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七零:农村麻辣媳-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导致了部分人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基本每天出工的,一半以上人都心不在的状态,反正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分都一样。
  郝村长这话里意思,大概他们村干部已经商讨出适合的惩罚制度来约束,这样能提升来年的粮食总产量。
  朱寡妇肯定知道这其中的意思,偏偏扭曲事实,让大家对郝村长骂骂咧咧。
  真够不要脸的。


第六十四章 芭蕉村村花
  就在李小琴心中愤愤时,看到陈志国走到高一节的台阶上。
  穿的还是灰色的中山装,口袋别一支钢笔,不了解他品性的,怕还以为这人蛮谦和气质呢。
  李小琴暗暗鄙视,就在这时听到陈志国发言了,“行了,说要告发的人,我就是咱这片区域的负责领导,想要告发谁,随时来敲我办公室的门。”
  短短几句,李小琴也没有听出威胁的成分,偏偏崔狗濑和朱寡妇秒认怂。
  瞧瞧那低头缩脑的模样,李小琴真是好奇,这人的话真那么有力度?
  再看旁的人,也是拉耸着脑袋,没有人再骂咧咧了。
  不过,陈志国站在那里,五官倒是一般,但是气势都不同一般人。
  而且讲话中气十足,沉稳中带着几分怒气。
  李小琴随即就明白,看来威严这种东西不一定得瞪眼大吼的。
  有陈志国开口,骂的人乖乖闭嘴了,王大胆端来茶水给郝村长喝,瞧喝下之后面色好多了,李小琴心里的担忧也放下了。
  “我们要说的,是出勤不出力这个事。“陈志国看着在场的人,说道:”大家都听说了吧,袁县的袁家庄,今年粮食产量高达两万多公斤,要知道,他们村今年的这个产量,相当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零年五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他们村搞的正是奖勤罚懒的制度,因为只有勤劳,才是粮食大丰收的唯一标准。而且,他们的奖勤罚懒制度,已经在不少村子引起反应,而且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一个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的知青,高高地举起手。
  在得到陈志国的同意之后站起来发言,“陈志国同志,你说的奖勤罚懒制度我倒是听说过,说出工多的人家,干活力气大的人家,分的粮食就多,还得到村委会百斤粮食鼓励咧,是不是这个?”
  这个知青的话一出,顿时惹来大家伙的窃窃私语。
  “这怕是不成吧,那像我家,老弱病残的,出工就我跟儿子,我老生病,就儿子这公分,一年能分几个粮食啊。”
  “对啊 ,这不公平啊。”
  李小琴只觉得这个知青眼熟,搜遍了记忆,也想不起来到底叫什么。
  可以看出这个知青在知青队占重要位置,这话一出,底下十几个知青都纷纷表示不公平,但因读过书的素质高,没像村里人那样高声嚷嚷。
  这会他目光就落在陈志国的脸上,对上他的目光,是一点都不怯场地说道:“陈志国同志,你提的奖勤罚懒制度我是不太赞成的,就芭蕉村十户人家就有一户病残弱的现状,就算天天出工出力,到头也分不到多少粮食,还是照样饿肚子。”
  “对对对!“李二奎跟崔狗濑是一类人,就没咋下过地的,如今又废了一条腿就更不可能下地了,这奖勤罚懒制度不是要存心饿死没劳动力的他们吗,所以特别积极地举手发。
  ”要我说啊,就别搞什么奖勤罚懒的,没意义,光咱芭蕉村就五百多口人,想偷懒的还是可以偷懒的嘛。”
  这提议让家里有老人小孩男人又死得早的婆娘心慌慌,也高举着手,不待陈志国点头就迫不及待地发言了。
  “要我说啊,就规定每天每户人出几个力,也就是每家固定干活勤快的下地,这么人少,一眼就看到哪个偷懒。”
  “对对对,每天固定出工出力再奖励!不然那些家里有七八个人的,都一块下地了,一年分下来的粮食那可是出工一人的多好多倍呢!”
  “我看这个成!”
  马半仙一看大家都针对儿子的言论有意见,气得站起来,双手掐着腰杆嚷嚷,“咧咧啥呀你们?人家干部做出的决定,那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瞧你们一个个能耐的!干部的话都不听咧!想造反呀?”
  陈凤霞和陈玉芬就站旁边,虽然没有开口为陈志国辩解,但从眼神是能看出对这帮人的辩论是多么不屑的。
  李小琴也是头一次见到马半仙的小闺女。
  名字她倒是记得的,俩人上辈子给她身上捏过不少毛毛虫。
  “姐,你快看。”陈玉芬看了一圈在场的人,目光就落在李小琴脸上,对上她看向这边的目光,赶紧地扯了扯旁边大姐的衣摆,朝她使眼色。
  陈凤霞循着目光看过去,微愣了下,刚才看到她跟前有钱讲话,但有人挡住没咋仔细瞅脸蛋。
  仅是两天,小丫头看起来又水灵了几分,那双眼睛灵气得狠,里面像是有星星一般,跟城里人似的。
  陈玉芬刚刚也没仔细打量李小琴的颜,这会还看呆愣了,微微张着嘴巴,傻傻地望着李小琴脸蛋,完了扯了扯大姐的衣摆,不解道:“姐,她真是原来的她吗?我咋看着不像咧?这丫头看起来可真是好,双眼大大亮亮的,诶,我觉得说她是咱村里最好看的都不过分耶。”
  陈凤霞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那样承认,她才是芭蕉村第一美,十里八村最美的。


第六十五章 鼓励养猪
  “切,我看你眼光有问题,我倒不觉得她哪里好看,浑身都透着一股俗气。”陈凤霞说道。
  陈玉芬如梦初醒,赶紧笑着说道:“对对对,我眼光有问题,呵呵,我觉得她没有我姐好看,要不然,哪能十七八岁就有伙子追了呢。”
  “你小声点。”陈凤霞回头瞪她眼,这年头虽然比六十年代开放,但订了婚的走在街上也都是保持着距离,何况她这种婚都没定的呢。
  陈玉芬意识自己说错了话,忙手捂住嘴巴。
  看到李小琴又水灵了不少,陈凤霞心里嫉妒得发狂,转念一想,小丫头马上就要被大家伙指鼻子痛骂,拿石头子砸,狼狈着咧,陈凤霞心里的嫉火稍微散了不少。
  她脸庞挂着得意,露出一脸胜券在握的表情。
  李小琴看得脸色就微微一变。
  这人一定是心里藏着啥阴谋诡计。
  她上辈子可就领教过几次陈凤霞这种表情之后的大招,比如抓老鼠塞她书包里,饭盒里塞毛毛虫,李小琴是最怕这些了,每次都忍不住尖着叫跳起来然后逃跑。
  这人该不会还想故技重施吧?
  “小琴,你冷不冷?”冷风袭来王红霞连打了两个喷嚏,伸手揉鼻子的时候拿肩膀碰了碰李小琴胳膊,说道:“你把我围脖取下来围着,我看今天这天气怪冷的。”
  “我不冷,你打喷嚏怕是要感冒了,自己围紧实了。”李小琴收回视线,脸上又带着娴静笑容回道。
  完了转身拉了大哥一把,柔柔软软地问,“哥,你冷不,我给你扶到那边墙角躲风。”
  李小东懂得直哆嗦,但抬眼望过去,发现村委会墙角蹲着兄妹俩的大仇人朱寡妇,就摇头拒绝了,“不,哥不冷,我估摸再十来分钟会就开完了,没事的。”
  “诶。”李小琴应了一声,想了想,风是从北边吹来的,就站在大哥的北边位置帮挡住风。
  因为早上出门就是上山,山里湿气重,冷气更重,所以穿的都是大棉衣棉裤,很抗寒,北风吹过来只觉得脸蛋凉飕飕的,别的还好。
  此时,台阶上的陈志国喊了一声,同时抬手示意安静下来,“大家莫着急,听我说。”
  他一吆喝,底下纷纷议论的人又停止了。
  陈志国双手按着桌子,眸光扫过在场的人,声音平稳,“我们芭蕉村也要搞奖勤罚懒制度的,但我们村干部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好多人还是处在没有收入的状态,我鼓励大家适当的搞一些副业增加收入,比如养猪,养鸡,养鸭,但不允许私自出售,必须统一交给上头,当然,这个鸡鸭猪是由村委会给予奖励,饲料,也是村委会给予奖励,也就是说,如果你够勤快,那么,你即将获得村委会奖励的小鸡,小鸭,小猪仔领回家饲料,这过程中,如果你仍旧勤快,村委会还会奖励有机饲料,甚至,你的鸡鸭猪出栏了,只要你勤快本分,还会再得到村委会奖励的两到三斤的粮食!“
  到底是文化人,一说就明白。
  “呀,意思我们出工出力,还能拎小鸡仔回家养咧,往后娃儿不就不愁没鸡蛋吃了吗?”
  “不止咧,小鸡仔长大了生鸡蛋,再拿鸡蛋孵化小鸡仔,家里的鸡可不就成群了吗?”
  “我看这个好,也解决了咱们没有饲料喂养的情况,只要好好干,就没有吃亏的。”
  大家议论纷纷。
  王婶正在咳嗽,听到这话都被吓得不咳了。
  小鸡仔买一只就得一块钱,大一点的还是一块多两块咧,自家早就想买了回家生蛋给全家补身子用,奈何没有粮食喂养,小鸡仔吃地里虫子长得也蛮,村子第三只手多,刚一斤大点就被人给偷走熬汤了。
  但是既然村委会出了这制度,那肯定要严厉禁止第三只手的,往后日子会越过越好咧。
  王婶一下子拉住闺女的手臂,浑身毛孔都透露着喜悦,”红霞,妈没听错吧,往后勤快出工出力,就能有小鸡仔小鸭仔分?“
  “嗯嗯,妈,还能分到小猪仔呢!”王红霞激动得眼眶发热,照这么来一年分三四头小猪仔,那养个两年就差不多长成一百斤的出栏猪,少说都能卖六七十块钱啊!
  “哎呀,那这个制度好,得支持。“
  “嗯嗯!”王红霞使劲儿点头,“妈,咱家要是小鸡小猪都能养,我再跟着小琴做点生意,咱家很快就甩掉锅底没有米的囧境!”
  王婶笑着说:“是啊,是啊!”
  在场的人跟王婶母女俩差不多激动,好像吃饱饭顿顿吃肉的日子明天就来临。
  李小琴听完之后,一句话说不上来,有些吃惊地望着台阶上的陈志国。
  买小猪仔那天,她还想呢,再熬个一年半载的等到家庭副业大兴潮的日子,就不消这么藏着掖着养了。
  由于老百姓的收入来源十分单一,除了干集体活儿拿到的分红,别的就没啥挣钱门路。
  上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鼓励和支持老百姓饲料家禽,并给予大量的有机饲料。
  每销售一头生猪,给予奖励粮食,还奖励四十斤的平价饲料和三尺补票。
  如此鼓励下,老百姓饲养家禽的积极性,可谓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
  多活一辈子的李小琴晓得,这政策在不久就来临,这个不久具体记不清了,但起码也是半年之后。
  万万没想到,这政策说来就来啊!
  难不成,这政策是陈志国带头搞的?
  收到的效益不错,才慢慢在周边乡镇和县城得到推广?


第六十六章 百姓好干部
  就在这时候,台阶上的陈志国又平稳地说道:”别的村搞奖勤罚懒制度,那是真的给干活勤快的直接颁发粮食奖励,我们村情况特殊,所以,我和村干部们共同商议出来的这个制度,也是综合各家各户的特殊情况,才下的决定。“
  郝村长那帮人虽然领导起来很有一套,但脑袋瓜不灵活,毕竟没读两年书,所以这制度肯定是陈志国自己琢磨出来的。
  李小琴很是佩服。
  陈志国人虽然品质不好,但还是真有几分本事的啊!
  陈志国又说了,“各位乡亲父老们,我们争取明年,村粮食产量能突破两万多公斤,能向国家上交八千多公斤的公粮,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底下的人各个斗志昂扬地应着,冷吹刺骨扫过来似乎都忘了疼。
  郝村长挺直了腰杆往大家脸上扫,高声喊道:”听好了,哪个有力气多干,哪个赚的就多,哪个偷奸耍滑,擎等饿死,趁早滚蛋!“
  村支书秦祖财适当的大咳一声,喊道:”大家听到了吗?“
  “听到了!”
  “村支书,村长,你们放心,我们会好好干的!”
  在场的人都高兴得狠,这么好的奖励制度,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往后还不愁没钱娶媳妇,修房子,置办三转一响,一个个脸都要笑成花了,嘴巴根本就合不拢。
  不过这激动人心的气氛下,也是有人跳出来搅局的。
  崔狗濑懒惰惯了,叫他去干活挣工分,挣奖励,那比宰了他都难,何况大冷天的他能不能起早都是个问题。
  这会站起来,嘴巴一撇,有些阴阳怪气地说道:“哟,这家家都养鸡,养鸭,养猪,那上头能收得了那么多吗?我相信很多地方跟咱村一样,吃饱饭的有,但是顿顿买肉的肯定数不出一两个!那么多鸡鸭猪的,别到时候拿去卖了,本来能多卖钱的,但因为养的太多了,价格就低了,那不是瞎忙活了吗?”
  崔狗濑这人虽然无赖,但说的话还是在点子上的。
  “是啊,志国,鸡鸭猪太多了,会不会价格就低了,那样咱们就白搭了啊!”有人站起来一脸苦愁地道。
  陈志国笑了笑,说道:“是,价格不管是现在,还有往后,或者某一天,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变动,但不会变动太大,大家放心。再说,咱这个鸡鸭猪的,尤其是生猪,咱上头是要搞出口创汇的。所以,绝对不存在什么养太多,没人购买的情况。”
  “志国,啥是出口创汇?”
  “是啊,啥意思嘛?”
  陈志国笑着说:“简单来说,就是售给外贸部门,你们可以理解为卖到国外。”
  王红霞听了后,感觉像是做梦一样,卖给外国人啊,她这辈子都没有见过外国人长啥样,以后养的猪和鸡鸭要卖给外国人,好激动的。
  震惊之后,王红霞连忙拉过李小琴,小声说:“小琴,你脑袋瓜灵活,你快说说,志国兄弟这话是不是骗我们的?我咋觉得不大真实咧。”
  王婶也一脸担忧,“对对对,我总觉得这馅饼不会砸到头上,这一下就砸这么多好政策,这……怕是偏的吧。”
  李小琴笑了。
  事实上确实如此,这年代上头鼓励老百姓搞家庭副业,但很多项目都被列为资本主义范畴而明令制止,唯独养猪,给予了很多鼓励和支持。
  上辈子李小琴去县城,之后再一家饲养场上班,就听说过上头需要生猪出口创汇这个事。
  所以这辈子她才起了饲养小猪,甚至起了往后开饲养场的决心。
  “放心,这个是真的。”李小琴笑着说。
  而且往后,老百姓售给外贸部门的东西会更多,在国外的商场,随便都能看到来自老百姓的东西。
  “我信小琴的,天呐,这真是个大好事啊,志国真是帮了咱们啊!“
  “志国读书厉害,又在部队里磨炼过,听说大学都上过的,正是个不错的好苗子才在一复原不到三天就被政府大院请去上班,人才咧!”
  一时间,母女俩你一言我一语,都纷纷赞叹道。
  李小琴现在觉得,抛开个人品质,光从为官来说,陈志国算是个有良心的为老百姓考虑的好官了。
  这时候那个带头发言的知青站起来了,说道:“陈志国同志,那你说,咱们用村委会买的鸡鸭猪养,拿村委会发饲料,那咱卖的钱不给村委会,这说不过去啊 。”
  陈志国愣了一下,然后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明朗的笑,使他整张脸都扩大了一倍一样,带着浓浓的个人魅力。
  底下七八个女知青电得七荤八素,直觉今天的陈志国发光得让人晕晕然。
  她们以前对陈志国的印象只停在死板和严肃之间,再加上他死过两任媳妇,虽说新时代的知识青年是不屑迷信说法,到底心里也发毛啊,觉得是克星但嘴上不敢说罢了。
  有几个女知青交头接耳的,望着陈志国的眼睛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李小琴倒没把陈志国的笑往多了想,只觉得这个知青提的想法很有参考力。
  她朝李小东凑过去,小声问,“哥,那个知青是谁呀?”


第六十七章 她功不可没
  “你记不得了?他帮过咱家几次呢。”李小东说了一句,疑惑的目光就落在小妹脸上。
  “呵呵。”李小琴伸手摸了摸脑袋,笑眯眯地看着大哥,“我近视眼,看不太清楚。”
  “哦。那是孙爱国,知青队的队长皆知青一班班长。“李小东说完,才觉得不对劲,隔得远看不清楚人脸,但声音总会分辨出来吧。
  但他没来得及多问,台阶上就传来陈志国平稳的声音了。
  ”三七分。“陈志国带着笑意说道:”村委会拿三分,这钱到头也是给大家伙买鸡鸭猪和饲料。“
  “那我们知青队能享受这种制度吗?”孙爱国又问。
  此时底下有个戴眼镜,模样斯文的男知青伸手轻轻拽了拽孙爱国的衣摆,小声道:“队长,要养你自己养啊,我可不养的,等申请单批下来,我可要返城工作的。”
  “就是,我也不养。”
  “养是可以养,但我们都回城了哪个来帮我们养啊?”
  知青们议论纷纷,也不知道是哪个眼瞅到钱有为那边,说道:”我看养也成,挣钱谁不想啊,反正我们走了,也有人留下来养的。“
  有知青循着目光看过去,看到钱有为,顿时露出一脸讥讽的表情,“咦,对哦,钱有为家庭成分不好,返城肯定轮不到他,我看就让他养吧。“
  “就他那成分,我估计这辈子都在芭蕉村养猪,回不去啰。”
  钱有为听了难免尴尬,父母是资本家,他是黑五类子女最黑一类,私底下男知青们都不跟他交往,就是女知青也不敢太接近,就怕被扣上什么不好的帽子。
  家庭成分给他的生活带来好多不便,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知青们不忌讳地又一次提及,钱有为顿时满脸通红。
  李小琴听了这番议论,再看钱有为红脸低头的样,心里突然想明白了一个事。
  上辈子帅知青老在信里鼓励她,要勇敢做人做事,不畏惧言论,其实,他鼓励的也是他本人啊。
  黑五类子女,即是地z,富农,家里还有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p分子的子女,她不清楚帅知青家里到底啥情况,但从这帮知青口中所诉,真是黑五类子女的话,那将来回城肯定是受影响的。
  也就文g后期,这些子女才被改称呼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在各方面的待遇才有点改善。
  而现在距离那份批准他们受到一样待遇的文件颁发,还有两年时间,所以,这帅知青还得再承受两年的被排挤,被歧视的生活。
  也是蛮可怜的。
  李小琴心里对他升出了一丝同情。
  “大家享受同等制度,卖的钱,由你们知青队自由分配。”陈志国说道。
  王婶赶紧举手,高声问,“志国,那你说,大家养鸡鸭猪,一天能挣两毛钱不?”
  陈志国一眼看过去,就看到了李小琴的身影。
  此时清晨的暖阳从山那头升起,淡淡的金光沐浴下,小姑娘纤瘦的身影被投在地上,像一朵朝气蓬勃的小太阳花。
  那么小的身影,偏偏还站在风口给她大哥挡风,瞧小脸蛋冻得通红咧。
  陈志国突然就心头微动,为小姑娘操心了一下。
  要说小姑娘对他态度这么清冷,为啥他还偏就多注意她,多关心她咧,那得从她买小猪仔这事说起。
  陈志国觉得自己得好好感谢小姑娘的,芭蕉村这么两年,每年粮食产量低,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家庭一大把,但就在昨天,愁了两三年的难题竟然在小姑娘买小猪仔饲养这事上茅塞顿开了!
  那就是搞传统的副业生产啊!
  这项副业生产,历来就是老百姓的重要副业,只是现在大家都在搞集体劳动,吃喝问题也难,就疏忽了这项重要副业。
  陈志国决定,必须把大家伙的家庭副业搞起来,并大兴鼓励和支持!
  今天村里人这么高兴,都夸他们领导干部的好,小姑娘功不可没啊!
  全国上下温饱问题的多得是,大家都等着上头给解决 ,可小姑娘呢,自己拿钱买小猪仔饲养,以此补贴家用,思想觉悟多高啊!
  陈志国在李小琴身上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被弄得很忏愧。
  就这么个问题,愣是让他头疼了一年半载,脑子真不如人小姑娘啊。
  昨天上班的时候,陈志国就在考虑老百姓搞副业这个问题,越想越觉得有希望脱掉贫困帽子,下了班就骑车回家,吃了饭就找郝村长商议。
  他做梦都想老百姓吃饱喝足,执行起来也是麻利,现在看到老百姓们一个个脸上充满了干劲,那种欣慰当真让人眼眶发热!
  陈志国看向李小琴的目光多了几分感激,如果没有她的机灵,改变当下温饱难解,婆娘难娶的局面,不得还等几年?
  陈志国收回思绪,声音平稳地道:“只要大家好好干,一个月,准能拿十几二十块的副业收入,这不出两年,家家房子翻新,三转一响那都不是梦。”


第六十八章 专门找茬的
  这番话让底下的人又涌动起来。
  “呀,那真是大好事咧,咱们村子要发财啦!”
  “对啊!咱村里往后娶媳妇会越来越容易。”
  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甚至有人一拍大腿说:“今儿高兴,得庆祝,咱今天吃顿猪肉!”
  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叠得整齐的手帕,撑开,里面包着整齐的一块五毛钱,抽出一块递给身旁的婆娘。
  “吃吃吃,吃啥肉,就知道吃。”婆娘没有接,恶狠狠地瞪了男人一眼。
  旁的村人笑着道:“她婶,咱今后日子都好过了,你可别心疼这钱咧,没准没俩月你就嫌弃它找不着地花咧。”
  完了从袖口抽出块打补丁的老旧手帕,展开后,抽出一块钱递给自家婆娘,“娃他娘,咱今天高兴咧,拿去买肉庆祝,这天天吃粗面,嗓子都快坏掉了!”
  与此同时,旁的人也在掏钱说要庆祝。
  王婶也提议买两斤肉,还督促李小琴和李小东晚上过来家里吃饭。
  王家底子薄,哪里好得上门吃哦,李小琴推辞着,“婶,我跟大哥就不去了。”
  但是王婶高兴得很,扯着王红霞招呼,“来,必须得来,红霞,你晚上记得喊他俩来吃饭。”
  “诶!”王红霞高兴地应下来,小琴又是邀请做生意,又是领去山里捡核桃挣钱,心眼好着咧,吃一顿饭是应该的。
  李小琴和李小东都很无奈,推辞不下,李小琴想着,那晚上去的时候拿点猪下水过去,再拎点大米,给王婶拿一罐头红糖。
  大家心里像喝了春天的蜜一样,美滋滋的。
  不过,崔狗濑和李二奎这种懒汉,心里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
  崔狗濑大声嚷嚷,“我倒不觉这是啥好事,要我说啊,这制度本身就存在矛盾,像我,没爹,没娘,没婆娘,就一个人,是要顾着杂货铺,还是要下地干活啊,这不是难为嘛!”
  “就是!“李二奎撑着拐杖站起来,满脸都是不甘,不服气,高声嚷嚷,”像我这种残废的,哪里能下得了地?你们倒是日子越过越好,只有我,日子越过越穷,这制度不合理!”
  李小琴看到他,眼神瞬间如冰凉的利刃。
  这人脸皮比城墙厚,要别人祸害侄女被发现,不得躲在家里好阵子不敢露面?
  但李二奎就跟没事人一样,还光明正大地站出来发言,呸!
  不过,李小琴也不是太愤怒,毕竟得知李二奎捡回一条命的时候,就在想有的是时间慢慢虐他。
  这种人,就得拿小针眼慢慢扎,等扎得他满身是针孔了,他就晓得疼了。
  平常崔狗濑和李二奎这种懒汉,出工不出力,还爱在村里偷鸡摸狗的,可惹人烦了。
  现在大好制度摆在眼前,俩人出来作妖,大家可不想惯他们这点愁毛病。
  “哟,这怪哪个呀,还不是你自己做了孽。”
  “就是,要是你好好疼人家兄妹俩,人能不知道孝顺你吗?”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恶狠狠的目光盯着李二奎,要是他敢再找茬破坏制服无法开展,他们就扑上去撕他,咬他!
  李小琴不由得心中欣慰。
  头一次觉得这帮村人还是有点人味的。
  不过,这都不能一扫他们上辈子撵她出村的那口恶气。
  听到这俩人的话,陈志国的气息一冷,眸光染上了厉色。
  这俩人再加上一个赵富贵,是芭蕉村出了名的懒汉。
  不好下地干活,还有脸在这振振有词的诉委屈?
  要换做平常,陈志国肯定不给好脸色的。
  但今天是大会议,作为领导干部,群众提出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解决。
  陈志国说道:“狗濑家的情况,我说一下,你可以规定时间开铺子,咱们大伙不都早上八点下地吗,中午十一点半收工,一点半再下地,这中午阶段,你可以开铺子,大家要买啥东西的,也挑这时候上门,晚上七点收工,大家有要买的,也这时候上门。如此,你既能拿到铺子带来的利益,还因为干活勤快得到村委会给以的奖励,比村里好多人都更容易脱掉贫困帽子。”
  崔狗濑一撇嘴,满脸的不乐意,“切,那我不得累死啊?反正我只能干一件事!”
  陈志国忍着怒,想了想,声音平稳地又道:“这样,你也可以把铺子租出去,给村里哪个干不了活的老人给你看,每个月给人家五六块钱,除去成本,你还能挣到不少。”
  “不行不行!“崔狗濑急得摆手,”万一人家偷偷拿我东西回家,我哪知道?”
  “既然这样,那你就看你的铺子吧。”
  崔狗濑马上两眼放光,问,“那我还有粮食分吗?”
  “把你的铺子生意做红火,你是比村里好多人都更容易脱掉贫困帽子的。”陈志国说。
  这算哪门子的主意嘛,崔狗濑烦躁地瞪了陈志国一眼,“不成不成,那么好的制度,我凭啥不能享受?他们小知青都能享受,凭啥我就不能?”
  崔狗濑目光回到前有钱身上,嫌恶地咬牙说道:”就他,家里资本主义咧,都能享受制服,我家三代贫农凭啥不能?这制度不成!不能推广!“


第六十九章 机灵成精了
  出生成分又被拿出来说事,钱有为尴尬极了,刚恢复平常的俊脸顿时又一片涨红。
  “我说崔狗濑,你怎么那么多事呢?“郝村长双手掐着腰杆,愤怒地看着崔狗濑,高声喊,”你就巴不得啥也不干,村委会还给你粮食吃,给你小猪仔小鸡仔养是不是?你想得美咧,先问问咱村里人同不同意!”
  “肯定不成啊,凭啥他有手有脚的不干就有小鸡仔养?”
  “就是!不要脸的,就是懒呗!”
  大家伙愤愤议论,看向崔狗濑的目光都带着鄙视。
  村支书秦祖财一向维护上级领导的话,日常陈志国说啥就是啥,今天看有人找陈志国的茬,他气得眼珠都快冒出来了,大喊一声,“崔狗濑,你要不想干,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