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梧桐花开-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少跟我说学问什么的,我是做事的,买卖这东西都得建立在实实在在的物上面,东西不实在,你们买来买去的就跟在吹泡泡,泡泡大到一定程度,非得炸。”江寄海道。
    这些年来,他尽管也钻营啊什么的,但每一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
    “寄海这话在理的。”叶白慧赞同道,她更是一个实在的人。
    “你当然帮他说。”袁老四一脸悻悻。
    “老四,走了走了,快到点了。”袁奶奶招呼着袁老四,家里亲戚结婚,袁家一家人要去吃喜酒。
    “爸,妈,你们先走,我换了衣服就过去。”袁老四回着他爸妈道,进了屋,换了身衣服,便匆匆追着袁老头和袁奶奶。
    “我怎么觉得海南跟要疯了似的。”江寄海一把巴蕉扇盖在脸上,却侧过脸看着坐在后院洗衣台边的叶白慧。
    “疯吧,疯过后才能更踏实的走路。”姑姑嘀咕着道。
    叶梧桐也咧着嘴,其实这里面的风险是个人都看得到,问题是大家都头脑发热了,又有着投机性,就跟后世几次股灾一样,那泡泡吹啊吹啊的,吹到一定程度,谁都知道马上要炸了,但还是有人前仆后继的扑下去,这就是一种投机行为。
    姑姑这时又冲小舅舅道:“对了,江寄海,我们镇弄了几个砖厂,你有空的话过去看看,质量合适的话怎么着也得为农村经济出把力。”
    “没问题,我明天就带着人去看看。”江寄海咧着嘴道,又打趣着说:“你这个镇长还兼任销售员哪。”
    天已经暗了,姑姑收拾了东西进屋,叶梧桐这边冲胶卷的时间也到了,将显影药水倒回瓶里,然后拿着底片在水池里用水轻轻的冲,冲去残余的药水,然后拿了出来,那水顺着胶卷流淌到地上,用一个夹子夹着长长的胶带挂在窗台边晾着。
    屋里传来奶奶的唠叨声:“白慧,你倒底咋想,人给你介绍对象你也不去见,那可是市机关单位的。”
    “妈,我在乡下呢,工作又忙,那个在市机关,平时应酬也多,我们连互相了解的时间也没有,还是等我回区里再说吧。”姑姑回道。
    “哼。”奶奶哼了一声。
    “奶,腿痛了吧,来我扶你走走。”叶梧桐上前扶着奶奶。
    “不想走,走不动。”奶奶显然憋着气。
    “那我给你捏。”叶梧桐道。
    “行了,别在这里卖乖,该干嘛干嘛去。”奶奶挥着手。回屋里又去唠叨爷爷去了,不外乎又是那绣眼鸟。
    老两口唠唠叨叨的倒也热闹。
    其实姑姑怎么回事,大家都清楚,但各人心中都有坎,不但是奶奶,便是小舅舅和姑姑自己也有。
    晚上叶梧桐也爬上小舅坐的那个平台。
    “小舅啊,你跟姑就这样耗着呀。”叶梧桐看着路灯的光芒道。
    “我跟你小姑深淡过一次,有些事情终需要用时间来洗练的,现在我们就专心干事业。”小舅一脸沉静的道,他的眼神深沉如水。
    两人因时代结怨,却又因怨生爱,而这相爱之中夹杂太多的矛盾和时代烙印,岁月的洗练便是去芜存精。
    院门响起,袁家人吃喜酒回来了。
    “呀,这门怎么开着?屋里东西都乱了,有小偷。”袁奶奶一进门就大叫了起来。
    “快看看有没有少什么东西。”袁老四也急道。
    袁爷爷连忙进屋,没一会儿便气急败坏的嚷了起来:“报警报警,我一个古董瓷瓶没了,值好几万的呢。”
    ……………………
    ps:感谢肖大猫,么宝,凡凡1218,误忧的粉红票,谢谢支持!!!

  ☆、第一百零九 寻梦

梧桐大院从未出过小偷,一来大院没什么有钱人。二来大院里老人多,平日没事儿都搁家里待着呢,小偷完全找不着作案的机会,所以,梧桐大院一直太平着。
    可没想到今天居然出了小偷。
    派出所来查案的时候,大院的人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没看到有外人进来了啊,这傍晚的大家都在院子里乘凉,有外人来的话,大院里的人还能看不见啊……”前院江姥爷道
    “兴许是走后门的呢……”虞建设也插着话
    梧桐大院是前后两进的格局,据说这房子当年还是凤家的一房旁支住的,这样的大院都会在后院留个后门,很多时候是让掏粪的走的,后门外面就是一条下水道,连着窄窄的屋檐,平日里梧桐大院的人没人从这边走。
    “嘿,都说财不露白的,袁四这段时间太张扬,估计惹得有心人盯上了。”
    这边,袁老爷子正跟派出所的人详细的说着那瓷瓶的样子,青花的,将军罐的样子,底下落款是永乐元年,说是官窑的。
    叶梧桐搁边上听着,不由的就想起当初在省城见到袁四卖的那个青花瓷瓶,不由的“啧”,突然就觉得这里面的东西更值得人玩味了。
    若她所料不差的话,袁四去了海南可能不但没赚到钱,反而亏了,他无心留在海南,便想回来了,只是大院里,虞建国和自家小舅舅去了南边都赚了钱回来,他若是这般灰溜溜的回来实在是没面子,于是悄悄的回来,偷拿了家里的古董去卖。再假装着发了财衣锦还乡。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袁四就为着那一张脸折腾着。
    “怎么了?”一边的小舅觉得自家外甥女表情有些怪,疑惑的问道。
    叶梧桐悄悄的把她在省城看到的那一幕跟小舅说了。
    “嘿,象是这东西会干出来的事情。”江寄海更是咧了嘴,他跟袁四太熟悉了,袁四怎么样的人一清二楚,也就袁四能干出这操蛋的事情来。
    这一夜梧桐大院闹哄哄的。
    袁老爷子在后院中骂小偷骂了一夜。
    清晨。袁老爷子还在骂。
    “爸。不就是一个瓶子吗,不就是几万块钱吗,以后我赚来给你。别生气了,为这气坏了身体不值得。”袁老四劝着袁老爷子。
    “就是,四儿这话在理,反正偷了偷了。让派出所查就是了,你值得把自己的身体气坏吗?”袁奶奶也劝着。
    “屁。那能一样吗?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袁老爷子兀自气个不休。
    “小舅,你说我要不要把省城的事情跟袁老爷子说。”叶梧桐从后院出来,前院小舅正刷着牙呢,叶梧桐站在自家小舅身边道。
    “什么也别说了。就这样吧,袁老爷子当这瓶子被小偷偷了也好,虽说气。但不伤心,可若是他知道这东西是袁老四干的。还弄了这么一个套子,那就不是气了,是伤心了,老人的心伤不起啊。”小舅摇了摇头。他固然看不上袁四,但得体凉一下老人。
    也是,叶梧桐点头。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梧桐大院便在有些纷纷乱乱中前行。
    叶梧桐开学了,高一,那学习生活依然是按部就班的。
    母亲的酒楼已经装修完了,仿古特色的,那桌椅全是小舅带人打的仿古家具,酒楼中间有一个戏台上,二楼是一溜子包厢,中间中空的,留了一圈观戏的坐位。
    别说是现在,搁三十年后,依然是挺有特色的。
    酒楼的名称就叫五味楼,包括的食物的五味和人生五味的意思,据说这名字是王解放取的。这回酒楼也有王解放的股份。
    桃子姨已经正式在酒楼上班了,现在酒楼是试营业阶段,这也是母亲跟南边学的。
    别看桃子姨是乡下姑娘,她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刚来大院时,她就是一个十分乡土姑娘,别人说的话她都听不太懂,可经过夏丽阿姨短短一个星期的培训,这会儿她已经能操着带乡音的普通话招呼客人了,再加上她贼勤快,酒楼上上下下的,她总是忙叨叨的没有一个歇的时候。
    酒楼里的员工一开始看她傻兮兮,又勤快,便把事情都推给她做,只当自己讨了便宜,却不知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桃子姨飞快的成长起来,事儿做的多了,知道的也就多了,什么事也就上手的快了。
    等到酒楼正式开业的这一天,桃子姨已经是小组的组长了。
    让一票人大跌眼镜,当然也让许多人不服。
    “别争了,有些东西争不来的,谁让人家是江寄红的亲戚呢,有本事儿你也成为江寄红的亲戚呀……”一些员工酸溜溜的道,这毕竟是江寄红私人开的,人家江寄红想让谁当组长就让谁当组长。
    一时间,便起了许多闲话。
    明天就要正式开业了,叶梧桐也抓了邓倩倩还有宋明月来帮忙打扫卫生。
    晚上下班的时候,江寄红鼓了鼓掌:“试营业结束,明天正式营业,今天我说几句。”
    二十多个员工齐刷刷的坐了下来,都看着江寄红。
    “我别的没什么说的,总之大家尽心做事,我就高兴。不过呢,最近我有点不高兴,酒楼是客人吃饭,我们工作的地方,不是搁大院里闲话长短的,季桃子是我的亲戚,可我江寄红用人一向只凭本事,不论亲疏,现在我问大家几个问题,酒楼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椅子了?酒楼有多少个菜品?每个菜品的风味是什么样的?来酒楼的客人大多是哪一类?他们喜欢点什么菜?酒楼的两个师傅有什么拿手绝活?就这些你们都给我说说。”
    结果,一个个咋舌了,这么短短的时间,谁能弄清这么多?就算是有知道的,也就只能知道其中一二罢了。
    “桃子。你来说说。”母亲冲着一边的桃子姨道。
    季桃子有些腼腆的站了起来,先是笑笑,然后一五一十的说清楚,甚至一楼多少张桌,多少把椅子,二楼多少位置等等,还包括酒楼用的什么茶。煮茶的水取自哪里事无俱细。居然就没有她不知道的。
    这里面有许多事情,都是平常大家伙偷懒的,比如煮茶的水不是自来水。是井水,每天,都是她去挑来的。
    “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她是组长。你们是员工。”母亲拍了拍巴掌。
    众人便谁也没话说了。
    “叶梧桐,你妈贼牛了。”邓倩倩冲着叶梧桐竖了竖大拇指。
    叶梧桐咧着嘴笑。母亲在不知不觉中已成长为一个女强人了。或许说,母亲身体里一直有着女强人的基因,只是前世没有得到开发。
    。第二天正式开业,大多都是熟人捧场。母亲认识的人,姑姑认识的,小舅认识。再加上夏丽阿姨那边,王解放那边。酒楼都挤不下了。
    吃过饭,由苏瑞主持,又整了一台戏,加上歌舞,还是苏瑞当初走穴的那一套班子。如今苏瑞也办了个公司,叫礼仪公司,专门帮人弄开业典礼,还有结婚那一套的。
    用奶奶的话来说,搁古代就是搞红白喜事那一套。
    一开始谁也不看好,但不知不觉之间,这路就被苏瑞趟直了,这年代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机缘。
    最后叶梧桐也上台唱了一段牡丹亭的寻梦。
    '江水儿'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待打并午魂一片,阴雨梅天,啊呀人儿呵,守的个梅根相见。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每个人的一生也都在追寻着自己的梦。
    ……
    傍晚,叶梧桐和邓倩倩在大院里闲聊,两人派出所的民警进来。
    “你们这派出所的人就不是干事的人,这都差不多一个月过去了,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袁老爷子看着他们就又发着牢骚。
    “这不是有些消息来找你核实一下。”两个民警一脸严肃的道。
    “哦,什么消息,可是抓到小偷了?”袁老爷子连忙问。
    “我们进屋谈。”两个民警道。
    随后袁老爷子领着人进了后院袁家。
    “叶梧桐,你知道吗?偷袁爷爷古董花瓶可能不是小偷。”邓倩倩趴在叶梧桐耳边跟她小声的说着。
    “不是小偷是谁?”叶梧桐问,心里却估计着只怕袁四的事情暴露,这世间就没有不暴露的秘密,只在早晚之间。
    “是袁四叔,我是昨天晚上听我爸爸跟我妈妈在说的,派出所查出了袁四叔的疑点。”邓倩倩道。
    就在这时,听到后院袁老爷子大喝:“走,你们给我走,查不出问题就随便栽赃啊,你们还是人民警察吗?”
    “老爷子,您稍安勿燥,我们是有证据的。”两个民警道。
    “我不听,你们给我走。”袁老爷子二话不说,就推人出了门。
    大院里的人面面相觑,不晓得袁老爷子这是干什么。
    叶梧桐却知道袁老爷子这是受不住了。
    第二天,袁老爷子揣着一张照片去了省城,等再回来的时候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蔫了。
    “你给我滚,我没你这儿子。”袁老爷子把袁老四的行礼包丢在院子里。
    “老头子,算了算了,这事儿就当没了。”袁奶奶一脸苦笑的拉着袁老爷子。
    袁四抱着头蔫巴的蹲在门口。
    …………
    (在这里,某糖要做个说明,某糖打算把本书前期的一个人周宾和袁老四合体,这两个人物有着相同的特性,而且正好一个是前期,一个是后期,情节也连贯,某糖仔细考虑过,这样的合并可以使得袁老四这个物更实,也能更充实整个梧桐大院的故事,使得梧桐大院的故事更立体化,当然,修起来没那么快,某糖现在说明一下,大家看这个人物时可以代入周宾,这样会更爽一点。)
    ……………………
    ps:感谢布蓝登的妈_漠,qidoudou3020,平安快乐心,andy吴姗姗的粉红票,谢谢支持!!!

  ☆、第一百一十章 人生路上的风景

袁老四的发财传奇破灭了,又丢了面子,最后又回到机械厂的职工学校,不过他出了这样的事情,职工学校不让他教书了,进了教务组,做后勤。
    不过,袁老四依然不甘心,他从家里古董上得到了甜头,如今一门心思扑在了旧货市场上。
    “叶梧桐,知道吗?今天咱们班要来实习老师。”早上上课前,宋明月回过头来神叨叨的冲着叶梧桐道。
    “你怎么知道?”叶梧桐问,都没听说过。
    “眼镜打听来的。”宋明月回道。
    正说着,班主任带着一个年轻人进了高一一班。
    “大家好,我叫赵远,来自远方的远,就读于京城师范大学。从今天起,我将和大家共同度过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在讲台上,我是大家的老师,而在讲台下,我是个考生,我的答卷就是这三个月的授课,而分数则由在坐的同学给我打,所以,各位同学,且手下留情。”
    赵远的一番自我介绍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立时的师生关系就亲近了起来。
    班主任对这种情况很满意,实习老师就怕掌控不住课堂,现在看这个赵远,游刃有余啊,叮嘱大家用心听课后就离开了教室。
    “今天教的内容是戴望舒的《雨巷》,这样,我先请一位同学起来郎读一遍。”赵远一说完,班上不管男男女女都起哄的举起手。
    叶梧桐也随大牛笑咪咪的举手。能同赵远再相遇也是挺高兴的。
    “叶梧桐,你来读。”赵远道。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叶梧桐的声音因为长期练习昆曲,就带着一唱三叹那种韵味,这一读来。把一首雨巷真读出寂寥的味道。
    “嗯,读的很好。”赵远鼓掌道,让叶梧桐坐下。
    “那我再先问一句,大家听完这首诗有什么要问的吗,或者有什么感触都说说。”赵远又道。
    平常老师上课,基本上课文读完就开始讲解,从背景到含义到象征什么等等。然后指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如今赵远这种不讲套路的互动讲课方式引得同学们十分振奋,当然操蛋的也不少。
    “那老师也想在寂寥的雨巷里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女孩吗?”眼镜和宋明月那帮人起哄。
    “那当然了。就象女生总想遇到白马王子一样。”赵远淡笑的回道。
    这一下全班都哄了。
    “好,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若意犹未尽的话,那咱们课后交流,现在我开始讲课。”赵远讲课的节奏挥洒自如。
    无疑赵远凭着一堂课就征服了高一(一)的同学。也让班主任大起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慨。
    叶梧桐虽然前世对赵远有那么点想法的,但随着时光的淘洗。赵远也只是她人生路上看过一景,相遇过,然后各有各的旅程。
    今生再会,也只是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相视一笑而已,同样是人生一景。
    ……
    转眼就是中秋,除了打月饼的习俗外。梅市这边还有做米糕的习俗。
    姥爷一早去弄了米粉,回来后上锅一蒸。再和了糖还要拌一些桂花,再把和好料的米粉压进糕印里面。
    姥姥家的糕印有四块,每块八个图案,一块是花草,一块是动物,还有两块就是人物。俱是十分精致的图案,是姥爷的师傅当年亲手雕的。
    米粉压实之后,把整块糕印往案上一反拍,一块块做好的米糕就从糕印里拍了下来,这时候的米糕甜软喷香,一般要摆摆,等凉了之后就没那么软,但很松,老人平日没事就喜欢拿这搭搭嘴。
    屋檐水滴答滴答的落在石阶,今天下了一天的毛毛雨。
    大院门吱呀的一声被人推开了,进来的是几个年轻人,叶梧桐从屋里探个脑袋出来,居然是学校里那几个实习老师。
    “赵老师,你们怎么来了?”叶梧桐好奇的问道。
    “中秋节放假,我们听说梧桐里这边有个凤凰祠,就过来看看,看这大院也挺有古味的,便进来走走。”赵远道,又看着叶梧桐,觉得这个女同学挺有缘份,似乎到哪儿都能遇上。
    “阿姨,这是在干什么?”几个老师看着江家人在打米糕,也好奇,这个他们家乡没见过。
    “来,尝尝。”听说是桐桐的老师,姥姥连忙拿着糕点和月饼往几人手里塞。
    “阿姨,我尝两块就可以了,不能收,收了那就是犯错误呢。”赵远连忙道,姥姥她们那一辈子人对于犯错误格外敏感,一听怕要犯错误,便不在硬塞,只是一个劲的叫几人吃。
    几个老师吃着米糕,另外再过了一把手瘾,拿着糕印拍下米糕,俱是大叹,今天来对了。
    “叶梧桐,既然你家在这地儿,那给我们介绍介绍,说道说道。”赵远道。
    “那成。”叶梧桐点头:“那我今儿个就做一回导游。”叶梧桐说着,还回屋里拿了相机。便带着赵远几个出门。
    先从梧桐里的长街说到崖山后人,又从梧桐里的凤家说到了瘸腿抗匪的老人,再从阿春婆的早点摊子说到了凤凰祠那天的梁祝,最后叶梧桐更是即兴唱了一段桃花扇。
    几个老师尽兴而返,叶梧桐也拍了两卷胶卷,一卷彩色,一卷黑白。
    叶梧桐喜欢拍黑白照片,她喜欢在暗房洗照片那种感觉,看着暗房的红光之下,照片在药水的浸透下慢慢浮现出影象。特有怀旧的感觉。
    叶梧桐没的耽搁,一回家里,就先冲了胶卷,然后泡在暗房里直泡到吃晚饭,才把照片都洗了出来。搁窗台上晾着。
    晚上,因为是毛雨天,赏月什么的也就是空话了,不过,大家都坐在走廊下聊天。
    袁四叫了季桃子去看电影了。
    是那个《红高梁》,听说在外国得了大奖,这电影最近炒的很火。几毛钱的电影票硬叫黄牛炒到了五块。
    “啧啧啧。我还从没见赵老师这么帅过,哟,可惜了。我下午不在。”邓倩倩两手扶着膝盖盯着那一溜子摆在窗台上的照片看
    她下午去小舅家玩了。
    这时邓倩倩又指着一张照片道:“哟,赵老师这个角度帅的象周润发……”
    “呀,这张气质贼好了……”
    “还有这张……”
    “一,二。三,四……哈。叶梧桐……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邓倩倩回过身来打量着叶梧桐,一脸神经兮兮的道。
    “什么秘密啊,神叨叨。”叶梧桐没好气
    “别瞒人了,说。你是不是喜欢赵老师?”邓倩倩道。班上好多同学都暗里喜欢赵老师。
    “没啊。”叶梧桐莫名其妙了,这话从何说起。
    “还说没,你看看四个实习老师呢。你总共拍了二十八张照片,赵老师一个就占了十一张。哎哟,快一半了。以前老师提问你从来不举手的,赵老师第一天来你就举手了,以后赵老师每常课都提问你,而你平时说起赵老师来也是一副口气很熟的样子哦,说,你什么时候跟赵老师相好上的?”邓倩倩一幅你别想赖的表情,还使劲的咯吱了叶梧桐一下。
    “你思想太复杂了。”叶梧桐啪的拍开她的心,翻了翻白眼,帮赵远多拍那是因为赵远是教她们班的,别的老师又不是,这哪里谈得上喜欢什么的。
    当然了,有些东西是很难瞒住邓倩倩,两人从小到大,几乎天天在一起,叶梧桐对赵远的那种熟悉感是瞒不住邓倩倩,但问题是这种熟悉感并非来自今生,而是前世。
    而这没法解释。
    “哈,没话说了吧,我当你默认了。”邓倩倩得意的道。
    叶梧桐继续翻着白眼。
    边上,姥姥正跟母亲说着话:“桃子还没回来啊?”姥姥嘀咕着。
    “七点四十的电影,散场得九点多了,这不还没到时间吗?”母亲道。
    “寄红啊,你说桃子是不是真跟袁四好上了啊?”姥姥道。
    “真的也没什么啊,两个人年龄也合适,难道说,妈你真想把桃子说给三儿的啊?”
    “呀哟,三儿要能听我就好了,他一心就钻在叶家的死胡同里,瞧这过节的,他不搁家里,吃过饭就去跑去跟桐桐爷爷下棋去了,他眼里没我这个妈了。”姥姥心里吃味了。
    “妈,三儿的事你就别管,他现在心里有主意的。”母亲道。
    “你以为我想管啊,我已经想开了,随他去,我这不是有些担心桃子吗?袁家老四总有些不靠谱。”姥姥道。
    “这脚配鞋,锅配盖,合不合适,都这么大年纪了,心里能没个数啊,实在不放心,你等桃子回来跟她谈谈呗。”母亲道。
    “那倒是要说的,好的方面咱要说,差的方面咱也要说。她既然来了咱家,那咱就是要负责的。”姥姥道,她们这辈子信奉的就是责任。
    听着姥姥的话,叶梧桐想着前世的桃子和袁四。
    桃子姨和袁四两人的婚后生活一直是磕磕碰碰的,桃子姨为着那个家庭付出了很多,甚至为此背负了自家小舅舅的债,以至于此后多年一直在还债,那生活从未轻松过。
    但桃子姨却一直没有怨言,有一回她跟桃子姨聊天的时候听桃子姨说过,她嫁袁四时对于袁四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心里清楚的很。
    在她眼里,袁四是个满身缺点的人,但不是个恶人。
    更重要的是她家里还有四个兄弟姐妹,季父早就病故了,季母个性并不强。
    虽然兄弟都成人了,但日子过的也是苦巴巴的,村里人现在都盯着她呢。
    她嫁一个城里人,而且袁家的家庭不错。不说实在的,就这个虚头也能让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有一份心理的满足
    而村人行事上多少也会给点面子。
    而相反,如果她在城里过的不好,那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又要被人说闲话,这是现实的人情世故。
    转眼,今冬的第一场雪悄然来临了。
    早上,叶梧桐骑了自行车出门,就看到虞二一家也匆匆出门,虞小虎和虞幼虎两个也跟着。
    “哟,听说虞老太好象不行了。”邓奶奶道。
    ………………
    昨天没更,之所以没请假是因为不好意思写许多的请假条,不过,有读者说,不请更不好,那以后要请假就继续写请假条吧。嘿嘿。
    ………………
    ps:感谢桃老妖,怀宇妈妈,赵逸伦,韩辛佚,人生如玉a+,误忧0220的粉红票,谢谢支持!!!

  ☆、第一百一十一章 阵痛

叶梧桐,你好!
    常听人说,生命无常。对这话一直以来我并没有什么感触,直到我奶奶走的这一天。
    那天晚上,平常有些嗜睡的奶奶一直不肯睡觉,她拉着我陪她说话。
    奶奶笑着问我:你知道为什么你的两个弟弟叫小虎和幼虎,而你却叫东南吗?
    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挺不明白的。
    本来按我们农村这边取名的方法,从我两个弟弟的名字推算,我应该叫大虎,而我却偏偏叫东南。
    奶奶跟我说,我小时候的名字确实叫大虎,只是三岁那年,奶奶给我算了个命,算命先生说我六亲不和,孤身飘泊,成业在东南方。所以奶奶便给我改名虞东南。
    曾经,奶奶在眼里并不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她偏心,她总是站在二叔二婶一边,给我母亲带来许多的郁闷和不开心。而我也一直以为奶奶眼里只有小虎和幼虎。
    到此刻我才知道,奶奶其实待子孙都是一样的。
    她心中有着一种很朴素的公平,当时,我家条件好,二叔家条件差,奶奶便想尽办法办二叔家。
    后来我家出事,我奶奶的行为大院里的人都是看到的。
    我没有想到我奶奶那么毅然决然的支持我母亲。
    奶奶一辈子在农村里生活,她其实过不惯城里的生活。
    城里人说的话题她不懂,城里没有养鸡种菜的地方,城里没有高高的青山,我爷爷就葬在青山之巅,奶奶每天早上起来都在站在院子里望着那青山。
    奶奶许多的生活习惯都跟城里人格格不入。可就算这样。她却依然搬进城里。
    她只看谁最需要她,谁需要她她就站出来。
    奶奶一辈子其实没享过福,可她跟中国太多的奶奶一样,坚韧的生活,她们把自己化身为土地,承载,滋养着儿孙。
    大地为坤。为母。
    那一夜奶奶跟我说了很多。奶奶很聪明。
    比如说。我家梧桐大院的房子,其实是我打电话让我二叔搬去住的,一来小虎和幼虎现在都在城里读书。二叔在城里确实要有个落脚之地。
    我二叔的心思我也知道。
    可那又怎么样呢,那房子我本就没打算要,曾经我开着三轮车奔驰在乡下尘土飞扬的路上,我相信有一天我能自己造一栋自己想要的房子。那里会是我的家,院中同样会种满梧桐树。
    所以。我并不想要那房子,所以房子给谁住都无所谓。
    甚至我还想着若是有一天,虞建国落魄了,当他回来的时候。却没有落脚之地,总之我也让他难受一把。
    这点小心思,奶奶看破了。但她懂没说破,她懂我。
    当天晚上。我做梦了,梦里下起了皑皑白雪,早上起来,奶奶已经身故了,奶奶走的很安详,甚至脸上带着笑容。
    村里人跟我说,不必悲伤,这是喜丧,能这么走的老人都是有福气的。
    我估且认为我奶奶是有福气,因为那也是我的希望。
    现在,我要离开了,顺着东南方去找我的梦。
    我揣着你送我的明信片。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顾风雨兼程!!
    此致,祝一切安好!!
    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