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狙击南宋-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颜活女在宋境活跃了两年,宋语多少也懂一点,虽然生硬难听,但勉强能让人听懂。
赵梃听懂了!赵梃愤怒了!赵梃挥刀了!
铮!双刀交击,火星四溅,一闪而逝的火花,照亮了两张溢满杀气的脸。
“哈哈,不错,再来!再来!”完颜活女每叫一声,就大力劈出一刀,势大力沉,刀刀凶猛。
赵梃只硬扛了两击,第三击再顶不住,虎口绷裂,短刃脱手,踉跄跌坐。
刷地一声,眼前刀光闪亮,肌肤泛寒,锋芒抵颈。
完颜活女慢慢将脸凑近,鼻息喷到赵梃脸上,呲牙一笑:“真是可惜,或许,将来你会成为赵宋宗室的一匹骏马……但是,没机会了!”完颜活女说罢挺直身体,抵在赵梃脖颈上的弯刀半转,只要轻轻一拖,锋利的刀刃就能轻易切割开颈侧大血管,神仙难救,必死无疑。
完颜活女手腕一翻,正要拖刀——砰!一声出人意料的枪声响起,完颜活女左腿甲裙暴裂,一蓬鲜血标出。
完颜活女混身剧颤,扭头——内堂的回廊下,一名长衫儒袍的中年男子脸色惶恐,双手发颤,手中的鹰嘴铳枪口青烟袅袅……
赵偲!
赵梃借此良机,向一侧翻滚,脱离刀锋。
完颜活女并不了解鹰嘴铳这种火器,生怕赵偲再开一枪,当下舍了赵梃,持刀欲扑。但脚步一动,疼痛钻心,一时顾不得其他,用牙咬开右腕布结,怒吼一声,将手中弯刀高高举起,就要向赵偲掷去。
噗!一枚沾染着鲜血的箭头,从胸口倏现。
完颜活女瞪大眼睛看着胸前的箭镞,一脸难以置信,艰难转身……月洞门前,一人长身而立,身披蓑衣,手持大弓,正冷冷与他对视。
“折彦文?!”完颜活女惊怒交集。一张嘴,大股鲜血喷涌而出,身体一晃,双膝跪地,手中弯刀掉落到水洼里。
月洞门前的折彦文脸色如铁,一言不发,猛地抖落身上的蓑衣,举手一挥,随着他的手势,身后潮水般的军兵涌入……
完颜活女张开染满鲜血的大口,惨笑道:“看来你已经选择了立场。只是不知,你折家能否承受得了我大金国的怒火……”
话未说完,黑暗中陡然亮起一道堪比闪电的炫目寒光。咔嚓一声,完颜活女的六阳魁首倏地与脖颈分离,跌落到一旁的水坑中,愕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死盯着无头尸身旁,那用自家的弯刀将自己斩首的少年。
赵梃一脚踹倒无头尸体,举手抹了一把脸,冷冷对死不瞑目的那双眼睛道:“你大金国的怒火,就由我天诛军来承受吧!”
第二百七十二章 尘埃落定
和议之事,比狄烈预料中的还要顺利,曹吉很快带来了夏国主李乾顺的国书,表示接受天诛军的“请和”。具体事宜,将由和议使曹价代表夏国,不日前来接洽相商。
“曹侍御使要来了啊!”狄烈摇晃着手中的国书,对曹吉道:“可惜,本军主无缘与其相见,只能容待后会了。”
曹吉讶然失措:“狄军主,你这是……”
“我很忙的。”狄烈用拇食二指捏着眉心,无精打彩道:“你知道我与我的天诛军,主业是干什么的吗?”
曹吉愣愣摇头。
“是、打、女、真、人的!”狄烈一字一句用强腭音从齿缝中挤出来,无声的冷煞之气,令曹吉后颈飕飕发凉。
“河中的完颜娄室很不安份,石州的乌虎还等着我去收拾。你说,本军主哪里还有功夫陪你们父子俩在这咬文嚼字?”狄烈说到这里,举手拍了拍掌,侍卫应声而入。
“去,请张都监过来。”
“遵命。”
还没等曹吉琢磨过来这张都监是谁,门外光影一暗,一名身穿青色圆领官袍,年约三旬,留着短髭,神彩奕奕的壮年人迈步而入。向那狄军主行礼道:“属下张角,拜见城主。”
狄烈哈哈一笑,对曹吉道:“来、来,本军主替你引见。这位是张角张子锐,官拜平定军都监——不过,很快他就是太原府通判,可以换上绯袍了。所以。全权代表我天诛军,与贵国和议使和谈,绝对是够格且对等的,绝无敷衍之意。这一点,你要向你家大人解释明白。”
张角微笑着向曹吉施礼:“曹指挥使,还望今后,你我多多亲近。”
曹吉看看张角,又扭头瞧瞧狄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但至少心里明白一点,谈判之事。这狄军主是不会参与的了。这家伙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刚揍完夏军,又要寻找新目标,不知下一个倒霉的家伙会是谁……
……
下一个目标,狄烈已经圈定了。就是石州的乌虎。这是太原左近诸州县中最后一块绊脚石。踢开这块石头。整个西北就与太原连成一片,其势方成。石州金军不多,乌虎也不过是个二、三流将领。打下不难。只是天诛军自攻下太原及周边诸多州县后,地盘急剧扩大,不得不四处分兵驻守,兵力被摊薄,一时腾不出手来收拾这块石头。此次领兵返回太原,可顺手将乌虎解决掉。
不过在此之前,狄烈还有一桩重要事情需处理,那就是晋宁军与府州折家之事。
五月二十三,狄烈留下张立的第三混成旅,作为与夏军谈判的武力后盾。然后自带七百猎兵,战马一千五百匹,擎着猎猎大旗,铁蹄如雷,掀起漫天黄尘,直奔晋宁军。
五月二十四,申时,葭芦寨东南三十里外的陈家峪。风尘扑扑的狄烈大军,在这里见到了摆案奉酒迎接的晋宁军安抚使徐徽言、太原府路兵马都监孙昂、天诛军正使赵偲、副使赵梃,还有一位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物——府州帅折可求。
在金色的夕阳下,两拨人马相向而迎……至此,西北局势已定。
狄烈在葭芦寨呆了三天,解答两军主帅的各种疑问,相互沟通,加深了解。同时提到皇后对晋宁军与折家军的期望:守土御贼,矢志不移。
只要两军能做到这八个字,天诛军就一定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狄烈并不需要、也暂时不能将晋宁军或折家军加入到天诛军体系中。徐徽言经营晋宁军多年,折家军更是百年将门的子弟兵,这可不比太行诸寨的改造。要是强行将这两家纳入进来,只会打乱天诛军固有体系,增加不稳定因素,而想完全消化,也将是一个漫长而旷日持久的过程。
狄烈要的,是这两军保持原状,只要他们不投金、不附宋(建炎朝),与天诛军保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一起维护西北的稳定局势,使得天诛军可以放开手脚,南下北上,与宋金争雄。
五月二十七,狄烈与徐徽言、折可求登坛杀牲,祭告天地,互结盟约。结盟完毕,狄烈率军离开葭芦寨,东返太原。
离开之前,狄烈留下一队猎兵与五百匹战马。天诛军战马甚多,但合格的骑兵来源却太少;而晋宁军与麟、府、丰三州,常年与夏军作战,治下军民,人人能骑马开弓,但极度缺乏合格战马。于是三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狄烈赠送五百匹战马及缴获擒生军骑兵的铠甲,给两家组建更强大的骑兵队;而两家则全力从军伍及民间招收善骑射者,经猎兵检验合格后,作为天诛军预备骑兵,奔赴太原,接受整编训练。
满载着多方双赢成果的狄烈,领着近七百骑,离开葭芦寨,于次日赶到定胡城。向原守军传达了抚帅徐徽言与府州帅折可求的联合命令,定胡城军心遂定。
随后狄烈带着包括原驻守在定胡城,天诛军三旅骑兵团某都百骑,合计七百骑,用了一天半时间渡过黄河,杀到石州城下。而这时,早已接到命令的太原总指挥部,急调第一混成旅一个车步混合营,以及一千辅兵及役夫,带着辎重与粮秣,先一步赶到石州城下,为狄烈大军修筑好了营寨及工事。
在此其间,石州金军曾试图攻击天诛军车步混合营。第一次试探进攻,被五十辆战车围成的简化版车城一阵乱枪击退。金军受挫后贼心不死,第二次攻击,这次火枪兵将敌人放近至三十步之内,火枪排炮齐发,声震四野,结果金兵三百人出击,活着回来不到五十人。自此,金军再没组织过第三次攻势,一直到狄烈大军到来。
石州城高墙坚,壕宽水深,若要强攻,非火药不能破。因在太原之战中,屡立战功,并且第一个冲进太原子城的,使其本营获得“太原第一营”荣誉称号的都头董先,此次被提升为代副指挥使,率第一混成旅车步混合营。前来助攻石州。
董先的副指挥使头衔之前的那个“代”字。是因为此升职未得到天诛军主狄烈的正式批复(因狄烈在太原之战后失踪,未能主持全军封赏),当然,狄烈回归之后。拿掉这个“代”字是没问题的。
董先欲仿效天诛军破寿阳之役。也来个炸药摧城。为此带来了不少攻城挖壕器具,还有大量的炸药包。一切准备妥当后,军主一到。就可以发动惊天攻势。
狄烈大军赶到时,天色已晚,于是入营休整,准备次日攻城。这时有快马送来急件,抽出一看,是第一情报司刚刚收集到的,关于石州守将乌虎的个人资料。
与任何一名敌将交手,都要想方设法了解对手的底细,寻找其弱点,这才能知己知彼,一击而毙——这是狄烈一贯的战斗打法。对付撒离喝如是,对付设也马如是,对付突合速如是,对付李良辅亦如是。
如今要对付这石州守将乌虎(又作乌古、乌谷),自然也得大量动用情报,将此人既往史查个底掉。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令人拍案大笑。这乌虎的资料实在太有趣。
金天会四年(1126年)八月第二次伐宋时,那个刚被天诛军干掉的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攻取宪州(今山西静乐县),遇宋援军,击败之,并生擒其将。随后便开始在河东之地四处救火。金将浓瑰术鲁攻保德军,未下,突合速进兵助击,梯冲并进,遂克其城。
刚帮浓瑰术鲁料理完保德军,又听闻金将乌虎攻石州,屡败,亡其三将,军士殁者数百人,战事不利的消息。于是,完颜突合速这位“消防队长”再度杀到石州,一问之下,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出现了,以下是《金史》记载的二将问答:
完颜突合速问乌虎:“敌皆步兵,吾不可以骑战。”
乌虎是这么回答的:“闻贼挟妖术,画马以系其足,疾甚奔马,步战岂可及之。”
完颜突合速大笑:“岂有是耶?”乃令诸军去马战,尽殪之。
彼时金军将领大部分都信巫崇鬼,临战前都习惯让萨满巫师跳跳大神、杀牲祭天什么的,祈祷战事顺利。比如当年完颜宗望率南略金军与郭药师的常胜军,决战于燕京城下时,因见常胜军军容整肃,实乃劲敌,宗望就曾率军“望天而拜”。但是信巫妖之术到乌虎这个程度的,实不多见。在这一点上,与靖康年间北宋君臣将击退金军的希望,全寄托在郭京这个跳大神的家伙身上一般无二。
在龙虎大王的帮助下,乌虎算是拿下了石州,并成为本州守将。而在今日,他将要面对一位比“挟妖术,画马以系其足,疾甚奔马”的原宋国石州道术师更加神秘莫测的天诛神将。
“不需要大动干戈了。”狄烈对董先、张锐、梁兴等将如是说,“明日给我找两个道士来,登坛作法……然后,就看看这乌虎的心脏有多坚韧了。”
五月二十九,天空中时阴时晴,不时有大块阴云从头顶上方滚涌而过,是个登坛作法的好天气。
天诛军车、骑、步三军二千余人,摆开阵势,逼近石州西门三箭之地。
城下大军来势汹汹,城上金兵如临大敌,而在城池与大军之间,竟堆了两座高达二丈的土木台。台上幡旗飘飘,神案横置,布幔卷扬,香烟缭绕,两名头绾高髻、身披杏黄八卦袍的高瘦道士,一手挥拂尘,一手摇降铃,足踏禹步,口中哦吟,在高台上大肆作法。
石州城门楼内的乌虎及城墙上的一众金兵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过得半晌,一脸虬须,身材粗壮,颇有虎气的金将乌虎才瞠目对身旁一金将道:“韩都使,你与天诛军多有交锋,熟知其术,可知这是在干什么?”
那位韩都使,是一个带着眼罩的独目人,此时手中正摆弄着一把独一无二的折叠匕首,不时将匕刃弹出、折回。听到乌虎的询问,淡淡道:“天诛军勇悍,其军主凶顽,他们的战法总是层出不穷,韩某还是真猜不透。”
乌虎还想再说什么,城下二百步之外的法坛上,突然传来两名道士用卷筒喇叭声嘶力竭的呼喊:“兀那金贼,本天师为龙虎山第二十三代张天师嫡传,秉承我天帅道除魔卫道之大任,今日下山降魔除妖。且看我与师弟共施‘掌心雷’秘法,灭尔等妖魔!”
乌虎吓了一跳,急忙问身旁一名军中供奉萨满师:“神师,这‘掌心雷’是何秘术?”
那一脸褶子的萨满师嗤笑道:“不过是南蛮的烟火小术,便如前日那如雷震响,虽能杀敌,却不及远,以黑鸦血可破之。”
“黑鸦血?黑狗血不成吗?”乌虎一脸为难之色,这附近虽然也有黑鸦,但一时半会到哪里捕去?
“黑鸦血?”独眼龙冷冷一笑,见那萨满师一脸不悦瞪过来,嘿了一声,扭过头去。
就在石州守将与他的萨满师,正躲在门楼窗后讨论用什么血破除道法更好之时。二百步外,两位“天师传人”并指如戟,口中大喝一声“疾!”两股带火的烟雾从手中喷出……
正当石州城上至守将,下至兵丁,以为看点就是这两道烟火,而瞠大眼睛目不转晴时。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令所有人眼珠瞬间呆滞。
啪!一声巨大炸响,石州城门楼旁,高高竖起,代表着守军的精神、士气、意志与本城归属的黑纹白底的巨幡城旗,咔嚓折断,轰然倒下,砸死砸伤了三、四个来不及闪避的军兵。
城旗一倒,四下一片惊叫,尤其是其他三门的守军,远在数百步外,根本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想当然认为敌军已攻上西门,砍断大旗,否则水桶粗的旗杆如何会倒下?这么一想,恐慌蔓延,连敌军的影子还没见到,各门守军已是大乱。
乌虎惊退数步,差点没一屁股坐地,骇然变色,语不成声:“完了……完了……城旗摧折,军心必溃。如此可怕的道法,哪里能打得过……”
那萨满师更是不堪,之前的自信满满早不知抛到哪里去了,惊骇欲绝,浑身筛糠,瘫坐在地。
独眼龙金将见此情形,长叹一声。将无战心,军无斗志,这场战斗还没开打,就已经输了,而且输得如此可笑、可叹、可恨!甚至如果不跑快些的话,还会大败亏输!
“狄烈!下一次、下一次再相遇,我一定会将这把匕首还、给、你!”独眼龙恶狠狠低吼,夺地一声,将匕首深深插入窗框。
二百步外的高台幔帐后,狄烈抱着大狙笑吟吟钻出来。军阵后方的董先、张锐、梁兴诸将,双手齐扬,不断向他们的军主挑起大拇指。然后令旗向前方一指,猎兵、步兵、火枪兵,一齐发出山呼海啸般地呐喊,向石州城下冲去……
金军全城大败逃,乌虎仅率十余骑得脱,向南逃至河中府后,被完颜娄室囚系。此战上报上京之后,作为首位未接战即败逃的金将,乌虎此举,可谓影响极坏。金国朝廷本欲严惩,但不知为何,兜兜转转了好几个月后,最后拿出的处理结果却是:“以石州戍将乌虎弃城丧师,杖之,削其官。”(金史)
直到若干年后,有天诛军某旅书记官,在查抄金上京会宁府的宫中文档之时,无意发现一份奏折,其中有这样一段:“与天诛军、与狄凶灵交手,无论怎样的失败,都是可以接受的……”
奏折署名:完颜讹里朵(宗辅)。
第二百七十三章 被遗忘的大礼
太原城,知府衙门正堂,深广的厅堂内,高居上首的狄烈叉开双腿,仰靠在铺着锦缎的高背椅子上,全身放松,舒适地长吐一口气——终于回来了!回到自己的城池之内,回到自己的军队当中,才有着满满的安心,才有着一种身为上位者的强力感。这一次的经历,警示着狄烈,今后不是绝对需要,不可轻离军队。
有军队,才能称得上是国之枭雄;一个人、一条枪,顶多就是个人英雄。
乱世当中,能做大事者,必是英雄;但能成大业者,只有枭雄。
狄烈不知别人会怎么选,但他只会选择后者。
这是新的月份,六月初一的卯时,当清晨第一缕阳光,从正堂左侧窗格中透入时,天枢城军政两界将官,分文武两班,从大门鱼贯而入。左侧武官依次有杨再兴、关忠勇、杨奋、杨折冲、凌远、傅选、赵邦杰、刘泽、阿术等一众武将,全是各旅正职,副职一率留守阵地,严阵以待。
文官方面,除了正在银州谈判的张角,其余重要人员,如陈规、侯方镜、刘二平、王友植,宗室王公及各县官员悉数从平定及天枢城赶来。
这是天枢城建立以来,打下的第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可成帝王基业的重镇。如无意外,天枢城的政治、军事中心,都将会移到太原。而河东半壁入手,地盘剧增,天枢城政权又多了许多位置,相信有许多官员目吏都会得到提升。长此以往,会有更多旧官士子渐渐被吸纳进天枢城这个体系中。此次太原一下,平定诸官员无不惊喜万分,弹冠相庆。然后城主一召,无不景从,齐聚太原,便是明证。
对于刚打下太原,立足未定,城主就突然出现在五百里外的银州,还发动了一场国战,文官们是有意见的。只是他们意见最大的时候,却找不到狄烈这个城主,等见到狄烈时,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天枢城势力又增加了一大块,还联合了晋宁军与麟府路,扫除了太原西北之忧。同时又与夏国达成和议。坏事变好事……面对这变幻莫测。一天一个样的新格局。文官们也就没啥好抱怨的了。
武将们除了对军主神出鬼没出现在银州表示惊讶外,倒没别的怨言。身为天诛军战将,他们就是听命战斗的。打金虏也好,打夏奴也好。军主剑锋所指,便是全军刀枪所向。后果什么的不是战士要考虑,而且只要打胜了,后果怎么样都不会差吧?
狄烈对自己此次太原失踪,银州倏现的官方说法是:接到情报司紧急秘报,折家投金,晋宁军动向不明,严重威胁太原侧翼安全,不得已紧急出动。同时为了解决以上两军后顾之忧,遂发动攻夏之战,此一战后,西北与夏国接壤的边境,应可保三至五年的安定。而且,这种安定会随着天诛军今后越来越强而愈加延长……
在场一把手的武将中,多多少少都知道这话前半段有点不尽不实,也知道其中涉及到天娇营女兵的问题。不过,也正因如此,无人敢于深究。
狄烈不仅是一个战士,也不只是单纯的武将,而是集城主与军主于一身的、有上位者性质的军政首脑。尤其是在打下太原之后,他的声望与威信更是大大跃上一个新台阶,即使是当初那些对他这个来历不明的“王子”,心存鄙薄的宗室或旧官,到了这个时候,也再不敢置疑他有雄踞一方的诸侯之相。对于一个未来的诸侯,有损声誉的事情,能不公开,尽量不要公开。
就在这个天枢城与天诛军未来数年一直使用的军政议事堂里,狄烈与天枢城军政两方的精英们,定下一系列关于政治、经济、民生、军事、军队等等未来发展的方针计划。军事与军队方面,狄烈负总责;政治、经济、民生方面,交由陈规、张角牵头,精选有才干,并具有一定施政能力的官员士子出知各州县。相信符合条件的人才,天枢城与平定城里一抓一大把。
不过,狄烈在这里有一个明显不同于宋朝对地方官吏的使用方法。宋朝的知府也好、知州也罢、知县也是一样,全是军政大权一把抓。但天枢城政权却完全不同,实施军政分离,文官无权指挥军队,各地方军队为独立系统,只对上一级军将负责。如此一来,不管那些官员士子们当上什么样的高官,总有与其同级的武将及军队震慑住。
乱世之中,枪杆子决定一切。军权在手的狄烈,自然也就稳如泰山。至于太平盛世之后,笔杆子终将要压倒枪杆子,那就是将来的事了。
军事方面,目前对天诛军有潜在威胁的只有两支金军:在太原以南,堵住天诛军南下关中之路的河中府,有着虎视眈眈的完颜娄室三万大军;太原以北,有曾与天诛军在天门关对峙的金国西京万余兵马。
金国驻守西京的三名重臣:西京留守韩企先、主将耶律余睹,副将耶律奴哥,全是不折不扣的的故辽旧臣,手下万余军兵,也多为契丹人、奚人,战斗力什么的只算二流。面对天门关这样的险要关隘,攻取无力。两个月前,耶律奴哥率领的数千大军,就曾被傅选的白马旅堵得严严实实,折损数百军兵,始终无可奈何。最终听闻太原城破,仓皇退兵,还被王忠植率军追杀了一阵,又折数百人,辎重丢了大半。因此,太原以北的这支金军,只是疥癣之疾,无法真正对天诛军形成威胁。
真正有威胁的,是河中府的完颜娄室。手握西路军精锐兵马,其本人又是金西路军的第一战将,身负西路军统帅完颜宗翰的重托,誓将天诛军堵死在太原盆地之内。现在是六月酷暑天。历来是金军的休战时节,所以完颜娄室按兵不动,只是加紧对天枢城与天诛军的信息收集。而一旦过了九月,金西路军极有可能就要磨刀霍霍,挥兵相向了。
因此,天诛军目前的防御重点,以及下一个打击目标,就是完颜娄室的西路军。
天枢城地盘急剧扩大,军力捉襟见肘的弊端开始出现,扩军、训练。已刻不容缓。狄烈准备先期扩军一万人。然后再根据衙门统计报备的本势力丁口总数,最终确定扩军总量。基本方针是三户抽一丁,军民比例控制在八比一。
训练方面,因为太原战役而中断的全军整合训练。即日起正式恢复。各旅轮流派部队回太原接受整训。同时将太原战役一、二阶段。以银州之战的攻坚、破城、车战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编制成册,下发至都一级军伍中,学习讨论。并且做为整训的一个重要实例训练内容。
行政方面,光是一个迁徙平定二十万人口,将之迁至太原、石州、寿阳、榆次、盂县、文水、介休、太谷……等等诸多州县,就足够陈规等人忙活的了,其他诸如统计丁口、迁移安置、分发田亩、修葺城池……陈规的工作日程,已经排到明年了。
狄烈还是老规矩,只干自己拿手的,对不太熟悉的民生及行政方面,交给会干、能干的人去干。狄烈在一年前,还只有一个普通军人,一年来的不间断的战争生涯,磨砺出了他的战将及统帅潜质,但在政治经济方面,他未必比得上这个时代的文臣精英。其实一个真正睿智的上位者,不可能,也没必要事必躬亲,只管抓大放小,统相御将就可以了。
军政会议一直开到下午,当完成最后一项各州县的官员考核推荐名单时,与会者的肚皮都发出咕咕之声。狄烈笑着宣布散会,将官员核荐名单交与陈规,让他上呈天枢城杏园内的皇后过目,最后联合用印生效——这倒不是朱皇后要抓人事任免这一项大权,而是很多官员觉得,没有皇室的正规印鉴,他们当官做事,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严格说起来,朱皇后的印鉴都还不够正式,大宋真正有公认的有效玺印只有两个:传国玉玺与宋自制“受命宝”。
前者已失踪,后者在建炎朝的赵九手中。狄烈手里只有一个自制的城主大印,玉质很好,刻得也很精美,可惜只在军队中有绝对效力。在最重传承与天命的文官眼中,这城主大印与石头差不多,虽有效却缺威信。
狄烈目前所能做的,也只有慢慢积累起自身的威信,从而使手中的印章逐渐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当这种自身的威信爆表时,哪怕是用一颗普通石头当印鉴,在臣民眼里,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威严。
当所有文武退出正堂之后,却有一人站着不动。狄烈定睛看去,却是多日不见的侯方镜。
侯方镜这位财税都监,算得上是天枢城的元老了,更是狄烈的第一个追随者,相当合格的大管家。
狄烈大笑道:“怎么?老侯你还想让我请你吃一顿?也行,反正咱们也很久没一起喝点小酒唠磕了。”
侯方镜心头一暖,微笑道:“难得城主还惦记臣下……说起来,城主还真应该请臣下一顿才行。”
狄烈一愕,失笑道:“是吗?除非你有好礼送给我。哈哈哈……”
狄烈当然只是玩笑,没想到侯方镜却一本正经,合袖施礼道:“臣下正有好礼,献与城主。”
很快,有侍卫带上四名老儒生,为首捧着一方锦盒。能被侍卫带进来的,都是经过重重检查,确认无危险之物。狄烈瞟了那几名儒生一眼,有点眼熟,好象是平定官学的博士、教喻一类,据说是什么儒学大家,在士子中很有名望的那种。此时从这几人脸上看到的是一种惊喜与难以名状的激动。
为首老儒恭恭敬敬将锦盒放在案前,肃手退在一旁。
狄烈盯住那几名老儒,不动声色地缓缓打开盒盖,一方古朴精美的玉印,呈现在眼前。但见此玉印螭纽交蟠,四可边际。中洞横窍,色泽如碧。玉不错啊!用来做印章有点可惜了,这是狄烈第一眼看到此物时的想法。
狄烈看了侯方镜一眼,对方正点头微笑。狄烈伸手抓过螭纽,翻转过来,上面所刻篆画作虫鸟鱼龙之状。别说是反字,就算是正字,以狄烈的水平,也认不出来。于是狄烈将玉印在印泥上沾了沾,啪地盖在面前桌案一张白纸上。八个鲜红的虫鸟鱼龙之状的篆字印入眼帘。
狄烈皱眉道:“这是什么文字?搞得像鬼画符一样。而且我也没让玉匠制造新的印章啊!”
那四名老儒齐声激动说道:“此八字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也!”
狄烈一脸迷惑,抬头讶然道:“什么意思?”
侯方镜与四名老儒齐齐跪下:“恭禧城主!贺禧城主!传国玉玺得遇明主!”
狄烈猛然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中这巴掌大小的玉印——这是传国玉玺?那传说中的和氏璧?
传国玉玺,据说是秦始皇灭赵之后,获和氏璧,将之刻成国玺,之后历代相传,一直作为受命于天的皇命正统标志。哪个登上皇位者没有这东西在手,其地位合法性都要遭人质疑,自己都不好意思见人。比如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一直到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隐于突厥的前朝皇后萧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李家的皇统才算名正言顺起来。
遗憾的是,此玺在五代末年,天下大乱时失踪。所以宋朝从建国始,就没有这方宝玺在手,只好自制受命宝一方,作为国玺,上刻“承休延福,亿永无极”八字,是为宋玺。
赵宋皇家的遗憾,也是臣子们的遗憾,亦是天下百姓的遗憾,这诸多的遗憾,造就了一桩异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