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园-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在他马前放下了兵器,举着双手大哭。侯君集毫不犹豫地挥刀砍下去,一刀将对方砍成两段。跟在他身后的飞虎军将士学着主将的模样,挥刀如风。突厥武士哭喊,求饶,像苇子一般被割倒,被马蹄踏翻,被惯性撞进河里。

这简直是一边倒的屠杀,战败者没有抵抗之力,得胜者却丝毫不懂得慈悲。“饶命!”失去斗志的部族武士跪倒在地上,回答他们的是雪亮的横刀。“投降!”有人一边跑,一边喊,飞虎军弟兄策马赶上,用畜生的前蹄踢断他们的脊梁骨。

他们不认为自己在滥杀无辜,实际上,河滩上的强盗之中也没有任何无辜者。雁门郡四十一城,被突厥人攻破者三十有九。那三十九个城市从此再不能称之为城市。即便突厥人退走后,那里在二十年之内都恢复不了生机。无一户不死人,无一家再完整,一些女子的尸体上,还留着被侮辱的痕迹。在南下时,突厥武士没有将任何中原人当作自己的同类,无论是抵抗者还是逆来顺受者,在他们眼里都是待宰的畜生。此刻,双方易位而处,飞虎军找不到宽容的理由。

在敌群之中几番进出后,侯君集发现了自己交上了好运。朦胧的星光下,一伙衣甲鲜明的突厥人狼狈逃窜。几乎所有逃亡者都护着一名贵胄,而那名贵胄即便在逃命过程中,也没忘了对周围的人意气指使。

然后,侯君集看见李世民带领的另一队人马贴近了敌军,射杀并砍倒了大批的突厥武士。但弟兄们在靠近那名突厥贵胄前受到了些阻碍,剥掉一层敌人后,不得不快速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

“二公子身边的人手太少!”侯君集向武士彟交代了一句,拨马追向了敌酋。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那人肯定是始毕可汗,帮助二公子杀了他,此战堪称完美。但出人意料的是,李世民给了始毕一记冷箭后,却发出了一个与侯君集心愿截然相反的命令。

“君集,放过他!”下一刻,始毕可汗耳朵中的天籁在侯君集心里却如同惊雷。他不敢违背李世民的将令,只好砍杀始毕身边的亲卫来泻愤。接连斩落四、五名敌军,他拨转马头,迎面靠向自己的主公。

“为什么要放了他!”瞪着血红的眼睛,侯君集冲着李世民大叫。

“君集,你怎么能这样跟二公子说话!”长孙无忌松开弓弦,射杀一名从自己马前逃过的部族武士,抢在李世民回答之前呵斥。

侯君集已经被仇恨烧得失去了理智,连二公子都敢质问。在长孙无忌眼中几乎是忤逆的行为却没有引起李世民的任何反感。冷静地收弓,拔刀,年青的李世民笑着回答。“放他回去,阿史那骨托鲁才做不成突厥人的大汗!”

“骨托鲁不是咱们的盟友么?”侯君集的怒气被李世民的从容的表情所压制,心态快速恢复冷静下来,眼神中却露出几分迷茫。

“无论是骨托鲁还是始毕,只要坐到那个位置上,他都是突厥人的大汗!”李世民挥刀,策马,带队杀入另一伙敌军当中,如虎出深山。

第三百三十六章 干城(9)

无论是谁坐上了突厥大汗的位置,他首先需要照顾的是突厥人的利益。这一点不会随着他个人对中原的好恶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他回说一口流利的中原官话,或者娶了一个中原女子而受到影响。

道理很简单,就连李世民这种刚刚走上官场的年青人都能一语点破。可偏偏朝中素有智者之称,与异族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许多重臣看不明白。就在旭子和李世民、屈突通等人想尽一切办法消弱突厥人力量的同时,杨广身边的诸位重臣们也在忙碌。他们忙碌的不是如何组织兵马乘胜追击,为边塞百姓讨还公道。而是如何以朝廷的名义对骨托鲁可汗进行表彰。抨击他是非不分,协从始毕围攻圣驾的鲁莽行为;并对其知错能改,主动劝说始毕撤军的功劳表示嘉许。

这话不能说得太重,以免伤了骨托鲁可汗仰幕中原之心。但也不能说得太轻,否则骨托鲁可汗会意识不到皇帝陛下的威严。所以为了圣旨上的某个措词,诸位大臣争执不休。同时还不忘了看看杨广的脸色,趁机表达一下对皇上的忠心。

“此番突厥可汗弃暗投明,全赖陛下的仁德远播。纵使化外蛮夷,也铭感五内。”内史侍郎参掌朝政虞世基向上拱了拱手,将众人的议论纠正到“正确”范围。很多天没有换衣服,他的官袍上有一大块明显的污渍。那是一名为保护他而牺牲的士卒的血,已经被风吹得有些旧了,所以很容易被遗忘。

“骨托鲁汗送来的表章里言辞对陛下十分恭顺。东塞诸胡皆曰见识了浩荡天威,发誓永为我大隋臣属。”见虞世基马屁拍得响,另一名参掌朝政的黄门侍郎裴矩也不甘落于人后。此番出塞巡视本事他的主谋,如果有人追究其“置圣君于险地”的责任来,他纵使再会辩解,也难逃被摘去官帽的命运。所以眼下趁着陛下还在高兴的时候,他想把宣慰东塞诸胡的差事拿到手。到外边躲上一年半载,钱财一分不会少捞,等回来时,皇上和大伙也把灾难的起因给忘记了。

“陛下天威,令霄小望风远遁!”临时作为议事场所的县衙内,几位大臣一同向上拱手。拍马屁的声音震得窗纱嗡嗡响,连只剩最后几天好活的秋虫听见了都自惭形秽,悄悄地闭上了嘴巴。

“哎,是诸位齐心,将士们用命。与朕的德行有什么关系!”杨广用力挥了挥手,打断了众人的奉承。他的两眼依旧红肿着,不知道是熬夜过度,还是因为刚刚哭泣过而造成。但从脸上的表情来看,这位差点成了突厥牧奴的皇帝陛下显然对当前的结果很高兴。明知道众位臣子是在拍马屁,他也不愿意点破。只是略做谦虚,随后就把议论的重点放在了对骨托鲁的赏格上。

“圣旨不必写得太复杂,骨托鲁是个突厥人,太复杂的文字估计他也看不懂!”作为大国君主,杨广的言辞非常附合儒者们眼里的宽弘之主的要求。“虞卿,这道圣旨就交由你来写。骨托鲁还急着回塞外收拾残局,所以别让他等得太久!”

“微臣领旨,谢陛下信任!”虞世基出列,躬身,拜谢杨广对自己的器重。同时,他也不想错过一个发财的机会。阿史那骨托鲁连夜派进城来的信使第一个找到了他的临时住所,除了给朝廷效忠信外,还表达了对虞大人的小小“敬意”。

四十颗据说只有在极北之地的天鹅腹中才能剖出来珍珠,每颗都有拇指大小。流光溢彩,不带半点暇癖。受到了别人这么深的尊敬,如果连对方一点小小要求都满足不了,实在有辱他虞世基能臣之名了。因此,略为沉吟了一下,大隋内史侍郎参掌朝政虞大人又启奏道:“臣立刻就去写,但臣才智不足,恐伤国体。所以写好之后还请陛下指正。此外,臣以为骨托鲁既然已经发誓效忠大隋,我大隋便应正其名号,并召回远征之师,以让塞上诸胡感陛下仁厚,从此洗心革面,永不再叛!”

“臣附议虞大人之言。臣愿去骨托鲁营内宣读圣旨,扬我大隋天威!”裴矩受到的“尊敬”不比虞世基小,大步出列,和对方一道替阿史那骨托鲁说好话。

阿史那骨托鲁用四十颗珍珠的代价向虞世基买的是两个承诺。第一,他希望大隋能像曾经对始毕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咄苾嗣许诺的那样,封自己为东面可汗,地位从此与始毕可汗平起平坐。第二,他希望大隋皇帝下旨召回已经杀到草原深处的虎贲铁骑,别让自己的族人再为这次南征付出代价。

高高在上的杨广猛地直起了腰,满脸诧异。他听清楚了虞、裴两位肱股之臣的谏言,但他不明白的是大隋兵马到底什么时候已经杀进了骨托鲁的老巢?如果骨托鲁是在老巢不保的情况下才想起对朝廷效忠的话,首先他的忠心要打折一半。其次,到底是谁采用这种围魏救赵的精妙招术,也令杨广感到十分好奇。

“臣不赞同虞大人的建议!”没等杨广出言询问,水师大总管来护儿越众而出,“依微臣之见,骨托鲁之所以请降,是迫于形势,非出于本心。我大隋兵马既然已经到了塞外,就应该犁庭扫穴。让这次南征的所有胡人都记住教训!”

“老臣赞同来将军的建议!”向来与来护儿势同水火的许国公宇文述今天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快步上前,附和。

宇文述在武将中的威望远非裴、虞两人能比。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一大堆老将军站了出来,纷纷建议杨广不要答应骨托鲁任何条件。虽然对方最后一刻翻然悔悟,但顶多功过两抵。绝对不能因为其有悔改表现就忘记了他曾经犯下的过错。

御史大夫参掌朝政裴蕴发觉自己的本家兄弟势孤,抬头四下看了看,轻轻咳嗽了一声。立刻有三、四秘书省的学士闻声而出,大步上前,与宇文述和来户儿两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他们都是杨广重金供养起来的名儒,说话无一言不引经据典。博古论今,义正词严,一时间居然和老将军们辩了个不分胜负。

“我大隋乃天朝上国,当有博大宽容之风。”秘书学士孔颖达满脸慈悲,仿佛亲眼看到了敌人对大隋朝廷的善意感激泣零,“孟子曰,仁者无敌。彼夺其民时,使之妻离子散。陛下念其民生之艰而恕其罪,其民闻之,必念陛下恩德而心离其君。和议既成,彼酋纵欲悔之,其民必不敢应。如是,我大隋边塞无须一兵一卒驻守,亦固若金城汤池!”

“敢问孔学士,化外蛮夷不通中原之言语,其民怎么会知道我大隋陛下的恩德?”来护儿强忍着肚子里的怒气,大声反问了一句。

“教化,由此可见教化之重要!唯将古圣之言,奉为天下至尊。深推之,广行之,如是不超十年,则化外之地亦为中原……”秘书学士陆德明早有准备,接过孔颖达的话,继续传播圣人的教义。

“放你奶奶的狗屁!”宇文述可没有来护儿那么好的涵养,他霸道惯了,纵使在杨广面前也不会有所收敛。“若是教化重要,怎么不见你二人去教化杨玄感。他可是最喜欢你们这一套的,怎么陛下在前方作战,他在背后捅刀子?”

大隋先帝不喜欢儒生的为人,因此儒学在杨广即位之前对朝政的影响甚微。杨广即位后,为了彰显自己博学多才的美名,修馆兴儒,于是儒者远近皆至。孔颖达、陆德明二人便是其中翘楚。他们两个不但深受杨广赏识,而且和有才子之名的杨玄感、李密往来甚密。特别是孔颖达,因为锋芒过盛得罪了其他儒生,差点被人刺杀,多亏了杨玄感挺身相救才逃过了一劫。后来杨玄感、李密二人造反,孔、陆等学士虽然没受到追究,形象却也大损。除了裴蕴偶尔还拿他们出来当当擦脚布外,其他臣子无论贪佞还是清廉,都不愿与之为伍。

听宇文述提起陈年旧事,很多早就看孔颖达、陆德明二人不顺眼的大臣纷纷出言痛打落水狗。

“陆学士不是好谈教化么,跟杨玄感交往那么多年,你怎么没将其教化好!”

“孔学士不如只身去东胡走一遭,亲自去推行一下你的古圣先学!看他们会不会老拳相待!”众人七嘴八舌,转眼已经离题万里之遥。只听得御案后的杨广脸色青黑,恨不得跳上前,每人抡一顿大嘴巴。

“陛下,臣弹劾宇文大人咆哮朝堂!”御史大夫见孔颖达等人支撑不住,只好亲自出马。

“陛下,臣弹劾裴氏兄弟妄言误国!”宇文述什么时候吃过亏,眼睛一瞪,吓得裴蕴接连后退了好几步。

眼看几位重臣就要当着自己的面吵起来,杨广只好暂时压住心头的怒火。“好了,好了,都给朕静一静。哪位将军出塞了?谁给他下的令?目前到了哪里?胜负如何?你们谁知道,速速奏来!”

“这个!”群臣面面相觑。被围在孤城中一个多月,外面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他们根本不清楚。即便是消息最为灵通的裴氏兄弟和虞世基,也只是从阿史那骨托鲁的使臣口中隐约打听到虎贲大将军罗艺兵出卢龙塞的流言。具体这支人马到了哪,给突厥人制造了多大打击,突厥人自己也不清楚,更甭说贩卖二手消息的虞大人和裴大人了。

“原来你们什么也不知道!”杨广从鼻孔里哼了一声,冷笑着说道。“我还当诸位爱卿为国而谋呢,原来都是些义气之争!”

“臣等无状,陛下恕罪!”争论中的众人都傻了眼,一个个陆续躬下身子,不敢抬头。半晌,听见前方的喘息声音小了,虞世基才擦了把冷汗,用极小的声音回禀道:“臣一接到突厥撤军的消息就派人出城去打听,但还没等外边的消息送回来,骨托鲁的使节就到了。臣怕耽误了大事,所以匆匆忙忙地赶来见陛下……”

“臣等准备不周,望陛下恕罪!”众人早就摸透了杨广的脾气,齐声出言自责!

满朝文武都是这般模样,杨广也不知道自己该追究谁是好。长长的叹了口气,说道,“宣宇文士及进来吧。虞卿下去后继续写旨宣慰阿史那骨托鲁。至于册封和撤军的事情,等朕弄清楚了情况,再议不迟!”

“是!”众臣轰然以应。心里虽然还是非常不甘,表面上却不得不将争议暂时搁置下。

待其他人都退回自己的位置,中官出去宣旨,命人将正在城头上当值的宇文士及喊进来,陛下要向他询问外界的具体军情。

满脸疲惫宇文士及对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甚清楚,但说出的话至少比其他人距离事实又接近了些。据他所知,突厥人撤军行动是在半夜开始的,随后就有骨托鲁的使者从南门前来请和。局势突然逆转的缘由具体目前他正在打探,根据斥候们初步送回的消息推测,是因为陆续赶来的勤王兵马势大,始毕可汗失去了必胜的把握,所以不得不选择全师而退。当然,大隋天子的威仪和阿史那骨托鲁等人的劝告在其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至于兵出东塞者,乃我大隋虎贲铁骑。”宇文士及扫了虞世基和裴矩两眼,很奇怪他们二人怎么没将这个消息汇报清楚。

“罗艺?谁给他下的旨?勤王兵马由谁带领,怎么不早些派人送信进城?”杨广眉头紧锁,追问道。

虎贲大将军罗艺一直很得他的器重,近几年大隋国库空虚,但在杨广的关照下,朝廷拨给虎贲铁骑的粮草物资却从没亏欠过。那五千多人马皆披具装的虎贲铁骑是大隋边军精锐,不到万不得已,杨广绝对不会轻易调动。

这次雁门被围,杨广最期待的就是罗艺能带人来救。具装铁骑是塞外轻骑兵的克星,从大隋立国那天起,具装铁骑遇到塞外狼骑就从来没输过。但罗艺却始终没有出现,直到今天,杨广才得知自己的心腹爱将居然直捣了突厥人的腹地。

如果此刻杀到阿史那骨托鲁老巢的是别人,杨广会非常高兴。正如他刚才想的那样,这一招围魏救赵使得堪称精妙。但去虎贲大将军罗艺带人杀入了草原,则让杨广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难道朕的安危在尔等眼中根本没什么分量么?”他黯然地想,眼圈慢慢又开始变红。

“勤王兵马来自各方,连日来,他们一直和始毕可汗麾下的狼骑厮杀,所以,突厥人才无法用全力攻城!”看到杨广倘然若失的模样,宇文士及知道自己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由于不惜任何代价冲入了雁门城,他麾下的雄武营弟兄损失惨重。但与损失相对应的是,此举为宇文家赢来了更多的信任。

“那现在呢,现在朕的将军们在哪?”杨广一边冷笑一边摇头。

“他们分头去截杀始毕可汗了,说要为陛下一雪此辱!”清了清嗓子,朗声启奏。“臣手上有一封屈突通老将军呈送给陛下的信,刚刚送到,臣没敢耽搁,随身带了来!”

“屈突通,外边的援军是他所带么?朕就知道他不会相负!”闻此言,杨广的心情由失望又转向高兴。半个月前,他已经在城头上隐约听见远处传来的喊杀声。但突厥人围得太紧,所以城外的勤王兵马由谁统领,到底多少人,城内根本无法得知。

屈突通也是杨广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危急时刻,此人能领兵杀到,说明他这个皇帝做得还不算太失败。

“臣探明,同来的还有武贲郎将李旭、虎贲将军云定兴,辅国将军独孤林以及唐公次子李世民,张须陀将军帐下督尉秦叔宝和罗士信!”宇文士及想了想,又报上了一串令杨广听完心情越来越舒畅的姓名。

“快呈上来,朕要亲自看看屈将军写了什么。李将军居然从河南也赶来了,还有秦叔宝和罗士信?他们在哪?他们怎么还不入城?难道怕朕怪他姗姗来迟么?”高兴之余,杨广也不顾计较虎贲大将军罗艺的动向了,拍打着桌案命令。

宇文士及快步上前,从胸前掏出一份被火漆封得严严实实的信,双手呈递给杨广。刚才那一大堆名字是他故意同时报出来的,作为皇帝陛下的女婿,他深知自己的岳父是什么脾性。

如果阿史那骨托鲁和勤王兵马没达成任何协议,他绝对不会主动请降。促成今日局面的,肯定是屈突通和李旭等千里来援的大隋将领。而屈突通的信中,也必然会向陛下坦承此事。

据宇文士及预测,诸将为挽救大隋所做的努力既可能是功劳,也可能是罪名。

所以,共同分担的人越多越好。

如是想着,他偷偷观察杨广的脸色。发现御案后的陛下脸上笑容渐渐消失,表情越来越暗,越来越凝重。

第三百三十七章 干城(10)

毕竟曾经做过南征大军的统帅,虽然运筹帷幄并非其所长,但只将屈突通的奏折读了一半,杨广已经清楚地了解到了半个多月来隋军的战略部署。

不得不承认,在屈突通的全力斡旋下,各路援军齐心协力下了一盘大棋。以奇兵骚扰突厥侧后,以谣言乱其军心,正面再辅以坚强的对抗以及“源源不断”的后续勤王兵马,可以说,无论虎贲大将军罗艺出不出塞,突厥人败局都已经定了。

阿史那骨托鲁不是突然良心发现,而是局势迫使他不得不背叛始毕可汗。否则,他的他的东塞诸胡只有死路一条!‘绝妙!朕的爱将们所作所为真实绝妙无比!’杨广心中赞叹,挂在嘴角上的笑容却充满了苦涩。

这是一盘前所未有的好棋,环环相扣,步步紧逼。懂得兵法的杨广知道纵使自己亲自指挥,都未必能布置得如此精妙。但是,在这盘绝妙好棋内,他这个大隋皇帝却充当其中一粒棋子,一粒把数十万突厥主力吸引在雁门城外的棋子。布置此局的将领要么是对雁门守军的实力有绝对把握,要么,他们根本不在乎城里人的生死!

杨广更不愿意相信诸将的态度是后者,但他却觉得心里无比地冷。‘原来,只有朕的女婿肯跟朕同生共死!’他苦笑着想,目光顺着奏折向下看,将附署于屈突通奏折后的将领姓名一个个刻在心底。

他看到了阴世师、云定兴,心里冷笑。这二人俱是才能泛泛之辈,向来没什么主见,想必是跟着大伙凑热闹。看到尧君素,约略有些不甘。再向后,他看到了宇文士及曾经提到过的李旭、秦叔宝、罗士信和李世民,叹了口气,把奏折放到了御案上。

行宫内一片沉默,就连最擅长揣摩皇帝心思的虞世基,此刻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令杨广开心了。如果上前恭贺陛下指挥若定,击退域外霄小,等于帮着屈突通等人说好话。在没拿到对方的孝敬前,虞世基不确定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如果趁机弹劾屈突通等人擅自行动,恐怕又要得罪所有武将势力。跟随屈突通一道追杀敌军的将领有不少是宇文述和来护护儿的嫡系,同时得罪两个武将中的领军人物风险实在太大。

“唉,这些后生崽也忒急着立功!”站在武将队列第二位置的来护儿老将军心中暗叹。从宇文士及和杨广刚才的对话中,他已经将外边的形势猜测了个八九不离十。凭老将军的阅历,他认为整个计划都是屈突通主导的。那位屈大人素有率直之名,拿皇上的安危做赌注的事情此人的确也做得出来。但千不该,万不该,其他将领不该谁也不学着宇文士及那样冒死冲进雁门城里跟陛下打个招呼。这就好比是一间房子失了火,有人冲进烈焰和浓烟中和被困者同生共死,有人在外焦头烂额地泼水拆木头。最后获救者感激的必然是那个冲到身边的家伙,虽然这家伙其实什么都没干!

就在大伙面面相觑的时候,行宫外又响起了一阵嘈杂声,由远及近。中间还夹杂着人的呐喊和兵器碰撞发出的噪音。对朝堂上压抑的气氛来说,这无异是火上浇油。找不到发泄对象的杨广立刻站了起来,怒喝:“反了,居然在朕的殿前喧哗。禁军侍卫呢,难道你们也不准备把朕当皇帝了么?”

“臣等不敢!”镇殿将军杨文宣立刻出列,回应。“臣立刻出去,看看何人在外边喧哗!”

“看什么看,直接斩了!把人头呈上来见朕!”杨广用手将御案拍得啪啪作响。他感到眼前阵阵发黑,嘴里一个劲儿地发苦。屈突通找了那么多人联署,无疑是以人多势众来逃避责罚。老家伙还把主谋的责任一再向李旭头上推,那李旭充其量只是个四品武贲,资历官职皆微,难道他还能左右得了行伍多年的那些老匹夫么?

“陛下暂且息怒,说不定是屈老将军快马将始毕的人头送回来了!”宇文士及见杨广被气得不轻,有心替同僚开脱,笑着启奏。

“朕,哼!”杨广想骂一句‘朕不需要他来拍马屁!’但当着诸多朝臣之面,他必须维持一个心胸宽广的形象,顿了顿,森然道:“他即使不送来,朕也会亲自提兵去取!”

须臾后,镇殿将军杨文宣赶回,身边没有带来任何人头,手里却捧着一份血淋淋的书册。

“这是什么?”所有文武都楞住了。从杨文宣手上的尚在流淌的血迹上来看,是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将这本书册送到了行宫门口。而行宫外的喧哗声已经明显小了下去,偶尔有秋风入帘,夹带的只是一两声低低的哀哭。

“杨将军,你手上拿的什么东西?休要惊了陛下!”宇文述立刻出班,抢在所有人前面呵斥。出乎大伙预料的是,向来对宇文述唯唯诺诺的杨文宣却侧行一步避开了他,径直将书册举到了杨广面前。

“有守城将领冒死闯宫,要将此帐册献于陛下。臣已经命人将他拿了,至于这个账本上写的是什么,臣不敢细看,请陛下御览!”杨文宣高举着帐册,朗声启奏。

已经多年没亲自上战场了,浓烈的血腥味道熏得杨广一阵恶心。没等他决定是否将帐册接过来,御史大夫裴蕴闪身而出。“陛下九五之尊,岂可碰如此血腥之物。微臣不才,愿为陛下耳目!”

“裴大人恐怕动不得!”杨文宣横着岔了半步,很失礼地将裴蕴挡在了身后。“陛下,献帐册者浑身是血,还有很多人在背后追杀他。陛下若不亲览此物,为其牺牲的弟兄们将死不瞑目!”

从来没有人见过杨文宣如此激愤,五指上鲜血淋漓,仿佛滴滴都淌自他的血管。杨文宣手里的帐册绝对事关重大,否则献帐册的人也至于受了这么重的伤。大伙目光全部被帐册吸引了过去,有人甚至悄悄地向御案挪动身体,试图从侧面偷偷窥探到一鳞半爪。

杨广也知道其中必有蹊跷,再不顾天子威仪,亲手接过了帐册,当着众人的面低声阅读。“壬申,米一千石,箭矢一万支,易金珠半斗,平安令箭十支。甲申,米两千石,箭矢一万,易金珠斗半……甲辰,米两千石,易金珠两头,和田玉五块……”

顷刻间,杨广将对屈突通等人的不满被彻底忘到了九霄云外。杨文宣送来的是笔流水帐,从雁门城被围那天起一直记录到现在。而出售方十分高明,一直在大幅度提高着粮食和羽箭的价格。可惜,他不是为朝廷做这笔买卖!

有人在偷偷地和突厥人做交易,怪不得围城这么久,素来不带补给的突厥狼骑还未断粮。狡猾的家伙在最开始就为自己的家族找到了后路,第一笔交易中,便换得了十支平安令箭。

如果突厥人不入城,他们大发战争财。如果突厥人入了城,他们可以凭着出卖朝廷和城中百姓立下的“功劳”来保全自己。“送帐册的人在哪,谁在追杀他?”愤怒中,杨广完全失去了理智,说话的声音简直像野兽咆哮。“杨文宣,立刻关闭宫门,没我的旨意,所有文武不准出宫。来护儿,带朕的佩剑,跟送帐册者去将参与此事的人全部捉来。朕要亲手斩了他,祭我大隋战旗!”

说罢,他从腰间解下天子佩剑,丢给了大步上前的来护儿。有机会盗卖军粮的人只可能出在天子中军和雄武营之间,所以,杨广本能地选择了不再相信宇文士及。同时,他下了另一道口谕给内史侍郎萧瑀和民部尚书樊子盖,“萧卿,你立刻带人出城,命令屈突通放弃追杀敌军,火速入城。樊卿,从即刻起,城中防务全部交给你。”

“臣,尊旨!”杨文宣、来户儿、樊子盖和萧瑀四人躬身领命,然后匆匆跑出殿门。随后,沉重的吱呀声在外响起,连绵不绝。在这令人牙酸的噪音伴随下,一道道厚重的宫门陆续关闭,将行宫内外隔绝开,变成两个完全不相连通的世界。

“你,站到朕身边来!”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后,杨广冲着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名殿前侍卫点了点手,命令。

那名侍卫不敢违背圣谕,蹑手蹑脚上前,站在了杨广身侧。还没等他将身体站稳,又听到了第二句圣谕。

“把佩刀解下来!放在朕的御案上!”大隋皇帝杨广强压住自己的心跳,命令道。他能听见自己粗壮的喘息声,也能看见诸臣苍白的脸。紧闭的殿门口,三十几个侍卫在镇殿将军杨文宣的指挥下,排成两列,对群臣虎视眈眈。

隶书于杨文宣指挥的宫廷侍卫有一千多人,个个武艺精妙。凭着厚厚的宫门的高大的宫墙,他们足以在十万兵马的攻击下坚守一天一夜。但高墙、厚门和忠心耿耿的侍卫没有能再给杨广任何安全感,这一刻,他能完全相信的只有侍卫刚刚放在自己面前的横刀。那柄刀是开皇年间监造,刀柄上还錾刻着打造时间和督造者官爵和姓氏。

开皇八年十月,大隋行台尚书令,兵马总节度,晋王,杨。

第三百三十八章 干城(11)

杨广坐在御案后,面前摆着自己南征时督造的横刀,不再说话。他还是大隋的皇帝,他还记得自己统兵四十余万横渡大江的辉煌。这份记忆是永远属于他的,没人能够夺走,即便疾病和衰老也不能。在跳动的烛光下,他两鬓的头发可看见明显的秋霜之色,夹杂在涩涩和黑发之间,脆弱而绝望。

留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大气都不敢出,这个时候谁去惹皇帝的不快,肯定死无葬身之地。虽然杨广很少诛杀臣子,但并意味着他会对出卖自己的人心慈手软。是杀一儆百还是诛灭九族,有人心中暗自揣度。偶尔抬头,将怜悯的目光看向宇文述父子。

没错,群臣之中,有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