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明-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老黑的焦碳,要不然就趁黑夜偷偷炼上一些焦碳。
张凯没有见过炼钢炉里边是什么样的,外型到是经常在电视里看过。坩锅已经是他了解的最简单的冶钢设备。至于焦碳,张凯发现王铁匠使用这种东西比他熟练得多。
王小虎帮了大忙,在张凯的怂恿下他偷了老头子几十两银子再加上张凯的全部财产,买了几百斤泥碳和上百斤的生铁块。两人偷偷在山上实验用土法大炼钢铁。
两人日日提心吊胆,又是大量的体力劳动,苦不堪言,但是里边有张凯全部的财产,张凯欲罢不能。
王铁锤沉迷在制造钢枪之中,竟然不曾发觉儿子频频失踪。
一次又一次失败,一百斤的铁往往被损耗到只剩下五十斤。甚至两人还差点搞了次森林火灾,张凯足瘦了十斤,小虎虽然也瘦了不少,大虎子和小虎的几个师兄弟也经常被骗来帮工拉风箱。众人就那么轮流偷偷的搞。
十天后当他们两人抬着一大块质地不均的钢锭出现在王铁匠面前时,王铁匠感觉自己似乎在做梦。王铁匠马上拉了小黑开始问东问西,又参观了他们的那个小炼钢炉。当天老黑就把坩锅丢到了一边,开始积极策划更多次的实验和扩大炼钢炉的规模。
随着参加实验人力的增加,小土炉的无数次改良。
大半个月后,久经考验的炼钢平炉一号的计划终于敲定,在一片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诞生了。平炉一炉的产量设计是两千斤,进风口是个十人操作的大风箱。
张凯在这里迸发了他智慧的闪光,以往产钢失败往往是因为炉膛温度不够高。张凯在小号实验炉上发现,只要风力足够,优质钢产量就会增加。但是大量的风往往却会降低炉膛温度,怎么控制这个风量的持续和怎么让炉膛温度持续高温成了一个技术难题。
张凯想起了他CPU的风扇,于是一个特殊的风箱被设计了出来。入风口是五个双人踩的夹皮发风箱,五个风箱五条木箱连到一个高大的金属风壶。壶肚下生火烧着,壶肚中却是数十片金属片。风箱的吹出的风通过这烧得几乎发红的金属片和弯曲扭转的滚烫金属通道,进入炼钢炉,于是既保持了炉温又增加了风量。张凯终于用智慧挽回了自己的脸面。
又过了十多日,村庄还是往常那样二十几户人家错落在这个小山谷内,一条小溪从东侧流过村子,四周一片绿黄相间。村子中间有一棵高大的百年老梧桐树,树上正爬着几个孩子,树下传来几个妇女的骂声。山坡上错落着几片田地,正是初春时节,里的麦芽一片脆绿的,几个农人正在田里锄草。远处草地上两个牧童正在牛背上放牧着十几头羊和几头耕牛。羊群边上躺着个人,正是张凯躺在那里,嘴里哼着奇怪的腔调,望着那西落的太阳。一脸的遐意。
村脚小溪处起了两个奇怪的大土包,上边竖着高高的烟囱,正往外冒着黑烟。一个黑脸汉子赤脚向这里奔跑过来。边跑边甩着小褂大叫道:“成了,成了!”像个孩子一般。
张凯抬眼忘去,正是王铁匠。
王记铁匠铺是这五里八村唯一的铁匠铺。老王和活计们给相信的印象是“都很淳朴”。张凯每当听到人夸老王就要暗自骂上一遍“淳朴的伪币制造商”。
王老黑让徒弟们给村里村外的乡亲补补农具向来不收钱,不过若是农闲时来请他喝一盅他定会开怀大笑道:“成啊!”王铁匠就是如此伪装着他的本来面目。张凯总在腹中补上一句:“狡猾的老黑熊。”
张凯向跑近的王老黑道:“什么成了?”老黑平时在张凯眼睛里是一个成熟得过了更年期的老熊。今天怎么转了性了?
那王老黑不及回答,拉起张凯便奔会跑,边跑边道:“好钢炼成了,这下那鸟枪的枪管好做了,还可以做得更细更长一些。”
王铁匠本来就压跟不相信张凯这个半吊子懒鬼能炼出什么好钢来。但是见到那久经实验的各种可行的方案后,就下决心赌上一把。他与儿子徒弟们还有村里几个男人起了这几个大炉子。
只是张凯让他把烟囱引到一边再竖得更长,又在烟囱里加了几件东西和几个管道这让王铁匠感到很奇怪,那几件东西多是用来装水的,还做了几根管子,那几个东西,在锅炉着火开始便通过阀门开始往下放水,水滤过烟后用几根管子收集下来,经过澄清后竟然提了一种古怪的液体出来,听那张凯说可以把那些液体炼成硫酸。
为怎样装这些东西,很费了自己一番头脑,不过每当王铁匠想起来也很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个大炉子不同与结构简单的小炉子,主要结构是照搬那实验证明可行的小炉子的结构,但是一大了什么问题都出来了。又忙了自己和十六七个人大半个月才造出来。还做了只木头的水塔,专门给那几个东西供水。新的炼焦炉也起来了,还要定期淋水,这个“复杂型大炼焦炉”,也绞尽了众人所有的脑汁,几经失败才做出来。一炉焦碳要炼大半日才能炼出,初时炉密封得太好了,差点来了场大爆炸。后来在张凯的帮助下,又设计了几个小东西,这才渐渐将炼焦炉做好。炼焦还能提炼出来煤油和煤气,只是还不能系统的回收利用,尚正在想办法解决。
昨日早上,众人把辛辛苦苦炼好的焦碳铺在下边,又在上边铺了一层两千斤的铁块。这些炉子、炉料、焦碳、铁块是全村人的所有积蓄所购。大明的铁贸易是受管制的,还好王铁匠靠些老关系,又花了些钱分几批才搞到那么多铁块。有鸟枪和大钢块的事实,再王铁匠、李猎户,还有德高望重的孙老头的联合做保下,村里人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大家紧张的盯着王铁匠和炉火已经两天一夜了。看着钢水,王铁匠用发颤的声音道:“可以了。”刘伯元与孙大全颤抖着用棍子把炉阀挑开,一股通红的钢水流入了高炉旁边的水池中,整个大水池立刻冒起冲天的蒸气和火焰。
“成了……成了……”那王铁匠抱着热呼呼的钢锭先是喃喃自语,然后便冲了出去脱了小褂开始漫山遍野的跑了起来,年近五十的人了,却还像个孩子似的。
张凯被拖到水池边,水池里的水早已被高温烧干,下边一个个小坑里井然有序的排列着被分裂好的数十块钢锭。众人拥簇着张凯,王铁匠泪眼花花的道:“这些好钢,怕不能卖一千多两银子吧。怎么分这笔钱呢?凯子你说吧。”张凯伸指敲了敲钢锭笑道:“这才刚刚开始。”
众人商议之后,在张凯的提议下成立了后溪村铁器作坊,张凯占两成半股份,王铁匠父子占了三成,师兄弟四人占了一成,李猎户和孙老汉占了一成,其他十几户出钱出力的村人占了剩下的两成半。分赃大会会决定,张凯任技术掌柜(闲职),王铁匠任大掌柜,李猎户任二掌柜,小虎给张凯做副手,其他的都封了司炉、司水、司碳之类的官。
张凯建议道:“这批钢锭卖出去以后,一半归大家,另一半归铁器作坊所有,一部分发工人工资,一部分是原料的费用,一部分是扩建费用。”张凯见众人点头又道:“其他的事,大家补充一下。”
会开到第二天天亮,所有的人都很兴奋,真是点石成金啊,好钢和生铁的价格悬殊三四倍之多,这三四百两的投入,过了几日变成了一千多两。这一年下去还得了啊!大家都发财了。
村里人兴奋归兴奋,王铁锤和村人约定,不可以透漏出去,这大明的黑心豺狼实在是太多。分过帐后帐本一率烧掉,另造一个伪帐本用来胡弄税使,反正塞些银子,那些家伙就心领神会的敷衍了事。

第九章 交差

不久赵千户又派了亲兵催王铁匠将改进过的火器呈上。王铁匠只好把新造的鸟枪和用好钢打造的倭刀,带到了保定总兵署。那倭刀本是戚继光将军根据日本武士刀改良后所做,刀柄乃用中国式刀柄,刀长八十六公分,刀柄长十六公分。因刀刃是模仿倭人的武士刀,所以叫倭刀。总兵署中与王铁匠相熟的赵千户,见了那刀与鸟枪大惊,叫王铁匠稍后,便奔保定总兵官王平的大帐去了。王平正在帐内坐在案后正读一封书信,见赵千户急急忙忙的拿了两件事物进来便道:“赵千户,你平日甚为稳重,今日怎么如此慌张?”
赵千户忙拱手谢罪道:“大人,卑职好友(立刻升职为好友)王铁锤献了两件事物给卑职。卑职见这两物非比寻常,所以献来给大人一观。”
王平轻哦了一声道:“那拿来给本总兵一观。”赵千户近身将刀和鸟枪献上。
王平征战多年才有今日的地位。上任总兵官才没多久,他对兵器甚是在行。王平观了那刀,只见刀面一层层细密的纹路,手抚上去却又光滑无比。提起来用左手食指一弹,但闻一声清鸣,便道:“好刀,乃百炼精钢打造的上好兵器。当值百金。”见那刀柄乃上好扬木所造,外缠有皮绳,握在手里很是合手,刀锋末处尚刻有几行小字,“大明隆庆四年年八月初七,后溪村铁器作坊,王铁锤铸,编号甲字零零七。”不由心下一惊。王平放下那刀又拿起了那鸟枪道:“这是他改良的倭统倭统吗?不过似乎比较轻些,啊!这统管也是精钢所造。”王平又见那管上有处与别不同的地方,便问赵千户道:“这处有何用处?”
赵千户这才见到枪管上的下面有样没有见过的事物,便道:“卑职不知,待卑职将王铁锤叫进来一问便知。”
王平道:“那你速去请那王铁锤进来。”
赵千户请了王铁锤进了大帐,王铁锤只见沿途卫兵森严,闪亮的枪尖杀气腾腾。不由一阵心惊,小腿竟抖了起来。进了大堂,见到那王平乃是一留了山羊胡子的老人,和村里孙老汉有几分相似,不过面色更加红润,个子也更高壮些。王铁锤见那王平甚是期盼的望向自己,这才停止了哆嗦,跪地呼曰:“草民王铁锤见过大人。”
王平道:“这刀是你所打?这鸟统也是你所做吗?”
王铁锤道:“不瞒大人,这钢刀和鸟枪却是草民所做,不过是小民村上一位叫张凯的所授之法。”张凯在王铁锤行前让他先不要告诉官家后溪村可以大量练钢的事,怕引小人垂涎。王铁匠深以为然,所以对钢铁一事只字不提。
王平问道:“那张凯又是何许人也?”
王铁锤回道:“那张凯原跟随一位高僧学习各种学问,前些日子在山林中被黑熊所伤,被村中的孙老汉所救。他养伤时闲来无事,就教小人打造了这种鸟枪。”
王平又问道:“你这把宝刀上编做零零七号,可是一气做了七把?”
王铁锤:“回大人,这刀一共做了十把,这把最好,草民特献与大人。”
王平抚摸着那刀身上的光滑血槽,说道:“这刀你那里可以大量制造吗?”
王铁锤道:“可以的大人,草民那里可以四日一把。”实际上便是一日几只也不成问题,只是会粗糙些,没这么精细。但是张凯吩咐只可以说一日一把,若说得过多,怕朝庭是要起疑心的。
王平爱不释手的放下那刀,又取了鸟枪指着枪管上的两处问道:“这火器也是你造的?这上边的东西和下边的铁件做什么用?”
王铁锤道:“回总兵大人,那枪也是张凯教草民所造。那上边的活动照门,可以因距靶远近调整枪的准头,那下边的铁管是用来套短剑所用。”说罢又从背后的包袱里取了一只尺长的精钢短剑出来。
王铁锤将短剑双手举过头顶递给了赵千户。那赵千户初时见王铁锤取了短剑出来吓了一跳,先前来得急了,也没搜身就带了王铁锤进来。但是见到递给了自己,便取了短剑,用双手举着递给了王平。王平见那短剑长约尺许,两刃均锋利无比,中间是一道半指宽的血槽。不由叹道:“便是鱼肠宝剑也不过如此。”再看刀柄处还有一突起,而那鸟枪下铁管处还有一L型缺口,便顺着缺口将短剑套了上去,再一转动便牢牢靠靠的锁住了,便笑道:“巧妙、巧秒啊。”
王平再拿起那鸟枪细细打量了起来,那枪托是上好的木料所造,手掌宽,沉甸甸的拿在手里甚是光滑趁手,看来被细细打磨过。那枪管也通体泛着乌黑的光华,不似寻常倭统、火器那般黑丑粗糙。再配上那匕首,不由想到“远可攻、近可守。”激动得双手发抖起来。
王平又见那枪管末处近枪柄的地方也刻了几行小字“大明隆庆四年,十月初七,后溪村铁器作坊制造,编号甲字零零三。”王平忙道:“这火器叫什么?你们那里一月可做几件?”
王铁锤道:“那火器叫直膛线型鸟枪,我们村里人都叫它鸟枪,单草民一人,一月不过能做一两只,若是大人允许草民召集数十匠人,一月可以做数十只。”
王平高兴道:“那本官这就给你许可,你去召集众工匠,本官叫赵永赵千户和你同去。不知这两者所费几何?”
王铁锤道:“既然是大人定制,精细倭刀纹银三十两,寻常倭刀只要十五两。那鸟枪若是和刺刀一起打造,需要五十两一只。不和刺刀一起,只要四十五两。”
王平闻刀不过十五两一把,甚是高兴。但听了鸟枪要五十两银子,并不奇怪,因为寻常火器也贵得离谱。又问道:“这鸟枪能打多远?”
王铁锤便学了李猎户的口气道:“五百尺之内,百发百中。”(五百尺合160米)
王平一呆:“五百尺?百发百中?军中劲孥也不过如此罢了,若真能及五百尺,真能百发百中……。”
王平默默坐了半刻才道:“尔等速与本官一同去校场一试。”
一行十数人,连同一队护卫,又叫卫兵通知了军中主官。急走了半刻便到了山下校场。
两队士兵正在操练阵型,便叫他们停了下来,使军士在五百尺外立了个木头箭靶,又寻了件铁甲覆在了上边。王平治军颇严,不到半刻,除了当值的主官,从千户到百户聚了几十人在后。
王平见人如此快便到齐很是满意,便让王铁锤试枪。其实众军官多聚集在一起赌钱,听了号令便一起来了,不想逃过了一番责罚。
王铁锤从包裹里又取了一个巴掌大的皮包,系在腰间,单膝跪地。将鸟枪斜立在地上,取了通条和一个纸卷出来。用嘴咬破纸卷一头,将弹药倒入,又用通条压实,抬枪稍微瞄准便射,然后立刻装弹拉回板机再射,不过十数息,便射了四发。那木靶先是晃了两晃,而后先是一侧被击碎崩飞,接着是靶柄中弹,靶子连连颤抖,靶上铁甲一坠,那靶子竟然自个断了。
王铁锤自从造了这些鸟枪时不时也和李猎户张凯几人打打猎,练练枪,试试自己的成就感,张凯和李猎户也借了试枪的名义也敢抗着枪在村中出现了。王铁锤的枪法经过锻炼到是颇有长进,今日校场大显神威,很是高兴。便拿枪去了王平面前,双手托起枪递了过去。
王平众人均是极为震惊,周围两队军士也是目瞪口呆。王平在王铁锤将枪递过来时方才“啊”的一声醒觉道:“王铁锤,你这统怎么不用点火?那纸卷有何用?”
王铁锤递了一个纸卷给王平道:“大人,这枪是用击锤击燧石自发点火的,击锤和火石均造在枪内。这后头有扳机,每发一枪,扳下扳击拉回击锤即可再射。这纸卷里边包了火药和铅丸,发枪时先咬破前头,然后倒入火药和弹头再压实,火药事先定量装好在纸筒里,用起来很是方便。射速不逊与弓箭太多而且很省力气,军士训练半月就可以掌握射术。寻常一个弓手要达到如此准头,怕不要训练个三五年吧。这鸟枪夜里也不用似火绳枪点火那么容易暴露所在。”王平只知道点头也不言语,这其中环节他自然清楚得很,只是不知道说什么话罢了。王铁锤本也不知这么多,这些话都是张凯教给他的,他刚刚凑巧四发四中,惊呆了众人,便得意的鹦鹉学舌起来。
这时两名军士抬了铁甲和木靶走了过来,一名军士道:“启秉大人,四发四中,铁甲被击穿两次,靶中两次。”说罢将铁甲和木靶递到王平面前。
王平抚摸铁甲上的弹洞良久道:“此等神兵利器值得五十两,本官要上书戚大人请奏朝廷。你先带本官军中匠人为本官所辖卫所打造五百只。”(他也很穷地)
王铁锤见来了生意,高兴得立刻谢恩不止。
那王平又从一处弹洞中取了一颗子弹来观看,却发现不是寻常丸状铅弹,乃是一种长柱型的,就好奇问道:“这弹丸为何是长的,不是圆的?”
王铁锤忙解释道:“这长的弹丸受热以后,镶入这枪中膛线中的面更广,弹道也更加稳定。”
王平听得稀里糊涂的,什么“弹道”,什么“受热”,什么“膛线”,就提了那枪的枪管一看,发现那枪管口似乎有几根凹进去的线槽。王平似乎懂了点什么,但是却又不好再问王铁锤,怕失了做官的威风。于是就装做懂了的样子,连连点头,哦声不止。
王铁锤也是张凯再三解释才听得懂,一见这大人一听就明白了,不由对佩服不以,暗道:“不愧是当官的老爷,聪明得紧啊。”
张凯本也不懂这么多,但是他喜欢玩CS,日子久了,也开始在网上寻找资料研究起枪来。因这火枪的弹丸从圆改长曾经被“恩格斯”夸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所以印象深刻,记得很牢。
王铁锤又道:“这枪管是小人用精钢一点点敲出来的,配合这袋装核标弹药,放上千发当无问题。”
王平越发满意,令王铁锤回去速速打造。那寻常铁枪管的倭统、火器,若是做战时突然间药室暴开,炸死炸伤军士极度影响士气。
当下王铁锤领了数十员军中铁匠和赵千户与他一同回去生产鸟枪去了。
作者语:〃统〃字用全拼怎么都找不到大金旁的那个。。。就用丝旁的凑合一下吧。。。

第十章 细菌大的官

王平又着人带了鸟枪去见他的顶头上司戚继光。戚继光见了那鸟枪也很是高兴,便上奏隆庆帝请旨封赏。隆庆帝不甚在意,随便封了张凯一个兵器局督造使,不过是个不过是个不入品的小官。又赐给了绸锻五匹,王铁锤煅造火器有功,也下旨嘉奖了几句。张居正对这种威力很大的新式火枪却很感兴趣,请旨让张凯督造一万只鸟枪。一半分给辽东各卫所,一半押运进京,装备京军三大营。
王铁锤得了大笔的定单高兴得要命,还光宗耀祖了一番。当下举着圣旨焚香拜了祖先,又请众人大吃了一顿。
张凯并不愿意做官,听说当官是要去北京城。还是个京中的牛毫小官,很是害怕官场险恶(怕上头的数千官员因为他得了大笔的定单就与他索贿)。便塞了些银子给了传旨的柴太监,问他有什么办法没有什么办法留在保定。
那柴太监是大太监冯保的亲信,柴太监笑道:“这个好办,帮大人疏通一下,只要花些许银两足以。”说罢在袖中竖了三个指头给张凯看。
张凯会意道:“下官现下没有那么多银两,待下官督造好这批军器自然要好好谢谢公公。”说罢又塞了两大锭银子给那柴太监道:“这是给几位公公的茶水钱。”
那柴太监掂了掂银锭眉开眼笑的道:“好说,好说,那本宫就在京里等后大人的嘉音了。至于督造使大人,就在这督造鸟枪吧。”
送走了柴太监,张凯松了一口气,对自己刚刚和那太监又是低头媚笑又是打躬做揖的小人样很是恶心。张凯直起腰来,一看刚刚在地上三呼万岁时把衣服下摆和裤子都弄脏了。自言自语道:“下次要让他们备个蒲团才好。”王铁匠惊道:“还有下次?”
那批钢锭一部分被王铁匠打造农具贱卖给乡邻,大部分被打造成各式工具和兵器供货给保定府了,卖得非常好。雇佣了临近各乡的能工巧匠数十人,锅炉从那天开始便一月十炉的产钢,投入早就以数十倍回收回来,村里人都发了大财。王铁匠为了能买到足够的生铁着实快跑断了腿。
钢锭的一部分张凯留了下来,叫王小虎带了人设法加入各种其他金属制造不同的合金,然后记录下各种合金的制造方法和比例、特性等。又教他们什么叫延伸性,什么叫硬度,什么叫可塑性等等。但是当众人问道:“你说的那些什么性的评价,那些什么性的高低如何核准?”
张凯想了好一会也想不出来怎么核定,只好把球踢回去道:“你们谁能设法制造规范的各种标准与新合金,以后那个标准或新合金就用你们的名字命名,可以流传百世哦。”果然,众人不再追究张凯脑子里的东西。开始振奋的研究着可以流芳百世的方法,于是各种各样的智慧火花迸发出来。
张凯又叫村里盖了学校,叫村里的年轻人有空都要去学习文字、算术和制造工具类的书籍。又绞尽脑汁把自己脑袋里的一鳞半爪写出来,分成几部分叫几人印好,再制作成书称为《内部刊物》,严禁外传,只有核心研究人员才能“学习”,里边涉及了蒸气机、火车、蒸气船、蒸汽战舰、巨炮等等几十年内可能发展出来的东西。王小虎、李成虎等人看完后皆骇然,对张凯越发敬畏。却不知道张凯实际上连半瓶水都算不上,也就知道个大概而已。却也让众人感到不可思意。
现在各项生产如火如荼,人力严重不足。老黑的伪币小工厂早就停了下来。
由于没有足够的生铁,不是日日产钢,为了节省泥碳。炼钢的时候大都是趁高炉还热,一炉接一炉的炼制,大都烧制半月空上半月。所以又叫村人起了一座炉子,叫村人将石英石、石灰石、长石等物打碎混合按比例投入炉中,试制了玻璃*。又叫匠人专门实验,加入各种其它的矿石,或者根据火候,或者根据时间,设法炼制更纯净的玻璃和其他各种玻璃。并且记录下各种配方,配方由王小虎一并保管。虽然失败很多次,浪费了很多资金,但是张凯毫不在乎,把钢铁制品的利润的百分之五拿来做研究费用。
张凯又把军营派来的工匠与原本的众工匠分开打乱,将各道程序分开,让他们各司一道,成立了流水线鸟枪装配打造车间。又盖了五座新的瓦房,又高又大,窗户都是用精钢打造,房梁是用的上好松木所做。村人初见铁器作坊一个冬天就膨胀至此,无不感叹之极。好在此等惊吓,隔三叉五就会遇上一糟,所以很快变恢复过来。
见了玻璃,众人又开始讨论用这玻璃做些什么东西。张凯又教众人用宝石如何划玻璃,做了玻璃块装到钢窗上。所选工人大都是村人和可靠的乡亲。纯净玻璃的利润更加可怕,不值钱的石英等物,一过炉变成了大笔的银子。
各种品级的玻璃器皿按等级不同,开始在保定北京等地上市,严格选择了专卖商。
生意越来越上轨道了,白花花的银子开始慢慢的流到了张凯的口袋里。
有了钱,张凯开始带领村人改善村中的各种设施,建立基础的学校,还有盖了新式样的厕所,他对村人满村晒大粪非常的反感(他走夜路经常踩到)。张凯叫人在每个蹲镦后边挖了条道,这些通道连在一起通过一条总通道。这样一来排泄物就可以通过总通道滑到厕所后边下方的密封粪池里。张凯让他们在总通道中立了一个石板来密封起来,叫他们把粪池挖了很大,上边用粘土,石板和石灰密封好了。村人对把粪储存起来表示不解,张凯告诉他们这样一来,密封的粪在经过半年以后的发窖后会产生一种可以燃烧的沼气,这是一种很清洁的能源等等。村中众人一知半解,但是还是听了张凯的吩咐,非常专业的完成了任务。
事后张凯严格的检查了工程质量,密封的非常好。密封石板只要一抬起来,可以在通道几乎全满的情况下,无泄露的添加新料进去。张凯非常满意,他又一次认为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这个沼气池做得太专业了。
玻璃,古代称琉璃,近世又称料。它在化学上为硅酸盐成分,主要以石英石、长石、石灰石为原料,烧炼熔融后,经冷却固化形成非结晶体,经过造型和装饰工艺,就成为各种玻璃器物中国玻璃的起源,依考古发现应在西周(尚有争议),但其后发展一直很缓慢。自春秋至汉代为中国玻璃制造的早期阶段,当时已能炼制七种颜色的玻璃,制作工艺有模制、堆贴、镶嵌等。从出土的器物看,有礼器、佩饰、明器等,均是小件器物。从南北朝至明代,玻璃制造技艺有所发展,主要是吹制技术盛行,从而能够制造瓶、罐、杯等容器。至清代,玻璃制造业有较大发展,最大的产地为山东的颜神镇,其次有苏州、广州等。技术发展最快的是清宫玻璃厂,它是奉清圣祖玄烨的旨意,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成立,一直生产到清朝末年。其中康雍乾三朝制造最盛。
第九章作者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也许是小学语文没学好,也许是忘记了。铳(冲)被语文水平极差的作者以为是统字音了,就此专门声明一下,顺便鄙视一下自己。

第十一章 戏弄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张凯来了这里也有许多日子了,虽然是个落后的地方,张凯却也有了在此终老的打算。那么一个人过一辈子?当然不能那么孤僻啦,这日张凯正躺在小山坡上一边玩弄脖子上的小袋子(里边装了一张也许可以领五百万RMB的彩票)一边胡思乱想:“现在已经是三月,春天里晒太阳好舒服,恰到好处的热力,再来杯热茶……。哇,赛神仙啊。嗯……,我怎么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个老头了?”
“凯子哥,你想什么呢?”是王亚男在叫张凯。
王亚男是王铁匠的大女儿,今年十五岁了。她从村口一蹦一跳的走了过来,亚男穿了件大红稠子棉袄,黑棉裤,一头乌黑的长头扎了两条长辫子,两条辫子正随着她的步伐跳跃着。
王铁锤平日很是封建,女儿也到了快出嫁的年龄,是以老是把女儿锁在家中不许出去。近日老黑熊赚了许多银子,对女儿的管教松了许多。活泼的亚南就如出笼的小鸟一样四处的跑来跑去,村中不时传来她银铃般的笑声。
王亚男对这个村中传说的野和尚很是好奇,她父亲也经常提起他是个难得的聪明人,更难得是他脑袋里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为什么脑袋里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更难得呢?她想不通啊,所以对张凯越发好奇起来。
张凯虽然也挺喜欢这小姑娘的性格,这个时代少有的青春气息啊。可是……,问题是……,这王亚男长得像谁都好,却偏偏特像王铁锤。一般的黑皮肤,一般的大圆脸……。
张凯底下头,尽量不看王亚男,他不想破坏亚男在他心目中的善良地位。这丫头是村里唯一敢靠近他的人,张凯发誓,一定有人在背后散布他什么谣言,不然的话怎么村中的大姑娘小媳妇见了他跑得比兔子还快。他暗自不甘心道:“我也不丑啊,比王铁锤可俊多了,怎么都见了我就跑,我也照过镜子,没发生什么奇怪的变异啊。这究竟是为什么?想问那些女人,她们一见我说了话就会吓得面色发白。靠!”
亚男拉了拉张凯的棉袄道:“凯子哥,你手里拿的什么啊?”
有一日在王铁锤家和他喝酒的时候,王铁锤突然抓着张凯的领子问道道:“凯子,你看我闺女怎么样?”
张凯汗流满面道:“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