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梧桐花开-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阿姨听着叶梧桐这话,大人似的,挺乐。
  叶白慧不好意思的笑笑:“这丫头,我的老底都让她揭完了,我这正想给我爸打一件,方姐有空教我。”
  “没问题,交给我,明天休息,我带你去买毛线,那店里还送针的呢,价也便宜,划算。”方阿姨大包大揽的道。
  “好,那我明天来叫方姐。”叶白慧笑道。她第一次感到方姐这么热情。
  夜风轻拂。
  “桐桐,你小舅真混那么差呀?”睡在床上,叶白慧看着天花板问。
  “应该不差的,小舅说他要创造一个大大的未来。”叶梧桐打着哈欠。
  “嘿,就你小舅,他那人在哪里都混得开是真的,但创造一个大大的未来,就吹吧。”叶白慧侧了个身子,一手支着腮没好气的道。
  “嘿,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没准儿我小舅就能干出大事来。”叶梧桐嘟哝着,困了。
  “你呀,就护着你小舅吧……”叶白慧帮着叶梧桐紧了紧被子。
 

第三十七章 校庆 国庆 那时刻
更新时间2015…6…23 17:02:12  字数:2329

 隔壁,宋先锋喝的微醺回家,见到桌上有喜糖乐了:“嘿,我这喜糖还没到家呢,你们就吃上了?”
  “是隔壁叶白慧的,她吃喜酒回来说是要减肥,不爱吃糖。”方月珍道,又说:“别说这大学生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性子静了点,不爱说话,其实人不错。”
  “本来就不错,你想想人家放弃京城的好去处回乡里,要是真有私心的人能干这事情?是你一天嫌人家大学生摆架子,又怕人挤了我的位置,我告诉你,我这办公室主任啊指不定还能干多久呢,还怕人挤?”宋先锋脱了外面的中山装,吃多了酒,话也就多了起来。
  “怎么回事啊?”方月珍连忙问。
  “你知道的,咱们梅市的建制一直以来有些混乱,咱们城关镇是老城区,解放前受土匪所害,萧条的不成样儿,新中国成立后,挖隧道开了公路,就有了现在的下城区,梅市市政府和梅城区镇府都在下城区。因为历史遗留的原因,城关镇一直是由市府直辖的,但这对于梅城区政府来说就很不合理,底下的一个大镇区里居然管不了,而这种混乱的吏属关系也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在,镇里拉来这么大笔投资,四条公路的建设,区里捞不着一点好处,自然不干。于是市里就有共识,要将城关镇同梅城区合并,成立一个新的大区——梧桐区,到那时整个镇政府的人员全要并到区里去,你说我这办公室主任还能存在吗?”宋先锋道。
  “啊,又提上了啊?这回能成?”方月珍道,其实这并区的问题,老早就传过,一回两回的最后都没成。
  “这回没准还真能成,以前没成是因为镇里领导排斥的厉害。这回,咱们张镇长那野心也是不小,小小的城关镇还不足以他施展手脚,他还兼着一个梅城区副书记的职呢,现在区里老书记是不会动的,可谁来做这个区长就有讲究了……”
  “你是说张镇长要当区长?”方月珍连忙坐下,关了门悄声的问。
  宋先锋连忙正色的道:“你也别瞎咕道,这些许多都是我的猜测,你别往外倒,我跟你说这些就是让你别那么小肚鸡肠。叶白慧即是个能交往的人,那平日里就多走动一下,我们这些大老粗以后怎么安排不知道,但叶白慧那可是京城大学的大学生,再说了这回城关镇的投资就是她拉下来的,真要并区,两方面人都要拉笼她……”
  “我晓得晓得……以前就是不了解她,觉得她不和人,今天她来坐了一下,聊了一会儿天,觉得是挺好的一个姑娘。”方月珍连忙道。
  “知道就好,睡觉。”
  隔壁熄了灯。
  ……
  九月初秋,天气晴朗,这一天是城关小学校庆的日子。
  “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大合唱的节目已近尾声。
  “快快快,到你们了,准备上。”班主任跟护雏的母鸡似的护着叶梧桐三人从人堆里挤出来走到舞台后,只等报幕的一报就要上台。
  宋明月和邓倩倩紧张的要死,班主任在一边做着深呼吸的手势:“别紧张,一会儿你就当台下没人。”
  宋明月重重点头,邓倩倩皱着脸:“台上明明许多人,我怎么能当做没人呢?”
  班主任是苦笑不得,也不知怎么宽解好了。
  “你就闭上眼睛。”叶梧桐在一边道,别看邓倩倩现在挫样,可她搞直销那会,那可是站在台上给人上课的主儿。听说,当初她第一回上台时,吓的腿发抖,后来一咬牙,闭上眼睛就个事迹报告会就做完了。
  “好,我闭上眼睛。”邓倩倩真闭上了眼睛。
  后台吵吵嚷嚷的,前面报幕的就报到了三人的节目《春香闹学》。
  '一江风'一种在人奴上。画阁里从娇养,伺娘行,弄朱调粉,贴翠掂花,惯向妆台傍。陪她理绣床,赔她烧夜香,小苗条吃的是夫人杖。
  宋明月演的小春香先上,一曲一江风,虽然还不能说得上有板有眼,但也有些韵味儿。然后是邓倩倩演的小姐上。
  这里有一段唱腔'绕池游':素妆才罢,缓步书堂上。对净几明窗潇洒。
  邓倩倩这几句唱不好,是叶梧桐隔着帘后唱的。
  然后就是叶梧桐演的先生上,接下来就是小春香跟先生各种插科打诨的,也是整段最出彩之处,直到最后,先生要责打小春香,小姐求情,然后拿荆条故作追打小春香下台。
  叶梧桐演的先生也气恼的下台。
  台下掌声雷鸣。叶梧桐三人上来谢幕。
  前世校庆,叶梧桐本来是参加了合唱的,但因为家里的事情分了心老是跟不上节拍,被同学说了几句后就负气退出了合唱。校庆的当天,她就呆在家里的柴火棚里哭了一场,母亲也未发觉她的异样,那一天,她觉得她被所有的人嫌弃了。
  此刻,她站在台上,看着人群里的父亲和母亲,耳里听着如雷的掌声,这一刻,她拥有了全世界。
  只可惜最终《春香闹学》无缘市里的国庆大汇演,一来宋明月和邓倩倩到底学的时间短,再加上节目又太长了了点,学校虽然报了上去,但最后还是被刷掉了。这很让宋明月和邓倩倩失望一把。连着几天看着隔壁班的那个唱京剧的王超,那眼睛都是绿的,谁让这家伙的京剧被选上了。
  几天后就是国庆。
  国庆这天,小学生们青一色的白衫衣,黑裤子站着整齐的方阵,每个人手上摇着塑料花,大声的喊着“热爱祖国,振兴中华……”
  叶梧桐站在队伍里,跟着一起喊,感觉有些傻的样子。
  但奇异的让人很有劲儿也很有怀念的一股青葱味道。
  当电视屏幕上战略导弹出现在电视画面里的时候,整个梧桐大院都轰动了起来。几个四五十岁的大老爷们唱起了国歌,那种自豪感真诚而直白,一帮孩子也跟着瞎唱了起来。
  叶梧桐手里举着父亲的相机,由父亲手把手的扶着按下快门,将这一切定格。
  一阵自行车的铃声响起,二八载重自行车,刷成墨绿色,中间还吊着一只军绿色的邮政帆布袋子。
  “姚桂芬,老江头,有你们的包裹和汇款单。蛇口来的。”
  虞建国和江寄海经过一个月的苦干,终于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居然整整一百块。两人买了一些时兴的东西,再汇上一半的工资,算是给家人报捷了。
  ……………………
  感谢水玻璃说的平安符,谢谢支持!!!
 

第三十八章 乡愁,成长
更新时间2015…6…24 17:02:06  字数:2379

 蛇口,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一帮汉子们正围在一起看电视。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
  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歌让一帮汉子们热血沸腾。
  江寄海听完这首歌,恋恋不舍的把眼神从电视屏上移开,站起身来,用报纸包着两本书夹在腋下出了工棚。
  “海仔,上夜校去啦?”门边的工头打了声招呼。
  “嗯,夜里没事,耍耍去。”江寄海笑着,递了根烟,然后摆摆手,走远了。
  工头吸着烟冲着边上的守工地的老汉道:“海仔以后有大出息。”
  “那是,一天活干下来,谁不累的趴?都想着轻松快活一会儿,就他还每天去上夜校,尤其干活那眼神,跟牛犊似的,就凭着这股子不服的劲道,不能没出息。”边上的守工地的老汉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老眼识人。
  路上,华灯初上。
  蛇口并不如江寄海信中所说的那么美好,这里固然有着无限的未来。但人生地不熟,看着长满荒草的工地,江寄海觉得他的心也会长满了草,那种孤寂悠远的滋味让粗神经的江寄海有些怀念起大院的梧桐树。如此,一个大老爷们那心也会泛着一种淡淡的酸涩,那滋味就好象夜校老师常念的那首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而对于江寄海来说,乡愁是大院中的梧桐树,醒着见不着,梦中却郁郁葱葱。
  江寄海便在这郁郁葱葱中入眠。
  第二天太阳升起,铲车将荒草铲尽,迎着朝阳,江寄海又开始激情飞扬的……搬砖!!!
  只为着梦想的启航。
  ……
  江家和虞家收到蛇口寄来的东西,又给大院凭添了话题,从江寄海跟虞建国寄回来的东西年,众人隐隐也觉得,时代似乎是不一样了……
  梧桐大院
  叶梧桐穿着小舅寄来的牛仔裤,上身是加厚带着帽子的长袖T恤,T恤正面印着一只大企鹅,企鹅图案下面是一个大大的插兜,叶梧桐这一身在这个时代潮的没边了。
  这时候叶梧桐就坐在前后院中间的围墙上,她喜欢坐的高高的看着大院的人们忙来忙去的身影,象在看纪录片儿。
  “这衣服真好看……”邓倩倩从梯子上爬了上来。
  叶梧桐回头看她:“我们换换?”邓倩倩身上的衣服也挺好看,是件红色的薄毛有,邓妈妈花了不少心思,胸前还织出了两只小鹿的图案。
  “好……”邓倩倩一脸欢喜。互相换了衣服穿上。一个看着自己衣服前面的企鹅,一个指着两只小鹿,都没心没肺的笑了。
  大院门咣当的一声又被人推开了,虞老太又在虞家老二虞建设的搀扶进了大院。
  这让叶梧桐又想起了曾经的那个吵吵闹闹的早晨。
  吵闹是梧桐大院的惯常风景。
  “姚桂芬,我老大寄钱来了吧?正好,这几个月的生活费都没给呢,快给我拿来。”虞老太晓得姚桂芬不待见她,她也不待见姚桂芬,所以她就站在大院里吼,也不怕丢人。
  在她眼里,老大是不孝的,自从讨了这泼媳妇进门就不要了娘。即然老大靠不住,那她就得多搂钱,还有老二一家,两个孩子在读书呢,一笔开销自也要老大这边补贴一点。
  这是虞老太眼中理所当然的一种平衡。
  “建国哪回给你的钱是经过我的手的?他不定背地里瞒着我给你寄了多少钱了呢,你还来追着我要?这回建国就给我寄了几十块钱,如今,他一个人远在蛇口,我带着东南不要生活啊?”姚桂芬站在走廊上,狠狠的瞪着虞老太又补了一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来拿啊。”
  自从闹过自杀那一场闹剧之后,命似乎成了姚桂芬可以挂在嘴边的东西。
  “哈,你拿命吓唬我呀?你有命,我没命吗?总之今天你得把钱拿出来,不然我就跟你拼命了。”虞老太说着,又突然的拍起大腿干嚎了起来:“命苦啊,辛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最后落得无人养老地步,反正横竖都是死,我不如就死这里好了……”
  “老太太,可不能说这种话,有事好商量……”院中的人也不免劝着。
  “商量个屁,今天不把钱拿出来我就搬东西,建设,拄着干什么,给我搬……”老太太发了狠。
  “要东西是吧,我给你们……”
  嘣的一声,一台电视机砸在院中间的水泥地上,发出好大的响声,吓了所有人一跳。虞东南黑沉着一张脸站在门口,砸完了电视机,又转身进到,出来时手里提着的录放机也举了起来:“这也给你……”
  录放机又砸在了院中,后盖都砸碎了。
  “呀……”大院的人都惊呼一声。
  邓倩倩在叶梧桐耳边说:“我听平晓北说,虞东南在学校里都没什么人理他的,都说他爸爸是犯了错误的……”
  叶梧桐的心抽了一下,这种滋味叶梧桐知道,前世,她蔬菜事件母亲被单位停职,她也这么被排斥过。
  “死孩子……”姚桂芬一下子瘫在了地上,虞老太不知是气的还是心疼的,总之那嘴直抽着:“赖妇养败儿,赖妇养败儿,建设,我们走……”
  虞家老太走了,院中人看着散乱了一地的电视机和录放机,摇摇头叹气。
  到这会儿,姚桂芬才缓过神来,看着地上摔坏了的电视机和录放机,脸颊子一抽一抽的,眼泪哗啦啦的流,那是她攒了好些日子才赞出钱买的……
  心疼极了,姚桂芬抄起走廊上的扫帚就直往虞东南身上招呼:“你能的啊,你能的啊,电视机多少钱你知不知道?录放机多少钱你知不知道?打死你这个败家的东西……”
  虞东南拄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任由着她妈抽,两眼远远的看着,不知是看梧桐树高高的树稍还是更远一点的天空,总之叶梧桐觉得就这一刻虞东南深沉了。
  人生就是在这磕巴磕巴中长大了……
  虞东南越这样,姚桂芬就越气。
  那抽人的手就没了轻重,一下一下的,叶梧桐和邓倩倩看得直咧嘴。
  “东南他妈,不能这么打孩子的啊。”叶梧桐姥姥同邓奶奶一起拦着。姥姥又拉开虞东南:“你这孩子也是,跟你说道个歉说句软话不就好了……”
  虞东南依然望着天空。
  “这是怎么了?”江寄红匆匆从外面进来,看着大院乱糟糟的问。她这几天天天早出晚归的,不是在跑菜源就是在跑摊位,调查市场。
  叶梧桐看到母亲本来的白晰皮肤变成了小麦色。黑了,但那眼睛却灿若星辰。
 

第三十九章 路在何方?
更新时间2015…6…25 17:03:36  字数:4266

 十月中的天气,秋风略有些萧瑟,晚风微凉。
  吃过晚饭,做好作业,天渐黑,叶梧桐又跑到小舅常坐的那片屋顶上,脚架在平台上,看着深蓝夜空,心格外悠远宁静,难怪小舅没事就喜欢跑这儿待着。
  后院一侧,墙边的灯发出昏暗的光线,灯下的走廊边,母亲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好几只小瓷盆放在桌子上。桌子上还摆着一些黑木耳,干羊角,干四季豆,干笋,干蕨等,母亲把这些分别抓了些放在碗里,倒了水泡开。边上还正泡开的梅干菜。
  这便是母亲这些天的收获。母亲不仅盯着四季蔬菜,还盯上了山珍干菜。
  一边的柴火棚里偶尔传出父亲的咳嗽声,这柴火棚里父亲弄了一个暗房,用来洗照片的。
  “白桦,别老在暗房里,里面闷。”母亲隔着门道。
  “快了,一会儿就好。”父亲的声音隐隐传出,因着身体虚,那声音一传出便散在夜风中。
  “你那身体,以后少弄照片,那洗照片的药水也是有毒的……”母亲絮絮叨叨的,在这秋夜里,象秋虫呢喃,入得人耳,沉进人心。
  叶梧桐享受着这感觉。
  不远的屋顶响起一阵悉悉嗦嗦的声音,一个人影从另一边爬上屋顶,坐在那里,不一会儿,一点红光出现在那人手中,在夜风中闪烁,叶梧桐鼻间还闻到一股烟味,然后一阵咳声传了过来。
  借着前院高高的路灯,叶梧桐才看清是虞东南坐在不远的屋顶上,嘴里叨着烟,四十五度角望天。
  那小子在抽烟,显然是刚学抽烟,抽一口要咳上好一会儿。
  叶梧桐现在见不得别人抽烟,父亲的病固然是因为石灰场的原因,但抽烟也有一部份原因。因为际遇不顺,再加上喜欢熬夜写东西,父亲的烟瘾也是很大的。
  一阵风过,将烟吹散过来。
  “抽烟不好”叶梧桐皱着眉道。
  “要你管。”虞东南哼哼声道,语气欠揍。这家伙还记着上回气门芯的事情,叶梧桐害他被门卫老头逮着写了好久的检查。
  得,算她多嘴,叶梧桐懒得理他,跟犯二的小子计较不了。别说她这算半个仇人的话,就是爹妈的话都是不放在眼里的。
  她不乐意在这里吸二手烟,慢慢起身准备下去。
  虞东南哼哼了一声,终是掐灭了半截烟丢在院中,倒不是他听叶梧桐的话,而是吸了几口烟发觉这烟也没多好,还呛人。
  想着,虞东南颇有些没滋味的准备躺下,只是后背刚一触到屋顶的瓦片,就不由的抽了一声:“滋……”虞东南几乎是反弹一样又坐了起来,咧着嘴。
  后背肯定被老妈打紫了。
  白天那顿打叶梧桐亲眼所见,这会儿看虞东南先是准备躺下,又跟抽了筋似的坐了起来直咧着嘴吸气,自然明白怎么回事。这屁孩也挺遭罪的。
  叶梧桐又坐了下来,侧身翻着身边的几片瓦片,她记得小舅没走的时候,跟人打架受了伤,是她帮小舅擦的紫药水,当时就随手塞在瓦片下,不知还在不在?
  黑暗中摸到一只软塑料的瓶子,还在:“接着……”叶梧桐将东西丢了过去。
  虞东南手一扬就抓住了,看了一眼又是不轻不重的哼了一声。也不知老是哼啥。
  “这么晚了,还待在上面干什么,再不下来,我锁门了,你别进屋。”院中,姚阿姨冲着屋顶吼。
  “狗屎!”虞东南骂了一声,直接跳下低矮的层顶,又是一阵龇牙咧嘴。
  进了屋,门嘣的一声关上了,院中又传来含含糊糊不清不楚的唠叨声。这是普通人家每日都会上演的序曲。
  风渐凉。
  “桐桐,下来了。”母亲在下面催着。
  “嗯。”叶梧桐应声,顺着木梯下来。
  “弄好了。”父亲这时拿着一只塑料盆从柴火棚里出来,叶梧桐连忙接过小塑料盆。
  盆里是定影药水,略有些淡淡的黄色,很清透,而药液下,一张七寸的黑白照片,在路灯光线的折射下竟有些流光异彩的感觉。
  照片上是一个舞台打扮的年轻女子,头戴花冠,身着白绣袍,打着璎珞,披着锦云肩,长长的水袖如舞动的云,下身的舞裙更在风中鼓荡,气质逼人,风华绝代。
  这应该是一个能站在云端中的女子。
  “这是谁啊?”叶梧桐问。
  “是你奶奶。”父亲压低着声音道,生怕叫屋里的奶奶听去。叶梧桐微微出神,奶奶年轻时的样子实在出彩。
  “这张照片,妈不是撕了吗?”母亲也凑过来看看。
  “我把碎的照片粘起来了,然后翻拍了一张,再修了一下,基本算是恢复原样了。这样的照片没几张了,没了怪可惜的。”父亲道。
  “那是。”母亲点点头。
  父亲拿着竹夹子将照片从药水里夹了出来,放在自来水里冲洗,然后将照片晾在窗台上。叶梧桐将药水倒在药水瓶里,洗了手又搬了张小凳子坐在窗台边盯着那张照片看。
  历史的余温,叶梧桐觉得她感觉到了,从她对昆剧服装的了解来看,奶奶这张照片演的是《长生殿》的杨贵妃。
  看着照片上风华绝代的女子,叶梧桐一时也说不上她所感到的历史余温是奶奶的过去还是杨贵妃的一生,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父亲洗干净手坐在椅边,帮母亲整理着干菜:“干菜的质量怎么样?”
  “挺好,都是他们自己弄的,我都跟几个老乡说好了,以后他们的干菜归我收。这快过年了,我琢磨着这干菜定然好销……”此时母亲边用手里撩起已经泡开的黑木耳,看着形状,确定质量。
  这时代过年的时候,谁家不焖点梅干菜烧肉?谁家不弄点黑木耳炖肉?而干羊角干蕨更是本地腊八粥里面不能缺少的干菜。
  “嗯,年前的干菜是很好销的,那摊位你看好了吗?要是没弄好,跟白慧说一声,镇里不是说还要建农贸市场吗?看看能不能定一个摊位?”父亲道。
  “不用,摊位我看好了,就你不是跟人换的下城区那房子吗?我不打算租了,那里紧靠河边,又是临街的,我可以在门口摆两个摊子,一个卖干菜,一个卖鲜菜……”
  “那能成?偏了点吧?”
  “能成,那一带河边就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小菜场……而且河边交通便利,我觉得说不准以后那里还会开发成农贸市场呢。”母亲说着。
  叶梧桐悄悄的咋巴了一下嘴,母亲这眼光,前世真是埋没了。
  不记得是哪一年了,总之应该也就是几年后吧,白马河涨水,淹了下城区好大一片,再加上当时城关镇同梅城区合并成梧桐区,第一项工程就是重建滨河路,在这里建了一个蔬菜,干菜,瓜果批发市场。
  而这个批发市场到两千年后就成长为中南省蔬菜瓜果第一大批发基地。
  这世间从不缺少人才,而许多人才之所以埋没,多是缺少一个契机,一个脱胎换骨的契机。
  “不行,摆什么摊儿?哪有好好的工作说不要去摆摊的?你男人病着呢你不知道啊,你还鼓捣这鼓捣那的,东跑西跑的,合着你不照顾你男人,还得你男人来照顾你啊……”奶奶从屋里出来,黑着一张脸瞪着母亲道,显然在屋里听到了父母的话。
  奶奶站在那里,拐杖重重的点着地面。
  气氛一下子就凝了。
  母亲没有说话,继续干她的活。老太婆这脾性,她说的任何话老太婆都是听不进去的,反而会惹得老太婆更怒,所以干脆的她什么也不说。
  但她自己明白自己,虽然白桦看病的医药费单位都是给报销的,但有些东西,比如冬虫夏草这些,单位却也是不报的,多赚点钱总是好的。最后再退一万步,白桦真到了最后关头,那她也要让白桦明白,就算他不在了,她也能带着桐桐过上好日子。如果她不努力,白桦走的都不安心。
  “奶奶,外面风大,我扶您进屋。”叶梧桐上前扶着奶奶进屋,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奶奶的身体,但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奶奶拄在这里给母亲添堵。
  “妈,你别太担心,我没事的。我记得小时候你跟我说过,这唱戏的就凭一口气,而人生如戏,人活着也是一口气。如果真让我躺床上让寄红让桐桐照顾我,那这气儿就没了……”父亲跟着进屋,一脸诚恳的跟奶奶道。
  父亲的话叶梧桐懂,他是个病人,但他依然要象普通的男人一样过着日子,该上班上班,该照顾老婆孩子依然照顾老婆孩子,直到那一天。
  父亲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
  “寄红想干点事儿,咱们应该支持,这是好事儿,现在好多单位效益都不好,蔬菜公司是首当其冲,寄红这条路若是能走通,比在单位里好。家里的事儿,这不还有我们吗?我这虽然还有半年退休,但早就是退体的状态了。”爷爷也在一边劝着,作为一个有着近四十年教龄的老师,有些东西看的自比别人更远一点。
  “哼……”奶奶重重哼一声,都这么说,她还能怎么着。
  每当这个时候,就表示奶奶默认了。
  “妈,芒果干,小舅寄来的。”叶梧桐蹲在母亲身边,献宝似的献上小舅寄来的零食。
  “甜。”母亲就着叶梧桐的手吃着芒果干。
  “妈一定能行的。”叶梧桐为母亲鼓着劲儿。
  “那当然。”母亲一脸自信。之前没调查她心里还有些打鼓,这调查清楚了,更主要是别的地方已经有人这么干的,那她心里就有底了。
  “吱呀”一声,院门又被人推开了:“叶老师,苗老师你们还没睡啊?”一声低沉有些暗哑的声音传了过来。
  “谁啊?”父亲走出屋扬声问了一下,叶梧桐也好奇的探出门外看。
  一个人五十岁左右的男子背负着手弓着腰由暗处走到灯下。
  “许团长?你怎么来了?”奶奶从屋里出来,看到来人一脸惊讶。爷爷站起身来迎了那许团长过来。
  许敬业,快五十的年纪了,现在是梅市昆剧团的团长,也是奶奶单位的领导。
  “我这散步呢,走着走着,不晓得怎么就走到这里来了,看到你们梧桐大院的门还是开着的,我就走了进来看看。”许团长在走廊的椅子上坐下,叶梧桐又倒了一杯茶水出来。
  “这是桐桐吧,春香闹学那段子我看了,桐桐的表演相当有灵气,一个小女孩子能表达出一个老冬烘的迂腐劲儿,不容易。苗老师后继有人了。”许敬业接过茶水表扬道。
  “什么后继有人,这丫头我没教过她一天,她就跟着巷口的阿春瞎白话呗,当不得真。”奶奶道。
  谈话似乎有些别扭,奶奶对唱戏的事情一向不愿多谈。
  爷爷岔开话题:“老许,现在团里还好吧,前段时间排的那《桃花扇》听说反响很不错……”
  爷爷说的正是叶梧桐拉着阿春婆去看的那场《桃花扇》大戏。
  没想爷爷这话却又戳中了许团长的痛处:“唉,别说了,反响是不错,可只怕又成绝响了,男女主演就被一家电影制片厂挖走了……如今团里后继无人,老一辈的已经在坚守中老去,现在仅存的台柱子也在流失,未来路在何方真不好说……”许敬业说着。
  今天正是因为两大主演被挖走,梅市昆剧团如今连排戏的人都凑不齐了,心情低落,他就出来散步,这散着散着到了梧桐大院,便进来看看。
  看着周围一些人家的灯已熄了,杨团长站起身来拍拍口袋掏出了烟,看了一下又塞回了口袋里,颇有些无趣味的道:“夜了,不打搅。”
  许团长来的突然,走的也快。
  爷爷送许团长出院门。许团长的背影颇有些萧瑟。
  风萧萧兮易水寒哪,时代如此,有时候真是人力难为。说起这时代的昆剧形势,叶梧桐记得后世曾看过一个报道,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国昆剧的从业人员只有八百名,被称为最后坚守的八百壮士。
  别说现在,就是两千年后,昆曲申遗成功,但昆剧的从业人员依然在寻找着振兴之路在何方?后世的快餐社会,这东西实在太小众了。
  奶奶站在那里没动,叶梧桐转过脸,却看到奶奶的目光停在了那窗台的照片上,眼神微凝。
  ………………
  四千字,两章的量了啊,算是加更对不。嘿嘿。
  另:感谢是非之人生是非的香囊,谢谢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