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擅始善终之下堂妇的幸福生活-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遇到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还经常往自己家里拿。
  梁父,梁母都本分,从来也没什么怨言,只是后来二哥成家以后,二嫂不知道因为什么跟大嫂吵了一架,以后就不在一起吃饭了。

  ☆、第58章 茶山

  第五十九章
  稍微晚了点,二嫂和二哥也来了,二哥二嫂在镇里开了一个小土特产商店,生意不冷不热的,到也算是过得去,每年的这个季节是最忙的时候,往往都脱不开身。
  梁沫几年也没回过家,两口子这才将店早早关了门。二哥见梁沫只是高兴,相比大嫂,梁沫对这个二嫂的印象更少了,当时二嫂进门没多久,梁沫就已经去都城上大学了,对于二嫂是什么性格,梁沫真是不了解。
  晚饭,梁母做了满满一桌子菜,辣子鸡,酸菜鱼,米豆腐,杂七杂八都是地方特色,也是梁沫好久没有吃过的。
  陈强家比较往北,口味和梁沫这里味道差距很大,好在梁沫不挑食,吃什么都差不多,不过对家里的味道还是非常想念。
  大哥家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快十五了,小名大宝,二儿子十岁不到,小名二宝。二哥家生了一个女儿,刚好十岁,小名叫贝儿。先不说大哥二哥关系怎么样,这三个孩子的名字合在一起到是挺和睦的。
  刚开始吃饭,一家人还乐乐呵呵,这饭吃到一半,餐桌上的气氛就有些变了。
  先是大嫂开了口:“小沫,你对都城比较熟,大宝用不了多久就该考大学了,我想让他去都城看看那些学校,前段时间,我还想给你打电话,你大哥不让,说是麻烦你不好意思,还担心孩子出门花钱,我说花也花不了多少钱,也就花点去的路费,到了都城,看到小沫了,还能用花什么钱,别说花了,没准还得给不少见面礼呢。”
  大嫂说完这话,梁沫就发现大哥脸有些变了色,满脸的尴尬,脑袋上也羞出了一层薄汗。就连自己父母也都有点无可奈何的样子。
  梁沫还没想好怎么说,二嫂又开口说道:“说起来,贝儿也不小了,还没出过远门呢,一直嚷嚷着要去看长城,小沫你去过长城没有,那里好玩吗?”
  梁沫发现二哥只是低着头,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反而是三个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她,好像她就是那些校园,她就是长城一样。
  梁沫又看向自己父母,两口子脸上的表情越发的不对劲。那眼神好像大嫂和二嫂总会说这种话,他们也总是有苦难言。
  父母到底怎么回事,梁沫压下心底的疑惑,微微笑了笑,开口说道:“本想着吃完饭再说,我这次回来也没给家里买什么动关系,这是给大宝,二宝,和贝儿的。”
  说着梁沫拿出三千块钱,一人给分了一千,分完之后,发现大嫂笑的最开心,二嫂虽然也在笑,可是她盯着大宝,二宝手里的钱,似乎有些不满。
  二嫂是不满,这钱说是给孩子的,最后还不是到他们这些当父母的手里,平白无故的老大那边就比他们多一千块钱,她高兴就怪了。
  想到这,二嫂拉过贝儿指着梁沫说道:“贝儿看姑姑的裙子好看不。”
  “好看,贝儿也想要。”贝儿这话正和二嫂的心思。
  跟大嫂比起来,二嫂的身材比较瘦,和梁沫的高矮也差不多。
  梁沫身上的裙子是苏沐阳买给她的,梁沫走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清高的将苏沐阳给她买的所有东西都弃之不顾。自己能穿的衣服,她也一并带走了,她也知道,这些衣服放在那,苏沐阳也不可能再送给别人,最多就是丢了了事。
  她身上这件衣服价格可不低,倒不是她想要在亲戚面前显摆什么,而是这衣服现在正适合这里的天气。
  “二嫂,我这次真是太赶了,不过我那有几件衣服,我觉得二嫂穿着挺合适的,不过我穿过,二嫂你要是不嫌弃,一会跟我去看看。”
  “有什么嫌弃不嫌弃的,能穿就行,你这衣服样式这里可没有。”二嫂听完,脸乐的像个花一样。
  大嫂虽然此时面带悻色,不过想想自己手里比老二家多了一千块钱,也就勉强的觉得平衡了,想着一件穿过的衣服能有多少钱。
  晚上又热热闹闹的折腾了一会,大家难免又说到陈强,夸陈强有出息,一表人才云云的,最后还安慰梁沫,说什么陈强肯定是忙,下次有机会让他跟梁沫一起回来,还让梁沫多体谅陈强。
  梁沫都含含糊糊的咕哝几句,又把自己离婚的事情给糊弄过去了。
  好在晚上没再出什么事。
  最后二嫂从梁沫的行李里挑了两件衣服,还想挑,看到箱子里应季的衣服也没有几件,有点依依不舍的。梁沫见状又拿出一条围巾送给二嫂,这才宾主尽欢。
  送走了二哥一家子,大哥一家子没多久也走了。
  大哥家离梁沫家不远,走个几十米就到了。
  人都走光以后院子里又静了下来。
  梁母洗了一盘水果,端到院子里小桌子上。梁沫坐在小木凳上,脚边趴着大黄狗。
  晚上山区很凉爽,夜风徐徐,很是舒服。
  “小沫你别跟你大嫂和二嫂一般见识,她们两个就是这样,当时她们嫁给你哥的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太好,这才看什么东西都想要,现在家里条件好点了,还改不了。”梁母说这话的时候,神色有点小心翼翼的,生怕梁沫不高兴,心里堵得慌。
  梁沫笑着答道:“本来就应该买点礼物回来,可这次走的有点忙,实在是没时间,妈你等一下。”
  梁沫走进自己的房间里,拿出五千块钱,塞到梁母的手里:“我就不给你和爸买东西了。”
  梁母忙推脱说:“我和你爸不缺钱,这钱你拿回去,我们也没有花钱的地方。”
  梁沫又推了回去,见推不过梁沫,梁母把钱收了起来。
  梁母收起钱,看了看梁沫,几年没见自己的女儿了,好像有好多话要说,又不知道该从哪说起,看到梁沫面带疲色,梁母让梁沫早点休息,自己也回了屋。
  梁沫盯着头顶上的一个简易的灯泡,飞蛾正围着灯泡扑扑的撞来撞去。
  一天下来她也感觉累了,起身走进屋子,大黄狗摇着尾巴要跟上去,被梁沫轻轻踢了一脚,灰溜溜的钻到院子里的狗窝。
  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梁沫有点睡不着,床板也硬,虽然铺着梁母从柜子里抱出来的新褥子,毕竟没有床垫舒服,梁沫翻来覆去,被嗝得有点肉痛。
  她这个屋子里没有电视,拿出手机随便翻看,苏沐阳今天一整天都没再打电话过来,也许他再也不会打电话过来了。
  翻的手机没了电了,梁沫找出充电器将手机充上电。因为插座离床有些远,梁沫也没法躺着看手机,索性躺在床上看着外面的星星,试图看出来外面是哪个星座,渐渐的也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村子里有鸡打鸣,天刚亮没多久,梁沫就醒了。
  梁母做好了饭,放在桌子上,梁父低着头卷了一根旱烟,吧嗒吧嗒抽着,大黄狗卧在梁父脚边,仰着脖子,梁父每吐一口烟,大黄狗就很是享受的眯眯眼睛。
  梁沫觉得这个画面有些可笑,什么时候家里的大黄狗喜欢上了二手烟,真是太久没回家了。
  早饭就放在院子里,山区早晚天气凉爽,在院子吃饭刚刚好,不冷不热,空气还新鲜。
  梁沫早上没什么胃口,简单吃了两口就饱了。
  梁母看梁沫吃这么少,有点担心她太瘦了,还问起了梁沫和陈强结婚这么长时间怎么没要孩子,还扯到了什么太瘦了,孩子不容易要上。
  梁沫担心自己要是一天都在家,会不会被梁母把离婚的事情给套出来,她到是没想掩盖自己离婚,可又担心自己的父母太担心,就想着能糊弄一阵子是一阵子。
  看梁父要出门,梁沫说自己也想上茶山去看看,便跟着父亲出了门。
  和父亲来到茶山,梁沫看到大哥已经在那了。
  茶树主要就是修剪,一般剪去干枯枝、衰老枝、下脚枝、病虫枝、荫蔽枝、蚂蚁枝、寄生枝等。
  梁父和大哥一年四季除了采茶的季节,基本都是在修剪茶树。
  梁沫小时候暑假也干过这些,找了一把趁手的工具,也学着父亲的样子,一点点的弄了起来。
  梁沫手生,弄的不快,时间在劳动的时候总是过的很快。中午到休息的时间,梁沫这才知道这片茶山被包了出去,现在大哥和梁父都算是在这里打工的,承包茶山的人管中午一顿饭。
  梁沫正犹豫着该不该走,就见大哥跟谁说了点什么,然后对梁沫招了招手说道:“走吧,一起吃饭去,你只要不嫌弃就成。”
  梁沫本来闲着也没事,这几年城市的生活,家里的这种生活反而成了新奇的事情,很高兴的跟了上去。
  管饭的地方在茶山上方的一个院子里,里面摆了几张小桌子,小木凳。院子有一个长条的大桌子,上面摆了一盆子米饭,一盆子炖菜,还有一盆子汤。
  洗干净的碗筷就在饭菜旁边,也是放在盆子里。
  干活的人稀稀拉拉的都进了院子,有的人先喝口汤,然后拿着碗盛饭,饭上面浇上菜,呼噜呼噜地吃着。
  这里的碗更确切的说是个小铁盆,梁沫吃的不多,跟父亲和大哥比起来,她吃的就是猫食。
  一上午梁沫没觉得多累,不过太阳晒的她脸有些发烧,看到所有干活的女人都带着一个帽子,帽檐大的遮住脸,梁沫就想着自己以后也带个帽子过来。
  梁沫看这里的人新奇,这里的人看梁沫也同样新奇,白白净净的一个女孩跑到这山里黑黢黢的人中间,都好奇梁沫的身份。
  见梁沫和大哥,梁父在一起,边吃边说话,再细细看,三个人的眉眼有些相似的地方,想起昨天这父子两走的早,说是家里的孩子回来了,便想到,这是梁家嫁到外地的女孩。
  “老梁姑娘回来了……”
  梁沫正跟大哥和梁父问修剪茶树的要点,就见一个和梁父差不多大岁数的男人走了过来。
  “还记不记得王叔叔了,当时我记得你还是一个黑瘦黑瘦的小姑娘呢。”
  梁沫对这个自称王叔叔的人笑了笑,从脑中搜索,隐约有了那么点点的印象,如果走在大街上,或许会觉得见着眼熟,但绝对想不起这个男人姓什么了。
  这个王叔叔看着要比梁父穿着干净不少,估计是管梁父他们的。
  “听说你结婚了,什么时候回来了,当时你结婚,你王叔正好在外地,没赶回来,你爱人没跟着回来。”这个王叔想必是个自来熟,一上来就说了这么多。
  梁沫眸子不自觉地错过王叔殷切过分的目光,小声说道:“他没回来,他挺忙的。”
  “没回来呀……”王叔难掩失望,很快便又露出一个笑脸说道:“没回来也没事,听说你爱人是做进出口贸易的,也不知道是哪个方面,你看咱们这茶山上的茶,这两年价格不太好,不知道能不能出国找找销路。”
  对于茶叶市场的不景气,梁沫也听说了。以前送礼的多,无论标价多高的茶叶都有人买,尤其茶叶这东西,讲究一个噱头,有了噱头就不愁卖,那些人买的也就是个噱头。
  可现在,越是有噱头就越不好买,人力成本增加,仓储,运输,成本也在提高,茶叶的价格反而降了,怪不得要想办法找销路。
  吃过午饭,日头正足,梁沫没有再跟着大哥'梁父去茶山,她凭着记忆中的印象在周围溜达。
  出了茶山,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小路蜿蜒而上,梁沫顺着小路继续走,走了十几分钟,看到一个明显有别于村子里建造特色的院落。
  院落比平常家的院子要大,用半人高木栏围着,木栏爬着绿色的植物,郁郁葱葱。
  梁沫有些好奇,踮着脚往里面看,木栏里景观错落有致,假山石景。
  放了一个大大的根雕茶台,唯一比较现代的东西,就是茶台上的水壶了。
  估计是哪个有钱人,在这里弄的小度假屋。
  在这里这么风景优美的地方,有钱人弄个这样的屋子,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梁沫的好奇心点到为止,看了个大概便打算往回走。
  刚走了没几步,迎面走来一个男人,男人穿着和这里的茶农明显不同,一身休闲装,颇有点闲庭信步的味道。
  男人看到梁沫,也多看了一眼,估计是因为梁沫也明显和这里的茶农不同。
  晚上,梁沫吃饭时,随口问了一句小路尽头的那个院落。
  “那个呀,这片茶山就是他承包的,除了这一片,邻近几个村子的茶山也是他包的。”梁母将炒好的青菜放在桌子上。

  ☆、第59章 钱呀钱

  梁母锅里还炖了肉,梁沫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回来了,肉明显是刚买的。家里现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困难,不过老两口节俭的习惯几十年养成一时半会也不好改,吃素菜成了习惯,平时就算是买肉也是炒在菜里吃,这么炖一锅的还是挺少的。
  眼看着锅里的肉要出锅了,梁母跟梁沫说:“去你大哥那叫你嫂子他们过来吃饭。”
  大嫂生了两个儿子,长孙小儿妈的宝,梁沫也知道,这是梁母疼爱两个孙子。
  梁沫走到大哥家门口,门开着,明显冷锅冷灶,显然大嫂今天没打算开火。大嫂正在院子里坐着,拿着蒲扇扇着风。看到梁沫,她的眼睛明显一亮。
  “妈让你们过去吃饭。”梁沫说完,大嫂冲着屋内喊了一声,大宝和二宝蹭的一下子就蹦了出来。
  只有大哥有些温吞吞的,脸上的笑容看着有些尴尬。
  梁沫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进了老两口的院子,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刚炖好的肉,颤呼呼的散发着肉香。
  大宝二宝心急地用手就抓了一块肉塞进嘴里,烫的丝丝哈哈的。
  “饿死鬼投胎呀……”大嫂一巴掌拍在大宝脑袋上,又唠唠叨叨的说了不少不好听的话。
  二宝缩着脖子眼巴巴的看着肉碗,也没敢再伸手。
  “人家比我们挣的钱少,都天天能吃肉,你一个月都不做一顿肉吃,抠门。”大宝毕竟大了,还正值叛逆期,一句话顶了回去。
  “人家,人家怎么了,觉得哪家好你去哪家,房子还没盖起来,你以后想不想结婚了。啥钱不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你一分钱不挣,还好意思说话。”大嫂骂着儿子眼睛却看着梁沫,喘了口气又说道:“你以为你跟你小姑家一样,在都城住大房子,开好车,人家那一米房子,都够你盖房子的钱了。”
  “咳……”许是大哥实在听不下去了,咳嗽一声,大嫂用眼睛瞪了大哥一眼。
  “吃饭,吃饭,都好了,吃饭。”梁母招呼着大家开饭,一家人围坐在桌边。
  梁沫本也不怎么馋肉,反而对桌子上野菜感兴趣,大哥一家对着肉使劲,老两口也只是吃了几口就不吃了。
  一盆子肉几乎都让大哥家的人给吃了,连肉汤都让大宝伴着米饭进了肚,倒是一点都没浪费。
  送走大嫂一家,院子里终于又清静了。
  梁父吧嗒吧嗒抽旱烟,大黄狗一如既往的陶醉,梁母收拾完碗筷,出来院子里乘凉。
  梁沫发现,梁母看自己眼神欲言又止。
  “妈,有事?”梁沫主动开了口。
  “我,没事……”梁母想了想,摇摇头。
  “妈,有事你就说。”梁沫看梁母有口难言似得,继续问了一句。
  梁母看看梁父,梁父也没说话,低着脑袋,不知道想什么。老两口都是老实巴交的人,为人和气,就是性格有点软弱。好在村子里的人也没有太霸道的人物,一家子人倒也没吃过什么亏。
  老两口生了大哥,二哥,和梁沫三个孩子,大哥完全就遗传了梁父的性格,老实巴交的耳根子还软。二哥稍微好点,不过也不是那种很有血性的人,梁沫也许是上学上的,眼界比较开,性格虽然不强硬,有些时候主意还挺正。
  说起来,梁家整体下来都是忠厚老实本分的人家。这才有点选择的娶了大嫂和二嫂这两个泼辣精明有名的媳妇。
  梁母见梁父不说话,心知想让梁父开口难上加难,叹了口气,小心翼翼的开口道:“前些年,村里刚开始开发的时候,大家都想着办法多包地,那些人现在都盖上了楼,只有咱们家,闲钱供你上了学。你大嫂难免心里埋怨,现在大宝,二宝不小了,用不了多久,也得娶媳妇,家里的房子不够住,想盖房,我和你爸没什么积蓄,你爸去茶山工作的钱,几乎都给了你大哥家。不过你大嫂生了两个男孩,事是好事,就是这房子……”
  梁母没再说下去,梁沫也明白了梁母的意思。
  “你看看要是有闲钱就借你大嫂点,把房子盖起来,听说有的村拆迁,房子多分的也多,到时候家里要是能分楼,大宝二宝一人有一套,结婚也不用愁了。”梁父终于也开了口。
  梁沫听父母这么说,心里也有些难受,当时她毕了业就结婚,上学花了家里那么多钱,却什么都没为家里做过,她怎么就这么不懂事?想到自己那些钱,一天就花了将近一万,原本还以为自己能靠着这些钱过一段安生日子,这么算下来,估计用不了多久都得见底了。
  想是这么想,梁沫脸上还是带着笑。
  “妈知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为难就算了,省得陈强觉得家里事多。”梁母担心梁沫难做,忙又说道。
  梁沫知道,如果不是老两口实在为难,也不会跟自己开这个口。只是想了想自己那些钱,拿个见面礼还不算什么,帮大哥家盖房子,那些钱也不够呀,就算是够,她以后该怎么生活。
  梁沫是有些为难,她为难的不是心痛钱,而是感觉自己这些钱太少了,相比之下,自己结婚也好,离婚之后也好,过的日子也都算是好的。
  “妈,没事,不过,我这次身边带的钱不多,大哥他们打算什么时候盖房子。”梁沫看看梁母。
  梁母明显松了一口气一样:“也不急,主要看大宝能不能考上大学。”
  听梁母这么说,梁沫也松了一口气,那也就是还有两三年的时间,这两三年,她得想法挣钱,原本想着随便找个工作,浑浑噩噩过日子的想法是过不成了。
  这么一想,梁沫突然来了精神头。
  回家之后的茫然,好像突然有了目标一样。
  自己这么多年,都没为家里做过什么,现在离了婚,回到家,也不失为一个契机,让家人过的日子滋润点。
  这一晚,梁沫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一夜没怎么睡着觉,满脑子都想着该怎么挣钱。
  一早,吃过饭。
  梁沫就跟老两口打个招呼,坐车进了镇子。
  梁沫在镇子里谁便逛了逛,二哥家的店也算是繁华的路段,那一片都是卖土产的。
  很多游客熙来攘往的,梁沫走来走去,也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她只是觉得,闷头想是想不到什么挣钱的方法的。
  看哪家店热闹,梁沫就往哪去凑热闹,也跟着问东问西的。
  好在,她看着也像个游客,问的多了,也没人给她什么白眼。
  逛了一圈下来,梁沫也没找出什么头绪,只是觉得大家卖的东西都差不多,这家有的,那家也有,良莠不齐,价格也乱七八糟。有的好东西和不好的东西卖的价格差不多高。
  来这趟街买东西的人,很多是游客,有的人,这家店买点,那家店买点,花的钱不少,真正买的好东西却不多。
  逛到中午,梁沫找到了二哥的门面房。
  一个不大的门脸,里面的东西也是杂七杂八的。逛了不少家店了,格局模式基本都大同小异。
  二嫂正穿着从梁沫那里得来的衣服,一脸的笑意。
  二嫂原本只是觉得从梁沫那里得来的衣服样式新颖,穿出来才知道,不仅仅是样式,价格也不便宜,她亲耳听到有两个外地来的游客,小声嘀咕说她穿的这个衣服是什么新品之类的。
  当然听说当不了真,二嫂又上网去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还真是够贵的,万八块钱呀。
  在得知衣服价格的一瞬间,二嫂就把梁沫想成了一个财神爷,一件衣服万八块钱,那得有多少钱,才能将这么贵的衣服说送人就送人。
  想到这里,二嫂又有点觉得梁沫小气,才给了贝儿一千块钱。
  随便买个衣服花那么钱,好不容易回趟家,才给这个几个小辈,这么几个钱,实在是太吝啬。
  二嫂虽然将梁沫给的衣服当个宝贝穿,可心底还有点嫌弃这是梁沫穿过的衣服,她总觉得梁沫这么有钱,应该送给她一件新衣服才对,怎么说也这么长时间没见了,就送了一件旧衣服真是说不去。
  人总是越不知足就越不知足,二嫂看见梁沫进了自己店,就想到梁沫兜里有不少钱,琢么着该怎么让梁沫拿出点钱来。虽然没想到好方法,不过和梁沫关系一定要搞好。
  二嫂对梁沫的笑容更灿烂了。
  晚上,从镇子上返回家里,梁沫浑身上下不舒服,总是觉得二嫂热情的有点过。
  又一想,自己长时间不回家,稍微过一点也有情可原,难不成,人家对自己冷漠才是好的。
  一路上的风景秀丽,环境优美。
  钱那钱,该怎么挣钱呢?
  梁沫觉得自己想钱想的都要疯了。
  下了车,还得往家走一小段的路,身边驶过一辆宝马x7,这种车在自己这个村子里还不多见,车牌竟然是都城的。
  梁沫惊异地看了看车驶的方向,好像是那个院子的方向,能盖那么个院子,开这个车也不稀奇。
  “钱那钱……”梁沫嘀咕着。
  一路心事重重的回到家,梁母正在做饭。
  梁沫拿出手机刷朋友圈,现在朋友圈越来越多做广告的。
  想起今天闲逛一天的结果,梁沫有了想法。
  经过了一夜的简单分析,梁沫设计了一套自己的创业模式。
  虽然不知道能否可行,可梁沫感觉无论是什么总要试试。
  听说二哥今天要去进货,梁沫早早就起床赶到镇上。二哥家有一个面包车,专门为了进货用的。
  跟二哥到购买特产的批发市场,相比之下,批发市场更专业化一点,卖什么的就专门卖什么,不似特产一条街那么杂乱。
  梁沫跟着二哥转,听二哥怎么讲价,分辨东西的好坏。
  一晃一个月,梁沫试着自己逛了逛特产批发市场,买了不少东西,拿到店里给二哥看,得到肯定的结果之后,梁沫觉得应该开始启动自己的事业。
  她买了新的智能机,购了新号,建了自己的微店,和其他人微店不一样,梁沫的微店面对的不是自己的朋友圈。
  她面向驴友群,驴友大多都是自驾游,不会被导游拉到指定的购物点,他们更喜欢自己逛。
  梁沫很大一部分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寻找驴友,混到他们qq群,微信群当中。
  当感觉自己所面向的人群足够广泛后,梁沫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宣传。
  她的微店中,不仅仅是出售特产,同时还定期将分辨特产好坏的方法告诉大家。
  梁沫觉得做微店既然不受地里位置的限制,那么最重要的就是长久,想要长久,童叟无欺,价格公道,诚信经营是王道。
  梁沫的价格定位相比杂乱无章的特产一条街的商品来说,更合理,也更透明。
  当然,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宣传过后,她先后被几个驴友群的管理者踢了出来。
  好在,她加的群够多,这些损失不伤筋动骨,影响不大。
  为了避免引起更多的人对她这种销售行为的不满,梁沫没有一位的宣传自己的小店,她拍摄了村子里的茶山,小溪,山林,花草,采茶的茶农,具有特色的小吃,甚至还有喜欢在旱烟烟雾里陶醉的大黄狗。
  渐渐的,她发现买东西的人还是没有,却有不少人加她微信,跟她私聊,想要知道照片中这么风景优美的地点是哪里。
  对于这莫名奇妙的意外收获,梁沫反而又有了新的创意。
  现在有不少的农家乐,她们这个镇子里也有不少,只不过那些村子离镇子比较近,不像她家这里这么偏僻。
  当然偏僻也有好处,这种原色原味更符合驴友的爱好。
  看了看自己院子,还有两个空余的房间。
  梁沫出钱让母亲找人把房子刷了,又买了新床,新电视,还安装了村里很少有人用的空调。
  老两口虽然不明白梁沫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想着女儿从大城市来,做什么都有道理。
  到是大嫂三天两头来一次,看着新屋子眼睛闪闪发亮,嘴上没少说想让大宝和二宝搬过来住。对于大嫂的想法,梁沫乐呵呵的不吭声,见梁沫不回应,大嫂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硬是让两个儿子住这里。

  ☆、第60章 驴友

  第六十一章
  感觉万事具备了,梁沫主动联系上曾经跟她私聊过的驴友。
  由于梁沫家的地点比较偏僻,近期还没有什么长假,大多数驴友也只是问问,不过苍天不负苦心人,梁沫最终还是敲定了一小撮人,这一小撮人正好五个,梁沫家新装修的房子刚好住得下。
  总体确定了房间一夜的价格,梁沫和驴友约定了到达日期。
  自家的院子虽然不大,好在够干净,也没有什么猪圈之类的气味难闻的牲畜。
  想着驴友来了都喜欢吃个新鲜的东西,梁沫特意让梁母多准备了一些野菜和当地的特产,还去邻居家买了几只自家养的鸡。
  毕竟是第一次创业的第一波客人,不管怎么样,梁沫在驴友到的这一天也心怀忐忑。
  也许是村子实在是偏僻了点,驴友到达时间比预计的晚了两三个小时。梁沫主动去村口迎接这群驴友,这些人都认识,正好凑成了一辆车过来。
  当越野车停在梁沫家门口,不少闲来无事在门边看热闹的村里人交头接耳嘀嘀咕咕。梁沫这回家一住就住了一个多月,村里已经有了不少风言风语纷纷猜测梁沫是不是离婚了,没地方去才回的娘家。
  不过,这些话还没传到梁沫的耳朵里,她现在满脑子都想着怎么能挣钱,也懒得关心村里人都在想什么,梁父,梁母虽然是听见了,可老两口不光老实,嘴也笨,每次话到嘴边都咽了回去。
  至于大哥大嫂那边,梁沫离婚没离婚他们才懒得管,他们已经从梁母那里听到梁沫同意借钱给他们,钱没到手前,最重要的就是将关系处好,那就少说风凉话,不该问的不问。
  因为驴友到的时间已经接近傍晚,梁沫安排好了住的地方。
  驴友们说白了也属于那种花钱找罪受的,多糟糕的环境也都体会过,他们要的就是这种野趣。不过要是能有个好环境住,当然也高兴。他们看的是风景,又不是非要住茅草屋才能看风景。
  当看到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客房,驴友眼中的满意骗不了人。
  询问了驴友晚上吃的饭菜,梁沫便让梁母按照自家的做法去张罗。
  准备晚饭这段时间,梁沫也没闲着,带着驴友走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