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鼎天下-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平闻言不由得一呆,沉吟了半晌,却是无语。青月见赵平一副为难的样子,连忙上前几步,为赵平整了整衣服,温声说道:“此事少爷便别管了,一切交给夫人操办便是!”

赵平叹了口气,算是默许了青月的提议。

“姑爷,”司棋在门口说道:“舅老爷前来拜会!”

赵平终于松了口气,对月窈等人说道:“既然兄长前来,某这便过去。”说着便大步出门而去。

在前厅迎着郑裕来到书房后,二人分别坐下,司棋随后奉上热茶,赵平对司棋挥了挥手,说道:“这里不用你招呼了,你回去吧,你家夫人可能有话对你们说。”

“对徐家,仓舒打算如何处置?”郑裕开门见山。这一个多月以来,徐家的表现越发的怠慢起来,徐宣徐仲父子二人经常以种种借口,推辞自己的差事。赵平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不反对,更不处置,郑裕与沈浩二人对此深感忧虑,但见赵平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也不好多说,只是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赵平依旧毫无所动,他们这才焦急起来。二人商议了一番,便决定由郑裕来找赵平,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

赵平微微一笑,其实这一个多月来,他也是在观望,有天机堂的存在,徐家的大小事情没有一件能够瞒得过他,徐家虽然有了去意,却不甚坚决,仍然处在一种权衡利弊的态度之中。因此,赵平便也不着急,反正有的是时间,让徐家自己做出选择也是上策!

徐家此前毕竟是并州数得着的世家,他们手中掌握的人脉对人才奇缺的并州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赵平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他记得自己在前世中看过一个恶搞的影片,剧中的光头语重心长的说道:“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句话照样可以用在眼下的并州之上。

要想培养出一只廉洁高效的官员队伍,需要的人才基数是非常大的!而目前的并州,缺乏的便是人才,这是任何一个政权在初期发展阶段都要遇到的情况。

而徐氏作为并州的老牌世家,在其他世家被赵平为首的军方以扫穴犁庭般的雷霆手段铲除后,这些世家也基本分成了三派。一派以那些小世家为首,其实与其称这部分家族为世家,还不如称之为小官僚、商人的集合体。他们平时依附于那些中、大世家,为这些世家服务,而他们本身也受世家的盘剥。因此,当以赵氏为首的军方用强硬的手段将并州的世家铲除之后,这些人自然而然的便转投赵氏。

他们的利益并未受到损害,反正投靠谁也是要全心全意的为主子效力。这些人其实是出来百姓之外,新政最坚定的拥护者!因此,这些人已经尽为赵氏所用!

另一部分便是以徐氏为首的早早便投靠赵氏的世家,他们的利益在这次巨变中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也得到了一些补偿,不过他们也是首鼠两端之人,依附与新政权,不过是迫于形势而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犹豫与观望之中,对于赵氏并非真心归附,有合适的机会他们也不介意再背叛一次,当然,这次背叛的对象变成了赵家而已。

赵平对他们一直采取一种比较容忍与克制的态度,目的便是争取他们,虽然他们非常难以争取!但为了政权的稳定,赵平还是要尽力争取他们。

最后一部分则是那些在此次政变当中被彻底铲除的大世家了。

“兄长,宏飞!”赵平看了郑裕与沈浩一眼,终于下定了决心,对二人说道:“明日请你们到徐府一行,将咱们的态度最后向他们重申,若他徐家仍是这般首鼠两端,那也只能放弃他们了!”

“仓舒之意是……”郑裕迟疑的看了一眼赵平,目中尽是探询之意。

赵平眉头微微一皱,沉声说道:“徐家态度如此暧昧不明,对于并州刚刚稳定之政局实是大有影响!以他们徐家马首是瞻的世家也有不少,若是被有心人加以挑拨,恐怕又是一场乱子!”

“他们也是在赌!”赵平又恢复了一脸云淡风轻的表情,胸有成竹的说道:“赌赵某为了并州政局的稳定,不会对他们轻举妄动!因此他们便存了待价而沽的心思!”

“仓舒所言极是!”郑裕目中一亮,点头赞同。

赵平微微一笑,看了郑裕与沈浩一眼,目中忽然露出一丝凛冽的杀气!郑裕与沈浩虽然见识渐增,威严日重,但毕竟还只是两个文弱书生,被赵平目中的杀气一激,顿时觉得背后一凉,情不自禁的出了一身的冷汗!

不用赵平往下说,他们也明白了赵平的意思。过了半晌,郑裕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沉声说道:“不错!必要时以雷霆手段将他们震慑住,也未尝不可!”

赵平摇了摇头,仍然是淡淡的语气,但言语间却是峥嵘尽显,杀气毕露,“赵某已经给了他们选择的时间,任何机会,都不会有第二次!”

“那徐家呢?”郑裕终归还是有些心软,情不自禁的问了一句。

赵平看了他一眼,郑裕被赵平看得心中发虚,讪然一笑,有些结巴的说道:“愚兄并无他意!呵呵,并无他意!”

赵平微微一笑,说道:“兄长不必担心,某自会给他们一条生路。”说到此处,赵平也是一脸怅然之色,在郑氏之前,徐氏乃是赵氏在并州唯一的朋友,虽然算不上盟友,但赵氏韬光养晦的那些年,徐氏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赵氏一定的帮助。

而徐仲也是赵平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只是,造化弄人啊!谁成想,随着赵氏地位的提升,这段患难中建立起来的交情却发生了改变!

果然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再加上席氏的偶然出现,使得本来大有回转余地的局势瞬间微妙起来!

徐氏与席氏之间根本没有什么,赵平很清楚这一点!但仅仅是徐氏这种摇摆不定的暧昧态度,便使得赵平不得不对他们进行重新的审视。任何时候,一个立场不坚定的盟友都是不会受到欢迎的!这次仅仅是立场不坚定,下一次,便可能是背叛了!

如今的赵平,背负着的不仅仅是赵氏一门的兴衰荣辱,还有整个并州,所有投靠他的人!因此,赵平必须慎重,更要将所有的危机扼杀于萌芽之中!哪怕仅仅只是存在于理论中的危机!

郑裕与沈浩虽然明白,即便是徐氏此时选择并州,赵平也不可能再委以他们重任,起码在短时间之内,不会委以他们徐家以重任!但有些事情还是必须去做的。毕竟此时的冷落比起将来的兵戎相见,反目成仇,要好的太多!

“父亲,真的要离开并州吗?”徐仲满怀忧虑的看着同样是忧心忡忡的父亲,低声问道。

“唉!”徐宣长叹一声,良久才说道:“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选择吗?”

徐仲不由得无言以对,虽然他很想对父亲说:“父亲,其实咱们与席家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您又何必如此呢?”但这话他也只能在心里说,却不敢说出来,因为他知道,父亲是一个尊师重道之人,虽然席氏并未提出什么明确具体的要求,但徐仲知道,父亲已经开始于席氏共进退了!

“文景是否觉得为父迂腐?”徐宣突然幽幽的说道。

徐仲一愣,连忙从椅子中站起,惶恐的躬身说道:“父亲何出此言?孩儿便是有天胆,也不敢对父亲大人不敬!”

“文景不必如此,”徐宣见儿子诚惶诚恐的样子,不由得微微一笑,心事似乎也去掉了大半,“为父之所以至今也不肯投效赵氏,其实并无他意!”徐宣说到此处,突然长叹了一声,将目光转向了窗外,如今已是戌时中,窗外一片黑暗,徐宣的目光毫无焦距的盯着窗外黑黢黢的夜色,陷入了沉思之中。

徐仲不敢打扰自己的父亲,静静的坐在那里,等待父亲开口。

“为父与吕原同年举孝廉后,被任命为晋阳户曹、兵曹,不过是不入流之小吏耳!而赵业当时却已被皇上封为中郎将。是年吕大人二十有四,为父二十有三,赵业却仅有十九岁!”徐宣的语气中充满了缅怀与追忆,靠在椅背上,轻轻的闭着眼睛说道。

徐仲不明白父亲为何突然提起了当年旧事,却也不敢多说,只好静静的听着。

“十六年后,赵家获罪,从此一蹶不振,直至如今,才算重振!而为父与吕大人却仕途通畅,吕大人为并州牧,为父则忝为别驾。”徐宣继续用他那低沉的语气述说着往事。

“其实赵家当年本不该如此一败涂地,几无翻身之力!文景可知为何?”徐宣突然问道。

徐仲不由得一愣,过来半晌,方才说道:“孩儿不知,请父亲大人明示!”

徐宣叹道:“徐氏虽然显赫一时,但若想立足于朝堂,却要讲究一个厚积薄发!赵家窜起的太快,在朝中根本没有基础,虽然能够凭借一时的功劳,以及皇上的宠爱,占据一席之地,但终究无法长久!赵氏后来的遭遇足以证明这一点!”

“文景再看这些世家,那个不是厚积薄发,历经数百年,才成就了如今的基业?”徐宣突然直起身,目光炯炯的看向徐仲。

徐仲张了张嘴,却是欲言又止。徐宣见状,低沉的笑了两声,满含深意的看着儿子,淡淡的说道:“文景可是想说,赵家如今在并州如日中天,先后将晋阳赵氏、吕氏等世家逐一消灭,将并州纳入掌中,就连我徐氏,也不得不仰其鼻息?”

徐仲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赵氏如今风头正劲,以孩儿之见,以初现霸象!”

“哈哈哈……”徐宣听了儿子的话后,不由得仰天而笑,徐仲被父亲笑的有些心虚,不过却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孩儿看好并州!”

徐宣止住笑声,严肃的看着徐仲,“文景此言差矣!赵氏此时看似风光,却是隐患丛生!赵平于军事之上惊采绝艳,但对于政事却是一知半解!”

听到父亲说起好友,徐仲不由得收摄心神,更加认真的听了起来。

“首先,说说他推行的所谓的新政,看似花团锦簇,实则不通之至!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此乃至理也!赵平妄图逆天而行,所谓以民为本,不过是笑话而已,实为不智!再者,赵平主政以来,任用之人多为寒门学子,这些人让他们吟风咏月,倒还算得上人尽其才,若用他们主政,这些人既无阅历经验,又无根基人脉,如何上通下达?”说到此处,徐宣双目猛的一亮,如利剑般盯着徐仲,淡淡的说道:“仅此两条,便足以让赵家万劫不复!”

徐仲细细的琢磨着父亲的话中之意,浑不觉时光飞逝,转眼间戌时已尽,徐宣见他仍然低头沉思,便也不去打扰他。有些事情,自己想明白了与通过别人的讲解从而搞明白,完全是两种效果。因此,徐宣宁愿徐仲多费点功夫,自己融会贯通,也不愿通过自己的讲解而使他明白。

“父亲之意,可是离开并州?”徐仲小心翼翼的问道。

“唉!”徐宣长叹一声,“故土难离啊!并州总是我徐氏之根基,若只是做一田舍翁,这天下之大,那里也可去得!若想有所作为,却要择主而事!”徐宣又叹了口气,看向徐仲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莫名的沉重,“只是这天下诸侯虽众,堪当明主者却如凤毛麟角,何处是我徐氏容身之地?”

“罢了,此事为父自有计较,文景不必担忧,咱们徐氏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你我父子手中没落!”徐宣的话为父子二人的交谈画上了一个句号。徐仲走出父亲的书房时,心情极为沉重,不仅仅是因为前途未卜,更是为了家族的未来!

对于赵平,对于赵氏,以及新政,徐仲并不像父亲那般持否定态度,相反,他对于新政以及缔造新政的赵氏保持着足够的乐观态度,在他心里,还是倾向于留在并州!不过徐宣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作为儿子,也只有无条件服从,无法也不可能改变什么。

赵平刚刚从刘清府中回来,刘清如今越发坚定了留在并州的决心。首要的原因是如今天下大乱,她根本没有能力使自己毫发无损的回到江东;话又说回来,便是她到了江东,等待她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也很难说!

刘杲与刘克二人此时正热衷于争权夺利,少帝仅仅是一个傀儡而已。自己这个毫无根基的公主到了江东,只怕除了沦为他们争权夺利的砝码之外,并没有其它的路。既然如此,还不如留在并州,至少赵平对她虽然谈不上什么恭敬,但却十分客气,并没有什么不良之意。

从刘清那里回到家里的赵平心情不错,眼下的并州如一台高速行驶的战车一般,正按照预定的路线,全速前进!新政的成果虽然因为时间的原因为未曾完全展现出来,但只要方向正确,赵平完全可以等待。

赵平抱着儿子,坐在妻子对面,一边逗弄着儿子,一边与月窈闲聊,倒也其乐融融。小惜、司棋二人小心的跟在他身后,提心吊胆的看着不时被赵平高高抛起的祚佑。终于,小惜有些看不下去了,快步上前,小心翼翼的从赵平手中将祚佑抢了回来,一边嗔道:“姑爷莫要吓坏了小少爷!”

赵平意犹未尽的看着已经不在自己怀中的儿子,悻悻的说道:“小孩子那里知道害怕!某就是要从小锻炼他……”

月窈从小惜手中接过儿子,心疼的瞪了丈夫一眼,埋怨道:“看你把丞儿折腾的,小脸冰凉冰凉的!万一伤风可怎么办?”

赵平正要辩解几句,却见小茜跑了进来,对赵平与月窈一边行礼一边说道:“姑爷,舅老爷来了,正在书房候着。”

第三百章 易京之战(1)

赵平闻言,站起来便往外走,对月窈说道:“某去看看!”

一路上,赵平便在盘算郑裕此来的用意,极有可能是徐氏的事情!对于徐氏,赵平已经做好了留不住的心理准备。徐氏与席氏的交往,赵平已经通过各种情报有了详尽的了解,可以说,徐氏并未作出损害并州利益的行为。

若是徐氏打算将自己绑上并州的战车,那么赵平回到晋阳这么长时间,徐家有的是机会向赵平解释此事,但徐家却根本没这么做!如此一来便足以说明问题了。

对于徐家的选择,赵平不想干涉,也不会为难,毕竟徐家曾经为稳定并州的局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他与徐仲之间的交情也不是一般的泛泛之交。无论从那方面来说,赵平都不会为难徐家,不过那些效仿徐家,首鼠两端的世家,赵平却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

当初是因为徐家,而并州又急需一个稳定的局面,因此赵平才对那些有意投靠的世家网开一面,哪知随着并州局势的稳定,他们的子弟也逐渐在官府中站住了脚,在新的政权中有了一席之地,这些世家竟然开始生出了二心!赵平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赤裸裸的背叛!

看着郑裕沉重的表情,赵平抬手阻止了郑裕要说的话,淡淡的说道:“人各有志,徐家既然要走,某便放他走!但仅限于徐家!”

赵平一边说,一边来到书桌前,拿起砚台上的一支狼毫,在纸上写了几个字之后,沉声喝道:“让赵军、赵峰二人速来见某!”

郑裕看了赵平一眼,嘴张了张,终于还是叹了口气,未曾多说。赵平微微一笑,对郑裕说道:“兄长,切勿妇人之仁!”

正在此时,赵军与赵峰来到书房,赵平也不多说,将桌上的那张便笺拿起,递给了赵军,沉声说道:“这几个家族,尽数捉拿!”一场可能因为徐家的离开而引发的动乱,在赵平的雷霆手段之下,迅速消弭于无形!处置了几个首鼠两端的世家之后,并州中的世家实力几乎被完全铲除!这些世家为自己的犹豫与观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至此,并州的世家实力几乎完全被消灭!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对于徐氏,赵平看在多年的交情之上,并未留难,安全的放他们离开。赵平如此大度,让徐仲极为赧然,毕竟自己的家族背叛了赵氏的信任!

赵平对于徐家的离开虽然感到可惜,却也仅仅是可惜而已。他正在逐步淡化甚至消除世家对政局、百姓的影响,虽说赵家处在一个绝对强势的地位,但留着徐家这样一个从世家时代走来的家族,对赵平,对新政都将有着极大的冲击。徐家,特别是徐宣对于新政的抵触,赵平看得出来,与其留着一颗定时炸弹在身旁,还不如放他们离开,只当全了自己与徐仲的交情。

进入全新时代的并州开始休养生息,为将来的争霸积蓄力量,赵平也难得的度过了十分轻松惬意的一段时日。不过,并州之外的诸侯们,却将他们之间的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

胶着于易京的幽冀;两线作战,攻打青徐、荆州的李效;想着分一杯羹、也在攻打荆州的周越;对汉中垂涎欲滴的王开……

战火连天起,各路诸侯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显示着自己的武功。

易京位于燕国南界,赵国北端一线交界处。东汉末年,袁绍、公孙瓒之战时,公孙瓒“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因而得名。

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如今丁绍与王信又重复了数百年前的那段历史!地点仍然是易京,却已是物是人非,不过战争的惨烈却一如既往。

易京城下如今完全是一副修罗地域般的惨状!作为两大势力决战的主战场,这里的战况激烈、残酷、血腥!

面对易京坚固高大的城墙,丁绍虽然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却也无法一蹴而就,只能派出士兵,反复的冲击着易京已经有些残破的城墙。

鲜血凝结在高大的城墙上,泛着一片片乌黑的污痕,城下更是尸横遍地,几乎没有立足之处。远处,丁绍刚刚结束一轮进攻,看着依然坚固的易京,以及满身血污、神色疲惫绝望的士兵,丁绍恨恨的一甩马鞭,翻身下马,快步往大帐走去。

他身后的几名将领连忙往两侧一分,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丁绍愤怒的目光。丁绍心中虽然恼怒,不过却也知道,这种你死我活的攻城战本来就不利于攻方。

丁绍的心中此时可谓是五味杂陈!若不是因为秦青的牵制,他早已攻下了易京,易京一破,自己的骑兵便可长驱直入,将幽州一鼓而下!

并州方面打的什么主意,丁绍一清二楚,并州不过是想趁自己与王信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其实最好的应对方法便是罢兵,让并州的计划落空。但丁绍却实在舍不得目前已经取得的战果!坚固的易京在自己的倾力攻打之下,已经如风中之烛,岌岌可危,眼看自己再加把劲便能攻下!而攻下易京便等于幽州的门户全开,届时的王信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面对如此顺利的局面,丁绍实在是下不定这等壮士断腕的决心!

闷闷不乐的坐在帐中,丁绍独自一人在喝着闷酒。这仗打成这样,实在是让丁绍感到憋闷!虽说有并州军在后方的牵制,但这并不能成为理由!自己兵精粮足,仅从实力上来说,幽州便比自己差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战局发展到目前这种情况的理由!

易京其实并不是最让他头疼的事情,几个儿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却是让他心中着急的根本。易京之战打成现在这个样子,与他忧心几个儿子之间的事情是分不开的!

丁绍有些不耐烦的将手中的酒樽重重的往桌上一放,呼的一声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大帐内来回走了几步。他很清楚,夺嫡之争在任何时候都是激烈而残酷的!如今他有三个儿子,长子丁越、是自己的原配夫人所生,若是按照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祖训,丁越实在是不二的人选!但丁越这几年不论是领兵作战,还是处理政务,都让他感到有些失望。

自从黄龙七年率三千火甲骑追袭赵平未果,反而被赵平打败之后,丁越之后的表现越来越让丁绍感到失望!本来颇有大将之风的长在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患得患失起来,锋芒不再,而次子却开始崭露头角。丁绍当然明白其中的关键。

两个儿子之间的嫡位之争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善于权谋的他早发现了这个苗头,但丁绍并不打算阻止自己两个儿子之间的争夺。因为他也在犹豫,不知道把自己的基业交给那个儿子继承才好。论感情,他喜欢自己的次子,但丁越却是自己的嫡长子,论才能甚至还要比次子优秀!

而丁绍手下的文臣武将也是各分派系,两派人等在自己耳边聒噪的让丁绍甚为厌烦!

左右不定的丁绍于是便越发的犹豫起来,而丁越、丁超之间的争夺却是越发的白热化起来。

被儿子的夺嫡之争牵绊了几乎近半精力的丁绍烦躁的在大帐中走来走去,他想尽快解决这个麻烦,他心中清楚,若是自己依旧保持着目前这种状态,是无法攻破易京的!

无法攻破易京便无法占领幽州,无法占领幽州,自己便无法全力对抗并州!

并州的居心他早已看了出来,不过是想借着自己与王信两败俱伤之时,来个渔翁得利罢了。既然已经看出了并州的居心,丁绍这种身经百战的名将自然有自己的办法去应对。

考虑到双方的实力,丁绍出人意料的采取忍让的对策,以魏郡、广平、阳平三郡的空间来换取时间,只待自己攻破易京之后,便能腾出足够的兵力与并州对抗。

他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无疑要承担极为严重的后果,稍有不慎便会使冀州陷入两难之地!就目前而言,丁绍的这个计策显然是不成功的!

他的长子、次子的夺嫡之争牵扯了他太多的精力,加上王信的负隅顽抗,致使易京并未按照他预期的时间攻下!况且即便使攻下易京,一个破败的、几乎被战争拖垮了的幽州也不足以弥补他的损失!魏郡、广平、阳平三郡可都是富庶之地!而且也未曾受到战争的波及,农田、水利、甚至是房屋等设施几乎完好,自然不是破败的幽州可以比的!

等自己攻下易京,平定幽州之后,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丁绍在心中暗暗思量,若是并州立即调兵遣将,攻打自己,自己肯定毫无还手之力!想到此处,丁绍冷汗潸然而下,这不是没有可能,丁绍几乎可以肯定,并州正是如此打算的!

自己该怎么办?丁绍无奈的想道,自己这还未曾与并州正式交锋,便被牵着鼻子走了起来,若真的交锋,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如今的易京便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若是不顾一切的攻下易京,诚然能够借势一举攻取幽州!但一个千疮百孔的幽州并不是丁绍的目标,且不说一个千疮百孔的幽州带给他的将不是实力的提升,恰恰相反,这样的幽州,对于他、对于冀州而言,将是一个大大的包袱,将压的他难以翻身,直至被拖垮!

但若是就此放弃,丁绍又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更是心有不甘!他多年来积攒起来的家底基本上都在对易京一战中拼光了!而幽州比他更加不堪,眼见胜利便在眼前,他又如何甘心退兵呢?

一个月,只需一个月!丁绍在心中暗道,只需一个月,他便能将易京攻下!只是并州会再给他一个月的时间吗?这显然不可能!

即便是并州方面会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但届时冀州的兵力、粮草也拼的差不多了,届时并州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将他击溃!届时别说使霸业成空,便是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

陷入两难之中的丁绍烦躁的在大帐中走来走去,左手紧紧的握住悬在腰中的刀柄上,青筋突出,脸上也隐隐显出一层青黑之色。

“启禀王爷,唐先生求见!”一名军士在帐外轻声说道。

丁绍闻言,不想自己的犹疑不决被属下看到,当即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在主位上坐好,顺手将腰中的长刀解下,放在面前的桌案上,这才沉声说道:“有请!”

“在下见过王爷!”一名面色微黑,五短身材的中年文士应声而入,一边施礼,一边朗声说道。此人姓唐,单名一个凯字,冀州武邑人,乃是丁绍帐下谋臣之一,平时与另一名谋臣王岗并称“二贤”,颇得丁绍重用!

“先生不必多礼,快请坐!”丁绍微笑着对这唐先生点了点头,一手虚指下首的座椅,说道。

“谢王爷赐坐!”唐凯的相貌有些猥琐,一双眼睛总是眯着,给人一种阴沉、滑稽之感,不过人不可貌相,这唐凯自从投靠丁绍以来,却颇得丁绍的重用!

丁绍此时心情欠佳,也顾不上与唐凯客套,便问唐凯的来意:“先生夤夜前来,不知何事?”

唐凯似乎也是个爽快人,闻言开门见山的说道:“王爷,年后并州的举动颇为诡异!如今天气渐暖,我等不得不防啊!”

丁绍何尝不知?不过冀州几乎全部的兵力都投在了易京,本以为轻而易举便能完成的事情却是波折丛生,得到了并州支援的王新竟然生生将冀州大军挡在易京之外足有两年之久!这个结果让丁绍着实难以接受!终于导致了目前的两难之局。

想起易京,丁绍的心情便越发的糟糕起来,再想起如猛兽一般埋伏在一旁,坐等渔翁之利的并州,丁绍的心情更加烦乱起来,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黑!

一旁侃侃而谈的唐凯并未发现丁绍的脸色越来越差,只是自顾自的向丁绍将自己的见解、分析和盘托出,作为一个谋臣,这是最基本的工作。唐凯很好的履行了这个工作,只是丁绍此时却正是心情大坏的时候,若在平时,唐凯这番话起码会博得丁绍的几句夸奖,但现在却是触了丁绍的霉头!

只见丁绍脸色一沉,不悦的说道:“这些孤自然知道!孤现在需要的对策,而不是让先生来告诉孤情况不妙!”

见丁绍一脑门官司的样子,唐凯微微一笑,正要答话时,只听中军在帐外说道:“启禀王爷,王先生求见!”

听到王岗也来了,唐凯的面色不由得一沉,心中不由得大骂王岗这个阴魂不散的家伙!他二人恃才傲物,自来不合,更加上唐凯支持丁超,而王岗支持的确是丁绍的长子丁越,因此,为了未来的前程,二人更是势成水火!

不论是一个政权,还是一家一户,内耗往往是最要不得的!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自内部攻破的。丁绍对此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得不说,这为将来埋下了祸根!

对于唐凯与王岗二人的不合,丁绍作为主公,当然清楚,不过丁绍并未把此事当成什么大事来处理,相反,在他看来,若是所有的手下都是铁板一块的话,反而更加危险!因此,丁绍总是有意无意的激化唐、王二人之间的矛盾。

如今唐、王二人前脚跟后脚的来找自己,显然是二人都有了什么打算。

王岗的形象倒是比唐凯好了许多,长身玉立,三缕浓黑的长须更是让王岗看上去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

“在下见过王爷!”王岗举止潇洒的对丁绍拱手一礼,丁绍微微一笑,示意他在一旁坐好。

施施然坐好的王岗斜了唐凯一眼,皮笑肉不笑的对唐凯拱了拱手,说道:“文成兄别来无恙?几个时辰未见,文成兄风采依旧!”

听到王岗夹枪带棒的言语,唐凯顿觉怒发冲冠!正要反唇相讥时,却被丁绍拦住,只见丁绍面色一沉,冷冷的说道:“如今形势危急,二位还是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