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十年代春莺啭-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君如嗤笑一声,“她问她爸要钱,她后妈拦着不让给,她就一直哭,一直哭,最后没办法。她姑姑接过去了,给了钱出去花的。”
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胡君如去接她,来人见面肯定交流一下怎么过的寒假啊。
于乐乐就有点得意,话里话外有点瞧不起胡君如的意思,胡君如家里也不错,但是就是小康,没那么多钱去消费,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不大好吧,她姑姑还真的给啊。”黄莺觉得她姑姑肯定也是很有钱的,后妈拦着也不能说不对,毕竟不是正紧用途的,你说你要那么多钱,去学习干啥的都行,全部吃喝玩乐是不是有点不好。
“不给有什么办法,天天哭。”胡君如觉得你不是看不起我,那你倒是堂堂正正的拿钱,这么干有点下三滥了,她反正干不出来。
跟着黄莺吐槽了一大堆,最后还得嘱咐黄莺不要说,“千万不要说给别人听,我是憋得没办法了,要是被人知道了不好,就是有点抱怨,其他的没什么。”
黄莺点点头,“没事,很正常,大家相处多包容一点,你也不要老是想着这些事情,多想想她对你的好。”
胡君如说完了,很轻松了,就是想找人说说话,可是一个宿舍的不能说,想来想去找到了黄莺,这货不大跟人来往,大多数时候跟个小哑巴一样。
黄莺没人跟她八卦,但是自己也很喜欢八卦,在心里想了想,觉得于乐乐确实就是有点偏激,但是人很正直,她喜欢不喜欢的直接说出来,没有说是背后□□刀子的。
虽然直接,有时候不给人留面子,但是直接的有点可爱。
结果没几天,就出事了,大家女生宿舍都传遍了,于乐乐占有欲比较强,她跟胡君如要好,也不交别的朋友,对待胡君如也是一心一意。
所以,胡君如交新朋友,有时候就三个人,四个人在一起上课下课,吃饭,她有点受不了。
作者有话要说: 樱花快开了,西府海棠也要开了,我记得从三月开始,看不完的鸟语花香,这个季节,适合告白。妹子们,有喜欢的人,赶紧去告白吧,记得带上一株粉桃花。
第115章 景德镇
胡君如那天正好有个同学跟她们一起上课; 人家本来不是一起的; 可是一起的那个女生生病了,没办法; 拜托胡君如占座。
那占座肯定是一起坐,不能你俩在一起,完了跑到别的位置再来一个; 肯定是三个连在一起的。
上完课正好是吃午饭,然后就一起吃呗,这时候于乐乐就不是很开心了,跟她说话的时候爱答不理的。
有点耍脾气; 胡君如吃了饭想回去休息,然后问于乐乐,“咱们回去吧,睡一会下午一下午的课。”
于乐乐还想着去买东西; 喜欢吃零食; “我想去买零食。”
那意思就是想着胡君如陪着一起去,先让那个女生自己回去呗。
这个点胡君如没有理解; 你去买那就自己去买呗,跟那个女生说说笑笑就回去了,俩人也是好朋友,经常一起玩。
等于乐乐回宿舍的时候,她俩人还在聊天呢,一块吃水果,于乐乐就崩溃了。
“你能不能别老是插在我俩中间; 能不能自己一个人或者去找个伴。”
那女生一下子就蒙了,她干什么了,让人这么指责,也觉得脸上不好看,“对不起,我不是……”
不是什么啊,自己也说不出什么来,她也不知道哪里就错了,大家就是偶尔一起玩玩,没想到于乐乐反应这么大。
一下子就哭了,跑回自己宿舍了,舍友看她哭,肯定问,大家都知道了一下子。
胡君如也吓到了,“你怎么了,怎么这么说话?”
“只有我们两个人不好吗?我只有你一个朋友 对你也是最好的,你怎么还能跟其他人一起。”于乐乐说着眼泪也下来了,她觉得也很委屈。
这事情,弄到最后,真的一言难尽,三个人各自哭各自的。
道理很明显,于乐乐不对,她大概是父母离异,没有安全感,独占欲有点强,被她小妈刺激的。
但是这不正常,她控制不住自己,这就很难看了。她哭完了之后,也知道自己不对。
去跟那个女生道歉,那个女生觉得没法见面了,人家都这么说出来了,心里还指不定怎么看你呢,她没有办法再相处了。
虽然原谅了,但是以后也不敢去找胡君如玩了,大家心里都有数,也不去往胡君如身上凑。
之后跟胡君如谈一下,于乐乐觉得很抱歉,“对不起,是我不对,我不该这么说的,可是我真的只有你一个朋友,也没想过去跟别人这么要好。”
于乐乐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坦诚,这件事就看出来了,我喜欢不喜欢一下子就说出来了,不会耍心眼或者怎样。
但是未免太任性,有点自私了,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谈了话之后,胡君如肯定不惯着这毛病,俩人虽然还在一起,但是总归不是以前那种感觉了,小心翼翼的。
这些黄莺都是后面听说的,她觉得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听着就尴尬。
等着夏天到来的时候,黄炜业已经稳住脚了,钱大把大把的赚,拿着这个月的零用钱,黄莺觉得自己还是那个白富美。
“爸爸,你不要太辛苦,钱够用就行了。”她眼巴巴的看着黄炜业,觉得怎么瘦了。
“知道了,你别不舍的花,想买什么买什么,多买衣服穿。”黄炜业现在不缺钱,但是也不满足,得给闺女留一些家底,他到现在都是勤俭节约。
看着俩人又开始腻歪,郎菊南眼睛疼,她也有一份零花钱,跟黄莺的一样多,她能全部花完了好不好。
现在有钱还有闲,她每天就是享受,有心思了做顿饭,没新思了带着大家一起出去吃,这多少新开张的饭馆,何苦在家里苦唧唧的。
老三现在可是风流人物,他赚了不少钱,跟李东阳俩人赚不少了,一个有头脑,一个有关系。
隔一段时间就拿着一沓子现金来,放在牛皮纸里一起给黄莺,也不说收起来,就是给她花的。
黄莺现在不差钱,但是也拿着了,谁不喜欢钱啊 俩人都是一起的,不用担心谁吃亏占便宜。
她最近有新的打算,准备去淘点东西,这不马上就是暑假了。
王珍今年高考,报的就是清大,就是想去最好的,憋着气要考上。
张淑珍也是等着呢,终于出来录取成绩,真的录取了,不是最高的,但是能进去不就行了。
她简直乐死了,给亲戚朋友挨个打电话,扬眉吐气,宋润也高兴,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养恩大过天。
见了人就说三个大学生,一个清华,俩人大,都是他们家的多好啊。
王珍看着录取书,低着头笑了笑,“妈,我看还是把户口跟粮食关系转到学校去吧,这样方便。”
张淑珍养闺女这么多年,其实不愿意转户口,“你不就是当地的,不需要转到学校去,就在家里吧。”
王珍看着通知书,知道张淑珍不大明白,她可以尽情发挥,“不是,你看看我要是转到学校里面去,可以领多一点东西,这几年下来,不也是一大笔钱,省的到时候领钱票不方便。”
三两句一忽悠,张淑珍就把户口本给她了,完了人家直接转到学校去了。
开学那一天,王珍看着张淑珍跟宋润,站起来拿着书包,“我走了,以后好好的吧!”
等老三再看到张淑珍的时候,她拉着马丽在那里哭,一大家子人都在,连阳子跟宋茜都在。
“我容易吗?舍不得吃舍不得我喝,一个劲让她上大学,结果现在断绝关系,连家都不回。”哭的可伤心了,她是真的付出了很多,而且就指望王珍给她养老了。
阳子看着他爸那脸色,笑的肚子疼,你不是一心一意养着人家,现在好了,舒坦了吧,人家亲妈都不要了还能要你。
老三挑了挑眉,听着宋茜在那里说:“可真是个角,一声不说的去了学校,往后再也没回来过,她妈去找就说不认识,真的是个狠角色。”
宋茜觉得她做不到这么狠心,即使她爸对她姐弟俩不好,可以说是很冷清了,但是她也没那样狠心。
经常想起来,小时候她妈还在的时候,一开始不是不爱你,关心你。只是后来变了太多,不知道为什么。
“别多想了,这样也很好。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不奇怪。”老三一直觉得王珍不正常,看看真的不是很正常。
大概老早就等着这一天了,王珍睡在自己家里老房子里,里面什么都没有了,可是她觉得很亲切。
踩着凳子把她奶奶照片挂起来,对着看了一会,房子最近才回来的,她去要了好几趟,才要回来的。
外面家具什么的都没有了,但是那一箱子东西还在,她没有拿出来,一直放在里面吧。
多少年了,心里很畅快,觉得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她每一天跟张淑珍在一起,都觉得虚伪的自己都不认识。
你说恨不恨啊,人的心死了,你再去暖也暖不过来,她就是要利用自己的亲生母亲,然后考上大学就再也不会回去。
不是等着养老,不是等着找个上门女婿,不是等着她出息?
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张淑珍,小时候你弃之敝履,长大了我弃你如敝履,好好感受什么滋味吧。
我一个人搬出来,以后好好的好好的生活,从此以后与你无关,这是她对张淑珍最大的嘲讽。
闹了大半年,一直到这一年的冬天,改革开放了,张淑珍才算是彻底死心了,她什么方法用尽了,王珍依然不回头。
同学看她就跟怪胎一样,觉得不理解,觉得很绝情,她名声臭死了。
可是你没有在数九寒天里用冰水洗衣服,手上没有一个好地方,你也没有天天挨饿,大晚上睡不着了只能睁着眼睛到天亮。
没有经历过,不知道她是如何度过的,那就没有资格批评,永远只是一个旁观者,以一个胜利者的姿势来同情可怜,她嗤之以鼻。
她一晚上没睡,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想着当初还有什么家具,以后一一的填补。
张淑珍彻底傻眼了,宋润也傻眼了,这时候还能干什么,俩人身边连个孩子也没有。
前一段时间不是吹牛逼,不是三个大学生,现在一个都没有了,身边的人都知道什么情况,觉得怎么就到了这种地步。
等着毕业的那一年,黄莺对瓷器这个专项有极大的兴趣,她想去一趟景德镇,在那里待一段时间。
“三哥,你等我回来,我们结婚好不好?”
黄莺看着老三,现在大家都长大了,也已经到了年纪了,但是结婚之前她想着去一趟,好好学习一段时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学了这么久,看了那么多的书,现在想去亲眼见证一下。
“没事,你去就行了,到时候我去看你,等你回来了,我们就结婚。”
老三送她去车站,看着她上火车,爱一个人,无非就是两种结果,让她更加喜欢你,让她更加像你。
前一个会活的更完美,你成就了你的爱人。后一个更常见,你改变了你的爱人。
上车之前,还是绿皮火车,黄莺靠着车窗,看了看还有一分钟。
她突然伸手拉着老三的脖子,这一次,她比老三高,嘴唇能碰到他的额头,“谢谢你,我喜欢你。”
边上人都看傻了,车窗还有这种操作啊,能不能别这么浪漫啊,跟电影里演的一样。
松开手的时候,火车慢慢的开始前行,她看着老三在后面追了很久。
“我等你回来啊,你记得给我打电话。”老三一边跑,一边对着火车喊,追着火车道很远。
他跟个傻子一样,追着火车跑,大家一看就明白,里面的肯定是小情人,不然亲爹妈也不会追着火车跑。
黄莺提着小皮箱,里面就是两身衣服还有现金,不是很多现金,她爸说到时候定时汇钱,怕被人盯上了。
颠簸了两天,一个黄昏的时候,就到了景德镇。
即使是这个时候,也是很多人在工作,景德镇的炉火彻夜不息,多得是烟筒一直冒着烟。
黄莺有点恍惚,她按着地址找过去,老师这边有个熟人,在这边属于几辈子工匠了,家传渊源。
“您好,是金大叔吗?我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我老师介绍过来的,这是老师的介绍信。”
黄莺赶紧把信打开递过去,里面是老师的亲笔书写拜托信,大概意思就是我有一个好优秀的学生,对景德镇很有兴趣,希望你能收留她,并且带着转一转,好好学习一下。
金大叔在这边是祖传的三代了,年纪已经不小了,在这边也是个名人,属于行家了。
“是黄莺吧,赶紧进来,你们老师前一段时间就打电话来说了,我一直等着你来呢。”金大叔很热情,很朴素的打扮,很符合一个手艺人的要求。
黄莺就这么住下来了,她没有带其他的东西,应该是带一点见面礼的,最少要给一些特产,可是拿不了。
黄炜业也不心疼钱,到时候全给邮过去,就先让闺女带着两件衣服换洗,等着东西到了日子就好过了。
沿河的高高低低的竹楼,这个地方叫金家弄,景德镇最繁华的里弄之一,“千窑生火,万匠制器”。
竹楼都是用二楼做粗瓷,这个是主要的业务,每个人都是手艺人,凡自手艺,必有七十二道工序,才能成器。
黄莺看着热火朝天的匠人,觉得有些恍惚,这个可能是景德镇最后的兴盛了,以后全部是机器,现在主要是出口创汇时期,大量出口国外,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首屈一指的。
作者有话要说: 我的尤克里里到了,深邃蓝色,真的感觉好棒,即使我不会,胡乱撩拨几下也很好。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第116章 手艺
金大叔是看炉火的; 这个可不是一般人能看住的; 一炉子的瓷器好不好,最后就看这一哆嗦; 火烧的怎么样。
也没有什么测温计,温度那么高,全靠眼力劲。所以掌眼的人; 没个大几十年根本不敢去接
要不就说了,没有那金刚钻,别揽这瓷器活。
黄莺来这边,就跟到了旧民国一样; 大家似乎一门心思的干事情,特别喜欢黄莺,大学生还是最好的学校之一,人又娇俏可爱; 客气又有礼貌。
“你真的:不是外国人吗?小红有个洋娃娃; 跟你一样的。”金大叔的孙子吃着黄炜业邮寄过来的糖,眼巴巴的看着黄莺; 觉得这大概就是个外国人,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说是中国人。
景德镇这时候来了不少的外国人,大家也都见过,黄莺是真的不像国产货,像是进口的。
“金三顺,我是混血儿,知道吗?”黄莺很有耐心的再跟他说一遍; 怎么那么想□□一下这个矮噗噗的小胖子呢。
金三顺,两三岁的小胖子一个,目前文盲,因为黄莺零食较多,且人长得漂亮,所以一直是小跟班一个,小小年纪也是颇为不易。
“我知道啊。”他卡巴着大眼睛。
你知道个屁,文盲一个,字都不认识……
黄莺现在从最基本的开始干,当然是玩泥巴,景德镇制瓷器的土有的是当地的,有的是买来的,最常用的就是高岭土。
她跟着了迷一样,第一次发现,原来兴趣爱好真的让人幸福。人家学徒是三年零一节,黄莺世间短,只有半年了,她就跟一块海绵一样,很珍惜,晚上回去扒拉两口饭倒头就睡。
等她大概学会辨别土质,能做好泥胚的时候,给老三写的第一封信已经有回复了。这边有电话,但是写信也是很有感觉的,她给老三寄了一些土,一小撮一小撮的。
自古以来,家书出人才,写信见情书……
黄莺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是宋清如,当初朱生豪给宋清如天天写信,后人整理出来了《朱生豪情书》,她放在盒子里,攒起来觉得以后出版应该不错。
“思念如潮水,我睁开眼睛去刷牙,想到今天没有你,突然索然无味。”
“你给我的样土我都好好保留着,我在等你回来,等你回来给我一个泥人,是你的模样。”
“我很想你,吃油条的时候,会想这是你喜欢吃的,我会多吃两根,一半是你陪着我吃的。”
“我看到一个棉睡裙,突然想起你小时候一直穿一条,大概是恋旧吧,我也恋旧,索性买下来了等你回来穿,很舒适。”
黄莺觉得很惊讶,看着看着忍不住红了脸,从来不知道老三这么会说,嘴巴跟吃了蜂蜜一样,时间仿佛过的很慢。
她拿出信纸来,看着桌子上的高岭土,慢慢的加水做成小泥胚,然后捏出来了一个人,她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样,虽然天天看。
对着镜子慢慢捏,拿着火柴在那里画眉眼,静下心来,她把学会的做出来。
然而,很粗糙,自己笑的不行,这是哪里的丑八怪啊!
老三买邮票都是一沓子一沓子的买,来回的信封都舍不得扔 封存起来了,莫名奇妙集了很多邮票,等着收到那个丑八怪的时候,那泥胎胳膊都断了。
他来回摸索着 笑的跟个傻孩子一样。
被老四看到了,贱兮兮的去跟他爸打小报告,现在他不跟马丽告状了,马丽偏向老三,不好使。
“爸,我哥算是傻了,手里的拿这个泥人,是不是思念成狂得了相思病,自己捏了个别不是。太吓人了,不信你去看看。”
看你个大头鬼,宋泽最近被老三弄得心里不是滋味,他这是生了个闺女啊,还相思病。
埋里埋汰把老四说了一顿,想了想还是去看看儿子,亲生的不是。
“三儿你没事吧!”
进屋子里,果真看见桌子上摆放着一个泥人,神似某人,他心里就咯噔一下子,还真的是有病了啊。本来想耍老子威风,现在话都不敢说了生怕刺激老三。
老三心情很好,觉得自己马上结婚了,他爸也不能在身边了,破天荒笑了笑,“您有事啊,我一直很好啊,怎么突然问这个?”
一笑更紧张了,这别不是神经病,就这么喜欢人家啊,话到嘴边咽下去了,“没事 最近有车去景德镇,你要不要请假去玩玩。”
他是军车,去那边办事的,本来没想说,但是被老三吓得,赶紧去吧,别整天在家里跟个□□□□一样。
老三挑了挑眉,看他爸更和善了,啥时候这么疼儿子,不是上皮带的时候恨不得打死一个炖肉吃:“那很好啊,谢谢爸,什么时候去,我准备一下。”
“明天,你准备什么啊?”宋泽嘴欠问了一句。
老三跟看傻子一样,“带点吃的喝的啊,那边条件不好小宝吃多少苦。”
墙都不扶就扶你,赶紧滚吧,宋泽拉着个脸就走了。
黄莺累死了,学拉胚,这个是看手感,基本定型就看这一个程序了。小件的不好弄,要求很高了,大件的她弄不了,得好几个人一起,白瞎。
人家那种大器件,得好几个壮劳力,光着膀子使劲。合作了多少年得了 ,也没人跟她有默契。
“我也可以,咱们俩玩呗 。”金三顺俩手攥着泥巴,稀里哗啦的,脸上全是一道一道的土印子,很热情的邀请黄莺一起,小孩子哪里有不喜欢捏泥巴的。
黄莺懒得搭理他,扒拉开他一边去,她只能先看看,自己拿着小件拉胚。
那天下着雨,黄莺手里拿着一个美人肩,也叫梅瓶,悠长的脖颈,下滑一样的线条,酷似美人肩,所以叫美人肩。
这个东西不好弄,因为瓶颈那个地方太细了,而且分成好几段,黄莺到现在都没有成功过,这个不是一学就能学会的。
如果没有拉坏几十几百个,没有成千上万个尝试,达不到的。黄莺深呼吸一口气,再做今天最后一个了,坏的扔给金三顺让他和泥巴。
慢慢的拉胚,跟着纹理结构转起来,一点一点,低着头看着一个泥砖慢慢的成型,脖颈那里慢慢的旋转。
老三来的时候站在门口,带着一身的烟雨,身上黑色的雨衣慢慢的滴答着水,在地上聚集成了一个小水洼。
金三顺看到人站在那里,也不去叫黄莺,小孩子也懂规矩,不能随便说话,匠人家的孩子,教育着从小就是一心一意。
老三看着转轴慢慢的,一圈又一圈,看着那双手从白色染上泥浆的色彩,依旧纤细,如果可以,他愿意是她手底下的一个泥胎。
来自高山,跨过河流,经过溪水的洗涤,慢慢的磨成粉末,然后让她按照自己的心愿,捏出一个自己,捏出一个她,永远珍视着。
黄莺的眼睛越来越亮,越来越亮,手上慢慢的,连呼吸都是静止的。
老三看着她低头的时候,恰如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不胜娇羞,倏忽笑了,似牡丹浓艳。
“我来了。”
黄莺终于成功了,一抬头的瞬间有些恍惚,没想到老三能过来,身上还穿着黑色的雨衣、
没想到你能来,但是一直在等你,没想到在一个梅雨天气里看到你站在那里,矗立如山。
一下子跑过去,想给一个拥抱,但是两手的泥巴,不知道何处安放。
她踮起脚尖来,向前倾着脑袋,老三很配合,微微低下头,两个人触碰额头在一起。
“你是个惊喜,我想着带着你看看这里,可是今天大雨。”额头在一起,相互支撑着彼此,隔着一厘米的唇,在雨声滂沱中呢喃。
老三低低的笑了一声,能看到胸膛微微的起伏,“我要在这里呆几天,等雨停了就走。”
梅雨时节,何时雨停。
最喜欢下雨天,你没有来看我,这样我可以告诉自己,是雨天阻挡了你。
但是真正的爱情,纯粹的美好的在一个独自的世界里,从来看不到风风雨雨,映入眼帘里面的永远是鸟语花香。老三从来没有想过下雨会等一天,没想过去了怎么找到黄莺。
突然感觉腿上被人推了一下,老三低头一个,一个胖孩子。
“别靠的那么近,远一点。”站在俩人中间,好大一个电灯泡,金三顺等着大眼睛,圆咕噜噜的很生气。
“我乐意。”老三才不鸟他,拉着黄莺去看她的成品。
金三顺受不了这委屈,嗷嗷的就去找爹妈,“有人欺负我,非得让我走。”
一边哭着一边胖指头抹着眼泪,活像是失恋了一样,他妈才看不惯他,“活该你,人家不要你就对了,这两天别去找你黄莺姐啊,听见了没?”
“哇——”
“哭啥哭,你可闭嘴吧,吵死了,再哭出去哭。”
“哇——我不哭——哇”
作者有话要说: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么会夜深还没睡意,每个念头都关于你,我想你 想你 好想你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会不经意叹息,有种不完整的心情,爱你 爱你 爱着你
今天白□□人节是吧,有喜欢的人赶紧去表白吧,别后悔,年轻不去干等着后悔啊。另外,我单身,大家看着办……
第117章 梅雨
黄莺跟老三一起住在金大叔家里; 梅雨一直都在,断断续续的; 一直在淅淅沥沥。
黄莺拉着老三看这些吊脚楼,“三哥; 你看看,这边全是生产瓷器的; 每年车来车往的; 全部运输到世界各地; 我们中国的瓷器世界文明。”
每一个中国人,提起china来,就很骄傲; 大写的China是中国; 小写的china就是瓷器的英文。
“确实是很好了; 而且每一件都很精美。”老三没有那么专业,可是也知道好东西就是好; 这些出口的特别多,外国人喜欢来这里考察,神秘的东方不是。
现在改革开放了; 大家思想也开放了,很多大胆的想法都很勇敢去实践,老三看着吊脚楼下一堆一堆的瓷器,觉得大有商机。
正好金大叔今天开窑; 先取出试片来看; 这个是样品; 大家那时候不知道火候怎么样,但是总得找个对照物。
就是试片,对照物,看着这个试片就知道里面的东西烧的到没到位。
烧制的时候,可以是同样的东西,也可以是不同的,不同的位置火候不一样,可以夹杂着一起,都是很好的。
很多人都等着拿东西,看看烧的好不好,还记得《青花瓷》那个电影吗,黄莺看的时候觉得很夸张。
不就是一个瓷器,烧不出来怎么了,一窑口一窑口的出来前,到最后全给砸了,因为不成功,万件里面取一件至于吗?
看着脚底下一堆一堆的瓷片,黄莺才算是见识了,烧的不好的,没有说是将就着用,或者是贱价卖出去,更不用说是坑蒙拐骗了,直接砸了。
她时常感受到自己的卑微跟渺小,大国工匠精神,如果你不是苦心孤诣几十年,根本没有这种旷达大气。
“三哥,你看,这个花生不是真的,是瓷做的,精美绝伦,以假乱真。”
黄莺等进水冷却之后,拿出一个花生,跟正常花生一样大小,伸直能看到黄色的花生壳跟里面红色的包衣,但是真的是瓷器的。
老三拿在手里比量,他也没注意这些,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自己没用,给了外国人的,一眼看过去就喜欢上了。
“这是怎么做的呢,有这样的手艺,真的是少见的大拿了。”老三爱不释手,看着还有其他的东西,这一次烧的很成功,大家都把自己的东西拿回去,没有一个不好的,这就是金大叔的功夫。
炉火一起彻夜不息,最起码一个星期不睡觉,看着老三喜欢,人家那老板直接给他了,“拿去玩吧,去北京了也给我们宣传宣传,这都是好东西了,可惜大家都不知道,老是觉得国外的好。”
老三对着人家笑了笑,他一开始也觉得国外的很好,国外的手表,洗衣机,可是今天有不一样的感觉。老祖宗几千年的家底,难道比不上一个世纪的蒸汽机吗?
“拿着吧,这边人很热情,这个花生可不是一个人做的,最起码七十二道工序,从选土拉胚利胚,上色勾边怎么也得几十个人过手的。”黄莺亲自体验了,知道一个流程一个流程的,那种全才还真的没见过。
一个人,会一种手艺,拉胚的一辈子,利胚的一辈子,几十年就会这一个,就精通这一个。
“真的是长见识了,一直待在北京,突然觉得应该多出来看看。”老三听着黄莺在那里说,觉得手里这个小东西也是来之不易。
“是啊,这些好东西应该宣传出去的,不然就会流失,一辈一辈的匠人在这里,应该传承下去的。”黄莺说的有点沉重,时代脚步会越来越快,谁会等等景德镇的老匠人呢?
老三等雨停了,带着一盒子的瓷器回北京了,他直接去找李东阳,打开那一盒子东西。
“你看看,这是我去景德镇带回来的,这些东西觉得怎么样啊?”老三看着李东阳,他发现了一些东西,实在是太好了,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做点什么。
“怎么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