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仲先喝了几口汤:“卫国,你大概还会在这里待多久?”
  张卫国:“不一定,行程是由老师决定的,还没有结束就不会离开。”
  “舅舅你呢?”
  “我啊,我就两边来回跑,明天休息一天,拿了货我就出发了。”
  张卫国点点头:“舅舅你那边房子现在进度怎么样了?有那么快建好吗?有机会我要去看看。”
  说起这个,苏仲有些不好意思:“没什么好看的,就普普通通的一间平房,打算做店面,后面有个院子,有住房,我现在也在让人建着,以后可以把你外公他们接过来,快了,估计半个多月就能收工了。”
  说起这个他就挠头,看向妹妹:“这事我还没想好怎么跟他们说。”
  一听这话,张卫国就懂了,舅舅也是瞒着家里那边的。
  “舅舅,你过年会回去吧?你可以过年跟他们说啊。”
  苏仲:“你说的容易,问题是该怎么说?”他叹气:“不知道你外公会不会被我气着。”
  张卫国觉得舅舅有些太担心了:“这有什么好气的,舅舅你在省城那边都有产业了,外公会为你感到高兴和骄傲的。”
  什么骄傲咳,苏仲有些不好意思。
  跟妹妹比起来,他实在没有骄傲的资本啊。
  “…就是瞒着家里人这一点,代入一下,我儿子要是不声不响的突然在他大学那边的城市买了房,我也要着急上火的。”
  他这么带入,张卫国一时间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随后才找回话题:“舅舅你不能只这么想,你得要想想要是表哥在那边买了房子,你不高兴吗?一开始可能会着急,后面就是自豪了吧,你不用太担心。”
  得了他的安慰,苏仲脸上的神色好看了一些:“或许吧。”
  随即他甩甩头:“到时候再看看吧。”能拖就拖。
  “先把房子弄好步入正轨,有成绩在,你外公他们估计也不会太生气,明天你有想去的地方吗?”
  “有有有!”张卫国立刻接连应声:“我想去海边走走。”
  虽然在同一个省份,但是他们老家所在的地方并不靠海,去到首都上大学换了个地方,那里也不是在海岸线边上的城市。
  他还没有在海岸线上玩耍过。
  “我听他们说海岸线上会有很多贝壳,还有螃蟹之类的,是真的吗?”
  苏仲是去过的,他想了一下:“这个不一定的,要看区域,有的区域就只有沙子还有礁石,你想要吃鱼吗?我知道有个地方,那里有个码头,有人出海回来了有收获就会在那里叫卖,新鲜,价格也不贵。
  要贝壳的话那里也有,可以去捡几个好看的。”
  张卫国看向苏茴,征求妈妈的同意:“妈妈你明天有空吗?我们一起去海边怎么样?”
  苏茴点头:“好。”
  难得他来一次,而且他老师还给了他假期,她这边忙但也不至于忙得抽几天功夫都抽不出来,如果真是这样,那无疑说明她是失败的。
  “我们先去海边,买材料回来,你就可以大显身手了,有信心吗?”
  张卫国:“没问题!”
  海边没去过,海鲜没少吃。
  ……
  他们不仅仅只是在海边走了走,苏茴还租了一条船,这条船的主人带着他们驶向大海。
  张卫国和苏仲都用鱼网试了试能不能捕鱼,苏仲撒了三次网,只补到了两条半大的海鱼,张卫国好一些,他下了几次网,抓到了有六七条,轮到苏茴的时候,她一下网,力道特别精准,一网上来,有二十多条。
  这条船的主人是经常出海的老渔民,也说她是个有运道的。
  这一条船是一对夫妻持有的,经常一起出海,没有那么多禁忌,在很多地方,女的是不让上船的,说是会带来恶运。
  就是看到这一对夫妻在船上,苏茴才会去问他们方不方便带他们几个出海转一圈,听到了她愿意付出的报酬,他们很爽快的就同意了。
  让张卫国和苏仲都好好的过了一把瘾。
  在回程的时候,张卫国还下海去游了几圈,很快就上来了,他不小心喝了一口海水,那个滋味。
  他们回去,在海边捡了几个留作纪念的贝壳和海螺,拿着刚刚下网捕到的留下来的大鱼,还在码头上买了不少别的新鲜海鲜,满载而归。
  海鲜做起来很简单,复杂的张卫国也不会。
  不是清蒸,就是红烧,香煎。
  清蒸的最多。
  原汁原味。
  ……
  张卫国放假了,唐科平也不是那种特别严苛的人,他给大家都放了一天假,他们连续忙碌了这么久,也该休息休息。
  大部分人都没有乖乖的待在旅馆里面,而是三三两两的出去了,跟调研的时候不一样,调研的时候大家心里都记着事,现在他们可以放缓了步调,慢悠悠的、仔细的观察路边的情况,看到路边有什么美食,也会很自然的停下来,看到这个煎饼果子,好香,买一个尝尝,这个水果串看上去也新鲜,来一个解渴,这个烤肉串,不错,来两根……
  他们基本上都是扶着肚子回来的,这些大多不贵,就是囊中羞涩的学生,凭着补贴,也能把自己吃得肚圆。
  除了吃的,就是各种“特产”了。
  比如说手表,这里买种类多,价格便宜,不用票,任你挑选!
  在首都,供销社绝大多数东西都需要票的。
  这种工业品票还不好拿,一年也不一定能发一张。
  休息了一天,苏仲很快又坐上了火车,他要继续赚钱,把自己的服装店的摊子支撑起来。
  张卫国也回到了调研的小队伍里,跟着老师继续在这里兜兜转转忙碌。
  这期间,张卫国有一次偶然看到了王海雯王姨过来找唐老师,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他跟苏茴提了一嘴,苏茴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就没管了。
  如果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话,她会直接说。
  张卫国在这里买了不少的东西,都是一些小玩意儿,这里有不少的小商品,价格不贵,很吸引人。
  他打算带回首都去送给同学朋友做手信。
  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他们就打算回首都了。
  那时候苏仲不在,苏茴是在的,但没有去送,他们这么多人,而且都这么大了,不用她送了。
  她提前准备好了一些吃的用的东西让他带回去,大包小包的,在一众老师同学中并不会太显眼,因为在这里就连他两个老师都忍不住买了不少的东西,包裹鼓鼓囊囊。
  严路买了一台进口的冰箱,还有的买了录音机,谁也别笑谁。
  难得来一次这里,这里有些东西在首都确实很少见,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在这里不仅品种丰富,货源也相对更加的充足,价格也合适,不买的话总感觉吃亏了。
  在张卫国调研期间,苏茴是跟首都那边通了一次电话的,张安国和张定国他们很羡慕二哥,二哥可以跟着老师他们一起去妈妈那里。
  真好啊。
  他们也想去看看妈妈的厂,看看那里的房子。
  他们也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妈妈了,妈妈说年前才回来。
  仔细算一算,时间不会太久了,但是妈妈也不会在这里待太长时间,年过去了,妈妈又要回了南方了吧,不过,今年这个年一过,大哥和二哥都要实习,不知道他们会被分去哪里实习,妈妈可能会留长一点时间,了解了他们的分配之后才离开吧。
  张保国在这时候收到了刘维志的来信,张保国在第二次高考的时候参加高考,并且以自己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首屈一指的军校,刘维志却是根本不指望高考了,他学的知识都还给了老师,不过他也知道,多学点对自己有好处。
  尽量去学。
  如果部队里有什么讲座、知识会议要开,只要自己时间来得及,从来不会落下,也学到了不少有用的。
  这一头张保国在学校里面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着各种知识,刘维志他已经上过战场了,有的时候不方便通信,他就会相当一段时间跟张保国断了联络。
  这一次,他写给了张保国一封信,跟上一次隔了有半年,信上没有提为什么这么久才回信,他知道张保国能理解。
  信上罗里吧嗦的跟往常一样,不过这一次,信上多了一些在张保国看来有些类似遗言的信息,说什么当军人有觉悟,要是他不幸有个万一,到时候他帮他照看一二他家里,他爸妈就只有他一个儿子,他要是没了,他爸妈肯定会十分难过。
  他还在信里哀嚎,上次回去的时候拒绝了相看,现在有些遗憾,没有早点娶了媳妇,生个孩子,他说等回头回去的时候,就听他爸妈的话,去相看媳妇了,张卫国看信的时候,手就紧了又紧。
  他要去参加什么有危险的任务?
  还是要奔赴战场?
  他们这两年一直跟南边某个国家有局部的冲突,他没有去那边,因为他还没有毕业,但他在心里已经不止一次模拟过,他要是去了那边会如何应对。
  目前只有这个能称得上战争,其他的边境也有些麻烦,但是那些只能说是冲突。
  快了,他很快就实习毕业了。
  沉默了良久,张保国给他回信。
  他认真的在信上写道,如果他有个万一的话,他会把叔叔阿姨当成自己的亲叔叔来走动,让他放心。
  不过再怎么照顾也没有他这个亲儿子来的妥帖,他照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仔细论起来,除了在大学里认识的朋友,在老家那边,到现在还有联络的,就只有刘维志了,他们都在部队里面当兵,有很多话题聊,不至于脱节,他现在要是回去了,都不知道能跟儿时的小伙伴聊什么,聊地里的庄稼?媳妇?孩子?还是家长里短?
  这些他都没有兴趣。
  要是刘维志有了个万一,他肯定是会尽自己的一份心力的,他们是同乡,家里离得这么近。
  他想到了他爸爸,他爸就是出事之后多亏了爸爸的战友,还有其他在部队里面的人的帮忙,比如孙强孙叔叔,关韶理狸猫叔叔,还有队长伯伯张成业他们,除了他们之外,还有爸爸之前的上司,做任务时所在的战友,他们远,一直也有通信联络,现在他们仍旧有联络,一年就一两封信,通信的并不频繁,但他们能知道自己的大概,他们在信上写的不多,但是关心的话语可以从字里行间显现,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参军,爸爸的同事朋友通信现在都移交给他负责了,其实这也是人脉。
  想到这里,张保国叹了一口气,他真的不希望,有朝一日,他去做跟孙强孙叔叔一样的事情,帮着照顾战友的家人。
  不过,或许会颠倒过来,他也很有可能会出事,他想了想,出事了,家里人会伤心吧,不过好在他还没有媳妇孩子,妈妈的话,还有三个弟弟在,他们不会让妈妈受委屈的,他这也算是了无牵挂,可以放心的奔赴战场。
  他不是想死亡,如果能够活得更长更好,他并不想就这么离开这个世界,只不过,战场从来离不开流血和牺牲。
  刘维志这方面比他糟糕的多,他是独子,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要是出事了……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去了训练场,现在多流一点汗,在战场上就能少流一滴血,在关键时刻,训练出来的本能是能够救命的。
  ……
  张卫国他们回了首都,张全也把他在这里遇到了张卫国的事情,在信上提了一笔,说遇到了他,他跟着老师来这里做什么调研的,现在已经回去了,他现在长大了云云。
  张全有些可惜,他抽不出空闲回家一趟,他们兄弟几个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去了,爸妈应该也挺想他们的,不过也没关系,很快就毕业了,毕业就能够分配工作,张全想到了自己儿子,儿子的大学是没有二弟的几个孩子好,但是比起其他根本考不上的人,已经很好了,称得上傲视群雄。
  而且他也是包分配的,那份工作跟自己这个还不一样,不像他们不稳定,做完了一个不知道下一个活在哪里,要做什么,工资待遇怎么样。
  张全想到儿子就美滋滋。
  张贵也跟张卫国见了一面,没有多说什么,张贵要忙着上班,张卫国也忙,匆匆说了几句话,就告别了。
  张卫国也给爷爷写了信,还买了一些东西寄过去。
  张成业也收到了,他拿到包裹的时候是笑着的,等看到信,看着看着就叹了口气。
  柳岩新啊,这事终究得要解决,只不过,人都走了,就算能够要到补偿,伤害也造成了。
  他沉思了一会儿,就出门去找人了。
  他们张家的女儿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欺负,补偿和教训哪个都少不了。
  ……
  张卫国他们一行人回到了首都,各回各家,辛苦了这么久,明天又是休息日,大家都好好休息,恢复元气。
  这一次,他们收获满满。
  毫无疑问,从大方向来说,特区的建立是对的,带来的活力和发展让他们吃惊,对比一下,首都这边小小的变化就容易让人觉得保守了。
  他们休息过后,要根据调研撰写一份报告出来,张卫国心里已经有腹稿了,他现在有了想要主动申请前去实习的地方,如果他这一份报告被老师采纳的话,应该能帮助他实现目标。
  他现在已经对实习有些迫不及待了。
  苏茴也有些迫不及待了,终于办完了手续,她看中的小福地到了她的名下,她该怎么布置呢?


第116章 
  这个地方对于苏茴来说是福地,不过对于当地的村民和政府来说,这个地方名叫野猪林。
  野猪林这名字很常见,哪处地方野猪泛滥了,可能就会被人按上那么一个名字,代表那里曾经,或者是现在野猪泛滥。
  现在这里就生活着一群野猪,时不时的会从山上下来祸害庄稼,偶尔还有伤人的事情发生。
  距离现在发展的地方也有一段距离,所以她说要买下那块地方来建房子,答应把那里的路修一修,政府很痛快的就把那块地方批给了苏茴。
  这件事情还是潘佳业帮忙跑的手续,他很好奇,这块地这么偏,她还一次性买了这么大,还答应要修路,这是山地,也不适合修建厂房,局限性大,他真的不明白苏茴买来这块地要做什么。
  苏茴是跟他说了要用来建房子的,他不信,用来建房子?
  这么偏僻?!
  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山,还有村落,唯一可取的就是价格便宜,而且在范围之内有一口温泉,但是那温泉口子太小了,想要作为营业用的话困难。
  他不理解,苏茴却兴致勃勃,跟他打听有什么工程队,还聘请了人手开始修路,又清理那几座山上的杂草杂树。
  这才刚办完手续就开始动工投入了。
  虽然一开始投入都不大,但是这些钱投入到其他行业,很明显会带来更多的收益呀,潘佳业不理解,不过对于苏茴的拜托,他还是认真帮忙,乖乖的牵线。
  这是人家的事,他自己心里嘀咕两句就算了,而且他自己也明白,现在他们厂子的利润数目不少,他都不知道钱该怎么花了,她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呗。
  他现在观念还在以前,跟他的挣钱速度产生了差异,他除了修了个房子,买了些家具花了大价钱之外,其余的就没有怎么花销。
  他家人也是。
  出去买个菜还要砍个价呢。
  花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钱并没有多少,他有的时候看着王海雯那花钱如流水的态度也很佩服。
  她今天去买一套首饰,明天去买一个奢侈品包包,后天是去定做一件旗袍……各种都是花钱的地方,她现在投资兴建的两个厂子还没开工,花的钱就已经不少了,但是她一点勉强都没有,似乎这些钱对于她来说是九牛一毛。
  现在苏茴也买了这么大一块地来建房子,潘佳业想到了香港那边的富豪,那边好像也是会买一块地来修建山庄会所之类的?
  他是不是该与时俱进?
  粗略的算了一笔账,潘佳业放弃了。
  算了算了,他还不如多投资兴建几座写字楼。
  现在住的地方已经很好了。
  如果想要花钱,就买多点黄金珠宝存着好了。
  之前他祖上校友资产,也是存黄金的。
  不管什么时候,就算发生了战争,黄金还是硬通货。
  又能随身携带。
  不像土地和房子,在战争时代,根本不值钱。
  ——
  张成业亲自过来了一趟,带着一些人来到了柳岩新的单位,笑容可掬的找他。
  柳岩新战战兢兢,他没有想到有人来叫自己出去,看到的却是他们。
  然后,他们把他拉进了一条巷子,等到他再出来的时候,他捂着肚子,抖着两条腿,慢慢的回到了单位,他现在的住址,还有身份信息,全部都被他们知道了,他们要他付一大笔钱,写关系切结书,另外还揍了他几拳,为防他去报警之类的下的都是暗手,他现在感觉全身都不痛快,肚子格外的痛,但是他掀起衣服一看,连个淤青都没有关系。
  切结书对他来说没问题,但是要赔付的一大笔钱让他很有压力,他现在存的钱并不多,一时之间根本拿不出来,但是、但是让他就这么离开,放弃这里的机会,他又觉得有些可惜。
  他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发展前景也很好,他还在这里遇到了对他有意的一个对象,她是一个上司的女儿……
  柳岩新想到了张成业和蔼的面容,捂着肚子的手忍不住一紧,长长的吸了一口气,算了,花钱买平安,那边怎么说也是他的孩子,这钱也是用到他们几个身上的,也不算太吃亏,熬过这一段时间就好了。
  首都那一头,张卫国他们这次的调研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浪,学校对这方面很重视,他们个人的一连串发表在校报上,两个老师联名发表的在报纸上面,为此他们学校特意成立了一个临时小组,他们原班人马都被编入了这个小组之内,另外,国家对外经济部的人也主动过来跟他们一起分析,请求技术协助,看到他们几个大四生,邀请他们去实习,张卫国接到邀请立刻答应了,他的实习单位就提前确定了下来。
  张卫国很高兴,文学倾也觉得欣慰,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变化明显,对外经济部越来越炙手可热,他们需要吸收新鲜血液进去,而张卫国是他们学校的优秀人才,本身又对这个方向感兴趣,被选中去实习,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分配的单位也是在那里,现在得偿所愿,双方皆大欢喜。
  张安国和张定国也为他感到高兴,学生时代受到很多的优待,但是因为小时候的遭遇,他们其实都想要早点独立,出来参加工作,以前,他们都说要养家的。
  现在,他们不需要再这么急迫的长大,可以放缓了步调,提升自己,但是这份心情一直有残留。
  看到二哥要参加工作了,还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由衷的感到了欢喜。
  ……
  又下雪了,路面有些滑,走路需要小心,不然很容易摔个屁股墩。
  算算时间,差不多了,他们要给老家那边寄东西过去,作为过年的礼物,这份东西的价值跟去年差不多,不过添加了更多海边的干货,鱿鱼干、虾米之类的东西。
  今年他们同样不会回老家过年,路上的时间太长,他们要忙的事情也多。
  把东西寄了出去,他们都有些好奇,舅舅会怎么跟外公外婆说?
  现在距离过年没有太长的时间了,舅舅那边现在店铺建好了,住宅也修好了,在那边稳定的开着店,他还想接外公外婆去那边住,他要怎么跟外公外婆说?舅舅对这件事很紧张,他说了,妈妈也一定没办法继续保密下去了,舅舅的衣服就是从妈妈那里拿货的,外公外婆会怎么想?会生气吗?
  不过妈妈不在那边,可以躲过外公外婆的“攻击”,在信上责备的话好处理多了。
  苏仲现在确实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他的店面建好了,住宅也建好了,院子也用青砖围了起来,宣示这里是私人领地,之后他就把铺面开了起来,有着稳定又足够吸引人的货源,他还做一点小批发,用相对比较低的价格卖给其他人,他们再加价出售,这样子他更省事,一口气赚的会更多,不过利润也分薄了。
  在店铺里面做生意比自己摆摊要舒服的多,不用在火车上跟许多人挤来挤去,火车上人多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味道,总有的人干净,有的人邋遢,在火车上尤其是长途,没办法洗澡,那个味道简直了,有的时候他觉得猪圈都比这个味道好闻,又闷又难闻,还没办法避开,简直是在受刑,而且在火车上人多手杂,还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现在不一样了,他在店里坐着,根本不用过多的招呼,根本就是坐着收钱,有一个人来买,口口相传,很快就会有一串人过来光顾,不愁没有生意,就是孤单了一些,想爸妈,还有媳妇孩子,他们过来就好了,附近的学校他都去问了。
  他们镇上的教育资源肯定是没有省城这边好的,他问了,如果他的孩子想要在这里入学要怎么办?最简单的就是户口,儿子的户口迁过来,他就能分配到最近的学校去上学。
  问题是该怎么说服爸妈他们过来呢。
  他在这里赚的很多没有错,但是粮食也十分的重要,有的时候有钱根本没用,因为买不来粮食,没有粮食只有钱,只会被饿死,尤其是体验过饥饿的人,更能了解粮食的珍贵。
  还有妹妹那边,妹妹也不对他抱有希望,觉得他不可能瞒得过爸妈,劝他老实交代,这样子可以争取宽大处理,因为他的货都是从她那里拿的,妹妹肯定也会“暴露”,让他不要说的太详细,只要说她有一间服装厂的一半的所有权就可以了,可以了?
  苏仲觉得妹妹是在诳他,这怎么可能会可以呢?
  爸妈不打破砂锅问到底才怪,搞不好爸妈还会亲自过来问她怎么回事。
  不管他再怎么想要日子过得慢一些,争取一个不让自己的被老爸追着用扫帚打的结果,时间还是到了,他又期待又心虚,这么大一把年纪了,他不想再丢面子了,想来想去还是没想到,就买了特别多的东西,比之前以往哪一次寄包裹寄信回去买的东西都要多。
  他从各自给他们挑选了一身料子最好的衣服,然后奶粉、麦乳精、糖果、饼干点心,还有别的地方才有的山珍海味,还有一些用品,全都准备好,然后把他这里的货全部清干净,把门窗全部锁好,把该带的贵重物品都带上,这样就算万一遭了贼,损失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小贼总不能把这房子和地搬走吧?
  这才是最值钱的。
  常小荷老早就开始洗洗刷刷了,苏仲信上说了,他那边年前生意最好,赚完一波再回来,会给他们一个惊喜,说起来这已经有半年多没见面了,一起送大儿子去学校报到之后,他就没有回来过,每个月就靠通信联系,现在儿子都放寒假回来了,他还没回来。
  这么长时间不见了,想到他要回来,就坐不住,有空闲就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了一遍又一遍,也做了许多他爱吃的东西,就等着他回来。
  在外面挣钱肯定辛苦了,不知道瘦了没有,他总说他没有,怎么可能没有瘦呢?有其他出去打工挣钱的人回来,基本都变黑变瘦了。
  因为他的信上明确的说了他提前买票的时间和班次,苏浅明和苏半夏特意去车站里接他,他说他买了很多东西回来,一个人带不回去,让他们来帮忙。
  他们都好奇了,他是买了什么东西,多到他一个大男人都拿不下?
  火车晚点了,晚点是常态,幸好晚点的时间不长,就半个小时,他们举着一个大大的红色袋子来回晃悠,有这个作为标识,苏仲很快就看到了他们。
  苏浅明和苏半夏看到苏仲身边带着的东西都吃了一惊,怪不得他信上说让他们有空就来帮忙,这么多东西他一个人怎么可能搬得回去啊?
  他们镇上没火车,所以他们要从市里面转车到镇上,然后再从镇上雇牛车把东西运回去。
  坐在公交车上,看着这三大包的东西,苏半夏忍不住掂量了一下自己拿着的那个:“爸,你买的这是什么东西啊?”
  苏仲:“你那个袋子里都是些吃的,还有一些用的,我这里的是衣服,回去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苏浅明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的身上,出去半年,他嘴上不说,心里也是惦记着的,现在看来还好,脸上似乎还白了一些,没有瘦,跟之前差不多。
  看来日子过得还行,不至于太辛苦。
  这些东西他也有一堆的话要问,但是现在公交车上人多,就忍住了,回去有的是时间慢慢问。
  苏仲也一直在看他爸还有儿子,爸看上去好像比之前又苍老了一些,还是要劝他,去省城帮着买衣服也好,做点别的也好,总比下地干活轻松。
  儿子的话他比之前看上去更成熟了,越来越像一个顶立门户的的大人了。
  妹妹家的几个孩子因为远,他们过年放寒假都没有时间回来,对比一下,儿子学校的这个距离就还好了,还能在家里过个年,一家人团聚团聚,离得近有离得近的好处。
  不过也要看人,妹妹在特区,回来其实不会很耗费时间,但是瞒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妹妹是真忙,现在他回家过年,妹妹也去首都陪几个外甥一起过年,只留下他自己一个人来面对,想到这儿他小心的瞧了一眼苏浅明,一对上立刻移开。
  苏浅明看到了,他一直看着他,看到他这表情,眉毛就有一边挑了起来,这表情他可不陌生啊,他干了什么心虚的事情?
  就这表情太明显了,在外人面前还好,但是在他面前,这个儿子一向是藏不住什么心事的。
  他的眼睛微微眯起,看来回去要好好盘问盘问了,他在外面,没有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吧,可千万别被他发现他做了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不然他这双腿估计就要嫌长得太好了。
  不知道是不是感应到了他的这个想法,苏仲打了个寒颤,心里有些毛毛的。
  辛苦把东西搬回家,一路上他们被村民围观了。
  苏仲他出去这么久,现在终于回来了,大包小包的样子,肯定没少赚钱吧?
  有的村人没有其他的事做,就会尾随着一起回来,对于这种情况,苏浅明都是笑着:“他刚回来累了,改天我们再说话。”
  “还要到你家去拜访呢,怎么可能不去你家。”
  “就买了些没用的东西,不值钱的。”
  ……
  一路上,苏浅明的嘴巴就没停过,不过他在村里还是挺有面子的,不少人都要靠他看病,所以他们回到自己家的时候,后面没跟人,进了院子,就把门给锁上了,免得有不速之客过来。
  “爸爸!”苏石伟兴奋的冲了过来,抱住他:“爸爸你终于回来了!”随后他很快放手,连退三步,脸上忍不住揪成了一团:“爸爸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