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明-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个领地那里都有相应的红利,家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优待,而且生老病死基本上都是有了保障,这样的待遇下面,结合着极为有效的训练和严酷的军法,士兵们自然而然就会死心塌地,奋勇争先。

不过这样的士兵数量毕竟是有些少了,江峰对于雇佣其他的武力作战也并不排斥,自己的火绳枪和长矛方阵形成规模之后,面对冷兵器的部队,已经是可以以少胜多,完全的压制,也不担心对方会有什么不利的事情对自己。

在这个时代的战争,单纯的破坏战很少很少,总是有可以掠夺的东西,特别是江峰开展了奴隶贸易之后,从前都是战后或者是被屠杀,或者是被驱赶的平民,也成了一种很不错的“物资”。

江峰这里也不用专门的准备金钱,只要让商人们收购战利品,然后把一部分战利品分给外来的武装力量就可以了,商人们不敢克扣,现在天下间,最赚钱的渠道被江峰牢牢的掌握在手中,除了那些贩运私盐的贩子之外,其余的人只要是想要在海上的贸易上面分润,就要看着江峰的脸色行事。

现在江峰就等于不花钱在驱使这些人为他作战,而且他还要在其中赚到些钱,这当真是便宜买卖。

关外垦殖庄园的建立就是京师商团为了金钱建立的,所以关外虽然是农耕渔猎的生产方式,可是那种商业上的追求金钱的思想却要比关内儒学当家的大明要炽烈许多,赚的钱多你就是好汉,你想要什么只要是花钱就可以买到。

这些护卫队员本就是一些博命求富贵之徒,不过在关内的时候他们即便是博命也只能是作盗匪为生,那里像是关外这个样子,拿着刀剑就能赚回大笔的钱财,而且先前那些和江峰一起抵抗瓦刺蒙古入侵的人们都是得到了土地,地位和金钱还有奴隶,虽然关外没有王法和阶级,可是这些护卫队员们隐约的已经是像是贵族阶级了,尽管还是很初级的阶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面的例子摆在这里,所以江峰在关外下达征召命令之后,几乎是大部分的护卫队员们都是赶过来报名参加,那些没有得到好处的想要给自己赚取利益,已经是得到好处的想要得到更多。

“放了我,朵颜部答应您的条件,我们有大量的赎金还有……”

兀尔特的汉语是正宗的官话,字正腔圆,他们的几十人并没有逃出多远,就被恶狼一样的护卫队员们抓了回来,哈登一个人中了一箭,逃了出去,生死不知。

江峰摘下自己的面罩,呼出了一口白气,压根没有理会那边的祈求和哀告,只是伸手做了一个劈砍的动作……

京师 乱

戍守在长城边上的边军们,在嘉靖十八年春天的时候,才突然的惊觉,自己的工作轻松了许多。

压根没有什么蒙古人前来进攻,所谓的瓦刺部的六万大军好像是烟消云散一样,突然是消失在了空气中,现在普遍的传闻是,瓦刺的部队是在很北方的地方遭受了莫名的灾祸,整个的势力烟消云散。

要是说,大明在边境布置了几十万部队,防备了一百多年的蒙古人,居然是这么消失了,谁也不会相信。

但是现在边关的边将们没有人还顾得上什么蒙古的事情了,大明天下的所有人都是把目光注视到了京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嘉靖十年的春节之后,每一年的腊月总是会有很多大事发生,山东的几次大乱,沿海的倭寇变乱,还有这些事情的被平定,都是是发生在年关的前后。

从前每到秋天的时候,蒙古人总是趁着秋高马肥,大举南下抢掠和进攻边关,然后关内明军调动,抵抗,出击。大明全国的财赋和政策的安排大多是都是根据这个来进行,不过慢慢的,蒙古人逐渐不再南下,反倒是在冬天的时候,各个内陆的省份总有种种的不法之徒起事叛乱。

陈聋子和刘十三还有闻刀的起兵给这些人太多的鼓励了,他们以为大明的体制和架构现在已经是不算是太稳定,有很多的空子可以钻。冒险家们可以去行险取得富贵地时候了,不过他们不知道那些声势浩大的反乱背后都是谁在推手。

时间回到嘉靖十七年的腊月,用来补充京师防务的秦军在没有什么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入京。

在陕西三边的秦军堪称是大明最强悍的部队之一,陕西地处偏远,没有什么富贵繁华地地方,民风质朴,而且这里靠近西域。异族入侵掳掠的事情,从千年之前到现在一直没有断过。多年地战斗让秦军的战斗力强悍异常。

从景泰年间开始,就没有什么边军入城的事情了,所以大批的秦军在京师西门蜂拥入城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或者说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京师可以称得上是军队的力量,有五城兵马司,京卫。御马监禁军和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的作用仅仅就是维持治安,而且对于顺天府衙役还有锦衣卫地依靠非常大,可见其无用。

京卫五千人,不过在皇帝的刻意纵容下面,这个京卫平时缺额极为严重,毕竟皇帝不愿意在自己的身边有一支常规的,外朝掌握的军事力量。而且京卫在京师这种一等一的繁华提防,糜烂的极为严重。

士兵们的纪律比起秦军将领鄙视地那些十二团营的士兵还有不如,而且基本都是京师无赖子充任病员,更不要谈什么战斗力。

真正精锐的力量就是御马监的四大营,这支部队常年在紫禁城保持三千到四千人的数目,里面的人选大多是边军地孤儿和在蒙古逃回的年轻人。装备精良。平日受御马监掌印太监的掌管。

大家也许还记得,江峰在起家的时候,受到最大的庇佑就是来自御马监的掌印太监张永,这个位置其实权势丝毫不比东厂提督和司礼监大太监这种显赫而且威风在外的内官差多少,甚至还要更得皇帝的信任。

至于锦衣卫,锦衣卫的作用不是作战,他的大汉将军系统是皇帝地羽林军,充作仪仗,南北镇抚司衙门主要是刑部地补充和加强。

秦军的马队和步卒蜂拥入京地时候,五城兵马司基本上是没有作出任何的反应。京卫则是一哄而散。甚至还有些胆子大的无赖之徒,开始去浑水摸鱼抢掠民居。

在所有人差不多都知道边军入京之后。整个的京师一下子哄乱了起来,不过整个过程之中,秦军的军纪保持的非常严明,而且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紫禁城。

御马监的掌印太监黄锦代管了一段时间,然后就给了卢禁,这也是兴献王府的旧人,和黄锦也是好友,当然卢禁在关外也有自己的产业,而且规模还颇为的不小,御马监的禁军在京师城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预警措施。

在京卫还没有溃散的时候,卢禁已经是开始发布调兵的命令了,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发布的命令却被一名没有什么品级的小太监拿着令牌挡了回去。御马监的军官此时当真是瞠目结舌,心想当兵吃粮这么多年,可真是没有见到这样的局面。

御马监的太监的命令被阻拦,而且阻拦的人居然也是皇帝身边的宦官,而且也拿着有效力的令牌,双方既然都有代表皇帝的权力,而且都不是假的,那么御马监的这些军兵就不可能偏帮谁了,只是看着两个太监在那里争吵,不过这样一来,什么事情都是来不及了。

延绥副总兵周林率领了一千马队冲在最前面,参将管海带着两千兵去往御马监禁军驻扎的地方,其余的两千兵则是跟随马队前进。

御马监的士兵们没有接到行动的命令,也就是依旧在营房之中等候着,管海的两千兵还没有御马监兵丁多,但是进京之后,立刻就有化装成平民来接应的太监。跟秦军会合之后,就在前面领路,带着士兵们来到了御马监的兵营。

守门的守卫看了那个太监的印鉴,心里面纳闷之极,心想里面还有人在吵架呢,怎么又过来一个,可是这印鉴也不是假的,只好是开门。

一开门事情就是简单了,如狼似虎的秦军立刻就是涌了进来,毫无防备的御马监禁军只好是乖乖的被解除了武装。

御马监掌印太监卢禁和那个太监的争吵,这时候终于是分清了谁是正确的,外面的秦军杀气腾腾,自然是分得清谁是正确的。

直到这个时候,给秦军带路并开门的那个太监才取出了嘉靖皇帝的诏书,卢禁的御马监掌印太监被剥夺,带路的太监田信成为新的掌印太监,很快的御马监的禁军重新的被调动了起来。

这个时候正是文武百官朝会的时候,朝会的空间隔音还是比较不错的,秦军的行动迅速,人马纷乱的喧哗动静朝会的百官压根没有听到,只不过这里也是闹成了一团,嘉靖皇帝登基一来,并没有像是江峰没有穿越的历史那样,现在已经是醉心于修道和求仙,还算是勤于政事,因为几次大的纷乱,还有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纷纷的出现,让嘉靖根本不能退到幕后。

也就是嘉靖十六年开始,他才开始把从前兴献王府周围的道士请进皇宫,开始大办法事,慢慢的有不上朝的记录出现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出现,文官们是最为深恶痛绝的,这些学习儒家律条和文书的大臣们不可能容忍自己的皇帝不在治国,而是每天沉浸在这些神鬼的事情之中。

说来这也是一种矛盾的事情,一方面在关外和南洋取得了巨额的商业收益的勋贵集团们不希望皇帝干涉他们的生意,一方面又觉得皇帝必须尽心竭力的治理好这个国家,他们觉得自己对大明和对皇帝都是忠心耿耿,当然,这种感觉仅仅是他们觉得而已。

每次皇帝不朝,文官们就是努力的劝谏,嘉靖皇帝然后纳谏上朝应付几天,然后又是窝在宫内修道,这样的彼此拉锯已经是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不过这一次的朝臣们终于是有些受不了了,因为嘉靖皇帝已经是半个月没有在朝堂上露面,而且文官们所有的奏折都是石沉大海。

当值守的太监尖着嗓子喊出“退朝”之后,礼部尚书严嵩快走几步,拽住了还没有离开的黄锦,司礼监的太监们虽然是权重,不过内阁大学士按照惯例是在内书房教导司礼监的太监们读书,所以不是某些特别的朝代,内外朝之间的关系还是颇为的亲近,黄锦也不生气,反倒是主动的开口说道:

“严大人,咱家也是劝不动圣上,咱家这里也看不过啊……”

说话间的时候,其他的几个人都是为了过来,七嘴八舌的开口说道:

“黄公公,皇上再这么下去,天下万民置于何地,社稷太庙置于何地,我等必将死谏!”这边慷慨激昂的话还没有说完,外面慌慌张张的跑进了几个小太监,在那里嘶声的大

喊道:

“不,不好了,外面的大军进城了!!”

听到这句话的人都是大惊失色,更多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大军进京师,这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还没有等他们继续反应,刚才喊出退朝的那个太监满头大汗的又是回到大殿之上,扯着嗓子颤声的大喊道:

“上朝~~~~~”

殿堂怒

听到这声吆喝,朝堂上的方才还为‘大兵进城’这个消息震惊不已的众人,更加的惊讶,已经是说是退朝,怎么现在还有人在这里吆喝上朝。

不过愕然回头的那些人马上是看到已经是十几天没有露面的嘉靖皇帝,有些文官顿时是在那里愣住,那几个惊慌失措跑进殿上的太监也是怔在了那里,张口结舌。礼部尚书严嵩倒是面露喜色,毕竟是见到皇帝上朝。

当下朗声说道:

“微臣严嵩,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帝是万民之首,天下的主人,在这个时代里面,不光是最大的权力者,而且也是许多人精神上的支柱,文臣严嵩和几个御史先跪下去之后,口中大声的蹈颂。很多人这才是跟着反应了过来,都是一起跪了下去。

整个金殿上的情绪突然的安定下来,在礼部尚书严嵩的带领下面三叩九拜。司礼监大太监黄锦看到嘉靖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颇为的高兴,心想皇帝终于上朝处理政事了,如果不处理的话,恐怕多少年后就会有人说宦官祸乱朝政,又要莫名其妙的落下坏名声了。不过黄锦多年的政治经验形成了一种直觉,他几乎是瞬间就感觉到十分不妙,冷汗莫名的就是流下来。

他从嘉靖皇帝的脸上看到了好久不见的那种笑意,这种笑意黄锦十分的熟悉,在大礼案期间。他知道朝臣们在午门外面哭谏,准备调动锦衣卫进行廷杖之前,皇帝的脸上也是这种带着讽刺地笑意。

“众卿都起来吧……”

没有等边上的宦官吆喝,皇帝反倒是自己先开了口,这个时候兵部尚书廖全俊紧张的出列奏报说道:

“皇上,方才这几位内官说是大军进城,还是速速的问明是非。清楚事体为好。”

对这个意见大家自然都是点头,那几个内官在百官参拜的时候已经是闪在了一边。现在提起,所有人的目光都是集中了过去看着,几名武臣有些着急,也顾不得什么君前失仪,再说这种要紧的时刻,御史和负责礼仪地官员也不至于这么不开眼。

“到底是那里的兵马,你们快说……”

“还请圣上移驾。万金之体不可轻忽……”

朝堂上七嘴八舌地在那里喧闹,说起来,现在的群臣已经是很少考虑皇帝自己的打算了,那边的都督同知李宝斌本来是驻守在城外领着十二团营,今日却是和兵部核对,所以进京,他也是有参加朝会的资格。

此时他就在那里详细的问着所谓的进京军队地模样,那些太监本就是远远的看到一些士兵拿刀弄枪的冲了过来。看的也不仔细,最多也就是勉强看清了旗号。但是他说的这些对于世代掌兵的武将们来说已经是足够。

李宝斌本就是勋臣出身,朝政上面的各种套路和应对方式也算是老奸巨猾,虽然心里面念叨着:‘这不是秦军的模样吗’,可是脸上却做出了茫然地神色,用手搓着下巴。一副琢磨的模样,什么话也不说。

还没有等他说出口,殿上的嘉靖皇帝没有丝毫皇帝体统的开口解释说道:

“朕倒是直到来的是谁家的兵马。”

这句话一出口,全场安静了下来,黄锦在那里偷眼看着站在武将队里,却一直没有说什么话地陆炳,发现陆炳满脸都是平静的神色,像是十分的镇静一样,黄锦这才是有些宽心,不过隔着这一段距离。显然他是无法发现陆炳的眼角有些轻微的抽动。

皇帝说了半截话就没有继续的解释。因为没有什么解释的必要了,全身戎装的周林在几名亲兵的护卫下大步的走上殿堂。秦军多年征战积累下来地凶煞之气可不是京中这些过惯了太平日子地士兵可以比的,殿上地众臣脸色都是变化了,一时之间竟然是没有什么人敢于阻拦。

反倒是站在上首的礼部尚书严嵩偷眼瞧了瞧嘉靖,看到皇帝的脸色之后,严嵩此时已经是五十岁出头的模样,还是疾步的站在殿堂当中,指着周林大声的喝道:

“大胆狂徒,见到圣上还是如此的模样……”

话音未落,就看到周林和手下的亲兵已经是齐刷刷的朝着嘉靖皇帝跪了下去,严嵩心里面顿时是直到自己是猜对了,却做出一副愕然的模样愣在那里。

在皇位上的嘉靖看到严嵩的表现,脸上顿时是露出了赞许的神色,微微的点点头,那边的周林却是俯身在地,把全套的礼数做足,大声的说道:

“延绥分守副总兵周林,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陛下安排的事情,下臣都已经是办妥,幸不辱命。”

一向是在朝堂上面温文尔雅,静静听着朝臣们争论,近一年来已经是没有和内阁争论过什么的嘉靖皇帝,突然是在座位上‘哈哈’的笑了起来,而且他的笑声越来越响亮,嘉靖的身体并不好,所以很少激动。

所以在群臣和内官的印象里面,皇帝很少有什么情绪化的举动,一向是颇为的淡然,可是此时却看到皇帝从正常的哈哈笑,笑声越来越大,逐渐的变成了狂笑,眼泪都留了出来,殿堂上的都是大明帝国上的最高层,他们平日里面都是以极为庄重的形象面对世人,可是此时他们各个都是不知所措,看着座位上形似癫狂的皇帝。

此时的武英殿大学士夏言乃是首辅,夏言对事反应较慢,而且秦军进城,皇帝突然上朝之类的事情,一直在那里愣怔着没有反应过来。一直到现在皇帝在座位上狂笑,他才算是反应了过来。

不过事事已经是被严嵩抢占了先机,夏言清了一下嗓子,正正神色开口说道:

“陛下!”

嘉靖皇帝好像是没有听见一样,继续在那里大声地笑着,明朝的文臣对待皇帝向来是不客气,看着皇上如此的失态。在朝堂上的文官们顿时都是露出了不悦的神色,夏言更是把自己的嗓音抬高了一些:

“圣上!!”

笑声是在剧烈的咳嗽下面停下来地。这时候,龙椅边上的几名太监才敢过去伺候,他们也是被吓地不敢动弹了,嘉靖皇帝看着下面依旧是跪在那里的延绥副总兵周林,当日兴献王府在嘉靖三年的时候,王府里面连倒马桶的下人都已经是七品以上的官员,到了现在。很多人都是一方大员,或者是中枢的重臣。

下面的延绥副总兵周林,当时在王府地武将里面并不让人喜欢,所以也没有什么好的地方给他去做官,在陕西延绥这种整日和鞑子兵互相杀来杀去的地方做武将,包括西安知府胡宗仁,去传旨接应的太监芮小三,田信。这些人都是属于潜邸旧人里面不是最亲信甚至可以说是被疏远的那一批人,但是这次却主要是依靠他们。

可是自己最信用的那些人呢,已经是平静下来的嘉靖没有理会下面夏言和一干文臣,反倒是把目光转向了站在人群中的司礼监大太监黄锦,司礼监大太监黄锦可是内相,权重无比。朝廷内外都是要礼让三分地大人物,可是这次却没有按照规矩侍立在皇帝的身边,反而是站在群臣之中。

现在的黄锦脸色惨白,好像是在躲避什么一样,嘉靖的心里面顿时感觉到无比的快意,随着嘉靖平静下来,朝堂上也是渐渐变得鸦雀无声,每个人都是跟随着皇帝的目光,希望从其中发现些什么。

有些人嘉靖皇帝只是一扫而过,并没有过多地关注。有些人则是被看了很长时间。一直是在那里装作眼观鼻,鼻观心的严嵩其实一直在注意着皇帝的视线。他发现嘉靖皇帝所看的大多是一些勋贵和还有些旧臣。

这些人其实是有个共性,朝堂中的各位大臣们都是眼红了许久,他们手中都有一棵摇钱树,摇钱树的名字叫做“京师商团”。

“黄锦为朕操劳了这么多年,也该休息一下了。”

令人不舒服的安静过后,嘉靖皇帝悠悠然的话语在殿堂之中响起,黄锦浑身一个激灵,连忙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跪了下去,能看到大太监黄锦的背后已经是完全被汗水湿透了,只是跪在那里不说话。

“养老的银子朝廷就不管了,黄公公在关外可以有偌大产业地人,出关养老也就是了。”

尽管大家不知道关外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可是皇帝地这个处置,无疑就已经是判了流放,大明的常例是在流放地道路上动手杀头……,黄锦什么话也不敢说,只是在那里磕头。太监本来是天子内臣,天子家事自然没有大臣愿意插言,不过接下来的话,却是人人动容。

“朕和陆卿家从小为伴,也不忍看陆卿家如此的辛苦,还是回家休息吧!”

语句虽然是轻松,可是脸色却是森然,那边的陆炳表现的比起黄锦要正常许多,不过从来都是红光满面的脸色突然间变得灰暗许多,陆炳走出来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了几个头,开口说道:

“多谢陛下恩典……”

虽然是镇定,不过话音之中还是有些颤抖,看着皇帝的处置,在朝堂上的众臣终于是维持不住镇定,微微的有些骚动了起来。

不过现在的殿堂内外已经是进行了换防,穿着并不那么体面的秦军士兵们替换了那些光鲜的大汉将军和侍卫们,而且这些大臣们心里面都是明白,这个延绥的副总兵周林既然是安然无恙的进入了紫禁城,说明整个京城的防务都已经是给秦军接管了。

当御马监禁军的副将和太监田信一起出现在这里的时候,所有人更是清晰无比的认清了形势。

文武百官之中有几名勋臣和文官突然之间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趴在黄锦和陆炳的身后连连的磕头,明朝虽然是绝对的皇权,不过文官系统,勋贵系统的权力也是特别的大,就算是皇帝也要是忌惮几分,所在很少有撕破脸的情况,更不会出现这种臣子好像是平民在衙门一样的场面。

完全的奴颜婢膝在那里重重的磕头求饶,已经是多年不见的场面了,所谓的朝臣士大夫的风骨此时都是荡然无存,在朝廷上的众臣看到这些人,反应再迟钝的也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大家的心中都是惴惴,因为有些事情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是帮腔过,反倒是礼部尚书严嵩在那里表情虽然是颇为的严肃,心里面却有些高兴。严嵩的发迹还是在一年前去湖北扫墓。

这个墓可是嘉靖父母的墓地,祭扫之后回京,严嵩口称墓地有种种祥瑞之像,让嘉靖皇帝大为高兴,这才是慢慢的发迹起来,在这之前的严嵩虽然是素有能臣的名声,可是根本不会有什么重要的职司,自然没有什么分肥的机会,当日看着京师商团后面的勋贵发财眼红不已。

没有想到此时却可以在旁边看热闹,抽身事外,而且这次的动荡过后,严嵩估计自己可能还是要上一个台阶。

“这几位卿家可都是忠心之臣啊,前段时间朕为赋税忧心的时候,几位卿家可都是极力的说,官家不可与民争利,至今寡人想起这些话,都觉得真是忠心之言。”

下面的谁还敢接话,只是在那里听着嘉靖自顾自的说话,显然是积蓄了一年多时间的怨气都在此时发泄了出来,听得皇帝在那里继续悠悠然的说道:

“不与民争利,这话当时让寡人惭愧无地,朝廷无钱,边镇的官兵连衣甲粮草都置办不完全,还谈什么保家守土,若是鞑子入关,难道你们要把这利送给鞑子吗!”

语气突然的严厉,嘉靖皇帝一下子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颤抖着手指着下面的大臣怒骂道:

“为了这利,你们把朕变成了聋子,瞎子!!”

整个殿堂上无人敢继续站在那里,顿时是跪倒了一片……

新政 真实

黄锦被发配辽东边镇,刚出京城就有锦衣卫追上来,宣读了另一道诏书,或许也没有这个诏书,最后的结果非常的简单,黄锦在附近的树林中上吊自杀。

嘉靖皇帝的奶妈是陆炳的母亲,双方可以说是从小的交情,而且陆炳在嘉靖登基这些年还是做了许多实事,所以皇帝也并不算是心狠手辣,只是把他囚禁在自己的府邸里面,也已经是了不得恩典。

京师各种从洪武立国,成祖靖难,以及在历代的大事中存留下来的勋贵们有十几家彻底的消失了。

这件事情民间自然是流传着这样那样的版本,不过都有一个名字叫做“检地案”,事情的起因就是收取关外新开垦的土地的赋税,但是检地无法成功,而引起的一系列的反应,到最后一方举起了刀。

现在的东厂和锦衣卫都是由芮三太监统领,太监田信与周林合掌御马监禁军,事实上证明,在朝廷里面朝臣如果和内官勾结,皇帝的命令根本无法传达出去,在那里就会变成一个瞎子和聋子。

不过也就是仅仅如此,皇帝拿下了陆炳和黄锦以及他们的党羽和依附者之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异动,原本进入京城的秦军和御马监的禁军已经是全副戒备,用来防备京师城外的十二团营的反扑,但是皇帝的旨意传出城外之后,十二团营的各级将官监军,都是顺从地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

事情到了如今。就连嘉靖自己都是有些纳闷,这一年多来,自己的每一道有关于京师商团的旨意都是会被内阁驳回,想要直接让自己的太监下达中旨,但是司礼监拟票的中旨外朝知道的不比自己晚多少。

而且渐渐地什么消息也是不会传到自己的耳中,国库愈发地贫瘠,嘉靖都以为自己已经是被权臣架空。朱家天下已经是快要变色了,谁也没有想到。费尽心机的调来了忠于自己的边军,破坏祖制让边军进京。

动手清理的时候却发现是这么的容易,难道自己的判断错误了吗?

嘉靖皇帝始终没有注意到的是一点,自己不能通畅下达地旨意只有那些有关京师商团产业的旨意,说白就是,不能耽误臣下发财,可是京师商团的种种手腕。京师商团的高层人物太过煊赫。他们的动作让皇帝产生了戒心,接下来所有的举动在皇帝的眼中就都是和谋逆相关了。

事实上唯一能够证明谋逆相关的也就是锦衣卫在抄没山东大盐商黄平,也就是黄锦地堂弟家产的时候,发现了当年陈聋子和刘十三的反乱,都曾经在黄平的手中收取过钱财资助,这是为了换取盐路的平安。

其他的事情,最多也就是只能查到贪墨和渎职,蓄养兵马之类和谋反息息相关地举动是一点也没有。不过文人和锦衣卫东厂等机构对于编造证据还是有丰富的心得,关外庄园的护卫队员和商号的护卫们都是被当作造反谋逆豢养的死士等等。

皇帝掌握住朝政之后,边关严阵以待的防守,也无从谈起什么庄园的粮食和赋税了,现在的国库依旧是空虚异常,虽然说是抄家有所补充。可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已经是成为建极殿大学士的严嵩提出了一个方法,说是天下间商业繁荣,与其在农税上面下功夫,不如多在店铺和手工场上面做文章,而且天下大治,粮食充溢,民间的谷贱伤农地议论越发地厉害,不如用商税收买粮食充盈府库,这可是商民两便的好事。

而且严嵩地这个奏章和那些泛泛而谈的空话颇为不同,奏章上面还有若干的店铺。商号的名单。遍布京师,保定。太原,济南,南京,苏州,杭州,扬州,松江等等各个富庶的府县。

看到这个奏章之后,嘉靖当真是龙颜大悦,这些商号和手工工场的背后都是那些勋贵,而且都是在这次所谓的“检地案”失势,动手收税也不用担心有什么抵制,真是彼此方便的事情。

平日里面,这等触犯勋贵利益的政策和奏章向来都是那些清流们的专利,反正是年年都要取消所谓勋臣故旧的各种优惠,也没有什么人听。真正的朝中大佬从来不作这样得罪人的。

严嵩现在已经是朝中的大佬,他也不是那种理想主义的官僚,他也是知道官场上不可以树敌太多,不过他还是出了这样一个政策,得到的反响也是大大的出人意料,朝野上下无不是称颂严嵩此举乃是利国利民的良策,现今的皇上如此英明,自当是采纳。

嘉靖皇帝牢牢的控制住京师和收回权柄之后,已经是觉得现在不会有什么人来反对他的决策了,严嵩的奏章既然是附和他的心意,而且在群臣中评价又是这么高,自然是值得实行。

对这个政策反对最大的就是京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