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演武之路-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奇怪的是,在另一方面,“符”的身体又对天地元气有非常强的亲和力,他在修炼的时候,每一次能调动吸取的天地元气,都是别人的数倍甚至十几倍之多。
按理说有这样的天地元气亲和力,“符”应该是很容易成为一代高手才对的,然而终归是无法留住天地元气的原因,使得他每次修炼的炼化效率都极低,终其一生,恐怕都只能在一二品徘徊。
并且“符”的这种体质并不是唯一的,当时还有另外一些人也同样有这种体质,世人公认,他们是不可能成为高手的。
一方面是极高的亲和度,另一方面又是极低的炼化效率,所以人们都将这称为废体,视为上天对人开的一种玩笑。
一般拥有废体的人,都会自动放弃修炼,一心当个普通人,安心过完一辈子。
然而“符”却不这样想,他一直都觉得,世间没有无用的体质,只有无用的人,他觉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适合这种体质的修炼方法。
尽管“符”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但这条路该怎么走,他还是没有半点头绪,不过他知道,世间一切至理,其实都蕴含在这是自然万物本身之中,于是他开始周游天下,为自己这梦想寻找一个答案。
在数十年的探索过程中,“符”观天象,察大地,大到山川地势,小到草木花虫,都在他的探索范围内。
终于,他在一些自然现象上得到了启发。
这个世界的修炼者认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由天地元气转化而来,天地元气包含一切,是万能的。
这固然是因为修炼者长期以来对天地元气的依赖,从而产生的一种崇拜心理,反正人们也很难证明这句话的对错。
“符”自然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他还有了另外的发现。
他发现,很多人们所熟知的自然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大日之光照射一件东西久了,就会燃起火,风吹动云雾,云雾激荡摩擦之下,就会孕育出雷。
“符”本能地觉察到,这些现象之中,就蕴藏着他一直想找的那条路,只是他一时还不知道到底具体是什么。
知道有一天他无意中得到一株名叫雷霆草的草药时,才晴天霹雳般,找到了那个答案。
雷霆草是一种奇特的草药,众所周知草药天生就能吸取天地元气,然后进化出各种奇特的属性,而雷霆草,它就因为本身蕴含一丝雷霆之力得名。
而“符”所领悟到的,就是两个字,转化。
既然天地元气可以转化万物,那么,它当然也应该能转化为各种攻击了。
要知道,废体的最大优势,就是那极高的天地元气亲和力,可以一下子调动数量庞大的天地元气。
所以,总有废体之人,应该研究的就是,如何直接去运用自己能调动的天地元气,而不是去想着将它炼化为元力,走武修那条路。
如果真能将这些天地元气转化成攻击力,那么,这将会是最适合废体的修炼方式。
但关键就在于,怎么去掌握这种转化之道。
由于在雷霆草上得到了灵感,接下来“符”就开始对各种草药进行研究,最终,他在一株风灵草上,研究出了第一枚符文,他就其命名为,“风”!
PS:看了有关大家的评论,说实在,有些惶恐
;
第五十八章 符文发展
这枚符文“风”,当然并不是说它能直接创造空气,而是说通过它,天地元气能够对空气进行影响,产生风。
具体来说,就是控制天地元气按照“风”的路线轨迹运转,它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力量,从而产生风。
像李浩那一手气爆,就是对风符的一种应用,将空气压缩,再使其爆炸。
“符”发明的这枚“风”,在符修的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符修的正式产生,为废体们带来了真正的希望。
事实上“风”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威力,它最多只能刮起一阵大风,杀伤力很弱,但它的出现给了废体们很大的信心,他们开始追随在“符”的身边,和他一起对符文进行开发。
他们成立了一个宗派,叫做符宗,“符”为宗主,自我称呼为符修,宗派的标志就是“风”,一个类似风字的图案。
所谓众志成城,很多事情都是开头最难,一旦找到突破方向之后,接下来很多事就顺理成章了,在众人合力之下,很快跟“风”的性质相近的一系列符文被开发出来了。
甚至,他们还有了其他重要成就,比如“水”、“火”、“雷”、“光”等系列的符文被相继开发出来。
等这些符文被开发出来后,符修们极为兴奋,因为随着越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就发现这个符文的世界实在是太过广阔了。
每一个系列的符文,其实都并不独立的,在一定情况下,它们之间也能相互转化,还有一些符文,甚至可以应用到任何系列中。
比如“凝”,它可以凝水,凝风,凝火,又比如“转”,“震”等,它们同样可以影响这些事物,像李浩的气爆,其实就是对“凝”的一种运用。
但是符文是开发出来了,又应该怎么去运用它呢?若是无法使用,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当然有办法运用,答案就是使用经脉。
天地元气按照各种符文的轨迹运转,就会产生种种神奇的力量,那么在什么地方可以最好地对天地元气进行控制呢,当然就是经脉了。
符修们的修炼方法,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以经脉为符,控制天地元气以各种符文方式在体内运转的过程。
等他们修炼越来越纯熟了,最终形成一种本能,一念之间,就可使元气完成诸般运转,挥手间呼风唤雷,怎一个威风了得!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简单粗暴点讲,就是符修们将自己的身体当做一个能量转换器了,是灯泡,是风扇,是电磁炉,而天地元气就是那电力,电力通过以后,就会有风火光等现象产生。
符修的这些手段,使得一开始他们出现时着实让整个世界震惊,尤其是那种种神奇表现,更为让人惊叹,敬畏不已。
甚至后来,有很多原本是武修的人,也转投符修,一时间,符宗风头无两。
甚至连符修自己,也开始以为自身高人一等,毕竟这等呼风唤雨的力量,可是传说中神的力量。
甚至为此符修们产生了一股自大的情绪,到处惹是生非,弄得很有些臭名昭著的味道。
然而很快,符修本身的很多缺点就出现了。
首先,转投符宗的武修们发现自己虽然也能修炼符文,但效果却大大减弱,比如控风,那就是比微风大不了多少。
这不出奇,符修本来两大要求的,一是极快的元气运转速度,二是大量的天地元气,可以说,只有拥有废体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符文的力量,别人的话,想控火还真不如直接拿个火把好点。
其次,是人们发现其实符修也并不那么强大,他们那些攻击,看起来神奇,但若习惯了,也并不是不可破解的。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符修本身的身体太弱了,这直接导致他们的战斗意识和反应速度都颇为薄弱。
看透了这一点后,当一名武修要对付符修的时候,就简单得多了,只要避开符修前面的攻击,距离近了,符修就是只能被蹂躏的份。
最后,就是符修自己本身的修炼,有很大的隐患。
当时的符修,几乎是什么符文都想要修炼,体内的经脉路线简直就是大杂烩,这问题可严重了,因为有些符文不适宜一起修炼的,有的是因为相互冲突,有的是因为力量太过狂暴。
想想,像“火”和“雷”的符文,一听就是比较狂暴的力量,两者一起修炼,开始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等到战斗的时候,就麻烦了,可是会爆的。
事实上,当时就有一些符修在战斗过程中,因为符文冲突,将自己炸得尸骨无存。
符修的这些缺点慢慢显现出来后,很快,惊艳一时的符宗就没落了,山门寂寥,就连废体们都不敢来了,毕竟符修太过危险了,谁都不想自己练着练着就炸得一点不剩了。
而这时,“符”也早已去世了,甚至连那帮先行者,也大部分不在了。
这位可敬的开拓者,在他研究出“风”的时候,就已经白发苍苍,在符宗还没辉煌时,他就含笑而去了,毕竟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废体们指明了一条一样之路。
也幸好这样,否则他要看到符宗后来的自大样子,还不得直接气死过去,这帮不肖子弟,完全违背了他的精神。
符修最重要的精神,应该是以虔诚之心去探索那无穷无尽的符文世界,而后来这帮人都做了什么狗屁事,先行者的成果居然被如此败坏,简直是不知所谓。
符宗没落后,一蹶不振了很久,甚至连原本大部分的符修都离开符宗了,后面连山门都破败了,世人都快忘了它的存在了。
然而谁都不知道的是,有一名叫“慧”的少年,毅然担任了符宗的宗主之位,他重拾当年符宗那研究的精神,带领宗门剩下的少数还在坚守的符修,一头扎进符文的世界。
并且,吸取了以往的教训,符宗立下门规,符宗从此不再招摇于世人面前,彻底隐世,也不再接受别人登门拜师。
以后符宗每一次的传承弟子,都由符宗派人出去暗中招收,只有心性人品俱佳的人,才会找入宗里。
就这样,符宗彻底消失在世人面前,更是把山门都搬进深山之中,宗里最重要的事,就是研究符文。
而后来,这位惊艳绝伦的少年,针对符修的缺点,提出两个概念,那就是“阵”的概念和符修三重境界的确立。
第五十九章 符阵的启发
“阵”,就是“慧”提出的一个设想,他认为,符修修炼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杂乱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各种符文都胡乱修炼,这样不出问题才怪。
所谓“阵”,就是符修在修炼的时候,应该以最多数枚最重要的符文为核心,其余的符文,应该以辅助核心符文,使核心符文能够发挥最大威力的目的来挑选。
核心符文和辅助符文相辅相成,主次分明,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阵”,符阵。
这样的话,符修在修炼或战斗的时候,就不会再产生符文冲突,从而将自己炸死的笑话了。
“慧”的“阵”的思想,为符修们带来新的希望,他们开始在“慧”的带领下,一心致力于对符阵的开发。
此时的符宗,在经历了一次几乎宗门破灭的洗礼后,已经变得沉稳起来,他们不问世事,只将自己沉浸于浩瀚的符文世界中。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开发,符修们成功地创出了一些符阵,比如以“爆”为核心的,他们就创出“风爆”“水爆”“火爆”等,至于其他的“震”“旋”“隐”等符文,也都被他们开发出来一些符阵。
而经过他们的试验,发现符阵的威力大得惊人,超乎他们想象。
这让符修们十分兴奋,说明他们的思路是对的,但是这回,符修们没有再声张,而是默默地继续进一步研究。
毕竟虽然符阵创出来了,但是符修的另一个致命弱点,还没有解决。
符修身体不强,战斗意识和战斗反应上的薄弱,使得他们面对其他体系的修炼者会非常吃亏。
针对这个,“慧”提出了符修的三个境界,外符境界,内符境界,神符境界。
外符境界,指的就是符修在开始修炼第一个核心符文,到修成一个完整的符阵这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符修只能运用单个或多个的符文,对符文威力的发挥也有限,并未能领悟到符文相互之间,那种相辅相成的奥妙。
这时的符修,尚未真正走进符文世界的大门,还在门外,所以战力不足。
内符境界,就是符修已经修得符阵,对于符文之间的玄妙联系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运用之间已经浑然无碍,一念之间就可发挥符阵的威力,端是可怕。
这时的符修,已经算是真正地跨入了符文世界的大门了,已经甚至已经有资格,去开发最适合自己的专属符阵了。
当然,同样的内符境界,实力也可以相差巨大的,毕竟修得符阵的多少,符阵之间的配合是否得当,都会影响符修的实力的。
门内门外,符阵是否修成,这就是区分外符和内符的两个标准。
按照玉佩里的介绍,符修一旦踏入内符境界,身体反应慢的缺点将不再困扰他们,因为符阵一成,攻守兼备,一念阵出,攻击强大无比,强大的内符境界的符修,哪怕面对武道大师,都丝毫不惧。
甚至到了后来,又有天才弟子开发出专门强化身体的符阵,更是将这一短板也弥补了。
至于神符境界,路凡没有在玉佩里看到有关它的具体介绍,里面只是简单地说:神符成,宗师难敌。
符修们虽然在符文之道上已经走得很远,掌握了强大的力量,但是他们却依旧隐居深山,一般并不轻易踏足俗世。
有了一次教训之后,他们已经知道,太过出风头并不是件好事,容易招人嫉,事后想一想,当初符宗衰退得那么厉害,背后未必没有其他宗派的推波助澜,否则一个大宗派哪能真的那么容易倒塌。
一个成熟的宗派,应该懂得隐忍,一切都还只是开始。
没人知道符宗已经悄然重生,并且比以前强大的多,世人都已经将他们遗忘,只有某些典籍中才有一些他们的介绍,但都是多以挪揄讽刺的语气述说。
一直到后来,发生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人们才猛然发现,原来悄然间,天下已经多了一个超级宗派。
五百多年前,符宗有一位踏入内符境界多年的长老,为了完成自己设想的一个符阵,决定效仿祖师“符”,游走天下,想要从自然万物中寻找灵感。
后来他走到一个小山村,看到魔宗中的血魔宗的三个武道大师,竟然为了一时之乐,要将整个村子的人屠戮!
这位符宗长老大怒,愤而出手,以符阵“震乾坤”将三名魔宗武道大师一举震死,尸骨无存。
事后魔宗大为震怒,一边查明事情经过,一边派出十多名武道大师追杀这名长老。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发生了,魔宗所派出去的武道大师,居然没有一个是这位长老的对手,一时魔宗死伤惨重。
一直到魔宗一名宗师忍不住出手,这位长老才被迫逃亡,然而这时事情已经传遍天下,宗师正打算追击将其击毙时,符宗宗主“慧”赶到。
已达神符境界的“慧”,以神妙无比的手段,将宗师重伤,要不是魔宗宗主也及时赶到,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而后,“慧”更是与魔宗宗主战成平手,轰动天下。
这一战,彻底宣布了符宗的回归,世间再次掀起符文热潮,无数人开始想要再次加入符宗。
然而这回,符宗却再次悄然隐匿,不问世事,任凭别人再怎么诚心恳求,想要拜入山门,也难以得门而入。
因为符宗知道,神秘,才能让人敬畏,曾经几乎是有求必应的做法,实在是太愚蠢了,慷慨,引来的往往只是白眼狼。
符宗虽然再次隐藏起来,但所有人都知道,符宗,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符宗了,它变得神秘,强大,偶尔惊鸿一现,有弟子出来行走,都会引得世间震动,广为关注。
而符宗,也一直以这神秘姿态,传承至今。
当路凡看完玉佩里面的这些记载时,不管是“符”的开拓精神,还是那帮先行者的探索精神,还有“慧”的惊天智慧,都让他感觉到极大的震撼。
他能感觉到,这是一帮纯粹之人,他们对于符文之道的执着探索,令人敬佩,这让路凡想起地球上另一群类似的人,那群叫科学家的大师们,也同样是伟大的开创者。
或者可以说,这帮符修,其实就相当于异界的科学家,他们对于符文的应用,符文的转换,跟地球上的某些研究理论都很相似,差别在于,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不同表现而已。
虽然路凡知道,按照玉佩里的介绍,符修并不适合他,但是他并不失望。
因为这里面单是关于各种符文符阵的介绍,就足以让他大开眼界了,毕竟万物皆有相通之处,另一个修炼体系的修炼方法,会给人无数灵感,而其中对于修炼本质的阐述,更是极具借鉴意义。
这将会成为他武道之路上,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大大加深了他的武学底蕴,会为他攀登更高的武道境界打下深厚的基础。
比如里面关于符阵的介绍,就给了路凡无数遐想,以核心符文统领众多辅助符文,最终爆发出超强威力,这个思路,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他想到了自己的情况,自己脑海里的那一大堆武功,不就相当于一枚枚杂乱无章的符文么?
一直以来,路凡都有些苦恼,不知道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武道之路,毕竟脑里神功太多,这让他有时候会无从选择。
现在,符阵的思想,似乎给了他一些启发。
第六十章 以身为阵
准确地说,路凡踏上修炼之路其实是迫不得已,可以说他是被逼的,一切只是为了活命,如果能够选择,他宁愿回到地球当自己的平凡学生。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所以他只能在这武道之路上一往无前,以绝强武力去为自己博得那一线生机。
可以说以往的路凡修炼是被动的,但当他真的走上修炼之路后,慢慢地,却被武道本身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开始沉迷其中。
尤其是在经历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特别是初步见识到了,真正的武道高手那种种神秘莫测的手段,还有符修先行者们令人心折的精神气度后,他更多了一点别的想法。
他想要登上那巅峰,见识一下那上面,到底是何等精彩的风景,想要会一会那些宗师人物,又是何等的惊艳绝伦。
但是想要登上武道之巅,谈何容易,君不见天下英才何其之多,犹如那过江之鲫,多不胜数,但从古至今,真正能鱼跃龙门,成就宗师之境的,寥寥无几,称之为凤毛麟角也不为过。
路凡区区一个一品武修,尚在武道的最底层挣扎求活的人,若是让别人知道,他竟然妄想成就宗师之境,恐怕笑掉大牙,哪怕是知道他身怀诸多绝学也是这样。
如果秘技多就能成就宗师的话,那超级宗派里面早就宗师满地走了。
路凡当然也懂这个道理,所以他才产生了要规划自己武道之路的想法,否则按照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地修炼,哪怕神功再多,也注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但是说起来轻巧,但做起来却不容易,想要从浩如烟海的武功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成就最强之路,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
从前路凡就有过这种对这些武功进行整理的念头,但那时的他于武学上面的见识还太过浅薄,最终还是因为感到一团乱麻而放弃了。
因为当时他无法区别出这些武功谁更厉害。
这就好比以前地球上很多关于这些武功的争论。
九阳神功和九阴真经谁最厉害,乾坤大挪移和斗转星移谁更牛逼,凌波微步和神行百变谁是最强轻功。
佛门武功和道门武功哪个威力更大,外功内功谁的杀伤力更强,诸如此类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曾经的路凡也喜欢这样比较,现在他知道自己有多幼稚了。
因为对于这等级别的神功而言,单纯地这样比较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从来只有最强的人,没有最强的武功,再好的神功,也需要人来练,才能体现它的威力。
真正要比的,应该是这些武功里面所包涵的,那种博大精深的武学智慧。
但所谓文无第一,每一门神功的开创者,无不是学究天人之辈,他们的武学智慧,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深莫测,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境界。
不管是对世界,还是对人体修炼的奥秘,都已经洞察如悉,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想要让这些人物的智慧比较出个高低,又是何其难。
每一门神功,如果有谁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悟透里面的武学智慧的话,都能达到极高的境界,成就大师不在话下。
但是若想凭此成就宗师之位,还是不大可能。
宗师,只有真正博众家所长,走出前人桎梏,踏出属于自己唯一道路人,才能成为宗师。
同样,路凡想要踏上武道之巅,也必须走出自己那一条唯一的道路。
当然,这并不是要他抛开那些武功,恰恰相反,脑海的那些武功秘籍,才是他成就宗师最重要依靠。
想要走出前人的桎梏,就必须先走进桎梏,从中汲取到足够的智慧力量,才有能力谈破开桎梏。
原本,他对怎么踏出这条路还是懵懵懂懂的,不知如何去做。
但现在,在得到了符修的传承后,当中“阵“的思想给了他灵感,一下子打开了他的思路,使他想到了很多。
既然符文能够成阵,那为什么武功就不能成阵,人体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大阵载体么?
路凡为自己的武功太多而苦恼,这情形,不就和符修他们开始的时候,因为符文太多不知道如何修炼的情形一样么?
既然这样,他何不效仿符修的做法,以几门最重要的武功为核心,其余诸般武功都以核心武功为主,最终形成一个能够运转使用诸般武学的体系。
而在武功一道,能够充当核心的,无疑就是一门强悍的内功!
就是这样,以身为阵,以内功为核心,诸般武功为符文,形成一个武学之阵!
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挑选出能够充当核心的内功。
路凡说做就做,他开始在地面上将重要的内功列出来。
九阳神功,北冥神功,太玄经,九阴真经,神照经,先天功……
路凡列出的内功几乎都是道门内功,至于佛门武功,他另有想法。
看着这些内功,他陷入思索。
毫无疑问,这些内功都很厉害,各有所长,像神照经,它就有非常玄妙的提炼内力的法门,能够练出号称第一精纯的内功,疗伤效果极为惊人。
又如太玄经,练成后内力之浑厚无人比得上,堪称神话。
然而,路凡在思考再三后,却并没有选择这两门内功,他最终选择的是,九阳神功!
原因不是别的,因为九阳神功的功能最为齐全,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极为出色,练成后更是百毒不侵,成就金刚不败之身,可以说是集攻防,疗伤,回气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用来当做最为核心的内功再适合不过了。
当然,修炼了九阳神功,并不是说他就完全放弃了其他的内功,像北冥神功他就不可能放弃,那近乎百分百的炼化效率太逆天了,而其他的内功也各有所长,极具参考意义。
像神照经的提炼内力法门,就可以化入九阳神功当中,使其威力更上一层。
路凡的心很大,他有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依靠这些内功,取各家之长,参悟出最适合自己的独门内功,也许那时,距离他成就宗师之位就不远了。
但说这一切还为时过早,目前的他,还只能按部就班的修炼。
不过这核心内功,他算是决定下来了,最主要的就是九阳神功,辅修北冥神功和神照经。
他打算以三才阵的想法,将三者结合起来,北冥神功负责炼化能量,然后再用神照经的提炼法门,使能量更为精纯,最终再转为九阳神功内力,三者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这下,身为核心的内功是确定下来了,然而,又还怎样用它来运转天下的武功招式呢,毕竟九阳神功只是一门纯粹的内功,并无太过高明的内力使用方法。
想要真正运转诸般武功,就必须要有极其高明的内力和劲力搬运法门!
路凡马上就想起两门武功,小无相功和乾坤大挪移!
小无相功几乎能模拟天下所有武功的内力运转,而乾坤大挪移则极尽劲力变化之法门,模仿天下所有招式,可以说,这两门武功能很好将九阳神功和天下武功招式连接起来。
以身为阵,九阳,北冥,神照为核心,小无相功为轴,乾坤大挪移为线,再结合诸般攻击性武功,这就是路凡为自己武道之路设想出来的基本构架。
当然,这还只是他的一个设想而已,在这以后,他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丰富自己的武学见识,甄选出适合自己武功填充到这个体系中去,这都要耗费他无数心力。
不可能他真精通天下所有武学,那样根本不现实,而他也不需要全部精通。
这个体系的的真正作用,是方便他可以演化诸般武学,体悟当中的武学道理精要,为他的武道之路打下最扎实深厚的底蕴。
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也是路凡为自己积累底蕴的一个必须的过程
等他的境界达到一个高度之后,那时就可以剔除对自己无用的武学,演化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又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了。
那时,在这个构架上,也许将会结出最诱人的果实。
确定了这个构架以后,路凡并没有就此停下来,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思考。
他还要将这个构架和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连接起来。
ps:这张写得真痛苦,删了改,改了删,从昨晚纠结但现在,还是没能满意,金庸世界里的武功,本来就存在各种bug,想要写得有逻辑点真是太难了,真不知道那些穿越武侠世界的是怎么维持逻辑不崩的。
不过就这样吧,写得不好我也没办法了,能力不足,各位将就一些吧,我快逼疯了。
另外,有朋友提到建群的问题,本来这本书是我的自嗨之作,因为从小喜欢武侠,特别对里面的各种武功着迷,所以这本才叫演武之路,只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朋友支持,所以想了想,还是建一个群吧。
qq群号码:,有兴趣的可以进去看看
第六十一章 欲在红尘,炼就无敌心
这个世界的武道最注重炼体,认为强大的身体可以打破一切,走的是以力证道的路子。
路凡曾经浏览过自己脑海里的佛门武功,他发现,在他脑中的很多佛门武功,跟印象中的有所区别,虽然也讲练气,但却更侧重于对身体的开发,跟这世界上的炼体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金钟罩还是金刚不坏体,都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