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园-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该是从辽东杀回来之后吧!张五娃在心中如是推测。被接入军营后,旭子从来没提过要给弟兄们复仇的话,也没和其他人一道骂过下令放火的卫文升将军懦弱怯战。他很平静,甚至没有抱怨过建成世子为什么保不住浮桥。他在养好了伤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借刘弘基将军之手重整了虎翼营。并且把所有跟他一道活着回来的弟兄都升做了军官,还顺带给表兄谋了一个队正的职位。

反正,跟着他我不吃亏!五娃子张秀暗自嘀咕。学着李旭的样子,四下观赏风景。田间干活的以女人们居多,很少有男人露面。没办法,边民以吃苦耐劳为名,大战在即,每个郡都需要劳力运粮。

经过卢龙塞的时候,二人遇到一伙前去辽东觅取功名的骁果。带队的是一个破败的大户子弟,姓周,长得十分粗壮。从这些人的战马和兵器上,五娃子张秀就断定他们兜里没多少盘缠。可此人却偏偏自称周公之后,言谈举止颇为狂傲。见李旭和张五娃只有二人,便凑上来邀请同行,才走了不到两里,又开始试探起二人的底细。

“你们两个去从军,还是去应募骁果?”周姓子弟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大咧咧地问道。

“我们是护粮队的,接到军书,奉命去怀远镇报到!”五娃子张秀难得不嚣张了一回,匆匆答了一句,策马追上李旭的步伐。

“护粮,那有什么出息,不如跟我一同到左翊卫,我有个亲戚在那做司马,保证你们去了受照顾。”周姓子弟带着几个同伙追过来,摆出一幅施舍的模样建议。

对方只有两个人,却带了四匹马,无论是拉行礼的驮马和胯下的坐骑,都比自己骑的这匹神俊。特别是那个高大少年所乘的黑马,行动之间透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傲然,就像一个天生的王者,让其他马匹不敢与之并行。

这地方山高皇帝远,如果把对方的马匹骗到手,去辽东取功名的机会就更多些。即便打了败仗,有匹好马也容易逃走!周姓泼皮转着眼睛,开始打对方的主意。

“我们的名字已经入了军册,无法随便更改。兄台美意,我等敬谢了!”张秀见到对方那幅贪婪的模样,心中隐隐升起几分不快。他本来就是个刺头,只是当着表弟兼顶头上司的面才有所收敛。如果不是李旭就在身边,今日他肯定要摆出队正的架势来申饬这几个冒失的家伙。

“真的,只要这位小兄弟把马让给我,我出个合适的价钱,并且包他当上伙长!有我亲戚帮忙,提升的机会很多!”周姓子弟毫不介意对方冷落,径自追过来拉李旭的马缰绳。

李旭抬了抬手,恰好用缰绳隔开了对方的手腕。周姓子弟楞了一下,再次伸手上前,李旭再抖缰绳,第二次将他的手腕拨到了旁边。

“吆喝,小家伙伸手不错。要不,咱们过两手?就赌胯下坐骑如何?你输了,胯下黑马归我。我输了,这匹千里马归你?”姓周的家伙指了指自己骑的那匹已经看不出毛色的老马,大言不惭地说道。

“让开,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张秀被彻底激怒了,当了好些年恶少,今天他才发现原来世间还有比自己更可恶的人。

与周姓子弟同路的无赖少年见老大挽起了袖子,立刻四下围拢了过来。这条大路行人不多,对方人单势孤。抢了他们的马匹和盘缠,大伙刚好去军中做见面礼。

“你真的想比试么?”李旭突然开口,笑着向周姓泼皮问了一句。

“当然,就赌咱们的坐骑。老子这匹是千里追风驹,大宛良马,在家只吃红皮鸡蛋,每天都有四个厨子伺候的。跟你赌胯下那匹小黑驴,是看你年龄小,不想占你便宜!”周姓泼皮大声说道。李旭个头较大,但看相貌不会超过十七岁。以他多年街道上欺负孤儿鳏老,从乞丐碗里抢钱积累起来的打架经验,收拾这样一个半大小子不在话下。

“我们四匹马,赌你们六匹马。爱赌就赌,不赌让路!”张秀见李旭有和对方动手的心思,乐得看泼皮们的笑话,笑着在旁边推波助澜。

“你可不傻!”众无赖儿郎们七嘴八舌地嚷嚷,“四匹赖马赌我们的六匹良驹,怎么不两个人打我们六个!”

“那也行,比兵器还是比拳脚?”李旭毫不在意地接了一句。

“拳脚,不,兵器!”周姓无赖又是一愣,看看李旭的身板,犹豫着回答,“点,点到即止,大,大爷我可不想伤人性命!”

“随你!”李旭低声回答了两个字,俯身从驮马上摘下兵器包裹。那六个无赖见他开始摆弄兵器,也纷纷跳开去,在前方围做半个圈子,慌不急待地拔出腰刀。

徐茂功送的黑槊有些长,李旭虽然看着它很温馨,却没把握用它以一对六。犹豫了一下,他还是选择了黑弯刀。张秀的武艺很平常,双方如果正式开打,李旭必须保证在第一个回合内将对手镇住。

李旭轻轻地从鞘里拔出了黑弯刀,内心中又遇到了那股久违的平静。看了看持刀在手。跃跃欲试的张秀,他用左手轻轻地放松了马缰绳,正欲策动坐骑,却听见对面传来“当啷”一声,姓周的泼皮将手中兵器抛到了地上。

“您,您老说是怀远镇,怀远镇护粮军的?”不顾周围几个泼皮惊诧的目光,周姓无赖陪着笑脸问道。

“是!”李旭点点头,回答。

“您老姓李,木子李?”周姓无赖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李旭手中的弯刀,追问。这柄弯刀太古怪了,刀身比横刀略长,且如草原弯刀般拉了个弧度,刀刃宽度是横刀的两倍有余,据辽东还家的老兵们传言,整个大军只有一个人使这样的弯刀。

“你到底比不比了,不比就认输!”张秀受不了对方罗嗦,大声喝问。

“我,我怎么敢跟校尉大人动手呢。您大人大量,大人别记小人过,大人肚子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事……”周姓无赖口中阿谀之词滚滚如潮,脑门上的汗水也如溪流般滚落下来。到了这个时候,其他几个泼皮也明白了自家老大为什么弃刀认输,张开了嘴巴,手中兵器“叮当”“叮当”依次落地。

是那柄黑魔刀,去年从军中回来的老兵们传说过,有个姓李的校尉手持黑色魔刀追随薛世雄将军转战千里,从万马军中几度进出。大伙刚才肯定是被冤鬼附体了,居然想抢李校尉的战马。一旦对方把刀挥起来,不知道这边有几颗脑袋够人家砍……?

“如果不比了,就麻烦你们把马背上的行李卸下来,我忙着赶路!”李旭扫了一眼脸色惨白的众泼皮,冷冷地命令。

“是,是,哎,校尉,校尉大人,马给了您,我们怎么去辽东啊!”泼皮们哭丧着脸答应。想厚着脸皮向对方求个人情,却看见李旭没有将兵器收起来的意思,只好纷纷跳下马,将自己的行李卷卸到了大路边的草丛中。

“呵呵,谢谢了,承让,承让!”张秀一边和泼皮们打着哈哈,一边将六匹劣马的缰绳拴在了一块,见李旭骑着黑风,带着两匹驮马已经慢慢走远,他一抖手中缰绳,拉着六匹劣马向前追去,临走,还不忘回过头来,对着泼皮们调侃道:“我在护粮军做队正,你们如果来投军,我保证你们受照顾!别忘了啊,是护粮军李校尉麾下张队正!”

说罢,快马加鞭追向李旭。一路上只觉得耳边的风轻轻柔柔,仗势欺人的感觉,真好!

五日后,他们到达了怀远镇。经过半年多冷清时光,这个边陲小镇再度变成了一个硕大的军营。皇上的侍卫六军马上就要开过来了,所以护粮军的营寨再度移出了城外,还是同样的那个小山坡上,还是负责同样的任务。只是经过一年,每个人的心态都于去年大不相同。

军官之中,武士彟和元仲文二人没有请假回家,所以他们两个早早地替李旭和张秀安排好了营帐。知道自家校尉大人喜欢早起练武,武士彟特地在李旭卧帐前留出了大片空地,并且带人将地面用石头碾子压平,周围用石粉洒出了隔离线。

“大人看看还有什么需求,刘将军吩咐过,虎翼团的所有要求,各级参军都必须满足!”新来的司仓参军秦行师帮李旭安顿好了行李,陪着笑脸问道。

“谢谢秦参军,现在没事情了。将来有需要,我会亲自去找你!”李旭微笑着回答。这个参军也姓秦,和在辽河畔失散的秦子婴同姓。不知道他们彼此之间,会不会有血脉相连。

想到这,他心里又痛了一下。目光下意识地转向空旷整洁的练武场,耳畔仿佛又听见了众人的笑闹声。去年春天的时候,记得自己在此将秦子婴一遍遍打倒,一遍遍以期待的目光将对方再拉起来。

可今天,自己纵使把眼睛望穿,也不可能将几个朋友从辽河对岸的黑土地上拉起来了。

“破辽,破辽!”远处一所巨大的营垒中,传来将士们声嘶力竭地呼喊。从营垒的旗号上,李旭知道那是新建的左翊卫大营。宇文述老将军在停职待罪半年后,又被皇帝陛下擢升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总领左路十二军兵马,以上大将军杨义臣副之,临河炼兵,待皇帝陛下到来后过河讨伐高句丽。

挨着左翊卫营垒的是左武卫,大将军王仁恭因为去年率军首渡辽河有功,被加封为左光禄大夫,食邑千户。左武卫营垒旁边那座略显混乱的营寨是骁果们集中报到的地方,分别打着折冲、果毅、武能、雄武等旗号,每面鲜红的战旗下,隐约都有数百名壮士在列队操演。不时传来的喊杀声与其他几营大军的呐喊遥相呼应,震得人耳朵嗡嗡做响。

去年渡河前体曾经现在大军身上的士气和威风又回来了,虽然今年在此集结的兵马以新卒为主,很少有曾经追随将军们东征西讨多年的府兵精锐。他们之中,也很少有人还记得去年辽河对岸发生过怎样的悲剧,经历了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那些人头垒成佛塔早就腐烂坍塌了,白骨中长满了荒草。

“据刘将军说,这次大军过河,将不会再对高句丽人手下留情!”武士彟悄悄走到李旭身边,低声说道。

“嗯!”李旭淡淡地回应,目光依旧盯着远方,盯着天边锦缎般盘旋而去的辽河。

“这几天找你的人很多”武士彟看了看参军秦师行远去的背影,压低了声音汇报:“唐公世子请你回来后先去他那里坐一坐,他要亲自为你洗尘。薛世雄将军派他的两个儿子来邀请你过营饮宴,说要答谢你的救命之恩。”

武士彟说着,从衣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拜帖,交给李旭。名帖上的字写得很大气,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行伍之人手笔,李旭轻轻翻开拜帖,看见里边署着薛家兄弟的名字,一个叫万钧,一个叫万彻,两个名字读起来和笔迹一样遒劲。

“驸马督尉上午也来过!”武士彟笑着拿出第二张拜帖,“代表他父亲宇文述大将军来的,说等你回营,宇文大将军要亲自过来答谢救子之恩!”

“替我准备三份礼物吧,士彟!”李旭接过拜帖,低声吩咐,“都别太贵重了,张秀手里有我钱箱的钥匙!”

此刻,他清楚地知道三家请客的目的。他不想拒绝。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柙(6)

武士彟很高兴自己的上司没有拒绝其他两家人的善意,无论是薛大将军还是宇文大将军,都不是一个小小的校尉可以得罪的起的,对方只要稍稍动些手段,就可以让虎翼营再面临一次全军覆没的风险。关于礼物,他不建议李旭破费太多。李、薛、宇文三家都不是短视得要向下属搜刮来满足自己欲望的鼠辈,和这些人交往,礼物只是代表着一种态度,而不在其价值的本身。

李建成很喜欢李旭送给他的横刀,虽然比起李家任何一件收藏品来说,李旭送的横刀都上不得台面。“其实应该我这当兄长的送你一件礼物,庆贺你伤愈归来才是!”唐公世子摩挲着横刀的皮鞘,笑逐颜开。“不过送你兵器吧,没什么比你那把黑长刀更锋利。送你马匹呢,整个军中又找不到第二匹黑风!所以,我还是请你喝酒吧,把刘兄一起喊上,家中有几坛御赐的兰陵精酿,咱们仨找个清净之处不醉不归!”

“还要算上我,四个人一起喝酒,肯定比三个人热闹!”李世民从屏风后窜出来,大声抗议。顺手夺下李建成手中横刀,仔细把玩了两回,很快又嘟起了嘴巴,“有大哥的礼物,我和二姐的呢,仲坚兄不会把我们两个都忘了吧!”

“胡闹,咱家又不是贪官,哪有自己向客人讨要礼物的道理!”李建成劈手抢回横刀,微笑着呵斥。

“能收到仲坚兄的礼物,我就是做一回贪官又何妨啊!”李世民顺口应付。

“胡说,也不怕爹听见了用棍子打你!”李建成低声警告。

“若是爹知道,我便说是你的身教,我只不过是效仿大哥所为而已!”李世民振振有辞地反击。

“……”

对于两兄弟相亲相爱的氛围,李旭一直比较羡慕。等二人闹够了,从身边拿起三个小方盒,递到李世民手中,笑着说道:“这三件小玩意,送给世民、婉儿和元吉,都是我老家的特产,给大伙看个新鲜!”

“我又不是小孩儿!”李世民低声抗议,显然,对哥哥手中的横刀比对自己手中的礼盒要感兴趣。待把第一个盒子打开,他目光却立刻被里边的“小玩意儿”所吸引,瞪大了眼睛,张开了嘴巴,高兴之情涌了满脸。

盒子里面装的是一排陶人,每个都只有拇指大小,分别捏成了前代将军,军官,士兵的模样,一个个惟妙惟肖。更难得地是每个陶人表面都烧上了红、青、黄三色彩釉,看上去精神抖擞,盔甲鲜明。若是将每个盒子中的陶人按级别排开,则可以从大将军、将军、骠骑一直排到伙长,刚好代表了一府将士。

“难得他们烧得生动!”李建成的目光也被陶人所吸引,凑上前说道。

“这里可没你的份!”李世民向哥哥扮了个鬼脸,双臂做了个保护私人物品的姿态。闲时他与婉儿纸上谈兵,总是觉得没有真刀真枪上战场来得尽兴。如今有了陶人,就可以与二姐画地为阵,一方为高句丽,一方为大隋。每一个将军代表一府兵马,一个伙长代表一队小兵,来来往往分个胜负。

陶人是李旭在离开上谷郡之前买的。李婉儿喜欢收集稀奇古怪的物件,他也无意识地开始留心地方特产。买时想着不能让人说出是非这个环节,所以才给李世民和元吉各自捎上了一套。此刻见到李世民喜欢,李旭也觉得开心,拔拉了几下陶人,信口问道:“婉儿呢,你们姐弟不是日日形影不离么,今天怎么没见到她?”

“二姐啊,前几天玩得太疯,被娘关在后院里做女红。估计没个三、五不会释放。一会儿我把仲坚兄的礼物送过去,省得她憋出犄角来!”李世民信口作答,随手打开其他两盒陶人,在阳光下比较着欣赏。

“婉儿如果知道你这位胞兄千里之外还想着她,不知道多欢喜呢!”李建成上前拍了拍旭子的肩膀,“不管他们小孩子的玩意,咱们且去喝酒,今日不醉不归!”

“不醉不归!”李旭的目光从陶俑上收回,眼里刹那间涌满了笑意。

饶是李旭酒量好,三天之内也醉了三次。一次跟李建成、刘弘基和李世民,一次跟武士彟等自己营中弟兄,第三次跟刘弘基、薛世雄老将军和薛家哥俩儿。对于这位年龄不大,但勇悍异常,行事又大方得体的少年,大伙看重之余,在酒桌上难免抬爱了些,总是把他当作敬酒的主要目标。李旭则有酒必饮,饮则必尽,几轮酒宴下来,倒也落了个爽直的名声。

没有人看见旭子低头向酒杯时眼中露出来的忧伤,人们热衷于谈论他马踏连营时的勇敢,乐于谈论他一箭射杀高句丽将军的机智,却都忽略了这些根本并不是少年人最在乎的东西。只有老于世故的刘弘基,偶然注意到李旭的酒量大不如以前,在结伴从薛世雄将军营垒归来的路上,带着几分醉意打趣道:“你好像比原来容易醉,难道受了几次伤,把酒量也打小了么?”

“没办法,有时我一端起杯子,就想起老齐他们几个!”李旭叹了口气,低声回答。在刘弘基面前,他隐瞒不住,也不想隐瞒太多的心事。当日一同喝酒胡闹的弟兄们只剩下了刘弘基、武士彟他们三个,旭子不想再失去更多友谊。

刘弘基哑然。他知道李旭重情义,这也是他非要把李旭带到唐公麾下共谋富贵的原因之一。但是他却没想到,事情过去近半年了,小兄弟依然对同伴的阵亡耿耿于怀。

这不是一件好事情,人有时候不能活得太明白。想到这,刘弘基低声劝解道:“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即使你再伤心,他们也不可能活转过来。人活着总得向前看,况且唐公已经……”

“如果只是为了救薛将军一人,我们何苦赔上三百多弟兄?”李旭轻轻摇头,打断了刘宏基的话。唐公李渊不负仁义之名,所有埋骨辽东的护粮军弟兄,他都尽所能及地为他们争来了身后荣耀。在去年死于辽东之难的三十余万人中,三百多护粮军弟兄的留下名字的比例最高,家人得到朝廷抚恤和表彰的比例也最多。但这些能弥补什么呢?能让死去的人醒转么?李旭不敢相信。

“旭子,忘了这事儿吧。子固当时已经尽力了!”刘弘基停住战马,急切地劝告。

“我从来没怪过建成兄,他只是一个军中长史,连宇文述老将军都阻拦不住的事情,他更是无法阻拦。”李旭再次摇头,澄清了刘弘基对自己的误会。

李建成是个重情义的人,对浮桥被烧毁的事情,他已经多次当面向刘、李等人表示了歉意。李旭从来就没怪过他,他同意刘弘基的对李建成的评价,‘子固不是个有急智的人’!而当时事发突然,没有任何幕僚在李建成身边为其谋划,循规蹈矩的他不可能凭一己之力阻挡卫大将军的命令。

李旭甚至不怪卫文升心狠。牺牲掉可能生还的几百残兵,从而保护整个辽西大地,对见惯了死亡的卫大将军而言不是什么错误选择。换了宇文述、李渊甚至刘弘基在那个位置上,可能都会做同样的决定。

下令毁桥的皇帝陛下没有错,执行毁桥任务的卫大将军没有错,辜负了数百弟兄以命相托的唐公世子也没有错。错得只是那些死去的人,他们身份太低微。如果他们之中真的每个人血脉如同他们自己平常吹嘘得那般高贵,那两座浮桥上就不会腾起大火。

换句话说,如果大将军宇文述当时不被削职为民,工部尚书宇文铠不待罪病死,卫大将军绝对不会在明知道宇文士及有生还希望的情况下,还下令烧掉两座浮桥。

旭子现在只怪自己和袍泽们命贱,没有人是大将军,或者什么王公贵族的子侄。自从活着回到辽西后,他特别理解为什么徐家要竭尽全力将徐大眼培养成家族的希望!特别理解为什么徐大眼的毕生志向是让家族崛起为真正的豪门!

每个人眼中的真相都和他所在位置和亲身经历有关,每个人眼里都有自己认为的真相。

此刻,旭子看到的真相便是:这世界是为世家豪门而设,寻常百姓子孙的生也卑微,死也无人在乎。

“旭子,你得慢慢适应!”刘弘基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教诲。

“嗯!”李旭低声回答。刘弘基曾经说过,这世上很多规则不合理,但你没有力气去改变,所以必须学着去适应。否则,除了让你自己受到伤害之外,不会有任何其他结果。李旭知道自己领悟得比较晚,但既然领悟了,自己就尝试着去做,去努力适应那一条条看不见的规则。

“我只是心里有些难过!我会努力适应!”快到军营门口的时候,李旭抬起头,送给刘弘基一脸坦诚的笑容。

第一百三十五章 出柙(7)

仿佛预料到了李旭归来后灼手程度,宇文家的人在他回营后的第五天才捧着礼物来访。这种善解人意的举止让李旭对宇文这个姓氏的好感未免又多了一些,事实上,抛开唐公李渊这层因素不谈,宇文述父子也的确没做过什么对旭子不利的事情,虽然每次听宇文士及说话对他而言都是一种折磨。

与去年那个飞扬跋扈的宇文大将军比起来,今天的宇文述老态必现。虽然身上穿着一身精致的戎装,依然没衬托出他半点英武之气。这位平生仅打了一次败仗的大将军老了,在半年之内以人眼可见的速度衰老了下去。花白干涩的头发,满是皱纹的眼角,还有右半边总是僵硬着,与左半边形成鲜明对照的脸,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人们眼前的老者已经进入迟暮之年。

唯一没进入迟暮的是宇文述的眼神,双目转动之间精光四射,仿佛可以一下子穿透到人的心底。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李旭约略有些烦躁不安,但他勉强支撑着让自己的面孔不主动避开宇文述的注视。他是在卑微中爬起来的蒿草,看尽了泥泞的地面生物所遭遇到的悲哀,在一丛陌生且高贵的楠木面前,蒿草没必要再向对方展示自己的卑微。

俯身越低,得到的越是阴影。“那样做,对我自己无任何好处!”旭子在心中暗暗告诫着自己,迎上宇文述咄咄逼人的目光,还给对方一个平淡温和的微笑。“本该末将亲自登门拜望宇文老将军和驸马督尉大人,只是刚一归来事情繁杂,不小心耽误了。其中失礼之处,还望老将军多多包涵!”

“李校尉不必客气,你对士及有救命之恩,老夫早该当面致谢。只是去年老夫亦缠绵病榻,想来谢你也是有心无力。今日既然有机会登门,咱们就都末扯那客套话了!”宇文述的左脸上堆起几丝笑容,右脸却依旧毫无表情。这个模样让他看起来特别像在出言嘲讽,虽然在他的话中没有任何不满之词。

“末将不敢居功,驸马督尉是凭着自己本事杀出重围的!”李旭向自己的帐篷内做了个请的手势,微笑着回答。

当你弄不清对手意图的情况下,微笑是最好的盾牌。铜匠师父指导他格斗技巧时说过的话,放在人群之中同样有用。在李旭人畜无害的笑脸前,宇文述左脸上的笑容慢慢散开,虽然右脸依旧僵直不动,两双眼角上却都带上了几丝友善:“士及这孩子手底下有多少本事,我这做父亲的还不清楚?没有你,他早就在马砦水边被人割了脑袋,哪还有机会跟着大队回返!”

“驸马督尉智计过人,若无他,我们也不可能顺利闯入高句丽人的连营,用疑兵之计救下了薛世雄将军!”李旭笑着将宇文述父子让进自己的寝帐,顺手挂起了充当窗子的厚革。春天的阳光一下子从天空上射进来,照亮了营帐内每个角落。

“辽水东侧危难之时,校尉大人仍舍命保护士及。若无校尉大人,我父子今天就是人鬼殊途!”

“既为袍泽,自然互相扶持。李某当时,根本不记得谁姓什么!只是不想让任何人在我面前倒下去!”李旭摇摇头,低声回答。

这是一句实话,突围时情景过于混乱,李旭仗着马快刀利,几番冲在了众人的前头。又几番返回来,将陷入敌骑围攻中的伙伴救走。当时究竟救过谁,或者究竟被谁挡住了来自背后的袭击,他完全不记得。心中只想着活着冲出去,让更多的人活着冲出去。

“校尉大人不记得,宇文家却不敢忘!”宇文述叹了口气,话语中充满了感慨。

“大将军客气了!”李旭拎起刚刚煮好的茶,给每位客人各自倒了一盏:“我这里没什么好茶待客,两位大人不嫌弃的话,随便喝一些润润嗓子!”

说完,他又拎起另一只装满了冷水的铜壶,小心翼翼地吊挂在被风吹亮了的炭盆上。

“有茶喝就不错了,我记得前几次来,李校尉这里可只有冷水!”宇文士及咧了咧嘴,又开始吐红舌头。

“去年驸马督尉来得不巧,我的茶饼早就用光了。这次的茶饼是从老家带回来的,估计能用上一、两个月!”李旭轻巧地给自己找了个理由,把宇文士及的攻击化解于无形。

“那说明老夫有口福!”宇文述坐在马扎上品了口茶,笑着说道。猛然间,他皱了皱眉头,端起茶水又细细抿了一口,喉咙上下动了几次,惊诧地追问:“这好像是南人烹茶的手段,与北方大大不同呢。李校尉家里莫非有人来自江南么?”

“晚辈是按道听途说的方法烹制,误打误撞,希望还能合二位大人之口!”李旭自己也端起一只茶盏,品了品,微笑着回应。

“你总是误打误撞,进入护粮军中,是误打误撞。救了唐公李渊一家性命,也是误打误撞。得来这身功名,还是误打误撞。仲坚兄弟,你这误打误撞的好运气,什么时候能转给我一些呢?”宇文士及放下茶盏,笑着打趣。

“以驸马督尉的身份和作为,估计不会看上我这点儿好运!”李旭微笑着摇头。

“你没听说过欲壑难添这句话么?”宇文士及天生喜欢跟人斗嘴,见李旭回应,立刻开始新一轮‘攻击’。

“我还知道人力有所穷!”

“一人之力固有所穷,何不假他人之手而攀之。况且路漫漫其修远长,一个人独行未免孤寂!”

“请督尉大人恕我知而有限!”不想与对方无止无休地纠缠下去,李旭很干脆地承认自己无知。

“知己之不足,才能取人之长。人之患,不在少知,而在多知却无断……”宇文士及却不愿就此放过李旭,继续吞吐着血色的舌头邀战。

宇文述饶有兴趣地看着儿子与李旭斗嘴,不出言制止,也不替任何人帮腔。小半年没见,他突然发现眼前的少年机灵了许多。如果说去年这个时候,自己不经意把一块璞玉当成了石头的话,今年,这块璞玉已经开始放出宝光。任何人,只要还有眼睛,都能看出其中温润颜色。

只是这块玉却晾晒在了李家的楼台上,这未免让人心有不甘。但如何不动声色地把它偷到宇文家来,却是个非常有难度的挑战。万一把握不好其中尺度,恐怕不但令宇文家和李家的矛盾会变得更深,这块玉将来光芒四射的时候,宇文家也难免被其锋芒所伤。

“只要生在世上,就难免与人打交道。若总是特立独行,自然难免疲敝。若能借力使力,只会越行越远,越行越轻松。所谓得道多助,未必是道义之道,而是通晓和人交往的方法与门径……”宇文士及喋喋不休地说着,今天的话不似往日般锋利,与其说跟人斗嘴,不如说试图旁敲侧击地来教育李旭。过了一会儿,李旭自己也听出了其本意,索性闭嘴不言,任宇文士及说得天上地下落花如雨。(注1)

片刻后,三人都不说话了。非常耐心地端起茶盏,一口口慢慢品尝其中春天般滋味。随着日影移动,悬在火上的另一壶泉水又沸声如珠,李旭走过去,舀水,投茶,搅味,将养,默默地煮好了新的一壶春茶,将两个客人盏中的旧茶换掉,然后给自己也倒了半盏,举盏于眉间相邀。

宇文述与宇文士及赶紧坐直了身躯,在惊诧中举盏回敬。到了这个时候,二人才突然感觉到,此间主人应该是李旭,而不是他们两个地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督尉和大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