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梧桐花开-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年三十儿,过去的一年,不管是对于江家,还是对于叶家,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但在这一刻算是圆满了。
从中午起那鞭炮声就再也没停过,此起彼伏的,空气中便有着一股硫磺的味道,微微有些呛人,但过年就得这味儿。
大院门口,大红灯笼一挂,各家各户,春联财神上门,到了下午四点,大院的鞭炮声也响起来了,到得五点多钟,家家都吃起团圆饭的时候,整个大院已经笼在一片烟雾蒙蒙之中。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姑,我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建康,心想事成。”叶梧桐站起来举着米酒敬大家。
“好好……”爷爷眯着眼跟叶梧桐重重的碰了碰杯,奶奶没说话,但也同大家一起喝干了杯中酒。
父亲和母亲相视一眼,相濡以沫的感情涓涓流淌。
“六个六啊,五魁首啊,八匹马呀。”隔壁前院,这闹腾的最响的就是小舅,小舅又灌二舅的酒。
小舅是个海量,象姥爷,二舅酒量却不成,可偏偏平日里两人不太对付,二舅嫌小舅没出息整个跟个二流子似的,小舅罢嫌二舅假正经,私心重。平日里小舅完全被二舅压着,可一到酒桌上,二舅就不是小舅的对手了,往往被灌的五迷三道,几次下来,二舅不跟小舅喝酒了,只这过年这一遭去是逃不掉。小舅也逮着这一回死命的出气。
“姐姐,放烟花。”江宇溜了过来,扯了叶梧桐出去。
两人顺着木梯爬上平台,将烟花筒放在平台上,叶梧桐点着,扯着江宇走到一边,抬头看着天空,嘣一声,烟花如流星一般直升天际,然后如天女散花一样散开,再又层层叠叠的收放,象那怒放的鲜花,端一个良辰美景。
“桐桐,听说你学唱戏了,给小舅来一段。”小舅不知什么时候爬上了屋顶。
“好咧,我去叫邓倩倩。”叶梧桐爬下平台,一溜跑进邓家,过年嘛,多个人一唱多份热闹。
找到邓倩倩时这姑娘跟个财迷似的在数压岁钱。邓倩倩亲戚多,有几家吃了年夜饭要回去,所以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就把红包包好了。
看邓倩倩那笑眯的眼儿,今年收获不用说了。不过,这年月,她也就高兴一天,过了初一那一堆红包一准儿被邓妈妈收起来。
“这江寄海出去几个月回来那真是都不一样了啊?刚才他从屋里出来,我差点没认出他来。”隔壁屋几个在说话。
“那是,外面见识多了,人自然就不同了,比如那京城地面儿的人和咱们梧桐里地面的人一起拉出来,那一个是土鳖,一个是洋鳖……”这话说的众人一乐呵。
“对了,江寄海还没对象吧,我家有个外甥女今年二十,你给说说。”一个妇女的声音道。
“别了,你那外甥女江寄海看不中,别瞅着江寄海现在这样,那心气儿不低,当年追着他的姑娘不少,江寄海刚返城那会儿尽天的姑娘找他,夜里跟着姑娘拉小手儿,亏的倩倩奶奶拿着个手电筒抓人,要不然他准得犯错误……”邓妈妈道。
“别提这个,一提这个,寄海他妈还跟我怨呢,说要不是我棒打鸳鸯,这年头说不定寄海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邓奶奶笑哈哈的打着趣,摇着头感慨着岁月流逝。
叶梧桐没想到小舅还有这一段啊,跟邓倩倩相视一眼吃吃的笑。
小舅朋友多,他那一堆人男男女女,有几个女孩子是真对小舅有心思,只不过在小舅眼里,那一堆人都是哥儿们,不管男女。
“走走,到外面吃点茶点,一会儿春晚就要开始了。”邓奶奶招呼着人,到院中聊天看电视去。
邓妈妈和一个妇女落在后面,两人正路过邓倩倩的房间,那妇女却停了脚步。
“唉,后院叶家的叶白慧还没处对象吧,我叔家儿子,虽不是大学生,但也是大专生,分在税务局,小伙子不错的。”这年月,好姑娘总是有人掂记着的。
“白慧是个好姑娘,不过啊……这事还得先放放,这白慧啊真是时运不济啊……”静了好一会儿,邓妈妈吧了口气道。
“怎么了?”那妇女问。
“这不是镇并区吗?张镇长是区长的候选人之一,他身后那样的政绩摆着,又是京城人,不出意外的话新区长的人选就是他了。可有人不乐意啊,最近镇里区里什么样的风声都有,说的最多的就是张镇长乱搞男女关系,说的就是他跟叶白慧不清不楚……”邓妈妈压低着声音道。
“张镇长不是没结婚吗?”那妇女问道。
“是没办酒,可已经扯了证了,人家只是怕办酒惹来麻烦,低调处理了。”邓妈妈道。
“哟,那叶白慧……”
“所以我说她时运不济,本来凭着她的文凭,再加上她办的事情。说实话,那真是前途无限哪,却偏偏夹进了这种纷争,成了炮灰。”邓妈妈气愤的道。
叶白慧那是多正派的一个姑娘,从不拈三搭四的,传这种话的人也是缺了大德了。
叶梧桐皱着眉。
……………………
第四十四章 梁祝
更新时间2015…6…30 17:34:33 字数:2787
“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叶梧桐和邓倩倩齐声唱。
这不是哪部戏剧里面的,就是一段清唱,是元曲里面的,前世叶梧桐听人唱过,挺喜欢这曲儿的穷乐劲儿,就拉着邓倩倩跟她对过。
缓缓的水磨腔调勾勒出一丝山野闲趣在这烟花绽放夜晚沁入人心。
接着又是一段:“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好,好一个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院中人鼓起掌来。
夜深沉,叶梧桐手里拿着报纸爬在屋顶上看着时不时绽放烟花,江宇那小了拿了红包后就睡觉了。
身边,小舅半躺在屋顶上,手里夹在烟,看着烟蒙蒙的天空。踏出了梧桐里才知天有多高,看过了那海才知地有多阔。
隔壁姚桂芬因为虞建国不回来过年,就带着虞东南回娘家过年了。所以一院子里,就虞家最冷清。
“大外甥女儿,这黑灯瞎火的瞅什么呢?看得清吗?”江寄海懒洋洋的道。
“灯亮着呢,看得清。”叶梧桐扬了扬手上的报纸;心思不在小舅身上,也不在这大年三十儿绚烂的夜空里。小舅凑过脸来看了一会儿,啧了一声:“你姑大学时这么牛的啊,都上京城日报了。”
报纸上报道的正叶白慧放弃京城优厚的待遇一心回乡建设家乡的事情。是上回叶梧桐让姑姑从京城弄来的报纸。
“那是……”叶梧桐得瑟,小舅对于小姑的成就是颇有些酸溜溜的。
说着叶梧桐将报纸卷成筒,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顺着木梯下了屋顶。
“三儿,还待上面干什么,快下来,一会儿要放鞭炮了。”快午夜了。姥姥在下面叫着小舅放鞭炮。
“亲爱的小妹妹,请你不要不要哭泣,你的家在哪里,我会带你带你回去……哦,不要不要悲伤,哦,不要不要哭泣……”电视里传来《路灯下的小姑娘》的曲调。
午夜了,鞭炮声再一次此起彼复。
“桐桐,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霸的祝福语永远是这么的励志。叶白慧塞了个红包在自家大侄女手里。
“谢谢姑姑,也祝姑姑来年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叶梧桐说完又补了一句:“那些骂姑姑的人全都倒霉。”
“桐桐,谁骂你姑姑?”一边母亲开始还笑咪咪的,听到叶梧桐这话连忙问道,一边爷爷奶奶和父亲也一脸疑惑的看着叶白慧。。
“没的事儿,桐桐瞎说的。”单位里传她谣言的事情叶白慧自个儿也清楚,家里大哥的事情就够让父母伤心的了,她不想她的事情再让父母操心了。只没想却让桐桐说破了,说着,便冲着桐桐眨了眨眼。
叶梧桐好似没看见:“我没胡说,刚才我去邓倩倩家,就听到邓妈妈说有人传你的谣言,邓妈妈还为你打抱不平。”叶梧桐说着,姑姑的意思她自然明白,是让她帮着瞒着。
只是这是姑姑的一道坎,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帮姑姑度过。
叶梧桐说着,拿起放在桌边的报纸:“这上面说了,姑姑回乡就是要为家乡建设奋斗的,凭什么如今做出了成绩却说是姑姑讨好张镇长的……”
叶梧桐这话虽说有些不清不楚,但信息量就大了。
“白慧,跟我们说清楚。”爷爷难得板了个脸儿。
叶白慧这下躲不过了,才把最近单位里的一些有关她同张镇长的谣言说了说,其实谣言主要是张镇长,而她是池鱼。
父亲这时却在看着叶梧桐拿出来的报纸,做为报社的编辑,叶白桦自然知道这种风言风语是很难解释清楚,解释就是掩饰,但舆论是可能压制的。
“白慧,做这报道的记者你还有联系吗?”叶白桦问妹妹。
“有单位的联系电话。”叶白慧道,当初叶梧桐问她要报纸的时候,她就是打电话让他们帮着寄的。
“把联系方式给我,接下来的事你别管了,安心上班。”父亲说着。
“怎么处理?”爷爷问。
“京城日报既然登了白慧的事儿,那么如今一年后,白慧在工作上也算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想京城日报的记者会很乐意做个跟踪报道的。”父亲道。
叶梧桐听了眼睛一亮,她要来这份报纸只是本着有备无患的心思,对于具体的运用并不晓得,而父亲这做法即简单又高明。
京城日报做个跟踪报道,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新闻稿,而一但京城日报真有人下来采访自家姑姑,那对于梅市来说可不就是姑姑一个人的事了,代表的是整个梅市的形象,这对梅市来说都是好事,又岂能再让谣言污蔑。
而张镇长那里,若是这样的好机会都不运用的话只怕就不是张开山了。
若是真能促成京城日报记者成行,叶梧桐突然觉得,姑姑说不定因祸得福也未可说。
正月十五,凤凰祠竣工剪彩,这是梅市经济开放以来第一次引进捐资的项目竣工,这对于整个梅市来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城关镇,梅城区,以及梅市的领导都来了。
姚老先生也早在两天前抵达了梅市。
一大早,凤凰祠前就搭起了戏台,姚老先生对上回的《桃花扇》记忆深刻,所以这回担任演出任务的依然是梅市昆剧团,为此许团长又特意把出走的两个演员请回来临时担纲。
这次的戏是《梁祝》,姚先生专门点的,因为时间有限,只唱几个名段。
“肠已断,恨如山,子规嘀血血斑斓,一叫梁兄天地暗,空林寂寂换凄寒……往事空余梦幻,渡微云斜日晚,新坟苦冷,一灵犹未散,梁兄若有知,当感叹缘何有情人,总是和泪看,想想当日我态翩姗,想想当日你那文焕烂,自应当相惜互攀,那料得你朱颜就已肌消骨炭,而今你我隔人天,怎能够琴瑟合弹……”
当最后哭坟化蝶的余音落幕之后,台下的观众都不免唏嘘。
“喜庆的日子唱这个?”江寄海坐在板凳上盯着台上谢幕的演员嘀咕,他对这东西是不感冒,只不过这凤凰祠是老头子一手接下的工程,今天竣工,老头子戴了大红花也坐在主席台上,做儿子的不能不捧场。
他这是上赶子巴结老头呢。
叶梧桐和邓倩倩坐一堆儿,听着江寄海发着牢骚抿着嘴笑,叶梧桐还是挺爱听这个的,尤其是现在跟奶奶系统的学这个,所谓外行听热闹,内行听门道,如今叶梧桐也能品出不少门道,这听起来就格外有滋味了。
不远处阿春婆仍一脸沉在戏中的表演中,姚老先生则是一脸伤怀。
一转身,就错过了一生。
“这戏悲悲切切的,这不是拆台吗?听说今天这场剪彩仪式是叶白慧一手操办的,这什么意思啊?”前面一排坐着的是区政府的一些职工,听了不耐烦的抱怨着。
“嘿,人叶白慧八面玲珑呢,谁让那姚老先生就好这个。”边上一个人带着嘲讽,叶梧桐听这声音挺熟,是周宾。
“周宾,你好象在追叶白慧吧?得赶紧下把力,叶白慧能力不小,这凤凰祠,还有几条乡公路都是她拉来的投资,也是传奇人物了。”又有人道。
“没的事儿,我会追她?就她一个女人有什么能力?不就是在单位里跟张镇长两人不清不楚的,背靠大树好乘凉嘛,就这投资还指不定她怎么讨好那老头才拿到的呢,这女人也就一张脸嘛……”
周宾话音未落,就听得一声大喝:“我揍死你个王八蛋。”
周宾刚一回头,一人拳头就正正的砸在他的鼻梁上,立时鼻血四溅。打人的正是江寄海,叶梧桐也气愤的瞪着眼,周宾这就不是人话。
“嘿,你这人怎么打人哪?”边上人都叫了起来,都围了上来。
双拳难敌四手啊。
“小舅,拿着板凳。”叶梧桐眼疾手快,抽了板凳递给小舅,小舅将板凳横在身前,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有些事情任它暗里汹涌,倒不如摆开擂台打。
……………………
明天就上架了,怎么说呢,每一次上架都忐忑的很,总之还请大家继续支持!!!明天争取双更。
☆、第四十五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求首订,求粉红)
“又是你个混仗小子,你非得气死我不可啊。”坐在主席台上的江老头难得一次这么涨脸,结果江寄海又在台上给他弄事了,老头气了快发疯,跳下主席台拿着板凳就追着江寄海打。
“江师傅,江师傅,有话好好说。”几个干部在边上劝着。
“姥爷,不赖小舅。”叶梧桐拦着姥爷。
小舅被姥爷抽打了几下却是站定,很有些光棍样的挺着背:“爸,各位领导,我知道我打人是不对的,我给各位领导认错了。但我也是气过头了呀。你们说这人吧,那甭管什么样的都要朝着好日子去奔,比如说我吧,读书时不用心,没什么文化,下过乡回城了找不到工作。没办法如今闯深圳那口儿,日子是见好了,但这苦吃的也大了,人离乡贱哪,当然只要有出息,吃苦咱也甘愿。但我还是想着,哪一天咱乡里乡亲的日子红火,但还不吃这离乡之苦,那多好呀……”小舅说着顿了一下。
“小伙子继续说……”几个干部没想到今天居然能听到这样的话,这算是百姓心声了。
“那叶白慧吧,一来是咱外甥女的姑姑,跟咱是亲戚,咱肯定是要护着的。二来,她放弃京城的好工作回到家里,是奔着建设家张的,市里办公室她也不去,就搁城关镇这小池子里。一个姑娘家为着拉这建设资金,一大早天不亮,就帮阿春婆起炉子摆摊卖早点,为着现在建设的那几条公路,一个姑娘家愣是见天的往那穷山沟里钻,做出了这么厚一叠子调研报告,这些付出。别人看不到,但这凤凰祠以及那还散发着沥青味道的公路看得到……巍巍梧桐能做见证。”
说到这里,小舅又指着周宾:“你刚才那些话就不是人话,就不是爷儿们!”
小舅一番话说的周宾面红耳赤。
说的真好,叶梧桐在边上冲着小舅竖着大拇指,梧桐里这条小街孕育了小舅任侠,坚毅却又玩世不恭的个性。
“说的好!”这时。人群里响起一阵鼓掌声。张文鉴走了出来:“有句话今天我也得说一说,最近镇里区里人心浮动,谣言四起。听听这位江小弟的话,在场的各位不防扪心自问,亏不亏心……”
在场的一些人那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张文鉴却不管。这会儿又一扬手说着:“对了,我再给大家介绍两位同志。是京城日报,他们正好赶上今天的剪彩,大家欢迎……”
立刻的,所有的人都鼓起了掌。
剪彩开始。各就各位。
一场纷争就这么过去了,在张文鉴介绍京城日报记者是,叶梧桐知道小姑姑的风波过去了。当然未来也不会是一片坦途,这人在世上。只要想干事儿,就没有坦途可言,哪一个都不得披荆斩棘啊。
“小舅,你今天说的那些话牛大发了啊。”长长的梧桐里小街,叶梧桐跟着小舅边走边说。
“那可不,你小舅难得这么有料。”江寄海咧着嘴自个儿得瑟一下。
说实话,他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他居然能当着这么多的人说出这样一番话。
不过那一刻,他实在是不吐不快,在蛇口夕阳的荒草里,在陌生的工地上,他努力奋斗的时候,叶白慧的影像就曾不期而然的撞进他的脑海里。
他曾经嗤笑她为了弄清阿春婆跟姚老先生的关系而天天帮阿春婆起炉子,天天帮阿春婆做卖早点,忒假。也曾经对叶白慧天天下乡钻穷山沟的行为不屑,觉得忒装。
只不过,在蛇口奋斗的日子里,他才明白那是怎么样的一种咬牙奋斗和一往无前。
这一刻江寄海觉得他挺佩服叶白慧。
在姐夫生病的时候,她毅然回乡,在单位里,她不声不响的就抗起了重任,成了别人成不了的事。想着,江寄海便咧嘴,这个姑娘牛大发了。
他服!
“小舅,你是不是有些喜欢我小姑。”叶梧桐斜睨着眼。
“切,小孩子家的说什么喜欢不喜欢,就你小姑那样的我伺候不起,爱干净,就我这样的分分钟被她扫地出门……”小舅的声音颇有些幽怨的。
“还忒小气,就上回没租下城区那房子,就为这事儿,你姑到现在见我就从来不扫一眼。”小舅咧着嘴:“还特显摆,什么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以为我不知道这是顾城写诗啊,还一幅别人都不懂的样子……”
小舅碎碎念不少。
两人身后,哒哒的脚步声响起,叶梧桐一回头,就看到姑姑棚着一张脸跟在两人身后,两眼瞪着自家小舅。
“姑……”叶梧桐打着招呼。
“呃。”江寄海回头,咧了咧嘴,特尴尬,横了叶梧桐一眼,都这丫头引他说话。
“你什么时候有这毛病了?”小舅又突然咧着嘴道。
“什么毛病?”小姑姑一时被说的有些莫名其妙。
“偷听人话的毛病啊。”小舅道。
“什么偷听人说话啊,我就过来给你说声谢谢,合着这青天白日的,有人敢说,我还不敢听啦。”叶白慧气坏了。
“别谢了,谁叫咱是雷峰呢。”江寄海淡淡的道。
叶梧桐没好气,小舅这是犯二找抽呢?侧过脸打量着小舅,小舅的眼神在夕阳中显得特沉深,隐隐的叶梧桐感到小舅的神色似有一股壮士断腕的悲壮。
突然叶梧桐明白了,小舅非是犯二找抽,是故意的,有些情他藏的深沉。
论嘴上功夫,十个叶白慧也抵不上一个江寄海,这会儿叶白慧一握拳深吸一口气,转身就要走。转角,几个年青小伙子捧着鞭炮摆地上,一个抽了口烟,然后点着。噼里啪啦的就响声不掉,然后打头一辆吉普车,上面粘着大大的喜字。
车开的很慢,路过江寄海和叶梧桐时,从敞开的车窗,叶梧桐看到里面坐着的是章华。
章华也看到了小舅,笑的有些不自在。小舅看了一眼。点头:“恭喜。”
“谢谢……”婚车渐行渐远。
“那个。江寄海,听说你现在在那边读夜校,要是有什么不懂的。或者要什么资料你可以写信问我。”姑姑突然道,然后一扭身,甩着马尾辨离开。
不远处,一男一女两位京城日报的同志正等着采访她。
“那行。到时给你写信啊。”小舅回头一扬手,搓了搓脸:“大鹏一日同风起。拂摇直上九万里啊,过了今日,你小姑就是那大鹏了。”
“小舅也是。”叶梧桐说着,小舅这辈子。开始是迷茫着挣扎着,凭着他那一颗不甘的心,一步步冲破人生的茧。如今见到了天高。见到了海阔,正是破茧腾飞之时。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
“三儿有血性,仗义,这回得亏他为白慧出头。”后院,凤凰祠前发生的事情早就传开了,爷爷跟奶奶说着话。
奶奶仍然是板着脸哼啊了两声,看着叶梧桐溜溜达达的进门,便没好气的吼:“一天到晚瞎晃悠,有空拿拿顶,练练眼。”
拿顶就是倒立,练的就是腰上的活儿,练眼主要是转眼球,提眼珠,还得练斗鸡眼。
行话中有一句:“上台全凭眼,眼法心中生。”
叶梧桐咧了咧嘴,到墙边一个倒立,那睛珠子转悠着,她发现倒立的世界别有趣味,本来奶奶的脸色一向是难看的,不和人,可这倒立时却发现,奶奶本来是耷拉下来的嘴角变成了往上翘,很有喜感。
过了正月十五,小舅再一次踏上南下之路。
而正如小舅所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拂摇直上九万里。经过小舅那一翻话,再加上张镇长发话了,针对小姑姑的谣言不攻自破,又有京城日报记者的采访,几日后,梅城日报以专题的方式报道了叶白慧事迹,同时还引用了当初京城日报的报道,小姑姑算是在梅市政坛狠狠的刷了一把存在感。
小姑姑就以这样一种突兀,但水到渠成的方式崛起于梅市政坛,而随着小姑姑冒头,镇并区的事件也渐渐地尘埃落定。
最终张文鉴如愿成了新梧桐区的第一任区长,原来梅城区的区长平调昭县任昭县县长。
而张文鉴上任的第一炮就是扩建滨河路,建滨河大市场。这工作就交在叶白慧的手里。
那一天叶白慧格外的兴奋,她推着自行车,让叶梧桐坐在自行车的后坐,象是将军巡视她的战场一样巡视着整条白马河。
白马河水悠悠,梅城自宋时建成,这条白马河连同着曾经高高的城墙护佑着梅城老城。
几百年,白马河水潮潮涨涨,开避出了下城区这块肥沃的土地,再后来土地变城镇,就有了现在繁荣的下城区。
而见证这一切历史也就只剩下白马河,以及白马河岸边一段段的故旧城墙,一段段的残垣断壁。
如今,叶白慧要在这片残垣断壁上书写新的篇章。
“姑,这事情太累了,咱们不接这事儿不行吗?”不记得是明年或者是后年,白马河迎来五十年一遇的大水灾。
“那怎么成,工作的事情可不能讨价还价的。”叶白慧乐呵。她喜欢这种创造,看着平地起高楼,荒滩变繁茂,格外有成就感。
“那把这河挖的再深一点,不然一到夏天,水都干了,臭也臭死。另外河边不要建房,建一个大公园,公园里种上树,这些老城墙也不要拆掉,把它们修好,我想站在这城墙上看着梧桐里,说不定能见着凤凰于天……另外河堤要修的高一些,万一涨水不好了……呸呸呸,我这乌鸦嘴。”
叶梧桐絮絮叨叨的跟个老妈子似的。
当然,叶梧桐知道这些事情姑姑不一定能作得了主,但多注意一点总是不错的。
………………
求首订,求粉红。
感谢15端木景晨的和氏壁
感谢水玻璃说,人生如玉a+的平安符,hlida_loyi,15端木景晨,黑嫂,梦中人1,寻找失落的爱情?的粉红票,谢谢支持!!!
☆、第四十六章 滨河大市场
接下来的时间姑姑就一个忙字,她忙的风风火火,她忙的激情飞扬,叶梧桐觉得自家姑姑这日子忒充实。
整条滨河路也在一天天的变样。
而叶梧桐的日子依然按部就班,上学,放学,去帮母亲卖菜,多余的时间就是学戏,梧桐大院常常回荡昆曲特有的水磨腔调。
随着滨河大市场的开发,母亲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只是父亲的病情仍是反反复复,这已是常态。
转眼便是一九八六年的初秋,梧桐区的滨河路改建完成,滨河大市场竣工。本来只是以一种审视态度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冷清的下城区滨河路一带就热闹了起来。
这种热闹带着一种燥动,似乎每个人都被推着前进一般,有种期待,也有一种慌乱。
夕阳下的那一段旧城墙掩映在新建的滨河公园里,这原来看上去残垣断壁一样的旧城墙在一片翠绿的掩映之中显得厚重了起来。
慌乱而燥动的人立在这老城墙面前,那心便能平静。
于是滨河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吸引着人着朝这一块汇集。
以老城墙为主体的滨何公园是叶白慧的得意之作,之前叶梧桐提到老城墙的时候,叶白慧并没有太在意,也有些有心无力,实在是资金紧缺。
只不过这段时间,江寄海那斯有了叶白慧之前给的话,便不晓得什么是客气,几乎是以一周一封信的频率给叶白慧寄信,大多都是请教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偶尔的也会谈及一些生活点滴。
叶白慧学的是经济。于建筑并不太懂,但之前她放出了话,这时候自然不好说自己不知道,于是她又写信去学校请教当年的老师。
老师又介绍了一位建筑系的教授给她。
几次信件接触中,叶白慧就提到了这一段废城墙的事。那位教授是古城研究专家,他对梅市的这一段古城墙很有兴趣,专门带着几个学生跑了一趟梅市。
满足了研究。那位教授对于叶白慧保护古城墙的做法很欣赏。为此还专门为叶白慧拉了一笔古城墙修复资金,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叶白慧有时觉得江寄海实是一个福将。
斑颇的古城墙,绿树掩映。悠悠白马河,这一切将再一次见证一个新的腾飞。
就在这一天,报纸上出现了一个新鲜的词“下岗”,这又是一个时代的名词。
八六年八月三日。沈阳防暴机械厂正式倒闭,第一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人们一直认为的铁饭碗在这一天被打破了。
这个冲击对于工人来说太大了。原来国家的工厂也是会倒闭,国家的工人也是会失业的,于是人们曾经踏实无比的心在这一刻有些悬空。
一些效益不好的工厂职工,待业青年等不得不睁着迷茫的眼睛寻求着未来可能的出路。最后目光不一而足的落在了滨河大市场身上。
一时间。大市场的摊位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唐僧肉。短短几天订购一空。
下城区,塑料厂临街宿舍,叶梧桐坐在菜摊前。母亲去医院领父亲的检验单。还有给父亲开药去了。
一个人由对面的小饭店跌跌撞撞的过来,正正的撞在菜摊上。叶梧桐闻到了一股浓重的酒味。正是曾经的后父蒋学峰。
叶梧桐看着他,这位最近显然又是遇上失意的事情了,整个人颇有些颓废,又再借酒消愁呢。前世,这个时候,醉酒正是这人的常态。
“好狗不挡道。”蒋学峰显然醉的迷糊了,用劲的扒拉着菜摊,差点把菜摊推倒,叶梧桐连忙死死的按住。
“嘿嘿,又耍酒疯啦。”平晓北从楼上下来,看着这情形一脚就踹在蒋学峰的屁股上,蒋学峰一个踉跄歪倒在另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