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鼎天下-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才你表弟前来见孤,言道汉中内乱,正是孤出兵之机!元辉以为如何?”王开逐渐的将话题引到了汉中之上,懒散的靠在软榻上,目光平静的看着赵勾,自己的外甥。

赵勾乍闻王开之言,顿时便觉得心跳加速!他正在考虑如何将话题引到汉中上才能顺理成章,正在他煞费苦心的时候,不想王开竟然自动提起了这个话题!倒是省了他不小的力气,这还在其次,关键是王开的态度问题!既然王开主动提起这个问题,那至少说明王开有出兵的意图!这代表着只要自己策略得当,还是有很大的机会拿下统兵大权的!届时天高任鸟飞,又将是何等快意?赵勾已经忍不住开始幻想其收复汉中之后,自己大权在手的荣耀了!

他的表现怎么会逃过王开的眼睛?虽然赵勾自认自己将心中的想法与激动掩饰的非常好,但略显急促的呼吸仍然毫不留情的出卖了他的真实想法。当然,王开并不吃惊,他早就料到了赵勾的反应,而为了保证自己辞世后蜀中的安定,他更是早早的便决定将赵勾这个野心勃勃的外甥送出蜀中,这样互相都留下一线,既不撕破脸皮,有解决了问题,也算是皆大欢喜吧!

“孤倒是赞同他的意见!怎奈这统兵之人却是令孤大为踌躇!交给别人孤不放心,但你与建儿两个却又年纪尚小,而且也从未有过统兵的经验。因此,孤思前想后,还是拒绝了你表弟的提议。”说到此处,王开意味深长的看了赵勾一眼,接着叹道:“唉!孤现在才觉得人才难得啊!我巴蜀一地虽堪称人杰地灵,却是难得大显啊!”

听着王开半真半假,云山雾罩的话语,赵勾心思转动间,将此事的前前后后都做了一番思虑,似乎并非王开对自己的试探!况且自己平时掩饰的也很好,从未在人前表露自己的野心,因此,倒也不虞自己的心思暴露!赵勾终于还是一咬牙,对王开说道:“舅舅,外甥不才,愿率大军,踏平汉中,为舅舅分忧!”

第三百一十九章 汉中争夺(2)

王开心中一叹,表面上却仍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皱了皱眉头,看了赵勾几眼,眼神中却多了几分亲近与暖意。赵勾见状,心中更是雪亮,正要趁热打铁时,却听王开说道:“此事容后再议,天色不早了,元辉先回去再说。”

赵勾只得施礼告辞,从王府离开时,心情却是极好!作为蜀中的继承人,王建与他不对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看王建的情形,身子骨也是大不如前,说不定那天就会驾鹤西游。届时,王建要对付的第一个人自然是自己。因此,自己只有趁王开还在世的这段时日,尽快的发展自己的势力。

但赵勾明白,自己仅仅是一个外来者,本地势力除了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可能会和他合作之外,再无任何可以凭借的地方!即便是那些遭受打压的势力的官员之中,不愿与自己这个外来者合作的也大有人在,因此自己若是想取而代之,几乎是不可能!

既然无力取而代之,那便只有分庭抗礼,徐徐图之一途了,王开虽然仍然反对自己率军攻取汉中,但到后来语气已经松动了许多,赵勾相信只要自己再坚持一下,结果便会超自己的预期发展。

心情不错的赵勾兴冲冲的骑着马赶回家中。来到成都之后,王开对妹妹一家的确是极为关照,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赵旸、赵勾叔侄二人的安置问题,都做的非常好。赵旸被任命为王府长史,而赵勾虽然未被封官,但王开却封了他侯爵的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实在算得上是恩宠有加了!

不过,在并州惨败给赵平,非但未曾让赵勾吸取教训,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权欲,而在赵平手中毫无还手之力,几乎耻辱般的失败更成了他心中永恒的梦魇!他无时无刻不在期盼有朝一日能够击败赵平,将自己遭受到的耻辱全数甚至加倍的让赵平品尝。

而这一切的基础却是自己有这种实力,否则一切将只是空谈!而拥有足够的势力的前提便是先拥有能够使自己充分发挥的空间,以及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

巴蜀之地由于其绝佳的地理环境,自然是赵勾的首选,但经过赵勾的再三思虑之后,还是明智的放弃了在现阶段便染指巴蜀的念头,短期之内,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而动乱的汉中自然便成了他建立自己基业的首选!

因此,他无论如何都要说服王开!

看到儿子神色间难得的开朗了一些,王氏心中高兴,拉着赵勾的手说道:“我儿可有什么喜事不成?”

赵勾眼珠一转,心道此事倒是可以通过母亲向舅舅求情呢!当下便有了决定,微笑着对母亲说道:“多谢母亲挂怀,倒也不是什么喜事。想必母亲也有所耳闻,汉中动乱,咱们一家多蒙舅父大人关照,身受舅父之大恩,孩儿无以为报,便想趁此时机,攻取汉中也算是为舅父略尽绵薄之力!”

王氏闻言,心中不由得一沉,她是什么人?稍一转念便明白了儿子的心思,暗暗叹了口气,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自己也已经嫁到了赵氏一族,已经是赵家的人了,虽然如今寄居在兄长这里,但无论如何也要以赵家的利益为先!

当下王氏点头说道:“我儿之言甚好!不过汉中情势危急,我儿可有把握?”

赵勾闻言,心中顿时大喜!连忙说道:“母亲多虑了,如今汉中早已乱作一团,以李明、房庆、张辉等三人为首的势力各不相让,率领精兵,互相征伐不止,那里还有力气顾及其它?只要舅父能够同意出兵,只需两万人吗,孩儿定然会攻下汉中!”

见赵勾说的信誓旦旦的模样,王氏在心中叹了口气,暗道:罢了,就算豁出这张老脸,也要求兄长答应出兵!不为其他,只是元辉好容易振作起来,从冰河走失败的阴影中走出这一点,老身也要尽力满足他的要求!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为了自己的孩子,任何父母都会尽自己所能,来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这便是父母,只求付出,从不计较回报。

王氏在心中做了决定之后,却也不想多说什么,只是慈爱的摸了摸赵勾的头,和声说道:“我儿不必想的太多,就算此次无法说服你舅舅,还有下次呢!我儿正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赵勾见母亲如此说,心中不由得有些失望,他本来满心欢喜的希望母亲能够帮自己说服舅父王开,谁知道却只换来了母亲这几句不痛不痒的安慰,当下心中便有些不预,脸上自然也就表现了出来。

见赵勾的脸色突然变黑,王氏也只是微笑,却并不多说什么,“元辉忙碌了一天,定然饿了!为娘这便吩咐开饭。”说着也不管一脸不快的赵勾,起身来到门前,对外面侍候的丫鬟吩咐道:“开饭!”

且不说因为汉中动乱而在蜀中引发的一系列事情,将目光转回并州,且说赵平以及如火如荼、欣欣向荣的新政与并州。

新政在并州的顺利实施,使得并州早已疲敝的府库终于充盈了起来,这还不算,百姓们更是安居乐业,提到新政,特别是赵平,没有一个人不说真心拥戴!

并州的百姓都清楚,若不是赵平大力推行的新政,若不是赵平在新政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改进,并州的百姓们如今仍然还会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困生活,更要受到世家贵族们无穷无尽的压迫与剥削!但赵平以及新政却改变了这一切!获得了土地与尊重的百姓便如破茧重生的彩蝶一般,获得了新生!

新政的实施虽然只有两年,但成果却是巨大的!不仅家家户户都解决了温饱,就连并州的府库也充盈了起来。而并州自赵平为首的各级官员们也得到了百姓们的大力拥戴!可谓是上下一心,若是赵平一声令下,并州的百姓会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这就是中国的百姓,他们的要求根本不高,只要你能平等的对待他们,给他们足够的尊重与活下去的希望,他们便会全心全意的信任你,拥戴你,会为你献出他们的一切!

并州的形式虽然是一片大好,不过此时的赵平却并不轻松。站在他这个高度,让治下的百姓生活的更好一些也只是他众多工作中的一方面而已。

国富民强仅仅是一个基础,他的终极目标是结束华夏大地的战乱,以及消弭异族的侵袭!而目前取得的这点成就,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距离他的最终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对鲜卑战略的稳步实施,鲜卑的威胁正在逐步减弱,盐铁的禁运以及经济上的掠夺与制裁,使得鲜卑表面上虽然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态势,但实质上却已经在逐步衰退,只要有合适的时机,赵平便会实施雷霆一击!彻底的将鲜卑爪牙折断!使鲜卑失去对中原的威胁力量。当然目前赵平只能做到这一点,对鲜卑的后续战略却要等华夏一统,有了充足的人力、物力之后才能逐步实施。

将鲜卑的力量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之后,赵平的战略重心便是幽冀二州!

新政的先期投入是巨大的,而新政的这种必须依靠先前投入,而后才会有所回报的特性,使得并州在短时间之内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诚然战争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赵平考虑的不仅仅是战争的胜利。胜利之后如何消化幽冀二州乃是赵平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攻取幽冀二州诚然会使并州的地盘大大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如何安置饱受战乱之苦的民众,如何恢复几乎被战争完全摧毁的经济,如何迅速的完成战后的重建,将负担转化成助力!若要完成这一切,必须需要天文数字的财力、人力、物力,而目前的并州却不足以支持这些。

并州的新政虽然欣欣向荣,但却不足以支持并州完全消化幽冀二州。相反,幽冀二州会成为并州的包袱,将刚有起色的并州完全拖垮!

不过,一切却都在朝着赵平的预期而发展着。此时的赵平正在雁门,与岳父马焕一起,费尽心思的寻找着鲜卑的破绽,打算给鲜卑以致命的一击!最大程度的削弱了鲜卑的力量之后,也好全力实施一统中原的战略目标。

“盛乐、平城二营互为犄角之势,各陈重兵,若要突破二营封锁,直捣黄龙,难度很大!”马焕沉声说道。如今的马焕已经是五十五岁的人了,多年的戎马生涯使他满脸风尘,颌下的胡须已经有些花白,不过精神却是极为健旺。

赵平点头:“岳父所言极是!鲜卑虽然已是外强中干,不过兵势还是浩大,咱们暂时不必轻撄其锋,避实就虚,才是上策!”

第三百二十章 汉中争夺(3)

“不错,仓舒之言正合某之意也!咱们兵出白狼,攻占大棘城!”马焕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赵平击掌而起,“如今鲜卑东线大营几乎已经脱离鲜卑朝廷,因为反对元宏实施汉制,这些人以拓跋烈为首,拥兵自重,逐步脱离了拓跋鲜卑,咱们即使出兵,元宏也定然会采取坐视之势!”赵平沉声说道,“虽然如此一来倒是为元宏铲除了异己,不过咱们收获更多!”

“嗯,不错!”马焕显然极为赞同赵平的说法,“白狼如今经营的不错,攻占大棘城之后,完全可以按照白狼成德模式经营!仓舒以为如何?”马焕淡淡的说道。

二人三言两语便敲定了最终的决定,赵平转头往门外看去,却已是日影西斜的黄昏时节,二人这一番商议下来却足足用了一天的时间。

马焕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来到门旁,一边打开房门,一边对赵平说道:“邺城暂无战事,莫如将伯济召回,届时你与君睿、伯济三人,莫说一个小小的大棘城,便是整个鲜卑,又有何人能抗?”

赵平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说道:“孔恒与丁绍二人稍稍恢复了一些元气,却又开始争斗不休,实乃鼠目寸光之辈,秦叔叔的确没有必要留在邺城!”言毕,翁婿二人相视大笑。

再说赵勾,就在两天前的他几乎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点!汉中旧部李明、房庆、张辉三人在他的打击之下竟然毫无还手之力,节节败退!自葭萌关出兵后,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赵勾便连克褒中、沔阳、安阳三郡,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汉中残军赶到了阳平关!

之前经过近一个月的互相攻打,李明、房庆张辉三人可谓是三败俱伤,谁也没有占得便宜,倒是搞得自己损失惨重!当然,也不是说三人一点好处也没捞到,至少经过近一个月的厮杀,汉中其它的一些小势力纷纷被消灭,如今只剩李、房、张三人三足鼎立。可谓到了最后的关头,胜利便在眼前!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三人虽然都是损失惨重,但还是丝毫不肯有半点放松,毕竟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只要咬咬牙撑过去,胜利便在眼前;但若是稍有疏忽,便是前功尽弃!谁又愿意在这个时候放松呢?

不过他们只顾内斗,却也顾不上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李效并未趁机出兵,使得李、房、张三人心中大石落地,于是更加肆无忌惮的互相攻伐起来,在他们看来,唯一来自外部的威胁便是坐拥四州的李效!至于巴蜀的王开,他们根本连想都未想,但事实往往是对现实绝佳的讽刺!正是他们根本未曾放在眼里的王开,却出兵了!

仗打到这个时候,他们三人的兵力基本上都打残了,那里还有余力抵御来自巴蜀的两万大军?因此,即便是面对首次统兵的赵勾,三人也是节节败退,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在赵勾强大的压力之下,李明等三人不得不摒弃前嫌,兵合一处,以阳平关为屏障,做着最后的抵抗。阳平关已经成了他们最后的稻草,虽然还可退往西城,不过西城破败已久,已经成了一座空城,实在不是容身之地。倒是阳平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易守难攻,倒可以暂时喘上一口气。

当初赵勾出兵时,不知是有意,也或许是无意,王开并未给他任何攻城器械。

攻打一般的城池时,赵勾还可以凭借兵力的优势以及破败的城墙硬冲硬打,但面对地势险要,坚固异常的阳平关,赵勾却是一筹莫展!

连续两天的强攻,已经让赵勾损失了近三千士兵,加上此前伤亡的士兵,此时赵勾手中仅剩万余人!但阳平关却依旧安之若素,看着面前高大雄峻的城关,赵勾只有咬牙切齿,却是毫无办法!

赵旸在一旁看着怒火中烧的赵勾,有心劝说几句,却又有些拉不下面子。如今叔侄二人的感情已经不似以前那般亲密无间,赵勾心机益重,更不像以前在并州时对他言听计从,叔侄二人疏远了许多!加之前几次赵旸忍不住劝告时,都被赵勾阴沉着脸色斥退,赵旸毕竟是赵勾的长辈,他做不到被晚辈狠狠的削了面子还能甘之若饴的事情,因此,赵旸聪明的放弃了再次劝告赵勾的打算。

看着一个个士兵如下锅的饺子一般扑通扑通的从云梯上摔落,赵勾的心中在滴血。剩余的每一个士兵都是他赖以在汉中站稳脚跟的力量!少一个人,他便少了一分保障!

不过阳平关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有了阳平关,就等于有了一道坚实的屏障,可以将来自雍凉等地的来犯之敌拒之门外,只要阳平关不失,汉中便安如泰山!同理,若是无法将阳平关纳入掌中,便不能算掌控了汉中。

看着伤亡的士兵越来越多,而其他的士兵也是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士气低迷至极,显然即便是继续攻打下去,也只是徒增伤亡而已。

赵勾无奈的叹了口气,脸上闪过一丝阴沉与不甘!尽管他万分不甘,却也只能无奈的宣布退兵。

看到赵勾终于退兵,赵旸长长的松了口气,他就担心赵勾意气用事,不顾士兵的伤亡,强行攻打阳平关,那样的话不仅于事无补,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赵勾!汉中毕竟是刚刚攻下,有许多事情要做,而若是将手中的这点兵力损耗殆尽的话,许多事情做起来便会麻烦许多!

回到营帐中的赵勾烦躁的走来走去,眼前的局势大大的出乎了他的意料之中!就在两天前,他还率领大军,以摧枯拉朽、势不可挡之势将李明等人追的抱头鼠窜,哪知仅仅过了两天,形势却是急转直下,阳平关竟然成了他的拦路虎!

赵勾如今十分后悔,没有听从叔叔赵旸的建议,先分兵一路,攻下阳平关,截断李明等人的退路!

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1)

赵旸当时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还被赵勾自己耻笑为杞人忧天,多此一举。如今看来,倒是自己思虑不周了!若是当时能够率先攻下阳平关,如今自己早已经可以大肆的享受胜利的果实了!

不过,世事没有如果可言,更没有后悔药可以吃,赵勾此时除了吞下自己刚愎自用的苦果之外,别无他途。

联想到舅父王开并未给他攻城器械一事,赵勾那里还不明白自己的野心早已被王开看了个通透!不过王开也算不错,念在亲戚的情义上,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不过显然王开也怕养虎为患,所以也留了一招后手,他恐怕早已料到李明等人会固守阳平关,因此,故意不给自己攻城器械,显然打的就是借李明等人之手牵制自己的主意!

我不收拾你,不代表我不可以借他人之手收拾你,这恐怕便是王开的潜台词了。

赵勾其实并不笨,只不过当初在并州的时候,赵平太过耀目!在赵平的光环之下,他的色彩自然便暗淡了许多。而后又遭受到了连番的打击,家破人亡,要是换做一般人的话,此时恐怕早已经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了!但赵勾却是韧性十足的爬了起来,又敏锐的抓住了汉中内乱的机会,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仅凭这些,赵勾便堪称人杰!

在大帐中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透彻之后,赵勾慢慢的平复了心中的急躁。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时放弃对阳平关的攻打,而把精力放在稳定汉中之上!

汉中毕竟是他的容身之地,更是他从头开始的根基之所在,一定要迅速的安定下来才行!比起这个,阳平关即使暂时无法攻下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李明等人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只不过是凭借阳平关的险峻而死守罢了,根本翻不起什么浪头。

赵勾也明白当机立断的道路,既然有了决定,便开始付诸实施,除了留下一部分士兵仍对阳平关保持着压力之外,其余的士兵全部被分散到汉中各郡,协助郡县官府恢复内政,安置百姓。

为时一个多月的汉中动乱终于告一段落,赵勾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发展的契机,而王开也暂时把赵勾这个不安定的要素打发出了蜀中,也算是为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个太平的政权。

李明等人虽然仍在凭借阳平关天险负隅顽抗,但缺乏粮草物资的支持,也是无法持久,他们只有选择头像一途!至于是投靠坐拥四州之地的李效,还是投靠占据汉中的赵勾,却是要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不过无论他们选择投靠哪一方,其下场也不会太好。

在这个乱世之中,实力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没有实力,就没有任何保障。显然李明等三人的实力不足以使他们成为李效的座上客;而对于赵勾而言,更是想除三人而后快!

汉中的动乱,李效并未趁火打劫,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汉中地势险要,极为富庶,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先主刘备当年与曹操历经苦战,才最终占领汉中,将扼守巴蜀的门户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最终成就霸业!可以说,若想占领巴蜀,汉中乃是唯一的门户!李效不应该不明白这些,既然如此,李效按兵不动便颇耐人寻味了。

对于这些,赵平此时还是鞭长莫及,他正在全力谋划对鲜卑发动实施中原战略之前的最后一击!正当他打算出兵白狼,攻打大棘城之时,一封来自郑裕的书信却让他不得不暂缓自己出兵的步伐。

兼程回到晋阳的赵平直奔府衙,找到郑裕之后,丰神俊朗的郑裕此时却颇显憔悴。看到赵平,郑裕便如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紧紧的抓住了赵平的手,脸色黯淡、焦虑的说道:“此事本不该劳烦仓舒,怎奈愚兄此时已是方寸大乱!所以不得不将仓舒请来,还请仓舒恕愚兄耽搁军机之罪!”

郑裕一边说着,一边就要跪倒行礼,赵平当然不能让他跪下,手上稍一用力,搀扶着郑裕在椅中坐好,一边说道:“兄长何出此言?不过兄长信中语焉不详,某实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还请兄长明言。”

郑裕神色黯然的叹了口气,说道:“愚兄师从当世大儒张恒,恩师生性淡泊,却始终念念不忘恢复昔年稷下学宫之盛事!到得晚年,更是留居临淄,一心办学,近年来倒也颇具规模。恩师常言,他有生之年若能恢复当年盛事,死而无憾!”

赵平静静的听着,对于这些高风亮节的当世大儒,赵平还是十分敬佩他们的为人的!他们品行高尚,道德崇高,或许会有些迂腐,有些求名的嫌疑,但不可否认,他们是确确实实是为国为民!仅凭这一点,赵平便不会坐视不理。况且张恒作为当世大儒,其影响力无疑是极为巨大的!说一句门生遍天下也毫不为过,这其中肯定会有郑裕这般大才,对于急需人才的并州而言,救回一个张恒,便等于拉回了一批有识之士,这样的事情,赵平当然不会傻得推出去。

“怎奈李效近年来攻打青州甚急,愚兄虽多次劝告恩师离开临淄,前来晋阳,不料恩师始终不肯答应!”郑裕没看到赵平若有所思的表情,自顾自的往下说着。

赵平点头,郑裕的这个要求是无论如何都要答应的,他正在极力思索究竟该如何营救。泰山已经被王默攻下,王默的大军距离临淄仅有不足百里,方章此时的兵力已经严重不足,只能固守临淄。固守临淄的话,被攻下只是迟早而已。因此赵平认为方章十有八九会放弃临淄,转而退守北海。北海乃是渔盐重镇,防卫也算坚固,而且即便是无法抵敌王默的大军,也可以随时从海路逃走!

将双方的形势进行了一番分析之后,赵平明白,只有在王默攻下临淄前,赶到临淄,才能救下张恒。否则以张恒的名气,定然会被王默抢先一步。

这种深入敌后的事情,大队人马是一点都不管用的,赵平揉揉脑门,沉吟了半晌,这才对郑裕说道:“兄长不必着急,某立即吩咐下去!”

郑裕感激的对赵平笑了笑,说道:“多谢仓舒!”

赵平微微一笑,“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客套?”说完,赵平便与郑裕告辞,回到府中,安排人手,救援张恒。

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有打算(2)

对于赵平突然回来,虽然知道赵平定然是有钥匙才会回来,待事情处理完毕后,还要赶回雁门,根本住不了几天,但赵府上下仍是高兴异常。赵平匆匆的拜见了祖父与母亲之后,便立即来到书房,召见姜靖。

从鲜卑回来后,姜靖便留在赵府,安心的当起了供奉,整日沉醉于武道的突破之中,闲暇之余便与留守在府中的家将一起切磋武艺,过得倒也舒心。

在任何时候,即便是睡觉的时候,姜靖也都会将自己家传的那张大弓放在身旁,至于平时,则更是弓不离身,得知赵平召见自己后,姜靖背着大弓,来到了赵平的书房之中。

由于师门的缘故,赵平在与姜靖这些武林人士交往时,依足了江湖上的规矩。二人也不客套,分宾主落座之后,赵平开门见山:“将武休请来,有一事相请。”说着便将张恒被围困在临淄,自己打算请他前去营救一事和盘托出。

姜靖闻言也不推辞,在心中盘算了一番之后,便对赵平说道:“此事应无大碍,不过姜某一人却也无能为力,须得有人协助方可!”

赵平对此早有安排,“府中家将皆为身手超群之士,武休只管挑选,另外某将亲率大军,在安德渡迎接武休,武休尽管放心前去便是!”

姜靖虽然不太关注众诸侯间的动态,却也知道安德渡乃是冀州的地盘,乃是防守青兖的军事重镇!此等重要之所在,孔恒便是再不济,也不会轻易授人!不由得迟疑的说道:“孔恒岂会答应?此事大可不必,只要姜某有一口气在,定然会保张先生安然无恙,小侯爷放心便是!”

赵平摇了摇头,微笑着说道:“无妨,某自有计较,午时咱们立即出发,到得邺城之后,武休可自白马渡沿水路前往青州,摸清情况后,便可带张先生前往安德渡,某届时自会于安德渡接应!”

看着赵平笃定的样子,姜靖便不再推辞,对赵平一抱拳,说道:“既如此,某下去安排人手,午时准时出发!”

赵平点头,起身送姜靖出去后,便回到内宅,与祖父等人告别。赵平之所以说的如此笃定,到不是轻视于孔恒,只因孔恒此时的军事力量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若不是考虑到并州的财力根本无法支持并州过于快速的扩张,赵平此时早已率军将冀州攻下了,那里还轮得到孔恒在那里作威作福?既然赵平只是打算借道,孔恒无论如何不甘,也不敢在此时得罪赵平,因此,只能咬牙忍了!

与家人告别之后,赵平与姜靖二人率领着二十名家将中的佼佼者,纵马奔驰,直奔邺城而去。这一路并不近,而为了早日到达目的地,赵平等人日夜兼程,终于在第三天傍晚时分到达邺城。

此时的邺城有赵峰率兵守卫,秦青已于昨天离开邺城,前往雁门。到达邺城之后,赵平本打算留姜靖等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行赶路,但姜靖言道在船上也照样能够休息,还是抓紧时间到达临淄才是正理!

赵平便不矫情,命赵峰安排了船只,姜靖一行人在白马渡上船之后,直奔临淄而去。

送走姜靖等人,赵平回到邺城,吩咐赵峰立即调派一千骑兵听用之后,回到房中,便开始计算姜靖等人的行程,以及思索如何与孔恒交涉,是摆出强硬的姿态还是双方商量着好办事,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利的到达安德渡,接应姜靖一行人。

思来想去,却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任何人都不可能放任他国的军队堂而皇之的再自家后院来去自如,即便是同盟关系,也要依足了规矩,才能在限定的路线行军。这是通例,毕竟假道灭虢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深深的刺激着当权者那根脆弱的神经。若是冀州也被赵平来上这么一出,岂不是徒留笑柄?

并州的逐步强盛使得初掌冀州的孔恒防备、躲避还来不及呢,岂会做出这等引狼入室的事情?诚然冀州的军事力量此时已经是极为薄弱,精兵强将在丁绍时代与王信一战中损耗了七七八八,而剩下的残兵却也没能便宜孔恒,被丁绍一股脑的拉到了幽州,留给孔恒的只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冀州罢了。

虽然有着种种的局限,但作为一个统治者,孔恒也完全不可能接受这种羞辱意味甚浓的城下之盟!孔恒若是答应了赵平借道的要求,又如何在众诸侯之中立足?尽管双方的力量相差悬殊,但这等事关国体的大事,面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去的!

赵平思来想去,也唯有硬来一途可走了!叹了口气,赵平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