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七零之怦然心动-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了一楼门诊,罗景全挂完号后一起去了儿科,大夫例行公事的先从酒精杯里拿出一个铁片往罗小梅舌头上一压,惹的她上手就去抓。
听诊的时候,罗小梅不哭不闹还很好奇的看着胸前的听诊器,感觉到胸口一凉吓了一跳。
后面的量体温就费了半天的劲才放进腋下下,全部检查完后大夫说到:“上呼吸道有点儿感染,这个季节小儿感冒就会这样,还好看得及时没有发烧,开些四环素吃吃就好了。”
罗小毓一听就急了,张嘴就想阻止,可话到嘴边她又泄了气,又是这样,像茶壶里煮饺子,有口道不出。。。。。。。。。。。。。
这要是穿越到古代可以说是庙里的高僧说的,或是佛祖菩萨托梦告诉的。
如果想不出办法,她就把四环素的药偷偷的扔了,可是这也只能解当时之急呀,那以后呢?
罗景全去取药,唐湘香抱着小女儿出去在过道的椅子上等。罗小毓在想解决的办法忘了跟着出门,中午正是吃饭休息的时候,后面没有人来看病。
大夫正准备拿起饭盒吃饭,看见这个漂亮的小姑没有走便问道:“小姑娘,还有什么事儿吗?”
罗小毓一愣,四周看了看才发现只有她和大夫两个人便急急的说道:“叔叔,你开的这个四环素不能给小孩子吃,特别是不能给八岁以下的孩子吃。”
罗小毓顾不了大夫怎么看她,先解决的四环素的事再说,这可是牵扯到她和妹妹们一辈子的事。
前世她和小妹妹一口四环素牙,还有周围和她同龄的孩子们,几乎全是一口又黄又黑的牙齿。她和妹妹长得很漂亮个子又高,可是一张嘴漏出牙齿却损了形象。
记得她有一次联欢,有人很委婉的对她说:“每天早晚都要刷牙的。”她听完还没有反应过来,困惑的看着对方,对方也看出来她没听懂就直接了当的说道:“你这牙要经常刷刷。”
她听完气的脸都白了,立刻站起身呲着牙说道:“看清楚,这是染上的,流行,外行,哼!”看也没看那人潇洒的走开。
可是毕竟留下了阴影,照相总是紧闭着嘴,谁盯的她的嘴巴多看几下,她就想炸毛的刺猬。。。。。。。。。
为此父母很后悔,母亲不停地叨叨说那时不吃这药该多好呀,一会又自言自语说:那时大家都吃四环素,不吃这个吃啥呀?这样自我矛盾的很多年。
☆、24 : 四环素
她和妹妹也想了很多办法,又是洗牙,又是烤瓷到后来都起了要拔了重新种的念头,痛苦了大半辈子。
所以现在她想也没想就说出了不符合她年龄的话来。
大夫听着听着脸就阴沉下来他问道:“你是听谁这样说的?”
罗小毓这才发现,犯了错误,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她思忖了一下慢慢的说道。
“前一个月我和妈妈去省城解放医院,听一个年龄很大,满头白发的大夫说的。他周围还围了很多大夫。”
罗小毓偷偷的看着大夫的表情,见他没有说话,疏了口气低下头接着又说。
“老大夫说。。。。。。。。。。说在小孩子牙齿发育期用四环素,四环素。。。。。。。。。和牙齿组织结合就感染了,就变黑了,就再也变不白了。”
罗小毓组织着自己的语言故意说的磕磕巴巴,然后慢慢的抬起头来看着大夫。
听到省城的解放军医院,大夫的眼睛缩了缩。
他知道那是全国最有名最权威的医院,还是个年龄很大的老医生,更不会错了。
可是这只有四五岁的小姑娘怎么记得这么清楚?说的这么专业呢?他疑惑的看着罗小毓。
“小毓,你怎么还在这里?”罗景全一脸焦急的走进这个房子,看见这样诡异的场面不由的一愣忙问:“怎么了?”
罗小毓看看父亲进来立刻松了口气,知道大夫不会再追问她了,但又害怕大夫不给她换药便盯着大夫的眼睛说。
“没什么,我问叔叔开的什么药?叔叔说刚才给你开的药应该再加一种,是不是叔叔?”
“啊?哦,是的,是的。”大夫被罗小毓盯的有点儿害怕了,他感觉到小姑娘的眼神太过锋芒,刺的一个激灵忙回答道。
他定了定神说:“那个。。。。。。。。。。四环素的药先不要给孩子吃了,我重给你开一种。”
“啊呀,我已经把药取过了。”罗景全焦急的说。
“不要紧,这个四环素消炎很好,大人能用,你们家里备着吧。”大夫解释道。
罗景全很是纳闷,他看着大女儿,觉得这事情跟她有关,想想以前的种种情况,他更确定了,不急回家再问她。
大夫重新写了一个方子,让罗景全去拿药,罗景全拉过大女儿的手往外走,快出了门罗小毓回过头朝大夫笑了笑。
用另一支空出的手做个‘ok’的手势,大夫顿时惊愕万分:这是什么意思?
小妹妹换了大夫开得药好的很慢,折磨的她的鼻子总是红红的,唐湘香心疼的抱怨说:“四环素消炎快,以前不是都吃这种药的吗?小毓,大夫和你说了什么?”
罗小毓装着害怕的样子,用食指挠了挠头说:“叔叔好像说四环素,对小孩儿的牙齿不好,说是什么。。。。。。。。。。四环素牙一辈子都洗不干净。”
唐湘香惊恐的睁大眼睛,声音突然提高了几个分贝说:“有这样的事情?等我上班问问同事,要是真的这样,四环素可不能给孩子吃了。”
罗小毓如释负重的点了点头,如果这件事引起母亲的重视那就太好了。
“小毓,过来帮个忙。”罗景全在阳台喊着她,她想也没想跑过去。
“小毓,那天在医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罗景全并没有事要她帮忙,而是带着疑惑的表情问她。
唉,罗小毓在心里叹了口气,父亲母亲轮番质问她,有点招架不住了,有时候她在想要不要把她重生的事情告诉父母?
后来一想还是不妥,这个年代人的思想还是很落后,没有超前的想象力,说出来会把父母吓坏的,等以后时机成熟再说吧。
“是大夫说四环素不能给小孩子吃。”她把给母亲说的那些话又不重复一遍。
“是这样的吗?”罗景全瞪着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她,罗小毓心虚,她做出一个超萌的表情说道:
“就是这样的!”说完不耐烦的跑回屋里。
罗景全准备的话没有说完化成许多疑问放在心里。
唐湘香听了大女儿的一番话有些后怕,罗小毓看见母亲这种表情吓了一跳。
“妈妈,你给我和大妹妹也吃了四环素?”
罗小毓有点紧张,手情不自禁地抓住母亲的胳膊问道。
唐湘香想了想确定的说:“小诲身体一直很好,没有得过大毛病所以没吃过,啊,到是你小的时候发过烧,吃过一次吧?对,只吃过一次,准备再吃第二次的时候你又不烧了。”
罗小毓顿时觉得希望破灭,身体也僵起来,唐湘香看了心疼搂过大女儿抱在怀里轻声说:“没事,没事,小毓一定会长出雪白雪白的牙齿来。”
自从重生后,罗小毓就不好意思在父母的怀抱,她慢慢的移开母亲的怀抱。
双手在胸前划个十字架,又低语:阿弥陀佛。唐湘香看着她那怪动作,戳了她一下脑袋。
第二天上班唐湘香问同事知道不知道四环素不能给孩子吃,吃了牙齿变黑这事?
大部分人都说不知道,其中有一个同事说她大姐的孩子今年七岁正换牙呢,换的两颗门牙和没有换的牙比起来黑多了,家里人却不知道怎么回事。
唐湘香恍然大悟,她把大女儿说的四环素危害性告诉大家。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咱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再说四环素可以用其他药代替。”
四环素牙可是关系到各家孩子的事呢,所以大人们很上心,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都知道了,罗小毓后来也想通了,牺牲她一个,幸福几千人,这样的好事她乐意做。
。。。。。。。。。。。。。。。。。。。。。。
匆匆太匆匆,不知不觉到了储存大白菜的季节。
初冬的早上是寒冷的,也是让人清醒的,街道两旁堆积了厚厚的树叶,寒风吹来,树叶跳起了旋转舞。
罗景全精神饱满的去地区保卫科上班,刚到门口,就碰见骑自行车来的王跃进。
☆、25 : 萝卜白菜
“小罗,正准备找你呢,你嫂子说今天中午白菜就运来了,让你早点儿去,直接从后门进去到储藏室里,你嫂子把白菜装到麻袋里了。。。。。。。。。。。”
王跃进走到离他很近的地方才说话。
“这么快呀?”罗景全惊呼道,引来周围陆续上班的人向这边看来。
“小声点,你是生怕别人不知道吧。。。。。。。。。。。。”王跃进拍了他一下肩膀假装训斥道。
罗景全一脸的不好意思,不住的点头说:“知道了,知道了。。。。。。。。。。”
“记住麻袋还回来。”王跃进说完推着车子先进去了。
罗景全却看着那辆永久牌的自行车羡慕不已。
中午,他脚步匆匆的先去胡家大院,借了架子车直奔铁路医院对面的菜店。
菜店里面,石砌的柜台旁已经拥得水泄不通,罗景全把车停在一边后走了进入,他把脑袋伸进人群里,就看见李桂花焦急的东张西望。
李桂花也看见了罗景全,俩人心照不宣的使了眼色,罗景全挤出菜店悄悄推了车摸到后面去。
后门的储藏室和前面的柜台隔着一堵墙,他熟门熟路的走到这里,见两麻袋白菜放在那里,估计有一百多斤,罗景全使了劲放到车上。。。。。。。。。。。。
菜店里进去的人以为他刚买完,里面人没功夫往外看,罗景全就这样明目张胆把车停在门口。他又钻进人群里,看见李桂花忙点了头,李桂花接到信号心一下子放下来。
罗景全拉着白菜一路往家走,有认识的人上前打招呼,“小罗,买这么多白菜?”
“景全,今年不限量买了?”
罗景全拿出想好的答案说“哪是呀,好几家人的,我帮忙。”
白菜运到家,罗景全夫妇一颗一颗的码在窗台上,罗小毓捡着地下掉的菜叶子,撇着嘴心里想:晚上肯定是炒白菜。
冬天储藏大白菜是这个年代的一道风景线,一到冬天蔬菜品种少的可怜,大白菜就成了主流。
家家户户早早的到菜店买大白菜,菜少人多还限量买,所以父亲都是托熟人。
前世父亲想到买大白菜总是笑着说:“你不知道,那时候和你李阿姨要提前约好,去的时候时间还要刚好。
时间太早人少目标大害怕被别人发现,去晚了,也害怕你李阿姨留给我的白菜被别人抢走啦。
唉,惭愧呀,你爸爸我部队侦察营出来的,转业到铁路却‘不务正业’了。”
罗小毓回想着父亲的不务正业,嘴里觉着没味的白菜,恶作剧的夹了一个白帮子给大妹妹。
罗小诲立刻又跳又喊:“我不吃白菜帮!我不吃白菜帮!”
这段时间他发现这个大妹妹爱挑食,像豆芽,白菜帮,芹菜都不吃,母亲说她是作精作怪。。。。。。。。。。。
接下来罗景全又买了一些白萝卜,红萝卜,家里实在没有地方了,他们也学着家属院的人们一起在院子里挖坑埋萝卜。。。。。。。。。。。。。
现在的人们觉悟很高没有人去偷,但罗小毓还是不放心,害怕小孩子不知是自家的乱挖一通。
第二天她组织了她的‘狐朋狗友’每天一起巡逻。
又过了几天,何卫东背了一把带刺刀的玩具步枪,这种玩具在他们家属区还是头一个,大家羡慕的摸来摸去。
何卫东把枪往怀里一抱说:“我的枪可以给你们玩,但是巡逻的时候我要站在第一个,我说向右转就向右转,我说像左转就向左,要听我的指挥。。。。。。。。。。。”
大家连声说好好,就急不可耐的围了上去。
罗小毓正吃着母亲切的一块块的萝卜条,听了何卫东说的话。
“咳咳”一下子呛住了,乖乖,这么幼稚的游戏她不要玩了行不行?
大人们每天下班的时候就看见一排巡逻的小兵,男孩子几乎都穿着军便服,女孩子则是花花绿绿的一团。
笨拙的棉衣棉裤,有的罩衣裤子上还有补丁,没有步枪的就背着竹棍。
这样的队伍不断的壮大,罗小毓后来自己编了顺口溜:
穿的看似要饭的,
其实背上有枪的。
问我是干什么的?
家属院里巡逻的。
巡逻队是干啥的?
就是查看萝卜的。
这首打油诗,一下子传开了,他们这支巡逻队,一边念着打油诗,一边脚步乱七八糟巡逻很滑稽,大人们看见眼泪都笑了出来。。。。。。。。。。
而罗小毓却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下午的时候她赶去胡家大院,又去了农场的乡间小道,当看见她想要的东西还在,心一下子放了下来。
十月以后她就应该来采花椒,错过了时间她还以为没有了。
现在零零星星的几颗花椒树上结着为数不多的花椒,一颗颗红彤彤的,老远就闻到花椒的香味。。。。。。。。。。。
后来她才知道,这时的人们不怎么用花椒当调料,农村里种花椒是过年炖肉用的。
母亲是湖南人喜辣不喜麻,花椒是四川人的最爱。
花椒树不高,她拨开树枝摘着附近的花椒,期间还被刺刺了几下,当天边的火烧云出来霞光照到大地五彩缤纷时,罗小毓口袋里,手帕里都装满了花椒。
“咕咕”她的肚子叫了起来,罗小毓顿时感觉到饿的前心贴后心,整了整凌乱的衣服忙往家赶。
看着窗台上堆的白菜,她想起了前世的泡菜,她知道泡菜是怎么做的,以前也曾经做过,味道还不错。
查着家里做泡菜的材料,花椒她已经采回来,高粱酒,生姜,蒜,红辣椒这些都可以买到,重要的是这个坛子。
随后的几天里,罗小毓一直在想怎么让父母很自然的发现泡菜的做法,她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急得干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
有一天,父母都上班了,罗小毓无聊写着字,看着自己刻意改变字体一笔一划写的字突然想到了办法。
☆、26 : 专干
她换了前世她用的行书写出做泡菜水的方法,还细心地画了坛子的样子。
写完后她拿在手上一看忍不住笑了,之前写字都是刻意改变过,要装出刚会写字的样子,其实她真正写的一手好看的行草。
欣赏完自习写的字画,又揉成了一团扔到桌子上,中午,父母陆续回到家里,罗小毓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父母忙着做饭谁也没有看见桌子上的纸条,她心里又紧张又着急。
饭刚摆在桌子上,唐湘香就看见了揉成一团的纸条,打开一看惊呼道:“景全,快过来看!”
罗景全吓了一跳,急忙从外面跑过来,当看见纸条上的内容他立刻把头转向大女儿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爸爸,这是我在地下捡的纸条,不知道是什么,我也不认识字。”罗小毓一句我不认识字就打发了。
罗景全才不相信,他刚要张嘴继续询问,唐湘香一直在研究纸条上的内容忙打断他说。
“景全,别问她了,她知道什么,你看这上面说做泡菜水的方法很简单,咱们也会做。”
她犹豫一下继续说道:“这上面需要的材料,嗯,白菜咱们都有,花椒,农场有花椒树,这画的是什么呀?像个坛子,哦,我知道了,就是用它装泡菜的。”
唐湘香说的时候罗景全也在认真的看纸条上的内容,心里一动说。
“不行咱们也试试?就是这个坛子。。。。。。。。。。下午我到街上转一转,看有没有卖的。”
父母很兴奋,他们商量着把窗台上的白菜怎么分配做泡菜,今年买的多,他们甚至想到做好了给朋友尝尝,却忘记了始作俑者的罗小毓。
下午,罗景全进门就看见大家一脸期盼的看着他,他摇了摇头说:“我附近都转了,没有看见这样子的坛子。”
唐湘香立刻没了兴致,罗小毓害怕他们放弃插嘴道:“爸爸,你礼拜天再到别的地方好好看看,说不定就有呢?”
罗景全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再转一转,实在没有了咱们就打消这个念头吧。。。。。。。。。。。”
唐湘香有点儿泄气的说:“今天上班我问了同事泡菜的事,大家都说不会做,说四川人才会,景全,估计咱们这里没有卖这样的坛子,要到四川才能买到。”
罗景全听到‘四川’两个字,眼睛立刻睁得很大,他走到桌前端起缸子猛喝一口水说:“今天保卫科长通知我们说近期要去一趟四川,说随时做好准备。”
他借调到陈昌铁路地区保卫科已经有一个多月,主要任务是调查铁路地区有些干部政策落实的问题,调查非常详细彻底,具体到哪年说了什么话,哪年做了什么事。
今天早晨他就接到一份儿档案,说的是陈昌电务段现任书记马永贵在解放前参加过‘破坏队’的事。
罗景全拿起这宗案子就开始头疼,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得罪人的事情。
可是借调来的三个人一起处理这些案子,没有推辞的理由,更何况借调他们就是针对有些干部专项调查。
纠结一早上,下班回来准备给唐湘香说这件事时,却被意外的纸条打乱,下午下班儿又到处转着买泡菜坛子,更是忘得无影无踪。
唐湘香一听说要出差急了:“什么时候走?这一摊子还没安排好你来的急吗?”
“看把你急的,估计还要几天,我肯定要把你们安顿好我放心了才能走。”罗景全笑呵呵的望着妻子说道。
罗小毓没有母亲的多愁善感,她激动极了,因为她知道,去了四川泡菜坛子的事情就解决了,她要做的这件事就成功一半。
她等着父母说完话很有眼色的问父亲:“爸爸,那你就可以买泡菜坛子啦。”
罗景全看着带着一脸希望时不时还透着稚嫩的大女儿,心里很难过。
他这样疑神疑鬼,大女儿一心一意操心这个家,他不应该这样对待她,大女儿只是在关键时候比别的孩子机智聪明些罢了。
罗景全内疚地用手摸了摸大女儿的头肯定的说:“嗯,爸爸一定把泡菜坛子买回来。”
虽然说好去四川买坛子,可是罗景全还是上街上转了转,终于死了心。
夫妻俩开始忙着准备去四川的事情,家里突然来了稀客,一向不登门的后姥姥带着她的宝贝儿子唐湘楼来到他们家。
无事不登三宝殿,罗小毓一边心不在焉的和妹妹们还有不讨人喜欢的小舅舅玩儿着,一边侧耳偷听。
“小罗呀,听说你要调查我们段的马永贵?”后姥姥本身就不好看,又长了一个地包天的嘴巴更显得难看。
罗景全还没有回答,唐湘香一脸戒备地说:“你有什么事?”
后姥姥叫李月华,是李家最小的孩子,接了父亲的班,分到陈昌电务段的电话所当接线员,现在的电话没有拨号键,铁路工人打电话时就会摁着电话上黑色按钮说:
“总机请给我接某某段某某办公室。”
“总机,总机给我接某某工区”
而每个接线员都是有号码的,她们总会说:
“我是接线员某某号,请稍等。”
李月华的号码是12号,唐湘香不愿意叫她妈妈或阿姨,私底下称她为12号。
“小罗呀,这次调查的时候不要那么认真。,前几天我找马永贵反映情况了,你爸还在山西修铁路呢,我身体又不好,他这把年龄才有自己的儿子,他们段部不是在这吗?想让马永贵给你爸单位领导反映一下,看能不能把你爸调回来呀?”
李月华自顾自的说着,也不看罗景全夫妇脸色越来越难看,她又说:“马永贵还没有答复我呢,你可不要办坏事。”
罗景全再也忍不住了,噌的一下站起来,唐湘香忙拉住他对继母说:“看你说的,他一个工人连干部都不是,到时调查起来自然是上面怎么说,他怎么办。。。。。。。。。。。。。。。”
☆、第二十七章 乘车证
罗小毓假装害怕似的跑过去抓着父亲的手,罗景全看着大女儿,又看了看妻子,捏紧的拳头慢慢放松了。。。。。。。。。。。。
李月华撇了一下那难看的嘴巴不再说话,又把视线转移到儿子身上。
“哎呦,我的乖乖,你看你把身上弄得。”她惊呼道。
一伙人都看向床上,唐满楼和罗小诲都爬到床上,唐满楼从兜里掏出不知从哪弄的半截红色粉笔,两人就你一下我一下在墙上画。
一会功夫墙上画的乱七八糟,弄的他们满脸满手都是红色印子。坐在床上的罗小梅激动的爬来爬去,用手抓抓墙,又放在嘴里。
唐湘香和李月华光顾着各忙各的孩子,没再说刚才的话题。。。。。。。。。。。
可是李月华临出门却说了一句:“我把该说的话已经说了,你们掂量着吧。”
又一次成功的把罗景全火气惹了起来。大家又坐在桌子旁,罗景全生着闷气,唐湘香埋怨继母。
罗小毓想了想说:“爸爸,你还没有开始调查呢,说不定就没有什么事呀?”
罗景全一愣又自嘲起来,他还不如大女儿想的明白,都说女儿是小棉袄,果真如此。
。。。。。。。。。。。。。。。。。。。。。。。。。。。。。。。。。。。。。。。。。。。。。。。。。。。。。
两天后,保卫科安排罗景全,董志强,李立青三个一起借调来的人去cd省电务段有个叫朱长喜的同志。解放前和马永贵在一起工作过,他们这次就是要找朱长喜调查有关马永贵参加过‘破坏队’的事情。
三个人商量坐哪一趟火车?到了先去什么地方再去什么地方?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
下午保卫科给他们三人开具了差票和出差证明。
所谓的差票就是铁路上的一种福利,官方语言叫临时定期乘车证,是铁路十大乘车证之一。
为适应铁路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生活特点,便利铁路职工在铁路沿线进行生产,工作,生活需要乘车时代替车票的证件。
李立青的家就住在陈昌火车站旁的家属区,下午他拿走三个人的差票和出差证明去火车站售票窗口换取三张陈昌至cd晚上10:20开的列车卧铺票。
大家说好晚上9:40左右在火车站集合。
等唐湘香接了孩子回来吃饭收拾完已经七点多了,罗景全从大衣柜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笔记本里加了几张‘大团结’和十几张一块的。
他拿了二十元把其他的全部放了进去,唐湘香却抢过笔记本儿从里头又拿了一张大团结,想了想又拿了几张一块的塞进丈夫的手里说:“出门多带一些,这叫穷家富路,何况你还要买两个坛子回来呢。”
唐湘香知道罗景全不会这么容易要,不等他反驳,接着说:“你不用管我,如果真的钱不够我还可以找朋友借。”
罗景全接过钱心里却像打了五味瓶不是滋味。。。。。。。。。。。。。。
没有双肩包和登山鞋,这个年代,典型的黑色人造革手提包,有自行车的把黑提包往车头上一挂,那就是流行。
这个黑提包罗景全平时上班儿不舍得用,用他的话说:一个工人,又没有多少东西要装,拿那个干什么。
罗景全辞别了家人,八点多就从家步行往火车站走,到火车站三个人碰了头,一起验票,上了五号车厢。
列车员查看他们的‘三证’:工作证,乘车证,出差证明,然后换取一个小铁牌。
陈川铁路是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牵引罗景全这趟列车的是他们电机段的电力机车,这还是前不久从法国运回来的新车。
先进的机车和破旧落后的车辆成了反差,机车是电力发点,车厢却要烧炉子取暖,夜晚列车员不停地往锅炉添煤,可是火车经过秦林隧道时还是让人冷的不行。
有人起来向列车员反应,列车员打开锅炉间的门,利用锅炉上的手摇把柄上下不停的摇着,强迫热水循环。
半个小时过去了,年青的女列车员汗流浃背,旅客好心要去帮忙,列车员却说只能专业人员干。
长夜漫漫,旅客在温暖的车厢里沉沉的睡去,女列车员直到温度达到18°,擦擦汗松了口气。
第二天中午,罗景全三人顺利的到达川省,川省火车站在第一条铁路‘成渝线’建成后,同时建立的川省火车站。
车站广场上来来往往的旅客有的背自制大布包,有的背着印着‘上海’和‘北京’图案的人造革大提包。
最有特点的还是大多数背的背篓,孩子们手提竹编带盖手提篮子,这些人或站或坐在候车室外的台阶上。
这时有带铁路帽,穿蓝色铁路服的工作人员推着保温桶走过来,大家都一窝蜂拿起印有毛主席语录的白色缸子打水。
冬日里,大大小小都穿着棉衣,男的都戴军帽或雷锋帽,就连小孩儿也不例外。
这个年代铁路工人很热情的,女职工帮抱孩子,男职工帮提行李,一副温暖温馨的画面。
罗景全想家了,想妻子怎么带三个孩子,想这个时候,中午饭是否吃了?他甩了甩头和同事们从广场上出来,问了当地人上了去往电务段的公交车。
到了电务段他们找到革委会,出示了介绍信并说明情况后,革委会的有关领导立刻通知朱长喜。
铁路单位和地方不一样,职工们大部分分散在沿线小站上,集中大站上的是段机关干部和少一部分职工。
朱长喜在沿线一个小站当信号工,每天只有一趟慢车停靠小站,下午五点左右才能赶过来。。。。。。。。。。。。。。
罗景全归心似剑,吃完饭后其他俩个商量说:“等朱长喜回来估计六点以后了,今天是查不成了,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我们先去下一个地方,等明天回来刚好办这件事情。”
☆、第二十八章 坛子
李立青立刻表示赞同,他觉得越早办完事越好,还可以在川省转一转,刚才一路走过担担面,川北凉粉儿等小吃花样品种琳琅满目,可比陈昌多了去了。。。。。。。。。。。
和电务段革委会的同志约好第二天下午见面,便一起去了蒲县。
马永贵老家就在那的一个村子里,五六十公里的路程一路颠过来,三个人快散了架。。。。。。。。。。。
他们先去公社里的革委会,那里的负责人立刻陪着他们去找马永贵熟悉的人。
当地农村人很少见过这种调查场面,他们世世代代背朝黄土耕田种庄稼,解放前期更没有参加这个组织那个组织,所以觉悟不高,思想落后。。。。。。。。。。。。。
当被问到他们的同学或发小,马永贵是否在解放前参加过‘破坏队’的事情,大家都是一个表情:不清楚。
最后没有办法,罗景全让公社革委会出具‘在当地没有发现参加过破坏队’的证明。
这时天色已晚,没有办法回到市里,只好到蒲县的招待所里待着。
他们选在离汽车站很近的招待所,招待所条件很差,厕所是公用的,被子发黄还散发着臭脚丫子味,李立青和董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