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问鼎天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稀稀落落的弓箭并不能对郑锐手下这些并州最精锐的百战之师形成任何威胁,这些在鲜卑、羌兵的强弓硬弩下都毫不示弱的精锐自然不会把这种强度的攻击放在眼里。眨眼间冲过了百余丈的距离,刀枪挥舞之下,敌军的营寨被瞬间摧毁。
三百铁骑形成的洪流足以席卷任何阻挡之物。铁蹄翻飞、刀光闪烁间敌军刚刚累积起来的一点勇气也随着翻飞的铁蹄、闪烁的刀光轰然消失,郑锐趁机大喊一声:“快跑啊!”这时的敌军那里还分的出真假?随着郑锐这一喊顿时一哄而散,转眼间便逃的不见踪影。
眼见这一幕的燕彦不由仰天长叹,自己的九千大军半夜之间便灰飞烟灭,虽然这些士兵是从各地抽调而来的新兵,但如此简单的便被数百人大败,着实的有些出乎了他的意料。是自己无能还是对方太过高明?自己身为败军之将却也无权评说了。
仔细的打量着走向自己的赵平,燕彦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总是一副从容淡定的样子的年轻人,自己其实并未露出破绽,一切行动都是中规中矩。只是自己的行动却不由自主的被对方调动,被人牵着鼻子走,如此焉能不败?
派王强出战虽说是自己的失误,王强全军覆没后,自己已经及时作出了补救。之后若不派出斥候搜索会是怎样的结果呢?燕彦在心里暗暗的责问自己。
良久燕彦叹了口气,若是任由对方袭击的话,还是唯有失败一途。
自己的失败竟然是早已注定!燕彦唯有苦笑。
自己手中的士兵皆是乌合之众,经不起风雨,这恐怕是主要原因吧!燕彦不禁为自己的开脱之词报以苦笑,败了就是败了,将军难免阵上亡,除了白起、韩信等区区数人,又有谁能百战不败?就连算无遗策的诸葛武侯都有街亭之失,何况是自己呢?
也罢,到雁门去吧,去与外族交战总胜过与同族间的手足相残。多杀几个外族蛮夷,保得一方平安,也是不虚此生了!
既然决定了自己的后路,燕彦便放开了心怀,对来到身旁的赵平说道:“燕某曾与令岳有同僚之谊,同在新野大营效力。燕某托大,称你一声贤侄可否?”
赵平闻言知道燕彦已是答应了自己同守雁门的请求,心中欢喜,连忙躬身应道:“叔父客气了,倒是小侄多有冒犯,请叔父见谅!”
“哈哈!”燕彦闻言不由大笑,心中再也没有一丝芥蒂,“英雄出少年!仓舒果真不愧‘国之柱石’四字!唉——”燕彦话音一顿,长叹一声接着说道:“只是眼下朝廷偏安,诸侯蜂起,国已不国。我等乱世之人却不能为国建功了!”
第七十三章 行程
赵平闻言眉头微皱,却不搭话,燕彦心念转动,已是明白了其中道理。赵平的祖父赵麟官至幽并总督,协理冀州,持节,总领幽并冀三州军政,抵御鲜卑、羌族的进犯。
质帝元和二年七月,鲜卑再度犯边,赵麟亲率大军于雁门西阱关据守,其侄儿赵玄领兵守北平。
本应是万无一失之局,却因质帝派出的监军太监李英而导致北平失守,赵玄兵败后与城偕亡,年仅三十二岁。后虽又将北平夺回,赵玄却蒙受不白,那李英回京后只说是赵玄不听人言、贪功冒进,致使兵败,质帝信以为真,下旨削赵麟封邑五百户,褫夺赵玄关内侯之爵。
赵麟心灰意冷,告职还乡。赵麟之兄赵宪也因思子心切,一病不起,不久也驾鹤而归。赵平的父亲,赵麟的长子赵业时任卫尉,为兄弟讨还公道而上表申诉,却被李英诬为“质疑天子,妄言朝政”,所幸以太尉张维为首的一众官员力保,才幸免一死,被削职为民。
面对这样的结果,赵平身为赵氏一员,自然有自己的感触。心灰意冷是肯定的,至于其他,除了他本人,外人却是不得而知。
况且当年之事或许有着不为人知的内幕也未可知啊!
此时子时将尽,繁星满天。方才人马喧嚣、杀声震天的战场此时已归于平静。只余战马的响鼻声和往来军士行走时身上铁甲摩擦发出的“哗哗”之声。
刚刚经历过大战的燕彦、赵平二人侃侃而谈,郑行识趣的不来打搅,郑锐却在打扫战场,清点伤亡,虽然是一边倒的战斗,伤亡也是在所难免。
此战那八十名郑家武士虽未折一人,但郑锐手下的五百雁门铁骑却伤了二十余人,全为流矢所伤。这些人可都是并州的基石,折损一人都是莫大的损失,虽然没有减员,却也让郑锐着实心疼了一阵。
此战顺利的出乎意料,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胜利。待丁绍得到消息恐怕也是几天之后了,那时众人已经进入魏郡,离壶关也仅剩数百里,虽有袁七、曹方威胁左右,却也不放在众人心上。出了山林的匪盗便犹如没了爪牙的病猫,徒有其表而已。
况且丁绍定也不甘就此失败,分兵追击已是必然,届时三方之间互相牵制,若是太行山的曹方也按捺不住,加入战团,只要充分的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自然是有惊无险。
“王信正在全力攻打任丘,任丘告急,丁绍于是亲往坐镇,虽兵力不足却也不想放过郑家那巨额的财富。当时燕某正在元城养老,丁绍无奈之下只得重新起用燕某,四处抽调了九千新兵于我。”燕彦与赵平随意的席地而坐,谈论着此战的前因后果。
“不想在仓舒面前,这九千余众却是如此不堪一击,此战结果就连燕某也未想到,丁绍恐怕更是始料未及。”燕彦想起自己大败亏输,不由有些黯然,不过他毕竟不是那等心胸狭窄之人,一念之后便也释然,接着为赵平介绍冀州目前的境况,“此番新败,丁绍已无可用之兵,若想拦下郑家,只能自荥阳、河间等重镇抽调兵力,其他郡县虽有余兵,却也仅够维持地方之用。”
“依叔父之见,丁绍能否分兵?”赵平淡淡的问道。
燕彦略一沉吟,说道:“丁绍此人颇有才略,倒也是能成大事之人。只是睚眦必报,此番仓舒折了他一阵,其人必不肯甘休!且河间、荥阳二地并非王信主攻之地,自此二处分兵虽有危险,但尚可勉力为之,不过却也不会分兵太多。郑家的财富虽然让人难舍,但冀州却是丁某人的根基,冀州若失,丁某人失了根基,一切都是虚妄。”
“多谢叔父指教!”赵平点头致谢,见赵平已是胸有成竹,燕彦遂将话题扯开,二人天南地北的谈论了一阵。正谈论间,却见郑锐向二人走来,原来是郑裕等人便要到了。赵平与燕彦告了个罪,便与郑锐一同迎接去了。
众人见面自是一番慨叹寒暄,郑谦得知燕彦也在此处后,连忙和郑裕前去拜见。见面之后自然又是一番客套。
稍作休整后,赵平立即率领众人连夜启程,直奔元城。燕彦的妻、子皆在元城,丁绍派来的百余名士兵将燕府牢牢的围起,赵平早有准备,将郑家武士派出,不大功夫,这百余人便被郑家武士尽数歼灭。到了自家后,燕彦也顾不上多做解释,催促着自己的夫人略作收拾后便与众人一同上路。
燕彦的妻子燕刘氏极为朴素,为人也是谦和,倒也没有因为自己的世家身份而看不起郑家一众,很快便与郑谦的妻子郑王氏相熟。燕彦的幼子虽有些瘦弱,却颇为乖巧,跟在母亲身后好奇的东张西望。燕彦见状,慈爱的将他抱起,负在肩上,一边指点,一边解说,以满足他的好奇。
一夜无话,众人都是加紧赶路。过了元城便是魏郡,由魏郡的治所魏县经阳平亭、邺,便可直达壶关。到了壶关,一切便简单了。
转眼又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众人经过一阵疾行,已经来到魏县,魏县内的魏郡太守已从青杨津的零散败兵口中得知了始末,因此聪明的紧闭城门,不去招惹赵平这一行人众。只是送往任丘的告急文书又紧了几分。
由魏县至阳平亭一马平川,且此处离盘踞黎阳的袁七仅有百余里,却也是不得不防。赵平便在魏县城外十里许安营扎寨,派出了值守的士兵后,便各自安歇。
一夜无事,第二天众人精神抖擞的再次上路。经过前夜一战,郑裕对前途已经不甚担心。丁绍的主力被幽州王信牢牢的牵制在任丘等地,已无余力分兵,即使丁绍心有不甘,强行分兵,最多也只能分出两三千人,却也于大局无补。
邺县虽是防守并州的重镇,堪称冀州的门户,但由于吕原为人不思进取,只求偏安,因此邺县的守军早已被丁绍抽调一空,仅剩五千人左右,还多是老弱病残,不足惧也。
当然这些都是他听赵平、燕彦说起的。自己队中有这两人在,根本不需要他忧心什么。虽然有袁七、曹方两个变数,但正如赵平所言:“此等盗匪打家劫舍、啸聚山林尚可,却也仅此而已。若真敢与我两军对垒,不过是自寻死路耳。”
心情轻松的郑裕索性弃车乘马,与赵平并辔而行。燕彦被郑谦请上了马车,自去高谈纵论去了;郑行却嫌气闷,自去充当斥候;而郑锐却担负着行军的重责,正在跑前忙后。
第七十四章 兵凶战危(1)
此时已是九月,天气已逐渐转冷,郑裕已经换上了一袭厚衣。二人策马缓行,不时的交谈几句,倒也闲适快意。如此又行三日,离平阳亭已不足百里,一路之上颇为平安,既无丁绍的追兵,袁七也是偃旗息鼓,人影不见。
每日只是缓缓而行,这对凤鹰来说是极为无奈的事情。虽然每次都能在赵平的安抚下安静下来,但今日显然是不耐烦的紧了,无论赵平如何安抚,总是不肯安静,四蹄不安分的在地上刨动,不时打上几个响鼻,以告知主人自己的不满。
赵平无法,抬头看了看天色,此时已近傍晚,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要安营扎寨了,经过施义的查探,前后方圆二十里内也无可疑人等。因此赵平对郑锐吩咐了几句便放任凤鹰奔驰。
忍了许久,终于可以放开四蹄尽情奔驰的凤鹰顿时大为兴奋,后蹄轻轻一撑,负着赵平却已跃出三丈开外,当下毫不停顿,四蹄如飞,犹如凌空御风般,凤鹰风驰电掣的全速疾行,转眼间已经奔出数里。
正在凤鹰全速奔驰间,赵平忽听得左侧的林中隐约间传来几声细不可闻的哭泣之声,赵平不敢迟疑,双足轻点凤鹰腹部,凤鹰会意,“希律律”一声长鸣,前足人立而起,竟是骤然停下。赵平伸手轻轻抚了抚马颈,人已循着人声往林中纵去。
赵平武艺高强,全力施展之下当真是疾若奔马,只在数息间便赶到了当场。却见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女孩惊慌失措的爬在一颗高约丈许的枯树之上,树下一头体型壮硕的野猪将那枯树撞得簌簌摇动,看情形恐怕用不了多久,这树便被撞断了。
赵平不敢迟疑,身形飞起,飞星已在手中,只见刀光一闪,那野猪已是身首异处。赵平将被吓得瑟瑟发抖的女孩从树上救下,一阵安抚后那女孩终于不再害怕,断断续续的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赵平闻之心中不由暗自感叹,乱世人命贱如草,有道是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此言的确不虚。如今诸侯蜂起,战云密布,战火虽暂时还未波及到此处,但此处地处要冲,战乱一起必将首当其冲,因此村中的居民纷纷逃离,这女孩却因照料身染重疾的父亲而无法逃离,直至昨日其父不治而亡这才有机会逃离此处。不想在林中遇上了野猪,幸亏赵平赶到,否则也只有命丧荒野一途了。
兵凶战危,战事一起,必定导致民生凋敝,人民流离失所,难以聊生。当权者却偏偏视若无睹,置百姓与水深火热之中。此番是这女孩幸运,幸免一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幸运。这天下之大,还不知有多少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命丧黄泉。
想到此处赵平的心情不由沉重了许多,忽然想起了魏武帝曹操的那首名闻天下的《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正在赵平思绪纷杂之时,忽听啼声得得,原来是凤鹰来寻主人,赵平收拾心情,将刚刚救来的小女孩扶上马,自己牵着凤鹰慢慢的向来路而去。
林中冷风如刀,枯叶盘旋,夕阳的余辉将这两人一马的身影拉的长长的,平添了几分萧瑟。
刚出树林,便看到郑行领着十余人赶了过来。见赵平马上多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郑行等人颇为惊讶。
赵平三言两语解说了一下,郑行一听林中有野猪,顿时双目放光,把手一挥,领着众人便冲进了树林之中,远远的丢下了一句:“请兄长自回,小弟去去便回。”赵平摇了摇头,也未多言,一路上想着自己的心事,不时的和声开解马上的少女几句,缓步走回营中。
见了这个虎口余生的小女孩,众人不由又是一阵感叹。善解人意的郑若兮吩咐贴身侍女司棋将小女孩带下去洗漱打扮不提。
却说赵平心情却是久久不能平静,远远的离开众人,独自徘徊。郑裕察觉了他的异状,对妹妹使了个眼色,郑若兮会意,和哥哥一起来到赵平身后。
赵平默默的叹了口气,将心中的抑郁压住;对郑裕兄妹抱拳施礼,一边说道:“见过兄长、二姐。”
郑裕呵呵一笑,走到赵平身旁,扶住他还未放下的手臂说道:“仓舒总是如此客气。倒让愚兄不安了。”郑若兮也是轻轻一笑,点头称是。
郑裕不给赵平说话的机会,接着说道:“若按我后汉一朝的规矩,你我迎面而行,愚兄却要避于道左,以示尊敬呢!”说着又是一笑,“这便是士族与庶族的高下了。”
赵平不由无语,这的确是后汉一朝的规矩,自从百年前白斯当政后,一改武侯立朝之成法,世系推官制实行以来,全国逐渐分化为士族和庶族,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阶级分化日益严重,全国的官员都是由士族子弟担任,庶族的社会地位比夏商时期的奴隶高不了多少。郑氏一族虽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却也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就连丝绸都不能穿。
如今后汉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这种不合理的政策仍未废除,甚至有变本加厉之嫌。赵平如此的确属于异数了。
赵平苦笑道:“所谓士族不过是靠着祖先的余荫,若抛开这层关系,小弟也如兄长一般,同为白丁。再者家父曾言,人之相交,贵在相知,如此而已。其他诸如门第、地位之类倒教人好笑。”
郑裕点头称善,笑道:“总是愚兄高攀了。我观贤弟似有心事,不知所为何来?”却是将心中的疑问道出,说完关切的看着赵平,郑若兮却颇为含蓄,只是偶尔投去一道隐含关切的目光。
赵平闻言沉吟了一番,转念间省起郑裕乃是当世大儒张恒的亲传弟子,或许可以开解自己心中的抑郁,长叹一声,遂将自己的心事道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如今之势与之何其相似?众诸侯罔顾民生,妄动刀兵,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母子不能相完。如今虽还太平,恐怕也只是暂时的太平,不出两年,又将是白骨蔽平原惨象啊!”
第七十五章 兵凶战危(2)
郑裕兄妹二人闻言俱是一愣,显然未曾想过这个问题,如今被赵平提及,都是心情沉重,抑郁之情形于言表。战争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好事,特别是战乱频繁的乱世,受苦的终究还是百姓。
三人一时无言,气氛有些压抑、凝重。半晌,郑裕才叹道:“刀兵不详!正如仓舒所言,无论如何,总是百姓遭殃!”
正在此时,郑行兴冲冲的来到三人面前,见三人一副凝重的样子不由有些诧异,郑若兮将前因后果说了一番,郑行闻言不由笑道:“两位兄长真是忧国忧民,即如此,以战止战也就是了。待国家一统后,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郑行这一番话倒是提醒了郑裕,郑裕双目一亮,说道:“彦明此言倒也有些道理。昔日孟子见梁襄王,梁襄王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梁襄王又问:‘孰能一之?’孟子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仓舒既然忧心天下,何不趁机举事?善待百姓,百姓自然莫不与也。”
赵平闻言苦笑道:“兄长,岂会如此轻易?罢了,此事不提也罢,只是一时思及而已,并无他意。天色已晚,我等且回吧。”众人于是不再纠缠于这个话题,一同回了营寨。还未走到便有一股肉香扑鼻而来,赵平看了郑行一眼,问道:“所获几何?”
郑行得意的一笑,说道:“却是不少!野猪四头,最小的一头也足有二百多斤,獐鹿共五头,至于野兔、山鸡等却也未曾数过。”接着又颇为遗憾的摇头说道:“一路之上倒是把此事给忘了,这一路山林茂盛,野味定然不少,该是足够我等食用了。”
四人说说笑笑的来到营中,只见营地正中架着十余口大锅,锅中热气腾腾,香味扑鼻,郑行此番猎来的野味恐怕全在锅里了。
几人刚要分头回帐,却见司棋带着一个样貌清秀的女孩来到赵平面前,那女孩见了赵平也不说话,纳头便拜,赵平连忙将她扶起,说道:“举手之劳,小姑娘何必如此?”转头又对郑若兮说道:“不若将此女留在二姐身旁,却不知二姐意下如何?”
郑若兮自然不反对,点头应是,吩咐了司棋,司棋会意,领着女孩告退。
一夜无话,第二日,天还未亮,众人便又启程。行了不过十余里,许彬急急的自后面赶来,说是有大约两千人竟似凭空出现般,不徐不疾的缀在众人后面,皆是骑兵,看样子颇似袁七等盗匪。
赵平闻报后与燕彦稍作商议,便与郑行引了百余士兵断后。对方却只是跟在他们后面约五、六里左右,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动作。赵平见状心中暗暗冷笑,问身旁的郑行道:“若是彦明将如何应对?”
郑行毫不迟疑的答道:“自然是直接杀过去,那里有这么多矫情?”赵平闻言轻笑一声,问道:“若直接杀去,此间却该如何?”
郑行哈哈一笑,不屑的说道:“一群蟊贼而已,只需一百人便可将他们一鼓而歼,剩下的人戒备防守自然绰绰有余。”说着双目突然一亮,满面兴奋的急声说道:“对啊,兄长,让我去吧!保证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赵平摇了摇头,微微一笑,却未答话。对于身后的两千盗匪,赵平其实是丝毫也未放在心上,若不是出于长远的考虑,他肯定会同意郑行的意见。且不说郑家那些堪称高手的武士,便是那五百名来自雁门的骁骑营精锐,对上这些盗匪也足以杀得他们片甲不存。
须知这些盗匪大部分是由一些游手好闲的无赖子弟以及一些山中的猎户组成,虽然其中有不少弓马娴熟的匈奴、鲜卑等外族移民,但人数并不多,单打独斗还可能给普通的士兵造成一点威胁。
但两军交战之时,战略战术以及士兵个人的军事素养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些盗匪平时仗着人多势众,且又有地势之利,隐匿在山林之中,那些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郡县府兵当然拿他们没办法。
但出了他们平时依仗的山林,这几千盗匪在那些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眼中和几岁的幼童没有什么区别。一个简单的突击战术便可以全部解决,实在没有什么挑战性。
但是想到可以借他们牵制一下丁绍有可能追上来的追兵,赵平还是微笑着对郑行说道:“若在平时,彦明此举倒也干净,只是目前还要留着他们牵制丁绍,便让他们跟着吧。”
郑行郁闷的扬了扬手中的马鞭,带着满脸的遗憾叹了口气,对于这个好战的家伙赵平也唯有报以苦笑。摇了摇头,赵平说道:“日后有的是机会给彦明,且不必着急。”
郑行闷声应了声是,便也不再多言,赵平看了他一眼,说道:“彦明到前面去吧,这里有某足矣。”郑行闻言后,点了点头,打马便朝前方开路的郑锐一行追去。
却说那些跟在赵平等人后面的两千余众,正是袁七。
在得知燕彦大败的消息之后,袁七心中颇费了一番思量,怎么想都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拉起来的这两千余人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毕竟燕彦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就此罢手退兵的话却又实在抵挡不住郑家那庞大财富的诱惑!索性一咬牙,便这样不尴不尬的跟着,抱着万一的侥幸心理,说不定便会捡个天大的便宜,却不知自己已经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
若不是赵平有自己的打算,按捺不住的郑行早已率兵杀到了,以他们那点可怜的战斗力,根本不可能抵挡郑锐手下那些来自雁门的铁骑。
被贪婪蒙蔽了心智的袁七仍然顽强的跟着众人,赵平也懒得理会他们,只是率领着百余雁门铁骑断后。
人的欲望犹如无底黑洞一般,足以吞噬一切良知、自制、理智等,在欲望的驱使下,人的本性往往迷失,只剩下赤裸裸的贪婪,袁七便是如此。在富可敌国的财富的诱惑下,他根本忽略了自己的实力,抱着万一的侥幸心理,跟在众人后面,幻想着自己成为了那个传说中的渔翁。
这种幻想着实可笑,复又可怜,不仅是袁七,恐怕大多数人面对如此庞大的财富都会迷失自己,何况又是袁七这等专门打家劫舍的盗匪呢?
看着前面这些人数虽不多,却沉稳内敛、杀气凛然的士兵,袁七毕竟不是傻瓜,知道自己这些乌合之众根本不是对手,因此也颇为收敛,只是跟着对方,却也不敢过分逼近,更不敢随意挑衅。
第七十六章 往事
赵平懒得理会他们,只是率领着百余雁门铁骑断后。
赵平心中暗叹,财帛动人心!面对郑家的巨额财富,不动心的人恐怕不多,无论是谁都想分一杯羹,就连袁七这等乌合之众也是不自量力,真是可悲。
转眼间便到了傍晚时分,在郑锐的带领下,来自莘县的那两千余俘虏开始安营扎寨,在如此敏感的时期,赵平等人自然是不敢大意,所幸魏郡属于丘陵地貌,要寻一处理想的所在安营扎寨倒也颇为容易。
自从俘虏了姜志德的两千人马后,便将那来自雁门的五百精骑解放了出来。对于这些百战之士而言,让他们做这些粗活还真是有些勉强他们了。后汉王朝虽然越来越腐败,到如今更是偏安一隅,但立朝之时由丞相诸葛武侯制定的各种军事制度却一直沿袭至今。
后汉王朝的军事体系由中央军和边军、府兵构成。中央军即京城中的南、北二营及卫尉属下的京城卫军,光禄勋属下的宫廷禁卫军。
由幽并总督、雍凉总督、荆豫总督、青扬总督四位总督统领的边军,驻守着后汉王朝的边疆。幽并总督统领幽、并、冀三州军事,屯驻雁门,主要抵御鲜卑入侵;雍凉总督统领雍、凉二州军事,屯驻长安,主要抵御羌族的入侵;扬州总督统领扬、交二州军事,抵御南方蛮族入侵;荆豫总督统领青、兖、徐、荆、豫等诸州军事,屯驻新野,居中策应。
而所谓的府兵,却是负责各州郡日常治安的部队,人数不多,战斗力也不高。
在军中更是将兵种细分,主要由骑兵、步兵、水军组成。各司其职,平日的训练也都是根据自身的兵种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安营扎寨却不是骑兵的训练内容,由于各种原因,以及战马的限制,再加上骑兵训练不易,因此后汉王朝的骑兵并不多。除了幽并、雍凉辖内为了抵御鲜卑、羌族这些游牧民族达到了步骑三比一、甚至二比一的比例外,就连中央军也是以步兵为主。因此骑兵在后汉王朝是极为珍贵的,根本没有哪个将领会用他们做这些安营扎寨的粗活。
夜幕徐徐落下,站在简易的营门外,赵平长长的叹了口气,根据斥候的报告,丁绍显然还未得到燕彦兵败的消息,这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丁绍晚一天得知消息,他们便离壶关更近一步。以他们目前每天仅行二、三十里的脚程,到达壶关这三百余里至少还需要十到十五天的时间。
赵平沿着蜿蜒的山路缓步向前方走去。此处依山傍水,林木颇为茂盛,已近冬天,树上落叶簌簌,在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踩在脚下“沙沙”作响。
赵平本身并非一个有野心的人,也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想法。再加上他的师门武功最注重心境,因此,他所向往的生活是闲适、恬淡的。
无奈出身于世家,由于爷爷曾官居总督,父亲也任过卫尉,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因此家人寄予了他很高的期望,自小便受到了系统严格的训练,军事、政治、礼仪、文学、历史等等,甚至天文地理都有很深的研究。
世家的优势在这里便可以体现出来,虽然只是新兴的世家,但由于赵麟的影响力,因此赵平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资过人,也造就了赵平这个卓越的人才。
细论起来,赵平一族与晋阳赵氏的根本没有什么氏族宗亲关系,只是同时姓赵而已,论世系的话恐怕也只能在远古的宗谱之上才能找到一丝关联。
若不是赵麟战功赫赫,累官至总督一职,晋阳赵氏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继续巩固在朝中的地位,这才说服赵麟的长兄,将赵家并入晋阳赵氏中的话,他们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关联。
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不仅大大的出乎意料,更远远的偏离了预期的目标。赵平并不了解当年的那些恩怨,叔父兵败、父亲罢官时,他仅仅稚龄,而且平日里家人也从来不在他面前提起当年的旧事。
但凭借他过人的洞察力以及敏锐的感觉,仍然让他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叔父兵败、父亲罢官,自己家族的盛极而衰等等的一切原因,隐隐约约的指向晋阳赵氏当代家主赵昕身上!这个发现让他极为震惊!经过再三的思考,以及自己的查访,赵平更加坚定了自己开始的推测。为了不使家人担忧,赵平极为小心的掩饰着自己的调查行动。
诚然,赵平生性淡泊,没有野心,但却不代表他对什么事情都是如此,特别事关自己一家的荣辱,他更不可能置身事外。只是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当年就是赵昕原因,导致了自己家族的巨变。况且就算能够证明这是真的,以目前赵平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抗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晋阳赵氏。因此目前只能隐忍!
不知不觉间赵平已经离开营地很远,此时已经入夜,一轮弦月早早的挂在了天心,散发着淡淡的光晕,是时夜凉如水,阵阵冷风袭来,发出如啸如泣的呜咽。
繁星点点,冷月清幽,凉风漫卷。马匹不时的响鼻与呜呜的风声相合,颇显肃杀。赵平此时神思涌动,或许是白天郑裕的一句无心之言触动了他心底那处强自压抑的心怀。
在外人眼中,他是显赫的世家子弟,少年成名的军事天才。仅仅是晋阳赵氏这个光环便可以让大多数人仰视了。晋阳赵氏是后汉王朝硕果仅存的武勋世家,相比那些或归隐或湮没在后汉王朝历次政变倾轧中的世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