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半夏田园-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家媳妇,村子里的人都称呼新嫂子,姓什么倒是渐渐被遗忘了,听闻是因为就当年来的时候,是跟着张留的,人人不知道该怎么叫,就称为新嫂子。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新人变旧人,别的都熟悉起来,惟独这个称呼已经叫习惯了。

这不。她就半开玩笑地跟丘氏道,“瞧半夏这么能干,干脆给我做媳妇去!”

苏有章媳妇丘氏跟她混熟了,说话自然也不用那么客气,撇撇嘴就道,“你倒是会打算,半夏这才什么年纪,你家小子什么年纪,半夏这性子也好,人又能干。这就看上了?”

新嫂子嘿嘿地乐,“我就看上了,你也没有法子,你就是看上,也跟我抢不着。”

这话倒是。

丘氏就要过来撕她的嘴。“瞧这得了便宜卖乖的!”

话说到这,新嫂子人有些振奋,“等过两日路就能通了,咱一起铺石头去,瞧着也喜气,两边又有花,还有你们那个猪圈冲凉房一并盖着。怎么想出来的?回头我也弄一个一样的,免得黑天黑地起来,就怕摔!”

这个说的自然又是原来那冲凉房,半夏一家特意在菜园一角辟开一块地方,盖的几间屋子,其实也没有多少特别。不外乎就是冲凉房里面铺了鹅卵石,苏有礼更是不知道从哪里扛了一块石板回来。

当时的说法是,先盖好,而后外头砌一条小水渠,这水平日里囤着也行。要洗猪圈就放开那用草塞住的水口,洗了猪圈的水又刚好顺着一端流进茅厕,而茅厕那一端也可以用这边小水渠的水,不过不同的是那水口上多了一道木板,抽起来就流水下去,等于把茅厕洗了洗,后头挖一个大坑,刚好用来沤肥。

茅厕让人蹲着的地方跟后面的大坑干脆垒一堵墙,大人小孩都方便。

妇人都是爱干净又会过日子的,这不,这些都还没有盖起来,她们听听就开始心动了。

外头院子传来苏钱氏高声大气的嗓门,这几日不想听见她说话,李氏干脆把这边的门闩上,也只有打水喂猪的时候才会开一会,过些天怕是都不需要走了。

丘氏听见这声音,一脸的感慨,“不是说这些天那边有媒婆上门?怎么还这样说话?”

说到这,新嫂子又接了话,“我说句不见外的,这家一共这么多的姑娘,我最中意的就是半夏,薄荷也不赖。”

丘氏扭头见李氏依旧在用用菜刀把捣芝麻花生跟红糖,撞了一下新嫂子,“你过来都多少年了,可不兴说这么早,半夏才多大?还有薄荷年纪也小,我瞧着乌梅也挺好,莫非你嫌弃外头那些人说的?”

新嫂子本就不是这里的人,说话有些不太注意,听丘氏这般,有些不解,“不是要早早定下来的吗,半夏跟薄荷都差不多十岁了,我们那边都是十一二的姑娘就定下人家了,而后男方那头逢年过节都要给送衣裳米粮,等于开始养媳妇……”

丘氏一听乐得哈哈大笑。

新嫂子是个不太会拐弯的,不知道丘氏在笑什么,依旧一本正经地解释,而后转回乌梅这,“乌梅这丫头好是好,就是性子太绵,我就喜欢爽朗的,薄荷虽然野一些,至少不吃亏,还有半夏,你别瞧着她几乎都不发火,但你看着之前的事情,她倒是个明白人。”

丘氏只有点头的份。

李氏已经见已经捣得差不多了,“你们说啥呢?”

“说啥,说把你闺女拐回去做媳妇!”

李氏嘻嘻一笑,“我跟你们说实话,她们的主我可做不来,慢说现在还早,就真到那一天了,也要看她们中意。”

还有一句李氏怎么都不能说的,就是之前乌梅的事情的时候,半夏就跟她商议过,说是不着急成亲,以后自己会看着办,李氏当时看乌梅悬梁早就吓傻了,自然同意下来,但过后想想这要是说出来,怕也是不太好,这才想了一个折中的说法。

丘氏对李氏说道,“你那婆母跟嫂子,开始相看孙女婿呢。”

这话音刚落,就听见一声哗啦声,“再乱说看我不大棍子敲你!”

李氏摇摇头,简直就没有一日消停的。

她扭头见远晨跟半夏在一块,不知道说什么都眯着眼睛笑,这才放心地开了这边的门。

门一开就对着院子,薄荷拎着一根棍子,指着苏钱氏跟周氏,一脸的不屑。

周氏见李氏打开门,眼珠子一转,“三嫂,你倒是评评理,哪有这样的,你说乌梅要是不成亲,这不是耽搁了玉竹跟水萍吗?本来就是个姑娘家,又不是不嫁了,看这个不中那个不中,还想去做王母娘娘怎么的!”

周氏这人总是原本就是想让李氏难堪,李氏要是顺着她的话说,自然二房会心里有疙瘩,但要是顺着二房说,她就能出去说李氏是个不讲道理的,这让乌梅不要成亲。

怎么说都是错。

哪知道李氏眼珠子一瞪,“这事情爹不是说让乌梅他爹娘做主吗?我们有什么好说的。”

周氏就被噎住。

接着很是不死心地道,“听你这意思,这也是不想让乌梅嫁人?”

这叫什么话?

李氏就干脆没有理会她,过来拍拍薄荷的手,“放下棍子,姑娘家不用整天拎着这个,又不是要打狗!”

“你说谁呢你!你别以为你分出去我就不敢说你,爹娘还在呢!”周氏脾气也上来了。

“谁应我就说谁!”李氏也火了,远晨的事情还没有跟她算账,她还蹬鼻子上脸了。

薄荷扑哧一乐,刚才剑拔弩张的氛围一下就不见了。

苏钱氏见有些不像样,周氏显然不是李氏的对手,就开腔了,“老三媳妇,你这样可不讲道理。”

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李氏听得多了,以前她也的确是不跟他们计较,要是远晨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她恨不得把眼前这两个人撕掉,更加是不能跟他们好好说话的,“讲道理,我是来跟你们讲道理的吗?一个做婆母的,要撺掇单独把一家子分出去,这是道理?还是先把老三送走,送不走再要把远晨送走,是这个道理?这样的道理还要讲吗?”

苏钱氏有些气短,李氏说的这一桩桩事情,的确是存在的。

屋子里的丘氏也来凑热闹,“还是拎着砧板菜刀去亲戚门口剁是道理?”

新嫂子就在里面摆眼色。

苏钱氏见李氏那仇恨的眼神,不知道为何有些胸闷气短,什么时候她居然会被儿媳妇拿捏下来了。

她不吭声,周氏却是一脸的嘚瑟,“瞧瞧这有什么样的娘就有什么样的闺女,看乌梅那副样子可不就跟二嫂似的,你瞧半夏,原来我不知道学了谁,现在还有什么不知道的,罢了罢了,我们这没什么话说,但好歹水萍也是要说亲了,活该那别人嫁不出去!”

李氏斥她一句,“嫁不嫁,跟别人什么相干!”

话音未落,就见周氏脸上浮出笑容,李氏刚想这人是不是魔怔了,就听周氏挥着手一抖,“吴大娘,可把您老给盼来了!”

李氏听到这也是一怔,有外人在她也不好说什么,退到一旁些。

这个周氏口里的吴大娘是个说媒的,跟别人说媒又有一些不同,主要是这么多年经她说媒的倒是就没有不好的,而且家境长相各方面都不错,要但凡有些什么,她也不是那等会睁眼睛说瞎话,夸上天去的。

久而久之,名声出去,她说媒更是谨慎,但就是这谨慎,金子招牌反而更加亮堂。

周氏见到她,自然是满心满脸的欢喜。

正文、第115章 打着灯笼没处找的好亲

吴媒婆既然能够在这十里八乡地行走,到每家每户也都是对她客客气气的,自然不是那不懂看眉眼高低的人。

见这场面气氛就晓得自己进来得不是时候,一瞧地上还放着竹篮子跟菜,自己坐下来顺手帮摘了两根,道:“还是老嫂子你种的这个菜水灵。”

这般扯了几句,苏钱氏笑了笑,赶紧让周氏倒水。

周氏自吴媒婆进门那一刻起,心里就在打着小算盘,这些天倒是也有别的媒婆上门,毕竟玉竹跟水萍也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但哪一个比得上吴媒婆。

因为乌梅那边的事情不成了,苏钱氏还特意去韦家那边闹了一通,也就是当初韦壮两口子过来闹腾的事情,说是乌梅抢了他们的亲事,被戳穿之后也是答应赔银子跟敲锣打鼓赔礼的。

结果因为韦张氏出马,想着算计苏家这边,外头更是因为乌梅的名声有些不好,而渐渐地淡了,苏钱氏没有找到最好的时机出手,韦张氏又是个狡诈的,是以此事僵持不下。

要不到银子的苏钱氏看着乌梅更是没有好脸色,现今也是打着她是大的要先说亲为名四下张罗,别的一概不论,只看给的彩礼多不多。

但乌梅之前已经传出那样的话,她悬梁也不是装的,这事情并不顺,苏钱氏虽然想要钱,又有些害怕苏老爷子,因为上一次跟远光对峙的时候,苏老爷子也很是说过她。

她是谁,这条路不通就转一下,等苏老爷子不在家了,直接找上二房,她就不信二房磨得过她。

今日依旧是如此。

周氏在一帮也乐得看戏。

没想到被李氏出来,搅合成一团。

周氏胸口都是闷气,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吴媒婆进门,她如何能够不欢喜。

她甚至已经开始盘算。这要是好的无论如何也要先抢过来,虽然大房看着不错,但苏钱氏可是自己正经婆婆,自然是会先考虑水萍的。

而之前留意的。是另外两个村子里的人家,也算是有些家产,至少不比苏家差,她也是满意。

但看见吴媒婆那一刻起,她就觉得,这些人都不算什么了。

而今这几年,吴媒婆可是很少说亲,而近年来说的亲事,传出去就没有不让人眼热的,能够请得动她的人也并不多。周氏虽然自视甚高,但也知道自家还不足以让她出马,那自然就是男方家,这样的人家……

她是无论如何都要抢下来的。

直到苏钱氏咳咳两声,她还是不动。苏钱氏又咳,她这才反应过来,急急忙忙进屋子,却端出来的是一壶茶。

“吴大娘,这茶是孩子五叔从外头带回来的,听说读书人最是爱喝,叫什么……反正清明前采下来的。一年得的还不到一斤,也只有你上门,我才能就着您的口喝上一口这样的茶……”周氏一脸媚笑,以为自己说了句俏皮话。

苏钱氏的脸已经垮了下来。

李氏扑哧一乐,转身回了屋子。

吴大娘瞧了她一眼,心里虽然有些不喜。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似笑非笑,“我这老婆子怕是没有这样的口福了。”

“怎么会,您喝!您喝!”周氏赶紧倒茶,却见吴媒婆一脸的古怪。

这当口。李氏给端了一碗水出来,“大娘,家里也没啥,这样的天气,喝喝这水去去湿寒。”

李氏的这水,是半夏用好几样东西磨成粉,配上红糖,喝着一入口有些许辣味,倒是还算好。

吴媒婆这时候笑着接过李氏的水,喝了一口,“豆面儿,嗯,还有些桂皮?倒是会喝。”

李氏摇摇头失笑,“自家丫头瞎捣鼓,您能入口就行。您多坐一会,这艾叶粑粑就上蒸笼,过会尝下鲜。”

周氏见此,以为李氏跟她唱对台戏,自己还被比下去,更是不爽快,明摆着想把自家闺女推出去的样子,她忍不住开口,“哟,三嫂,半夏这还不到十岁你就要为她打算了,这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也能入吴大娘的口。”

苏钱氏已经一脸紫涨,却无法打断周氏的话。

李氏抿嘴笑了笑,退到一旁。

这样一比较,高下立见。

吴媒婆就是个人精,心知这时候要是搭周氏的话,只能更让主家这没脸,但这周氏也实在太不识好歹,只装作不经意,对李氏说话,“这敢情好,艾叶粑粑是剁碎蒸成团子?”

要说李氏原来出来,是怕薄荷吃亏,也想噎噎周氏两个,但她又不是个不懂大局的,在吴媒婆进门的时候,就歇了那心思,看周氏太不像样这才解围,哪里想到别人不领情。

此时吴媒婆问她话,她自然是有话就答,跟她要是搞好关系,以后给说一两门好亲,可比什么都强,她就是庄户人家,没有城里人那样的弯弯绕绕,觉得媒婆就是会颠倒黑白,她只为儿女着想。

是以李氏细细说道,“这倒不是,我那闺女是个爱做吃食的,艾叶捡嫩的掐回来洗干净,放水里煮过剁碎,去了苦味,然后跟糯米粘米粉一起和成团,掐一块出来,里头放芝麻花生红糖馅,垫在柚子叶上蒸,倒是还能入口。”

本来是借机说话的吴媒婆,此时倒是来了兴致,“倒是还有这样新鲜的吃法,那老婆子今天也算是开了眼,这可是厚着脸皮吃两口了。”

李氏哪有不应的道理。

借着她们说这几句话的当口,苏钱氏已经好生的教训了一通周氏,“给媒人倒茶……也不怕冲淡了……亏你想得出来!”

周氏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什么样的错误,但她又哪里肯承认,只嘟囔,“我又没有嫁过闺女,哪里晓得。”

“你没嫁过闺女,你还没见过猪拉屎!”苏钱氏不知不觉之中声音就提高。

吴媒婆朝她看了一眼,她只有干巴巴地笑。

有这说话的工夫,丘氏跟新嫂子已经蒸熟了一笼艾叶糍粑,柚子叶也因为蒸过变成青黄色,一个个摊在簸箕上就端出来,“吴大娘,您尝一个。”

“丘家丫头,我识得你,当初你二姐说亲的时候,你才这么大一点,躲在那玩石子……”

丘氏一脸的笑意,干脆跟新嫂子也站院子里听她说话,她们也是算过的,里面的糍粑虽然不可避免地让苏钱氏跟周氏一人拿了一个,但她们那两个却是有些不同,这些都是先放簸箕里晾了片刻,她们那两个则是蒸得滚烫刚拿出来,而剩下的也不过是三四个,放在簸箕里有些孤零零的,由丘氏端着,又挨着吴媒婆坐,苏钱氏跟周氏就算是想要,也得伸得出那手。

吴媒婆果真吃了一个,“没想到牙齿快没了,还能吃到这东西!要是这个只能入口,我这辈子可就没吃过别的好东西了。”

“大娘,家里还有呢,待会你带些回去,以后想吃了,说一声,保准给你送到门口!”

“你这丫头!”

丘氏在一旁笑着,人都年轻了好几岁。这一把年纪了,能叫自己丫头的人着实不多。

吃了一个,吴媒婆倒是住了嘴,“老嫂子,你瞧我这人老了也糊涂,差点把正事忘记了!该打该打!”

苏钱氏还在对付这糍粑,能说什么?她的糍粑本来就烫,没有吴媒婆吃得快,又急着答话,一张嘴,芝麻陷就流出嘴角,看着有些恐怖。

周氏嘴角的芝麻陷更是滴下来,她用手背一擦,看着脏兮兮的,眼睛却亮,赶紧问道,“大娘,您说的是什么人家?”

瞧这心急火燎的样子。

吴媒婆心明眼亮,来之前自然也听说过,面上没表示,实则是瞧不上的,一般人家有闺女的,谁不是先端着些,怎么也要为闺女挣个脸面,瞧周氏这样子,难不成的说了个好人家,她就能把自家闺女推出去。

这样的娘,教导出来的闺女……

好在自己并不是要给她说亲,吴媒婆一边庆幸,一边暗自决定以后周氏去找也绝不松口。

话还是要答的,“我这人,要不是好亲还真就不张罗,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亲事!男方那是个顶顶好的,模样周周正正,年纪轻轻什么都能干,家里人也不多,就一个老娘,倒是有个姐,已经嫁了出去,老娘也是个不爱管事的,这要是过去,就能当家做主……”

苏钱氏已经缓过来,“不知是哪家?”

李氏暗暗在心里可惜,要是半夏年纪大一些,她倒是愿意的,这人口简单一条尤其合她心意,她不愿意半夏吃她吃过的苦头。何况就算是有大姑子也已经嫁出去,过去就能过松快日子,就算是家境没那么好,也是满意的。

吴媒婆一脸的神秘,“说来你们也都晓得,也不能完全算是外人。”

“哦?哪个村的?”苏钱氏脑里急转。

吴媒婆摇摇头,“村里?不要往村里猜。”

周氏倒吸一口凉气,“难不成的是镇上?”

“可不就是镇上,听说跟你们家还做买卖呢,我也不卖关子了,聚丰楼,伍家!伍小子的娘央着我,这才……”

聚丰楼,伍家,伍良平?

周氏惊呼,“这可真是……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正文、第116章 谁的亲事

在吴媒婆还没有张口的时候,苏钱氏跟周氏就已经计较上了,心里猫抓一般地挠着。

而等她说到家里家境好人口简单长得也好的时候,更是巴不得划拉进自己家里。

吴媒婆说话本就有一套,此时见他们的神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说来她也是从年轻那时候过来的,说亲最是不会跟别得媒婆一般,半骗半蒙,说成一对是一对,拿了谢媒礼,管别人过得好不好。

她牵线的这些人,少有过不好的,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即便如此,别人也从来没有怪在她头上,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她实话实说,或者是有技巧地说,外加一个将心比心罢了。

直到后来有了声名,她更是体会到这名头带给自己的好处,一直以来也是小心翼翼爱护着的。

不过瞧着苏钱氏跟周氏,她就暗暗摇头,看着李氏丘氏倒是还不赖,心里暗暗想倒是可惜了,这家丫头还太小……

真是一样米养百样人。

周氏还没有从聚丰楼晃过神来,聚丰楼?那可是镇上最好的酒楼,养的伙计都有一大批人,过去就是老板娘?真有这样的好事?不说不用嫁到村子里当个煮饭婆子,就算是嫁去镇上也完全知足了,而聚丰楼,在镇上也没有多少人家比得上的,这样大的家业……

这可比一般人家好太多了!

何况过去就能当家做主,又不是做小,在她看来,这跟天上掉馅饼还差不多。

老三一家不就是因为给聚丰楼送那些个豆芽跟炸过的豆腐吗?瞧这日子红火的,还有娘家也有人在聚丰楼当伙计,听闻每月都有几百钱……

要是自己成了聚丰楼的丈母娘……

周氏心里已经开始想象吃香喝辣的场景了。

但一回身,她到底有些心虚,水萍……可有这么大的福分?

“真的是聚丰楼?唤什么,多大年岁?”跟周氏不同。苏钱氏却是急于确定的。

到时候可不要闹出笑话,也不是她没信心,实则这年头讲究的就是一个门当户对,她可还没有想过自己的丫头哪一点能够入了那边的眼。

吴媒婆既然是来说媒的。不管心里如何想,面上也不显,自然是想说成的,何况并不能每次说亲都能顺着自己的意,自己的意也没有那么重要,这一点吴媒婆还是拿捏得准的。

“怎么会有错!还是央我来说这么一遭,不然老婆子老得都要走不动了,老嫂子,聚丰楼是伍家的,也不怕你知道。这孩子早些年没了爹,家里就他一人撑着,外加一个老娘。姐姐早就嫁出门了,还嫁的远……多少年也就回过几次。”吴媒婆再次说道。

这样可是真真的了。

苏钱氏很是诧异,喃喃自语。“难不成是真的?正经儿的嫁过去?”

这话太过明显,显然是质疑,吴媒婆脸色就一落,“老嫂子说的是什么话!十里八乡,谁不晓得我吴媒婆,这么多年说过的亲有多少桩?可是干过那坑蒙拐骗的勾当?这要是骗人大闺女过去做小,还是服侍那等病蔫蔫的。还需要我来?何况伍家那小子难不成你没有见过,可是那种不着调的?”

周氏生怕吴媒婆被气走,赶紧地又要端茶,一见不对,赶紧过来给她顺气,“吴大娘您别急呀。我娘这是高兴糊涂了,平日里盼你上门还来不及,实在不是您说的那样,是几个丫头都没本事,也就我家水萍懂事些。但想想跟聚丰楼结亲……”

如此明显地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还能当着别人的面,这样的事情怕也只是周氏才做得出来,她可从来就不是个吃亏的性子,什么都能往自家碗里划拉。

要是别的时候李氏怕是不会绕过她,什么叫只有她家水萍懂事?都快要说亲了,连一顿饭都不会做,比不上半夏一根手指头。但今日有外人在这,李氏也就忍了忍,何况她心里明白得很,人家媒婆既然已经上门,说的是谁那就是定了的,难不成的因为你两句话,媒婆还能私自改了主意?天真!

周氏这举动太过明显。

苏钱氏又不是傻子,如何不知道她心里的小算盘,但她却也见不得她如此上不得台面……

尴尬得不知道说什么。

李氏心里暗自猜测了一回,想着反正不是自己家,怕也不太可能是二房,毕竟乌梅刚闹过这一通,想来也只有大房才是最有可能的,也就没有多想。这大房要真的有个这样的女婿,以后远风念书怕是也容易些,苏钱氏要没有那么抠,其余的人是不是日子就能够松快一些。

这时候,跟吴媒婆算是认识的丘氏,反而容易说话,“大娘,这样的好亲,也不想想我那头。”

吴媒婆嗔道,“丫头,你打量我不晓得,你可是两个小子!别看我人老了,可还不糊涂。”

丘氏笑笑,“那大娘,究竟来说的,是我哪个侄女?”

吴媒婆倒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问这个问题,很是惊讶地道,“苏家这不是只有一个丫头到了年纪?难不成的?”

苏钱氏见吴媒婆瞧了瞧她,只好耐着性子解释,“家里的情况也瞒不过你,当初老大老二几个年纪也差不多,我这大孙女在二房,已经到了岁数,另外大房的闺女,跟四房的闺女,这年岁也挨着,也是时候该说亲了……”

说到这,苏钱氏眼珠子转了转,“这一时想看看,没曾想的有今日的造化,这要说四房的,前头两个孩子还要您多费费心。”

真是狮子大开口!

吴媒婆这样谨慎,这些年说亲已经很少,苏钱氏倒是打好算盘,这亲事要是说的是水萍,那么没有绕开乌梅跟玉竹的道理,而要是吴媒婆给这两个孙女都说了亲,又都能够嫁好人家,这才是稳赚不赔的。

人心不足……

不过这一点,倒是跟周氏想到了一块去。

丘氏目瞪口呆,瞧着苏钱氏,“大伯娘,这人可太贪心了啊,一下要嫁出去三个孙女啊,何况这说的是谁,也没准。”

“没准?难不成的还能是那边的?”说着指指薄荷。

薄荷翻翻白眼,站在李氏身边,到底没有出声。

不让周氏继续说下去,吴媒婆朗声说道,“我这算是有心无力咯,要不是跟伍家有旧,这一趟也是不能跑的,不过你们也不需要操这个心了,说的是乌梅,正巧是你大孙女。”

这话就等于拒绝了苏钱氏刚才的要求。

“她!”

“乌梅!”

“怎么可能!”

这才叫有人欢喜有人忧。

吴媒婆一出口,苏钱氏跟周氏的脸色,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李氏几个也是讶异,讶异之后又有些惊喜,这一惊喜,想着的反而是乌梅无缘无故受的苦,自己眼窝瞬间有些潮湿,暗骂自己矫情,而后狠狠擦了一把脸。

正巧刚才那叫声,反而让乌梅以为是在叫她,探出头来问,李氏正好站在门口,也不等她说什么,就往门里推,压低声音说道,“一个姑娘家,可不好听自己的亲事。”

也不知道李氏是不是说笑,乌梅脸色有些发红,缩在里头再不出来。

李氏这才转身出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脑海里想着的,就是伍良平,因为跟聚丰楼有些往来,还有上回伍良平也过来吃过饭,她自然是认识的,这样越想越是美,“大娘,这两个孩子太登对了,怕也只是你,才有这样的好眼光!”

吴媒婆刚才撇了一眼乌梅,瞧模样就欢喜,见李氏这样为二房高兴,跟周氏那边又是不同,于是轻声说道,“缘分天注定,我这也就只能是跑跑腿了,何况还是我这也是受人所托……”

一旁的丘氏跟新嫂子,本来就是看不惯苏钱氏这边,这时候更是促狭。

“呀,大伯娘,这下子你也不需要操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嘛,乌梅这亲事好,其余几个孙女孙子也是不用愁的,我听说你给玉竹跟水萍说亲了,就是愁乌梅这事,刚才都还在忧心,瞧,吴大娘就来了,可见老天爷都站在你这边,这喜事连连,好兆头啊!也让我们沾沾喜气。”

“可不是,苏家大娘,要怎么说就是你福气好呢?别人晓得,怕是会说你偏心亲孙女哦——”

“我大伯娘是那样的人吗?呀……”

丘氏跟新嫂子一唱一和,苏钱氏脸都绿了。

好端端的,笑也不是骂也不是,干着一张脸在那。

最后,吴媒婆见此也大约惊觉什么,只是笑着道下回再来的话。

李氏因高兴,又找不到什么表达的方式,连声让她等等,又拐进门把刚才蒸好的艾叶糍粑给叠好,用芭蕉叶抱起来,绳子一捆,给她拎出来带回去吃。

吴媒婆眉开眼笑的受了,“我这张嘴,还真没少吃百家。”

而后,又是李氏给她送出了门,搭眼瞧外头有一辆马车等着,这马车她也是见过的,心道这伍良平倒是上了心,以后乌梅的日子,就开始好了。

李氏站定,见那马车缓缓驶去,片刻便被树木遮住了视线。

春光甚好。

正文、第117章 玉竹的不甘

当天夜里,苏家上上下下众人都知道了这样一件事。

院子里,难得洋溢起一丝喜意。

苏老爷子自然是没满意的,“老二,你说乌梅这事情你做主,就让你做主,你可要看仔细了!”这话就有了些俏皮的意味。

苏有义要是能插科打诨说两句,这气氛就出来了,但他似乎不能体会苏老爷子难得的幽默,一本正经地道,“我会问老三。”

依旧是言简意赅的几个字,他的话一直很少,人却拧。

乌梅跟薄荷,在某一方面,还真是像足了他。

苏老爷子原有的喜气洋洋,就被冲淡了一些,但想着之前韦家那一出,还有林家,不管如何,经过这么多事情,乌梅还能嫁给好人家,这就足够了。

何况乌梅亲事要是说得好,又是孙辈中第一个成亲的,以后的几个孙子孙女怕是也能顺利。

人老了,总是有些信命。

这样一想,他心情又好了些,难得的喝了酒。

但苏钱氏带着的这么一桌子,可就不会如此了,林氏倒是还没有说什么,但脸上也绝没有什么喜意,这些年来仗着自己力气大能干,苏有德又是精明有手艺的,是以在这个家里,什么她都是头一份,就算苏钱氏事事偏心老四跟老五,他们也从来没有吃过亏,要不然孙子辈怎么会只有远风能够念书。

乌梅这事情闹了这么一大通,虽然一开始有些为难,但后来林家那可算是好亲事,虽然后来没成,但此时又是伍家,在她看来伍家比林家更好,林家那婆母看着就是个厉害的,家里人也凶悍,家底虽然还可以。却是比不过伍家的。

由这里,她不由得想起玉竹,这闺女从小被自己教导得眼高于顶,以后有她为难的时候。上一次林家说亲的时候她也敲打过,但现在怎么想她也拿捏不准。

只不过林氏心里有数的是,玉竹怕是难找一个比乌梅更好的人家了。

一想到这看不上眼的二房突然之间因为一门亲事就要翻身,林氏的心就有些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