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天的仗打下来,顾向北上大学之前,在一线部队训练过一年的优势就休现出来了,跟他的那些个直接从校园里考到国防大学的同学们军事素养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本来他们这几十号大学生就是领导关注的,他这一突出,可不就入了将军的眼嘛。
  “那当然了。将军,不怕您笑话,他要不是当兵的,我可不会跟他好。我就觉得当兵的特别帅。”明子那个得瑟啊。
  “哈哈哈……你这女娃子不错,有眼光。”将军被明子那得瑟样儿给逗得哈哈大笑。
  正好,这会儿顾向北他们从前沿换防下来正好跟将军一行人走个对脸儿。他们这群学生兵穿得和普通士兵还是有区别的,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将军刚跟明子聊到顾向北,就遇上了他们,就叫人过去问问,看顾向北在不在队伍里,在的话,叫过来,将军说想见一见,是个什么样的人,把明子给勾住了。
  “报告,XX国防大学顾向北向您报道。”顾向北果然在,小跑着过来向将军行礼,看到明子在将军身边儿,有一瞬间的惊讶,他的表情控制得不错,不知道的没准都看不出来他跟明子认识。
  “嗯,小伙子挺精神,女娃子眼光不错。好好干。”将军鼓励了两句。
  这就差不多了,一个最低层的小兵,能得到将军的接见,将军还说知道他的名字,这都已经算是万幸的事情了。
  顾向北看将军不说话了,敬了礼就要退下去了。明子想着也别多打扰将军视察了,反正她就在指挥部待着,已经认识了,以后还怕没机会采访嘛。就想跟着顾向北一块下去。可是她刚想开口,就看到正转身的顾向北突然间转回身来,扑向了将军,顺手还拽了她一把,把她也一块拉倒。一边儿还喊着,有偷袭。
  是的,有偷袭。
  对方特别阴险,在这方换防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潜到了阵地前沿,有山林挡着,这边也没发现。或许是他们运气好,正好还赶上了将军到前线督战的时候。
  顾向北转身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对方□□瞄准镜上的反光。就这么救了将军和明子。
  然后,他自己受伤了。身上中了两枪,一枪在腹部,一枪穿过了肩胛骨。
  明子头一次有了身为穿越人士的感觉,这出门遇袭的事儿,不是应该在小说里才出现的吗?不正是穿越人士专属嘛。
  妈的,为啥不打她身上呢?没准她有个光环啥的,不能咋地呢。打顾向北身上干吗呀?腹部中弹是闹着玩的吗?搞不好肠穿肚烂,会没命的。
  明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的战地医院。她的胳膊有擦伤,也不知道被人带着走的,反正她是大脑一片空白,脑子里全是顾向北身上全是血的画面。
  等他回过神的时候,顾向北已经在手术室里了。
  几个小时之后,医生出来说,手术很成功,肩膀上的伤看得严重,实际不要紧,养一段时间就好了了。腹部的比较麻烦,子弹取出来了,只是刺穿了肠道,接下来几天要重点观察,没有感染的话,就算是渡过危险期了。之后至少要休养半年以上,才能恢复。
  半年就半年。
  直到这时候,明子才有了眼泪。
  之后,明子啥也不干了,就在顾向北身边看着。
  过了三天的危险期,顾向北就被转移到了城市里的大医院。开始了漫长的恢复期。
  将军因为顾向北反应及时,并无大碍,后来还到战地医院去看望了顾向北。
  可能,顾向北这一次大难不死的话,真的要有后福了吧,谁知道呢。
  明子想不了以后的事儿,只希望顾向北现在能好好的就行了。
  “我这不挺好的吗?你怎么又哭了。”顾向北的身体素质算是非常好的,医生说他恢复的算是很快的。他醒过来两三天了,只是因为伤的是肠子,手术完一周之内,只能躺着,不能动,说话都是小小声的,不敢用力。看到明子坐在他病床前面哭,但人却是好好的,没受伤,就咧着嘴冲着明子笑。
  “你这是命大,捡回来一条命你知道吗?还挺好呢,我不想听你说话。你闭嘴好好养你的伤吧。”明子看顾向北笑就来气。顾向北听明子这么说,笑容更大了,然后抻到了伤口,又疼得呲牙咧嘴。
  边上儿的护士看明子一边儿怼顾向北一边儿给他擦身子,就笑。
  顾向北还闹别扭,不好意思让明子给擦,被明子一句,是不是想让护士给擦又给怼回去了。明子看他脸憋得通红通红的,就只给他擦了擦脸得手脚,这要是再给他擦身上,估计顾向北都能着火,还是放过他这个重病号吧。
  明子给报社打了电话请假,主编听说她未婚夫受了重伤,很善解人意的告诉她不用急着回去。
  顾向北有医生护士照顾着,明子每天能做的事情其实不好,他连饭都不能吃,只能打葡萄糖和营养针维持,明子除了每天给他擦擦身子,实际也没做什么了。就在病床边上写稿子。把她这一段时间以前收集到的资料都整理了一遍,把照片也洗出来了,跟她的两篇文章一起邮回了报社。
  又过了半个月,顾向北已经能够自理了。只是还不能有大幅度的动作。
  家里已经知道了。
  小文哥是知道明子和顾向北都上了前线的。家里因为很久没有明子消息,大哥就给报社打电话,报社里的人说明子去了部队。大哥又给小哥打电话,才知道明子和顾向北都上了前线。急得不行。
  好在,明子还知道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她是打到砖厂的,大哥接到电话,就把明子一顿训,说她太不知道轻重了,怎么能接那样的工作,而且上了前线也不说告 诉家里一声,让家里担心。
  明子在电话里各种承认错误。然后在大哥叫她赶紧回家的时候,才说了顾向北的事情,说她得留下来照础顾向北一段时间。大哥一听说,顾向北没有生命危险了,明子也已经跟着顾向北转移到大后方的医院了。才算是放了心。
  明子之后,隔几天就给大哥打个电话报平安。
  也知道了,老姐怀孕了。这效率,可够高的了。
  三姐跟三姐夫搬回娘家住了,不是因为家里出了矛盾啥的。就两个原因,一是住在三姐夫家两个人上班都实在是太远了,每天往返几个小时,不够折腾的了。住高官屯就方便多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爷爷想三姐了。爷爷向来是最喜欢三姐的,三姐这一结婚,好长时间见不到,爷爷跟小孩儿似的,都摸了两回眼泪了。三姐时不时的就得回娘家住上两天。
  后来,家里一合计,还不如让他们搬到高官屯呢。反正他们家穷得也没啥东西,搬哪都损失不着啥,而且就三姐夫一个儿子,三姐夫搬到哪,老爹跟着过来就行了。跟三姐夫一商量,他回家去跟长辈一说,大家都觉得可行。
  这就开始张罗着批房场,准备盖房子的东西。然后三姐和三姐夫先搬回了娘家,就住在刚建好没多久的仓房里。
  大嫂的孕期已经到了后期了,大哥说,明子娘和屯子里的婶子们都说看怀像应该是个男孩。
  计划生育都开始好几年了,为了生这个孩子,大哥还跑了不少关系,开的证明,证明闺女身体有毛病,才拿到的二胎指标。
  刚过了农历八月,还没入冬呢,明子娘的身体突然急转直下,住了院,肝硬化已经很严重了。
  在医院住了一个月,二姐把孩子扔给婆婆看着,到医院护理明子娘。实在是别人都抽不开身,大姐家里活住,大姐夫不在家,两个孩子她得照看,走不了。三姐上班,老姐怀孕,大嫂也怀孕。就剩下她一个了,怎么办。
  这也就是二姐夫好说话,二姐做什么都默默支持,孩子一扔一个月,也没说什么。
  明子听说明子娘病重住院了,也着急。
  顾向北能走动了,医院也有人照顾着,明子就跟他说要提前回家了。顾向北知道是明子娘生病了,就跟领导申请,要回老家养病。
  回老家确实各方面的对他的恢复也是有好处的,领导就批了。
  明子着急回家,再一个,也是怕顾向北坐不了太长时间的火车,就订了飞机票。也没有直飞的航班,先飞到京城,又转的飞机,才回到了省城。省城还没有民用的机场,民用飞机,也是借用的军用机场,顾向北现在也算是功臣了,再有将军的特别关照,省军区这边儿早都派好了车在机场等着。明子跟着搭了一回顺风车。
  顾向北直接被接去军区医院接着住院去了。
  明子直接回了老都县城,看明子娘。
  明子娘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只是还不能出院,要再打几天消炎针。
  明子让二姐回家,她留下照顾明子娘。但是二姐和明子娘都不同意,让她回去工作。
  没办法,明子才回了报社报道。
  她的两篇文章和照片已经出了。果然用做了周刊的封面和头版文章。明子回去之后又交了几篇稿子。不光是前线的,还有在后方医院对住院战士们和医生护士们的采访。还有当地民众对子弟兵的支持。甚至还有两篇地方民俗风情的文章。
  别说主编看了明子这些文章满意了,就是平常对于明子总是不见人影,很少回单位上班有意见的同事,看到明子的这些工作成果,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记者嘛,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里,能做出来什么有用的文章?不过,报社也确实有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的记者,人家那文章也没少交,至于质量嘛,那就见仁见智了。哪个单位还不得有几个摸鱼的呢!
  八四的秋天,很快就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见


第64章 
  秋收结束了,大哥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也就要开始了。
  收账,要账呗。
  明子把报社的事儿安排了一下,就回家来帮忙。顺利写一写农村分产到户几年后的变化,不也是挺好的题材嘛。
  当初收到了欠条,大哥都交给明子娘保管了,因为他自己没法把东西放在厂里,他自己是做出纳的,整天跟钱打交道,瓜田李下的,造成什么误会就不好了。这么多钱呢。以大哥那么谨慎的性格,这种错误他是不会犯的。
  明子娘秋收前已经出院了。二姐回到家之后,据说小伏雨都快成了丐帮弟子了,二姐后来回娘家的时候说起来,是又好笑又心疼。说是孩子奶奶找不到孩子的衣服,就把伏雨堂哥的衣服给他穿上了,堂哥比他大两三句呢,那衣服都跟大袍子似的,穿着只咣当。
  小伏雨跟着二姐在省城待了一年多,有明子这个老姨在,那也是什么好穿什么,长得随妈,白白净净的可好看了,妥妥的小帅哥一个,一下变成这样了,二姐可不就没法接受了嘛。这让明子想起后世网上常常晒出来的妈妈看和奶奶看的小孩对比照,大概就是那个意思了。
  明子娘保管啥东西,那是最保险不过的了。那些个欠条,她用了两层塑料袋装着,又用手绢包好了,藏在衣柜里的笸箩底下。她是不认识字,大哥只说上面是很多钱,也没有跟她说具体的数目,要是说了好几十呢,明子娘肯定得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惦记了。她心思重,想的多,肯定害怕钱要不回来怎么办啥的。
  明子拿着欠条,再带上算盘和账本,在家里等着来还钱的人。
  大部分人还是自觉的,秋收粮食卖了之后就还钱了。
  一直到入冬,大嫂生下了一个男孩儿。明子娘很高兴,关家这就算是有后了。但是高兴过了,还真没看出来她怎么稀罕大孙子,还是把大孙女当心尖尖。爷爷对重孙子出生,也是很高兴的。最高兴的是明子爹,明子真没想到,老爹居然这么重男轻女,大孙子稀罕得什么似的,天天搁怀里抱着,也不嫌累。
  家里嫂子坐月子,不能做家务。二姐跟大姐都回来住娘家,帮忙。三姐一直就住在娘家呢,不过她能帮上忙不多。自己家里有时候都不爱做饭,两人还要回家里蹭呢。
  家里有喜事,那些来还账的人,就不好空着手来,一般的都会带着点儿下奶的礼。还是拿鸡蛋和小米的多。农村就这样,人情往来的,关系就是在这样你来我往当中处好的。
  农历十一月,天气已经很冷了。农村的粮食该卖的也都卖得差不多了。明子的账本汇总下来,收回了二十万多一点,还有六七万块钱的账没有收回来。这些不自觉的,就得上门去催了,还有一些亲戚家的,是不能催的。比如堂姑姑家的,几个姨家的,几个堂舅家的,大房身老屯的亲戚家的,大姐二姐三姐家的,这都是不能催的,想啥时候给就啥时候给了。
  但凡是不主动还钱的,几乎就没有是完全陌生人的,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套着亲戚的关系,有些,大哥出面就可以的,有一些辈分高的,还得明子爹去要。这一冬天,大哥和明子爹几乎天天出门去要账。
  只到进了腊月,还有两万多块钱没要回来。
  这就没办法了,实在有困难的,总不能逼着人家还钱吧?
  把账都拢好了,钱都存到了储蓄所,分成了三份,一份是进货钱,得去化肥厂跟韩厂长结账啊。还有两份是明子和大哥的,亲兄弟明算账,因为当初送礼的钱都是明子出的,大哥给明子存了五万整,剩下的三万多块钱算是他的分红。明子的意思,让大哥把那五千多给她就完了。大哥死活不同意,说是不能占明子的便宜。
  这事儿闹的,到底谁占谁的便宜呢……
  之后,明子就回单位了,这快要过年了,得回单位去把这一年的工作整理整理啊,然后可就要准备过年了。
  经过了韩厂长的事儿,明子现在明白了不少事儿,不会再空着手回单位了。给李主编送了两角猪肉,还有二十斤粉条,直接给送到家里去的。感谢他这一年多对自己的照顾。
  还有同组的同事,平常自己不在,单位里有什么都帮自己想着的大哥大姐们,私下里也都送了一角猪肉去。自己的几位室友除了田静姝都在省城,也是不能落下的,王娟和王红玉都已经结婚了,王姐的孩子都出生了,红玉也大着肚子呢,猪肉送过去,正好也能补一补油水。喜妹也快要结婚了,对象是电影厂的一个摄影师,通过同意介绍认识的。
  明子全都一视同仁了,都送的猪肉,省得厚此薄彼。方爱华如今已经改名叫方媛了,看到明子这么老土的送猪肉,挺嫌弃的,觉得自己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跟猪肉这种俗物不搭,崔大姐看她那样儿,就开玩笔似的跟她说,她要是不要,自己可就一块儿拿走了。她家里老老小小的人口多着呢,多少猪肉都不嫌弃多的。方爱华,不,方媛想了一下,到底没舍得给,半个月的工资呢,到底拿回了家。
  这些东西可是值不少钱呢,明子是先跟大伙说了今年家里收成好,才送了这些个东西。都是在老家收上来的,吃着放心。这也就是亲同学了,不用算计着礼尚往来,也不用看谁爱有钱没钱,要不然,这一通礼送下来,都得有跟明子绝交的不可。
  年前留在省城和周边的系里的同学聚会,明子也是参加的,这种拉人脉的机会,明子可不会错过。谁知道哪块云彩下雨呢,都是同学,决对的铁关系,可不能疏远了。
  田静姝在京城,总不能邮猪肉过去,明子几个宿友合计了一下,一人出了几块钱,委托了明子,给买了不少东北特产邮过去。正好,明子也要给宋知青邮东西,就一块给办了。这些年,明子一直跟宋知青都有联系,每年或多或少的,都会互相邮寄一些特产啥的,通信也都没有断了。宋知青从京城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某部委的直属机关,现在大小也算是个领导了。
  顾向北已经出院了,没有完全恢复,但是已经不影响日常生活了,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还不行,只能进行一些基础训练,这就不错了。出了院之后,他就回学校了,跟他一起出去轮战的同学们都还没回来呢,学校也就没有课,他都是自己在学校自习。放寒假了,他就在学校住着,等着明子放假一起回家呢。
  明子原本跟顾向北说了,让他放假直接住到自己的单身宿舍就得了,学校宿舍放寒假了就没暖气了,冷得很,顾向北死活不同意,说是没结婚呢,怎么能住一起。好吧,明子对于八十年代的大龄男青年顾同学表示服气了。整得她跟那女土匪,要霸王硬上弓似的。那您就冻着吧。只当是傻小子冷凉炕,全凭火力壮了。
  明子这边儿事情处理得差不多,要准备回家了,大家急三火四的又找来了,神情状态一看就很不对劲。
  “哥,这是咋地了?出啥事儿了?钱丢啦?”明子一看大哥那明显受了惊的样子,就问。
  “钱没丢,没丢。”大哥还是惊魂不定的样子。
  “那是咋地了?”钱没丢那还能有什么事儿啊?
  “韩厂长死了。”大哥特无助的看着明子。
  “韩厂长死了?怎么死的?跟咱有关系吗?”明子先就想到,是不是因为给他们赊账那一千吨化肥的事情有什么不妥的,或是他们去年送的东西引起了什么麻烦。
  “不是,不是。他是急命死的。”大哥实在太慌乱了,一直说不到重点上。
  “那你这是?”既然不关他们的事情,那大哥怎么吓成了这样?明子想了想,肯定不是送礼的事儿,去年东西送过去的时候,就是以帮着厂里收购的年底员工福利的名义送去的,以前砖厂每年冬天都帮着关系单位收猪肉啥的,都是用做年底发福利的,这都是正常的。只是他们没要钱罢了,明子相信韩厂长也不会傻到连账都不会做。至于赊销化肥的事儿,更是不要紧,只要他们把钱正常的还上,都是正常的交易,有合同的,又不犯法。
  “前两天,我不是去化肥厂送钱吗?我一过去,发现化肥厂已经关门了。跟附近的人一打听,才知道,韩厂长两个多月之前就死了,他死之后,厂里那账本也不知道哪去了,俄罗斯那边儿过来结账,找不到人,别人又都不管,找了当地政府,没有账本,政府也不能当冤大头啊。那账就算是黄了。没了货源,化肥厂子也就黄了。我去还钱,肯本找不到人接收。厂里原来的会计,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我也没敢把钱交给政府,这么多钱,连个账本都没有,他们不得把我抓起来啊!”大哥说起来还惊魂未定呢。
  “这样啊……”这意思,是不是说,这三十来万,就没地儿送了?
  什么情况啊?天降横财吗?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临时有事儿,我得出门了,今天不能放大章啦。
  晚上回来再码剩下的吧。
  今天还是万更哈,可能会晚一点。
  晚上见


第65章 
  “大哥你先别着急,咱们没偷没抢的,他们厂里的事儿,不关咱们啥事儿,也不是咱们害的人,是不是?你先回家等我消息。我看看,能不能通过别的渠道了解一下化肥厂的具体情况。完了咱们再说,好不好?”明子安抚大哥。大哥这一点真是随了明子娘,说好听的叫谨慎,说不好听的,就是胆儿太小。又没犯法,怕什么呀。
  “行吧,那你可千万小心啊。咱不贪图这些钱,平安最要紧。”大哥又交待了明子几句,到底把那存折给明子留下了,才回家去。就跟那钱烫手似的。
  明子送走了大哥,就找人打听化肥厂的事儿,好在她还有个记者的身份,别人以为她只是想挖新闻,并不会多想。自家报社三个月之内的新闻都查了一遍,没有。就通过报社的关系,联系了芬河当地的报社,因为跨省的关系,消息来得慢,过了好几天才给回了信儿,也只说是经营不善,因为与俄国的关系闹疆导致化肥厂关门,没有什么新闻性。
  这算什么消息啊。明子就打算自己去一趟。顾向北不放心,反正他放寒假了,也没啥事儿,就跟着明子一起过去,全当是给明子当保镖了。
  不行不说,记者的身份有时候还是很好用的,特别在打探消息的时候。官方的人员当然会有所保留了,但是民间,可就不是了。只要说是记者想要挖掘新闻轶事,好事儿的人可不少。
  这韩厂长死的不冤。
  事情起因,也是因为他任人唯亲,厂里账目混乱。因为厂里就他一个人说了算,那账上的事儿就有些说不清楚。那会计是他的亲侄子,谁能想到,三个月前,厂里正有一笔上百万的货款,要跟俄国的厂子结账。那会计居然还着钱跑了,直接从边境跑到了俄国,之后跑去哪里,就没人知道了。账本也一块卷跑了。
  那韩厂长一下子损失了这么些钱,他怎么赔得起,还不敢告官,万一查起来,他自己屁股底下全是SHI,也跑不掉,不是枪毙也得座牢。这一股急火,人就没了。扔下化肥厂那么大一个烂摊子,就没人管了。
  上百万呢,谁能管得起啊。反正也是坑的外国佬儿。坑了就坑了。政府这边撒手不管,厂子一解散,工人各自回家,该干嘛干嘛去。
  明子找了之前厂里的工人,隐晦的问了问,那些没结的账怎么办了?工人告诉她,黄了呗,还能咋办?厂里欠俄国佬的钱他们是要不回去了。厂子里也没欠俺们工人的工资,别的谁管那些闲事儿啊。
  那别人欠化肥厂的钱呢?欠化肥厂的钱?你说那些个小商小贩啊?欠那么三头五百的,账本都丢了,找谁要去啊。
  好吧,看来做为“小商小贩”中的一员,自家那“三头五百”的,真是没人要了。
  明子给大哥打电话,告诉他事情解决了,别担心了。
  具体的就等回去之后再细说了。
  出来一趟,都到了国境了,还是跟顾向北一起出来的,总不能就这么白来一回,得溜达溜达,旅旅游吧?
  顾向北看着明子折腾,也不出声,就跟着,听指挥,听安排,绝对服从。
  “你怎么不提醒我,你不能出国?”明子本来计划到海参崴转一圈,在边境上,一般有身份证的话,一两天内开回,手续还是很简单的,比后世不知道简单多少倍。她的确实也很简单,可是到了顾向北这儿,卡住了。
  “我以为你知道啊。”顾向北很无辜,他哪知道明子身为一个记者,会不知道军人不能出国啊。
  “你不是大学生吗?怎么也管?”明子以为只有正式的军人才管,军校生不管呢。
  “我首先是军人,然后才是大学生。我在部队考的军校,你忘了?”顾向北一脸关爱智硬的表情。
  “你总这样的话,会失去我的,你知道吗?”明子被顾向北的眼神看得来气。
  “嗯。”顾向北看着气鼓鼓的明子,嗯了一声,努力的憋着笑,抬手在明子的头顶轻抚的两下,跟撸猫的动作一样一样地。手放下的时候,自然的手搂在了明子的肩上,拍了两下。
  明子乖乖被顺毛儿,瞬间就老实了。
  国境是出不去了,只好在边境上看了看破破烂烂的国门,逛了逛没什么东西的边贸市场,实在是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回家过年呢。
  明子回到省城之后,大哥已经在等着她了,这是真不放心哪。
  跟大哥把化肥厂的具体情况一说,大哥说啥也不要那钱,“明子,钱是挣不完的,多少是多啊?吃穿不愁,生老病死负担得起,就行了。现在我这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吧?挺好,我就挺知足的了。这钱来的太容易,太意外了,这不纯是捡来的嘛。拿了这钱,我怕以后我就再也静不下心踏踏实实的挣钱了。”
  “大哥,话也不能这么说,这钱咱也不是犯法得来的。话本子里不还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嘛!那咱以后再做啥买卖,不得本钱啊?”明子有点理解不了大哥的想法,怎么还有人有钱都不要的吗?那抽钱得来的怎么算?
  “不管咋说,这钱我是不要,你看着安排吧。还有啊,这钱的事儿,不能再跟任何人说的,记住了?”不管明子怎么说,反正大哥就是不要这个钱。
  “那好吧。”明子还能咋办,只好把钱留在自己手里。
  眼看就要过年了,明子也没着急处理这些钱,她其实已经想好了,就用这钱,买房子,买地。给兄弟姐妹几个一人在市里都买上两处房子,现在的房子也便宜,之前给老姐租住的那种小院子,一个院子才一万块钱刚出头。对普能老百姓来说肯定是不能承受之重了,不吃不喝也得好几十年能买得起。她手里这些钱,一人买两处,还能剩下一半呢。只当是留条后路了,将来老了哪怕是没啥进项了,还能靠着房租过活呢。
  剩下的钱,看看能不能在老都县城里买块地,最好是带厂房的那种大厂地。化肥生意是不用想了,明子觉得,可以囤上些煤放着,大哥就在砖厂上班,这些年跟煤矿打的交道不少,能找到货源。反正这钱放着也是放着,明子可是记得,后世有几年,煤炭的价格高得要死,新闻上全是各种煤老板如何如何大手笔,买房子都一栋一栋的买。反正这钱是捡来的,也无所谓赔了赚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卖给砖厂嘛,反正厂子里天天都得用煤,买谁的不是买。
  花出去了,还省得大哥总是不安心。
  顾向北因为这一次是陪在明子身边的,所以他是知道这钱的事儿,不过关于这钱怎么处理,包括明子把自己的想法跟他念叨过,想给自己哥哥姐姐们买房子,他都没提过意见,明子问他,他都说好。
  隔天,顾向北默默的把自己的存折交给了明子。
  明子看着那三个存折就笑,其中一个还是当年她跟小哥帮他存的呢,因为年纪小开不了户,还差点被误会成偷家里家的坏孩子,还是大哥恰巧路过帮了他们的忙,那存折就是以大哥的名字存的。
  这觉悟可是够高的了,明子把三个存折接过来,看了一下,还别说,还挺有钱的,三个折加起来五千多块呢。这年月,绝对算是有钱人了。
  明子把工资折挑出来,还给顾向北,“工资折你自己留着吧,临时用钱啥的,方便,这两个存款的,就上交‘国’库了。”明子觉得自己特别大方了。这也是跟大嫂学的,大哥在外面挣了多少钱,大嫂从来都不问,做什么挣的钱,也不问。大哥交回来的钱,她就存着,把存折收好。不交的,从来不问。
  “我没啥用钱的地方,还是你拿着吧。”顾向北又把工资折交给明子。
  “我婶儿总说,穷家富路,男人在外面,手里不能没钱,不能让人觉得穷嗖嗖的。”明子坚决不收。这真是家教的问题,过去家里那么紧张,明子娘一分钱一分钱的攒,就那样,明子爹什么时候出门,兜里没说低过五十块钱的。明子娘从小就告诉明子姐几个,到什么时候,不能让男人在外面,说是想买什么东西了,却因为兜里钱不够,拿不出来钱,让人家笑话了。当然,前提得是这人必须是正经过日子人,买的东西也是必须的,乱花钱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明子姐弟七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