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术天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终日吧,可是开弓就没有回头的箭,他们二人只能继续挣扎下去了。

太后突然让小吉祥叫我过去,我忙随着小吉祥到了太后的寝宫,太后看着我说:“你代哀家去看看杜宜嫔,让她节哀顺变。”

我忙答应了,带着小吉祥去了杜宜嫔的寝宫。这是我第一次到杜宜嫔的寝宫来,杜宜嫔的寝宫规模与其她几位妃子没有太大的区别。守门的太监一见是我,忙进去通禀。

我不由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一起入宫的三位妃子,加上后来进宫的吕端妃,如今除了杜宜嫔,都已经被晋封为妃了。世态炎凉,杜宜嫔家里的权势是无法与这些妃子抗衡的,所以恐怕她也是最受冷落的了。

如今杜衡山死了,杜宜嫔就更没有了倚仗,只怕将来会冷落长门,对月伤情,临风洒泪,孤寂的了此一生。

那进去通禀的小太监走了出来,忙说:“宜嫔娘娘请三小姐进去。”我随了那小太监走了进去,杜宜嫔的寝宫布置得精巧雅致,屋子里悬着淡粉色的纱帷,墙上挂着花卉条屏,一个精巧的莲花型香薰飘散出淡淡的青烟。

我给杜宜嫔行过了礼,杜宜嫔拉起我:“三小姐不必如此多礼。”

我忙说:“臣女奉太后娘娘懿旨,太后娘娘望娘娘节哀顺变,小心身体才是。”

杜宜嫔忙答道:“臣妾谢太后娘娘天恩。”

我和杜宜嫔私下里没说过几回话,因此我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是留神细看杜宜嫔,杜宜嫔修长适中,鹅蛋脸,淡淡的柳叶弯眉,一双细长的丹凤眼,眼角还有泪痕,穿了一身雪青色宫衣,头上只戴了几件银饰。

因为杜宜嫔已嫁入皇家,与杜衡山名分上就是君臣,因此按礼节,杜宜嫔不能为杜衡山戴孝。想必杜宜嫔又不忍父女之情,只能穿得素淡点。

我见杜宜嫔哀戚忧虑,不便多打扰,也就要告辞。

杜宜嫔忙说:“三小姐要常来坐坐。”

我忙答应了,带着小吉祥回了长乐宫。我见太后心情很好,就说:“太后娘娘,臣女有一句话,要启禀太后娘娘。”

太后点了点头,我忙说:“父女之情,人之天性。如今宜嫔娘娘虽然为天子妃嫔,与杜大人谊属君臣,然亦不可忘父母之恩。臣女叩请太后娘娘赐宜嫔娘娘御祭一坛,准宜嫔娘娘在宫内祭祀杜大人。”

太后说:“这才是正礼,孝为百行之先,礼者,不废人伦,你想得很好。”说完就让冯成去宣旨,赐杜宜嫔御祭一坛,以祭祀杜衡山。

正文 第60章 流民

杜衡山的丧礼可谓风风光光,皇上钦命礼部尚书史文英代皇上前去吊祭,皇上又下旨荫封杜衡山的儿子五品散职。我猜皇上如此做,就是要让严景云和贾云光安心,表示皇上对这些元老辅臣还是极其敬重的。现在朝中的局势有些紧张,皇上是要安抚他们两个人,免得他们两个人因为害怕而做出不利于皇上的事,看来皇上早晚要有大举动。

百官见皇上如此,也都纷纷前去吊祭。据小吉祥回来说,送殡的仪仗足有一里长。逝者已逝,但朝中的阴谋依旧不会停止。

事情一如我所料,曹正泰在江南没有占到丝毫便宜。据崔连贵告诉我,曹正泰在给皇上的奏疏中说江南的富户刁钻,而没有真凭实据那些茶务府的官员又一直不肯认罪。看来曹正泰已经被陷在江南的泥潭之中,不能脱身。

不过皇上对此倒是一直没有表示,任由曹正泰在江南查下去。皇上究竟在等什么呢?还是皇上不打算处置江南茶务府的官员了呢?后一种几乎没有可能,皇上一定是早就想借着这件事情削弱贾云光的势力了,否则太后也不会在宫里种茶了。而且江南茶务府官员贪墨得太多了,皇上如果不处置他们,长此以往,那还了得。

今天皇上突然来见太后,皇上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今天皇上却是一脸怒气。

皇上给太后请过了安,就把手里的一本奏折呈给太后,“母后看看这本奏折。”

太后看过之后,问皇上:“皇上怎么看这件事情?”

皇上怒气冲冲地说道:“江南茶务府的官员太可恶了,儿臣恨不得立刻把他们都杀了,以正国法。”

太后看着皇上:“皇上,此时不是负气的时候,要从长计议才好。”

皇上长叹了一口气,“母后教训的是,儿臣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江南茶务府的这些官员竟然如此混账,由不得儿臣不生气。”

太后看着皇上:“皇上还是妥善处置此事才好。”

皇上点了点头:“儿臣明白。”

太后语重心长地说:“虽是如此说,可也不能姑息。唐太宗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虽然看似势单力薄,可历代明君无不以百姓为先,百姓才是国之根本。秦末,陈胜、吴广登高一呼,天下影从,数年而亡暴秦。隋末的瓦岗寨,唐末的黄巢,人君应引以为戒。”

太后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可百姓又是最思定求安的,不肯轻易为乱。历代百姓只要有地种,有饭吃,就绝不会造反。汉末朝纲混乱,豪强兼并土地,令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才有黄巾之乱,此事皇上不可不慎。”

皇上忙恭敬的说:“母后金玉良言,儿臣谨记在心。”

皇上又说了几句话,就起身告辞了。

我心中暗喜,我的计策成功了。待太后午睡,我匆忙赶到严淑妃的寝宫。

我行过了礼,就对严淑妃说:“淑妃娘娘大喜。”

严淑妃看着我:“喜从何来?”

我压低声音:“淑妃娘娘,今天万岁爷来给太后娘娘请安,龙颜大怒,扬言要杀尽江南茶务府的官员,看来万岁爷一定会严查江南茶务府的那些官员的。”

严淑妃虽然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但听到了这个消息,脸上也流露出了一丝喜色,“还是三小姐的计策高明。”

我忙说:“淑妃娘娘过誉了。”

严淑妃一笑:“三小姐,家父已经托人具本,擢升杨大人为兵部员外郎,只怕圣旨不日就可以发下来。”

严淑妃又加了一句,“三小姐放心,此次家父是请隋俊文保举的,三小姐在太后娘娘那里也好交待。”

我忙跪下行礼,“淑妃娘娘和严大人的恩德,臣女没齿难忘。”

严景云做事果然滴水不漏,因为朝中都知道吏部尚书刘克方是他的人,如果刘尚书保举的话,太后就会知道我和严淑妃有私交,那么太后就再也不会信任我。而这个隋俊文是清流的领袖,自称无党,由他保举当真是万无一失。

看来这个隋俊文和严景云有私下里的关系匪浅,严景云果然不是寻常人物,他不光在明处有棋子,在暗处的棋子也不少。皇上刚任命隋俊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就是因为他无党,可他暗地里竟然是严景云的人。

严淑妃能把如此机密的事情告诉我,就是为了拉拢我,告诉我她已经把我当成心腹,才会将如此机密的事情告诉我。看来严景云和严淑妃觉得我现在对他们非常的有用。

严淑妃一把拉起我,“三小姐如此替本宫着想,本宫怎么能忘了三小姐的好处呢?”

我又和严淑妃密谈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我一个人往回走,看来这一步棋我走对了,如今的事情全在我的计划之中。这局棋才刚刚开始而已,不过我已经有了胜算,可现在还是务要小心,不要出差错才好。

一开始我就猜到了皇上怕严景云和贾云光再次联手的心思,因此借机建议皇上把严景云的人也拉进来,一起与曹正泰查案。但我不会平白无故的送严淑妃这样一个大礼,我之所以把严景云的人拉进来是有我的目的的。

然后我再借着贾云光害怕傅倚楼牵连到他的心思,让贾云光设计将曹正泰送到江南去查案。

我已经算到曹正泰去江南什么也查不出来,但如果曹正泰真的什么也查不出来,我的下一步棋就没法走了。

这我就用到了严景云的人,这也就是我会送严淑妃那份大礼的原因。严景云想扳倒贾云光,所以想严查江南茶政一案,我和严景云的目的一致,因此就向严淑妃献策,要想办法激怒皇上,令皇上下旨严查江南茶政一案。

那天我和太后在勤政殿后面的小屋子里听政,高御史说江南的富户倚势侵吞百姓的茶园。皇上是一个聪明人,深知百姓的重要。要想让皇上动怒,就必须从这里入手。

所以那天我向严淑妃献策,让那个和曹正泰一起查案的王鹏飞暗中找到这些茶园被侵吞的百姓,唆使这些百姓找曹正泰告状。

这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就是所谓的流民。历朝帝王都极重视流民问题,因为历史上无数次的改朝换代都是由这些流民掀起的。这些百姓失去了土地,与其饿死,不如拼死一搏,就有“舍得身一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俗谚。

皇上当然会龙颜大怒,为了平息民怨,恐怕皇上不久就会下旨严查江南茶政一案。看来这些江南茶务府的官员是不可能平安度过这一关的了,朝廷中的风暴要来了,我的目的也要达到了。

而我之所以急着把我表哥调离户部,一是为了让严淑妃安心,二是江南茶政一案所掀起的风浪,第一个波及的就会是户部。因为茶务府归户部管,户部与江南茶务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免得将来受池鱼之殃,不如现在就离开户部才是上策。

我要出宫去看一下傅倚楼,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小江跳出来说几句,这卷茶政风波,偶的女主用了一个“巨大”的连环计,每一章不过是这个连环计的一部分。这个连环计贯穿于这一卷的全部内容,偶会在这一卷结束的时候联起来说一遍。不过大家放心,并不影响看内容,因为每一步的目的偶都会解释清楚。)

正文 第61章 先生危矣(加更)

次日吃过早膳,太后让我和她下一盘棋。太后一边下棋,一边说:“水音,你知道皇上昨天为什么事情生气吗?”

我忙说:“臣女不知。听万岁爷的意思,好像与江南茶务府有关,不过听太后娘娘的意思,又好像与百姓有关。臣女一直不解,这百姓与茶务府会有什么关系?”

太后笑着说:“你虽然聪明伶俐,可很多事情还是所见有限。要知道这处理朝政就和下棋一样,不光要只顾眼前这一步,还要看到一步以后,两步以后,甚至看到全局,这才是高手。”

我在心里暗笑,嘴上却说:“太后娘娘的教诲水音牢记在心。”我深知适当装糊涂的好处,太后恐怕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我一手操控的。

太后又说:“昨天曹大人给皇上的奏折中说,江南茶务府的官员勾结富户侵吞百姓的茶园。如今这些百姓跪在曹大人的公馆之外,请曹大人做主。”

我故意沉思了一会儿,“太后娘娘,臣女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太后说:“你说来听听。”

我忙说:“太后娘娘,以臣女看来,这件事情恐怕绝非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太后娘娘,这些百姓早不闹,晚不闹,偏偏等曹大人查不下去的时候闹。在臣女看来,一定是背后有人指使。”

太后沉思着不说话,半晌太后点了点头,“哀家也是这样想的。”

我低声说:“太后娘娘,这一定是有人想借机把事情闹大,才暗中指使这些百姓这样做的。”

我又接着说:“太后娘娘,如今事已至此,如果万岁爷不严办江南茶务府的官员和那些富户,只怕难以平民愤,所以必须严办江南茶务府的官员。”

太后说:“皇上也主张严办,只是如何办,皇上还没有拿定主意。”

我忙说:“臣女现在想见一见傅倚楼。”

太后疑惑的看着我,我低声说:“太后娘娘,这个傅倚楼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这宫中肯定有他的眼线,因此他肯定会知道这件事情。他一定也猜得到现在的局势,想必他一定也是惶恐不已。如果太后娘娘现在派人去见他,告诉他太后娘娘可保他平安,那么他说不定会把太后娘娘想要的东西献给娘娘。先下手为强,如果被别人抢了先,悔之何及。”

我深知无论是太后,还是严景云都想拉拢傅倚楼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傅倚楼有记有贾云光收受贿赂的账册。如果他们拿到这本账册的话,就会将贾云光掌握于手中,扳倒贾云光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仅是他们,我也怀疑傅倚楼会有这本账册。不光是商人都有记帐的习惯,更是因为傅倚楼是个聪明人,他也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事情。他深知将来有一天,如果贾云光再也用不到他了,就会杀他灭口。而如果他有这样一本账册,将来就可以用来要挟贾云光,来保自己的平安。

今天我要出宫去见傅倚楼,来走我的下一步棋。所以我故意提醒太后,流民一事是严景云暗中搞的鬼,严景云要动手了,而关键人物傅倚楼此时尤为重要,劝太后派我去见傅倚楼。

果然太后沉思了一会儿,看着我说:“你一会儿和冯成一起出宫。”

我忙口称:“领旨。”

过了一会儿,我依旧换上小太监的衣服,和冯成一起出宫去。还是先到冯成的家里,我换了衣服,然后我再去傅倚楼家。这次我要冯成陪我一起去,冯成忙答应了。

我之所以会要冯成和我一起去,就是因为我这次本来也没打算和傅倚楼要账册。可如果我没带账册回去,将来在傅倚楼那里又没有所谓的账册,太后难免会疑心我把账册藏起来了。所以我带着冯成和我一起去,这样冯成就可以证明我没有机会藏账册。

我和冯成一起坐着车子到了傅倚楼家,我让冯成坐在车子里等我,我独自一人去拍门。

月奴开门见是我,忙把我让到里面去。我走在院子里,就听傅倚楼在高声吟诵李太白的《将进酒》。

当傅倚楼念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时候,我高声说:“此句值饮一大杯。”

傅倚楼大笑着走了出来,“三小姐果然是深知傅某。”

我仔细看了一眼傅倚楼,傅倚楼头上没有带冠,只是将头发束在脑后,身上穿了一件月白色的丝绸衣服,依旧是宽大的袍袖,腰间松松的系着带子。

我笑着说:“先生在都察院大堂穿的那件衣服甚妙。”

傅倚楼大笑,“三小姐打扮成小太监也是惟妙惟肖。”我不禁也笑了。

傅倚楼侧身将我让了进去,一进去就见傅倚楼在地上摆了一壶酒,看来刚才傅倚楼果然是一边饮酒,一边读诗。

我坐了下来,月奴拿了一个杯子来。傅倚楼替我倒了一杯酒,“这酒是陈了三十年的老花雕,三小姐慢饮。”

我接过酒杯,喝了一口,低声说:“有流民告江南富户侵吞茶园,江南茶务府的官员也牵连在内,皇上龙颜大怒,要下旨严查此事,只怕先生危矣。”

傅倚楼一笑:“傅某已知此事。”

我忙说:“先生放心,水音一定竭尽全力保先生无虞。”

傅倚楼只是微微一笑:“傅某只问三小姐一句话,不知三小姐把傅某当做什么?知己?棋子?”

我直视着傅倚楼:“水音绝不欺瞒先生,水音既把先生当做棋子,又当做知己。”

傅倚楼大笑:“痛快。”说完,就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我看着傅倚楼一笑,“先生可知,流民一事是水音的计策。”

傅倚楼鼓掌大笑:“三小姐这招棋果然高明,三小姐倒要喝一杯。”

我喝干了杯中的酒,问傅倚楼:“先生可知水音今天来见先生,所为何事?”

傅倚楼一笑:“三小姐做事神出鬼没,不过今天三小姐所为何事,傅某倒是能猜知一二。”

我走到傅倚楼那把七弦琴前坐下,调了调琴弦,弹起高山流水来。傅倚楼也不再说话,只是静坐细听。

一曲终了,我低声说:“为先生计,此时还不是时候。”

傅倚楼说:“傅某明白。”

我刚才弹高山流水,就是告诉傅倚楼我现在把他当作知己。傅倚楼一定猜到了我今天来是为了太后作说客的,所以我告诉傅倚楼现在还不是交出账册的时候。

傅倚楼看着我一笑,“傅某早知道会有今日。”说完,傅倚楼自己斟了一杯酒,一口喝下,又接着说:“可傅某并不后悔,人生在世,会当潇洒纵横,岂能庸庸碌碌过此一生。试问天下,又有几人有傅某的气魄。”

我不禁为傅倚楼的豪气所折服,也斟了一杯酒,一口喝下,“先生此语,已足令天下豪杰钦服。”

傅倚楼大笑:“能得三小姐称赞,傅某何幸?”

我站起身来告辞,待我走到院中,就听傅倚楼在弹那曲《十面埋伏》。

(小江还要跳出来说几句,增加一下曝光率嘛。关于周水音对傅倚楼的态度,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疑惑,之前周水音一直在帮傅倚楼。为什么这次会陷害傅倚楼?而且周水音怎么敢告诉傅倚楼自己设计陷害他呢?关于这一切,在卷末会有解释。这也是那个连环计的主旨,而且将会对今后各卷的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偶就不透剧了。)

正文 第62章 茶务新政

(明天上架,为了感谢大家对小江的支持,今天三更,加更两章。偶先传两章,还有一章晚上传。)

我一坐上马车,忙对冯成说:“有劳冯总管久等了。”

冯成一笑:“三小姐太客气了,如今天色尚早,三小姐不如回府去看看,然后再回宫去也不迟。”

我迟疑了一会儿,“冯总管的好意水音心领了,只是如今太后娘娘在宫里专望消息,早些回去也好让太后娘娘放心。”

冯成点了点头,“还是三小姐想得周全。”

我心里也很想念母亲,也想回去看看,可今天正是应该深避嫌疑的时候,如果我这时回家,将来太后不免会猜忌我。

我和冯成回到长乐宫,我连衣服都没换,就直接去见太后。

太后一见我就问:“他怎么说?”

我忙跪了下了,“太后娘娘,请恕臣女无能。这个傅倚楼似乎是铁了心,无论臣女说什么,他都不肯开口。”

太后沉吟良久,“你起来吧。”

我站了起来,站在一旁不说话。

太后自言自语道:“他难道还有别的脱身之计不成,还是严景云先下手了呢?”

我忙说:“太后娘娘,以臣女看来,这个傅倚楼还是心存侥幸。现在江南茶务府那边还没有大的举动,傅倚楼以为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所以想看一看风声再说。”

太后只是低着头不说话,半晌太后才抬起头来,“你去把衣服换了吧。”

我忙躬身告退,等我换好了衣服,回去见太后,就见皇上已经来了。

我忙给皇上请了安,皇上看着我:“表妹喜欢看跑马?”

我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只是陪笑了一下,后来才后知后觉皇上说的是瑯琊王生日那天的事情。

太后只是看着棋盘,突然太后问:“皇上,江南的事情皇上打算怎么处置?”

皇上忙恭敬的说:“启禀母后,儿臣明日就下严旨令曹正泰将江南茶务府的官员和富户带到京师严加审问。”

太后点了点头,“江南那里皇上又打算派谁去呢?”

皇上说:“儿臣打算派吴贵去。”

我大吃一惊,忙看了皇上一眼,从皇上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来。

就听皇上又说:“儿臣打算推行茶务新政,不只是江南茶务府,闽粤、川滇两处茶务府,儿臣也打算把那里的官员另委他用。儿臣已令吕总管选两个妥当的内监,去那里管理茶务府的事情。以后茶务府的总管儿臣都打算选大内里的宫监,而且茶务府也不再归户部管,而由大内来管。”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曹正泰在江南束手无策时,皇上毫不着急,因为皇上一直在物色可以去江南管理茶务府的人,所以不急着对茶务府的那些人动手。

茶务府不仅每年缴纳巨额的赋税,而且每年茶务府交的茶叶用于与北朝交换货物,还有赏赐边陲诸夷,其重要可想而知,所以才会有这么些人都想插手茶务府的事情。

如今皇上不仅打算将江南茶务府至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更打算把闽粤,川滇两处茶务府也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所以皇上一直打算派自己的心腹去,因此想在朝中找到妥当的人。

但由于我的搅局,逼得皇上必须提前动手,可皇上还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人选。于是皇上决定不在朝中选人,而是将茶务府交给太监们管。这个吴贵自不必说,他是皇上的心腹,所以皇上才会把江南茶务府交给他。而皇上又令吕公公选了两个太监,这两个人也一定是皇上的心腹了,这样相当于把茶务府置于皇上自己的控制之下。更何况皇上明确下旨,以后茶务府的事情全由大内来管,这样无论是贾云光还是严景云都没有插手的份了。

如今皇上相当于翦除了贾云光一翼,在这场君臣斗法之中,无论是严景云,还是贾云光都没有占到便宜。皇上当初借御史台改革之机,将严景云一直控制的御史台夺到手中。如今皇上又借着推行茶务新政的机会,把贾云光控制的茶务府夺到手中。皇上才是这场君臣争斗的最终赢家。

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皇上想得很周全,很好。”

皇上又说了一会儿话,就告辞了。

太后看着窗外的海棠,突然说:“很久没出去走走了,哀家带着你们去北海看看水,那里也凉快。”

冯成忙去传旨摆驾北海,太后坐着一乘香舆,这香舆是专为夏天出游而做的,上面有一个座儿,四周的纱帘高高卷起。既可以遮挡阳光,又不会憋闷。我们步行跟在后面。

太后带着我、冯成、小喜和四五个太监到了北海,冯成忙问:“请太后娘娘示下,去哪里好呢?”

太后说:“就去北海边那画舫上吧,看水也近。”

等到了画舫那里,就看见一辆小小的车子,原来是严淑妃也带着宫女太监到这里避暑。

严淑妃忙从里面出来迎接太后,太后拉着严淑妃的手,走到了里面。

站在画舫之上看北海,风和景明,水面平滑如镜,北海中的几座小山,在水面上留下了青黛色的倒影。时有微风拂面而来,全无一点暑气。

太后扶着严淑妃绕画舫走了一周,就坐在画舫的围栏旁,倚栏看水光山色。

严淑妃亲自端过了一只白玉碗,呈给太后,“太后娘娘,这是臣妾亲手做的甜汤,请太后娘娘尝尝。”

太后接过碗来,用调羹舀了一勺,尝了尝,“不错,清香甘凉,正好这时候吃,淑妃可谓秀外慧中。”

严淑妃忙敛袵为礼,“谢太后娘娘。”

严淑妃笑着对我说:“三小姐也尝一尝,看看好不好吃。”

早有宫女也给我端了一碗,我接过来一看,只见白玉碗内载沉载浮着小片的粉红色荷花瓣,小片的碧绿色荷叶,和小块的白色雪藕,光是颜色已是清新怡人。我喝了一口,清凉甘甜,还有淡淡的荷叶清香,忙赞道:“淑妃娘娘,这汤清香沁人心肺,臣女想学学是怎么做的。”

严淑妃笑着说:“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就是将新摘下来的荷叶加上雪花细糖用山泉水煮了,再用冰块冰凉。吃的时候加上切碎的荷花瓣,嫩荷叶和雪藕就行。只是切荷花、荷叶这些东西时,要用竹刀,切不可用铜铁这一类的东西,这样才不破坏荷叶的清香。”

太后点头说:“东西虽是寻常,难得用心二字,淑妃如此精心才做得如此好汤。”

太后又看了一会儿景致,就说:“就这么坐着,也没什么意思。你们叫太监搬两个绣墩来,咱们钓钓鱼。”

早有两个小太监给我和严淑妃一人搬了一个绣墩,我们告了坐,在绣墩上坐下,就有宫女递过钓竿来。太后、严淑妃和我坐在画舫上钓鱼。

一时太后的钓竿动了,太后一拉,就有一条七八寸的金色鲤鱼被钓了上来。那鲤鱼在地上乱跳,宫女忙过来将鱼抓住。

严淑妃忙说:“还是太后娘娘福气大,只这么一会儿,就钓上这么大的鱼来。”

我看着严淑妃会心一笑,我和严淑妃刚才接过钓竿后,都把自己钓竿上的鱼饵悄悄摘了下来。陪太后钓鱼,当然要让太后先钓上来。

太后兴致很好,吩咐把鱼切成细脍,又吩咐人备酒。早有宫女端上银盆,给我们洗手。

我趁太后不注意,踱到严淑妃身边,低声说了句:“淑妃娘娘,皇上明日就要下旨将江南茶务府的官员拿入京师问罪。”严淑妃只轻轻点了点头。

一时摆上酒来,太后和我们饮酒谈笑,直到夕阳西下才回长乐宫。

正文 第63章 丢卒保车(加更)

到了晚上,我等太后安寝后,就悄悄一个人拿着一盏灯笼去翊圣宫。

一路上,只遇见几个巡夜的太监,这些太监见了我都忙请安问好,我只是点了点头。

到了翊圣宫,守门的太监一见是我,忙说:“三小姐来得倒是时候,再晚一会儿,宫门就关了。”

我忙说:“烦劳公公通禀一声。”

那太监笑着说:“三小姐,皇后娘娘吩咐了,只要是三小姐来就不用通禀。”

我说:“今日天时已晚,还是通禀一声好。”

那太监转身进去了,过了一会儿,那太监笑着说:“皇后娘娘请三小姐进去。”

我一进贾皇后寝宫,就见贾皇后已经卸了晚妆,只穿了一件藕荷色的轻衫。

贾皇后看着我笑着说:“表妹,怎么如此多礼。不必行礼了,过来坐吧。”

我俯身行了个半礼,就坐在贾皇后身边。

我见屋子里只有几个贾皇后的心腹宫女,就说:“皇后娘娘,臣女今晚来是有要事禀告。”

贾皇后吃惊的看着我,我低声说:“皇后娘娘知道江南茶农状告茶务府官员勾结富户侵吞茶园的事情吗?”

贾皇后沉思了一会儿,“本宫恍惚听太监们说起过,正要找表妹问问明白,但派去找表妹的太监说表妹在太后娘娘那里,没法离开。”

我忙说:“臣女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急着来禀告皇后娘娘,可臣女一直脱不开身。”

贾皇后问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这才说:“皇后娘娘,昨天万岁爷来太后娘娘的寝宫很生气,好像是曹正泰的奏折里说了些什么,可臣女也不知道详情。今早太后娘娘才说是因为江南那些种茶的百姓跪在曹大人的公馆外,求曹大人做主,要状告江南的富户与茶务府官员相勾结侵吞他们的茶园。”

贾皇后冷冷的说:“这一定是有人暗中搞鬼。”

我忙说:“臣女也是这样和太后娘娘说的。”

贾皇后忙看着我:“太后娘娘怎么说?”

我说:“太后娘娘当时也没说什么,后来万岁爷就来了。万岁爷告诉太后娘娘,明日要下圣旨令曹大人将江南茶务府的官员带到京师审理呢。”

贾皇后呆坐着,半天也没说出话来。

我突然跪在贾皇后面前,“皇后娘娘,臣女有几句肺腑之言。”

贾皇后拉起我,“表妹尽管说,表妹能深夜来告诉本宫这件事情,足见表妹对本宫的忠心。”

我看着贾皇后:“皇后娘娘,记得臣女曾说过‘毒蝎蜇手,壮士解腕’。”贾皇后慢慢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臣女当时说那时还不是解腕的时候,可事到如今,皇后娘娘必须解腕了。”

贾皇后只是看着我,我也看着贾皇后不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