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仲:“没关系,没关系,难得去一回,更何况难道你不想看看儿子的大学长什么样吗?”
常小荷沉默了,她当然想,只不过这车票钱可不是一笔小数,值得吗?
看到常小荷这样,苏仲皱起了眉头,他也知道,问题出在钱身上,大儿子的年纪大了,差不多该成家了,他们做大人的该准备起来了,这要成家需要的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几年时间过去,他们的小儿子也到年纪了,这又是一笔开支。
也幸亏他们两个只生了这两个儿子,要是再多几个,日子没现在过的这么轻松,他暗下决心,还是跟妹妹之前说的一样,去外面看看吧,能挣些钱也是好的,现在时候跟之前不一样了,现在是合法的。
要是能够挣些钱,把两个儿子人生大事的钱都预备好,那就好了,不过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他没有跟任何人说,跟常小荷一起收拾了东西,送他去学校。
常小荷终究是被说动了,打着主意回来后更勤快下地干活,把钱慢慢挣回来。
苏半夏是要拒绝的,他都这么大了,虽然他是没有坐过火车,但他觉得自己不会有问题,他一个人也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到达目的地,但是他说不用,他爸妈不听。
他是拗不过他们的,而且他爷爷奶奶也是赞同,觉得他一个小孩子家,去那么远的地方不太安全,有大人护送会更好一些。
还是小孩子吗?苏半夏哭笑不得。
他跟张保国同龄,还比他大上几个月,这个年纪,村里的同龄人有的连孩子都抱上了,他就是因为上学耽搁了而已,眼下考上了,还得继续耽搁下去,等到他毕业,到时候他同龄人的小孩,应该都能满山遍野的跑了。
张贵把家里的活计该干完的干完,也去外面闯荡了,他有一种迫切的心理,他想要给周小晴带来更好的生活,他要去外面闯荡,要是不好,他就回来继续种地,要是闯荡的好,就能给家里带来更好的生活,家里的地就拜托爸妈盯着,等到时候收获忙了,请他几个要好的兄弟帮忙把地里的庄稼收了。
他这情况,是不适合出去的那一个类型,因为他们家的人口简单,就夫妻两个大人,下面两个孩子都还小,张根李满芬都不同意。
但他执意要出去,别人也拧不过他,他就跟着两个谈的来的兄弟一起出发了。
他也走上了村里人的老路,先去工地上帮人建房子。
房子建好了,他也去干杂工,搬东西卸货,他一点一点的加深了对这里的了解,之后他就进了一间工厂,一个月的工资三十块,另外还有按件数的提成,一般来说新手是三十三,要是熟练的可以拿到四十多,而镇上的工资水平大多是二三十。
而且这里还包吃包住,虽然吃的菜没有油水,但也能混个肚饱,仔细说起来其实差不到哪里去。
这份工作比起建房子也要安全的多,风吹不到,雨淋不到。
第一个月的时候,他因为不熟练,只拿了三十二块,第二个月好了一些,三十五块,他来了这里半年,只有第一个月的工资寄了回去免得家里人担心,其余的都在他这里,现在看初步稳定下来了,他给自己爸妈买了一身衣服,这里的衣服真的便宜啊,去批发市场那里,经常能看到十块钱以下的衣服。
除了爸妈,就是自己媳妇、儿子女儿。
他还特意买了一只金戒指和一对金耳环,金戒指是给媳妇的,他以后能给她更多,金耳环是给李满芬的,让她帮忙好好照顾他的家小。
有了对耳环,想必她能炫耀好久了。
之前周小晴还是在村里面当老师,不用下地,她养的皮肤白了不少,不过现在又黑了回去,分了田地之后,她教书之余也要下地了,这就又黑了回去。
收到了张贵寄来的这一大包东西,张家上下都喜笑颜开。
同时还有别人的心动。
就比如赵来娣。
她可从来没有过金饰。
现在看着婆婆耳朵上的金耳环,妯娌手上的金戒指,直接酸上了。
让张全也出去找工作,她也想要金饰。
张全何尝不心动。
他不是一个人出去的,还有二叔的几个堂兄弟,一起坐上了火车,踏上了旅途。
周小晴确实很高兴。
虽然家里没了个壮劳力,很多事要自己来,不过有这些东西,她宁愿辛苦一些。
两个孩子也不小了,能帮着干活。
她看了张贵信上的描述,自己都有些蠢蠢欲动。
但是这一份老师的工作要是走了,就要不回来了。
她还没办法下定决心。
张贵跟苏茴在同一个城市,但是他没有遇到苏茴,因为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根本就不在一处。
所以他在这里辛苦的挣着钱的时候,他不知道,他的那个二嫂,在宽敞舒适的房子里,跟外国人、香港人谈笑风生,手底下管着那么多人,日子过得羡煞旁人。
他们的厂现在更大了。
潘佳业说他偶遇了他之前的老东家,对方的脸色真是太精彩了,想必他们也没有想到,卖给他们之后会把这个小厂子弄的这么有声有色。
工人的数量一直在增加,机器新购了,厂房现在正在扩大,原先承租的地都不够用了,又跟当地的政府在旁边多承租了一块地。
里面的工人在生产线上热火朝天,旁边的空地也在热火朝天建设新的厂房,一副红红火火的模样。
之前因为家里的私事,把这个金母鸡卖掉的老东家,看到了潘佳业心里当然不好受,这时候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没有卖的话,他们一样可以做出这个成绩。
也不看看他们做了多少改革,服装设计这一方面是重中之重,除了周海之外还额外花高价请了人,有香港那边学了手艺回来的,比如周海,也有内地经验丰富的老裁缝,都是按照提成,只要销量超过一定的比例就可以按照梯度拿奖金,跟奖金比起来,他们每个月高额的工资那就是个添头。
有着一大笔钱在那里吊着,他们个个都十分尽心,这可是钱啊,一大笔的钱。
就跟那时候潘佳业想的一样,就算之后这行做不下去了,现在赚的足够他们买地建房子,留下一份家底了。
两个人买的那块地上的写字楼也建好了,普遍不高,不像后世几十层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
他们建的是八层,占地六百多平方米,两两对望,分成不同的隔间,租赁信息一放出去就有人来问价格了,好租的很,一个个的公司进驻,很快就充实了起来。
看到这个态势,潘佳业和苏茴默默的又在旁边买了两块地,默契的再度起高楼。
他们想要创造一个服装城。
除了自己家的产品,也要邀请别的商家进驻。
苏茴之前建的厂子也建好了,这个她是个人独资的,她想要做机械,比如说机械自动化,她想要研究,然后看看能不能转换成自动炼丹炼器之类的,但是这种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二手的机器都没有门路买。
暂时只能作罢。
服装这一方面跟潘佳业合伙,颜料放到楚衣,单独拿一份抽成,自己建的厂子是不打算再跟服装搭上边的。
虽然有底子在,开头会容易一点点,但她没有兴趣,有一个就够了,她现在相当于红尘炼心,接触种种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事情,获得不同的感悟,提升心境,这就是红尘炼心的作用。
这段时间,没有了束缚之后,她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如果她的伤好了的话,估计一下子就能跃到筑基后期。
开厂不是那么容易的,场地、生产线解决了之后,要找原材料供应商,要招聘员工,寻找销售对象,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循环。
销售渠道目前来说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只要找对了方向,在这个物资普遍不够充足的时代,基本上都能销售出去。
她这块地不小,分成了四个区间,自己用不上那么多,多余的三间厂房就租了出去,也很好租,尤其是在知道彼此是在做什么的时候。
苏茴这间厂做起了老本行,那就是酱。
她特意去买了国外受欢迎的果酱回来研究,除了之前的那些香菇酱之外,专门调配了一些符合西方口味的酱料,跟客户打交道,是外国的就请他们品尝,给予意见和评价,一点一点的调配。
这个对她来说是轻车熟路了,没办法,想要买生产线真的不容易,罐头的生产线简单,比较容易拿到,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这个酱料厂的名字也很简单,就叫好味道。
开始潘佳业不能能理解她的选择,尝了一次她做的酱,就赞不绝口,竖起了大拇指:“你做这个绝对可以!还缺钱吗?我可以投资。”民以食为天,他现在有钱了,吃的喝的用的都比之前高了不少,在这其中吃的花销是最大的,能挣钱了,这么辛苦,他要是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去买,价格贵一些也没有关系,这个味道,绝对能赚钱。
只可惜苏茴不需要,她手里也有足够的钱来运转。
材料也不难,她用的材料都不是太罕见的,而且因为改革开放,这里的居民家家户户都养了不少的东西,还有养殖场,这些对于当地没有资本的人来说,是最容易发家致富的途径。
各种蔬菜菜干类的也很简单,找一个附近的村子,下单子,只要给了定金,要什么他们就种什么。
至于一些山货调料之类的,这里没有的话能通过火车运过来,运一次就能用很久。
看到她捣鼓这东西,潘佳业也真正放心了,共事这么久对她的能力他也了解了,要是她再开一间服装厂他真担心,到时候那是她一个人做主的地方,肯定会更受她的重视,这边肯定会有影响的。
现在那边是吃的东西,跟这边穿的搭不上边,他就彻底放心了。
接到电话,另一头的张保国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一点也不意外,还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妈妈做酱做的那么好吃,现在生产出来了面要面向全国,不也是挺正常的嘛。
苏茴想要的市场很大,可不仅仅只是全国,她专门调配的西方口味在他们这里受众不大,主要是为了国外。
她的目标是,让“好味道”在国外超市上架。
一来二去能够认识更多的人,想要买机器,想要买什么东西,也多一条路子。
这时候万元户也慢慢的发酵了,在一些报纸上出现了万元户的说明,在特区,有各方投资商在,不怎么值钱,但是在别的地方,比如说首都那里,万元户出现是值得上报纸、全村轰动的大事件。
用报纸的篇幅大肆报道了不少,就像李村所在的那地方,平静的宛如一滩死水,没有什么活力,要是突然之间有人说我有一万块的存款,是万元户,在大家一年只能挣个几十块的前提下,这一万块是多大的震撼?
假设一年能够存五十,十年五百,一百年六千,对比一下,一万块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当然值得大肆报道。
送儿子去上学之后,苏仲独自一人来了,按照妹妹的地址去找她。
然后他吃惊了,这一栋漂亮的洋房是妹妹的?他没想过,妹妹居然过的这么好!
妹妹带着他转了一圈,然后就被“委以重任”,她免费赊他一些货让他去卖。
到时候卖了给她本钱就好,其余的都是他的,要是卖不出去,拿回来给她。
苏茴也不是没有想过给他一份工作,但是她其实性子比较独。
就跟修行一样,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是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路。
这也是她个人的路,她不想有血缘关系的他们介入。
在她“去世”之前,她都不会让几个小的干涉进来。
虽然目前来看他们都对做生意没兴趣,但是以后呢?
如果他们感兴趣了,苏茴会出创业基金,但是给他们一个管理岗位插手什么的,苏茴从来就没想过。
对苏仲也是一样。
他没有接触过现在时局的变化,让他出去转几圈,只要是有点野心的,都能发现现在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
更何况,路已经铺好了,他只要找个地方卖就好了。
之后就靠他自己走,能走多远,看他自己。
拿到这些衣服的时候苏仲是蒙的,拿着这些衣服到地方去卖就可以了,真的那么简单吗?
试试吧,妹妹也说了,要是卖不出去拿回来,她还能卖给别人,不会亏。
不会亏就好了,火车票的损失他还能承担得起。
心里有数之后,他模拟了一遍该怎么把这些衣服卖掉,然后他发现,他之前想好的那些都用不上。
他就选了一个有些好几个小时车程的地方,在火车站的不远处解开袋子,拿出旧报纸铺在地上,拿出衣服,就被人围了起来。
幸好妹妹之前给他说过参考价,他记得很牢,不然他都要蒙了。
这些衣服是好看没有错,但是也不至于这样像抢着送钱一样吧?
无法理解,不过无法理解归无法理解,事后卖完了点一下数,他惊了,就这么一趟,除去给妹妹的本钱,来往的火车票,他能赚三百多,这也太赚了吧!
这要是多跑几趟,或者拿的衣服量大一些……
想一想能得到的那个钱,他就精神抖擞,急着回去重新拿货。
有这一笔的收入,他不用妹妹给他赊衣服了。
然后他才发现,这货是她妹妹照顾他直接给他的,这个可不好拿,一般人抢都抢不到,他这是得了她的帮助才会这样轻而易举的拿到。
他很感激,但也担心,这样不会对妹妹有什么影响吧,一次两次的还好说,要是经常就不好了。
然后就听到妹妹轻描淡写的说:“没关系,这衣服生产的厂子我也有份,这点主我还是能做的。”
苏仲:“???”
这些字他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说出来,怎么突然无法理解了,什么叫做她也有份,他瞠目结舌。
妹妹,来特区这里,你都做了什么啊?厂子都有份了???
第112章
苏仲对妹妹说的话十分震惊,之后她让他保密,他犹豫来犹豫去,觉得暂时还真是保密的好,要是说了他怕爸妈受不住这刺激。
他也要再看看,看看怎么回事儿,她是被骗了,还是是真的。
有了他妹妹提供的货源,他摆摊做得很顺利,从妹妹这里拿货,然后挑一个距离合适,又比较繁华,有充足购买力的城市下车。
找一个人流量大的地方,一般来说,车站附近就能满足他的要求。
累是累了点,要眼疾手快,浑水摸鱼的情况也发生过好几次,有一次特别的惊险,他在车上因为太困了,不自觉就靠着车壁眯了过去,猛的惊醒的时候,就有个陌生男人的手伸到了他的胸前,正想探手进去,吓了他一跳,赶紧把人给推开,摸了摸自己的胸口,感觉到了内袋那里的异物感,他才松了一口气,转而怒目而视。
他这副样子来人一点都不觉得惊慌,有些古怪的笑了笑:“我刚刚看到你这有一只虫子,正想帮你弹开呢。”
他正想破口大骂的时候,注意到了周边几个站出来的人,他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这是我的朋友。”
苏仲:“……”
他忍了。
全都是成年的男人,他现在一个人出门在外,不适合闹事,去了别的车厢,自那之后在车上就再也没有睡过觉。
反正他坐车的时间都不是特别长,再累也要忍一忍,之后实在困了就去招待所。
他也不会带太多的现金,钱的数目多了,立刻就给存了,这样就算存折被别人偷了,没有密码也取不出来钱。
他的资本积累的很快。
挣钱容易的像是在做梦一样,虽然确实也很累,但是想要挣钱哪里有不累的啊。
不过这样确实也比较危险,除了小偷之外,还有明抢的,他一个大男人都有人敢下手,他都不知道那时候妹妹是怎么过来的。
他想赚钱,但也惜命,就一个人这样来回跑,他怕出个万一,到那时候家里怎么办?
这段时间跑来跑去,他也对妹妹有些了解了,妹妹真的不是在说假话。
他也认识了几个同行,能够搭上几句话,说起这个牌子的衣服,对方也能说上几句,就说过,这厂子的货不好拿,太畅销了,根本不愁卖,一般人得要有关系,没有关系的只能在出货的时候去抢,但是这出货的时间又不定,没有人守着的话,大都只能错过,很可惜。
看到妹妹这么有本事,他也为她高兴,也想向她讨个主意,有什么比较稳定的营生适合他?
他现在是很赚钱没有错,但不适合长期下去,而且离家也远,家里没有办法照料得到。
苏茴:“你想要稳定下来可以开店铺。”他有货源,也有足够的本钱,可以租,甚至是买下一个地方,自己建房子,做店铺,他要是想照顾家里,那就选镇上,距离近,要是想挣钱,以后给家人带来更好一点的生活,那就选市里,省城,镇上太不方便了,火车都没有,他们市里和省城都有火车站,有火车,拿货或者是出货都比较方便。
“你想一辈子在村里吗?你想想,城里的基础设施,学校、医院、住所。”
而且除了开服装店卖衣服之外,他还可以从这里批发电子产品、文具,各种各样的东西回去卖,这些都比较罕见,要是开了店,不收票,价格又适中,肯定有生意。
听了她的话,苏仲沉默良久:“我要好好想想。”
是的,这要好好想想,这是要影响一辈子的大事,不慎重不行。
这也不是急于一时的事情,他还可以慢慢考虑。
苏茴也不催他。
他可以慢慢想。
苏仲对比了一下他看见的城里人的生活。
他们不用下地,到了年纪退休了那就更舒服了,基本上就是带着孙子都处逛。
跟别人下棋聊天喝茶,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舒服,小孩子只要去上学就可以了,到了时候就去招工成为工人。
他爸现在要在地里干活,还要给人看病抓药挣外快,大儿子现在有前途了,但是小儿子还不知道怎么样。
他不像半夏,坐不住,他这个成绩,高考是没有希望的,像一个皮猴,只能混一个高中文凭,想着以后大儿子拉拔他找一份工作。
如果他能够买下一个铺子,以后不管怎么样,家里都有一份营生。
唯一需要烦恼的,就是之前管的这么严,现在说是放开了,但是会不会又变回去?
到那时候,他们家的成分就有问题了。
但是现在是政策引导的,不会把错误归集到他们身上吧?
如果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开铺子比较合适,户口关系不变,土地也保留着,到时候有什么不对他们还能回乡下。
不知道爸妈他们会不会有别的意见……
苏仲想来想去,特意去他们省城转了一圈,这里的变化很大,他来过几次,但都是匆匆来回,卖完衣服就走了,现在他特意留意了,看到了很多的小贩,卖各种吃的也多,卖用品的少一些,衣服鞋子墨镜手表……通通围了一堆人。
他想要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出售房子的,想要打探打探价格,看看自己还差多少。
转了一圈,没有收获。
还是在一个老字号那里打听了这里的中介,花了钱,才知道消息。
商铺那是没有的卖的,老房子倒是有。
他现在手里就有,有之前收归国有,后来返还的,还有的单位分房,旧房子太破旧出手的。
那个比较好的房子问了一下,需要小几万,而那个破旧的,接近三千。
看上去这个三千的好便宜啊,但三千的价格不低了,按照工人一个月三十的工资计算,需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存下三百,要十年才能买的起。
这个价格也很高,现在苏仲不是拿不出来。
他跟着中介去转了一圈。
这房子真的旧了。
只有一个房间是后来建的,能安心住人,其余的苏仲很担心有什么从上面掉落下来。
那破旧的老房子也不是卖点,那间新建的才是,面积也有八个平方了,挤一挤,能住好几口人,其余的老房子用来放东西养家畜。
其余的,就是这个院子大了,光是院子就有二三百平,现在种有果树和青菜。
这院子用土墙围了起来,地下还有石头,防止别人越界。
苏中没有看到井,一问,这里没有井,需要打水要走十来分钟。
这是个缺点。
如果要方便的话,自己家要打一口井,但是打井又是一笔花销。
他问中介可以打井吗?这院子都可以建房子吗?
这时候没有这么多讲究,都是可以的。
院子外面就是路,不是主干道,但也能过四个轮子的车,周围这种院子有,平房也有,住的人也很混乱,不过大多数都是工人,他们这里前面有一间罐头厂。
而且距离他们这里的医院不是很远,走路十来分钟,另一个方向,也是十来分钟,还有一所中学。
这个不是很近,但也不远。
苏仲考虑来考虑去。
这也就是省城了,上回,妹妹的一个小姑子在他们镇上买了旧房子落户的,才花了小几百,对比一下,真真感觉到了差距。
以后就是生意做不下去了,把这卖了都能得不少钱。
讲价自然也是要讲价的,苏仲答应中介给他送两身衣服,他就主动多了,减了三百。
买了这房子,拿了证明,但是还要继续花钱。
这破旧的危房是不敢要了,推了,只留下那一间新房。
说是新房,其实也有十多个年头了。
这些都需要人手,一事不烦二主,都拜托中介帮忙找人。
推了旧房子,靠近街边这里他打算起一个平房做店铺,后面就住人。
要是钱有余裕,他再起两间房间,这样爸妈孩子来了也有地方住。
这一下子,他真的钱就差不多见底了。
苏仲不放心,他这不能两头顾啊,这里也没有一个信任的人帮忙看着,到时候人家偷工减料他都不知道。
苏茴在这边也有人,她帮了忙,定期让人去转一转,买点水啊水果之类的,就解决了。
他们也不敢太糊弄,钱苏仲可没有结清的。
苏仲一出来找活干除了寄信寄东西回去,人是没有回去过的,跟其他人一样。
凡是出来见世面、找活干的就没有回去,哪怕家里面农活多,在收获的季节需要人了,面对着每个月几十块的薪水都没有选择回去。
在收获的时候,少了人是忙不过来的,张根和李满芬不算太老,身体一向康健,但说到底也是上了年纪了,体力比不上年轻人。
现在家里就他、李满芬、赵来娣,还有周小晴四个成年的大人。
家里的壮劳力张全和张贵都出去找活干了。
他们面对着那份薪水也不想他们放弃,但是家里的活他们确实忙不过来,要是误了时候,让庄稼浪费在地里那就不好了,赚钱要紧,但是粮食是更要紧的,有的时候,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粮食。
周小晴虽然也在家里,但是她要上课,就早上和下午那点时间可以帮忙,张喜华和张小华在镇上中学念书,也是早上和晚上的时间才能回家。
这样的情况下,张根只能找人帮忙,总有些人怕外面的世界出什么意外,胆怯着不敢出去。
他也不提出给钱,他就提出来帮忙干活,干多少活给多少肉作为酬谢。
他怕给钱太敏感,不过这样也差不多,现在肉还是比较稀罕的,鸡蛋家禽这一方面在政策宽松了之后没有那么馋了。
但是猪肉养殖期长,他们村里就没有人长期卖猪肉的,想要买只能去镇上。
去镇上的话便宜的需要肉票和机遇,去的晚了就卖完了,不要票的就只能出高价买。
也说不上是直接给钱好还是买肉作为酬谢的好。
现在这地里的活都是自己的,不能不卖力,这样连轴转,赵来娣和李满芬都有些吃不消了。
但吃不消也得吃,这可是自己家的粮食,而且忙过这一阵,挨过去就好了,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比较大方,之前不舍得吃的大米、鸡蛋、腊肉、腊肠,有一样算一样,端上餐桌补充体力。
收获完毕称量上交一定比例给集体的时候,张成业一看产量,好家伙,那些个有壮劳力出去了没有在家里帮忙干活的这产量依旧比之前好上不少!
换到整体来看,数字就更好看了。
这说明他们做的是对的。
苏浅明和田思怡也有些吃力,田思怡身体一直不大好,下地干活的事情很少做,要是勉强,搞不好就是一场大病,不仅帮不了忙,还要耽搁其他人来照顾她,得不偿失。
所以后来哪怕看到他们吃力,她也不会说要下地干活了。
村里人知道她这情况,不止一次说过她好福气。
一般人家有这毛病,哪里还能过的这么滋润?
也就是她男人能帮着看些小毛病,才能把这个家撑起来。
常小荷在儿子去上大学的时候跟着去了,她是个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的人,能出去长见识,一方面可以送儿子,另一方面也大大的满足了她看看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在火车上,她看到了很多人,她不会说普通话,一开始还好,但是越来越多别的地方的人上车,她很多就听不懂了,刺激的她回来就嚷嚷着说要学这个普通话,她怕呀,要是大儿子在那边娶了儿媳妇,那边的俗语她不会就算了,但要是普通话也不会的话,她们婆媳以后怎么交流?
去到了儿子的学校之后,她有些失望,跟她想象中的高楼大厦有些差异,好吧,这是学习的地方。
她帮着儿子收拾床铺,还送了他的舍友一些吃的,指望他们跟自己儿子好好相处,她本来说送儿子到了学校就回来了,但是苏仲拉着她在招待所住了一晚。
拉着她到处逛了逛,有一座大学,这地方不会太差,总有值得逛的地方,他们还在那里的供销社买了不少特产,大大的长了见识,回来之后,对着自己娘家人和其他村里人,她能滔滔不绝的说上半天都不带喘口气的。
值得说道的东西太多了,不管是那咕噜咕噜的火车,还是说买不到坐票只能站着回来的体验、五湖四海的乘车人、还有异地他乡的俚语,吃食风俗,太多太多……
回来之后,苏仲就去找活干了,他说要把花销给挣回来,让她放心,她怎么放心?
要不是每个月都有信回来,上面还有钱,还不知道要怎么担心。
他每个月也有寄钱回家,跟其他人差不多,还会有其他的东西,比如说几件时兴的衣服,儿子用得上的手表,公公婆婆喜欢吃的食物……
她不知道苏仲赚的大头他都留在手里做本,就这每个月寄回去的数量也足够让她惊喜了。
对于妹妹,苏茴在信上一个字都没敢说,就怕他爸察觉出了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