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零老友记-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即使英语这一门有优势,穿越前也是读医的,但是梁晓雪的时间依旧非常紧张,在乡下生活了将近两三年,再一次重返校园,她心底有一种莫名的火热。
她是爱医学的,不然当初也不会选那么辛苦的医学,假期也不偷懒,想办法到医院去学习,本来穿越前她很快就能毕业后,已有很好的医院愿意接收她聘用她,只是没想到会穿越,穿越后还附带了中医金手指,更是意料之外了。
在下坎山村的时候她在卫生站给人看病,带学生教人治病,这一年多的经历给她不是迷茫,而是越发坚定的心,尤其是到了大学之后,见到那么多朝气又刻苦的同学,被德才兼备的老师授课,那种想要变得更加优秀,想要做得更好走的更远的心态就越发强烈了。
因此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学习,课后更是竭力去吸取那些专业知识,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医学大环境,而且还常去听讲座,以及蹭药学院那边的课程,毕竟她有中医金手指,要是将这个抛弃荒废就太可惜了,更何况虽然现在更加推崇西医,可西医的许多设备是跟不上的,目前连CT机都没有发明,中医的望闻问切有时候很有效果。
当然最重要是她还想尽最大能力去运用自己的金手指,她觉得这金手指在制药上或许有很大的帮助,像是在下坎山村,基本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她都能摸索出药物,要是懂得了制药的远离流程,或许还真能弄出许多有用的药物。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走,暂时来说她还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兼顾这么多,只能先把本专业的课程给吃透,医疗系专科三年制,本科五年制,把本科五年要学的理论知识放在一个学期内学完,是她这个学期的目标,这要比获得年纪第一还要难,更要付出许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梁晓雪上了大学之后过得比高三还要刻苦,每天就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和宿舍打转,除了必要的课外活动,基本都不参加其他的,当然也有报个社团,大学社团是有学分的,最起码得报一个。
她挑了个类似义务就诊的社团,就是在课余时间到附近农村给人看诊或者宣传卫生知识等等,挺有意思的一个社团,分工很明晰,中医西医的学生都有,但是中医较多,西医的话主要还是宣传卫生知识。每次活动都要有高年级的带队,尤其是看诊的,低年级学生不能单独出诊。
梁晓雪觉得这有点类似赤脚大夫,就跟她在下坎山村做的差不多,小病会出药方,大病没法看,只能劝人去医院。虽说不是特别厉害,但是对农村或者贫穷的人来说确实是有用的。
治病涉及到生命问题,因此每次出诊时候得记录人员,每人的安排,这样管理严格下去,才不至于粗心大意。
该社团在学校很有份量,招人也很严格,基本都是专业优秀生。梁晓雪报了以中医系学生为主的诊疗部,这个部门的比试除了基本的中医知识,还得诊断几个案例,给出病症,写出病情,以及中药方。
报考中医系的学生大部分是有家学渊源的,比如祖上世代是做大夫,像这种中医世家出来的孩子,大部分家里是从小教着行医本事,基本的中医知识对他们来说问题不大,看诊的话只要不是太复杂也能答得出来。而对那些半路出家的就比较麻烦,毕竟社团招新的时候专业课程才进行没有一个月时间,没有点天分突击都悬。
好在之前邹茜玲出门给梁晓雪带了许多医学书,还有她自带的金手指,比试出来的成绩十分好,竟然跟中医世家出来的学生不相上下。看到她的专业,大部分人都觉得玄幻了。
这个比试是中医系那边几个专业教授出的题目,他们对这个社团很是看重,每一年都会亲自来看负责诊疗部这边的试题,并且从中找到好苗子。
中医不比西医,哪怕是来任教了,但是很多中医大拿仍旧有收弟子的观念,也就是俗称的内门弟子,这样的弟子才是他们中医传承的真正继承人。如果遇到好的苗子,都会忍不住想要收进来带在身边亲自教。
这并不是说对其他学生就不尽心了,而是两者概念不一样,有的学生天赋平平,你无论怎么教导最终也只能走到一定的高度,而有个别天赋卓绝的,要是用教普通人的办法去教,那就是浪费天赋浪费人才。而你要是用教天才的办法去教普通人,那也是行不通的,跟揠苗助长没什么区别。
几位教授看到梁晓雪关于比试最后两道附加题的回答后都是眼前一亮,这两道题不是一般人就能答得出来的,哪怕是医学世家出生的,都不一定能看出病症。甚至是有过行医经验的大夫,没有一定本事也不能懂。
但是梁晓雪却看明白了,还给出了药方,写的十分详细,像是胸有成竹一般。这对一个新生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还是个医疗系那边的新生!
几个教授看了之后,都决定把人喊到跟前来,试探一下她是否真的有水平,还是恰巧见过这种病例(虽然觉得不大可能),如果是前者,那大概就要考虑说服她转专业了,虽然当前西医前程比中医好,但是术业有专攻,选择合适自己的才行。
他们也舍不得让这样一个学中医的好苗子糟蹋了她的天分。
梁晓雪被喊过去的时候还有点懵,她没有想到比试那两道附加题是教授们用来选拔好苗子,虽然做的时候觉得比前面的案列要难要复杂,但是对有了金手指的她来说难度可以接受,脑海里就像有诊疗过这种病症一样,思考了一下就解决出来了。
没想到倒是因此引得了专业教授的注目,真是意外了。
第80章
“老师们好。”梁晓雪进了办公室便先礼貌地微微弯腰打招呼; 抬头; 便见办公室里坐着五位年龄在五十到七十之间的老教授; 一个女的; 四个男的,头发微微白; 但精神气很好。
教授们对梁晓雪的第一印象挺好的; 她本来就是温婉无害一般的长相; 气质又是疏离而不高傲,十分清纯的模样了。
因此面上就有了宽容的微笑。
“梁晓雪同学是吧?过来坐。”那位女教授态度温和; “我是周思敏教授,这几位是张教授……”一一给做了介绍之后,才道; “我们今天请你来是想问一下你关于诊疗部比试附加题上那两道病例的看法……”
梁晓雪倒是没有真的坐下,面对这五个鼎鼎有名的教授,她还是十分尊敬的。听到周教授的话之后,心里大概明白这是一次试探了; 便很是认真地阐述了一下。当时时间有限纸张也有限所以没有写的格外详细,当面阐述出来,那更是要仔细许多了。
而在听到她一一到来这种病例要怎么讲解的时候; 其他教授都严肃起来; 并且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说梁晓雪的中医金手指真的很强大; 像是储存了有史以来绝大部分中医知识一样; 没有去触碰那些知识点的时候以为自己不懂; 但是只要她是有意识去思考这方面的知识; 那就跟开挂一样。
这一点她自己都觉得有点意外了。不过回答的时候还是条条有理,没有刻意去答错,因为她知道今天是她的一个机会,她想要修学中医,但又不打算转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中医系的教授同意她跟着学习,一来有助于她梳理自己的中医知识,二来日后要是真在中医方面做成什么成就,也算是师出有名,为她做了掩盖。
教授们一问就停不下来,像是发现了璞玉一样,话题从比试的附加题转到了其他方面,像是想搜刮尽她身上的知识一样,时间一下子过得很快,要不是有辅导员来提醒该去上课了,恐怖整个下午梁晓雪都得待在办公室。
“小梁啊你这身知识本事应该转到我们中医系过来啊。”到最后教授们果然还是劝她转系,因为他们发现梁晓雪确实是个有天赋的好苗子,她理论知识甚至比高年级的同学高出不知多少,都差点让他们以为她也是出身中医世家,是从小教导培养的继承人了。不过也很明显的可以发现她是野路子出身,知识很驳杂,不像正统教学过的。
可就是这样更能体现她的好天赋,仅凭自己读医书就能有这种水平,不是好苗子那是什么?所以教授们都觉得她报错专业了,应该到中医系这边来才是。
可惜梁晓雪只能抱歉了,她十分坦诚,“虽然我对中医感兴趣,但是也不想放弃西医。”这不是说前程问题,而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学习西医会更有用。她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十分不平和,大小战争数也数不清,到时候会有许多伤亡都需要动用到外科,如果她现在改学中医,那日后别想要握手术刀,梁晓雪握了那么多年的手术刀,让她放弃是绝不可能的。说句别人或许不相信的话,她觉得手术台才是她的战场,而她想要手术台上的王,这是她从前读医就有的野心,这个野心没有给她压力,反而让她燃烧,热血沸腾。
而中医她的热情确实不多,若没有金手指,她都不会想要学。
她把自己的话润色一下阐述出来,表达了自己的热爱同时又加上了英雄情结,希望有天自己可以成为军医。这个年代的军医基本都是医疗系出来的,中医系的确实是很少见。
“当然,我并不认为中医要比西医差,两者各有所长,甚至可以相辅相成。简单举例,虽说现在有医疗器材,但是并不够先进,有时候更是会缺少辅助器材帮助诊断病情,这个时候若是用中医的望闻问切,那能更准确地帮助诊断病情。而西医可以更精准地切除病灶,术后还可以用中药蕴养身体。”
“因为觉得可以中西结合,所以才想着要学一些中医知识。”
梁晓雪在说道医学的时候眸子是清亮而真诚的,气势也是一下子变得自信而沉稳,很使人信服,觉得她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内心是真的这样觉得。
就是这样才让这些教授觉得动容,又觉得耳目一新。中西结合这个概念,说实话到现在基本没有人提到过。尤其是西医这几年越发蓬勃发展而中医越发衰落的时候,听到的论调往往都是西医要比中医好,甚至很多中医大夫会被认为是江湖郎中只有坑蒙拐骗的本事。哪怕是坚持学中医的,也没办法说西医不好。都是两者往往都是处在两个阵营,让两者结合起来的,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听。
乍一听觉得说笑,可仔细一想确实是。有些病中医治不好,有些病西医治不好,如果两者结合呢?会不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虽然这些教授都是‘老人家’了,但并不代表他们是老古董,这一点从他们打破中医的传统弟子传承方式来大学教授知识就可以推断出。不过这样的论调确实是太新鲜,也没有实践过,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几个教授对视一眼,觉得应该讨论一下,便先让梁晓雪回去了。
回去前又补充了一句,她可以随时来请教中医相关知识。
梁晓雪自然是道谢,而后才离开。至于教授们讨论什么,这就不关她的事了。如果能提前让‘中西结合’观念传播出去,那便是意外之喜,如果不能,那也是历史的轨道不可抗了。她不会把太多的心思放在这上面,还得去学习呢。
在老教授们讨论出个所以然之前,大一新生的舞会先到了。
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单调,娱乐活动也是有很多的,像大学舞会,便是其中一个。
每年医科大学至少都会举办一次舞会,新生的第一次舞会在开学一个月之后,地点是一饭大食堂。这个舞会的目的是帮助新生更好融入大学生活,并且适当放松。医学狗可不是轻松的,课业压力大的很,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
梁晓雪虽然一心扑在学习上,但是对六十年代的大学舞会还是感兴趣的,总觉得会别有一番风味,而且这是集体活动,不参加的话就显得孤僻了。
舞会是在晚上举行,早早便有相关社团的人员安排好了会场,比起后世的大学舞会,六十年代的大学舞会要简陋得多,不论是场地还是设备,都是后世不能比拟的。但是人们的热情和淳朴也不是后世能比拟的,没有后世那样势力而现实,来这里参加的人几乎都是为了参加而参加。
哪怕设备简陋,光线单调,甚至没有酒水食物,他们脸上的笑容也半点不减,青春的朝气在他们身上展露无遗。
梁晓雪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后世会把这些年代成为纯真年代并且怀念,因为那一张张青涩又明亮的笑脸,无疑就是晚年回忆里的亮色。
舞会上女同学基本穿着布拉吉,男同学则是中山装或者绿军装,各个整的精神十足,会跳舞的不会跳舞的都凑在一块,谁也不笑话谁。
梁晓雪也有人邀请,她今天也是穿着布拉吉,只是款式要比她们的好看些,毕竟是特意让人做的,融入了后世的一些元素,小小的改动就能让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要说漂亮,她不是整场最漂亮的,但是气质绝对是大多数人无法比的,在男多女少的医疗系也算得上‘女神’一样的人物,因此邀请她一起跳舞的人还不少。
她许久没跳舞了,当下气氛又正好,难得调动了体内跳跃的因子,所以也不矫情,便想答应了邀请。
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只手刷线搭上了她刚伸出去的手,抬头,对上的是明亮的笑容,两颗小虎牙不容忽视。
“不好意思这位同学先答应了我的邀请呢。”洛怀宇对着那男同学说道,而后视线又落在梁晓雪的身上,“是吧,梁同学?”
男同学被截了胡有点恼,但是大庭广众之下也不能做出什么粗俗举动,便问梁晓雪是不是真的。
梁晓雪看了眼洛怀宇,洛怀宇赶紧对她眨眨眼,黑亮的眸子似是在说帮帮忙,莫名就有点单纯无害的可爱,挺像她弟弟的,心一软就笑了。“抱歉啊。”这是对那男同学说的,委婉的回答,男同学得到答复有点失望,但还是很有绅士风度地离开。
“你怎么在这?”梁晓雪要收回手,洛怀宇却趁势拉着她进入了舞会圈子,新的一曲正开始。
“我过来参加的舞会的啊。”洛怀宇一边跳一边说,他的舞步很成熟,可见跳过不少次。
梁晓雪可没忘记第一次见面他自报家门的话,“隔壁学校的过来参加我们学校的舞会?”
第81章
“是啊; 恰巧今晚我们学校没有舞会。”洛怀宇直接承认; 好像丝毫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可以一样。
梁晓雪淡淡笑了笑; 没有继续提问。
洛怀宇却不停下来; “梁晓雪同学是吧?你怎么不问问我怎么知道你名字的?”问完没等她回答便自己解释了,“好吧告诉你; 其实是刚刚我找人打听的; 你的名字真好听; 一听就让人想到冬日飘雪的美景。”
梁晓雪再次感受到了此人的油嘴滑舌,简直不像个六十年代的人; 还是说其实他不是搞新闻的,而是搞艺术的?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还没在脑子里把这些信息过一遍,这人又聒噪起来; “对了梁同学你真是医疗系的?我上次以为你说药学系的,往药学系跑了好多次呢。医疗系比药学系还要辛苦,梁同学觉得能适应麽?要不要找点其他事情放松一下?比如周六末出来走走,我给你拍拍照; 我拍照技术很好的,我们学校新闻社的照片大部分都是我拍的……”
“先跳舞吧。”梁晓雪不想继续听他叽叽喳喳,直接开口打断道。
“行; 我们跳完再聊。”洛怀宇笑容不变; 一双眸子依旧明亮而无害; 倒是让人难以讨厌起来。
一曲很快跳完; 梁晓雪没有继续跳了; 她本来只是想过来看看六十年代的大学舞会; 跳过一支舞蹈以后,便没有想要继续留下来的心情。
“这么快就要走?”洛怀宇却跟着她出去,“我刚刚跟你说的事你觉得怎么样?”
秋天夜里有点凉,大食堂外面便是高矮不齐的树木,风一吹过便有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
梁晓雪在树下站定,这儿的光线黯淡,只有零落的月光,她的眸子在月夜里一如既往清冷,嘴角噙着礼貌而疏离的笑,态度依旧是温婉的,说出来的话却是直白的,“洛同学,谢谢你的邀请,但是很抱歉,如你所说医疗系课程十分吃紧,我怕是没有时间。如果洛同学真想找个人拍照,大可以邀请其他人,我相信以洛同学的口才和人格魅力能够十分轻松邀请到。”
“抱歉了,我得回去看教材了,再见。”
不管是真的因为觉得她适合做摄影模特也好,还是别有心思,梁晓雪目前都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心思应付,她现在的学习劲头很足,目标也很明确,是不会为其他外物所转移的。
说完这些话,便不再多费口舌,转身离开了。
洛怀宇再次呆呆站在原地,明亮的眸子露出一丝懊恼,他似乎把人弄烦了?想到她刚刚说的话,到底没有继续追上去。
而就在梁晓雪这边适应学习的时候,在三水大学的邹茜玲几个同样在适应。
邹茜玲早先学的是外语,但是同样是修过经济学相关课程的人,并且曾经到公司上过班,因而要她接受六十年代大学的经济教材和观念是比较容易的事,不过这个时代的经济到底跟后世不一样,在当前的国情环境下,想要充分了解当前华国的经济,还要认真去研究。
她发现这个年代的人都很注重实干精神,而不是空讲理论,老师上课的内容也很紧贴着当前实际,当前政策,让一堂对后世学生来说可能是枯燥无味的课程变得十分生动,引人思考。
当然政治的内容也不少,现在虽然还不到那特殊的十年,但是经济学已经有点偏向于政治经济学的苗头,或许是怕他们学经济的被资本主义经济影响,每周的政治课程占了绝大多数。
但邹茜玲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这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挺有向学爱国的心,每次回答问题、辩论都很积极,很多观点在她这后世过来的人听到都觉得感兴趣。
不过比起梁晓雪那样勤快地学习,她就要轻松多了,除了课程之外,还参加了好几个社团,比如话剧社和辩论社,还给报刊投稿子。
大概在大学前那两三年时间憋坏了,原本又宅又懒的性子都变了,对这些娱乐活动感兴趣的很。她聪明又有才华,还有自己的想法,长得也好看,性子也不恶劣,还有点古灵精怪,只要不是嫉妒心强的,连女同学都喜欢跟她相处,男同学更不用说了,往往有她在的场合,那必定是全场收获注意力最多的。
当然她不搞暧昧,对待男同学都会记得保持距离,并且没有掩饰自己有对象的事。
“他是个军人,等毕业我们就在一起啦。”
这样堂而皇之说出来,就是对别人传达拒绝交往的意思。女同学们意外的同时又觉得理所应当,毕竟即使是看不惯她的都不能否认她是个出色的姑娘,有对象才是十分正常的事。而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对她怀有潜在敌意的女同学少了大半,暗地里其实都松了一口气,不然真的得视她为最大对手,漂亮又聪明的姑娘,哪里都是亮眼的存在。
而男同学知道这消息后难受的不少,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还没恋爱就失恋了,颇有点辛酸。至于撬墙角?这个一般人都不会想,六十年代都是拥军的,对军人都怀有崇高的敬意,而且军婚是有法律保障的,谁会动抢军人对象的念头?所以只能辛酸地把破碎的纯情少男心自己捡起来补补,然后又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好好学习共同进步。
没办法,哪怕暗恋的对象有了对象,依旧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追随的视线,不过倒是没有从前的绮念了。
这还是个恋爱纯真年代啊,都是大学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还拿得起放不下不成?
邹茜玲就是很喜欢这样的氛围,虽然她后世也是在名牌大学读书,但是感觉给人不一样,她特别喜欢现在的学校氛围和同学,每一个都觉得可爱,比以前读大学要快乐多了。
她把这些都写信告诉唐朗,她觉得可能是受大学氛围的影响,后世那些现实势力虚伪的因子在她身体里慢慢地淡化了,文艺的细胞渐渐苏醒,每一封信似乎都沾染了甜甜纯纯的爱情味道,还有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她还在信里说想他了,甜言蜜语如流水般潺潺又真诚,一封又一封的信件去的比从前还要勤快,回应她的是更多的信件和包裹,哪怕说话还是克制得像个老古董,可体贴近乎啰嗦的言语可以窥见内心的迷醉。
还没放假便先来信邀她去部队看他。钱票都寄过来了,各种证明也在那边弄得好好的,要不是不方便,他连车票都想替她买好。
邹茜玲其实也真想他了。除了太久没见之外,更多原因是被刺激的。顾一辉和张思乐,纪燕珊和萧念白,基本上只要见面,一对是主动撒狗粮,一对是无意识撒狗粮,空气中都觉得是恋爱酸腐气。梁晓雪见了直接抱着她的书认真学习,单身的她表示眼不见为净。而邹茜玲也想眼不见为净,可是她不单身,每闻一下恋爱的气息都会忍不住问自己明明有男朋友却过得跟个单身汪没区别?
好在她学校大大小小的事物够她忙活,没那么多时间瞎想,唐朗信件包裹都来的勤快,刷足了存在感,不然她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坚定地和他在一块。
但是放假那时间就多了,邹茜玲数了数日子又盘算了下假期计划,终于还是决定要去找她的老古董。
部队的探亲假只有一个月,邹茜玲在要跟他一起过年和跟纪燕珊他们过年之间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张思乐他们让她过去和唐朗一起过年,毕竟唐朗对待邹茜玲的心意大家都知道,那是真的好的没话说。更重要是他们也知道邹茜玲的性情,如果不是很喜欢,那长久不见面可能很容易谈分手的。
比起未知的男人,他们觉得还是唐朗好一些,就不要给邹茜玲抛弃唐朗的机会了,不然会有罪恶感。
于是邹茜玲寒假就先在在租房住了一段时间,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起来写写稿子。她又捡起了笔,开始往杂志社投稿。不过这次不是言情故事,而是十分淳朴的乡土故事,不是以为内她性子转了,不是老司机了,而是考虑到了六六年的浩劫,多少人写错东西被下放了,她不想被下放,又不想写歌功颂德的东西,就写乡土故事了,不涉及政治,又能展现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农民新生活,有趣又安全。
“没准以后也能成为语文教材选课或者高考阅读题呢。”这还挺有远大理想的。
但是稿子确实是过了,还给了她一篇八块钱的稿酬。一千来字的小故事,在六十年代能有这样的稿费真不错了。邹茜玲挺高兴的,她就特别乐意自己写字赚钱,不管多少。穿越前就是这样,她不缺零花钱,可是她写着高兴。
除了写稿子她还跟出版社的人联系翻译作品,这年代翻译也有稿酬,不比写文章低。她的英文学的挺好,法文和日语也不赖,并不想丢弃自己的专业,便想来练练笔。不过在挑选译本的时候也很小心,有丁点可能涉及到不好的都不译,最后反倒喜欢上了儿童故事,翻译这个也很有意思。也不在乎稿酬多少了,接过来自己便当课外读物看。
张思乐觉得她接下去很有可能会写儿童故事,因为她这人往往看到什么感兴趣的题材之后自己就会尝试去写。
邹茜玲不置可否,等探亲假结束回来或许会考虑写儿童故事,当然她还有兴致的话。
第82章
某省火车站; 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停在路边; 两个穿着军大衣的男人身姿笔挺地站在火车站站点处; 其中一个时不时地看看手表; 等的似乎有点着急。
“团长,嫂子好看不?”采购部那边的小战士看唐朗心急的模样; 不由得问了一句。他听其他战士说唐团长有个首都大学的大学生对象; 唐团长喜欢她喜欢得很。不过又听说四团詹团长说唐团长对象是农村人; 长得一点都不好看,脾气还差;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虽然小战士觉得长得不好看没啥,是个大学生就很好了,他没咋读过书; 但是就喜欢文化人,还觉得唐团长对象挺厉害了,能考上大学,他也是农村人; 知道想考上大学多不容易。
“好看。”唐朗毫不犹豫点头承认,话音刚落,便见火车进站了; 当即上前了几步; 打算第一时间就找到她。
“笃笃笃~”火车靠站了; 没一会儿车厢门陆陆续续打开; 到站的人们开始提着行李往下走; 火车站一下子热闹起来。
邹茜玲没有第一时间就下车; 而是坐在床铺上往外看,没一会便看到了人群中那熟悉的人影,脸上笑容立马扬起,也不管他听不听得到,抬手就是招呼,“唐朗。”
正在找人的唐朗如有所感,视线一移,在看到那张笑意盈盈的小脸时立马笑了,口型说了句“等我”,人便一闪钻入人群中了。
没一会便出现在车厢内。
“怎么不下车?”此时的车厢人都快走光了,就她不紧不慢地坐在床上,好像一点也不担心车开走一样,跟那些急匆匆的人们形成鲜明反差。
“等你来找我啊。”邹茜玲从床铺上下来,趁没人注意一下子亲了他嘴角一口,如愿以偿看到某人呆掉的样子,心情愉悦,“快点,把这些行礼都拿下去,车要开走了。”使唤人起来真的半点不手软。
这次她带了不少行礼,冬天的衣服本来就多,都把她的藤条箱子装满了。来的路上又到沪市去了一趟,更是添置了不少东西,她可是废了好大的劲才扒拉上火车的,要是唐朗今天不来接她,她就不带这么多了。
唐朗耳根红了下,心里却甜滋滋的,被使唤了也乐意,把放在床铺一头的藤条行李箱和封了口子的大麻袋提溜下来,那箱子装的是衣服不重,但是麻袋就重了,“什么东西这么重?”
“好吃的。”邹茜玲整了整身上的长款棉大衣,京市的冬天冷得要命,在南方生活多年的她差点没被冻坏,每天都裹得紧紧的,现在身上还穿着三件呢,单衣毛衣棉大衣。棉大衣是张思乐做的,为了搞这些材料她又偷摸跑了很多遍黑市,还往家里弄了一台缝纫机,张思乐上手的很快,一人给做了一件,还给加了一个帽子,帽子是羊毛弄得,张思乐特意往周边农村养羊那儿搞的。
到了南方就没觉得那么冷了,南方最冷的时候是年前那一两个月,过年天气会回温。不过从京市回来后这点儿冷都觉得还行了,就没有把帽子戴着,扣好扣子就跟着唐朗往下走。
“这儿离你们部队多远啊?我们怎么过去?”邹茜玲下了火车四处张望了下,她觉得能坐公交过去的概率非常小。
唐朗还没回答,小战士便跑了过来,行了个军礼,“团长!这就是嫂子吧?”小战士往后面张望了下,没看到其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