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生演技派-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淋漓的感觉——她破天荒主动露出了浅浅的微笑。
强烈的电流,流窜在这不由自主地脉脉对视的两人之间,为这一室的寂静,增添了些许绮丽的氛围。
阿尔弗雷德意料之中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使他感到了极为微妙的惆怅,但他却没有办法出于自己的私欲,主动打破凯特的这种状态——她全身心入戏了,而杰克正是与她产生火花碰撞的那个人。
杰克·吉伦哈尔,出身于电影世家的好莱坞男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断背山》中的演出,而杰克也凭借该片获得第78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凯特失之交臂的《蝙蝠侠:黑暗骑士》最后选定的女主角玛姬·吉伦哈尔,正是他的姐姐。
杰克的气质与他的演技同样内敛,性格低调得不太像个好莱坞明星,但他绝对是他这一代人中数一数二的好演员。
阿尔弗雷德无声地叹了一口气,很快收拾好自己的表情,在杰克走后试探着问:“那么,‘爱德华’就是他了?”
“不,不是。”一旁许久没有出声的罗伯特·德尼罗摇了摇头,作为导演的他还是有相当大的发言权的——他将目光投向了同样不赞同的小说作者梅根。
梅根会意地解释道:“他身上少了一种类似埃迪·雷德梅恩表现出来的阴郁特质,尽管他也很英俊,演技也十分出色,但是外形制约了他——他身上的气质太平和了。”
“我大概明白了,也就是说杰克长了一张好人脸,没办法当反派?”阿尔弗雷德开了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也可以这么说。”被阿尔弗雷德的形容逗乐了,罗伯特接口,“尽管杰克·吉伦哈尔的演技比埃迪·雷德梅恩可能更加出色一些,但是外形上反而是他的硬伤。”罗布特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做了个总结,说道:“‘爱德华’一角我最看好埃迪·雷德梅恩,虽然你之前合作过的汤姆·希德勒斯顿也还算不错,相较而言希德勒斯顿的表演,舞台戏剧化的痕迹更重一些,但他和你之间有一些埃迪没有的化学反应——k?”
“嗯?”凯特从失神状态回过神,眨了眨略微茫然的眼睛。
阿尔弗雷德扯了扯嘴角,笑容意义未明,说道:“罗伯特认为埃迪·雷德梅恩或者汤姆·希德勒斯顿比较适合‘爱德华’一角,杰克·吉伦哈尔不作考虑,你怎么看。”
“他是‘蒙哥马利’。”凯特突然冒出了一句,眼神有些飘忽,又参杂了一些难以抑制的兴奋,“你们感受到了么,我和他之间,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她不由地弯起唇角,微微浅笑,“这很神奇,刚才那一场戏,我似乎真的变成了‘朱丽叶’了,我想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朱丽叶’身上最欠缺的那种东西了。”
她侧过脸,急切地看向对于表演最有发言权的罗伯特。
“你们之间火花四溅。”罗伯特诚实地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经你这么一说,确实让我们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梅根附和地点了点头,而罗伯特状似不经意地问道:“你觉得呢,阿尔弗雷德?”
尽管他知道阿尔弗雷德那个小子心里的弯弯绕绕和那些并没有隐藏太好的小心思,但罗伯特认为,这也是对于阿尔弗雷德的一种考验,考验在阿尔弗雷德心中,究竟是这部专门为凯特打造的冲奥影片重要,还是他心中那虚无缥缈的争风吃醋更更胜一筹——如果是后者的话,罗伯特大概会感叹一句:可惜了。
阿尔弗雷德抿了抿唇,过了几秒道:“给杰克·吉伦哈尔的经纪人打电话。”
选角导演当即应下,而阿尔弗雷德幽幽地迎上了罗伯特了然的目光,眼中晦涩不明。
幸运的是,杰克·吉伦哈尔和他的经纪人并没有走远,才刚到了停车场,很快折返了回来,罗伯特直接提议到附近的意大利餐厅共进晚餐——作为一个前影帝、现导演,罗伯特只要一把眼前这个年轻人代入到“蒙哥马利”的角色当中,之前对于他表演以及外形的不满之处反而成了杰克身上的闪光点。
而杰克,能够与大部分演员心中的偶像、号称“戏王之王”的罗伯特·德尼罗对话,难得也有一种粉丝见男神的兴奋感,脱去了一贯以来的沉静,妙语连珠到令他的经纪人也暗暗吃惊——杰克几乎没怎么考虑就答应接下了“蒙哥马利”一角,能在罗伯特·德尼罗指导的第三部影片中得到一个角色,对于大部分青年演员仍是一种荣幸无疑。
更何况,罗伯特·德尼罗正在游说杰克最喜爱的演员,西恩·潘加入这个项目,杰克无法不怦然心动。
最重要的是,《疯人之女》的剧本非常好,这对杰克是种相当致命的吸引力,他接片子向来随心所欲,在这一点上他的经纪人简直操碎了心,但他依然如故,只要剧本够精彩,角色够有趣,杰克可以说得上是来者不拒,片酬也总是一降到底。
“我看过你的《十二宫》,慢节奏的片子,充满了悬念,很‘大卫·芬奇’,只是需要一点儿耐性看完。”罗伯特说道,“非常值得称道的场景设置,长但不冗长,氛围渲染得相当精彩,看似对于一真实悬疑案件的演绎与重现,实际上却是在对人性进行剖析,你的表现也算不错。”
一句‘也算不错’,已经是罗伯特一般能给出的较为赞赏的夸奖了,这让专心致志聆听的杰克眼睛更亮了。
“只是总体太过冷静、客观,我想凯瑟琳这样的年轻女孩子们大概是没有什么心思看下去的。”他瞥了一眼心不在焉的凯特。
凯特迷茫地抬起头,她正在一边听梅根讲解,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下“朱丽叶”大概会看的书的名字,准备让她的助理艾米丽去书店大采购。
“凯瑟琳?”杰克面带微笑,看向凯特的目光之中流露出好奇。
“是我之前的名字,罗伯一直习惯了这样叫我。”凯特停下了书写,无意识地将笔的一端抵在了下巴位置,想了想解释道:“我和我母亲很喜欢的一位女演员同一天生日,所以她给我取了这个名字——但很可惜的是,我显然并没有继承她喜欢这位女演员的基因。”
“凯瑟琳?”杰克又重复了一句,清亮的眼睛专注地看着她,“难道是凯瑟琳·泽塔…琼斯?”但他思索了一下凯特的年龄,很快把这种可能性排除——凯瑟琳·泽塔…琼斯在1998年出演了马丁·坎贝尔执导的动作冒险片《佐罗的面具》之后,才在好莱坞崭露头角,时间对不上。
“是凯瑟琳·赫本。”阿尔弗雷德说道,他的手边是一杯颜色像是果汁的特调鸡尾酒,基酒伏特加混合白柑橘香甜酒、凤梨汁等辅料,有一个很容易缠绵在舌尖的名字:highlife。
他抿了口酒液,笑了笑,似是沉浸其中。
☆、49 戏里戏外
杰克惊叹:“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一名,你的母亲一定对于你寄予了厚望。”
罗伯特摇了摇头,没有接话——这一对母女之间的关系,其他人实在无法理清。
“但你看起来更像另一位赫本,凯特。”杰克又说了一句。
确实,凯特气质高雅纯洁,身材修长优美,参演电影以来从未有过□□镜头以及激情戏,最大的尺度也只是浅尝辄止的吻戏,一直以来留给观众的形象甜美而清新,外加行事作风十分低调,是大多数人眼中从不出错的乖乖牌。
阿尔弗雷德发出一声轻笑,说道:“在我看来,你更像嘉宝,你说对么,甜心。”
他翘着嘴角,蓝色的眼睛亮亮的,仿佛其中有电流流窜,整个人带着一种醉生梦死般奢靡而颓唐的浮华。
凯特伸手抽走阿尔弗雷德手中的酒杯,轻声说道:“别喝了。”
有时候喝醉的人反而更加清醒,眼神也并没有任何浑浊,比如阿尔弗雷德。
但,谁也不知道,醉的究竟是他的人,还是他的心。
似醉还醒,此刻的他分明条理清晰,头脑也正在高速运转着,他觉得自己应该开口的——
“阿尔弗雷德,陪我出去抽根烟。”罗伯特起身说道,脸上看不出喜怒。
阿尔弗雷德扯了扯嘴角,耸耸肩,跟了上去。
被留下的凯特眨了眨眼睛,有些不解,但很快和杰克讨论起了“莫洛博士”以及“爱德华”的人选,将这一点讶异压在了心底。
“你也看过《少年汉尼拔》?”杰克找了个话题问道,毕竟凯特看起来像是个温柔沉静的乖乖牌,感兴趣的应该是那些催人泪下的文艺爱情片之类的电影,但事实是果然人不可貌相。
“就是因为这个片子,才让我觉得加斯帕德·尤利尔很适合‘爱德华’一角。”想到自己偷偷去看电影却不小心在阿尔弗雷德面前说溜了嘴,凯特弯起了嘴角。
大不了,下次不偷偷去了。她想到。
杰克道:“他身上有一种法国演员才有的独特气质,他的眼神透着阴沉的杀气,脸上却带着暧昧朦胧而又邪肆惑人的诡秘微笑,充满了艺术性。”他抿了一口水,继续说着,“只可惜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沉默的羔羊》中扮演的汉尼拔教授珠玉在前,注定了《少年汉尼拔》会被拿来比较。”
他的眼睛灿若繁星,认真地注视着别人的时候,显得十分专注诚恳。
就在这顿饭的中途,阿尔弗雷德还是接到了由加斯帕德·尤利尔的经纪人打来的电话,对方十分可惜不能促成此次合作,但加斯帕德·尤利尔最终还是选择了接拍老牌法国男星让·雷诺领衔主演的法国影片《原初》,而不是来自好莱坞的橄榄枝,《疯人之女》。
“他身上也沿袭了法国演员的思考性与自我反省,显然他并没有被好莱坞的花花世界迷了眼,而是打算回国继续他的演艺事业,而不是选择留在美国。”凯特托着下巴,脑袋里还在思考着其他角色的人选,对于不能与加斯帕德·尤利尔合作依然有些惋惜,“希望以后有机会合作吧。”她说道。
如果说英国演员是最具理性的学院派表演风格,那么法国演员就是最具感性的天才型代表,前有不疯魔不成活的阿佳妮,后有今年横扫颁奖季各种最佳女主角奖项的马里昂·歌迪亚,她的冲奥传记片《玫瑰人生》让凯特看到连自己的毛孔都不由自主竖立了起来。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比如丹尼尔·戴…刘易斯,这位与阿佳妮曾有过一段往事的英国演员,就同样可以用不疯魔不成活来形容——这两个天才的灵魂碰撞,带来了一时灵感迸发的激情,却最终逃不过分离的结局。
“让我们说点别的吧。”眼见凯特似乎有些走神,杰克转移了话题,“前段时间你的新电影上映,我和我的姐姐都贡献了票房。”
事实上,他是被姐姐玛姬临时拉壮丁走进了电影院的,为此还获得了并没有认出他身份的路人(男性、携女友)感同身受的怜悯目光,但不可否认的是,《购物狂的异想世界》确实是一部轻松浪漫、适合消遣的出色喜剧片,并且已经引导了一阵不小的风潮——回家的路上,玛姬十分“顺路”地经过一家还在营业的商场想要买一支纪梵希的唇膏,被告知:“购物狂同款201#全城缺货中”。
“真的吗?你看起来可不太像会喜欢这种电影的人。”凯特抿着唇笑道。
“我姐姐,就是玛姬,她很喜欢,所以……”
……
餐厅户外花园的一个角落,浓荫遮去了夜色下昏暗的地灯所发出的光线。
“现在不要告诉她,关于瑞茜·威瑟斯彭的任何事。”这样的阴影下,罗伯特的面孔显得有些冷酷,“至少我们不能主动告诉她。”
杰克·吉伦哈尔从去年四月份开始,与大他四岁的女星瑞茜·威瑟斯彭约会,这早就不是一件好莱坞的新鲜事了,两人在《反恐疑云》中相识相恋,外界却普遍不太看好这一对姐弟恋——不仅因为年龄差异,还因为瑞茜刚刚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而现在是个离异的单身母亲。
但即使所有人都不看好,只要有任何女星在这两人中间参一脚,对于其自身的形象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更惶论现在头顶还挂着“最清纯的好莱坞玉女”金字招牌的凯特·格兰特。
这个时候去招惹杰克,结果只会是相当惨烈。
罗伯特点了一支烟,却只夹在指间,任烟火明灭。
阿尔弗雷德皱了眉,仿佛第一次认识罗伯特·德尼罗一般,眼含指责。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你也应该知道这部影片对于凯瑟琳意味着什么。”罗伯特从黑暗中抬起眼,目光锐利,让人无所遁形,“你和我都看过剧本,都应该知道她的这种状态可遇而不可求,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她一切,那么她就能彻底成为‘朱丽叶’,这比任何费尽心思的揣摩或者模仿都要有效实用得多。”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代入,将自己代入角色当中,或者将类似的情绪代入到自己身上。
尽管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两位单独谈话的男士都很清楚,凯特在感情这方面简单得就像一张连多余印花都没有的白纸,想要演好在两个男人之间摇摆不定的“朱丽叶”,这一点反而是她的硬伤。
“你觉得她会不同意吗?如果知道这一切?”罗伯特继续说着,并没有在意阿尔弗雷德的沉默,“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急切,但她有多么想要拿到影后桂冠,你应该比我更加清楚,”
圣诞节前夕,罗伯特也曾邀请凯特来德尼罗家中过节,但得到的答案是凯特忙着钻研剧本,她把自己锁在布鲁克林一间租来的小屋中,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当然也没有圣诞大餐,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她想要体会那种骤然跌落泥泞的孤独与寂寞。
作为一个儿女绕膝的父亲,罗伯特十分反对她这样做,但作为一个专业的演员,他又无法指责她这样的行为。
“我知道了。”
阿尔弗雷德应道,随即狠狠掐灭了烟头,微冷的目光对上了罗伯特的眼。
只要是她所希望的,他都会帮她达成。
瞒,不仅要瞒,还要所有人一起瞒。
阿尔弗雷德甚至特意交代了凯特的助理艾米丽,只为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凯特当头一棒,这样她的心态就能刚好暗合“朱丽叶”对于“蒙哥马利”复杂的情思,而阿尔弗雷德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这个尺度,既不能让凯特泥足深陷,却又不能主动出手破坏她与杰克之间的火花。
“或许你该和杰克的经纪人以及他本人沟通一下,我们要把事情控制在所能掌握的范围内。”罗伯特提醒道。
凯特需要瞒,但杰克却不需要。
因为在剧本中,“蒙哥马利”对于“朱丽叶”的感情原本就相当复杂。
他爱着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这种爱混杂着爱情、亲情、友情,或许还有感激之情,但他却很清楚地知道两个人的身份是不对等的,即使他在科学一途上,或许比自己曾经的主人,莫洛博士更胜一筹,但他始终认为比起莫洛博士、朱丽叶,自己合该低到尘埃中。
特别是对于莫洛博士,蒙哥马利的忠诚随着年龄的增长早已日积月累深入骨髓,他甚至可以不去管被留在伦敦的朱丽叶母女,而是一心一意照顾莫洛博士在小岛的起居,帮助莫洛博士惨无人道的魔鬼实验。
蒙哥马利的感情是压抑的、克制的,他认为自己的这种心思是不应该的、污浊的,所以他选择了沉默的逃避,不宣于人。
而他内心的这一切挣扎,朱丽叶却是不知情的。
朱丽叶因为他的躲避而想要放弃蒙哥马利,转投对自己心生好感的爱德华的怀抱,但却始终无法控制自己的心,仍然对蒙哥马利有所眷恋。
这,就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50 选角结束
几分钟之后,当罗伯特·德尼罗与阿尔弗雷德·亚当斯回到座位时,凯特·格兰特正与杰克·吉伦哈尔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接下来的计划。
“在聊些什么?”阿尔弗雷德问道。
尽管已经定下计划,但这样的气氛是不是太过和谐了一点……
凯特转过脸对阿尔弗雷德笑道:“我和杰克正说到要一起去斯坦福大学的医学院,然后混进去旁听几节课。”
“是么,记得到时候做好伪装,被那些小报记者逮到了可是会上头条的。”仿佛不经意地说着,阿尔弗雷德的眼睛却看向了杰克,“你说对么,杰克?”
杰克笑了笑,没有说话。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这位制片人先生似乎对他有一些隐晦的敌意。他想。
见他不答,阿尔弗雷德转向凯特说道:“你不如去申请耶鲁医学院旁听课程吧,我记得每周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教授和访问学者的客座讲学,顺便趁着这段时间把自己的专业捡起来,修一修学分,把你的证书拿到手——双学位,还有戏剧表演。”
……
耶鲁大学的解剖课程教学一般在每年的九月初到次年的一月底,整个课程由耶鲁外科系的解剖组承担,所用教材为gray's(格氏解剖学教学版),这本凯特人生当中第一本,也可能是最后一本的解剖书厚度惊人,对于非医学院学生而言实在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所幸内容详细精准,配图也非常细致,作为一名没有任何基础只是临时抱佛脚啃了几本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的“插班生”,配合另外一本解剖学图谱一起,倒是让凯特死记硬背了不少人体筋肉骨骼的大体走向——但连续啃完这本大部头的后果是,凯特之后的一周内每晚做梦都是分解成一块一块的肌肉组织和骨头结构。
这样做的结果是,凯特在耶鲁旁听的第一堂课——labs,解剖操作,关于四肢和头颈部(含中枢神经解剖)——由于提前啃进去大部分理论知识,并没有如一般门外汉一样一头雾水,而是尽管一知半解,但仍然收获颇丰。
并且,还意外加入了一个由认出她的粉丝吉米牵头的小组讨论,当然,是作为吉祥物、观赏品存在的。
直到凯特第一次自告奋勇并干净利落地切断了实验手掌三角区的肌腱,这位曾对‘星星女郎’存有相当美好幻想的耶鲁高材生着实目瞪口呆,然后——
“哇!太酷了!”吉米过了半晌这样低呼道,涨红的脸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同组的另外三人抽了抽嘴角,而其中的一位女性,莎拉更是无奈地摇头:“脑残粉的世界真是不可理喻。”
一开始的时候呢,对于凯特·格兰特所谓闻名遐迩的天生美貌以及高雅气质,莎拉并没有多大感受。
这位小姐第一次来上课的时候,戴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没有化妆,皮肤显得过分苍白,整体感觉也太过瘦弱了一些——当然,因为上镜的原因,基本上所有明星现实看起来都会比画面上瘦一些,但格兰特小姐似乎瘦得有些可怜了,这令她的外貌大打折扣,也只有那一头保养极好的天然金发值得夸耀一些。
但很快,莎拉发现自己错了。
凯特·格兰特之所以能令无数美国年轻人魂牵梦萦,并不只是单单因为她的外貌而已,当她专注地看向你、摆出认真倾听的模样时,你会发现,那双清澈纯净的蓝眼睛,才是她整个人的灵魂所在。
尽管嘴上似乎有些嫌弃,莎拉心里还是有些佩服这个年纪比自己还小的女孩子的:会上这门课程的一般都是医学院的研究生,而这位格兰特小姐不仅一副弱质芊芊的长相,此前更是从未接触过医科,还要抛下大明星的生活天天和他们一起在充满刺鼻福尔马林气味的解剖室上课,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演好一部电影。
莎拉觉得,就为了格兰特小姐为了表演如此疯魔这一点,她也会发动周围的朋友一起支持凯特·格兰特新作的电影票房。
怎么说她们也是一起解剖过的人了,格兰特小姐握手术刀的方式还是自己手把手教的呢。
莎拉这么想着,心中已经开始有点期待这一部还未开始拍摄的电影了。
……
并没有给凯特多少时间专研她目前还感兴趣的解剖课程,一年一度的颁奖季很快到来,今年她并没有什么冲奥作品面试,但奥斯卡组委会早早向eta发出邀请,请她作为本届最佳男配角的颁奖嘉宾——他们原本是想要让她和本·巴恩斯一起颁发另一个奖项的,但本·巴恩斯那边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似乎拒绝了。
尽管《恶魔理发师》堪称大获全胜,但《星尘》的各项技术奖项提名却全部落空,而凯特的《购物狂的异想世界》在金球奖音喜类最佳女主角的奖项上,毫无疑问地败给了法国女星玛丽昂·歌迪亚的《玫瑰人生》,接下来玛丽昂·歌迪亚与上届凭借《女王》拿下奥斯卡影后的海伦·米伦情形相仿,以一种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了颁奖季上绝大多数的最佳女主角——除了在凯特老家英国的bafta上失利一次,bafta特立独行地将最佳女主角给了《购物狂的异想世界》,大爆冷门的同时也算是意外之喜。
紧接着的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玛丽昂·歌迪亚继续她的征战之路,没有多大悬念地将这一年的奥斯卡影后收入囊中,以《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再次提名最佳女主角的凯特·布兰切特、最有希望翻盘却没有成功的《柳暗花明》的朱莉·克里斯蒂含恨败北,而另一位凭借小制作《朱诺》提名的80后年轻女演员,艾伦·佩姬轻轻松松走了个过场,却也让全美认识了这一位前途无量的天才新星——正是她出演了凯特曾经十分喜欢的《美国田园下的罪恶》,艾伦·佩姬在此片中的表演同样颇受好评。
《星尘》在最佳视觉效果上输给了《黄金罗盘》,在最佳服装设计上输给了《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而在最佳艺术指导上输给了同样有凯特参演的《恶魔理发师》,再一次空手而归。
将手中的小金人颁发给了《老无所依》的贾维尔·巴尔顿,凯特在这一届奥斯卡上的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凯特并没有继续转战各大电影节,而是拒绝了一切邀约,一边专注于她的解剖课程,一边继续为《疯人之女》物色剩下的演员——由于档期原因,丹尼尔·戴…刘易斯不出意外回绝了出演,西恩·潘同样因为将要拍摄的《米尔克》撞了期,“莫洛博士”这一个有着相当多戏份、难度并不小的重要配角,至今悬而未决。
比起“莫洛博士”的一波三折,“爱德华”一角在第二次试镜之后,直接定下了由凯特合作过的英国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出演,但罗伯特·德尼罗对于这位新人的演技显然并不满意,冷着脸决定立即开始给他开小灶好好调。教——来自于“戏王之王”严厉并且毫不留情的额外表演指导课,汤姆·希德勒斯顿痛并快乐着。
很快,丹麦男演员麦德斯·米科尔森走进了主创团队的视线,而在这之前,最接近“莫洛博士”的,是在《星尘》中与凯特有过对手戏的英国演员马克·斯特朗,罗伯特一直觉得马克·斯特朗身上还少了一点特殊的东西,而他最终在麦德斯·米科尔森身上找到了。
麦德斯·米科尔森的长相算不上多么英俊或者完美,他的颧骨高耸、棱角分明,嘴唇紧抿的时候总显得表情过于阴郁,眼神明亮却不知为何连温度也到达不了眼底,紧绷的面孔总有一种禁欲的性感冷冰冰地将他环绕——这些特质让他成功出演了《007:皇家赌场》中饰演大反派拉·契夫,这个角色也被影迷誉为迄今最能与主角邦德比拼魅力的出彩反派。
‘他身上带着点儿变态杀人狂的气质,像个优雅的疯子。’
正为主要演员量身设计剧中服装造型的瑞贝卡这么偷偷评价麦德斯·米科尔森,心血来潮全程观看了麦德斯·米科尔森的试镜之后,瑞贝卡基本上在麦德斯·米科尔森面前总是轻声细语,乖巧得不行。
实际上,麦德斯·米科尔森的个性十分温和,出乎意料的是个大暖男。
这一点在剧组的年龄最小的演员,达科塔·范宁不小心把果汁洒在了麦德斯·米科尔森的身上,因此又急又怕讷讷地快要哭出来时,却被毫不在意的麦德斯反过来安慰了一番之后,得到了证实。
‘尽管长着一张大坏蛋的脸,但他实实在在是个大好人。’
达科塔·范宁事后这么说道,她吐了吐小舌头,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有着如同精灵般让人不敢惊扰的美貌。
这位在《捉迷藏》中,与罗伯特·德尼罗有过合作的女演员,多年以前就是全美炙手可热的童星,而她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打破自己在影迷中乖巧可爱如同小天使的甜蜜形象,从“小女孩”进化为“少女”,甚至“女人”。
她扮演的“爱丽丝”,是由兔子转化而来的造物,她怯懦而安静,纯白如纸,不过十五岁左右的年纪,外貌介乎女孩与少女之间,对于“蒙哥马利”有着一种来自本能的依恋。
至此,《疯人之女》的主创班底终于构建完毕,外景导演也在英国以及建安大勘测好了大部分场地,而在此之前,凯特结束了在耶鲁的课程,第一个飞到了英国,她需要见一见她的祖母——再没有人比这位被称为lady。ophelia、曾帮助英女王布置过圣詹姆士宫的女士,更适合充当《疯人之女》的礼仪及艺术指导了。
尽管,这位以优雅和刻板同样闻名的礼仪大师,奥菲利亚女士本人,或许不怎么想要见到她。
☆、51
凯特约见奥菲利亚女士的时候,这位女士并未在德文郡的格兰特宅邸,而是恰巧在伦敦与正在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出的友人相聚,得知凯特的来意后,没有如同往常般拒之不见,而是直接把会面地点定在了自己下榻的酒店——皇家花园酒店的下午茶。
当凯特提前十五分钟到达时,奥菲利亚女士已然端坐在约定的地点,她偏过头,似乎正在欣赏窗外肯辛顿公园的美景,身着一件毫无花巧的黑色套装,戴着一条长款珍珠项链以及配套的耳饰,银白色的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苍老的面容上却只见岁月洗练的优雅。
十九世纪的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一个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要么穿成一件艺术品。”
有些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天赋,总能在任何时候把自己打扮得迷人而出众。
奥菲利亚女士就是这样的人。
尽管她的眼角布着细纹,妆容也只是素淡,着装更称不上大有来头,可她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甚至有些心不在焉,每个走进大厅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目光停驻于她的身上,并小心翼翼地放轻了脚步,肃正了仪态。
这一点上,可以窥出几分这位早已年过半百的女士,年轻时是这样的一种风姿。
奥菲利亚女士似是感应到凯特的目光,回过了头。
“坐。”她说道,并用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