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来夫贵-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嘉佑帝也觉得大理寺没接手有点遗憾,若是大理寺真的拿到邓二郎和李四郎设计宋彦昭的证据,那此事处置起来倒也简单了。

    双方都有责任,各打一百大板就是了。

    程林在心里琢磨片刻,开口道:“其实,陛下不妨抽丝剥茧,回到事情的最初来看这件事。”

    回到事情的最初?嘉佑帝一愣。

    事情的最初是什么?

    “你是说让朕将此事当做年轻人打架一事来处理?”嘉佑帝迟疑的看着程林。

    其实大周勋贵子弟中,打架也是常见的事,年轻人嘛,火气大,容易冲动,总是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引起怒火上涌。

    这种事最后一般都是年轻人自己解决,闹大了的才有父母亲族出面。

    当然像这次这样闹大的事并不多。

    “不聋不哑,不做家翁,陛下不妨按照处理家事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补偿邓家,小惩宋家。”程林建议。

    补偿邓家这个没什么问题,嘉佑帝本来也有这个想法,只是小惩宋家,要惩到什么程度?

    嘉佑帝皱着眉头,指着桌案上堆的高高的奏折,“你也看到了,这些都是弹劾明惠和彦昭的,这次若是朕给的说法不明确,估计这些御史们就要血溅奉天殿了。”

    御史有风闻奏事,直言劝谏的权力,有时遇到僵持不下的话题,以死劝谏的御史也不是没有。

    只是嘉佑帝向来施政温和,大多数时候也愿意听从臣子的意见,所以御史们没有死谏的机会。

    程林听了嘉佑帝的话,想了想,道:“臣倒是有一方法,陛下不妨考虑一二!”

    “说来听听。”嘉佑帝看向程林。

    程林抿了抿嘴,“这件事里,其实御史们意见最大的无非是明惠公主行事不当,至于宋大人和邓二郎之间的事,您也说了,定有隐情。”

    嘉佑帝点了点头。

    程林却没有接着往下说,而是换了个看似不相关的话题,“臣记得当初陛下给明惠公主的封地是余杭对吧?”

    嘉佑帝眉头皱了下,不明白程林为何突然问起明惠公主的封地,疑惑的点了点头,“是余杭没错!”

    明惠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他封太子,所以在他的一众公主中,嘉佑帝最疼爱的就是明惠公主。

    他登基为帝后,就将最为富饶的余杭给了明惠作为封地。

    程林抬头看着嘉佑帝,缓缓的吐出一句话来,“公主此次行事确实欠妥,陛下不妨改封公主的封地,令公主一家迁往封地。”

    嘉佑帝面色一变,下意识的否决,“不行!”

    其实每个公主都有封地,但公主只享封地的税收,一般不会去封地生活,她们在金陵都有公主府。

    封地就是再富饶,和金陵的富庶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何况金陵是天子脚下,在金陵又嘉佑帝护着,岂是在封地生活能比的?

    “陛下不用着急,先听臣将话说完。”程林走到殿内挂着的一副大周天下舆图边,用手在上面划了一片地方。

    “臣近些日子一直在思考整顿军务的事情,从何处着手,用何人负责确实是件头疼谨慎的事情。”

    这怎么又扯到整顿军务的事上去了?

    嘉佑帝走到舆图前,看到程林圈中的地方,不由心中一动,有些明白了程林的意思。

    “你是说将明惠的封地改到益州?”

    程林点点头。

    “益州在前朝战乱频繁,但到了我朝治下,虽然仍旧贫瘠不堪,但却没有了外敌纷扰,益州路近几十年来少见战事,陛下若想整顿军务,不妨考虑从益州路开始。”

    大周太祖马上得天下,如今虽说四海升平,但东南沿海有倭寇盘踞,东北有辽人虎视眈眈,西北有金人隔关相望,算来算去,只有益州路最为平静。

    益州路在前朝因为岭南小国众多,所以战事频发,导致益州各府县成为贫瘠之地,后来太祖建大周后,不断派兵收服岭南各国。

    至先帝时期,岭南各国终于被全部统一,益州路得以休养生息二十多年,到现在虽然仍是积弱之地,却已经比前朝好了不少。

    且益州已经几十年无战事,要裁军从益州开始自然是个稳妥的决定。

    “你的意思还是觉得彦昭合适?”嘉佑帝定定的盯着舆图看了片刻,低声问程林。

    至此,他自然已经明白了程林的全部用意。

    程林点点头,“陛下,宋大人有勇有谋,且他身上的狠劲和闯劲很难在其他人身上找到。”

    嘉佑帝的嘴角不由抽了两下。

    一言不合就把人家断手毁容,这种狠劲和闯劲谁敢有啊。

    “况且,此计既全了陛下惩罚公主和宋大人的心,让邓老大人心里安慰,又能将整顿军务之事悄悄的暗中推进。”

    毕竟和余杭的民富物丰比起来,益州只能用积弱贫瘠来形容。

    将明惠公主的封号改到益州,并令其迁入封地益州,在外人的眼里看来嘉佑帝是下了狠心惩罚明惠公主了。

    就是邓稳老大人,对这个处罚也挑不出错来。

    只是嘉佑帝还有些犹豫。

    程林心里慨叹,嘉佑帝算得上是位明君,可就是性子温和,太重感情,行事难免有些优柔寡断。

    “陛下若是不舍明惠公主一家,等过个一年半载,金陵风声平息了,再召公主一家回来便是。”

 第二百九十六章 得偿所愿

    嘉佑帝听了,深以为然,“还是程爱卿有办法。”

    其实他心里也认为程林的方法不错,只是想到以后明惠公主和宋彦昭要去那么远且贫瘠的地方,难免会觉得不舍。

    撇开这层不舍,单纯从政事的角度考虑,程林的方法确实不错,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让明惠公主一家迁到封地益州,宋彦昭就得卸去慎刑司指挥使的差事,这样确实可以平息邓家的怒火。

    再者宋彦昭跟着明惠公主去了益州,过几个月熟悉了益州的情况,接管益州路的军政是理所当然的事。

    历来公主虽然只收封地的税收,但封地的军政要务一般是由驸马或者公主的儿子监管。

    宋驸马一向不热衷于仕途,所以明惠公主的封地余杭的军政要务便有余杭的知府进行管理。

    “益州路现在的军政是镇南侯在管理,镇南侯对陛下向来忠心,陛下到时可以休书一封,让他来协助宋衙内。”程林说起具体的安排。

    嘉佑帝点点头,终于下定了决心,而且嘉佑帝自己内心深处也有一层隐忧。

    上次赵阳的事他强势在朝堂上宣布,迫使宋彦昭结案,在那之后,宋彦昭对他的态度一直有些冷淡。

    嘉佑帝心里担忧宋彦昭不肯就此罢休,他若坚持深入调查,万一要是让他查出此事去太子有牵扯,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张家血案的事出了后,嘉佑帝心里虽然恼怒太子,但他并不愿意因为此事引起朝堂动荡,动摇国本。

    嘉佑帝无声叹了口气,去了益州也好,益州到金陵千里之遥,他想再查张家血案,必然是不能了。

    想到此处,嘉佑帝终于下了决心。

    “就依爱卿的办法吧,关键时刻,还是只有程爱卿能为朕分忧!”

    事情解决了,嘉佑帝的心情放松下来,顺带夸奖程林两句。

    程林自然不会因为嘉佑帝的两句夸奖就激动的乱了分寸,和嘉佑帝君臣契阔一番,才退出了庆寿殿。

    出了庆寿殿,程林缓缓的从白玉台阶上拾阶而下,心里却松了口气。

    该说的他都说了,希望宋彦昭能不辜负他的期望,顺利的完成益州路的军务整顿。

    前天晚上宋彦昭悄悄的到他家来拜访他,程林当时以为他是来求自己帮忙的。

    出乎意料的,宋彦昭却和他谈起益州路军务整顿的事,他言辞犀利,分析精确,显然是在心里琢磨了不是一日两日了。

    程林捋了把胡须,暗暗感慨,他果然没有看错,宋彦昭绝对是整顿军务的最佳人选。

    “大人一心想推进军务整顿,我认为益州路是首选,也是最合适的地方。”宋彦昭乌眸晶亮,神情傲然中带着一丝霸气,“恰好我想去益州,我们何不互相帮忙呢。”

    程林挑了挑眉头,明明是他想去益州,却说成和他互相帮助,能将此事说的如此理直气壮的,也只有他宋彦昭了。

    但宋彦昭却说到了他心坎里了,在穆庆丰提出整顿军务之前,嘉佑帝早就暗示过他,让他思考着手此事。

    现在大周朝国库的十之八九全都用在了军资上,军资耗费巨大,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现在这套军务整顿方案是程林参考穆瑾给他的建议之后,反复参详推演过后整理出来的具体方案,参透了他无数的心血,他自然希望能够顺利推行下去。

    所以他愿意帮助宋彦昭。

    嘉佑帝第二日一早就同时下达了两道圣旨。

    一道送到了邓家,念及邓稳的授业之恩,邓稳官加一级,并恩赐了邓二郎一个五品的谏议大夫,这是一个闲职,换句话说就是邓二郎只要不犯大错,他一辈子都可以领着大周朝的俸禄直到老死。

    这道圣旨并没有引起众臣太多的惊讶。

    邓老大人是嘉佑帝的老师,邓二郎又被断手毁容,嘉佑帝必然是要恩赏邓家的,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倒是第二道圣旨引起了较大的轰动。

    嘉佑帝将明惠公主的封地从余杭改到了益州路,宋彦昭免去慎刑司指挥使的职务,着明惠公主一家不日迁往封地生活。

    圣旨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

    邓家这次将事情闹的不小,大臣们都猜的到宋彦昭和明惠公主定然会受到处罚,但却没想到是这样严重的处罚。

    余杭和益州路,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何况大周的公主历来都是住在金陵,明惠公主却成了第一个被赶到封地去的公主。

    一时间明惠公主成为众多皇室中人同情的对象,也是一众公主们用来警示自己的反面教材。

    接到圣旨的明惠公主一家在送走了宣旨的内侍后,明惠公主脸上的震惊与愁苦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将圣旨随意的往宋彦昭手上一塞,“我要接着去收拾我的行礼了。”

    这金陵城住了三十几年早就住腻歪了,换个地方去玩玩也不错,明惠公主乐颠颠的走了。

    宋驸马叹了口气,睨了宋彦昭手里的圣旨一眼,“从此以后可没有退路了。”

    宋彦昭眉头一挑,“人就应该往前看。”

    说罢,一卷圣旨,施施然的走了。

    留下宋驸马在身后气闷的瞪着他,这脾气性格,真是跟他娘明惠公主一样。

    想起明惠公主的执拗脾气,宋驸马更觉得气闷,站了一会儿,也闷闷不乐的收拾行礼去了。

    他可是有大宗的名人字画要带着呢。

    闹得轰轰烈烈的宋彦昭怒打邓二郎一案以明惠公主一家的败走益州画上了句号,邓家在听到嘉佑帝的第二道圣旨时,就彻底的沉默下来,再没有发表过任何言论。

    而御史们见嘉佑帝将明惠公主一家流放益州,也都闭上了嘴。

    毕竟在他们看来,公主迁往封地生活就等同于流放。

    嘉佑帝耳边总算是清静下来,在明惠公主一家离京的前日,将宋彦昭召进了宫中。

    没有人知道嘉佑帝和宋彦昭说了什么,只知道宋彦昭出宫时脸色沉郁,不太好看,很多人都猜测嘉佑帝是在他离京之际告诫训斥了宋彦昭一番。

    第二日,告别了前来送行的宋家本族亲人,赵家的人,明惠公主一家轻车简从,悄悄的离开了金陵,离开了大周的政治中心。

 第二百九十七章 麻辣小青虾

    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说的便是庐阳府的巢湖。

    春风徐来,巢湖上波光潋滟,水流淙淙,喝一口三河米酒,吃一口巢湖青虾,那麻辣鲜香的青虾混合着米酒的香甜,真是让人觉得整个舌头都要掉了。

    真是人间一大享受也!伍车夫手里晃着一壶米酒,慢慢抿了一口,然后眯着眼睛看着又一群人涌进了巢湖旁边的烟波客栈。

    进来的人无一例外的都要喊一嗓子,“小二,来一盘麻辣小青虾。”

    烟波客栈的小二利落的应声道:“好嘞,马上来!”

    小二匆忙忙的跑到后厨,扯着嗓子喊道:“麻辣小青虾,再来三盘。”

    客栈掌柜的在柜台后面看着陆陆续续涌进来的人群,以及殿内坐着的人面前都摆着的一盘麻辣小青虾,又是忧愁有是欢喜。

    忧愁的是他这儿明明是客栈,偏偏来的人都不是住宿的,而是跑来吃麻辣小青虾,欢喜的是最近麻辣小青虾的人来吃的多,也让他小挣了一笔,而且带动了他这客栈的人气。

    他决定了,以后麻辣小青虾就是他这客栈的招牌菜了!

    想到此处,掌柜的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眼二楼拐角的一个房间,从他这个角度只能看到拐角的房间紧闭,看不到里面的人影。

    掌柜有些失望的收回目光,心里嘀咕着:不知道那个小娘子还有没有其他的秘方?

    二楼拐角处的房间门却从外面打开了,映娘轻手轻脚的端了盏茶走了进去,看到桌案前坐着的人,不由惊呼:“娘子,您没有在休息啊?”

    桌案前坐着的穆瑾正盯着桌子上摆放的各类药材发呆。

    “娘子又在配药啊!”映娘见桌案上已经没有了摆放任何东西的空间,便将茶水放在了一旁的小几上。

    穆瑾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嗯。”

    这是一路上穆瑾常做的事,她们每到一处地方,穆瑾就会带这罗旭去采集药材,然后回来再教罗旭炮制药材。

    罗旭炮制的药材再交由穆瑾制成成药。

    这一路上,李映娘已经看了好多次穆瑾做这些事,已经由最开始的惊讶到现在的习惯。

    知道她制作成药不能被人打扰,映娘自去取了针线活,在旁边安静的坐着缝补衣服。

    只是她缝补的有些不太专心,时不时就将眼神落在了穆瑾身上。

    经过几日的相处,她已经慢慢熟悉了穆瑾的性格,知道她是个性子再单纯不过的小娘子,且有一身高明的医术。

    才不过短短几日的功夫,映娘身上的原来那股浓重的腥臭味已经除得几乎闻不到了,原本脱垂到外面的私密部位也已经回去了,现在的映娘早已经不是几日前那个在寿春县生无可恋的李映娘了。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眼前这个安静的少女带给她的。

    娘子就是这样,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往往就能带给人无尽的变化。

    “看着我做什么?”穆瑾拿小药杵捣着里面的药材,头也不抬的丢出一句。

    映娘笑了笑,“娘子,您知不知道,现在好多人来这家客栈吃饭呢,来了都要点一盘麻辣小青虾呢。”

    穆瑾疑惑的抬头,眨了眨眼,“是吗?”

    映娘点头,“是啊,现在那麻辣小青虾卖的可好了,掌柜的应该来谢谢你。”

    三日前她们便到了庐阳。

    庐阳府是个大地方,没进庐阳城之前,娘子便说了要在此地休整三四日,去巢湖边上寻一处客栈住下。

    一进客栈,娘子便点了几个菜,其中一道是巢湖有名的青虾。

    青虾端上来后,她们几个人都觉得垂涎欲滴,穆瑾却只吃了一只便放下了筷子。

    “不好吃。”她眉头轻蹙,端起茶来慢慢酌饮。

    不好吃吗?映娘几人茫然对视,她们觉得味道挺好的啊。

    穆瑾的话被客栈掌柜的听到了,掌柜过来施礼相问,“巢湖青虾是庐阳府的有名的一道菜,娘子却只吃了一只,敢问是哪里不合娘子口味吗?”

    娘穆瑾转头看了掌柜一眼,见掌柜温和有礼,便想了想,问掌柜的:“可有文房四宝?”

    掌柜不解他要干什么,可还是叫人送了笔墨纸砚上来。

    穆瑾提笔一蹴而就,将纸递给了掌柜,“你按照方子上法子再给我做一道巢湖青虾来。”

    掌柜低头去看,见竟然是菜谱,上面写的做法是他们从来没吃过的。

    这样做就好吃吗?

    客人就是天,掌柜虽然半信半疑,但秉持着反正是客人掏钱的原则,吩咐厨房按照小娘子给的做法重新做了一盘端上来。

    麻辣鲜香的味道顿时弥漫在了空气中,看着小娘子那桌的人一只青虾,一口米酒,顷刻间一盘青虾全都进了肚子。

    旁边的人看得也有些馋了,纷纷喊道:“掌柜的,照着也给我们来一份尝尝。”

    方子毕竟是人家小娘子提供的,掌柜有一瞬间的犹豫。

    穆瑾却笑了,明丽的笑容犹如一朵木槿花让人眼前一亮,“给了你,你就用吧。”

    掌柜道了谢,让厨房多做了几盘送了出去,自己也留了一盘,当他将一只青虾塞进嘴里的时候,他的眼神立刻发生了变化。

    而外面的人吃了之后更是觉得美味异常,好吃,好麻,好过瘾的词汇不断的响彻在客栈内。

    不过三日功夫,麻辣小青虾便闻名巢湖周边了,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进店就点名要麻辣小青虾。

    穆瑾笑盈盈的低头将捣好的药材倒在纸上,旁边已经摆放好其他捣好的药材,“谢倒不必,我本就是为了自己吃才给了他方子。”

    话虽这么说,可肯将方子豪爽的让掌柜用,只这一件事就值得掌柜对穆瑾千恩万谢了。

    知道娘子不在乎这些,映娘只在心里将此事过了一遍,并没有说出嘴来,而是转而说起了其他的事情,“娘子这两日配的药很难配吗?我看今日的药和昨日的是相同的,娘子还没配好吗?”

    穆瑾怔怔的望着桌上摆着的药末,摇摇头,有些苦恼,“是啊,很难配!”

    配药的事情映娘不懂,也插不上嘴,便起身准备给穆瑾去倒茶,“娘子不如先喝口茶歇歇再配吧。”

    她的身体仍然很虚,坐的时间又久,猛然一起身,便感觉到眼前一黑,往前倒去。

    映娘慌忙间下意识的去抓旁边的东西,却碰到了桌子上放着的东西。

    只听砰的一声,一个瓶子倒在了穆瑾捣好的药末上。

    映娘抓住了桌子脚,脸色苍白,“娘子,我不是故意的,我这就收拾。”

    她慌乱的拿起抹布就要去收拾桌子,却听到穆瑾低讶的声音,“别动!”

 第二百九十八章 灵泉水的妙用

    映娘在慌乱间碰到的是一只胳膊般粗的瓶子,瓶子摔到在桌子上,将穆瑾之间捣好的两种药末混在一处。

    穆瑾动作快,立刻将瓶子扶了起来,但瓶口还是流出了一些水。

    此刻水瞬间就将药末打湿了,并将部分药末冲到了别处。

    映娘慌乱的拿着抹布就要去擦。

    一直纤细却有力的手拉住了映娘,“别动!”

    映娘的身子一僵,有些不知所措,娘子是怪她笨手笨脚,弄坏了她捣好的药材吗?

    “娘子,对不住,我,我不是故意的。。。。。”映娘脸色苍白的开口。

    “嘘!”穆瑾向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视线一直盯着桌子上,“你看!“

    看什么?映娘茫然的眼神跟着转到了桌子上,蓦然睁大了眼,“娘子,这。。。。。。”

    只见两种被水混合到一处的药末竟然隐隐发出一种滋滋的声响,随着这声声响,冒出了丝丝白烟。

    白眼过后,原本一种灰色,一种黄色的药末竟然成了淡粉色。

    穆瑾惊讶的看着这一幕。

    那是她之前就在金陵准备好的药材,是按照她母亲罗氏去世前留下的方子准备的,金明砂,蛇床子,千年人参,人中黄。。。。。。

    每一种药材都费了她不少功夫,总算是在过年之前就集齐了。

    但是她却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用这个方子。

    那个诡异的方子,方子上的所有药材都很独特,它们之间有的甚至药性相冲相克,根本不是熬制服用的。

    罗氏在方子上只留了一句话:将药材混合制成丸药。

    可是怎么制成丸药?穆瑾反复试了好几次,研成粉,混合,搅拌,甚至用热水蒸,冷水绊。。。。。。各种方法试了多次,都毫无头绪,因为那些药材根本融合不到一处去。

    穆瑾并不是个过于纠结的人,既然做不成,索性就将那些药材丢在了旁边。

    这几日在巢湖休整,她闲着无事,又看到了冬青单独摆放在旁边的药材,想了想,又拿出来研究一番,却仍旧没有进展。

    没想到映娘误打误撞,却让药材融合到了一处。

    穆瑾的眼神落在了刚才被打翻的胳膊般粗细的粗瓷瓶子上。

    “娘子,这好像是咱们从寿春带出来的灵泉水。”映娘神色迟疑的说道。

    当时她满心悲伤,只求一死,穆瑾来到她面前,说只要跟着她走,便能治好自己身上的病。

    映娘虽然应了下来,但对于陌生的穆瑾,陌生的未来充满了惶恐不安,唯一能给她安慰的便是灵泉水。

    所以她央求穆瑾帮她带走一瓶灵泉水。

    经过几日的治疗,她的身子已经渐渐恢复,但那瓶灵泉水她却一直没舍得丢掉,进客栈住宿时,她便将瓶子带了进来,摆放在了桌案上。

    穆瑾点了点头,目光仍然一动不动的盯着桌子上已经混合到一处的两种粉末。

    半晌,她低声道:“你出去告诉伍大叔一声,让她帮我取些巢湖水过来,还有,等罗旭和冬青回来,让他们去附近帮我寻山泉水,都取些过来。”

    罗旭和冬青去了附近的山上采集药材,这是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必然要做的事情,映娘不认得药材,所以留下来伺候穆瑾。

    映娘自出去寻伍车夫。

    穆瑾慢慢的坐了下来,神情怔怔地盯着桌子上摆着的粗瓷瓶子,这些药不能融合,原来是水的原因啊。

    只这个珍珠泉的水有用,还是别处的泉水都可以呢?

    她应该尝试一下不同的水看看。

    车马麟麟,一队人马缓缓的走在官道上。

    走在中间的马车再次停下来时,走在最前头的两匹马也勒马停下了。

    “她又想做什么啊?”左边穿着宝蓝色锦袍的驸马宋景明翻了个白眼,一脸的不耐烦。

    他们一家人从金陵出发四日了,到现在也才到六安。

    本来他们一家带的箱笼,车马,下人就不少,行走速度就不快,再加上明惠公主三五不时的叫停,行走速度就更慢了。

    “前天说要去爬山,昨天说要去泡泡温泉,今日又想做什么?”宋景明一脸的不耐烦,胯下的骏马仿佛也感受到了他的不耐,不停的喷着热气。

    “去问问不就知道了。”宋彦昭歪了歪头,示意着马车的方向。

    “你去问!”宋景明瞪了儿子一眼,他去问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想拍死明惠公主。

    宋彦昭无奈,谁让他是人家儿子呢。

    他调转马头,走到了马车前,“母亲大人,说吧,这次又想去做什么了?”

    车帘一掀,露出明惠公主明媚的笑脸,“不是到六安了吗?我要去喝正宗的六安茶。”

    宋彦昭无语望天,“母亲大人,咱们是被赶出京城的,您表现的这么欢快,真的好吗?”

    明惠公主一脸的无辜,“这不能怪我啊,出了京城才知道原来外面的风景这么美好,我当然要好好过把瘾了。”

    宋彦昭定定的看着母亲,片刻,低声叹息,“母亲,你这么折腾没用的,父亲他,他只会更厌烦。”

    父亲他喜欢的从来都是温柔体贴,红袖添香的女子。

    母亲的性格爽朗明快,爱恨分明,从来都不是温柔贤惠的性子。

    母亲这样频繁的折腾想引起父亲的注意,只会适得其反。

    以前的宋彦昭不太懂这些,也不太愿意正视父母之间的事,但现在他心里有了喜欢的人,所以才慢慢懂了明惠公主的心思。

    她就跟个小孩子一样,用尽一切办法想吸引驸马的注意力,却有时候总是用力过度,引起驸马的反感。

    被儿子那有些心疼,又有些透彻的目光一看,明惠公主脸色有些挂不住,抬了抬下巴,“谁说我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了?”

    宋彦昭似笑非笑的看着她,“我没说啊!”

    她怎么说出了实话,明惠公主懊恼的咬了咬嘴唇,脸上飞起一抹红霞。

    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自然,明惠公主斜睨了宋彦昭一眼,撇了撇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不就是嫌弃我事多,走的慢,怕追不上你心爱的穆娘子吗?”

    这回轮到宋彦昭神色不自然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分道

    “你是故意的吧?母亲,”宋彦昭无奈的瞪着马车里的母亲。

    明惠公主轻轻的哼了一声,儿子长大了,果然一点都不可爱。

    “反正成都府的公主府还在建,咱们路上游山玩水的过去,正好赶上新宅子建好入住,多好啊。”

    明惠公主拍拍手,一脸我都打算好了的表情。

    “母亲,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宋彦昭磨了磨牙,无奈的瞪着明惠公主。

    成功的扳回一城,让儿子也气急败坏一把的明惠公主心情愉悦了不少。

    她笑眯眯的招招手,示意宋彦昭往前近来,“你外祖父是不是还给了你别的任务?”

    宋彦昭一愣,诧异的看了明惠公主一眼。

    明惠公主嗤笑一声,得意的看着他,“我又不傻,你那两日偷偷跑去找程林,鬼鬼祟祟的,我就知道你肯定有别的打算。”

    知子莫若母,她儿子从小就不是个吃亏的主,怎么可能会这么轻轻松松的就离开金陵。

    宋彦昭收回视线,沉默片刻,不置可否的道:“那母亲到底想做什么?”

    明惠公主细长的丹凤眼顿时一亮,嘴角翘了起来,“简单,你赶你的路,去追你的心上人,早点到益州,早点熟悉益州的情况,也好早一点进行你的差事。”

    一句话,你该干嘛就去干嘛吧!

    明惠公主期待的看着儿子。

    宋彦昭眼睛眯了眯,神情古怪的看着她,“若是我不答应呢?”

    明惠公主眼倏然瞪圆了,“你就不想你的穆娘子?照咱们行走的速度,我保证你根本追不上她!”

    这是威胁他吗?宋彦昭嘴角微翘,笑眯眯的看着明惠公主。

    明惠公主和他对视半晌,忽然凉凉的笑了,“其实想想我的年纪也不小了,将来若是儿媳妇进门,该怎么让她伺候我呢,听说好多婆婆生病了都会让儿媳日夜侍候疾………”

    好吧,他承认被自己威胁到了!宋彦昭摸了摸鼻子,“等前面到了寿春,咱们就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