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梧桐花开-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奶奶跟着二舅爷到了上海之后,就进入了凤家班学戏,四年大成,初登台便引起轰动,有了苗金凤的艺名。
    此后奶奶便跟着凤家班在各地唱堂会,一九四八年春天,凤家班最后一场堂会唱完,这次堂会的收入很差,几乎都不能维持整个班务的运行,再加上局势的不稳。凤家班已难以为继,回到上海休整。
    奶奶这次回到上海,二舅爷是很高兴的,这时,奶奶已经二十一岁了,在那个年代算是老姑娘了,二舅爷就张罗着给奶奶找个人家。
    最后。经人介绍。奶奶跟爷爷相识了,只可惜相识没几天,二舅爷突然跟着东家一起离开了上海。走之前是毫无征兆的。
    当时上海局势很不稳,许多大商家秘密撤离上海,有的去台湾,有的去美国。二舅爷的东家是去台湾的那一批。为了行动的保密,二舅爷这个帮着搬货的店员也一起被裹挟着去了台湾。此后,奶奶和二舅爷就失去了联系。二舅爷是后来又辗转去了美国。
    一九四八年底,爷爷和奶奶就结婚了,那时凤家班已散。奶奶进了一家纺织厂做工人,一九四九年,父亲出生。父亲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到得一九五三年,梅市戏剧院成立。奶奶就突然跟爷爷要求,调到梅市戏剧院,爷爷也跟着调到了梅市教委,此后便在梅市生根发芽了。
    “当初介绍人介绍我跟你奶奶认识的时候,只说她是同你二舅爷相依为命的,那个年月,家庭离散的太多了,所以我并不晓得你奶奶以前发生的这些事情,你奶奶性子一向是闷的,这些事她也从来都只闷在肚子里……”
    爷爷啜了一口茶水,神色悠然的继续道:“后来,大约是一九六六年还是六七年吧,凤家班的一个乐师突然送来了相机和你们二舅爷的信,我才从你奶奶的一些言语中知道这些东西,只可惜没多久,相机事件又起,我和你奶奶下放农场,于是所有的事情都成了不能碰触的痛。”
    奶奶的过往说完,爷爷颇有些感叹,整个故事就是普通人在动荡时代的缩影。
    屋里,传来奶奶睡着的轻酣声。
    “那奶奶的家乡是哪里?”灯光下,叶梧桐又问,感觉着就在听一部人世沧桑的大戏。
    “你奶奶一直没说,而你奶奶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我也没太问,不过我估计应该离梅市不远,要不然当初你奶奶不会突然要求来梅市。”爷爷道。
    当初决定来梅市是很突然的。
    “哎,早知道,当初在广交会那会有,有人打听苗金凤时我就多聊几句就好了。”母亲有些懊恼。不过,在那种场合,一些事情本也就不会深聊。
    “就算是知道,桐桐奶奶现在这情况,我也不敢冒险让她回乡啊。”爷爷长叹一声道。
    有一句古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奶奶这种情况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坏。如果是不相干的人,可能去拼那个更好。但作为亲人,却不敢去拼那个更好,只希望不会更坏,因为赌不起啊。
    关心则乱。
    接下来几天,奶奶都表现的很静。
    傍晚,吃过晚饭,天有些冷,叶梧桐就不扶奶奶出去走,就扶着奶奶在走廊上遛弯。
    后院门口,一阵脚步声传来,然后是许团长的声音:“桐桐,找你说个事儿。”
    自上回最后一场戏演完后,昆剧团就被打散了,有出路的自谋出路,剩下的于人事相关之事都并入了戏剧院。
    许团长现在也在戏剧院上班,当然戏剧院现在也没有什么事儿,只是维持着一个行政文化单位。
    “团长,什么事儿?”
    许团长没多说,却是递给了叶梧桐几单纸,是一段剧情。
    原来最近有一家电影制片厂在梅市拍电影,有一场以庙会为背景,男女主人公在分离多年后一场意外相遇的片段。
    两人分离时还是青青子衿,再见时却已是白发苍苍,又各有经历,物是人非。这段戏是一段很有张力的戏,导演运用了一个衬托的表现手法。
    他把男女主角相遇的场面放在戏台的前面
    这部电影是一部时代大戏,男女主角经历的时代从民国一直到新中国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男女主经过各种的颠沛流离,此时相遇是百感交集的,导演通过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方法来表现这一段戏的张力。
    可如果真的完全无声的话,这张力是绝对不够的,于是导演就在戏台上安排了一出戏做整段剧情的背景。
    所选的段子是《玉簪记》里的一折《秋江》。
    《玉簪记》讲述的是陈娇娥避乱托身女贞观为尼,却于观主之侄儿潘必正相遇相恋并相合的一个故事。
    《秋江》一折讲述的是潘必正应试,陈妙常江上追别的一段戏。
    戏台上的故事是别离,而现实中是男女主角再相遇,正好呼应,再加上《秋江》这段戏十分的缠绵,词句也很优美,可以完全达到情感于故事的统一。
    导演找上了梅市戏剧院,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定昆剧,是许团长得到了消息,力荐了《秋江》这一折。
    不管怎么说,一个剧种要复兴,要传承,总要时不时的常在观众面前露露脸。
    如果大家都不了解,不熟悉,那要谈何传承,谈何复兴?
    叶梧桐最近正学玉簪记,正在兴头,这会儿倒是瞌睡正遇上枕头了。
    不过,母亲似乎有些不太乐意。
    “桐桐快期末考试了吧?”母亲侧过脸问叶梧桐。
    现在这时代学戏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读书才是正业。
    “妈,我想唱。”叶梧桐道。
    “那不能耽误学习啊。”母亲摇摇头,让桐桐学戏真不知是对了还是错了。
    “这学了戏就是要上台唱的。”奶奶在一边似清醒似糊涂的嘟喃了一句。
    这一刻,叶梧桐在奶奶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似有若无的清明,奶奶的情况似乎是真的在好转。
    这一出戏安排在冬至。
    ………………
    ps:感谢yh6764900的平安符,xc241,爱狗的923,红尘有你不寂寞123,樱桃味的粉红票,谢谢支持!!!

  ☆、第八十五章 冬至 亲戚

冬至。
    城隍庙,戏台前,百年银杏树下。
    一个穿着布鞋布衣,包着布头巾的阿婆坐在银杏树下,正低头绣着虎头鞋上的虎面绣,她身前一个小摊上,摊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虎头鞋。
    远远的,逛庙会的人群之中,一个西装革履的银发老者拄着拐杖慢慢的走了过来,老者的步态很悠闲,他显然就是一个游客,此刻正悠闲的逛着庙会。
    老者的目光被高大的银杏树吸引了,随后那眼神从银杏树冠慢慢的下移,扫过正低头刺绣的老妇,老者的眼光落在了小摊子的虎头鞋上……
    于此同时,两人身后的戏台上,叶梧桐踏着急碎的小步从后台奔出……
    根据剧本,老人的目光在落在虎头鞋上就开始回忆同女主别离的场景,那同样是在江边。
    “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也……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恨拆散在霎时间,都只为心儿里,眼儿边,血儿里,把我的香肌减。也……恨杀那野水平川。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啼鹃。”
    叶梧桐这一段《小桃红》一出,一边的导演提着的心就放下了。
    导演姓仇。
    “还真不错,完全把气氛哄托出来了,这点年纪能唱成这样真不错。”
    在这之前,整个剧组对于启用叶梧桐这么个女孩还是有些顾虑的,虽然这只是一个背景的哄托,但对于剧情的阐述是很重要的一环,而戏剧院里的大拿着实不少,叶梧桐却是一个学徒。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学徒能不能挡得这样的大任让人心里实在不踏实啊。
    只不过仇导却欠着许团长一个人情,当然仅仅是人情也不足以让仇导尝试启用叶梧桐。
    只是许团长把叶梧桐一个表演赛的录像以及上回最后一场演出的《牡丹亭》录像拿来给仇导看了。
    从这两场录像来看,叶梧桐的表演和唱腔都不是最好的,但她的表演却天生带着一种感染力,而这部电影这一段情节所需要的正是感染力,再加上叶梧桐平常看着并不是太出色。但她的戏剧扮相相当的秀丽。正是这两个原因促使了仇导试一试的决心。
    如今看这情形。相当不错,他赌赢了。
    叶梧桐这一段小桃红唱完,小生便接着唱:“黄昏月下。意惹情牵……花谢重开月再圆,又怕你难留恋。离情万千,一似梦里相逢,教我愁怎言……
    小生这一段是《下山虎》的曲牌。
    小生唱完。戏台前的银发老者,也就是电影的男主从回忆中走出来。此刻他拿着虎头鞋的手有些微微发,两眼定定的看着正绣着虎头鞋老妇,嘴唇抖了两下终于道:“阿秋……是阿秋吗?”
    此时一直埋头的老妇慢慢的抬起头来,因为坐的低。她的目光先是落在老者的皮鞋上,然后一点点的上移,之后落在老者的脸上。老妇的眼神就突然的眯了起来,好一会儿。老妇才慢慢的站了起来……
    除了之前男主问是阿秋吗之外,所有的动作都是静的,但每个人都能感到男主女之间那种紧绷的张力。
    “你老多了……”最后老妇慢慢的说了这句。
    一句你老多了,道尽了几十年时光流转。
    “欲共你同行难上难,早寄鸾笺……夕阳古道催行晚,千愁万恨别离间,暮雨朝云两下单。”
    戏台上最后的音一唱三叹,袅袅悠远,余韵悠长。
    “过……”导演兴奋挥手,这一段戏为整个剧情增色不少。
    “小叶不错。”剧组里的人冲着叶梧桐伸大拇指。
    叶梧桐自是开怀的笑了。
    远处不知哪家店里放着歌《万水千山总是情》。
    “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柔情似水爱共永……”
    ……
    活了两世,叶梧桐觉得她最大的收获是感情上收放自如,之前唱戏时,她完全把自己沉浸在陈妙常的情绪里,这唱完了,立刻卸了装,同剧组的人道了别,就一脸急不可奈的朝家里赶。
    只因着今天是冬至,在古代冬至是一个不下于过年的节日。
    《汉书》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古代皇帝更要在这一天祭祖称为“冬至效天”。
    冬至姥姥家习惯包冬至饺,而爷爷这边却是要做酒酿汤圆。
    所以,每个冬至,叶梧桐是既能吃上冬至饺,又能吃上酒酿汤圆。
    叶梧桐一路进了梧桐大院。
    “叶梧桐,你家来了很多亲戚。”邓倩倩看到叶梧桐进来,拉着叶梧桐神秘兮兮的道。
    叶梧桐一愣,耳边已听到后院传来阵阵哭声。便快走两步,进得后院,家里门开着,哭声是从屋里传了出来。
    叶梧桐走到门前朝里望,就看到屋里坐着三个老人一对中年男女,爷爷和小姑姑正陪着说话。
    三个老人一男两女,男的头发花白了,身上穿着西装,两人老阿婆跟奶奶差不多大,其中一个长的跟奶奶几乎是一个模子似的,不用别的证明,也能看出这位跟奶奶必然是血亲。
    此刻她拉着奶奶的手,眼泪哗哗的流:“你走后,爸几个月都没吃好没睡好啊,直到二哥来信说你在上海,爸才安心。可爸那脾气你是知道的,晓得你没事了,却依然气你不顾一切的去学戏,阿爸其实不是讨厌你唱戏,他是担心你唱了戏后难找到好婆家,戏子轻贱哪……后来二哥写了封信来说是给你找了一个好人家,还是教书先生,爸当晚高兴的喝了个大醉……可此后,就再也没有你们的消息了,后来爸只身去了上海,可那时凤家班已经解散了,又哪里还能找到你?又听说二哥跟着东家去了台湾,爸在上海足足呆了半年,最后是讨饭回家的。回家后,阿姆听说你和二哥都找不着了,哭了一场,埋怨死爸了。爸心里也后悔,只他一直不说,到得临走的时候还掂记着你们,他吩咐我,你若是冬至回来,就一定要让你吃一碗赤豆糯米饭……”
    赤豆糯米饭能除疫鬼病灾。
    老阿婆说着,拿过身边的一只铝饭盒,打开来,叶梧桐在门边就闻到赤豆糯米饭的香味。
    “这糯米饭是我昨天一晚没睡焖的,吃一口啊,别让爸再掂记着了。”老阿婆拿着勺子喂奶奶吃。
    奶奶也没说话,就那么静静的一口接一口的吃。
    ………………
    ps:感谢cissyxx,yaofei0916,fishfly99,木鱼缘木求鱼的粉红票,夫惟不争的平安符,谢谢支持!!!

  ☆、第八十六章 悲欢离合

奶奶的家乡在邻省丰市庆县柏树村,虽然跟梅市不在一个省里,但柏树同样在青山山脉上,跟梅市紧紧相连,两地相距不到二百里路。
    难怪当初梅市这边一建戏剧院,奶奶死活要调过来。说起来也是缘份,前段时间母亲借口收邻县的山珍,传的就是庆县那边。
    叶梧桐从来没有想到奶奶家的亲戚这么多。
    奶奶兄弟姐妹七个,奶奶排行第四,但跟前面的三姐两人只相差一个小时,是双胞胎,那三姐就是之前拉着奶奶哭,喂奶奶吃赤豆糯米饭的阿婆,也就是叶梧桐的三姨奶奶。
    难怪跟奶奶长的那么像。
    接下来老五是个男孩,老六又是个女孩,老七又是男孩。
    大舅爷爷和五舅爷爷都留在柏树村,六姨奶奶和七舅爷爷都读书出来,成家立业,在外地上班。
    “大哥大嫂年纪大了,我们便没让他们来,这是大哥大嫂的长子文明和长媳兰花。”三姨奶奶拉着奶奶的手介绍着身边那一对中年男女。
    奶奶的大哥,也是就是大舅爷爷今年已经七十了。
    “三姑姑,三姑父。”那对中年男女起身问好。
    “唉唉,坐坐。”爷爷挥手让明伯和兰花伯母坐,又问起家常的时候,叶梧桐才知道兰花伯母居然是上桃树人,让人感叹这也是缘份。
    随后三姨奶奶又介绍了跟她同来的那个略比她年轻些的老妇,她是奶奶的五弟妹,五舅的爱人。
    亲人再聚,那话题是永远说不完的,只奶奶却一直静静的看着。静静的听着。
    看着奶奶这样,又想着早早故去的叶白桦,三姨奶奶又是悲从中来,边上五舅奶奶拉着叶梧桐的手直抹眼泪,弄的叶梧桐的心也是一阵酸酸的,那眼泪也就不知不觉的落了下来。
    “你惹桐桐干什么啊。”三姨奶奶跟五舅奶奶抱怨,她自个儿的眼泪仍然在流。
    叶梧桐实在有些受不得这个。
    “我去看书了。”叶梧桐抹干了泪。拿着书坐在走廊上看起来。耳边依然听着屋里众人叙述的悲欢离合。
    “我未曾想到一台相机会惹出这么多事了,实是心中惭愧。”二舅爷爷红着眼眶跟爷爷道。
    “这跟你有什么关系,那个时代就是那样。便是没有相机,说不定会因为别的,毕竟秀英是唱戏的,都是属于要扫掉的四旧。也只能说是命中该有这一劫。”爷爷是教师。不信命,但这用个说法却能很好的解释生命中的一些无可奈何。
    “也是啊。这时代就象一个搅拌机,人在里面被搅和着,谁也不知道会经历什么,只有等走出来。回过头来,才能品味一些东西。”二舅爷爷感叹,若论世事沧桑。他是切身感觉。
    当年只是帮着东家搬货的上船,没想到一到船上就不给下船了。然后一路就这么漂洋过海的到了台湾,一心里掂着只身在上海的四妹,又掂记着家里不晓得会是怎么担心,而偏偏到了台北,东家因为一些原因,店又不开了,他和另外几个伙计就面临着失业。
    异地他乡,生活无着,在种种压力下他大病了一场。当时只觉得只怕是要死在这异地他乡了。
    但天无绝人之路,这时他遇上了阿霞,阿霞是巷口卖米粉汤的。
    平日,他习惯于每天早上去她那里买碗米粉吃,生病后自然没去了。阿霞开始大约只是想多保持一个客户,便跟人打听了一下,听说他生病了,便把米粉送到他的住处。再后来又见他一个人孤零零,便帮着他打理一些事情,烧壶热水什么……
    这对于阿霞来说也许只是顺手,但对于他来说那简直就是绝处逢生。
    病好后,在阿霞的帮助下,他也做起了早点,举凡什么馄饨哪,赤豆糯米饭,煎蛋饺啊等,他也不赚累,别人是摆摊,他则学着老上海那个卖点心的,弄了一个担子不拘是早晨还是晚上,沿街叫卖。
    因着两地风味不同,又或者是他的勤力,总之生意就那么一日好过一日,到得这时,阿霞已是他的爱人了。
    后来阿霞的舅舅从美国回来,说起了唐人街,又见两人的早点做的极好,便劝两人去美国发展。
    于是他和阿霞就跟着舅舅一起到了美国,此生后根发芽,真正在美国落了户。
    到得前年,阿霞病逝了,儿孙也大了,美国这边的风气各自独立,他也不用再为儿孙操心了,便再也抑不住那回乡之心,再加上政策也好了,他便回来了。
    叶梧桐趴在窗台上听着二舅爷爷跟爷爷说的这些过往。
    二舅爷爷流落他乡,又逢大病,确是不幸。但他能遇上二舅奶奶,岂不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
    “上回在广交会碰到梅市这边的人,我就试探的问了一下凤家班的事情,晓得梧桐里这边凤凰祠重修了,凤家的后人也有了各种消息,我就想着凤家班会不会有也着落。回到家里,便跟大哥大嫂聊起这事,大哥大嫂年纪大了,家里的孩子都已经帮着准备了寿材,可这心里掂着心事啊,大哥大嫂觉得这事儿不能拖,我又去找了当年帮我带信的那个乐师,只是那乐师早就亡故了,好在他爱人还在,说起这事还隐约有些印象,说当年的时候四妹还在唱戏,只是具体在哪里唱戏她却不清楚。于是我就给全国各地的戏剧团打电话询问,终问到了梅市昆剧院,这才晓得这些年发生的事情,于是便一刻不停的赶来了……”二舅爷爷说着他此番找人的历程。
    “其实这些年,我也想找你们,可她这种情形,我又不敢哪。”爷爷叹着气。
    “明白的,明白的。”事关最亲密的人,谁又能有那个决断之心。
    前段时间,因为奶奶思乡之故,家里不止一次的起了寻亲之心,只是奶奶这种情况终是有些顾忌,却不料今天,奶奶的亲人却是寻了过来。
    山不转水转。
    奶奶有些困了,窝在椅子中间眯着眼,只那手却反握着三姨奶奶的手死活不放。
    “她记得我哩,她记得我哩。”三姨奶奶高兴道。
    ……
    ps:感谢误忧,戴尔是只土猫,神嘿鲸,默默的路人甲,火侠儿的粉红票,沧海秋叶,水玻璃说的平安符,谢谢支持!!!

  ☆、第八十七章 送礼?李虹

母亲是在下午的时候回梧桐大院的,只在后院走了一圈便出来了,眼眶略有些红,又借口单位有事匆匆离开了。
    叶梧桐自然明白这样的相聚对于母亲来说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撕开心头的痛。
    毕竟父亲于母亲来说是永别。
    傍晚,吃过一餐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晚饭,叶梧桐冲着姑姑道:“姑姑,晚上我去妈妈那里。”
    “去吧,今晚姑姑在这边住。”姑姑拍了拍叶梧桐的后脑。
    叶梧桐点点头,然后将书包里的习题课本什么的检查好,就背着书包走出后院。
    “江寄海住这儿吗?”前院,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提着一大袋子的东西站在姥姥家门口问。
    “他不住这儿。”姥姥从厨房里探了个头出来没好气的道。
    “哟,这位应该是江阿姨吧?”那男子嘴甜,几步上前给姥姥问好,手边的袋子就顺手放在门边:“这是给江师傅过节的一点礼物,我搁这儿了啊……”
    “别,咱们非亲非故,没有随便收人礼的道理。那袋子你也给我提起来,我直话直说,最近像你这样提着东西来找寄海的人多了去了,寄海就因着这个都不住家里了。这大过节的,一天了,我都没见着他人影,我这心里闹的慌,你那东西哪来的提哪儿去,寄海要真是收了这礼,那就是犯错误了,求人办事没这么个求法……”姥姥站在门口,拦着那人手上的袋子道。
    那人叫姥姥这一通话说的一脸悻悻,送礼求人终不是来结仇的:“其实没别的意思,就是人情往来嘛,阿姨不喜欢。我这就提走……”
    男子说完,提着东西就出了大院。
    “姥姥,小舅又咋啦?惹您这么生气。”姥姥的脾气还是不错的,鲜少说这样硬话的时候。
    “还不是你小舅倒腾那什么房子,这才开工不久呢,一个两个的提着东西上门,就想从你小舅手里弄一两套房子。唉哟。桐桐啊。你小舅这事我怎么瞅着就那么悬呼呀,他自己就能卖房子?这不挖社会主义墙角吗?会不会犯错误啊?”姥姥估计是在心里憋久了,逮着叶梧桐就抱怨了小舅好一通。
    “姥姥。这怎么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啊,这公司的事情,小舅跟一建跟蔬菜公司那都是有合同的,再说了人平局长也还支持呢。可见是正当的。”小舅这事儿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时代的观念还没有走到那一步。让人心里不免有些没底。
    只是再没底小舅现在也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只须顾着尽量把事情做好。
    “说是这么说,可这些人一个两个的尽往家里送东西,我瞅着心慌。”姥姥嘀咕着。
    “这还不是没有房子闹的。要不然,谁没事低头哈腰的给人送礼装孙子……”一边姥爷道。
    现在各个单位房子都紧张,再加上个体户现在抖起来了。可房子还是没处买去啊,所以。小舅现在手上的这一档子事情那对兜里有些钱,却无处买房的个体户来说无异是及时雨。所以这段时间,送礼的都快踏破江家的门坎了。
    “对了,你奶奶那边来的都是什么亲戚啊?”小舅的事情姥姥闹心,可却又操不上心,只得先撇一边,这会儿冲着叶梧桐好奇的问她奶奶家的亲戚。
    都说是美国亲戚,但一起来的那几个不管从打扮还是口音上都明显是地道的本地人。
    庆县那边跟梅市是一个口音。
    “有二舅爷爷,三姨奶奶,五舅奶奶,再就是明伯和兰花伯母……听说庆县那边其它的亲戚还有一堆呢,我堂兄弟姐妹的都弄不清……”叶梧桐把奶奶的一些事情说了说,然后掰的着手指给姥姥数着,是真有些抓瞎。
    “倒是一桩喜事,给你奶奶冲冲喜说不准你奶奶的病就要好了,对了,你妈呢?”姥姥先是感叹一声,又紧接着问。
    “妈妈回滨河市场了。”叶梧桐道。
    “对的,这事儿对你奶奶是好事,可你妈要是在那边,大家不免又要提到你爸,徒惹伤心……”姥姥叹了口气,想到一出又道:“对了,让你妈别一个人住在滨河市场,搬回家里住……哪有那么多的顾虑。”
    “我今晚就去滨河市场跟妈住,妈说了,她本来是要搬回家的,不过店里忙,她又是操心的,别人做事她不放心。再说了,小舅说蔬菜公司那边的房子明年就能完工,到时候直接搬进去住,省得搬来搬去的麻烦。”叶梧桐道。
    叶梧桐自然知道,母亲不搬回江家这边住不仅仅是顾虑爷爷奶奶那边,更主要是因为这房子的问题,姥姥姥爷跟二舅闹了好一场,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母亲若再搬回来,总觉得不太好。
    前世因着这两间房子惹下多少事情,姥姥姥爷也多有遗憾,今生,母亲情况比前世好多了,就没必要再纠结进去。
    想着蔬菜公司那边盖的新房还有寄红的一套房子,叶梧桐姥姥又觉得三儿这事做的挺好。
    “行,那你快过去吧。”姥姥说着,又道:“对了,先帮我把这盘冬至饺给隔壁的虞老太送去。”虞老太平常老是给大院里的人送菜,这有来有往的,平常大院里哪家烧好吃的也会给虞老太送上一碗。
    “也不晓得虞建社夫妻过来忙叨叨一天在忙什么,连个冬至饺都没有,难怪虞老太不留他们。”姥姥又唠叨了一句。
    “嗯。”叶梧桐应声,端着饺子去了隔壁。
    虞老太过日子很节省,叶梧桐敲了门,屋里一片黑暗,只有书桌上亮着台灯,虞小虎在灯下做着作业。
    “虞奶奶,我姥姥让我给你送点饺子。”叶梧桐道。
    “哎哟,那谢了啊。”虞老太没客气,这本是邻里之间的常来常往,若是客气就见外了。
    “呀,有饺子。”虞小虎放下笔,伸手过来抓。
    “没规矩,等你哥回来一起吃。”虞老太道,一边的饭桌上,几样菜都没动过,显然虞老太为了等虞东南还没吃晚饭呢。
    冬至节,亲戚往来着,都得乘车,虞东南更忙,于加上还有姚阿姨那边,虞东南回来只怕会很迟。
    叶梧桐这边回来,姥姥又给她装了一饭盒的冬至饺:“带点饺子过去,明早蒸了吃。
    叶梧桐提着饺子,推着自行车出了大院门。
    一出门口,叶梧桐就闻到一股股的烟灰香味。
    冬至,许多人家在门口祭拜,遥寄怀念之意。再想着家里的团圆大戏,叶梧桐对冬至这节日竟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之感。
    街面上有些清冷,路灯的光亮就显得特别的亮。远处,虞东南几乎是小跑着往梧桐里这边走。
    “虞东南,走慢点儿。”他身后,李虹也在跑。正是王雪的女儿李虹,跟虞老太是一个村的,好象还是邻居。
    “我奶奶等我吃晚饭呢,你跟过来干什么?”虞东南依然急步走,回头却问了一句。
    “虞老太住到城里来,我还没来看过她呢,我去看看她。”李虹道。
    “什么时候不好看,这大晚上过节的……”虞东南嘀咕了句。
    “对了,虞东南,明天我们去看电影吧。”
    “不去,没时间。”
    “听说一中门口的牛腩萝卜串好吃,哪天我们去尝尝。”李虹又道。
    “我都吃了不吃了,没什么好尝的。”
    ……
    叶梧桐骑着自行车从两人身边行过,听着对话,感觉两人完全不在一个平面上……
    ………………
    ps:感谢sjh56,osmile,lifeiying,谜之女的平安符,谢谢支持!!!

  ☆、第八十八章 时代继续向前

“噗嗤……”的一声轻笑从小公园里传了出来,叶梧桐猛的一刹车,这笑声太熟悉了:“邓倩倩,这大晚上的你在小公园里干什么?”
    果然,邓倩倩从公园椅的一边探出个脑袋来,冲着叶梧桐招手:“我听收音机呢。”邓倩倩说着,又笑着:“瞧虞东南那臭屁的,跟班上那几个男生一个样子,有女生追,一个个尾巴都翘上天。”
    听着邓倩倩的话,叶梧桐回过头看已经远去的两个身影,只怕虞东南未必是什么尾巴翘上天。对于普通的男生来说,有个女生追那绝对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自然尾巴要翘上天。
    但对于虞东南,父母各成家庭,他又早早的走上了社会,只怕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