东北军张之江的大部队开进了北京城。北洋官员们大部分都不知道昨夜发生什么,基本都没跑掉,全部被东北军和毅军俘虏了。毅军是前清留下的队伍,已经北京城就手痒难禁。米振彪正欲在徐天保面前表现自己,可不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出什么叉子,于是毫不留情地在菜市口将几个害群之马军法处置。东北军的军纪自不必说,于是北京城算是太太平平地易主了。

话说陆建章自己连夜带着人马去了丰台,一觉醒来发现北京已经插上了东北军的五星旗,顿时大惊失色,他的家眷全在北京城内!奈何陆建章手下的兵马只有二百多人,别说和东北军交手,就是米振彪的毅军都能碾死他。

走还是留?陆建章犹豫了

这时,兵弁来报,说陆夫人来了。

“老爷~!”陆夫人看到陆建章平安无事,心中大定。

“夫人~!”陆建章看到老婆平安无事,也是如释重负。

陆夫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陆建章,说道:“老爷,这是焕章托我给你的信。”

冯玉祥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西北乡竹柯村人。1905年3月,武卫军右军移驻南苑,并改为第6镇,冯玉祥也由哨长改任司务长,随后又升为排长。到了8月,冯玉祥通过考试,名列第一,升为队官。协统陆建章和标统王化东对冯玉祥很器重,陆建章有位由他抚养长大的内侄女刘德贞,经王化东作介绍人,许配给冯玉祥,这样一来,冯玉祥便成了陆建章的内侄婿。因为有这层关系,所以冯玉祥才会托陆夫人给陆建章送信。

信的内容开头一段是叙旧和人伦虚文外。中间就是向陆建章说明了老袁地劣迹。解释为何要发动讨袁战争地原因。当然,这不是关键,陆建章也是明白人,知道现在双方彼此处于不同阵营,自然要各为其主。重点在于结尾地寥寥数语,冯玉祥委婉但坚定地指出,徐天宝大帅很器重陆建章。一来陆建章身居要职,掌握了不少袁政府地机密内容,像张振武一案几乎就是陆建章一手操办;二来陆建章是袁世凯搞情报工作的,徐天宝对这类人才一直就很看重。最后,信中写道:袁世凯已经作古,陆建章你又何必为他陪葬呢?值此多事之秋。国家有难之际。祥窃为舅思之。当有益于国家。袁世凯已成独夫民贼。全国皆欲除之而后快。望舅深明大义。如此,国家幸甚、祖宗幸甚。

陆夫人也在一旁劝说道:“我是妇道人家,不懂国家大事。不过我想既然是焕章写来的,自然也有他的用意。我看他倒是过得不错,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旅长,这番看来更是卯足了劲要大干一番,他要是能把你说动了,我看用不了多久就该能当师长了吧?”

陆建章微愠道:“那你是说让他踩着我的肩膀往上爬咯?”

陆夫人娇笑道:“老爷,你想哪里去了?我想焕章也是为了你好啊,如今老袁都死了,你也该找个新靠山了。”

陆建章伸手搂住陆夫人的肩膀,让她坐下,长叹一声道:“我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那时候我帮着老袁杀了很多革命党人,他们能放过我?”

陆夫人摇头道:“你到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焕章会平白无故写这样的劝降书吗?肯定得到徐天宝首肯的呀。再者说来,那徐天宝不是自己组织了一个什么党,和南方的孙文不是一路人马!”

陆建章恍然大悟,笑道:“多亏夫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在我看来,革命党都一样,不管是南方北方,如果不是夫人提点,几乎就误了大事!我这就给焕章回信!”

★★★★★

“真是干脆利索!”

看到袁世凯被击毙的消息,在日本东京的孙文和黄兴也是惊讶不已。孙文自恃如果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是最好生擒袁世凯,但与其夜长梦多让袁世凯逃跑,与其将来被动,还不如现在就干得一干二净,免得麻烦。只是,在黄兴看来,不管怎么样,袁世凯也是大总统,就算有过错,也应该是提交议会弹劾还是司法审讯,那样才有足够的道义立场,就这样杀掉却是不妥。

于是,在对徐天宝的态度上,孙文和黄兴又有了分歧。

孙文对汪精卫说道:“兆铭,你立刻设法回国,和徐天宝取得联系,我们要联合徐天宝,共组共和政府。”

汪精卫诧异道:“先生怎么还相信这些军阀呢?谁能担保徐天宝不会是第二个袁宫保?”

孙文笑道:“徐天宝是留过洋的,辛亥年的时候也支持共和反对立宪。而袁世凯呢?他是旧官僚,旧派人物,而徐天宝和咱们一样,是新派人物。再说,二次革命的时候,他不是支援了我们很多枪支弹药吗?”

汪精卫说道:“徐天宝是个只许他革命,不许我们革命的人,在东北时就这样。如今老袁已死,北洋群龙无首之际,他会把嘴里的肉吐出来与我们分享吗?”

孙文笑道:“我对他有信心!”

298盖棺定论

自从这场突然的战争打响后,由于东北和德国方面的特殊关系,德国领事得以秘密会见了徐天宝,这个职业外交官在这种私下的场合,极力鼓动徐天宝自己做总统,并表示德国方面可以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甚至还暗示他不必顾及列强的干涉,必要时候德国会帮他出面摆平,当然这一切不是无条件的,德国领事隐晦地但还是一口气提了不少要求,无非是要扩大德国在华权益,争取获得影响(控制)中国的主导权,末了他还抛出一个相当诱人的诱饵。这位略微有些发福的领事宣称:一旦战事结束,徐天宝建立起强有力的政府并实现国内和平后,德国方面可以率先承认中国民国政府。至于如何建立政府并获得必要的外衣,德国方面并没有意见。

在徐天宝看来,德国人希望能在远东获得一个可靠而又有实力的盟友。德国迫于欧洲形势的严峻,迫切希望能够拉拢一切对抗协约国家的伙伴,像徐天宝这样已经有过对协约国动手记录的强力人物(指中俄冲突)正是德国所需要的。但是,徐天宝有徐天宝的考虑,自己不可能在明知德国将在一战中战败的情况下让自己和德国走的更近了。所以,徐天宝只是委婉而含糊地表达了对德国人的感谢,而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承诺。

徐天宝表示,无论他当政与否都将与德国继续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对于东方人语言词汇的微妙,德国领事先生也已有些了解,所谓“发展”无非是进一步深入的代名词,按照一贯思路,徐天宝要想真正成为有实权且能控制住局势的总统非得找一个帝国主义靠山不可,就像袁世凯投靠英国一样。

话说东北军入城之后,只是在陆建章的带领下在北京城里满世界的搜捕北洋高官,普通中下层官员还是被要求照常办公。东北军的巡逻队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巡逻,和他们一起巡逻的还有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按照东北军的规定,军队只在一开始为其三个月的军事管制时期负责治安,三个月之后军事管制时期一过,这任务还是由警察来执行。

除了大街上到处走的军警,还有隐蔽战线上的总参谋部情报科的人也在忙碌,因为徐天宝不日就将进京,与列强各国商谈后袁世凯时代的外交问题。

徐天宝进京的行程和时间是高度机密,而且东北方面对外宣布徐天宝将坐火车前往北京,而实际上,徐天宝提前了一天就坐飞艇来到了北京。而徐天宝到达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见徐树铮。

徐树铮和被捕的其他北洋系高官一样,只是被严格限制了行动和通讯,其他还和往常一样。得知将要得到徐天宝的接见,徐树铮还特地穿上了军装,精神抖擞地坐上来接他劳斯莱斯幻影。

“开车!”徐树铮用命令的口气说道

司机瞥了他一眼,心想你的谱比天帅还大!在路上,司机故意来了两次急刹车,弄得猝不及防的徐树铮前仰后合。

下午,在新成立的北京军管会会议室里,徐树铮终于见到了这个把一代枭雄袁世凯送上黄泉路的男人。

“徐大帅!”徐树铮向徐天宝敬礼

徐天宝内穿军装,外罩一件呢子斗篷,腰里陪着军刀,手戴白手套,也回了徐树铮一个军礼。说道:“又铮,我说话不喜欢兜圈子,咱们直来直去。人才宝贵,我不想段祺瑞就这样血染沙场,咱们中国人不应该内斗,而应该一致对外。所以,我希望你去说服段祺瑞,加入新政府。”

徐树铮脑筋转得快,随即问道:“那么卑职以何种身份去劝降呢?”

徐天宝笑笑,心想徐树铮果然是人精,便说道:“总参谋部少将处长。”

“是!卑职一顶全力完成使命!”徐树铮又敬了一个礼。

????????

唐山前线,北洋军瞪大了眼睛静静地躲在战壕后面注视着远处的动静,大敌当前的紧张更是加剧了这种不舒服。但不管如何不舒服,没有一个士兵敢于大着胆子站立起来,让掠过战壕上空地微风使自己舒服些,那样做很可能会招来对方空中的子弹。与受热相比。小命还是更值钱一些,大家心里只能咒骂,或者伸出手指对着天空大骂。可惜,骂声和唾液打不下飞艇。

北京已经被东北军占领了,大总统袁世凯也死了,被东北军围困在唐山一线的第八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一师和毅军的士气及其低落。每天都有士兵们成群结队的向东北军投降,一开始军官们还试图阻止,但是很快的,中下层军官们也加入了投降的行列。

此时此刻,段祺瑞正用枪指着前来劝降的徐树铮,“又铮啊,虽然你与老头子有罅隙,但是你就这样投降了徐天宝,难道你心中无愧吗?”

徐树铮说道:“有愧,但是老头子不是也是在算计我们那点小九九吗?如果当初咱们先废了袁世凯,再迎徐天宝进京,那徐天宝继承的就是北洋的法统,咱们也算是拥立有功。可现如今东北军已经杀进北京城,那么北洋的合法性就不复存在了。咱们这些北洋老人已经掉价了。如果再犹豫,恐怕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啦~~”

“哎!”段祺瑞把左轮放回枪套里,说道:“也罢也罢,反正黎元洪是老好人,大公子更是叫人生厌,与其这样,我还不如降了徐天宝呢!”

徐树铮说道:“我手中无兵都能捞个少将,芝泉你起码是个中将。”

段祺瑞苦笑道:“那么其他人能答应吗?”

徐树铮说道:“第一师何宗莲、第十一师张永成、第八师李成泰都是我们自己人,唯独第十二师的陈光远,是老头编练的模范团改编的,不如咱们乘此机会!”徐树铮右手化掌为刀,做了一个下劈的动作。

段祺瑞对此态度倒是很爽快,他笑道:“就当是纳个投名状!”

段祺瑞、陆建章、徐树铮、何宗莲、李成泰等人带头投降之后,河北一带的北洋军纷纷倒向徐天宝。杨士琦、杨度、梁士诒等人也纷纷归顺了徐天宝,其余不愿意归顺的,则全部南下河南,与已经到达巩县的曹锟和正在河南主持剿灭白朗的袁克定回合。

接下来,徐天宝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南下讨伐北洋残部,而是将袁世凯风光大葬。一来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二来也是给刚刚投降的北洋旧将们一个交代。当然,袁世凯的葬礼没有按照国家元首的规格,而是按照就是正一品大员的规格下葬的。同时,徐天宝也没忘了给袁世凯盖棺定论。

报纸和电台都刊登和播送了这片文章,文章对袁世凯早年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进行了赞扬,但是随即话锋一转,又将袁世凯定性为迷恋权力,以至于不择手段铲除异己的封建旧官僚,一个白面曹操似的人物。总的来说,对袁世凯的评价是贬多于褒。

299老子死了儿子上

不过,这种评价也符合当时大多数人对袁世凯的看法。

在河南洛阳,袁克定竖起了大旗,号召北洋旧将们汇聚到他的麾下,一起打回北京,为老头子报仇。最先到达洛阳的是袁世凯的嫡系第二师王占元、第三师曹锟、第五师靳云鹏三个师,随后到达的是从南方赶来第六师李纯、第二混成旅褚恩荣、第三混成旅张敬尧、第八混成旅徐占凤、第九混成旅丁效兰、第十三混成旅李炳之也汇聚到洛阳。在加上当地原本依附袁世凯的镇嵩军刘镇华,在洛阳的北洋军余部也有十五万之众。

袁克定首先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然后又是数落起袁世凯原先对诸将的各种好处,最后,袁克定哭喊道:“家父不幸为逆贼所杀,还望各位叔叔伯伯们替我做主啊!”

王占元第一个站出来,说道:“蛇不无头不行,眼下我们要推举一个盟主出来,发号施令。我推举大公子,父死子继,名正言顺!”

曹锟却笑道:“父死子继是没问题,皇帝是可以这样做。可没听说过大总统还能父死子继的呀!”

王占元眉头一皱,说道:“曹锟,老子死了,儿子报仇,难道不对吗?这幡子不由大公子举着,难道由你扛不成?”

曹锟有些不高兴了,儿子才给死去的老子打幡,自己又不是袁世凯的儿子,王占元这话是变着法子挖苦自己呢!

袁克定也不傻,他说道:“各位叔叔伯伯,我虽然资历比不上各位,但是我也有从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