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半夏田园-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人对视了一眼。还是远晨率先说道,“爹,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念书的。”

小嘴抿着。一张小脸绷着一笑不笑,两只小手在肚子处绞成一团,很是郑重的模样。

苏有礼很是欣慰,却摸摸他的头,说道:“你们也不要多想,爹跟你娘没有什么本事,以前又……好在不算太晚,爹也不指望你们能够考什么功名秀才,能考上就最好,但好歹也能识几个字。明白道理,就比爹强多了。”

不得不说,苏有礼跟别人接触多了之后,人也改变了一些,这样的改变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比如以前,他什么都不想,日日去卖豆腐,回来把钱袋子交给苏钱氏,偶尔还会被盘问,不然就是整日地下地,牛一样踏实本分辛劳。心里是不会多想的,也没有那么多机会让他去想。

一年年地就这样过来了。

而后分家,他这才晃过神来,跟那边远了一些,修茅房之后,跟村子里的人关系近了许多。特别是跟苏有章一家跟张家,而今,却还能提出要摆摊了。

半夏心里很是喜悦,家里每个人,都在慢慢地改变。还是往好的方向。

“远光你年纪稍稍大了一些,不过你不要多想,这哪怕就是做买卖,识字跟不识字,都是不一样的,聚丰楼的伍掌柜,人家念书就好。”苏有礼举了这么个例子。

远光点点头,反而更是下定决心,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会有念书的那一日,跟五叔识的一些字,他都觉得自己很是幸运了,今日苏有礼这般说,他却想一定要念出个名堂来,毕竟这机会太过难得。

“爹,你放心,我跟远晨一定会好好念书,给咱家挣脸。”远光眼睛亮闪闪的。

苏有礼笑笑,一脸的欣慰,转而回到刚才说的摊位问题,“以前也就是一亩三分地,忙活完就算了,现在你们要念书,银子自然要准备,还有半夏跟谷芽儿一天天长大,日后也需要多些家当,至少去别人家不受欺负,现在我们虽然过得去,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想过了,我们之所以能够想盖这屋子就盖,围墙也能圈起来,还不是因为半夏之前做的那些买卖赚了钱。”

李氏也赞同,“这赚钱自然不嫌多,反正现在也不忙。”

苏有礼显然已经考虑过了的,“半夏,现在咱能动用的银子还有多少?”

在之前盖茅屋跟猪圈的时候,他们就算过一次银子,此时半夏动动手指,都不用看什么账本,很自然地就说,“除去留给哥哥他们念书的银子,咱盖那屋子的钱倒是不多,开路的时候给张叔家二两,远晨抓药的银子也没有给木大夫,算起来咱还能有二十六两,要是爹你需要摊位什么的,拿二十两出来,应当不是问题,毕竟咱这豆芽的钱还一直赚着,实在不行就多做一些腐乳,也好去外头找找销路,应当还是能够卖出去的。”

说到这,半夏就想问了,“爹,为何一定是要开米粉摊呢?这个不也是很辛苦吗,而且……”也不怎么赚钱。

不过苏有礼难得地提出要做点什么事,她自然不会直接泼冷水。

苏有礼却似乎早就预料会有此一问,“我算过了,要是生意跟你柱子舅舅一般,一日能卖大概七八十碗米粉,集日的时候只有更多的,那个就不算,两文钱一碗,这就是一百多文,用米浆蒸米粉出来,一日有几斤米就够了,这个家里有不用买,熬上一锅骨头汤,也不需要多少钱,可以用一日,有二十文骨头也就够了,这样一日就有一百二三十文,一个月就是几两银子……”

算是这么算,但卖几十碗米粉,人很累的,何况此时的米粉,是用米磨成浆,然后起个大早,放在簸箕之上隔水蒸,也叫米皮,蒸熟了揭下来,只等卖米粉的时候切成长条就是,需要早早准备,还有摊位要设摊,要收摊,基本上就是半夜起来,天擦黑才能回家。

风里来雨里去,绝对的辛苦钱。

但苏有礼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一般,李氏也没有要反对的意思,在他们看来,能够多赚些银子让儿女过得更好一些,辛苦一点算得了什么,打坯那样累的活计,也不过一日十几文工钱,哪里比得上做买卖。

“爹,但这是照着柱子舅舅那边算的,咱开始,能有那样的生意吗?”半夏倒是有些担心这个,一日七八十碗,就是七八十个人来吃,镇上虽然不算冷清,但不是集的时候,吃的人怕是也不会太多。

她别的不怕,就怕苏有礼好不容易才燃起来的雄心壮志,又被现实狠狠打击了一回,到头来因此而灰心失落,倒还不如不折腾。

苏有礼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沉默了一瞬,“我原来想着试试,反正也不需要多少工夫,但这试试也要好好开始,我还有别的想法,半夏你不是一直琢磨那个吃食吗,咱们不如多加一些东西,你看柱子舅舅那边不是加鸡蛋就能多卖一些钱吗?要是我们加了卤肉呢?这样一来,不加肉的两文,加了肉的卖个五文,估摸着也能有人吃。何况……等秋后咱也有木薯了,单卖木薯,别人家也不能有。”

能够想到这一步,苏有礼绝对不会是随便试试这么简单了。

半夏也在那想,这地方天气比较热,根本就没有人提起过麦子面条什么的东西,苏有礼想卖米粉,也是常情,但至少是之前自己没有想到过的,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她觉得这不是独门生意,竞争太大。

此时回头想想,为什么自己一定要纠结独门生意呢,哪里有那么多的独门生意,比如苏有礼想着的加卤肉,跟自己上辈子不是很接近吗?为什么自己不能把现有的改改呢?就不会进死胡同了。

半夏只觉得眼前一亮,前所未有的豁然。

“爹,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到了,既然都是卖米粉,咱们也要卖一些别人家没有的,比如咱们家娘做的辣酱就没有人能够做得出来,这个不来我们那吃粉是吃不到的,还有你说的那个卤肉,这一点交给我,都是可以慢慢来,还有米粉,我们也可以不只是用这样蒸着的啊,为什么不能跟别的东西一样,先煮浆然后做成米粉,晾干了还能存放很久……”

一说她就停不下来,巴不得把以前自己知道的全部说出来,然后独树一帜,让别人都无法竞争得了。

这是做出米粉的,能够保证不那么累。

想了想,半夏又道,“爹,做米粉这个咱可以试试,应该……不难的,还有最主要的,不是煮熟米粉,而是里面的汤汁,咱要熬出别人家无法熬出的汤,比如你说的那个骨头,现在别人虽然不用这个,难保以后不用,一看就会的,咱好好的做出特色,比如你瞧这个炒田螺这么好吃,咱完全可以做成螺蛳粉啊,还有凉拌的,反正别人就算是看见,学也是学不来的那种,这样一来……就不是一天七八十碗的事情了……”

说到这个,半夏有一种停不下来的感觉。

于是乎,在她第三次打断李氏的话的时候。

远光终于讪讪地笑了笑,“半夏一说到钱,脑子就灵光。”

正文、第127章 摊转铺

出去摆米粉摊的事情,差不多就这样定了下来,苏有礼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定下来是一回事,真的能够去摆摊却还不足以应付,虽然苏老爷子以前也是摆米粉摊,但当初苏有礼还小,后来回到东望村种田之后,却没有再做这一项营生。

他倒是更加熟悉卖豆腐,米粉摊能够想着的,也是柱子的那个摊位。

苏有礼显然是比半夏等人想得更多,这又跟李氏商议道,“我们现在倒是什么东西都没,茅棚之类的倒是容易搭,街上根本就不给搭,这要是日日运那些桌椅板凳,也是一个累活,况且这些东西咱们都还没有。”

别看只是摆米粉摊这样的小生意,要做起来却是不容易的,首先,至少要有炉子吧,炭炉还是柴炉,哪一种都是需要烧的,要不然人多一些就赶不上卖,桌椅板凳需要一批,就算是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也是成套地买,搬运这些东西,没有马车牛车,至少也要有木轮车吧。

“在镇上的时候,我见柱子那米粉摊空空的,倒是想去问问,他那究竟是怎么回事,要真的是不卖了,咱们就把他的东西给买下来,也省事不少,问了周遭的人,说是有一阵没来了。”苏有礼又出了主意。

能这样自然是最好。

李氏也点头应了下来,“远光两个要念书了,我总得回去跟他外公舅舅他们说一声,刚巧的回去问问这事情。”

半夏一直在旁边不吭声,此时却突然开口问道,“爹,分家的时候,分给我们的棚子,在哪?”

“棚子?”苏有礼愣住。

李氏面色也是有些讪讪的,这过往的事情本就不想提,苏有礼回来之后跟那边的人倒是都不怎么说话。只是知道知道立下一张契,分给家里的田地之类明白,他又不会特意去问,那个窝棚又是平日里都被忽略的。也难怪会不知道这个,此时说起来,她倒是没有了当初的伤心难过。

经过这些事情李氏也想明白了,要没有当初的担惊受怕跟愤怒,又怎么会有今日这有滋有味的日子,瞧其余几房过的是什么样子也就明白了,是以说起来的时候,平淡了许多,“当初分家的时候你不在,以为回不来。那不好的水田太难打理,三爷爷就为咱们考虑,豆腐挑子狠狠心也能做,又要了她爷爷当初在外头的窝棚,听说地方倒是蛮大。”

苏有礼怔了怔。“是说镇边上那个?离大姐那边倒不是太远,而今那边开了一条大路,米行跟卖杂货的也都搬了过去……”

说到这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很是惊喜,“半夏你的意思是?”

半夏见他猜了出来,也就笑笑,“既然有那样一个地方。咱可以去瞧瞧,要真的是可以,修缮出来,拿来做铺子不是顶好?在里面打几个炉灶,卖米粉的时候就容易了许多,桌椅什么的也不需要搬运。过去打开门就能够做生意,哥哥跟远晨要是在镇上念书,晌午回去也有个吃饭的地方,等下学还能一起回家。”

自然,最好的就是在镇上有一座自家的宅院。但目前的处境,根本不可能实现,不说镇上,就是在这村子里,他们也没有能力盖大宅子,要不然谁愿意挨着苏钱氏这一伙人。

李氏眼睛也亮了。

苏有礼面色有些奇怪,嘿嘿笑了笑,到底还是说了出来,“跟你们说的是窝棚?”

难不成还有什么古怪?

“当时还说地方倒是宽敞。”李氏说道。

半夏见苏有礼的样子,福至心灵,这要真的是个好地方,苏有礼跟李氏卖了这么多年豆腐,难不成的不喜欢有一个摊位,反而在外头日晒雨淋?原还只是以为那边有些冷清,卖豆腐没有人买,难不成居然是不能用的?

苏有礼此时倒也不怕说,“要真的是个好的,你大伯父早前就想搬过去住,只不过在那搭着,是用竹子跟茅草盖着的,墙好像是有一面,好歹算是个落脚的地方,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修葺过,偶尔路过的时候瞧瞧,我估摸着……怕是不能用。”

这要是不能用,要修缮到能够做铺子,想必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也难怪苏有礼又打了退堂鼓。

半夏却不是这么想的,“爹,念书的花销已经刨了出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咱总不能一开始就不想那好的,不如这样,你去镇子上瞧瞧,看能不能用,不能咱们又想办法,反正那地方原来是个冷清的,现在也热闹了起来,以后怕是更加值钱,咱手上还有二十多两银子,卖米粉回本也快,留下几两银子,其余的要修缮也未免不可,反正盖房子,总是跑不掉的东西。”

苏有礼琢磨着也是这回事,更何况他想着远光跟远晨去念书了,原来想着的是去苏柳儿家搭伙,但总不如自家好,反正是摊子,盖起来的屋子以后总是自家的,为何不能一开始就做好一些,反正……也并不是太差钱。

从原来的摊位,此时成了铺子,他心里又激动了些。

这一次怕是学乖了,“这个……真的是分给了我们,万一……”

万一真的盖好了房子,那边又来要,可不算是一回事。

李氏跟远光几个,面色都有些古怪,却也没有反驳什么,这还真的就是那边的人,做得出来的事情。

于是乎,次日早上,李氏拎着东西就回了牛岭娘家。

一想当初回去要卖一条肉,都需要看苏钱氏的脸色,还不一定能够要到钱,她厚着脸皮出门借银子,或者当自己的东西,她就又是感慨了一番,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怎么就这样过来了,习惯真可怕。

而苏有礼则是拿着当初分家时候写的契,跟三爷爷说了一声,一并地往苏老爷子那头去了。

半夏反正无事,便在那琢磨腐竹跟米粉的做法。

原以为那边会为难,没想到倒是很快就出来了,只不过面色不太好看罢了。

苏有礼是个一根筋的。既然这头没有什么问题,他也就不管那么多,起身去镇上看那处棚子,苏有章几个索性无事。也跟着去参谋参谋。

这一去,就到傍黑的时候才回来。

跟李氏刚好是走了前后脚。

李氏带回来的消息还不错,“柱子那头只两个兄弟,他那弟弟娶了外头的媳妇,齐刷刷生了六个娃儿,平日里柱子两口子在外头摆摊,也是老人家帮忙带孩子,现在两个老人年纪倒是不大,只不过看着也着实难,上回还病了一场。越发不成样子,他那兄弟倒是没什么,只不过那弟媳妇……啧啧,把柱子给孩子的东西,都夺过来给自家娃儿……”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这乌七八糟的一大团。他们又要在外头摆摊又要顾着家里,怕也是难。

李氏接着又道,“柱子两口子是个有成算的,见此也不争不吵,只把那田地的事情处理好,就搬回家住,种种地孝敬孝敬老人。人还算厉害,那头才翻不出什么,你二舅妈这阵子也是常常跑回去,我回去的时候刚巧碰见她也要出门,就赶紧的把这事情说了,下晌她就回来了。说是还在摆摊的时候,我们就帮过大忙的,他们那些东西也卖不出钱,我们要尽管回去拿就行,还让你爹过去一趟。他在外头摆了那么久的摊,也真有些门道。”

看来倒是还顺利,谁能想到当初不过是一点小忙,就有了今日这番光景呢,除了为柱子叹息一番,转念想着这回家种种田地,上有老下有小,谁又能说不好呢?

“娘,他们就没有想过集日的时候出来摆摊?”半夏又问,这地方五日一集,要之事逢集出来,怕也不需要多困难。

“你舅妈说了,他们做了这么多年买卖,到头来也有些东西,这回了家,就不想做这个营生了,没准还能守在家里开个磨坊,倒是也好。”

原来也是开始转行了,这样就好。

李氏说完,大家就看着苏有礼。

他苦笑着摇摇头,“那地方,不能进人了。”

该是荒废到什么地步,弄的连人都进不去啊!

想来也能理解,从苏有礼几岁的时候扔在那,而今苏有礼也是过三十的人了,荒废了一点都不奇怪。

“我想过了,要不然就跟咱这边一样,盖个大棚子,用柱子撑着,倒是费不了多少工夫,也比日晒雨淋的好,还能省些银子。”苏有礼如此说道。

想到前世那些小镇,半夏思忖了片刻,又出了个主意,“爹,你瞧可以这样吗?我们在里面盖一个稍大一些的瓦房,就一间屋子,该是用不了多少银子吧?外头就盖一个大棚子,平日里做买卖,等收摊的时候,把东西都锁进瓦房里,以后要是有了银子,再盖大一些,这样就算是在外头住也是好的。钱估摸也够。”

苏有礼咬咬牙,为了这句话,好生想了一日。

他又想起苏老爷子的话,“这做米粉比卖豆腐还不容易,也赚不到钱,到时候盖那个棚子,倒是也没啥用,你倒是越发糊涂了,家里没人管着,就是不行。”

还有苏有德也是那样说,“做买卖有豆芽也差不多了,卖米粉的岂不是更多……”

苏有礼张张口,想说自己有别的办法,到底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此时要是他们知道自己要在外头盖一间瓦房,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想法。但这么多年来,他几乎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主,更是没有想过有一日能够做一个这样的决定。

好在只是过了两日,他就来问半夏拿银子了。

正文、第128章 二伯的秘密

二十两银子拿出来,苏有礼并没有直接拿走了事,而是让半夏单独做一个账本出来。

半夏明白他的意思,无非是想记着这米粉摊从一开始筹备,到后来的正常运作起来,这一系列的账目,但她要装着不识字,还真的就是为难。

也不好总是去叫远光,比如苏有礼要买木料,要请人付工钱,要去给瓦窑的定金,这些都是可以用毛笔画上去的。

画完,她深刻地觉得,还是尽快让远光教自己识字才行啊。

虽然张留几个听说要盖铺子,都提出要帮忙,苏有礼还是谢绝了,别人家都有活计,来帮帮忙是情分,总不好老是占便宜,但最后他们听说要请人,干脆的一行人过来,说就是过来揽活计的,工钱照拿,苏有礼也只能笑笑应了下来。

只苏钱氏听说这边要盖铺子,又是一通指桑骂槐,甚至撺掇苏老爷子,“瞧瞧都有银子盖铺子,怕是还存了不少,那样大的一块地,就算是卖出去,也能得好些银子……”

还没有说完,见苏老爷子斜着眼睛看过来,慢悠悠说道,“之前跟你怎么说的?这些年怕你为难我可是给过你难堪?老三分出去,过得好也是他的本事,那块地既然给了他,就是他的。”

苏钱氏牙齿都要磨平了,却不敢对苏老爷子如何,只觉得憋气得慌,走出家门外头更是个个人打听。

“哎哟,大娘,听说你们家都有镇上的铺子了,可是了不得!”

“可不是,还卖米粉啊,怎么豆腐摊子几天才去一次了?”

“以后赶集,可是去你们家吃了。”

“可见你们家就是厉害,听说远光两个也去念书了?穿得整整齐齐看着就喜气!这又是开铺子又是送人去念书,以后只有享福的命了。真真羡煞旁人。”

话里话外都是挤兑,苏钱氏心里本来就有鬼,以前能够拿捏老三的时候觉得他没用,现在分出去了她有一种缩手缩脚的感觉。老四两个仔细盯着倒是还行,但日日盯着他们做豆腐,比自己做还累,况且外头卖这个的也多了,他们只能隔几日才去一回。

而今外头这些人,不过就是幸灾乐祸,她要强了一辈子,更是听不下去,干脆在屋子里就不出去,“卖米粉。我看你能捞到什么好!”

不管这边怎么想,苏有礼那边一些准备就绪,远光跟远晨去了学堂,在铺子没盖好之前,他们晌午在苏柳儿家用饭。下晌哥两个就走回来。

这边苏有礼也已经去了柱子家那边,两人聊了半天,来来去去都是米粉摊的事情,东西拉回来也放不下,说好了只等摊子那边搭好直接拉出去。

木料也运到了,那边已经开始垒墙。

苏钱氏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直接找到李氏。“老三媳妇,你们都请人干活了也不说一声?”

李氏翘翘嘴角,“娘说的是哪里话,这边事情这么多,我要件件去说该是烦了,何况这是男人家的事情。我哪里管得了,他爹该是跟爹已经说过了。”

被话堵住的苏钱氏,越发觉得李氏不好对付,心里暗骂,又提出让苏有德几兄弟过来帮忙。自然不会是白帮,“你们没有老人看着,就是不会过日子,这干活还是自家人放心,你瞧着外头的人,一样给你垒墙,都是牛屎表面光,指不定里头是怎么的松松散散,这屋子不是小事,万一塌……”

本来不想理会的李氏,被这不吉利的话弄的一肚子的火,“这屋子没盖起来就能说塌,也是娘你才想得出来!”

苏钱氏张张嘴,舔了舔嘴唇,竖着眉毛道,“我晓得你心大了,这嫌我碍事,但老大几个闲着不也是闲着,干活是没得挑的,干脆让老三带出去,搭搭架子什么的,挑轻松一些的做,还能帮你们看着,也不需要给多,比别人多给几文就成。”

什么叫多给几文就成,自家盖铺子,这边兄弟不说帮忙也就算了,又是要轻省的活计又要比别人多的工钱,别人心里该如何想,天底下的好处都占尽了不成?李氏发觉跟苏钱氏根本就没有道理可讲,干脆推到苏有礼身上,扭头就走。

这刚跟苏有礼说完,苏有义就上了门,李氏朝苏有礼挑挑眉,好生为难。

苏有礼已经明白过来是什么事,要来的是别人他倒是还好,但苏有义虽然话不多,两人却还是有些默契的,想必也是苏钱氏觉得只有他说话苏有礼才不好拒绝,特意找他过来的。

但苏有义何曾被苏钱氏给鼓动过?这怕还是头一遭吧。

苏有礼就有些为难,“二哥,那边的活计,不是按天算的,直接包给了张家几人,这突然去说……”

苏有义一脸的震惊,一头雾水问道,“什么活计?”

难道自己想左了?苏有礼也怔住。

倒是一旁的半夏笑了笑,“二伯,过来喝绿豆汤。”

苏有义还是懵懂接过,瞧了瞧那个大碗,喝下一口,摇摇头,“半夏,放太甜了,这绿豆也没有熬烂……”

半夏在一旁听着,要是别人估计早就会生气了,但他们都知道苏有义的性子,就是苏钱氏拿他也没有办法,他是个不会转弯的,认准了就去做,是什么就是什么,比如老大要是劁猪,他瞧见了桌上的东西,定然是不会上桌吃饭的,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只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

虽然有些小癖好,但好在是他从来不会影响别人,比如那东西他不吃是他自己的坚持,却不会让别人不放上桌而是自己躲开。

苏有义虽然说那个不好,但看着自己喝过的,到底不忍心浪费,慢慢喝着,“老三,你盖的那个铺子,是瓦房?”

虽不明白他为何有此一问,苏有礼还是回答道,“嗯,银子不够,是打算盖一间大一些的瓦房,外头直接用茅草搭棚子。”

“买瓦了?”

说到这苏有礼有些为难,“本来是去瓦窑定了的,说是没有那么快,我想着明日再去远一些的瓦窑问问。”

“不用买了,你跟我去瞧瞧,看能不能用得上。”

不用买?什么用得上?苏有礼有些不懂。

苏有义又不是一个会解释的,已经扭头出了门,在门口稍稍站定两秒,钻出门去。

半夏瞧一眼那被苏有义撞过还几次的门,扑哧笑了。

等苏有礼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晌了,两人从自家院子的门进来,苏有礼放下手上的竹篓,好一阵发愣。

“爹,怎么了?”半夏凑过来,蹲在地上瞧那竹篓,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苏有礼晃晃脑袋,从竹篓里拿出一块“瓦”来,说是瓦,是因为形状跟瓦一般无二,但跟瓦片的青黛之色不同,这一块又实在太光滑了些,颜色也不太对。

另外,还拿出一个形状奇怪的东西,也搞不懂究竟是什么。

苏有礼讪笑出声,“你二伯,这些年……也不知道在各处山头挖了好多地方,这窑也有好些,他说这些是好多年前的了……”

几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难怪苏有义经常不见踪影,甚至经常晚上不回来,这要真的是烧窑,是不能断火的。

几年前……甚至更久,苏有义却从来不说,半夏几乎可以想象得出来,他一个人在各处山头踽踽独行,四下挖土盖窑又自得其乐的样子,略有些心酸。

从挖土,到和坯,烧窑,要经过多少日日夜夜?何况该干的活计,苏有义也从来没有偷懒,但这想必也是他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他该是不会觉得累。

想到听说的,苏有义以前差点跟了一个锔匠跑了,不由失笑。

而今,却出了这么多的东西,“爹,那二伯说这个是瓦片?”

半夏过来摸摸,这瓦很是光滑,是上面上了釉?这又是怎么来的,但要真的拿来做瓦片,总有一种暴殄天物的感觉。

“爹,这个,真的要拿来盖房子?”

显然苏有礼也拿不准这个事情了,“但那窑里很多,你二伯说这些本来就不知道拿来做啥,趁着这盖屋子,正好用得上,只不过这颜色都不太一样,还有大小也有差别,等用的时候,怕是要小心一些。”

一个花花绿绿的屋顶?

想着就有些好笑,半夏把视线放在另外那个东西上来,要不是因为有茶嘴,她还真的就猜不出是什么东西,“这是茶壶?”

只能说,很朴拙的茶壶。

“我也不知道,你二伯带我上去,说这个还能用,我就捡回来了,他说那些我也不懂,他给我指了两三个地方,其余的都不是这种瓦片了。”

想着苏有礼一副木讷的样子,苏有义怕是觉得无趣吧,这才让他先回来,照这么说,这还都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东西了。

半夏突然很有兴趣,不知道现在苏有义窑里出来的东西,会是什么样。

苏有礼已经开始跟李氏讨论银钱的问题,苏有义是个诸事不管的,拿给孙氏说不定又被苏钱氏要去,倒是不如给乌梅,嫁过去手头上没有点钱,以后也难。

既有如此考量,更加不能让苏钱氏等人知道苏有义的这个秘密才行。

正说着,外头突然就传来周氏尖利的声音,“杀人了!”

正文、第129章 摊上大事儿

那边院子倒是常常闹腾的。

久而久之,苏有礼跟李氏的心也就冷了,比如此时,周氏在那大喊大叫,根本就当没有那回事一般。

“半夏,你不是说要磨米浆吗?米可是浸好了?”这几日半夏不是泡黄豆就是泡米,为的就是做腐竹跟米粉,什么都阻挡不了赚钱的脚步啊。

听苏有礼这样一说,晓得他不想管那边的破事,自然也是乐见其成。

也就把那些声音当做背景,虽然听着刺耳,忽略不掉,不去理会就是。

“爹,我觉得有些不对,那个腐竹这样扯起来总是太大。”已经做过许多次,一次次的试验,外头已经挂着很多腐竹,却没有那么容易成为她想要看到的样子。

正说着,外头突然传来了怒骂,而这一回,到底是让人无法忽视了。

“我算计她做啥?她的名声难不成的就好吗?这事情我不能认!都要嫁到镇子上了,就可以随意诬蔑人!你们哪来的,一定是这个狐狸精弄来的,狐媚样子,乌梅!”周氏尖利的声音再次传来。

怎么的又扯到乌梅身上了。

关于上一回,乌梅去送水受惊的事情,大家都心里有数,只不过后来是张留出面带人去小周村,乌梅跟薄荷都是知道实情的,还有远光怕是也跟苏有礼说了,他们还没有去算账,周氏还敢变本加厉?

眼见手上的事情无法继续下去,半夏耸耸肩,跟在苏有礼身后。

门一打开,就见苏钱氏趿着鞋子,指着院子里的人,“哪里来的给我滚回哪里去!也不瞅瞅这是谁家里,我自己家的人我会教导,打的是什么歪主意!”

周氏见有苏钱氏撑腰,更是激动起来。指着外头那几人怒骂。

半夏搭眼一瞧,心里就有数了,这其中一个垂头丧气的,可不就是当中一个叫响尾蛇的吗?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