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术天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太后娘娘,都已经准备好了。赏赐给京师以外的命妇的礼物已经派人送出去了,赏赐给京师内的命妇的礼物过几天就送出去。”
“很好,只是大长公主那里要派人额外再送些礼物。昨日大长公主派人送谢表进宫,说是已经为策儿过继了一子,如此不仅萧家有后。连大长公主也算老有所养了。”
冯成走了进来,躬身行礼:“太后娘娘。奴才已经将银子亲自送到慈恩寺,又吩咐方丈亲自做道场。”
太后没有说话,只是低头出神。我和冯成站在一旁也不敢说话。
突然听小太监喊道:“皇上驾到。”太后这才回过神来,皇上早已走了进来。
皇上给太后请过安,就笑着说:“母后。今日李伯和之子李光远晋见来了。儿臣与他交谈良久,二弟说得没错,这个李光远果然是个难得的人才。”
太后没有说话,皇上接着说:“自从萧将军回京后,儿臣本想把边关托付给表哥,不想表哥战死沙场。如今李伯和之才与萧将军和表哥相差甚远。儿臣一直忧心不已。幸好这个李光远倒是个人才,儿臣打算将来把边关交给李光远。”
太后迟疑了一会儿才说:“皇上,哀家听说这个李光远与宏儿往来甚密,而且又是宏儿举荐的。如今宏儿身为大都督,握有兵权。皇上如果再重用李光远,只怕宏儿地权势会更大,到时再想抑制宏儿只怕就难了。”
“母后尽管放心,以儿臣看来这个李光远倒是个国士。所谓国士者。必是坦荡之人,绝无营党结私之事。儿臣派人密访了一下,这个李光远进京之后,就直接进宫来了,并未私下里去见二弟。适才李光远出宫去,也是直接回了抚国将军府。”
太后忙笑着说:“既然是皇上如此说,哀家也就放心了。”
“儿臣还有一事要与母后商议。这个李光远是个书生,临阵对敌不能亲自上阵,因此也没有军功。儿臣想要封他官职,升他上去,只怕众人不服。而且这些武人,素来瞧不起书生。只怕将来不服李光远的节制。”
“那皇上地意思是?”
“如今边关安定。李光远一时也难建功。儿臣以为不如将乐安嫁给李光远,李光远既为主婿。封赠官职理所应当,且众人对李光远也怀敬畏之
“哀家前些日子也和李太妃商议过乐安的婚事,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得罢了。皇上既然这样说,如此安排也好。只是不知道这个李光远品貌如何,也别太委屈了乐安。乐安不是哀家亲生,若所嫁非人,只怕会有人背后议论。”“母后尽管放心,这个李光远人品相貌都不错。如果母后不放心,儿臣过几天召他进宫,母后亲自看看。”
“如此最好,哀家想不如让李太妃也看看,这样李太妃也能放下心来。”
“是,还是母后考虑得周全。”
“皇上,哀家还有一事要问皇上。皇上上次说宏儿的王妃人选已经选好了,不知道是谁家的姑娘,哀家倒想见一见。”
皇上笑着说:“母后放心好了,这个人包母后满意。”
太后也笑了:“哀家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件事,偏皇上就是不肯说。”
“儿臣不肯说是因为时机未到,等时机一到母后自然就知道了。”皇上又说了几句话,就告辞走了。
据崔连贵告诉我,这些天皇上一直派人暗中监视李光远。不过这个李光远当真是个谨小慎微地人,自从到京师以后,每日呆在抚国将军府,闭门不出。皇上对那个李光远似乎更加满意了。
今天皇上突然派人来禀告太后,说是御花园的樱桃已经熟了,因此皇上明日要召宗室子弟和几个功臣子弟进宫,骑马采樱桃,看来皇上是要借此让太后看看李光远的为人。
太后忙命人去告诉李太妃,又派人请陈太妃明日也进宫来。
到了次日,李太妃和陈太妃都陆续来了。太后与二人谈笑了一会儿,就带着陈太妃和李太妃去了御花园。
到了御花园,皇上带着宗室子弟们早已等在那里。众人给太后和太妃们见过礼,琅琊王就吩咐小太监去牵马。
太后笑着说:“依哀家看来,宏儿恨不得一天到晚都骑在马背上。”众人都笑了。
皇上也笑着说:“二弟先别着急,先坐下来喝杯茶再去采樱桃也不迟。”
御花园这里特意种了几株樱桃树,樱桃大半已经红了。深绿的树叶,红色的樱桃,格外悦目。尤其是樱桃在日光的照耀下,更是显得鲜红欲滴。
樱桃树旁有几棵参天地杨柳,树下摆着一排高几,高几上摆着水果点心一类的东西,太后带着众人坐下。
早有小太监奉上香茶来,我站在太后身后,格外留神看李光远。李光远今日依旧穿着一身蓝色长袍,这个李光远长得很清俊,斯文儒雅,书生气很浓。太后和李太妃似乎也格外留意李光远。
皇上喝了一杯茶,又坐了一会儿,就吩咐人牵马过来。崔连贵亲自牵了一匹白马过来,皇上一脚蹬住马镫,一手扶住马鞍,耸身上马。我倒是第一次看皇上骑马,皇上骑马跑了几步。众人这才纷纷上马。
琅琊王骑马骑得最好,只见他在樱桃树之间纵马盘旋,俯身采着樱桃,然后将樱桃放进挂在马鞍上的竹篓里。
只有李光远坐着不动,太后笑着问道:“李公子怎么不去骑马?”
李光远忙站起来,躬身答道:“回太后娘娘,微臣不会骑马。”
太后只是点了点头,李太妃笑着说:“李公子看起来就是个斯文人。”
李光远躬身说:“太妃过誉了。”
太后忙说:“李公子不必多礼,坐下说话才好。”
李光远谢了恩,这才坐下。李光远似乎不是个善于言谈的人,端坐在那里,目不斜视,太后问一句,他才答一句。
太后和李太妃正在和李光远闲谈,突然听见一声惊呼,我忙扭头看去,只见一个身影朝皇上扑了过去。
第142章 刺客
琅琊王飞马冲了过去,一下子就把那个人打倒了,然后扶皇上下马。太后似乎这才回过神来,高声叫道:“抓刺客。”那些太监们忙拥上前去,费了半天工夫才把那个人制服。
琅琊王扶着皇上走了过来,那些宗室子弟也都围了上来。众人乱作一团,太后一叠声的让人去请太医,陈太妃和李太妃忙着安慰太后。
太后一把拉住皇上,仔细的上下打量。皇上的脸色有些发白,不过还是很镇定,低声安慰太后:“母后放心,不过是受了点轻伤,不要紧,上些药就好了。”
太后拉起皇上的衣袖,只见皇上的胳膊上被划了一道口子,伤口不深,似乎不是很严重。但血流了很多,把皇上的衣服都洇透了。
皇上吩咐崔连贵好生看管那个刺客,并令崔连贵立即审问那个刺客,崔连贵忙亲自带着几个小太监将那个刺客押走了。
我看了那个刺客一眼,看不清面容,不过倒穿了一身太监的衣服。
过了一会儿太医就来了,太医看过皇上的伤口,太后忙问皇上的伤势如何。太医躬身答道:“启禀太后娘娘,万岁爷的伤势并无大碍,且喜刀上没有毒,敷些止血的药物就好了。”
太后似乎放下心来,忙命冯成送皇上回寝宫。冯成扶起皇上,众人都跟在皇上身后要送皇上回寝宫。
皇上笑着说:“你们不用送朕了,都受惊了,你们也回去吧。”众人这才停住脚,待皇上走后,众人就纷纷向太后告辞。
太后带着我回到了长乐宫,太后似乎心思重重,坐在桌边低头不语。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谁要刺杀皇上?又为了什么要刺杀皇上?这件事疑点太多,似乎不单是要刺杀皇上那么简单。
过了好大一会儿,冯成才回来。太后忙问:“皇上现在怎么样了?”
“回太后娘娘,适才太医给万岁爷开了一副补血的汤药,万岁爷喝下后如今已经睡下了。”
太后点了点头,我忙说:“太后娘娘今日也受惊了,不如也睡一会儿。”
“哀家真有些累了,你退下去歇着吧。”我忙退了出来。
回到我自己的房中,就见桌子上摆了一盘樱桃。我忙问青梅:“这是谁送来的?”
“回三小姐,这是琅琊王殿下亲自送来的。”
我不由有些怔住了,半晌我才回过神来。摆了摆手让青梅退下。看着桌上的樱桃,我有些心烦,索性走了出来。
我坐在院中的秋千上,轻轻的荡着。今天有刺客行刺皇上,难道真的是有人要刺杀皇上?这件事有些古怪,可究竟古怪在哪里,我一时也想不明白。
我闭上眼睛。仔细回想今天的一幕幕。突然灵光一闪,这件事虽然看似没有纰漏,可终究是差了一步棋。我虽然明白了一些,可这件事有太多地疑团,看来只有抽丝剥茧。一点点儿理出头绪来。
我轻叹了一口气,既然这件事已经威胁到了皇上,我就绝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我现在是和皇上同坐一条船。只有皇上大权在握,我才能在这宫里活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帮皇上查个水落石出。
吃过晚膳,小吉祥突然来告诉我太后让我过去。我随着小吉祥去了太后那里,太后笑着说:“你随哀家去看看皇上。”
我忙随着太后去了皇上的寝宫,恰好贾皇后也在那里。贾皇后正坐在皇上床边,喂皇上喝药。一见太后进来,贾皇后忙站起身来。
太后按贾皇后坐下。“皇后尽管坐着,哀家来看看皇上就走。”
皇上的脸色似乎好了一些,太后看着皇上:“今天的事哀家到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母后放心,儿臣现在已经好多了,今天的事情还多亏了二弟。”
“皇上说的是,要不是宏儿。今天说不定会出多大乱子呢?今天下午。哀家已经派人赏了宏儿一套文房四宝。”
贾皇后接口说道:“太后娘娘不必忧心,万岁爷有诸神护佑。自然能逢凶化吉。”太后看着贾皇后点头微笑。
太后又坐了一会儿,就带着我回了长乐宫。太后又命人找来了太医,吩咐了太医几句才歇下。
次日一早,太后就带着我去看皇上,皇上寝宫的小太监回说皇上上早朝去了。恰在这时崔连贵进来了,崔连贵忙给太后请安。
太后忙问:“崔总管昨日可问明白了没有,那个刺客是谁宫里的人,又为什么要行刺皇上?哀家恍惚看见那个刺客穿着太监的衣服。”
“回太后娘娘,那个刺客虽然是穿着太监地衣服,可奴才已经让各处的总管仔细辨认过,没人认得这个刺客。”
“依崔总管的意思,这个刺客不是这宫里的人了?”
“太后娘娘圣明,以奴才看来,这一定是外人混入宫闱,意图行刺万岁爷。”
太后沉吟不语,崔连贵躬身站在一旁。我对崔连贵使了个眼色,崔连贵忙说:“太后娘娘,奴才今日一定严加讯问,定要问个水落石出。”
太后只说了一句“很好”,就带着我走了出来。
太后走了几步,就站住脚:“水音,你先回去吧。哀家要去看看李太妃,昨日也没有和她详谈,也不知道她对那个李光远满不满意?”
我躬身行礼,太后朝李太妃住的地方走去。我见太后走远了,忙转身回到皇上的寝宫。
寝宫里除了崔连贵,只有几个小太监。崔连贵一见我进去,就摆了摆手,让那些小太监退出去。
我见屋子里只剩下崔连贵一人,就低声说:“崔总管,有刺客行刺万岁爷,此事须慎重从事,万万不可大意。”
“三小姐说得是,奴才正想回明万岁爷,那个刺客既然不是这宫里的人,还是交给外臣审问较为妥当。”
我了然一笑:“崔总管此言差矣。崔总管试想既然这个刺客能混进宫里来,崔总管怎么能逃得了干系?如果交给外臣审问,那些外臣怕担事,只怕会全都推到崔总管身上。”
崔连贵似有所动,忙问:“三小姐说怎么办最为妥当?”
我附在崔连贵耳边低语了几句,崔连贵忙说:“三小姐说得是,奴才全靠三小姐成全。”
“崔总管太客气了,你我之间还用如此见外吗?”说完,我就告辞走了。
我绕道去了上书房,皇上刚下早朝回来。皇上看见我似乎很高兴,我忙问:“万岁爷,今日好些了吗?”你们也太小心了,难道朕是纸糊地不成?一点小伤,早就好了。”
我故意问:“万岁爷,那个刺客究竟是谁派来的?”
“崔连贵告诉朕,那个刺客无论无何都不肯招供,现在还没审问出来什么。”
“万岁爷,臣女觉得说那个人是刺客,似乎委屈他了。”皇上吃惊的看着我,我笑着说:“臣女觉得那个人不是真的要行刺万岁爷。”
第143章 犹豫
皇上没有说话,低头把玩着桌上的镇纸。半晌,皇上抬起头来,对屋子里的小太监挥了挥手。小太监们忙纷纷退了出去。
皇上放下手中的镇纸,看着我:“表妹为什么说那个刺客没有真的想行刺朕?”
“万岁爷,臣女记得当时万岁爷惊呼了一声,那个刺客就已经朝万岁爷扑过去了。后来琊王殿下才骑马赶了过去,制服了刺客。臣女大胆,那个刺客的身手很敏捷,纵使一击不中,在琊王殿下赶到之前,他应该有机会刺第二下。他如果真的想行刺万岁爷,见第一次没有刺中要害,为什么他不刺第二下?”
皇上沉思良久,才点了点头。
“还有更可疑的就是,刺客是站在地上,而万岁爷是骑在马上,刺客要想刺中万岁爷,一定要用力跳起来,这样一来,力道应该很大。万岁爷没有防备,再让这样大的力道一撞,难免会掉下马来,可万岁爷依旧骑在马上。而且臣女看过万岁爷的伤口,伤口并不深,这就说明那个刺客没有用力刺万岁爷。万岁爷试想,如果那个刺客真的要行刺万岁爷,怎么会不用尽全力?”
皇上点了点头:“刚才表妹说那个刺客没有真的要行刺朕,朕思量良久,也觉得疑点颇多。加上表妹这样一说,此事越发蹊跷皇上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表妹随朕出去走走吧。”我会意,随着皇上走了出来。出了上书房,皇上朝御花园走去。
如今已是五月初,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园中的花木也格外繁茂。皇上指着一棵玉兰树,“朕许久没有来此了,不想这玉兰花已经谢了,难怪古人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谢空折枝。”
我跟在皇上身后,看着那株玉兰发呆。突然听见皇上叫我,我才回过神来,皇上已经走出去很远了,我忙快步跟了上去。
皇上突然笑了,“这宫里的每堵墙后面都有耳朵,所以朕带表妹来这御花园。表妹既然说那个刺客不是真的要刺杀朕,那表妹说说看,那个刺客究竟有什么目的?”
“回万岁爷。这个臣女也不能妄下断言。”
皇上淡淡的笑了,“这朝中所有的人都在搞阴谋,阴谋实在是太多了。”
皇上仰头看着天,“这朝中的人都害怕朕,可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朕也害怕他们。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朕就会被他们囚禁起来或是害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多少人都说皇帝是无情的。常说伴君如伴虎,可他们哪里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帝心中害怕他们。”我心中百味杂陈,低头不语,只是跟着皇上慢慢地走着。
皇上似乎兴致很高。指着园中的花木,给我讲些逸事。皇上的见识很广博,很多事情我都是第一次听到。
走到那一片蔷薇花丛。皇上蹲下身去,轻轻抚着蔷薇花瓣,“朕最喜欢蔷薇花,因为这蔷薇最是有情。记得朕以前看过一本书,书上说嫦娥偷吃了灵药,要飞天而去。院中的蔷薇拉住了嫦娥的衣带,要挽留嫦娥。可嫦娥去意已坚,拉回了衣带飞天而去。看来这花木竟然比人重情义。”皇上说完。叹了一口气。
皇上站起身来,身子突然摇晃了一下,我忙扶住皇上。“万岁爷不要紧吧?”
“朕没有什么,可能是蹲得太久了。”
“万岁爷不如回去吧,已经出来很久了。”
“朕今天真的很高兴,表妹可知道是因为什么吗?”
“臣女不敢妄自猜测圣意。”
“记得以前表妹为傅倚楼求情而来上书房见朕。朕曾问过表妹。表妹什么时候能为了朕而来上书房。朕心中明白,表妹今天是为了朕而来。所以朕心中很高兴。”
看着皇上,我的心里不由流过一丝暖流,也许皇上并不像我想的那样无情。我突然有种冲动,想要把心里的疑惑全都说出来。那天皇上和太后商议要立琊王为皇太弟,我看见有一个小太监在窗外偷听,之后我再也没看见过那个小太监。如今又出了刺客这件事,那个刺客似乎并没有真地要刺杀皇上,而且恰好又是琊王救了皇上。琊王是个野心勃勃的人,这一切是否是他故意安排的呢?
我犹豫了很久,终于忍住了。如果我把这些告诉皇上,只怕琊王就会有危险。不知为什么,一想到琊王会有危险,我竟有一丝担忧。
我也不愿看到皇上和琊王之间兄弟相残,如今我既不愿意皇上有危险,也不愿意琊王有危险。我的心里乱作一团,我是一个果决的女子,如今竟然有些无所适从。
而且这件事似乎又不可能是琊王所为,如果真的是琊王安排的,琊王不如让刺客直接刺死皇上。皇上一死,加上皇上还没有子嗣,那么琊王继位就顺理成章。琊王从刺客手中救下皇上,就显得多此一举了。
还有一件事必须弄清楚,那就是前段日子有御史参奏琊王与李伯和暗中有往来,这又是何人所为还没有查明白。这件事看起来是针对琊王而来,也许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关联。
正如皇上所说,这朝中有太多地人搞阴谋了,千头万绪,令人越发的迷惑。
我正在迟疑,突然听有皇上问我:“表妹有话要和朕说?”
我犹豫了很久,才开口:“万岁爷,如今究竟是谁谋划的这件事还不得而知。臣女以为要想查明此事,不如引蛇出洞。”
“表妹要如何引蛇出洞?”
“万岁爷,崔总管适才告诉臣女这个刺客不是宫里的人,万岁爷不如下旨让朝中的大臣举荐一个人和崔总管共同审问此案。以臣女看来,如果有人策划了此事,想必还有后着,他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地。因此万岁爷只看谁最想揽到这个差事,臣女以为这个人与此事的关系就最大。只有先查明谁是敌人,才能猜到对手的意图。这样一来,一切都能迎刃而解了。而且有崔总管一起审问此案地话,万岁爷就能通过崔总管掌控一
皇上点了点头,“表妹考虑得很周全,明日朕就下旨。”
我松了一口气,但愿这一切早日水落石出。
抱歉,今天更晚了。最近太累了,昨天晚上休息了一天。因为最近太忙了,精力有限,书评区的评论我暂时不回复了,但我都会看。希望大家谅解,鞠躬。
第144章 残阳如血
皇上依旧没有回去的意思,带着我慢慢的走着,竟走到了北海边。因为端午快到了,北海被收拾得焕然一新。岸边翠柳含烟,鲜花明媚;湖中波光潋滟,锦鲤嬉戏。
皇上似乎有些累了,坐在北海边的一座凉亭里休息,又指了指身边让我也坐下。我行了礼,坐在皇上身边。皇上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眺望着远处。
恰好有几个小太监走了过来,他们见皇上在这里,忙过来行礼。我吩咐其中一个小太监去御厨房拿些茶点来,那个小太监刚要离开。皇上叫住他:“日已向午,你告诉御厨房把朕的午膳摆在这里。”
“奴才遵旨。”那个小太监说完就如飞的跑了。
我见皇上要在这里吃午膳,自己一时是不能回长乐宫了,忙吩咐一个小太监去告诉太后。皇上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就见崔连贵带着几个小太监跑了过来,“万岁爷可急死奴才了,奴才见万岁爷不在上书房,就问侍候的小太监,那些小太监说万岁爷带着三小姐出来了。奴才等了半天,也不见万岁爷回来,就带着小太监出来找万岁爷,结果哪里也找不到,亏得遇到一个小太监说万岁爷在这里。”崔连贵一边说,一边擦汗。
“朕不过是偶然适兴,出来走走罢了。朕吩咐他们把午膳摆在这里,你留下来侍候。”崔连贵带着小太监垂手侍立在一旁。
“朕忘了问,你连夜审问那个刺客审问得如何?”
“回万岁爷,无论奴才怎么拷打,那个刺客什么都不肯说。不过奴才已经验过那个刺客的身,那个刺客不是太监。各处的总管也都来辨认过,都不认识那个刺客。以奴才猜测,必是昨天进宫的人多,那个刺客趁乱混进宫来的。奴才已经让人把昨日守门的太监和禁军都找了来,让他们辨认一下。可否记得这个人是和谁一起进的宫。”
皇上突然抬头看着我:“朕和表妹打赌,表妹说那些守门的太监和禁军能否认出那个人来?朕赌他们认不出来。”
我不由笑了,“哪有万岁爷这样打赌的?既然是万岁爷要打赌,那就是万岁爷做庄,应该让臣女先说,怎么万岁爷先说出来了,这是打的哪门子赌?”
皇上大笑:“如果表妹先说地话,朕岂不是稳赔不赢?”
崔连贵忙说:“是奴才考虑得不周全,让万岁爷和三小姐见笑了。”
皇上笑着说:“这些人都已经知道出了这么大的事。哪里还会说见过这个人?如果说自己见过这个人,那岂不是不打自招人是他放进来的。因此即使他们当中有谁见过这个人,也一定不肯说实话,所以朕才会说那些人认不出这个人来。不过让那些守门的太监和禁军认认也好,也给他们提个醒,免得他们以后还玩忽职守。”
“万岁爷教训得是,是奴才考虑得不周全。”
“既然那个刺客不是这宫里的人。崔总管自己审问,想必也不容易审问明白。朕打算派个外臣和崔总管一起审问此案,不知道崔总管意下如何?”
“万岁爷圣明,奴才适才就想回明万岁爷,请万岁爷派个朝中的大臣和奴才一起审问。”
“朕明日早朝就让他们举荐个人。”
皇上话音刚落。就见几个小太监抬着几张高几走了过来。那些小太监把高几安放在凉亭内,就有十余个小太监捧着朱漆捧盒过来安放杯箸酒菜。
等饭菜摆好,崔连贵亲自捧了金盆。跪下请皇上洗手。早有小太监捧过盆来请我洗手,我洗了手,从小太监手里接过细棉布手巾。待皇上洗了手,我忙把手巾奉给皇上。
皇上一边擦手,一边说:“表妹坐下和朕一起吃饭吧。”我磕了一个头,就坐了下来。
吃饭的时候,我和皇上谁也没说话,一时间鸦雀无声。吃过饭。皇上站起身来,“今日湖光山色甚佳,朕不忍负此美景,就去烟波堂歇午吧。”众人忙随着皇上去了烟波堂。
烟波堂临水而建,殿宇轩宏,窗牖宽阔。令人觉得胸怀顿开。皇上去了一间静室歇午。我有些累了,命小太监给我也收拾出一间屋子来。
我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突然听见崔连贵的声音:“奴才谢三小姐周全。”
我忙睁开眼睛,坐起身来,就见崔连贵正站在床边。我忙笑着说:“崔总管快请坐。”崔连贵笑着坐在床边的绣墩上。
今早我告诉崔连贵,如今最好地办法就是让皇上派个外臣和他一起审问此案。一来,免得这些外臣把责任都推到他身上;二来,有人和他一起审问此案,责任不全在他一个人身上。崔连贵也觉得这样最好,我还告诉崔连贵我一定替他向皇上进言。
崔连贵一定是见皇上已经同意派个外臣与他共同审问此案,故此来向我道谢。
我安抚了崔连贵几句,崔连贵不便于久待,坐了一会儿也就告辞了。看着崔连贵的背影,我叹了一口气,这权力场中没有所谓的忠仆。戏里所谓的忠仆都是编来骗人的,记得小时候看戏,每个小姐身边都有几个忠心耿耿的丫环和仆人,如今想来,不觉有些可笑以前崔连贵不过是上书房的一个小太监罢了,而且受吕公公排挤,因此他才会投靠我,对我忠心。因为只有这样,当时他才能在这宫里存活下去。
如今就不同了,他已经贵为内廷总管,而且深深地卷入了权力漩涡之中。他地权势大了,深知自己的作用,因此我对他的用处也没有原来大了,他极有可能不再依附于我。所以我现在必须让他明白,对于他我还有用。
人们常说“富易妻,贵易交”,人性就是如此,谁也不能免俗。尤其在这权力场中,不要妄想找到所谓的永远忠实于你的奴才。
我走得有些累了,不觉沉沉睡去。一觉醒来,才惊觉日已西沉。我忙起身走出来,就见皇上正站在前殿,凝望着夕阳之下地北海。
皇上回过头来,“表妹醒了?朕正要派人去叫表妹,朕已经吩咐他们准备船了,一会儿朕与表妹乘小船去游赏这夕照下的北海。”
我看着皇上,皇上整个人都笼罩在落日余晖之中。
崔连贵走过来:“万岁爷,船准备好了。”
皇上走过来,拉起我的手,慢慢地朝岸边走去。
船很小,除了划船的小太监,只能坐四五个人而已。我和皇上上了船,崔连贵也要跟着上船,皇上摆了摆手。
崔连贵似乎要说些什么,皇上低声吩咐小太监开船,船如离弦之箭一样朝前划去。
我和皇上坐在船上,北海在夕阳的映照下,整个湖面似乎都变成了红色。周围很静,只有几只晚归的倦鸟飞过水面。
“朕昔日读史,见始皇帝靡费物力,数次派方士去海外访仙,以求长生不老之药,只是这不老之药真的是可求的吗?”
皇上的语气有一种我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这几句话,我突然想流泪。
第145章 棋逢对手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湖面上起风了,我不由缩了缩肩膀。皇上握住我的手,吩咐小太监向回划去。
皇上仰头看着天,我也抬头看向天空。新月几不可见,只有数点寒星点缀着夜空。
我似乎听到了皇上的叹息,忙扭头看皇上。皇上正看着我,天色太暗了,我看不清皇上的表情。
“表妹…………”皇上的声音似乎有些迟疑。我静静地等着皇上说下一句话,可皇上只是轻叹了一口气。
船离岸越来越近了,就见崔连贵带着几个小太监提着灯笼,等候在岸边。
船一靠岸,崔连贵忙走上前来搀扶皇上:“万岁爷,奴才快急死了。天晚了,湖上风大,万岁爷要是着了凉,奴才就罪该万死了。”
一个小太监走过来扶我下船。皇上接过崔连贵递给他的披风,替我披在肩上,又对我笑了笑。
“你找两个妥当的人,送表妹回去。”皇上说完,就扶着一个小太监走了。
崔连贵忙令两个小太监送我回去。我看了一眼皇上,皇上已经走远了。
回到长乐宫,太后已经歇下了。我不便于打扰,也就回到自己房中。青梅一见我回来,忙迎了上来,告诉我琊王来过。
我的心一沉,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刺客一事与琊王有关,可究竟有什么关系,我一时也想不明白。
次日一早,我去太后那里请安。太后看见我很高兴,“哀家听说你昨日和皇上游湖去了,湖上的景致如何?”
“太后娘娘,如今湖上的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