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半夏田园-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钱氏听见这些的时候,撇撇嘴倒是没有说什么。
病依旧是不见好转。
那么精神的一个人,如今像是被抽去了元气,更显苍老。
正文、第258章 乌梅的路
病来如山倒,何况苏钱氏还上了年纪。
只能在县里头将养着。
周氏整日地守着,又被苏钱氏赶去酱菜园子,就这么来回奔忙。
苏有德几人什么法子都想过了,却也没有什么用处。
打开了屋子的窗户,苏钱氏坐了起来,瞧着这屋子里的摆设,一应俱全的。
她却总是觉得浑身不自在起来。
多少次啊,想着要是苏有文能够考上功名,她以后也能做个享福的老太太,住着上好的屋子,有人伺候着,孝敬着……
现在可不就是这样的日子吗?
到底是自己福薄啊。
她想了想,又咳咳起来。
半夏给她熬好了药,端了进来,又转身去把熬好的粥端进来,“奶,肚子里先垫点东西,这粥熬得烂烂的,还有这盐浸鹌鹑儿,是我帮你扯还是你自己来?”
苏钱氏抿着嘴也不吭声,倒像是小孩子脾气了。
“半夏啊,你可恨死我了哇?”
一开口,就让人没有办法回答。
半夏也没有否认,“以前是的,但后来我娘说,我爷要不是跟奶在一处,跟的是别人,还不知道怎样呢,好歹也没有受过什么大委屈,又能吃饱……”
这才是实话。
虽然并不好听。
但苏钱氏自己说话不中听,别人要只做表面文章,她也觉得刺耳得慌,半夏要说什么都好好的,是要被骂的。
要说苏钱氏恶毒,她又不想刺激她。只好折中了。
苏钱氏却有些受用,哼了一声,“你娘倒是懂事,我看不是你娘说的吧?就是你自己想的,这么多孩子。也只有你,有我两分影子,半夏啊,人要是太好,是不长命的。”
半夏点点头,苏钱氏活了这么多年。自有她一套处事的逻辑,她并不打算反驳。
何况,她自己又是什么善男信女了?“奶,咱们不去害人,要当真有人惹到了。也不能手软。”
苏钱氏似乎放心下来,又有些感慨,“你说你大姐要有你一半的性子……”
说完,她又有些急色。
半夏也不知道怎么劝。
乌梅那边鲜少有信传来,就是张留都不一定能够知道的,薄荷跟丫丫,在那边也有一阵子了,这边又被拖住。
事情都撞在了一处。
半夏这一沉默。苏钱氏喝了两口粥,又道,“半夏。那夜里会叫的东西,是什么?”
夜里会叫的东西?
半夏抖抖脸皮,嘿嘿一笑,“奶,那……是用盐,喂的蛙。还有那蛙就算是死了,碰到盐水也还会抖的。”
苏钱氏听完。就嘎嘎地笑,被呛住。
半夏赶紧去给她拍背。一下手,才发现苏钱氏的衣裳下面,都是骨头,这隔着冬日的衣裳,都能看出不对来。
怕是不太妥当了。
苏钱氏顺了气,精神也好了些,“果然是你想出来的鬼主意,还好意思说不恨我。”
半夏也就没有怎么解释。
苏钱氏吃过粥,药却不喝了,“那东西拿下去,我都没有几日活头了,还让我吃这些东西,看着你还是恨我的,你这丫头,不好对付呢。”
半夏哪里又跟她计较这些,倒是也没有狠劝,何况也劝不回来的。
之前苏钱氏也是喝药,把胃口都喝没了。
想着之前苏老爷子,可不就是因为要忙着五叔的事情,有了寄托,才又精神起来的。
苏有才就去跟苏钱氏说那些话,让她操操心,却被苏钱氏骂了出来,“等我死了怎么办?难道你们就不过了?我可没有工夫管你们这些破事,不少吃喝的,还矫情起来了。”
什么法子,对苏钱氏都没用了。
也就半夏,还能跟苏钱氏对了一些话。
如今一让喝药,连谁都不理了。
半夏苦笑一下,就去把药端走。
苏钱氏这才又道:“送我回去吧。”
半夏想了想,知道苏钱氏是要回东望村了,也不阻拦,只是说道,“奶,我跟二伯他们说说,你现在身子不太好,现在天气也不好,在路上冻着吹着风也是不好的,要不然等好一些咱们就回去?”
这一说完,苏钱氏就皱了脸,“哼!我就要回去,我要是死在外头,你们就高兴了,我怎么的也是东望村的人,以后是要葬在苏家的,你就记着你亲奶。”
半夏瞬间回不过神来,亲奶奶?就是苏有礼的亲娘,扯到这上头做什么呢?联系苏钱氏说的不能死在外头,就了然了,这是担心入不得祖坟还是怎么的?
有些失笑,却又觉得,苏钱氏整日想着这些身后事,怕真的是好不起来了。
“奶,瞧你说的,我去跟二伯四叔说一声,这就是马车也要准备舒坦了,才好回去,何况,二伯那头,也为大姐的事情焦心。”半夏尝试着说说乌梅的事情,看苏钱氏的脸色。
“你大姐……”
半夏顿了顿,道,“奶,你说要是大姐还活着,要怎么办?”
苏钱氏看半夏的样子,“那些话不过就是哄你那扶不上墙的二伯母的,她那人小心眼,针尖大的事情能记一年,你大姐要……”说到这,似乎想到什么,“过来,跟我说实话!”
反应这么强烈,半夏也不敢说出来。
也不敢犹豫,半真半假说道,“奶,这一次四叔他们在这头,不是差点吃了简家的亏吗?远雾带走了地契,原本是要随着铺子的人回去的,他却半路上就自己走了,铺子里的人也不敢让他一个人,就跟着,传话回到家里,说是丢了,吓了大家伙一跳。”
苏钱氏想着当初苏有义跟苏有礼,莫名其妙地就出来,这样就说得通了。
“远雾又不是小孩子了,哪里会那般执拗,他是说看见大姐了,但我们去找了一通,也没有发现,你也知道赵家也在找大姐,我就想着,要当真的找到了,大姐要如何呢?”
苏钱氏还不知道薄荷跟丫丫在乌梅那呢,听得半夏这样问,倒是想了一下。
“要能活着就好。”
半夏的样子不像作假,她的确这阵子也都在想这个问题,不仅是乌梅,就是这地方的妇人,都是想着回去,跟伍良平重归于好的,毕竟两个人有过女儿,况一女不侍二夫。
但见到乌梅的时候,半夏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只不敢说出来罢了。
而且苏有义也没有让乌梅回去,怕是也料到了一些事情,乌梅要是找到,苏有义就认赵家的人这是之前就说好的,孙氏的梦魇岂不是又来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乌梅失踪这么久,一个妇人,早就没有了任何名声,哪怕她能够回去,跟伍良平当初成了那个样子,情分都磨没了,真的捆在一起,还能过得好吗?
伍良平一开始或许有愧疚,但要日日出门,都被人议论呢?这愧疚,又能够维持多久?
乌梅又有什么错?
半夏并不是这个地方的人,她只是觉得这样对乌梅不公平罢了。
凭什么当初伍良平做到了那一步,只要表现出痛悔来,就能得到别人的同情?
苏钱氏好生想了想,“那要看你大姐了,要我说就该带着丫丫,找个人好生嫁了!”
这想法,唬了半夏一大跳。
乌梅只是失踪,夫君没死,苏钱氏就敢让她嫁了,这……
“小坏心眼的!你别跟我说你来问我,就是让我说,让你大姐回去过日子,过成那样了,还有什么好过的!她要是舍不得丫丫,我就豁出脸面去,把丫丫接到苏家,以后大了再说不就行了。”苏钱氏似乎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
半夏真心实意地笑了笑,“奶,要大姐真的没死,要她能够听见你这样说……”
苏钱氏把头扭到一旁,“就知道让我做恶人!你们也这样想吧?偏偏都不说,也罢,谁让我恶人做习惯了,还呆着做啥,找你大姐去!”
半夏自然也不会置气,笑吟吟地出了门。
刚出来就撞到了苏有义,站在门口,想必刚才的话是听见了的。
见半夏出来,他倒是也没有进去,只跟着往院子里走,“半夏,过几日,你去把薄荷跟丫丫接过来吧,我跟你爹也一并去的。”
半夏点点头,没有说到乌梅。
“大姐的病可是好了?”
“好了,她这个样子,我是不会让她回伍家的,倒是在这山里住一阵,也不怕。”就是让乌梅留下来了。
那么林飒呢?
半夏并没有多说什么,有些事情也强求不来,何况听狄彦的话头,林飒也不可能一直呆在山里……
“大姐舍得丫丫吗?”半夏还是问道。
苏有义点点头,“我问过她了,她一开始也没有主意,后来也算是想通了,这不回去也好,以后想丫丫了,你跟薄荷都能带丫丫出来看她,总好过硬拧在一处,成了仇人。”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你大姐以前都是想着别人,以后就算是赵家的人了,她想如何,我这个做爹的,总不会反对。”苏有义说完,大踏步走了。
半夏笑笑,有苏有义这样的爹,大姐也蛮有福气的。
兜兜转转,老天爷似乎对谁都挺公平。
她叹息一声,暗道自己怎么这样的年纪就开始信命了。
正文、第259章 新品种
苏钱氏到底还是回到了东望村。
整个冬日都缠绵病榻,人没能好起来,好在也没有继续坏下去。
没了她那中气十足的叫骂声,整个院子显得清净了许多,就带出一丝萧索来。
几个媳妇忙着照料她,在这院子进进出出,周氏偶尔瞧着那头空出来的作坊,眼里闪出一丝光亮来,等李氏到的时候,就打算跟她说。
半夏跟薄荷一家,已在年前,搬到了新宅子。
新宅子离这边并不远,那头也算是热闹的,外头那么多的铺子,人几乎都要从这里出去。
张留跟苏有礼,经常忙得脚不点地,作坊已经分成几处地方,人算不得多,也像模像样地建成一个个屋子连成一排。
苏有文那头学堂里的孩子,有的只念半日书,只是识字,也并没有想过考功名的,另外半日,就过这头来干活,也是见日地管工钱,他们却都没有要,只管吃的并不推辞。
到后头些,又请来几个厉害的掌柜,教他们打算盘算账,还有铺子里的一些学问,学得倒是认真。
因着这般,那工钱累积起来,不仅能够付给先生的银子,还早早地把那屋子给盖好了。
事实摆在眼前,苏有文虽是个读书人,却也是要脸面的,怎么能连孩子都不如,也是卯足了劲地学着,人倒不再是以前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模样了。
而那些孩子,每日地干活,念书,倒也能自己养活自己。有懂事的,还能往家里捎东西,喜得家里跟什么一般。等他们出了门,到铺子里历练的时候,也都是千肯万肯的。
一切都在筹谋中进行。
这边与其说是作坊。倒不如说是个培训基地还差不多。
两家的新宅子挨着,虽说伍良平那头是个好的,聚丰楼他也拿了回来,但他一个人过着,照顾孩子也是有些不太方便的,何况苏钱氏愣是要把丫丫留下。他也反驳不得。
丫丫回到家里,整日跟谷芽儿粘在一处,这边的宅子又大,就留下来跟谷芽儿一块了,薄荷一个人。更是不愿意在那头住着,也过来跟他们一块住下。
甚至还说了一句挺有道理的话,“天下之大,也只容一席之地便可。”
半夏抿着嘴笑,“倒是却从那学堂听来的吧?我就说住得近些好,也能沾点墨水。”
薄荷不置可否地笑。
如今她也算是自在了,苏有义依旧在山上捣鼓,几日不回来也是常事。因那头苏钱氏病下,孙氏没事的时候也留在那头照料着。
他们要回来,半夏这头早就把饭做好了。两家过得跟一家也差不多。
薄荷想着乌梅那头的事情,眼里头都是亮光,“半夏,我们什么时候带丫丫再出去?”
半夏不出声,只盯着锅里的东西眼睛不眨。
瞧着里头一整块的金黄色,薄荷嘴里的馋虫也被勾了出来。“半夏,以后我们要做这个吗?这东西瞧着跟米粉差不多。但炸出来的东西就是好吃!”
半夏笑笑,也没有否认。“我们这么多的人,多一样东西就多一条路,面粉可是好东西。”
“那你也不能整日在这炸啊,谁受得了啊!”
说完,见半夏不吭声,薄荷是个忍不住的,又问,“还有那个什么肉,这风干不就行了吗?怎么弄那么麻烦,你瞧家里的灌肠,不也是这样……”
半夏愣住,也顾不得油锅里的东西了,“薄荷,你刚才说什么?”
“灌肠啊,又不是没有吃过。”
半夏眼睛就是一亮。
勾勾嘴角笑了起来,“嗯,这个不错,以后咱们也能卖这个。”
心里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地方。
油锅里的东西炸好,放在一旁冷却。
半夏就熄了火。
这是第几次,她已经记不清楚了。
站起身来,“我要去米粉作坊,你去吗?”
薄荷想着又要换衣裳又要包着头发什么的就够麻烦,却又觉得自己呆着实在无趣,“去,不说别的,里头暖和得很,我换个薄衣裳去!”
换了干净的衣裳,到作坊门口的时候,又换上白色棉布做的长袍,戴上口罩裹住头,这才往里头去。
可不就是蒸汽熏人吗?
一切都有条不紊运行着。
“半夏,过来取开水是不?”
里头的人见半夏手里提着的东西,就猜出来了。
半夏笑着称是,而今米粉作坊,提供两样米粉,一种是圆的,直接干燥之后可以保存很久,另外一种自然就是扁的,跟以前苏老爷子那时候放水里蒸的粉皮差不多,只不过效率高了不知道多少。
磨浆也就不多说,就是捣鼓出了一个木头跟竹片的机器,上头是细细的竹篾,这一整条下头都烧着火,这边的人往上头一倒上磨好的米浆,这东西就滚动起来,那米浆在簸箕一样细的竹篾上滚动,缓缓往下头去,中间有一个大大的圆柱子一般的盖子,就是蒸着这浆,缓缓流下去之后,从另一头出来,再有人等在一旁的口子处,一个铡刀般的东西,上头一排都是削好的竹片,往下一压,下去之后,竹篓子就是一条一条粗细均匀的米粉了。
整个过程完全没有浪费多少时间。
米粉的口感跟那圆的却不一样。
如今外头各个铺子,也都有这个卖,只要有这个东西,也不需要多少人,就能够赶出来的。
“半夏,以前你爷卖米粉,一块一块的蒸,每次让他进来瞧他都不肯,你来之前,他被诓进来,瞧得眼睛都直了!”
“可不是,要不是自己做,我自己也想不到,这半夜半夜起来做米粉生意的,还不知道要蒸多久呢,有这个东西可不是方便!”
“如今整个县城,哪个地方不是用咱们的米粉,批出去,各家要比的,就是汤汁了。”
“你糊涂起来了,说到汤汁跟用料,有几家比得过咱们的螺蛳粉?还有半夏想出来的各种卤肉米粉,鲜肉粉,也是让大家都有活路,我们只开螺蛳粉铺子就算了,那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在那么没那个能耐啊!”
半夏听着,会心一笑。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什么都插手,他们有螺蛳粉的铺子,也就差不多了。
何况,米粉都是从这边出,用的配菜,又很多都是从酱菜园子里拿,剩下的汤头,各家有各家的口味,她从不强求。
也有人自己蒸的米粉,却很少了,谁都晓得作坊里的东西干净,管的也严,要当真有什么,就是赔钱,也能找到地方的。
半夏还没有说什么,那些人就笑道,“说到这个,半夏你不知道,你爷爷出去的时候,都想哭了,他说好歹没有丢下祖宗的手艺。”
苏老爷子是在这头四处逛着帮忙,但这是做吃食的,要讲究干净,单说这换衣裳,一开始也没有什么人接受,最后还不是习惯了。
苏老爷子想着进门,还要换那身衣裳,何况也不知道想什么,他就觉得头上戴着白色的东西,不吉利,老婆子还在家里躺着呢。
今日他就换了衣裳,跟着进来瞧,出去直感慨。
半夏能够想象,做了半辈子米粉生意,乍瞧这个东西,不过一刻钟,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以前熬半夜,怎么能够不震撼。
要不然这样,作坊还如何挣钱呢?
半夏跟薄荷,用壶取了开水,放进一个小木桶里,木桶里围着稻草,稻草里头又有棉絮,壶放在里头,可以暖至少两个时辰,在家里用也是方便。
回到家里,半夏屏住呼吸,把方才炸好的东西放进碗里,再加入卤肉汁,掐一把葱花,撒上些切好的酱菜,滚滚的水,就这般浇了进去。
薄荷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半夏,这个东西,能吃?可真香啊!”
半夏已经试验了许多次,单单是油,她都走了挺多弯路的。
猪油不成,花生油好了一些,却仍旧让人不满意,好在作坊里有那亲戚在更南边一些的,见她整日围着油锅转,感慨过:“这该多费油啊,倒是不如用棕榈油,没那么贵。”
这才寻到棕榈油,这擀面她也不在行,作坊里的人也不懂,就照着做米粉那般改良,最后才弄了出来,而今,这油锅里是棕榈油加了几勺的花生油,半夏觉得炸出来像模像样的,这才姑且一试。
片刻过后,她打开盖子,一股香味扑鼻而来!
薄荷啃着半夏炸锅的那面,咔嚓咔嚓响,“这个也不赖!半夏你这个是什么啊,香得我舌头都不听使唤了!”
颜色,样子都差不多了,其余的半夏没有想那么多,用筷子搅动,然后夹了一筷子,也顾不得烫,往嘴里塞。
嗯,味道是差了点,却也是那么回事了。
薄荷见竹筐里还有好些,也赶紧地学着半夏放才的样子,把东西放进碗里,倒上水,母鸡下蛋一般地候着,“要这么方便,那些懒婆娘都不用担心了,这种饭谁不会做啊!”
姐妹二人正说着话,有那从外头铺子赶回来的人,过来交给半夏一封信。
半夏犹疑着打开,只看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正文、第260章 乱了
究竟还是来得这么快。
半夏的手微微抖了一下,自从到了这个地方,她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放松下来过。
开始是日子艰难,时时刻刻想着要如何过好,等真的过好了一些,又有更多的事情等着自己。
自己做的这个速食面,还来不及高兴,外头,就已经乱了。
身后似乎总有小鞭子抽着自己。
半夏苦笑。
薄荷呲啦呲啦地吃了半碗面,抬起头来吸气,要感慨,这才发现半夏愣着一动不动,便问道:“怎么了?这个真好吃!”
半夏叹息一声,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张留就急匆匆地过来,“半夏,你可知道,外头乱了?!”
“乱了,什么乱了?”薄荷犹自不觉。
半夏抖抖手上的信,点点头,“张叔,我也是刚收到那头铺子传的信,正想叫你们商议。”
张留却瞧着半夏碗里的东西,有些奇怪,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并不是没有想到这一日,这日子,突然就来了,半夏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张留则是对薄荷说道,“西北那头,开战了。”
薄荷也吃不下东西了,打仗,是大事,她虽然并没有经过,却也是从苏钱氏的骂声中了解过的。
“不会搞错了吧?外头哪里乱了?”
苏有礼跟苏有才陆陆续续地进了门,还没来得及叫苏有义,他也自个儿下来了,凑在一处,“赵扬一直劝。说西北开战了,咱们这西南也不会太平。”
多余的话也就没有多说,但去能想像赵扬多半也劝苏有义一起回去的。
摆在眼前的事情这般多,半夏首先瞧着的,就是这些铺子。
两百多个。并不是小数目了。
她抬头望着张留,张留明白她的意思,点点头。
半夏却自己犹豫了一回,然后笑着说道,“爹,不着急。只是收到城里那头的信,到底是西北开战,咱们在南边,并不一定波及,我听张叔说过。西北隔几年都开战,但咱们这头,可是有好多年没有战事了。”
苏有才是个有些不着调的,“打仗?这么快就打仗了?以前有木将军守着,怎么会有事!要当真的敢开,看我不拿锄头挖死他们!”
苏有才这般,也没人听进去。
大家坐在一处,不外乎是感慨一二那灾难。便各种散去。
半夏这才叫苏有礼留了下来,张留自然也是跟在一旁。
半夏又从屋子里拿出一卷纸,打开。“爹,你瞧咱们家的铺子。”
苏有礼看上头密密麻麻的原点,虽然不明白别的,却还是第一眼就看了出来,“这数目,是不是不对?”
半夏这才把张留等人的事情说了出来。也顾不得苏有礼的愕然,接着说道。“……这剩下的都在我们手里,我原以为还有些时日准备。没想到这样快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爹,你……”
张留摇摇头,“老三,我这也不是故意不说。”
苏有礼却没有丝毫的生气,胸脯起伏着,抓着张留的胳膊,“你是说,彦哥儿,带了人要打仗的?”
直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苏有礼还想着要去狄彦之前住着的院子去跪拜,眼里都是泪光,“真没想到,木将军顶天立地的一个人,最后却……村子里的人还都把他当成土匪头子,没想到里头还有这些因由。”
受过他庇佑的人很多,半夏理解他的这种心情。
等苏有礼平复一些,“半夏,这铺子我们都不要了也没啥,怎么还能拿着他们的东西?”
苏有礼就是有那种农人的淳朴,即便现在生意做大了,还是改不了。
半夏却也没有在意,“爹,现在既然已经乱了,我们别的做不了,难道连铺子的管不了吗,他们哪里有时机分身?我们这要做好了,才能不拖后腿,何况我可是答应了张叔,这头以后要真的回来,我们还有请人来干活的,所以无论如何,这些铺子都要好好开下去不是,打仗的时候能帮上一点是一点,等咱们胜了,也总要吃饭度日。”
她的想法也挺简单。
苏有礼却是害怕得紧,“说是这般说,这么多的东西,你一个小丫头,这万一……”
没有反对,反而是一直为那头打算,张留这才说道,“三哥,你这就别操心了,我跟媳妇也一直跟着呢,外头还有一些人,操心是需要操心的,半夏能干着呢,你瞧着她今日做的这个?”
半夏并没有推辞的意思,她既然无法跟他并肩站在一起,在后头,也要出一把力才是。
“爹,这个你尝尝,我们这么多的铺子,这么多的作坊,每个地方都有一批村落在后头,我们的铺子暂且也不能动,要不然打仗起来依旧够难了,要当真的人心惶惶逃难,岂不是到处都乱了?”
说完,半夏指着那幅图,“越是这个时候,咱们越是要稳住,我们跟一般的铺子不一样,身后还有很多村子里的人牵扯着,不过咱也不是那不通情理的,我之前就把这些铺子作坊分成了三片……”
时间很紧,城里的铺子既然都已经得到了消息,那么事情也迫在眉睫了。
张留眼里闪过一抹欣赏。
苏有礼虽然刚才被半夏带来的消息怔住片刻,见半夏不慌不忙的样子,也强自镇定下来,“接下来岂不是要大乱?”
不是藏拙的时候,半夏深吸一口气,“说乱也不容易,毕竟咱们打仗也不一定吃亏,只是预防万一,大事咱们帮不上忙,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几个,一是咱们的生意就是铺子作坊的问题,二就是人的问题。接着方才的话,我把那些铺子化成三片,你们看,这最外围的是会有危险的,留在那头都靠自愿,先观望着,这最里头,是不需要操心的,大部分在中间,要消息不好撤退也来得及,要真的有用得着的那一日……咱们这往来,就等于一个小小的脉络,干什么,都方便。”
至于干什么,屋子里的几人心里都清楚。
苏有礼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半夏不紧不慢语速的影响,人已经镇定多了,“没错,咱们稳稳地在这,也不枉为人了。”
张留笑了笑,“无妨,原本我还有些着急,我带着的人并不多,这外围那些,却是足足够用的。”
这样自然更好,有他们在,不说别的,真的来不及,至少还能见机行事。
半夏这头也只能这般商议好,事关重大,许多事情,也不能再透露了。
苏有礼更是忙碌起来。
不出几日,就连东望村的人,也都得到了消息。
登时人心惶惶。
“怎么办?又要打仗了!”
“啧啧,原以为这辈子熬过去了,没想到老了老了,却还不知道能不能安然入土。”
也有那乐观一些的,深知担忧没用,安慰自己也安慰别人,“不怕,我们这地方,是有木将军的英灵守着的,谁也不能打进来。”
“该吃吃该喝喝,我这一把年纪了,是再不会走了的。”
在这样的传言之中,这个新年过得很不平静。
春天却还是往常一般的来了。
不管世事变迁,依旧如往年一般,等村子里的树都长出新绿,人们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原听着西北打仗是乱过一阵,但过了这么一段时日,他们的日子,似乎也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这人活着却还是要种地,于是东望村的人们,又开始耕田蓄水育秧苗。
除了偶尔有人,担忧在外头的亲人之外,也并没有多少想法。
等田野里的秧苗泛绿起来,又乱了一阵,县里头,涌入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逃难的。
这一次,铺子跟作坊也受到了波及,只能尽量地稳住,不到迫不得已,他们是不会弃了的。
半夏这头,眼圈都是乌黑着,等她把原来做米粉的那个竹片搭建的工具,变成使用面粉,加入炸锅成功之后,松了一口气。
村子里的人,不停地来作坊这头打听情况。
该说的,也都说了,只能让县城里那边有消息就传回来,才能让这些人安心一些。
但外头的那些在铺子里干活的人,却也并没有走太多。
消息不停地传来,“那头胜了,逃难的人也回去了。”
“幸亏作坊说过的话还算数,他们回去还能卖了东西度日,要不然更加麻烦,要不是黄豆这些,别的东西离了人可活不了这么久。”
“那头不是对手,咱们这头可是打到了他们的老巢去了!”
“怎么办,听说是中计了,我们这头伤亡很大。”
“僵持住了。”
“听说赋税又重了,一打仗就这样。”
“这回该结束了吧……”
“……”
消息不停地传来,人心也随着这些消息起起伏伏。
除此之外,东望村,还算的上是平静。
半夏也提着心,她有很多地方弄不明白,譬如狄彦这头,为何现在还不动呢?为何他们的铺子跟外头的地方,运了这么多的东西出去。
她不敢深想。
揉揉眼睛,她就看到了狄彦,一个高大的身影,把她眼前的光几乎都遮住。
他眼里的神色很是复杂,有一丝欣喜,跟一闪而过的担忧,泛着跟以往不同的光彩,最后这些神色都敛尽,从容地开口说道,“半夏,我要走了。”
正文、第261章 告别
半夏呼吸一滞,转过身来。
盯着狄彦的眼睛瞧了半瞬,两个人离得这样近,又那般远。
张张嘴,她却不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