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农女的幸福人生-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脚步又慢了下来,手里的瓷缸也端好了,慢悠悠的从那家院子外面走了过去,很有一会,才又转弯,消失在路头了。
王丽吓得缩在原地好一会都没敢动,她可是摊上大事情了!刚才从强嫂子家离开的可不就是支书!要命,怎么就让她碰到了这么个隐秘事呢。
可别说支书是来强嫂子家窜门的啊,哪家窜门是关了院子门的?哪个窜门走了还要先望望风的?
也顾不上腿还是软的,在这里多呆一会多一分危险,天晓得下一刻还会有什么人经过这里,王丽急急忙忙的提了铁砂,远远的绕过强嫂子家,宁愿多绕点了,也不靠近这块地方了。
这接下来还是呆在家里不出来好了。
王丽心想,上辈子没听说过支书和强嫂子关系不清白啊?强子哥和强嫂子恩恩爱爱的,就是子嗣上艰难了点,结婚好几年都没孩子,后来到处求医,记忆里似乎就是明年生了个儿子的,那会王美还没嫁人。后来她回家看望二老的时候还听他们提起过,说她命好,结婚快十年了都没生,强子哥不仅不嫌弃,还事事都听她的,后来生了个儿子了,更是给强子哥捧在手心里。
可现在是怎么回事?这辈子这人怎么跟支书不清白?
上辈子这会儿的事情对她来说已经过去二十几年了,哪里还记得那么多的细节,只知道没有强嫂子和支书关系暧昧的流言啊,怎么这辈子就冒出来这档子事?还是其实也有,只是没人知道?
又想起之前救的那个潘宝妹,不会上辈子她也跳河了吧,她有没有被人救?
仔细想想,她这辈子做的事跟上辈子可有许多的不同了,难道说,这些不同,已经或者将会影响到别人?
想起现在强子哥那满脸的幸福,以及未来会有的家庭美满,王丽觉得,今天这事还是烂在肚子里好了。嗯,今天她借了铁砂就回家了,路上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
第二十五章 木匠
更新时间2015…6…9 7:14:51 字数:2803
晚上,一家子人坐下来吃饭,才吃了两口,林桂枝就捧着碗满脸的兴奋说:“下午我去三姑奶家,碰上她家小姑子的表侄女来走亲,说是她镇上木器厂的表哥说想找个学徒,学三年,包吃住,没有工钱,我已经跟她说了,明天带爱国给她看看,要是能成,爱国开年就去镇上做学徒去。以后啊,这身上有个手艺,走到哪里都不怕吃不上饭了。”
王丽心里一咯噔,果然是这个事。好在今天才提起,她妈应该还没有走礼,拦下来了还不至于让她妈心疼。
看了桌子上其他人一眼,除了王美还在继续夹菜吃饭,其他人都已经放下了碗。
王老栓说:“你说清楚点,那个表哥是哪个,咱们认识不?做学徒是个什么规矩?”
林桂枝笑的眼睛都看不到的说:“她表哥就是隔壁清河镇上木器厂里的孙大勇,说家里是孙家上屋的,这回招个学徒也是木器厂里接了笔大买卖,缺人手,要不还不会招学徒。这规矩吗,不是说了吗,包吃住,学徒三年没工钱,加出师三年,年年谢师礼不能少了。这个可是个好机会,我看她说的时候好几家都有那个意思了,咱们明天赶早就去找她,把咱家的老母鸡抓两只,再拿上二十个鸡蛋。”
说完了,又朝东呸了下说:“耗子他爹不也就是个木匠吗?还整天的这个不教那个不收的,又不是他一个人会木匠活,等我们爱国学回来了,可不得气死他。”
王老栓摸摸腰上,没摸到水烟袋,就拿了筷子敲桌子,半天不说话,显然是还在迟疑不决。王美一脸轻松,正放下碗,碗里空空的,竟然是已经吃完了;王爱国看看爹,又看看妈,脸上不自觉的出现挣扎的样子,又巴巴的看向王丽。
王丽看她妈还是一脸的喜悦,又想起,上辈子小弟当了学徒那三年,就跟旧社会的学徒一样,苦的不行。孙大勇并不是什么好心人,小弟给他当学徒,虽然确实学到了木匠活,可是,他不仅在孙大勇家里当学徒,还要给他一家人做牛做马,做饭洗衣,什么杂活都要干,还吃不饱,他又是正长个子的年纪,干的多,吃的少,结果,三年下来,整个人黑瘦黑瘦的。可就这样,不仅学徒三年,连接下来出师三年,年年还要送重礼给孙大勇。
这年头,做学徒虽然也是三年学徒没工钱,可哪家也没有孙大勇这样旧社会做派,拿了学徒当牛马的使劲使唤,虽然出师后也要送礼,但是一般出师后也是再送年把两年就可以了,以后也就是当亲戚走动而已。
更何况,做三年学徒,就不能到队上上工,工分是一分没有;又要送孙大勇三节礼,还要给爱国添置各色工具,这么里外里的收入差距,一年下来,家里不仅没攒到钱,反倒要借钱度日。
等到王美死活一分钱彩礼不要倒贴两床被子的嫁了赵秉诚,家里更是艰难。王美的工分拿不到了,他们夫妻两个反倒时不时的回家来白吃白喝不说,看见厨房里有好吃的顺手还拿走了。
三年学徒下来,家里已经债台高垒,接下来还要送三年重礼,之后爱国又该准备着要娶媳妇了,而她也到了出嫁的时候了,于是拿她换了一千块的高额彩礼也就不奇怪了。
那会,王美跟她妈说,家里这么穷一个,还要送三年重礼,还要还债,还要给爱国攒彩礼,不如把她的彩礼钱定的高高的,一次就把家里的难题给解决了好了。于是,她妈就一定要来提亲的男方拿一千块的彩礼,并且申明了自己是没有陪嫁的。
普通农家,一年能攒一百块已经是富裕人家了,要人拿十年的积蓄娶个没嫁妆的老婆,谁肯干呢,哪个也不是傻子啊。
本来七八个求亲的一下子缩回去了大半,就剩三个。一个鳏夫,一个隔壁屋的偷鸡摸狗的二流子,一个陈老三。
那会儿她是怎么挑了老三的?是了,三个人里,就他一个最年轻又是头婚还是正经人家。她就是真的要换彩礼,总也得找个正经人吧。鳏夫什么的,年纪都比她爹不差什么了,她怎么能嫁呢。老三虽然大她七岁,长的也是三个里最差的,可怎么也是个头婚啊。
上辈子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多想无益,现在重要的是如何打消她妈的念头。等到明天送了礼后再打断可就麻烦大了。
于是问:“妈,你说这孙大勇是因为木器厂接了大买卖缺人手才要招学徒的,那小弟到底算木器厂的临时工还是算他孙大勇的徒弟啊?”
林桂枝一愣,迟疑的说:“这个她大侄女倒是没说啊,这当三年学徒,应该是算孙大勇的徒弟吧。”
王丽皱了眉毛说:“可是你不是说是木器厂接了大买卖缺人才招的吗?这招人做工,当不了正式工,怎么也该是算临时工吧,临时工也是工,也该付钱的吧。孙大勇到底是私底下把木器厂的活接了收徒弟,还是木器厂收临时工他顺便收徒弟啊?”
王老栓也来了精神,跟着问:“阿丽说的对啊,要是算木器厂的临时工,得有工钱吧,这工钱是算孙大勇的还是爱国的?”
王丽接了说:“这要是木器厂的大买卖做完了,孙大勇还要这徒弟吗?别买卖做完了,木器厂不缺人了,孙大勇那里来了个理由说爱国不适合做木匠什么的然后又不要徒弟了啊?”
林桂枝这下傻了眼:“那不能吧,都是乡里乡亲的,怎么会说好了又不算数呢?”
王丽这会巴不得孙大勇不算数呢,赶紧说:“可是这话听起来不对啊,要是木器厂不缺人,孙大勇就不招学徒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孙大勇本身是不需要学徒的啊。谁能保证他不会事后翻脸呢?到时候爱国干一半被退回来,还不得被人笑死。”
王老栓听了更是犹豫了,他本身并不大喜欢送儿子去隔壁镇学木匠,就这么一个独苗苗,虽然知道让他学门手艺终身受益,可是,还没成年的儿子不在眼皮底下不放心啊,又怕放弃了这次,下次就没有机会了,这会听了二女儿的话,更是拿不定主意了。
王丽瞄了她爹那一脸的挣扎,又问:“妈,你说那孙大勇收徒,学徒三年,出师三年,年年都要送谢师礼,可是我怎么听说,现在做学徒的,出师了,一般再送个一年半载的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啊,耗子他爹当年可没听说一连送了这么多年的礼啊。而且出师再送三年那可是旧社会的做派!那孙大勇难道收徒都是按旧社会做派来的?”
林桂枝听了这个连忙点点头说:“她大侄女说了,孙大勇这人为人做事都很仔细严肃,教徒弟严得很,都是按旧社会做派来的,教出来的徒弟手艺也好。”
王丽故意惊吓的说:“可是,老式做派的学徒差不多就是包身工啊!那爱国可不能去!”
王老栓和林桂枝都疑惑的说:“什么包身工?怎么不能去了?”
王丽一脸怜悯的看着小弟说:“爱国,你知道包身工,你跟爹妈说说,为什么不能去吧。
王爱国阴着脸说:“包身工就是吃着主家提供的饿不死的食物,给主家做年做马到死
的工人。”
一家子人听了这话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王老栓一拍桌子,恼火的说:“爱国哪里也不去!”随后站起来抬腿就离开了桌子,饭也
不吃了,回了房拿了水烟袋出来,捏在手里,就出门了。
林桂枝也呆坐了好一会,才醒过来对爱国说:“这些妈都不知道啊,要知道,妈也不会搭这个头的,明天妈就把这个事跟她大侄女回了啊。”心里却是想着怎么明天也得把事情问清楚,如果是真的和阿丽爱国说的那样,那可真的不能去。一边又庆幸回来就在饭桌上说了,要是只是跟老栓说的,两个人都不知道,真的和孩子们说的一样,要送了爱国去了,那不是把儿子给坑了吗?
王爱国闷闷的点点头说:“嗯,我知道妈你不知道,都是想我有个手艺伴身。”
王丽这会儿可是缩着了,默不作声的吃饭。该说的已经说了,能做的已经做了,现在她要做的就是沉默。
第二十六章
更新时间2015…6…10 8:05:19 字数:2773
也不知道爹妈后来到底是怎么打听的,过后好几天,两人都是阴着脸,连家里杀猪都没能让他们更高兴点。
好在王爱国终于不用翻过年去当学徒了。
后来听说,三姑婆家小姑子的大侄女走的时候很是不高兴,还跟好几个人大吵了一顿。因为林桂枝在一堆人面前问她那孙大勇收徒弟是不是按旧社会的规矩来,等她说是后,又大肆宣扬旧社会收徒弟是怎么个收法,是怎么个把徒弟当包身工用,又说现在别人收徒弟出师后都只送个一年半载的礼意思意思的就完了,孙大勇这么干纯粹是想找个不要钱的长工不算还要趁机敛财。这个话一出,本来还有那个意思的人都把话头收回去了。
据说,还有人看见有人为了讨回了原本送给她的老母鸡鸡蛋什么的跟她很是干了一架。
但是这些对于王丽来说,也就是听听过就算了。她今天有得忙呢,明天可就是大年夜了啊,虽然家里二十三已经大扫除过了,可是过年该准备的吃食什么的也该准备起来了,就算是这会子家里穷,到底还不到吃不饱饭的地步,有些东西比如藕圆子糯米圆子什么的还是能拿了棉籽油炸了来吃的,虽然棉籽油不好吃。
至于王老栓和林桂枝,老两口打算趁着今天二十九去潘塅还钱。
忙活了一年,猪也杀了卖了,钱也到了手了,可不就该还钱了么。
一大早,还没等赶鸡出门,林桂枝就从鸡窝里摸了两只个大的老母鸡,搓了草绳绑好了翅膀和爪子,装在蛇皮袋里,再把前两天杀的猪特意留下的一块五六斤的五花肉拿草纸系好,放在背篓底下,再捡了二十个鸡蛋拿纸包了放在肉上面。
林桂枝心疼的直哆嗦,可是还是狠狠心,又包了一斤红糖放在了背篓里。
怎么说,她表叔家也是八百块钱白借给她家近十年,到现在还差个一百六十块没还,这人情可是不老少了。
当年她公公摔伤了被送进县里医院,药钱手术钱住院钱现等着交,她家里翻个底朝天也就那么几块钱,而他们一家子两边亲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明面上哪家还有钱了?也就这么一家肯冒了风险拿了钱出来帮忙。
后来公公大半个月抢救后没救回来过世治丧,婆婆没隔几个月跟着过世治丧,也还是他表舅家借的钱,这份人情可是比天都大了,怎么谢都不过分的。
吃过了早饭,王老栓背起了背篓,林桂枝拎了蛇皮袋就往潘塅出发了。
王老栓背着背篓走在前面,林桂枝拎了蛇皮袋跟在后面。半早上的,大家伙要么忙着准备过年的菜品,要么忙着赶集,要么就猫在家里不出门,路上也没几个人了。老夫妻两个边走边说起来了。
“你说,阿丽最近小一个月,是不是变得都不像她了?”林桂枝现在是想到二女儿就头疼:“以前吧,我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哪里有那么一套一套的话等着,说一句顶一句的,还总是跟阿美不对付,看阿美什么都不顺眼。”
“嗯,阿丽这小一个月是有点不对,不过,我看这也没什么,孩子长大了,知道为以后着想了吗,还有,你也别再老是说阿丽看阿美不顺眼了,以前阿丽不说还没注意,一说到是真的,阿美真的是什么都不干,以后可怎么嫁人啊。”王老栓想到阿美那个性子,有点头痛:“这嫁人了,头上有公婆看着,成天的什么事都不干哪成,你也别老惯着阿美,该让她做的就让她做,别老是让几个小的做,你总这样,几个小的心里有了怨言,以后姊妹间还怎么处啊。”
林桂枝讪讪的说:“这不都是习惯了吗,说来说去,还不是阿丽那个死伢子,她要不嚷嚷,哪个会有意见。”
王老栓听了哼了一声:“是啊,没有哪个嚷嚷有意见,那意见都搁肚子里了啊,你总这样偏着阿美,让小的们怎么有意见啊。以后可不许这样。”
林桂枝不高兴的说:“知道了。”
又走了一段,林桂枝又说了:“你平时也打听打听这附近有什么好小伙,阿美明年都虚十八了,该相个对象了,等后年翻过年满十八就能办喜事了。”
王老栓有点不舍:“哎,这孩子转过年都十八了啊,日子过的真快,那么小一个娃娃,转眼就长这么大了,真舍不得。孩子还是嫁在家附近的好。咱们家附近的几个屋,跟阿美年龄相称的好小伙还真的没听说啊,要不我们找她表叔打听打听潘塅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好人选?”
林桂枝点点头:“也行,有她表叔在,阿美以后也吃不了亏。”
两个人说说走走,很快就到了潘塅。
还没进潘塅,两个人就看见有个人坐在个带轮子的椅子上,也往潘塅里面走。
那个人用手在那轮子上推,椅子就自己往前跑,看见有坑了,那人在两边扶手上一摆一弄的,椅子自己转弯绕过了那坑,可稀奇了。
老两口还在看那个轮椅的稀奇,就听见那个人笑眯眯的跟他们打招呼:“哟,王叔王婶,来看有财叔啊!”
老两口一愣,这谁啊,咱们认识?
王老栓连忙笑着说:“是啊,大侄子,我们来看你有财叔呢,你是?”
那人连忙说:“有财叔是我隔房的堂叔,您喊我向东就行了。”
这个人正是潘向东。
仲子敬回去还不到二十天,已经写了两封信过来问他定下的小媳妇的消息了,可把他为难死了。
这打听没到婚嫁年龄小姑娘的消息本来就不容易,何况两家还隔了七八里的路,这就更困难了,尤其是还要他这个断腿的儿子都有了的大叔来偷偷打听,真的是难为人啊,就算他以前是侦察兵也很难好不好。
到现在,他也就打听到了那小姑娘叫王丽,家里五姊妹就一个男丁排行第三,她排行第二。她家也够倒霉的,据说解放前是大地主出身,结果祖爷爷赌博把家当败了个精光,解放后还被划到了中农,成分不咋地。她奶奶家也就是潘有财家解放前也算是个小地主,可他家聪明,捐献了大部分家产支援革命,解放后的日子可比王家好过多了,到现在家境还是潘塅数一数二的。
不过这王家和潘家有一样相同,都是四代单传了,难怪到现在两家都还走的近。
幸运的是今天他在家闷的慌,家里的娘老子婆娘孩子都在忙着准备过年的大菜,他干脆就一个人出来逛逛,结果在路口遇到了小姑娘的爹妈!嘿,这不是上天掉机会吗?可不得好好的打听打听。
他一边推着轮椅往里走,一边笑着跟小姑娘爹妈搭话:“前段时间听说有财叔家表侄女过来看望他们,那位是您二老的闺女吧,您二老真是会教育孩子,小表妹可是见过的人都夸呢,今天怎么没一起过来。”
王老栓笑的合不拢嘴说:“哪里哪里,小孩子不懂事,哪里当得了人夸,这不要过年了吗,就让她在家里准备大年夜的饭菜呢。”
潘向东夸张的叫着:“哎呀呀,小表妹才十四五吧,都能准备大年夜的饭菜了,您二老真的教导有方啊,这周围的闺女可就小表妹最能干了!我妹子都十八了还做不了大菜,可把我爹妈急死了。哎,您二老是怎么教导的啊,可得传授传授经验啊。”心里对妹子说对不起,乱冤枉你了,可这不是为了咱好兄弟的未来小媳妇么。
王老栓心说,哪里有什么经验,可不就是从小就做呗,你家妹子怎么十八还做不了大菜啊,真没用,全忘了自家大闺女也是弄不来大菜,嘴里还要谦虚说:“哪有什么经验,我那二闺女从小就喜欢绕了锅台转,烧出来的菜比别人都好,这时间长了,可不就手艺就能拿得出来了。”
潘向东心说,你家四个闺女一个都没嫁,两个小的不说,怎么就你二闺女上了锅台了,不是大闺女还没出嫁吗?莫不是从小这二闺女就不讨你两喜欢,啥都要干,练出来这身本领了?可得仔细打听打听,面上却还是一副笑模样,跟着老两口一起到了潘有财家里。
第二十七章
更新时间2015…6…11 13:27:04 字数:2824
潘有财家也跟其他人家一样,正准备过年的大菜。
王老栓进门的时候,潘有财作为一家之主,端坐在堂屋,旁边坐着儿子学文,正跟着来窜门的乡亲们聊着呢。一眼看见王老栓夫妻两来了,潘有财脸上浮起淡淡的笑容,站了起来说:“你们来了啊。”又看向跟在他们后边的潘向东。
潘向东笑眯眯的说:“有财叔,我在路口看见王叔王婶,就跟着一起来转转呢。”
王老栓把背篓放下,林桂枝也把蛇皮袋放在背篓旁,按着潘有财的介绍,跟堂屋里的人都打了个招呼。那些人看夫妻两个带了来东西,估摸着这是有事呢,陆陆续续的就告辞走了,只有潘向东自来熟的推了轮椅到厨房里去了,还边嚷嚷着:“哎呀好香啊,兰婶你家在做什么好吃的啊。”
潘有财也不惊讶,这潘向东当兵十几年,最近断了腿退了伍,回来不过两个多月,可是潘塅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难缠的紧,先前没有轮椅还好,就在他自己家折腾,这有了轮椅,简直是整个潘塅哪里都有他,这会看他赖着不走,也就不管了,横竖自家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王老栓先是跟潘有财寒暄了两句,然后才说:“前两天把家里养的猪杀了,留了点上好的五花肉,这不是过年么,就拿来给表哥添个菜。”边说,林桂枝已经把背篓里的鸡蛋和肉以及红糖拿了出来,又把蛇皮袋里的鸡拎了出来。
潘有财瞄了眼肉,估摸着有个五六斤,又有二十个蛋,还拿了斤红糖两只鸡,很是满意这个表弟的识趣。虽然是亲戚,可要是不识数的话,那亲戚也做不长远的,嘴上却说:“你杀了猪怎么不把肉卖了换点钱,过年哪哪都要用钱,家里家用可留了,自家人,那么客气做什么。”
提到这个,王老栓老脸上笑的褶子都起来了,乐呵呵的说:“留了留了,都留了的,呵呵,今年几个小的都大了,天天打猪草,喂的两头猪肥肥的,这不,前天杀的时候,都说肥的淌油,一下子肉都给抢光了,这块最好了,不是提前留的,也剩不下来。”
潘学文也打量了那块五花肉,觉得这个表叔说的倒是不错,这肉确实看上去就让人想吃啊。看样子,几个表妹挺能干的吗。他家要是也有几个妹妹,也能养上头把两头猪,过年杀了也能敞开了吃,光靠表叔家送的这点,吃两顿就没了。以前觉得表叔家净生赔钱货,这会到是有点羡慕了,养大了能干活啊。
见鸡在地上乱动,就上前把鸡拎了连着糖肉蛋什么的都拿到厨房去。
厨房里林小兰在烧火,方立春在炸藕圆子,潘向东居然在帮忙切豆腐准备炸山斧(一种油炸豆制品,将豆腐切成长条状,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捞出沥干即可,吃的时候可以加肉一起煮,或者烧火锅的时候放在里面煮开了吃,吃透了油后吃起来非常好吃。山斧是作者菌老家的叫法,各地叫法不同不必在意)。
潘学文看着潘向东手里的刀光连成一片,一眨眼的功夫,砧板上码好的七八斤的豆腐还是原样好好的堆在砧板上,不见一分变化,不由吞了口口水。
潘向东回头看见潘学文,笑眯眯的炫耀道:“怎么样,我当兵时在炊事班学的手艺,不错吧。”
林小兰也笑呵呵的接口说:“哎哟,向东不是说是在什么尖兵连的吗,还去炊事班学这刀工啦,哎,可真没见过刀工这么好的呢。”
潘向东昂着头一副傲慢样的说:“那是,我就去炊事班转了转,瞅了两眼,回来了拿了小刀这么练上两练,看,今天没在兰婶您面前出丑是吧。”话没说完,自己就已经笑了起来。
方立夏把炸好的藕圆子倒到篓子里沥干,也笑:“你这也是真厉害,我这刀工磨练了上十年了,还比不上你一根小指头呢,我切豆腐可没你这功夫,你这切的,不凑近看,都看不到切痕呢。来,藕圆子炸好一锅了,快来尝尝,学文,你也拿盘子装一盘给表叔表婶尝尝。”
潘向东哈哈两声,也不客气,直接拿手拈了一个,一边吹气,一边咬了一口,边吃边夸:“好味道,料调得好,炸的火候更没得说,兰婶,学文,你们可真有福气,娶了这么个贤惠媳妇啊。”
说得一家子三口都开心的笑了。
等潘学文把东西都放好了,端了藕圆子回到了堂屋,潘向东已经跟王老栓他们聊上了。
潘向东好不容易遇见人家小姑娘的亲爹妈,当然要好好的代替自己的好兄弟哄他未来的老丈人丈母娘开心顺便多探听点小姑娘的消息了。他亲切的跟王老栓说:“王叔王婶好福气,养的儿女多孝顺啊,难怪和有财叔是兄弟。”说着,还拿眼看潘学文,一副,看,儿女都这么孝顺的样子,直把潘有财和王老栓夫妻乐的合不拢嘴。
潘有财笑过了才说:“可不是,难怪向东你是我侄子。”
又指了潘向东向王老栓介绍说:“这是我隔房的大侄子,以前一直在军队了,才退伍没多久,上回把阿丽从水里救上来的那位仲营长就是他的战友。”
王老栓和林桂枝都楞了,林桂枝迟疑的问:“大哥,啥,啥叫把阿丽从水里救上来的?”
潘有财皱了眉毛疑惑问:“阿丽没跟你们提上回她来这的路上救人的事?”心想不大可能吧,这两不可能糊涂到这个地步吧。
王老栓赶紧说:“听阿丽说过,她看见了那个什么跳河,她下去跟人一起把人救上来了,可没说她给人救了啊。”
潘有财生气的说:“这孩子真胡闹,怎么话都不说清,那天她是救人了,可她才多大,过了年也才虚十六吧,那么点个子,能救得起个大闺女?这不没救成人,反把自己拖下了水,不是向东的战友仲营长路过,阿丽她自己都得没了!”
潘向东听了心里偷笑,真的得谢谢有财叔这么给子敬捧场啊,这说的,要不是他清楚事情经过,还真的以为子敬就是那个救命恩人了。”
想是这么想,嘴巴里却是推辞说:“哪里有有财叔说的这么严重,王叔王婶,你家闺女是个好心肠的,人又机灵,我战友仲子敬跟我说的时候那可是一顿好夸,说小姑娘那么小,见义勇为不说,还知道自己人小,救人前就先大声呼救,等把人救上来了还知道立刻给溺水的人做急救,听说,当时要不是小姑娘给宝妹做了急救,后来等不到送医院,宝妹可能就不好了。”
说着,一拍轮椅扶手,叹道:“哎,您二老是怎么教的啊,怎么就能教的这么聪明能干有见识有胆量的闺女的啊。对了,您这是大闺女吧,这都能帮着家里做过年大菜了,哎,等两三年,您家门槛可不得给人踩秃了。”
王老栓老两口当时就听过王丽轻描淡写的说了句救人没救上,白把衣服弄湿了,哪里知道这中间还有这么多的事情,一时听了潘向东的话,都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王老栓脸上也不知道是恼怒好还是自豪好,感觉哪个都不大对,只是说:“哪里哪里,这不都是应该的么,呵呵,阿丽排行第二,上回还说,救人都是那位营长救的,她一个小丫头,连水都不会游,哪里救得了人。”心里还在寻思,这个什么营长可真会夸人,自家阿丽什么样子自家人会不知道?还说什么给溺水的人做急救,那是啥东西?
潘向东脸上不动声色,瞅了老夫妻两脸上一样的不以为然,心里可嘀咕开了,子敬当时说的可清楚了,那个小姑娘水性可是不错的啊,那急救做的那叫一个标准,可这做人爹妈的还能做到这个地步,连自家闺女会不会水都不知道?那这闺女在他们的心里是个啥地位?又想到她上头还有个大姐没出嫁,可现在她家做大菜的是她,可见她在家里的这个地位么,貌似有点低啊。
第二十八章
更新时间2015…6…12 13:19:03 字数:2616
等王老栓老夫妻出发去了潘塅,王美收拾收拾,跟弟妹们招呼都没打一个,吃了早饭碗一推,就出门了。
哼,反正几个没良心的天天挤兑她,给她没脸,她做什么也不要让她们知道,以后有好处也不给她们沾。
出了门,王美打算去找小梅。这些天,她可憋死了,明明手里握了那么大个把柄,偏偏连找人说说都不成,她心里就跟猫抓了似的,天天浑身哪哪都不舒服,也只有到小梅跟前,瞅瞅小梅跟赵秉诚偷偷的眉来眼去的样子,在中间给她们制造点麻烦,才能得到点安慰。
嘿,赵秉诚不是看不上她家穷,没能耐么,不是觉得小梅她爹是支书,能帮他忙么,小梅不是觉得她招人厌,老是想抢赵秉诚么,等她招了工上了县城,看她不在赵秉诚和小梅面前大笑八声!什么东西吗,现在送给她她都懒得要了。赵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