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宫-玉兰曲-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怎么行……”虽然看起来比宽大的衣裳更具风情,但我依旧存有顾虑,“虽然真是很好看,但未免太过暴露,有失体统呢……”
权禹王想了想,“那这样,在外面再配上宽松的罩纱衫,兼具汉唐之风,内修长外飘逸,这样不仅新颖美丽,而且在秋日里更加暖和。”
想着这种两全其美的办法,我高兴起来,“这样好,那我明天就命织锦司做出这样的衣服来。”
后来这种汉唐衣制作出来很快就受到了宫中妃嫔的推崇,更因为它需用上好的衣料和精细的刺绣制成,大胆体现女子玲珑娇媚的一面,因此成为了大胤后期已婚高贵女子的特定穿着。史书家们曾将它记载并归功于我,只有我知道这件衣服真正的发明者实际是一位皇帝,那是一个男人以不同于女人的眼光对美的欣赏。
一个月中后宫请了杂耍班来表演,而此时我的新衣也刚好完成,当我睡过午觉精心装扮后,在宫人簇拥下来到外堂,后宫妃嫔穿着各色衣裳早已等候在那里了。
我在如意的半搀下走向看台最前面,已感到沿路人群中有小小的骚动,当我站定面对她们时,可以看见她们无一不流露出的讶异和惊艳表情。
那天我穿的衣服正是权禹王想出来的款式,我则在逛花园时突发奇想相配以金红鲫鱼为主题的图案。我身着的汉裙紧紧地包裹着我的身体,旨在展露出女子曼妙的身材,白色锦缎上画着游动着的黑色、红色和金色的鲫鱼形态,拖地裙尾也做成了类似鱼尾的形状,颜色朦染上类似于茑尾鱼鱼尾的色彩。外面配着的宽大黑色罩纱,上面绣以荷叶和荷花的图案,使裹裙本展示出来的曲线变得若隐若现,虽然里面尽展媚态,而外面则不失庄重和飘逸。更微妙的是,当我走动起来时,鱼儿和荷叶的上下层次给人以动态之感,仿若鱼儿真的在荷池中游动般。
我抬头对众妃嫔缓缓说:“大家都等久了吧,都坐下开始看戏耍罢。”
待我坐下以后,后面也是一阵环佩之声,并伴着阵阵不同的胭脂香气传来。
看台的前面是一片宽阔的空地,四周各站着一排宫中侍卫,杂耍班早搭好了戏台,上面的演员身着鲜艳,先齐齐向这边请安后,一阵锣鼓声响后戏耍就正式开始了。
在我身后按照身份地位错排着后宫妃嫔,最贴近我的是左边稍靠后的皇后,右边稍远则坐着庄德妃,其次才是已经上了年纪的慧贤妃,姊以及朵昭容等。
戏才刚刚开始不一会儿,一向端庄稳重的皇后忍不住凑过来道:“太后,您今天衣服的款式真是新颖,前所未见,连贴近的样式也未曾见过。不知是织锦司哪位工匠有这样的巧心思,真是该好好提拔,以后也让他为我们设计几款新奇漂亮的。”
我笑道:“并不是织锦司的人,却是跟衣饰毫不相关的人偶然想出,这才命织锦司做出这样的衣服来。”然后自贬着说:“也就是哀家这般年纪,也不顾什么脸皮好意思穿这样不成体统的衣服来。”
“太后说得是什么话。这款衣服虽然未曾有前人穿过,但穿上却高贵精神,把臣妾们这些人的衣服比俗气了。若是太后不觉冒昧,臣妾和后宫的众妃们也想穿穿这样的衣服看呢。”
“怎么会呢,”,我回道,“哦,说起衣服”,我回头找寻坐在后面的姊,姊见我欲与她说话,脸上又是警惕又是不安,但又不得不走上前来听候。
“今天大家都趁此难得机会展示秋日新做的衣裳,为什么淑妃却仍穿旧衣呢?难道是上次哀家为淑妃选的衣料淑妃不喜欢么……”然后我不无遗憾地叹气道:“可是哀家认为那匹杭州刺绣也算是这批进贡布料中最精致的了,穿起来应该和淑妃温文高贵的气质很配。”
姊低头有些惶恐地回道:“承蒙太后夸赞,可是后宫地位有差、身份有别,臣妾自知配不上那样的衣服,因此虽感激太后的厚爱,却万万不敢造次。”
“哦?哀家当初只是觉得人衣相配,再者皇后和德妃等都是后宫有美德的人,断不会计较一件衣裳,所以才一时忽略了后宫等级。现在得到淑妃的提醒,看来哀家当初真是做错了。”
我的主动认错,不仅使得姊一时不知所措,更使得皇后和德妃等两旁妃嫔惶恐起来,皇后不得不率先堆笑表态道:“淑妃说得严重了,虽然说后宫等级森严,但毕竟我们是一家人不必那样条条框框的。太后的心意淑妃就接受罢,改日做好衣服都让我们瞧瞧,太后说相配我们也都很期待。”
姊的表情很是为难,小声说:“可是臣妾实在是不好……”
“淑妃你就不要推拒了”,庄德妃以一贯稳重的语调劝道:“你的心意我们都明白,可是你再拒绝让我们在太后面前如何自处,还以为我们怎样欺负你呢。”慧贤妃也点头附和。
姊被点醒其中的利害,不敢再推辞,回道:“那臣妾在这谢谢太后的赏赐了。”然后对皇后、德妃贤妃等点头含谢,非常的恭敬有礼,也难怪后宫妃嫔与她相好。
我心中这样想着,脸上却露出开心的表
31、宝瑶 。。。
情,拊掌道:“好,这样才见我大胤后宫和谐安定,妃嫔之间毫无间隙呢。哀家今天高兴,暂不讲什么等级排序,淑妃你就搬过来坐,咱们几个一起说说话。”
皇后等人的表情僵硬了一下,但很快隐去,皇后欣然说:“这样才好,快把淑妃的椅子搬过来,在我和贤妃之间好了,离太后也近些。”
姊脸上虽应承的笑着,但脸色却开始发白。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频频侧头与姊谈点台下变出的新奇戏法,一派谈笑风生的亲热模样。
我也注意到了皇后德妃等略不自然的神色,更瞥到了后面娜木朵儿铁青的脸和几位嫔妃们尚来不及掩饰的愤愤表情。
再看姊那有如哑子吃黄莲有苦说不出的表情我差点忍不住掩嘴笑了起来。
不过幸好这时传来“皇上驾到”的禀告声止住了我的笑意,我并未想到权禹王会突然这个时候出现,因为我听说今天下午他要忙于接见一位从边疆回来的将军。
后宫许多妃嫔也好久没见过皇上了,一阵兴奋骚动,纷纷站起来迎接圣驾。
侍从早已在我身旁加了御座,待权禹王走近我时,他双目一亮,目光在我身上来来回回的逡巡,最后以深情的眼神盯了我一会儿,对左右说:“哦,今天太后穿了新衣尤其的光彩夺人呢。”
左右妃嫔附和道:“是的,臣妾们刚才也正谈论太后别致的新衣裳,加上皇上又如此赞赏,臣妾们也按耐不住想试试呢。”
姊见皇上来了,欲往后退去,我见了紧忙抓住姊的手,柔声说:“淑妃你就坐着罢,皇上来了你更应该亲近亲近才是呀。”然后转头对权禹王说:“今天哀家让淑妃离哀家坐得近些好多说说话,想必皇帝不会怪罪吧。”
“既然太后这么说,朕能有什么意见。对了,今日凌将军从西南边疆回来,听说后宫来了戏耍班子,所以带他过来凑凑热闹。”
“下臣叩见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及后宫众位妃嫔娘娘。”
我顺着那温和的声音望去,看见一位身着象牙色底黑金麒麟图案衣服的男子跪于面前。
我伸手道:“凌将军快起来。”此时在座的妃嫔早已以扇半遮面,还有一些举起袖袍侧脸过去以示避嫌。
那凌将军拜谢起身,却还是微低着头目不斜视,退到权禹王一边去,只见他站定后身姿挺拔,身高与权禹王不相上下,但身形却比权禹王瘦削,加上我注意到他的手修长白净,一时倒不觉得他是行军打仗之人,反而更应该适合操琴作画。
待权禹王坐下,皇后与那凌将军说话:“唔,昕弟,好几年不见,你似乎比以前更有军长风范了。”言语间似乎非常熟稔。
权禹王笑道:“可不是吗,虽然朕与他分别不到一年,却也有更当刮目相看的感觉。”然后对众人说:“凌昕是朕母家舅舅的儿子,算起来是朕的表弟。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到朕的府上生活,行过成人礼后就随着还是亲王的朕守卫边疆,东征西讨,朕视他为尽忠的部下、兄弟甚至半个儿子,所以大家对他不必如此拘谨。”
原来是自小就跟在权禹王身边的表弟……我暗忖,怪不得权禹王会把他带到后宫之所,而皇后对他又如此熟悉了。
“呵,”慧贤妃这时打趣说,“臣妾觉着昕弟看起来比臣妾们还要拘谨呢。这让臣妾想起昕弟刚来府上的时候,瘦瘦弱弱的,也是一副不大爱说话的样子,当时臣妾们哪里想到那个腼腆的少年会现在变成如此有气魄的将军和朝廷的栋梁了呢,臣妾们这些也算看着他长大的后院们真是为他高兴啊,也为皇上有此得力的自家人高兴。”
这时那位叫凌昕的将军依旧以那温和的声音恭谨地回道:“臣出生时身体孱弱,家里人为了锻炼臣的体魄让臣十二岁时就跟着皇上,在亲王府住了三年,皇嫂们那时对臣的照顾臣现在还感恩在心,不敢忘记。”
权禹王点了点头,回忆道:“朕也记得他那时候的身体很弱,若不是舅舅求朕,朕当时真不敢想将他带在身边。而现在呢,虽然还是沉默寡言的样子,但是你们没有见他在军中说一不二的将军气魄。”
德妃说道:“臣妾估计最吃惊的说不定是宝瑶,昕弟只比她长几岁,那时候她经常缠着昕弟。臣妾还记得她那时欺负昕弟老实总是做些恶作剧,但现在她若是路上遇见昕弟肯定认不得了。”
众人一片笑声。
这时权禹王在两人宽大袖袍的掩饰下偷偷地攥住了我的手,我看向他,他向我笑了笑,想必是因为皇后德妃等人与凌昕聊得很熟,他怕冷落了我。
接着大家又开始看戏,间或聊些闲话,突然皇后似想起了什么,问道:“昕弟两三年前听说你的妻子病逝,那时你心灰意冷,拒绝了当时为你再说亲的人,也不知现在是否还有意中人出现?”
“并没有续弦。”凌昕平静地回道。
“男人总是需要女人照料日常起居,况且你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总要找个母亲才好……”
权禹王听到这也不住点头,说:“朕倒是粗心忽略了这件事,皇后说得对,凌昕你确实应该考虑再成家了。”
“哀家几个舅舅的孙女,年芳不超二十,容貌秀丽,如果凌将军感兴趣的话哀家不妨介绍给你。”我以扇掩嘴轻声说道。
我能看出权禹王对凌昕的器重,凭借权禹王对他的信任,凌昕调回京都做武内官指日可待,日后势必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所以拉拢他与他结亲总是好的。况且我母家南宫氏与皇帝母家凌氏两大家族联姻会使彼此的势力更加牢靠。
皇后等人怎会不明白这一点,刚才皇后如此发问恐怕也有为尤氏打算的意思,只可惜被我抢先了一步。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凌昕,他依旧是微低着头的模样,使人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他明显地愣了一下,也许是思索了一会儿,然后回道:“臣感激太后的垂爱。可是太后也许不知,臣的亡妻是因为臣常年在外,思念过度而逝去的。臣与她是媒妁之言,相聚时间亦短,虽谈不上有什么深挚的爱意,但自从她死后臣觉得这样的自己只会空负女子情谊,委实罪孽至深。虽然目前也有逢场作戏的女子,但对婚约一类实在觉得百无聊赖,望太后能够体谅。”
他的话说得恳切而又没有破绽,同时暗指现在不缺女人,只是对结婚心灰意冷,叫人无法再以什么理由去强迫他。
我点了点头,“凌将军既然说到如此地步,哀家也不能强人所难了。”
至此众人再无闲话,都专心地开始看戏。可不一会儿,我看到娜木朵儿起身不悦离席,我想她该是介怀姊的事,更怕她出去以后做出什么冒失的举动,故也以更衣的借口暂时离席。
我经过了那一直微低着头不敢看众妃嫔的凌昕,可是莫名地我又回过头去看了一眼,迎上的正是他微抬起头打量我的目光。
四目相对。
他年纪应该与我相仿,整个人带着成熟诗人苍白儒雅的气质,脸瘦削而干净,目光温柔。一点也不像个军人。
而他见我发现他在看我,有些无地自容,很快又再次低下头去。
“昭容!”我在后面喊道。
娜木朵儿和跟着的两名宫娥回过头来,娜木朵儿见到是我,明显地表示出一种抗拒神情。
“迟些时候到哀家宫里来。”我平静命令道。
然后我没有给她任何说话的机会,不再理会她,转身穿过回廊来到一小偏殿,那是专门用做临时休息、整理妆容的地方,里面配有铜镜胭脂和花粉,我来到铜镜前稍作整理,待了一小会儿,方才起身离开。
那时四下静悄悄的,后宫妃嫔都正在看台上兴致勃勃地看戏,宫娥太监们也皆伺候左右,这里反倒没有什么人走动。偶尔有树上的鸟儿喳喳的声音。我抬头望了望天空,秋日里下午阳光和煦,巨大的古树在回廊上投下大片斑驳的阴影,显得有些诡秘。
就在这半光半影中,我看见前面那个静静靠在廊柱上的人,这时有树的沙沙声传过,他侧脸上投着的树影也摇曳起来。
权禹王转过头来,也许是影的原因,他的头发乌黑无比,他的眼眸如同卧在井底的黑石,深沉而湿漉漉的,他看见我以帝王的气势缓缓地伸出了他的手。
我将自己的手覆在上面,柔声问他:“你怎么会在这?”
“朕见你没有带任何侍女出来,以为你要与朕相会。但朕不知道你进了哪间偏殿,所以在这里等你。”
我见他果真身边没有带任何随从,轻笑起来,说:“我只是想自己出来走走,并不是为了别的。”
他靠近我贴着我,温柔而沉着地说:“那有什么关系。现在不就是个好机会吗?”
我抬头望向他,总觉得此时的他与以前不太一样,有一点点邪魅,说话又有点下流。“权禹你怎么了?”我抚向他的脸关地的问道。
他将我紧紧贴向他的身体,近得我可以听到他的呼吸,他的声音沉哑,“因为你今天实在是让人心动……当你穿着这件衣服出现在朕面前,朕觉得按耐不住,朕多想告诉天下眼前这个绝世的美人儿是属于朕的……”
我觉得脸上热辣辣的,权禹王手轻抚着我额中央那半月形金红鲫鱼状的薄钿,在我耳边低声哄着说:“快告诉朕,你刚才在哪间屋子,我们现在过去……”
“如果被人看到了怎么办……”我试图推开他,担忧地说。
他拉起我大步向前走着,说:“看到就看到罢,如果看到了朕就宣布你是朕的女人,光明正大地在一起。”然后他找到了偏殿的门,将我推进屋中,砰的一声将一切关在了门外,搂住我狠狠地吻了起来。
32
32、封邑 。。。
我整理好衣裙,感觉浑身还是有些发热,拍了拍脸颊让自己镇定下来,看了一眼权禹王,先他一步离开了偏殿。
我穿过回廊,四周似乎还是没有什么人,直到走到回廊尽头靠近看台的路上,看见了左右张望的凌昕。
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又再次没有间隔的相视,都怔了一下,不过我很快恢复了常态,以太后一向庄重的语气问他:“不知凌将军在此左右张望,是为何事呢?”
凌昕马上向我请了安,回道:“皇上刚才独自一人离席,到现在还未归,臣怕出什么意外特在此迎候。深宫内地臣不敢擅踏半步,不知太后在回来的路上可遇见圣上。”
“哀家刚才出去透气,却并未见皇帝踪影。”
凌昕“哦”的应道,但是又突然直直地看了我一下,我不知道此时我的脸色是否恢复常态,被他看得心虚,刚想斥他无礼,他又忽然低下头去。
“太后……您左边的发髻有一束头发散落下来,许是因为那边荷钗歪了的原因吧。”
这时轮到我慌乱了,也幸好他此时低着头看不见我的神色,但是我也无从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我伸手去捧扶我的发髻,唯有对他说:“多谢凌将军的提醒了。”
“哦?凌昕你怎么在这?”权禹王的声音传来。
我忐忑地看向他,等看到他衣袍整齐毫无凌乱时,才稍稍心安。
我半开玩笑地对权禹王说:“凌将军见皇帝迟迟未归,心系你的安危,所以才一直等在这里,其忠心和细心真是让人感动。”
“朕刚才转到膳房,亲自点了些瓜果和点心一会儿让宫人送过来。”权禹王解释道,这个说法既有人证又有物证,我心中暗叹权禹王想得周全。
戏班结束后,我回到尔玉宫,不一会儿外面通报说娜木朵儿过来了。
娜木朵儿走进来时,脸上还明显带有别扭的情绪,当她跪下给我请安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叫她起来,而是走到她的面前,拿扇子抬起她的脸,拉长声音说道:“朵昭容这是对谁使性子呢?是因为刚才淑妃坐到前面的事情吗?刚才你的不满恐怕在座的没几个看不出来的,难道昭容就不懂得对自己的情绪稍加掩饰么?”
娜木朵儿的年纪比我要长,我这样对她使她感到了羞辱,她别过头去,愤愤地说:“臣妾狄人,的确是直性子惯了。但至少臣妾不会愚弄别人。”
“昭容的意思是哀家愚弄你了吗?”
“臣妾不敢,臣妾只是愚蠢得没想到到底是血浓于水。臣妾总听说中原最重礼节,可是刚才淑妃明显是僭越上前,出尽风头,而这一切恰恰是太后一手安排。淑妃是太后的姐姐谁也不敢说什么,但既然如此,当初太后何必一副要与臣妾站在一起谋事的样子?这难道不是对臣妾的愚弄吗?”
“血浓于水么?”我喃喃地重复道,然后冷笑一声,“这句话未必不对,只是对哀家不适用罢了。昭容你起来吧。”
娜木朵儿吃惊地望向我伸出来的手,迟疑地站了起来。
我看着娜木朵儿,神色缓和了些,说:“昭容是否还记得哀家上次为什么不让你动戈敏那孩子?因为淑妃有后宫的支持,戈敏如果出事,追究起来其后果可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我们要先从淑妃下手,不要跟哀家说栽赃陷害什么的,以淑妃现在的形势,即便她杀了人皇上也未必会对她处以死刑。只要不是一招毙命,对淑妃做什么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当前紧要的,是让淑妃变得孤立无援,没有人肯为她出头说话,让后宫的人嫉恨她,甚至代替我们去陷害她,那时我们想对她做什么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吗?”
娜木朵儿的目光渐渐清亮起来,惊喜地说:“哦……哦,那太后将最好的衣料赏给她,还让她几与皇后并肩是为了……”
我掩嘴狂妄地轻笑了起来,“淑妃那么讨皇后等人的欢心不就是因为她行事低调谦恭吗?那哀家就偏偏抬举她……”
娜木朵儿高兴得再向我跪拜,磕头说:“有太后如此妙计臣妾和翰儿还愁什么呢。臣妾实在愚昧,万望太后不要介意臣妾方才的莽撞。”
“这没什么,淑妃那自有哀家这边计谋,但是昭容你也勿要高兴得太早了,二皇子是否自己应该长进些呢?”我责备道,“上次皇上问起那个回姬的事已隐隐有责备之意,但哀家听说现在二皇子尤其宠她并因此忽略了正妃,这件事是否是真的?还有,听说皇子手下的家将们性格暴烈,前段时候与大皇子的人在街头发生口角。”
我见娜木朵儿想解释什么,摆手阻止她说:“哀家不想听谁对谁错,但这些事对二皇子的形象有损却是事实。昭容是不是觉得大皇子注定无缘帝位就因此毫无顾忌。但哀家告诉你,真正聪明成大事者就该好好地对待他,甚至巴结他,因为他背后有皇上和皇后在看着,让二皇子给哀家好好表现出一派兄弟和睦的局面来。”
“是……臣妾回去一定好好管教翰儿,不让太后失望。”娜木朵儿诚惶诚恐地回道。
“太后,帝姬来了。”年儿在屋外禀告道。
“快让她进来。”今天的戏耍本来想叫九珍同去,可是这孩子竟然说不感兴趣,也不知道去哪疯玩了。
九珍今日穿了一件月牙桂花图案的衣裙,披着长长的藕荷色纱帛,将她本来单薄的身体显得更加瘦削修长。她颈上带着坠有如意玉佩的金圈,梳的发髻是少女简单的款式,中间插有一枚白玉簪子,十分清新脱俗。
这样简单的装束将她的面容凸显出来,她的眉毛弯弯的,并不浓密甚至呈淡棕色,但正配她稚嫩的年龄;她的嘴唇红润柔软,让人想起清晨园圃里新摘下的樱珠;我最羡慕赞叹的是她的眸子,颜色比黑玉还要纯正,清澈明亮,宛如秋水;下巴尖尖的却并不突兀,将她精致的五官很好的包拢起来。我看着自己美丽得好似瓷娃娃的女儿,心中不由得感到自豪,真是越看越欢喜。
九珍拎着长裙右手持着美人团扇蹦蹦跳跳走了进来,见到我双目一亮,然后说:“母后今天的衣服真是好看。”然后方才看到坐在下旁的娜木朵儿,点头应酬说:“朵昭容好。”
九珍对娜木朵儿的态度有些冷淡,当然并不是刻意的,她对皇后和其他妃嫔也大抵如此。也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除了与我还有说有笑外,她对其他的事情却越看越淡了。
娜木朵儿虽然比九珍年长近两轮,又是她皇嫂的身份,但对此却不敢以为忤,反而堆起笑奉承九珍道:“呦,几日不见帝姬,感觉又长高了些,也越来越有大姑娘家的样子了。不愧是太后的女儿,长得像小仙女下凡似的。”
九珍礼貌地回答:“谢谢昭容的夸赞。”
娜木朵儿坚持不懈夸赞道:“别看帝姬年纪小,但教养和才情在宫中却有口皆碑。上次秋宴帝姬的琴声已让人惊叹,也不知何时有缘再听,想必更加炉火纯青了吧。”
九珍以优雅的声音回道:“只是不巧今日没有携琴而来,改日有机会吧。”
之后娜木朵儿又说了许多赞扬的话,可九珍却并未表现过多的愉悦神色,直到娜木朵儿也觉得无聊,于是找借口讪讪而去了。
娜木朵儿走后,九珍才起身静静坐到了我旁边,低头伏在我怀里。
我轻抚她的头发,心中怜意顿起,心想虽然长得越来越有大人模样,但心性却还是小孩子呢。
“女儿,今天的戏耍你怎么不去看?”我问她。
九珍没有回答,长时间的沉默,后来轻轻唤了我一声,“母后。”
“嗯?女儿,怎么啦?”
“母后,给女儿讲讲父皇的事好吗……”
我心中一惊,拉开九珍看着她的眼睛,不可置信地问:“女儿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九珍低眸小声说:“女儿其实一直都忍住不问,怕提起徒惹母后伤心。”
“那你今天为什么突然问起,是不是听说了什么……”我问起这句话时,心中十分担忧。
九珍摇了摇头,回道:“不……虽然女儿自懂事起就知道自己没了父亲,但也并未觉得什么,这是因为母后对女儿珍爱备至,九珍想要的母后从未不许过,事事也替女儿考虑在前面,女儿没觉得自己比别人缺少什么。但是……前一段时间宝瑶来,女儿看着她家人和睦的样子,第一次感觉到羡慕。女儿为什么就没有父亲疼呢……”
九珍的话让我无话可说,心头却一阵酸楚。
“母后,父皇长得什么样子,就跟画像上那样威武吗?”
我悄悄摸了摸我眼角沁出的泪珠,点了点头,“你的父亲长得非常好看,你长得像他。”
“母后,那父皇爱我吗?他喜欢我吗?他有没有亲过我,抱过我?”
“当然,当然,他爱你,他说你是他最疼爱的女儿。”
“母后,那父皇喜欢什么?”
“你父亲弹得一手好琴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你是他女儿,所以也得到他的真传,弹琴也是那样的出色。”
我一句一句回答九珍,脑中浮现的全是端豫王的样子和他与九珍在一起的情形。
九珍听了我的回答高兴起来,打起精神说:“那女儿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地练琴。”末了又想起什么,失望地说:“可惜父皇也听不到了……”
我将九珍搂在怀中,轻拍着她说:“不会,怎么会听不到。他只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一定在看着你,关心着你。”
九珍在我怀中用力地点头,喃喃的叫着:“父皇、父皇……”叫着叫着就小声哭泣起来。
我心酸不已,心疼我的女儿为什么遭受和我一样的命运,自小就没有父亲疼没有父亲爱。
哭了一会儿,我擦干眼泪,也帮九珍擦干脸上的泪痕,宽慰她说:“女儿,难道皇上对你不好吗?既然羡慕宝瑶,你也可以和他好好相处呀。”
九珍摇着头说:“他待女儿并无不好,但那只是中规中矩的客气罢了。他是宝瑶的父亲,却并不是女儿的……”
啊……我可怜的女儿,没有父亲可以依靠的女儿,母后会加倍对你好,给你双倍的爱。
善善端了杯青禾茶给我,靠近我好奇地问:“小小姐您这么晚看地图干什么?”
我放下发黄的图纸,拉着善善在旁边坐下,责备道:“善你最近身体不好,这等小事不用你来做,我不是说让你这几天什么都不要干,只要好好休息了么。”
善善的脸上难掩苍老疲惫,却还打起精神说:“老奴什么事都没有,若是不在小小姐身旁反而觉得空落落的。”
我拿她无可奈何,唯叹了一口气,我指着我桌上的图纸解释道:“白天朵昭容的话提醒了我,九珍这孩子越长越大,再过三四年就可以行及笄礼了,我想早点为她选定汤沐邑(1)。因为现在权禹王的三位皇子身份已定,大皇子和二皇子皆已成人,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该正式册封封地了。我想抢在他们之前,为九珍内定一块上好的地方。”
“噢……”善善赞叹道,“小小姐为小帝姬考虑得真是细心周全啊。”
“我心中已经有几个好的选择,待找人再问仔细,让九珍挑选其一。”'TXT小说下载:。。'
半个月后我把九珍叫到身边,在她面前展开地图道:“好女儿,今天母后交给你一件好差事,让你挑选一块你喜欢的汤沐邑。”
九珍歪着头不解地说:“汤沐邑?那不是帝姬成人后的封邑吗?女儿现在还有三四年才行及笄礼呢,难道是母后想让女儿提前离宫?”
“怎么会呢。道理上虽然是成人之后,不过过一段时间皇帝的两位皇子就要册封封地了,母后要赶在他们之前先为你内定一块上好的汤沐邑来。”
“那母后跟我说说哪块地好呢。”
我指着地图的几个地方,一一的对她解释:“母后心中有四五块好的选择。比如这汝阳,自古就是紫气环绕的地方,谷物丰盛,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有时会发生干旱;再比如这江都,鱼米之乡,谷物一年三季,就是偶尔会发生涝灾;固安倒是很少有旱涝之灾,税收稳定,但民风有些许彪悍……总之是各有利弊各有千秋了。”
九珍仔细听着,待我说完还是有些迷茫,回道:“母后虽说得详细,但女儿对汤沐邑一事向来没有关注,一时间也难以抉择。母后先把地图给女儿吧,让女儿回去再好好斟酌一番。”
等过了几日九珍兴致勃勃地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