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术天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一边走一边对长公主说:“哀家极爱这里的景致,尤其是秋天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长公主忙陪笑说:“太后娘娘地慈鉴不差。”

众人陪着太后在陶然居外面看了一会儿菊花,萧元策走到我身边,与我说了几句悄悄话。虽都是些再寻常不过的话,可我却觉得似有无限深情,心中竟有说不出的感觉。

太后有些累了,带着我们进了陶然居。一进陶然居,屋子里只摆了一张杨木圆桌,圆桌边有几把竹椅,倒有些乡村野店地意思。

太后笑着坐在上首,长公主坐在太后左边,李太妃坐在太后右边,萧元策挨着长公主坐下,乐安公主挨着李太妃坐下,我坐在萧元策与乐安公主之间。

小太监过来给众人倒茶,冯成忙说:“太后娘娘,午膳要不要叫他们摆上来?”

太后笑着说:“走了一会儿,倒有些饿了,就摆在这里吧。”太后又问冯成:“都准备了些什么?”

冯成忙说:“回太后娘娘话,准备了极大的螃蟹,陈过五年的金华火腿,还有…………”

太后不等冯成说完,就皱了皱眉头:“哀家今天到这陶然居来,就是要看看这农家景致,这些东西和这里都是极不相宜的。你去厨房吩咐他们做几个素菜,越简单越好。”

太后又对长公主说:“菜根味长,哀家每日吃那些也吃腻了,今天咱们也尝尝新鲜。”

长公主忙陪笑说:“太后娘娘说的是。”

过了一会儿,菜上来了,不过是些寻常蔬菜。太后看了,点了点头。

吃过了饭,太后带着众人绕到陶然居后面去。这陶然居后面有一条小溪蜿蜒流过,小溪两侧都是些嶙峋的怪石,怪石间隐约有一条小径。

我们随着太后沿着小径往前走。突然有人拉我的衣袖,我扭头一看是萧元策,他对我一笑。我们两人故意落在后面,转过怪石,绕到小溪的另一侧。

萧元策突然拉住我地手,我有些不好意思,要挣开他的手。他只是紧紧握住我的手,也不说话。我也就由他拉着,我们拉着手默默的走着。

突然萧元策冒出一句:“这个时候边关早晚很冷。”

我故意迟疑道:“那我就不去了。”

萧元策忙说:“不要紧,你多穿一点就不冷了。”

我也不说话,萧元策紧张的看着我。我再也忍不住了,就笑了出来。

萧元策反应过来,“你总是能骗得我团团转,我在你眼里一定很傻吧?”

我紧紧握住他地手:“不,你不是傻,你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和你在一起我才会觉得安

萧元策也紧紧握住我地手,“在边关我们可以一起看雪,边塞的雪可比京师大多了。”

我的心里暖暖的,与这样一个男人一起并肩站在边关的城墙之上看霜天寒月,听着低回的画角,夫复何求?

我的心又有些沉重起来,我又该如何说服长公主同意呢?看着萧元策的侧脸,我心中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第87章 两情脉脉

我和萧元策沿着小溪绕到前面。过了好大一会儿,太后才带着众人走了过来。太后一见我们,就笑着说:“刚才哀家见你们不见了,就知道你们两个走差了路。”

我忙笑着说:“太后娘娘,这小路曲曲折折,臣女一个失神,太后娘娘就走得没影了。臣女走了一会儿,又遇到少将军,少将军也是走散了,没办法臣女只得和少将军沿着小溪走。”

太后笑着说:“不要说你们两个从没来过这里,就是那些在宫里呆久了的人到了这里也会迷路。亏得你们两个还聪明,知道沿着小溪走。”

我只是微笑,太后绝不会对我和萧元策起疑心的。太后一直以为萧元策喜欢的是乐安公主,长公主上回当着太后和李太妃提到镯子的事,太后更认为萧元策喜欢的是乐安公主。虽然萧元策把镯子还给了长公主,但长公主一心促成这桩婚事,因此绝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太后的。

我还没有说服长公主,现在还不是让太后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乐安公主倒是一个不错的挡箭牌。因此今天早上太后和萧元策说话时,我故意说萧元策一直看着窗外,当时只有乐安公主没来,太后就会误以为萧元策是在乐安公主有没有来。

太后有些累了,就说:“天也晚了,咱们也该回去了。”

回到长乐宫,喝了一杯茶,又说了几句闲话,长公主等就都起身告辞了。

待吃过晚膳,我就回到房中,急忙找出一匹蓝色的潞绸,忙着要给萧元策缝一件棉衣。裁好衣料后,我就缝了起来。不知为什么,我竟然不觉得累,缝着缝着,就会想到萧元策,我不由就会想笑。。。

也不知过了多久,就觉得有些看不清楚,看了一眼蜡烛。才发现蜡烛要燃尽了。天快亮了,我这才觉得有些腰酸背痛,忙将衣服收起来。躺在床上我一会儿就睡着了。

过了一会儿,就听见青梅的声音。我勉强睁开眼睛,才要起身。却一阵头晕。

青梅忙过来扶住我,“三小姐不要紧吧?”

我摇了摇头,青梅有些不放心,就摸了摸我的额头,“三小姐。你还是躺一会吧。”青梅扶我躺好,就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太后就来了。太后摸了摸我的额头。就说:“昨天风大,可能是让风吹了,一会儿让王太医过来看看。”

太后又对我说:“好好歇着吧。”

我忙说:“臣女又让太后娘娘操心了。”

太后笑着说:“你这些天一直不得闲,上回病好也没好好调养,因此最近才如此的,你安心静养几天就好了。”太后又亲自喂我喝了一碗稀饭才走。

过了一会儿,王太医就来了,给我诊了脉。开了方子就走了。

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又睡着了。也不知睡了多久,半睡半醒间就觉得有人在看着我。

我睁开眼睛,是萧元策。他见我醒了,忙问我:“你好点了吗?”说完就伸出手来。可手伸到一半,又停住了。

我本没什么事。手打小说网不过是昨晚一夜没睡,有点累了。睡了一觉,精神好了很多。我见萧元策站在那里,手伸了出来却又停在半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就笑了。我知道他是想摸摸我地额头,看我的病好了没有,可又有些不敢造次。

萧元策见我笑了,忙缩回手去,神色有些尴尬。

我笑着说:“你摸摸我的额头,看还热不热?”我以前每每听到大姐和皇上说话的语气就有些想笑,可不知为什么今天我和萧元策说这句话的语气竟和大姐有些像。难道这就是撒娇?

萧元策迟疑了一会儿,就侧身坐在我的床边,伸出手来,摸了摸我的额头,又摸了摸自己地,半晌才说:“不热了,你要小心才是。好好静养,我看你最近总病着。”

我不由笑了:“我没生病,上回是哭肿了眼睛,不好意思见人才装的病。这回是…………先不能告诉你,到时再说。”

萧元策忙问:“你为什么哭?”

我坐起身来,萧元策忙替我将枕头放在身后。我正色对萧元策说:“你听完我的话,绝不能着急。你放心,我已经想好了对策。等过几天,我再告诉你该怎么做。”说完我就看着萧元策。

萧元策点了点头,我这才说:“你我的婚事太后娘娘已经都安排好了。”

萧元策一脸喜色,我忙说:“你听我把话说完,太后娘娘的意思是要你迎娶乐安公主,太后娘娘还要让皇上纳我为妃。”

我见萧元策地脸色陡变,忙一把拉住他,“我说过让你不要着急,你只管放心好了。再说你现在吵起来,大家不都知道你在我房中,你让我今后如何见人?”

萧元策满脸焦急的看着我,刻意压低声说:“你让我怎么放

我拉着他的手,低声说:“你放宽心,对策我已经想好了。如果你现在闹得让大家都知道了,只怕到时会更费手脚。”

我安慰了萧元策许久,他才勉强答应我不告诉任何人这件事。

这几天我优哉游哉,趁着太后让我在房中静养的机会,我把给萧元策的棉衣做完了。今天一早我到太后那里请安,太后忙问我:“今天怎么样了?”

我笑着说:“托太后娘娘洪福,臣女已经好多了。”

太后还要说些什么,就见守门地太监进来启禀:“太后娘娘,长公主来了。”

过了一会儿,长公主就带着萧元策走了进来,我见萧元策的神色有些萎靡,就知道他一定是为了那件事情担心。

太后和长公主坐在窗下说话,我和萧元策对坐在旁边的一张小圆桌边。我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了几个字“你到后面等我”,萧元策点了点头,我忙用衣袖把字擦干净。

萧元策站起身来,对太后拱手说:“太后娘娘,微臣想去给万岁爷请安。”

太后笑着说:“坐一会儿再去也不迟。”

恰好这时李太妃来了,太后忙问:“乐安怎么没来?”

李太妃笑着说:“乐安这几天有些着凉了,不大舒服。”

我对萧元策使了个眼色,萧元策忙说:“太后娘娘。”

太后笑着说:“你去吧。”

太后、长公主和李太妃坐下斗牌,我借机说:“太后娘娘,臣女想去看看乐安公主。”

太后笑着说:“很应该,你问问乐安想吃些什么,回来告诉哀家。”我又行了一礼就退出去了。待我走到后面,萧元策已经等在那里了。一见我,萧元策拉着我细看,“你好了吗?”

我笑着说:“都说了我没有什么,你怎么还问?”

萧元策似乎有些迟疑,我只是看着他也不说话,他突然一把抓住我地手:“这些天我都担心死了,几次想和母亲说我们的事情,求母亲答应。”

我看着萧元策,低声问他:“如果长公主不答应怎么办?”

萧元策说:“我一定要让母亲答应。”

我的心里百味杂陈,我明白萧元策这句话的意思,我的眼睛又有些发酸,勉强笑着说:“亏你还是将军,难道你不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萧元策只是看着我,我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他摇了摇头,“我怎么能让你一个人…

我不等他话说完,就低声说:“你放心好了,你只要按我说的办,长公主一定会同意的。”

萧元策勉强点了点头,我轻轻推他:“快去皇上那里吧,我也要到乐安公主那里去。”萧元策这才不情不愿的走了。

 第88章 庶女与公主

(今日双更,顺路喊喊票。)

长公主数日没有进宫来,太后忙命小太监去看长公主。小太监回来说长公主这些天略有些不舒服,不过现在已经大好了。

次日一早,我估计着长公主今天一定会进宫来,因此索性在自己的房中等长公主。我借口头疼,也就没去太后那里。

果然有小太监跑来告诉我,长公主要来看我。我迎出门去,跪在路旁。

长公主冷冷的说:“你起来吧。”

我谢了恩就站起身来,把长公主迎了进去,扶长公主坐在上首的一把椅子上,又倒了一杯茶奉给长公主。

长公主只是不说话,神色间似乎带有一丝怒气。

我站在一旁也不说话,半晌长公主才说:“三姑娘,本宫一直很喜欢你。”

我忙笑着说:“长公主对臣女一直青眼有加,臣女感铭在心,今天长公主的来意臣女已经知道了。”

长公主有些吃惊得看着我,过了一会儿,长公主才说:“你坐下吧。”

我告了坐,就坐在长公主身边的一个绣墩上,“臣女有几句肺腑之言想禀明长公主。”

长公主看了我一会儿,“你说吧。”

我将茶碗递到长公主手里,这才说:“长公主对臣女一直是恩宠有加,只是长公主如此对臣女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喜欢臣女吧?”

长公主放下茶碗,“放肆。”

我并不害怕,接着说道:“长公主是因为臣女不仅是太后娘娘的亲侄女,更是太后娘娘的心腹,所以长公主才会如此礼待臣女。”

长公主被我将了一军,只是看着我。我微微一笑:“虽是如此,但臣女不过是太后母家的一个庶女,臣女的母亲出身寒微。在这朝中没有什么有权有势的亲族,臣女在这宫里除了太后娘娘就没有别的倚仗,所以长公主觉得臣女配不上萧少将军也是理所应当的。”

长公主被我堵得无话可说,如果长公主说我说地不对,那么就是说她同意我和萧元策的婚事了;如果她说我说的对,那岂不是显得长公主自己太势利了?

我突然跪了下来,“长公主。臣女知道长公主也是用心良苦。萧将军手握重兵,权倾天下,试想这朝中谁不嫉妒?虽然现在万岁爷对萧将军信任有加,可一旦小人交构其中,难免不生猜疑之心。因此长公主想与皇家联姻。就是让太后娘娘和万岁爷对萧将军放心。”

长公主叹了一口气,拉起我,“本宫的心思你明白就好。”

我接着说:“但长公主有没有想过,少将军迎娶乐安公主,在外人眼里只会令他们更加嫉妒。反而置萧将军于危地。臣女观前代豪门,每每皆以满盛为忧,有智之士皆不愿尚主。北齐斛律光手握重兵。女为皇后,男尚公主,可招致小人嫉妒,交构其间,纵公主满家,也难逃灭门之祸。”

长公主的神色似有所动,我压低声音说:“萧将军一直小心谨慎,不肯与朝中大臣交结。萧将军镇守边关数年来。不闻萧将军与群臣通吊庆。万岁爷下旨召见,萧将军立即就道,途中不敢稍有迟延,因此万岁爷才会对萧将军信任有加。”

长公主长叹了一口气,看来萧朗和长公主每日也是如履薄冰。

我看着长公主。“太后娘娘如今之所以要把乐安公主嫁给少将军,就是要萧将军感念皇恩。不生二心;而且也是在萧将军身边安插一个亲信,监视萧将军。”

长公主拉住我的手,我低下头:“臣女如今还有几句话,求长公主明察。”

长公主拍着我的手,“你说吧。”

我这才说:“一者,臣女是太后娘娘地心腹,论亲信,乐安公主不如臣女,臣女的话太后娘娘更会相信。二者,臣女出身虽不如乐安公主赫,但朝臣也不会生嫉妒之心。三者,臣女对少将军是真心相待,绝不会对少将军怀有二心。”

长公主看着我,我慢慢地说:“如果长公主让萧将军上表,那么太后和皇上一定会同意。”

长公主沉思着不说话,我也不说话,只是看着长公主。

长公主微微一笑:“本宫只有策儿这么一个孩子,因此本宫一直想让策儿娶一个称心如意的女孩子。策儿既然喜欢你,本宫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儿女的姻缘都是天定,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个缘分了。”

我忙跪下给长公主磕了三个头,长公主拉起我。

我重新倒了一碗茶奉给长公主,“长公主,臣女觉得长公主暂时先不要和太后娘娘说这件事情为好。”

如果长公主现在和太后说这件事情,万一太后不同意,只怕长公主也不会同意了。因此最好是让萧朗直接上表,这样太后和皇上都不会当众驳萧朗地面子。

长公主有些疑惑的看着我,我笑着说:“少将军和乐安公主的婚事李太妃也是知道的,长公主倒是应该先和李太妃说明白。如果让太后娘娘和李太妃说这件事情,李太妃不知道长公主的苦心,只怕到时李太妃会不高兴。以臣女看来李太妃就乐安公主这一个女儿,心里也是不愿意公主远嫁地,只不过事关国家大计,所以李太妃才不得不同意。长公主如果先和李太妃说好了,李太妃到时也会帮长公主说话的。到时萧将军再上表,太后娘娘一定会答应的。”

长公主笑着对我说:“难怪太后娘娘对你赞不绝口,做事果然周全。等哪天本宫专门去看李太妃,跟她把话说明白。”

长公主又和我说了几句话,神色间很是亲热。过了一会儿,长公主就走了。

我长出了一口气,长公主既然同意了,萧朗也不会不同意。李太妃那里好说,李太妃对这桩婚事心里是不愿意地。到时太后见长公主和李太妃都不愿意,只怕也没有什么办法。

现在不能让长公主知道太后想让皇上纳我为妃,因此我必须想办法瞒住长公主,直到萧朗上表求婚。可这样做皇上即使是答应了萧朗,心中对萧朗也肯定会不满。我突然有些坏心的想:我将来到了边关,一定要劝萧元策对北朝的军队不要赶尽杀绝,让北朝的军队常来犯边,皇上要倚重萧家父子,就不会对他们怎么样了。

次日萧元策就进宫来了,他悄悄塞给我一个纸条。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我在长乐宫后面等你”。我点了点头,萧元策过了一会儿就告辞走了。

过了一会儿,我也找了个借口出来了。我走到后面,却不见萧元策。突然有人拍我的肩膀,我笑着回过头来,萧元策正笑嘻嘻的看着我。

我见他脸颊有些消瘦,忙说:“你不会真的没吃饭吧?”

萧元策点了点头:“不使苦肉计,母亲怎么会同意?”

我拉着他的手:“我不是让你藏些点心吗,你怎么真地不吃饭?”

萧元策笑着说:“母亲可没那么好糊弄,只有我真的不吃饭了,她才会着急。我按你说的告诉母亲我要娶你,母亲不答应,我就不吃饭,还告诉母亲要我死心除非你亲口说不愿意嫁给我。可我一直很为你担心,怕母亲难为你。只是你和母亲说什么了,母亲回去就告诉我同意我娶你了。”

我摇着头,“天机不可泄漏。”

萧元策故意吓唬我:“好啊,敢不说实话,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忙笑着告饶:“我错了,饶了我这次吧。”

萧元策在我耳边低声说:“叫好哥哥。”

我故意迟疑着不开口,萧元策看着我,“叫我一声吧。”

我在他耳边低声说:“好哥哥。”

萧元策一把将我揽着怀中,我将头*在他的胸前,也许这是我最好的选择。

每天萧元策进宫给太后请过安后,就借口去皇上那里,然后在御花园里等我。我再找借口出来,我们或携手站在花荫下喃喃低语,或并肩坐在山石上同赏秋景。

 第89章 平地生波

今天是重阳节,太后一早就吩咐冯成在听涛山庄准备家宴。吃过了早膳,众人都来给太后行礼。萧元策因为今天有贾皇后她们,也就没进宫来。

众人行过了礼,太后带着众人去叠翠山。到了叠翠山脚下,就有小太监抬过几乘竹轿。太后坐上了一乘竹轿,长公主、陈太妃、李太妃也都上了竹轿,皇上带着众人围随在后面。

一路上,我只和严淑妃说了几句话。严淑妃自从杜宜嫔的事情之后,收敛了不少,见了贾皇后倒是异常恭敬。

到了山顶,太后下了竹轿,带着众人略走了一圈,就扶着皇上去了听涛山庄。

一进听涛山庄,太后就说:“今年的天倒冷得早,哀家在山上走这一圈,就觉得风有些凉。”

皇上忙笑着说:“山上风大,母后多穿一件就好了。”

皇上的话音未落,就跑进来一个小太监。那小太监跪下说:“启禀万岁爷,适才边关送来了八百里急报,吕总管差奴才来请万岁爷回去。”

皇上忙对太后说:“母后,容儿臣先行告退。”

太后点了点头:“皇上快去吧。”皇上给太后行了一礼,就带着几个小太监匆匆忙忙的走了。

长公主的神色似乎有些焦急,我忙说:“太后娘娘,不如让臣女陪长公主下山。”

太后忙说:“正是,长公主也快下山去吧,再派个人问问到底是什么事。”

长公主扶着我,对太后说:“臣妾告退了。”说完,长公主坐上竹轿带着我就往山下走。

到了长乐宫,我对小吉祥说:“太后娘娘让你去问问边关到底出什么事了?”

过了许久,小吉祥才回来,长公主忙问:“边关出什么事了?”

小吉祥忙跪下说:“回长公主的话。萧老将军前日突发风疾,目前不能理事,只能由李伯和将军代守边关。李将军因此送八百里急报请朝廷定夺此事。”

长公主脸色惨白,眼睛有些发红。我忙给长公主倒了一杯茶水,安慰长公主说:“长公主放宽心,料想萧老将军并无大碍,再说边关也有随军的太医。一定能治好萧老将军的。长公主不要太过着急,万岁爷自会有安排的。”

长公主只是拉着我的手,我又问小吉祥:“萧少将军知道这件事吗?”

小吉祥忙说:“万岁爷适才已经派人召萧少将军进宫了。”

我沉吟了一会儿,“万岁爷现在在哪里?”

小吉祥说:“万岁爷现在在上书房。”

我点了点头,又叫过来一个小太监:“你去上书房外面等着。萧少将军如果出来了,你就告诉少将军长公主在这里,让少将军过来接长公主回府。”我又坐在长公主身边劝解长公主。

过了一会儿,太后也带着众人回来了。太后一进来就问:“到底出什么事了?”

我把小吉祥的话又重述了一遍。

太后和陈太妃、李太妃都忙着安慰长公主,长公主在众人的劝解下略好了一些。

我退了出来。叫来了我地心腹小太监,“你去找崔公公问问边关到底怎么回事,问得详细一点。”那小太监领命去了。

我忙走了进去。恰好太后对贾皇后她们说:“你们先回去吧。”贾皇后带着妃子们走了。琊王不便于久留,因此行了礼也告退了。

乐安公主走到我身边,我拉着她到里间屋子坐下,乐安公主看着我:“表姐,萧老将军不要紧吧?”

我不禁笑了:“公主,臣女在这宫里怎么会知道边关的事?”

乐安公主似乎很担心,我给她倒了一杯茶。

过了一会儿,去打探消息的小太监回来了。因为乐安公主在这里,我不便于问,因此就走了出来。

那个小太监低声说:“李将军在给万岁爷的奏疏中说前天萧老将军突然就病了,口不能言,已经是不能理事了。据随军的太医说恐怕是治不好了。李将军问万岁爷的意思。万岁爷适才召萧少将军进宫,与少将军商议很久。万岁爷的意思是派人先接萧老将军回京师。由少将军和李将军暂时代守边关。如果萧老将军回京后无法医治,万岁爷再召群臣商议究竟派谁去守边关。”

我点了点头,恰好这时萧元策来了,他地神色有些凝重。

我忙迎了上去,“长公主在里面,太后娘娘和太妃们正陪着她,如今长公主好多了。你把老将军的病说得轻点儿,别吓着长公主。”

萧元策点了点头,就走了进去,我也忙跟了进去。

萧元策给太后、太妃们请过安就说:“母亲,父亲没什么大事,万岁爷已经派人去接父亲了。京师里的大夫多,父亲回京师或许就能治好,还请母亲放宽心。”

长公主一把拉住萧元策,“策儿,你爹的身子一直不好,你让娘怎么放得下心?”

萧元策有些不知如何是好,我忙说:“长公主放宽心,边关寒气重,如今天又凉了,萧老将军多半是因为这个身子才不大好。回京师好好调理调理,只怕就没事了。”

太后也忙着安慰长公主,我悄悄一拉萧元策的衣袖,低声在他耳边说:“你什么时候走?”

萧元策也低声说:“万岁爷让我明天一早就走。”

我地眼睛有些发酸,心里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半天只说出了一句:“你千万要小

萧元策点了点头,“你放心好了。”

我的心更难受了:“我给你做了一件棉衣,天凉了,你务必要穿在身上,一会儿我让小太监给你送去。长公主你大可放心,等你走后,我一定劝太后娘娘把长公主接进宫来,这样太后娘娘和我都可以劝解劝解长公主,免得她急出病来。”

萧元策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我也紧紧握住他的手,也许这就是别离吧。我心中有无数地话要说,可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过了一会儿,萧元策就陪着长公主回府去了。太后有些累了,陈太妃、李太妃都告退了。我也退了出来,让我的一个心腹小太监把棉衣给萧元策送去。

到了晚上,我走到太后房中,冯成正对太后说皇上对这件事的安排。待冯成说完,太后点了点头。

太后又笑着对我说:“今天闹得哀家乏乏地,饭也没心思吃。”

我忙陪笑说:“太后娘娘,不如臣女让他们给太后娘娘做一碗燕窝粥。”

太后点了点头,我忙去吩咐小太监。

过了一会儿,燕窝粥送来了。我见太后心情很好,就说:“太后娘娘,臣女刚才听冯总管说万岁爷要派少将军到边关去。既是这样,臣女觉得不如把长公主接进宫来,一来长公主自己在府中,难免会胡思乱想,容易闹出病来。到了宫里,有太后娘娘和太妃们,长公主忧愁自会减去不少。二来也可以不让少将军挂心,这样少将军才能安心镇守边关。”

太后忙说:“还是你想得周全,明天策儿一走,哀家就把长公主接进宫来。”

次日萧元策进宫来向太后辞行,太后对萧元策说:“你放心好了,你走后哀家就派人把长公主接进宫来,免得她一个人在家里愁出病来。长公主住到宫里,哀家也可以替她排解排解。”

萧元策忙跪下:“微臣谢太后娘娘恩典。”

太后忙说:“都是自家骨肉,何必如此见外。”

萧元策站起身来,拱手为礼:“太后娘娘,微臣军务在身,先行告退。”

太后说:“你快走吧,不要误了大事。”萧元策看了我一眼,这才慢慢退了出去。

我看着萧元策的背影,眼中一阵发酸,不由流下眼泪来。我怕太后看见,忙背过身去,用手绢悄悄擦了擦眼睛。

我心中不由长叹了一口气,不知萧元策此去是吉是凶?但萧朗的病重,必然会使得这平静的朝堂再次掀起波澜,不知又有多少人想要争夺萧朗的兵权?不知又将要有多少人头落地?

 第90章 战局

萧元策走后,太后就派我去接长公主。长公主在我的劝说下,随我住进宫来。

太后特意命人把长乐宫的东厢房收拾好了,长公主就住在东厢房里。每日里太后和李太妃陪长公主说话斗牌,长公主的忧愁似乎减了不少。我也常常陪长公主说话解闷,长公主的饮食起居都由我安排。

一天长公主拉着我的手:“水音,难为你了。”

我忙说:“这本是臣女应该做的。”

长公主取下那只翡翠手镯替我戴上:“这只手镯是藩国的贡品,本宫出嫁的时候,母后将它给本宫做了陪嫁。今天本宫把它给你,希望你今后一心一意的对策儿。”

长公主又叹了一口气:“本宫本想把你和策儿的事回明太后娘娘,没想到出了这件事。现在策儿的父亲病着,这件事倒不好提起。”

我忙说:“臣女明白。”

我在心里却长叹了一口气,这件事情的成败全在萧朗,萧朗手握重兵,太后和皇上对萧朗不得不礼让三分,因此如果萧朗上表求太后和皇上赐婚,太后和皇上就会同意。可如今萧朗病了,只怕没什么作用了。现今唯一的办法就是萧元策能接替父职,这样萧元策求皇上赐婚,皇上才能答应。可皇上现在只是让萧元策和李伯和共同暂守边关,这朝中又有多少人对此虎视眈眈?

半个月后,萧朗终于回到京师,长公主也出宫回府去照顾萧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