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术天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然太后回过头来,对我说道:“水音,你难道没有话要问哀家吗?”
正文 第10章 皇上注定要站在哀家这边
我故意装作有些愕然的看着太后,太后接着说道:“你一定想到了哀家是有话要说,才带你来这里的,哀家一直在等你问。聪明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爱买弄,沉不住气。你和哀家年轻时倒很相像,能沉得住气。好,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气度。水音,将来你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我忙跪下说道:“太后娘娘的赞扬,臣女当不起。臣女愚钝,怎么比得上太后娘娘?”
太后说道:“起来吧,哀家带你来这里,就是要告诉你,哀家为什么敢把严景云的女儿也接进宫来。”
我说道:“臣女心里一直很疑惑:太后娘娘选大姐进宫,就是为了大姐将来能生下皇子,免得贾云光权势太盛。而且将来的太子是周家一派,能稳固太后娘娘在朝中的势力。可如今这么多权臣之女进宫,谁都有可能生太子啊?”
太后看着我说道:“水音,你读过《唐书》吗?”
我有些迷惑,还是说道:“回太后娘娘,臣女新旧唐书都读过。”
太后问道:“那你说武则天为什么能当上皇后?”
我一时有些被问住了,只得答道:“史书上说武则天容貌出众,机警颖悟,善候人主颜色。因此高宗很宠爱她,才会立她当皇后。”
太后看着我摇了摇头,说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后又问我道:“你说你爹私下里喜欢你娘多一些,还是——”
我虽然更加愕然,但也只得低声说道:“我娘。”
太后说道:“那你爹会不会扶你娘为正。”我只能摇了摇头。
太后这才说道:“这样看来,一个男人是不会因为喜欢一个女人,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随便休妻立妾。那么帝王就更不可能只因为喜欢一个女人而立她为皇后,尤其是像武则天那样做过自己父亲妃子的女人。”
太后慢慢的踱到桌旁坐下,说道:“读史要用心思,不要只记得一两个古人的人名就完了。李唐王朝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借助了关陇集团的势力。而李氏家族本身就是关陇豪强之首,因此登高一呼,相应者云集。李氏取得天下后,唐太宗为了拉拢这些功臣,子女多与这些家族通婚。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氏就是出身于关陇集团的名门王氏家族,她的母舅家是关陇集团柳氏家族,因此王氏可以说是与关陇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就是关陇集团在宫里的棋子。太宗临死之前,曾指着高宗和王氏对长孙无忌说过‘以此佳儿佳妇托君’,就是明确地告诉关陇集团:他们的权力不会改变。”
太后歇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可是即使是最昏庸的君主,也不容臣下的势力太过强大。太宗在世时,关陇集团的势力就很强大了。太宗要立吴王恪为太子,可因为关陇集团的反对,只得立李治为太子,因为李治是关陇集团的长孙皇后所生。太宗病逝后,朝中一直由关陇集团的长孙无忌掌权,关陇集团的势力可以说权倾朝野。那么唐高宗看到这一切,心里对关陇集团能没有一丝警惕吗?”我不由得点了点头。
太后接着说道:“唐高宗和关陇集团已经生了嫌隙,就绝不容他们专权下去。武则天恰好在这时进了宫,因为才貌出众,很得高宗的宠爱。而且她培植了一股不依附于关陇集团的势力,如许敬宗、李义府等人。高宗明白向关陇集团开刀的时候到了,因此以废后为名打击关陇集团。虽然表面上是要废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皇后,可废后实际上就是朝中非关陇集团与关陇集团的一场决战,关陇集团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都反对废后;而非关陇集团如许敬宗、李义府等都赞成废后;其他如非关陇集团的重臣李勣则没作表态。这场废后之战的结果就是非关陇集团获胜了,王氏被废,褚遂良、韩瑗等都被贬官,关陇集团的势力衰落了下去。这场废后之战,究其根本就是高宗借助非关陇集团打击关陇集团,实际上的赢家是高宗。”
我不由跪下说道:“太后娘娘的见识,臣女忘尘莫及。”
太后接着说道:“现在也是如此,严贾二人的专权,已经令皇上感到不安,忧虑不已。皇上对朝中的事情清清楚楚,对他们一直心存顾忌,你当真以为是皇后不能生皇子吗?”
我突然打了一个冷颤,太后看着我说道:“皇上密令太监在皇后的饮食之中下药,因此皇后永远都不会生皇子。你说皇上还会让他们一党的宫妃生下皇子吗?”
我不由轻轻“啊”了一声,太后微微笑着说道:“皇上注定要站在哀家这边。亲不过母子,朝局如此,皇上不依靠哀家,那么皇上还能依靠谁?他要借助哀家与严贾一党斗,靠哀家来牵制严贾一党。”
我的心不由一阵发冷,这个朝廷的水太浑了,我原来很多事情都看得太简单了。果然要想利用别人,就要先被别人利用,现在皇上和太后相互利用,就是为了那天下至高的权力。皇上和太后现在联手,就是要打击朝中的权臣,使权力重新回到皇家。至于权力回到皇家后,太后和皇上恐怕就会发生纷争。因此我必须在这复杂的朝局之中,小心为自己谋得利益。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不知弹丸其下也。我要做最后的赢家。
太后笑着说道:“水音,你有一件事说得对。”我吃惊的看着太后,心中不由在想是哪件事。
正文 第11章 太后娘娘不会信
太后接着说道:“就是哀家会尽快将御宝还给皇上的,待纳妃的事情一过,哀家就会把御宝交还皇上。正像你所说,御宝是死的,皇上才是哀家的御宝,哀家要拿一块死的御宝换一块活的御宝。”
我忙跪下说道:“太后娘娘圣明,一切早已运筹于帷幄之中。臣女不胜钦服,誓死效忠太后娘娘,决不敢生二心。”
太后看着我说道:“起来吧,玉不琢不成器,哀家是怕你耍小聪明,不肯学习,因此提醒一下你。你年纪轻轻,见识已经不凡,又是哀家的亲侄女,哀家少不了你。”说完,太后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外面,久久没有说话。
今天实际上既是太后对我的一个提醒,又是对我的一个表态:太后先告诉我不要倚仗着自己的聪明,就可以为所欲为,对她不忠,我这点小聪明,早在她的掌握之中;同时太后将这样的秘密告诉我,就是说她已经将我当作她的心腹。我明白今后在太后身边应该更加小心在意才是,有些事情直接说出来也许会更好。因为与太后相比我这点心计算不上什么,如果有些事情我说实话,太后会对我更加信任。
太后幽幽的开口说道:“在外人看来,以为我们这些后妃在后宫里就是争风吃醋,争夺皇上的宠爱,可哪看得到这其中的漩涡。后宫就是朝堂,后妃的争斗就是朝中大臣的争斗。我们既是皇家拉拢朝臣的工具,也是自己家族交给皇家的人质。我们斗,不是我们愿意斗,而是因为我们的家族在斗,因此我们也不得不陪着斗下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们的家族败落了,我们对皇家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那么在这后宫里你就会受尽白眼。”我不禁默然,将来大姐与贾皇后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她们之间的战争更是太后和贾云光的较量。严景云的女儿呢?杜衡山的女儿呢?她们会不会卷入这后宫的战争里来呢?答案已经昭然若揭了。
太后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哀家当初之所以能被选为太子妃,就是因为哀家的父亲手握天下兵权,镇守边关几近二十年,令北朝不敢来犯。因此,圣祖皇帝选了哀家作太子妃,就是为了拉拢哀家的父亲。如今哀家在这宫里做太子妃,做皇后,做太后,呆了已经二十多年了。”
太后的最后一句话,似乎有无限凄凉的意味在里面。日已西下,残阳如血,照在太后的身上,太后整个人都笼罩在落日余晖之中,我看不清太后的表情。我看着窗外的杏林,在夕阳的映照下,粉红色的杏花竟显出一种奇异的颜色,显得格外凄美艳绝。我和太后都静静的不说话,只有归林的倦鸟传来一两声鸣叫。
半晌太后似乎回过神来,笑着说道:“天晚了,是吃晚膳的时候了。”说完,扶着我的手,走下楼来。
冯成忙过来说道:“太后娘娘看了一天的风景,也累了。奴才大胆,让人准备了一乘竹轿。”太后看起来有些疲累,只是轻轻的点点头。冯成忙指挥小太监抬过一乘竹轿,扶着太后坐了上去,我们一行人匆匆往回走着。
回到长乐宫,太后看着我说道:“今天你也累了,下去歇着吧。”我行了礼退了下来。
回到自己房中,我以为大姐她们又会来寻衅一番,没想到她们似乎早忘了我这个人,我也乐得清静。
吃过了晚饭,我找出《旧唐书》,坐在灯下细看。突然,青梅走进来说道:“喜赞善(宫女职名)来了。”
我忙站起身来,只见小喜走了进来,要给我行礼。被我一把拉住,我笑着说道:“小喜姐姐太客气了。”一边说,我一边拉着小喜在桌边坐下。
小喜扭头说道:“把东西放下吧。”就有一个小太监走上前来,将手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就退了出去。
小喜笑着对我说道:“这是太后娘娘赐给三姑娘的衣料,我特意给姑娘选了两匹苏州进贡的刺绣。三姑娘,你看看这颜色,这绣工。”
我忙陪笑着说道:“小喜姐姐多费心了。”故意装作很热心的样子,看着小喜手里的衣料,说道:“小喜姐姐眼光果然不俗,这衣料可真漂亮。”
小喜得意地说道:“不瞒姑娘说,绫罗绸缎我不敢说都见过,可也见过了几百样,好坏我一眼就看得出来。”
我忙奉承道:“小喜姐姐好记性,怎么记得住那么多样?”小喜显得很高兴,就与我攀谈起来。
次日一早,我洗漱过后,才发现大姐她们早就走了。等我到了太后那里,大姐她们看着我的神色中有了一丝得意,我依旧不动声色。
吃过早膳,太后就把大姐她们打发走了,二姐临走时看我的神色有些幸灾乐祸,我隐约猜到了大概。
太后看着我半晌没有说话,突然太后问道:“你怎么不辩白?”
我正色答道:“太后娘娘明察秋毫,一定不会相信。”
太后笑了,说道:“好,有气度。”
我一进来看到大姐她们的神情就明白了:大姐她们一定是一早过来,趁我不在,当着太后的面说我的坏话。昨晚,她们没找我寻衅,恐怕就是计划好了今天早上的事情。太后知道我一定能猜到,因此就问我为什么不辩白。我回说太后一定不会相信那些话,而且看来太后真的没有相信。
突然听太监喊道:“皇后娘娘驾到。”
正文 第12章 臣女能让皇后求太后娘娘纳妃
我好奇之心顿起,这贾皇后到底长得什么样子?一会儿,就见宫娥太监簇拥着一个袅娜娉婷的宫妆丽人走了进来,我忙仔细看这位贾皇后:乌鸦鸦的头发盘成灵蛇髻(古代一种发式),戴着丹凤朝阳攒宝钗,淡淡的柳叶弯眉,明眸皓齿,穿一身水绿色宫衣,只觉得艳而不俗,清而不寒。只听她说道:“臣妾给母后请安,昨日臣妾身体不适,未能给母后请安,还望母后恕罪。承母后昨日遣使慰问,母后的关心,臣妾感铭在心。”
太后笑着说道:“皇后不必多礼,身体不适,多多保养才是。”
贾皇后说道:“今日已经大好了。”
太后笑着指着我说道:“这是哀家的三侄女。”
我忙给贾皇后行礼,却被贾皇后一把拉住,她笑着说道:“表妹快别多礼,自家姐妹客气什么。”
我忙说道:“皇后娘娘将天比地,臣女愧不敢当。”
贾皇后留神看了我一会儿,笑着对太后娘娘说道:“三表妹长得真是花容月貌,才学想也是好的。”
我忙说道:“皇后娘娘谬赞,臣女如何当得起。”
贾皇后又问了一些太后饮食起居的话,说了一阵闲话,贾皇后就起身走了。
我不禁感叹:看来这个贾皇后绝非等闲之辈,宫里闹得沸沸扬扬的纳妃一事,她竟只字不提,仿佛不知道一样。要知此事与她最为利害相关,她却仿佛没事人一样,让人摸不透她到底想些什么。可她如此做却也是最明智的,如果提这件事情,贾皇后难免陷入被动。因为如果不同意,显得自己不贤;如果同意,那自己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对此事不表态才是聪明之举。恐怕她早已知道太后和严景云已经联起手来,可她却依旧不动如山,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玄机不成?人常说看似平静无波的池水,可能往往是最深的。人也是如此,越是沉默寡言,心机就越深。这个贾皇后,倒是个可怕的对手。
冯成进来低声禀告道:“太后娘娘,大人们都在怀恩阁等着了。”
太后点了点头,带上我来到了怀恩阁。群臣给太后行过了礼,早有小太监端茶水上来。太后笑着说道:“这是哀家让宫女在御花园种的茶。”我不由暗自纳闷:昨天在御花园,太后极其关心茶树的事情,今天当着这些元老辅臣的面,又提茶树的事情。这茶树里到底藏着什么玄机呢?
太后又说道:“今日召众卿家来,就是为了皇上纳妃一事。诸位都是元勋老臣,因此哀家要问问诸位的意思。”
成王说道:“启禀太后娘娘,臣以为皇上既已迎娶皇后,理应册立后宫,以广皇祚。”
严景云说道:“成王殿下所言甚是,今皇上子嗣尚空,恐不利于江山社稷。”
杜衡山说道:“此太后娘娘家事,老臣听太后娘娘主张。”我不禁想笑,这个和事佬,什么时候说话都是模棱两可,看似说了,实际上却什么也没说。
贾云光只是静静的坐着,一言不发。看来他自己也清楚,这些人已经联起手来,他自己孤掌难鸣。
太后说道:“众卿家既然都赞成此事,就让钦天监选个黄道吉日。册严氏、杜氏、周氏为妃吧。”
贾云光突然说道:“太后娘娘,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一愣,太后笑着说道:“贾大人请讲。”
贾云光说道:“纳妃之事本无可厚非,但皇上尚在少年,太后娘娘同时迎三女入宫。如果皇上沉迷于女色,恐对皇上龙体不利,对江山社稷亦且不利。”
即使是太后这样见惯风浪的人,脸色也是一变。贾云光这一招太厉害了:贾云光没有正面反对纳妃,因为他知道这样无济于事。因此他转而攻击纳妃的人数太多,恐怕不利于皇上的龙体,这样让众人说不出反对的理由。恐怕他昨天就知道了太后和严景云联手的事情,因此想出了这样一个对策来。贾云光现在已经不在纳妃的问题上打转,只是说人数太多,因此这三个人不能都入宫为妃。如今他丢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给太后——到底应该谁入宫,彻底破坏了太后和严景云的联盟。太后如果说不让严景云的女儿入宫,那么严景云必将反对纳妃。而太后如果让严景云的女儿入宫,那大姐怎么办?太后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裳?这些人谁都不会开口说自己的女儿不入宫,也不好说别人的女儿不应该进宫。事情就僵持在这里,只能不了了之。太后被贾云光将了一军,透过淡青色的帷幕,我看见贾云光一脸得意的神色。
但太后毕竟是见惯风浪的,说道:“爱卿所言甚是,且容哀家仔细思量。”就将事情拖了下来。我不禁想起听有人说过,朝廷的事“拖”“挺”两个字就能解决,当真说的是一针见血。
严景云笑着说道:“太后娘娘这茶清香宜人,极是难得。”
杜衡山说道:“好茶还需好水,这水香洌甘甜,方才泡得如此好茶。”
成王说道:“这泡茶极有讲究,不能拿沸水泡绿茶,否则茶水发涩,应该拿沸水对上山泉水泡茶方好。”
我不禁暗自感叹:这些人果然都是官场的老狐狸,谁也不在纳妃的问题上打转,唯恐多说一句,自己的好处就没有了,索性装聋作哑起来,正是所谓的“多说多错”。
大家大谈了一顿茶经,似乎早就忘了这次进宫是为了纳妃的事情。过了一会儿,就都告退了。
太后的神色似乎有些忧虑,太后的计划被贾云光打乱了。看来这个贾云光绝非等闲人物,的确,一个人在官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能爬到如此高位,心机绝非一般人能比。
我突然跪在太后面前说道:“启禀太后娘娘,臣女能让皇后求太后娘娘纳妃。”
正文 第13章 一介之使
太后吃惊的看着我,我看着太后说道:“臣女能让皇后求太后娘娘纳妃。”
太后说道:“你如何能让皇后求哀家纳妃?”
我笑着说道:“只需一介之使。”
太后看着我问道:“一介之使?”
我说道:“太后娘娘,那一介之使就是臣女。”
太后慢慢的点了点头,说道:“去吧。”
我行礼退了出去,一个人沿着长乐宫的小路慢慢走到了皇后的寝宫——翊圣宫。这翊圣宫的装饰与长乐宫差不了多少,只不过是规模略小些罢了。翊圣宫是我朝历代皇后的居所,宫里的人习惯叫它皇后殿。
我让太监进去通报,过了一会儿,就有太监宣我进去。随着那个太监穿过了几道门,就来到了皇后的起居之处。皇后的屋子里错落有致的悬挂着金色和石青色的帷幔,显得极其富丽,又别有一种幽深之感。屋中摆放着各式古董玉器,东西虽然多,却不见杂乱,只觉得雅而不俗,繁而不乱,看来这个贾皇后倒是一个风雅不俗的女子。一只雪白的猫突然不知从哪里跳了出来,吓了我一跳。
只听贾皇后娇声说道:“是表妹来了,还不快进来坐。”
我走了几步,就见贾皇后正坐在桌前绣花,忙行了礼。贾皇后看着我说道:“表妹怎么有空到本宫这里来坐?”突然贾皇后的声音变得有些严厉,“表妹不是来做说客的吧?”贾皇后虽然满脸带笑,可眼睛却没有笑。这贾皇后果然不是寻常人物,单刀直入,一句话就把你的路封死了,让你不好开口。这种时候既不好说是,也不好说不是。如果你说不是,恐怕以后的话就都不好开口了。
我不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笑着说道:“说客?不知臣女为谁做说客?还请皇后娘娘明示。”
贾皇后笑着说道:“表妹不是太后的人吗?”
我笑着说道:“皇后娘娘,臣女斗胆,只怕皇后娘娘这句话错了。臣女既不是太后娘娘的人,也不是这宫里谁的人,臣女只是臣女自己的人。”
贾皇后看着我问道:“表妹这句话什么意思?,本宫却有些不明白。”
我笑着说道:“皇后娘娘有什么不解的呢?在这宫里,有谁能比自己更可靠呢?”
贾皇后只是看着我,半晌才说道:“表妹既不是为太后而来,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么表妹是为什么而来呢?”贾皇后的语气看似和缓,却步步紧逼。
我直视着贾皇后说道:“臣女是为皇后娘娘而来。”
贾皇后的神色似乎有些疑惑,“为本宫而来?”
我笑着说道:“不错,臣女是为皇后娘娘而来。”
贾皇后笑着说道:“脚踩两只船,可是容易翻船淹死的。”
我正色说道:“臣女不会脚踩两只船的。而臣女今天之所以会来,是因为臣女现在还在岸上,还没决定上哪只船。”
贾皇后笑着说道:“表妹不要误了船才好,恐怕到时一只船都上不去。”
我淡然一笑,“臣女是要看究竟上哪只船臣女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贾皇后嫣然一笑,“表妹不怕本宫把这些话告诉太后娘娘吗?”
我笑着说道:“臣女赌皇后娘娘一定不会和太后娘娘说的,因为皇后娘娘还要有用得着臣女的地方。”
贾皇后大笑出声,说道:“本宫是这六宫之主,怎么会有用得到你的地方?”
我笑着说道:“皇后娘娘不知道祸事要来了吗?”
贾皇后问道:“祸事?”
我说道:“今早右丞相说一次纳三女为妃,恐不利于皇上的龙体,因此太后娘娘决定此次只纳严大人之女为妃。”
贾皇后一惊:“太后怎么会?”
我笑着说道:“太后娘娘自有太后娘娘的考虑,试想严家小姐因太后娘娘而入宫,怎么会不对太后娘娘感激涕零,唯太后娘娘之命是从?而在朝中太后娘娘又多了严大人这一帮手。”我深知贾家父女最怕太后和严景云联手,因此这正是他们父女的软肋。可我知道太后无论无何也不会只纳严家女儿为妃的,因为这宫里的人猜疑之心太重,谁知道严家小姐进宫后是敌是友呢?反而给自己树一强敌,因此太后绝不会冒这个险。贾皇后恐怕也想到了这层,否则今早贾云光也不会那样说。但事关己则乱,太后的手段贾皇后也很清楚,贾皇后也怕太后真这样做,到时这对自己是大大的不利,因此贾皇后是不敢冒这个险的。
果然贾皇后的神色似乎有些迟疑,我笑着说道:“臣女听说这大臣的权力太大了呢,就不安于臣道,老想着谋逆,好自己做皇帝,否则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些篡位的乱臣贼子了。家庭之事也是如此,如果这妾得宠的话,就会想着自己当夫人了。严小姐进宫后,皇上看在太后娘娘和严大人的面子上,怎么能不另垂青眼呢?万一一年半载后,严小姐生个皇子——那么臣女就不知道严小姐是否还甘心做个妃子了。”
贾皇后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安,我接着说道:“臣女还听人说,捕蟹的人捕到蟹子后,放在竹篓里,从来不盖盖子,这是因为这些蟹子在竹篓里,你拉我的腿,我拉你的腿,于是谁也跑不了。人也是如此,如果朝中大臣你牵制我,我牵制你,那么谁都当不了皇帝。妻妾之间也是如此,如果只有一个妾,就是妻妾间斗。如果妾多了,这些妾们就相互之间斗了,那么谁也当不了夫人。据臣女看来,皇后娘娘如今不如上道表章,求太后娘娘给皇上纳妃。那么此举不仅能博得贤良的美名,而且入宫的妃子多了,就会相互争斗,相互牵制,就威胁不到皇后娘娘了。”
贾皇后看着我,突然厉声说道:“大胆,还敢说你不是来做说客的?”
正文 第14章 史册煌煌
我微微一笑,说道:“皇后娘娘,臣女是否是说客,现在已经无关紧要了。只要臣女说的话,对皇后娘娘有用就行了。”
贾皇后直视着我问道:“那你为什么要帮本宫?”
我笑着说道:“臣女既不是在帮皇后娘娘,也不是在帮太后娘娘,臣女只是在帮自己。只有让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觉得臣女有用,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才会给臣女想要的东西。臣女觉得今天是个机会,能让皇后娘娘知道臣女是个有用的人,因此臣女就来了。至于臣女最后会帮谁,就要看臣女能从谁那里得到的更多了。”
贾皇后看着我,说道:“你倒是个聪明人。”
我笑着说道:“皇后娘娘也知道只有聪明人才能在这宫里活下去,而聪明人从来都是只想到自己的人。”我深知,如果我大讲一顿我忠于皇后为她着想的话,皇后一定不会信。因此我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把一切明白地说出来,那么不由皇后不信。毕竟皇后是个聪明人,这其间的利弊她自会权衡。
皇后只是定定地看着我,半晌,她才说道:“周水音,你是个可怕的人。”
我笑了,“皇后娘娘,实际上臣女也是最有用的人,如果皇后娘娘肯用臣女的话。”说完,我行了一礼走了出去。
我才走出翊圣宫,就见皇上带着一群太监宫女走了过来。我忙跪在路旁,皇上突然在我面前停住脚步。只听皇上说道:“表妹,不必如此多礼,快快请起。”
我说道:“臣女给皇上请安,谢皇上恩典。”说完,我就站起身来。
皇上笑着说道:“怪不得朕适才去给母后请安,没看见表妹。难得表妹到这边来走走,不再多逛一会儿,这边有几处景致倒也不错。”
我说道:“臣女是来给皇后娘娘请安的。”
皇上问一句,我答一句,打定主意不多说一句话。皇上似乎也不知再说些什么好,只是点了点头,带着那些宫女太监进了皇后的寝宫。我看着皇上的背影,一阵发冷:这个看似温和的皇上,心中究竟有多少秘密。他竟忍心如此对待自己的结发妻子,这就是皇家的夫妇之情,看似恩爱的一对夫妻,在他们之间又有多少阴谋诡计上演。
回到长乐宫,太后没有问什么,我也没说什么。我知道太后是一个真正的女政治家,她深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因此她绝不会多问什么,而是放手交给我去做。她不看重我如何去做,而是看我是否能做成。因为政治很多时候是要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手段,目的才是关键。
次日一早,皇后来给太后请安。皇后请过安之后,突然跪在地上,双手托着一道表章,说道:“母后,臣妾遭时不造,入宫一年有余,没能诞下皇子。上有负列祖列宗和母后殷殷之意,中有辜皇上的恩爱之情,下无以慰天下之望。是故臣妾请太后娘娘为皇上广纳妃嫔,以广皇嗣。庶可免臣妾之罪,还望母后明鉴。”说完,眼中竟流出眼泪来。我不由佩服起贾皇后来,只有贾皇后这样的女子才能在这宫中生存下来。她是一个明智的女人,懂得应该在什么时候让步,如何让步。人生不光是进,有时以退为进也是一种智慧。
太后忙亲自扶起皇后,笑着说道:“皇后何出此言,皇后年纪尚小,过些日子自会有喜讯的。”太后一边说,一边拍着皇后的手,太后又说道:“哀家确实要为皇上纳几个妃子,一来是为了皇嗣着想,二来有妃嫔们帮皇后分担些事情,皇后也不会太过辛苦。难得皇后如此,哀家也就放心了。”
皇后说道:“母后如此为臣妾着想,臣妾感激涕零。”
太后笑着说道:“皇后如此深明大义,贤淑知礼,古之贤后不过如此。”
太后和皇后又说了一会儿话,皇后就告退了。一场政治角逐就在两个女人这“深明大义”的谈话中告一段落了,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这其间费了多少周折,恐怕外人永远无法得知。
我不禁想起那天太后对我说的有关读史的话,也许将来史书上关于这件事情只会有这样一笔记载:“圣朝永安十年三月十六(大部分古代史书是用干支纪年月日,但那个看起来太别扭,所以我写成大家习惯的形式),后见太后于长乐宫,甚以皇嗣为忧,切言为上纳妃,至于流涕。太后甚嘉后意,赞之曰:古之贤后不过尔。”史册煌煌,史册煌煌,将来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拿这段历史教育女人不要嫉妒,要“贤良”。恐怕贾皇后也会一跃成为一名“贤后”,垂范后世。史书上有太多骗人的东西,不,应该说是后人看不见的东西。无数的政治阴谋,权术斗争,在历史上只剩下了一句话。而这句话又经过史官“好心”的记录,与真实历史早已相差十万八千里。人们也许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