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仙演义(春衫)-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绝对的大神通面前,任何法术、神通,都不值一提。

玄竹道人见他现出了不下于圣人的大神通,心中暗道:“他神通如此高明,恐怕也只有师尊才能治他,我却并非其敌。如今想要脱身,只怕遁光再快,也快不过那金翅大鹏,逃不脱他的手掌。为今之计,只有一边与其周旋,一边借助三师姐送我的金蝉,施展金蝉脱壳之术,方有成功希望。”

主意既定,便冷静下来,暗暗施法。

准提道人收了金翅大鹏,见玄竹道人站在原地,不亢不卑,风骨凛然,益发欢喜,说道:“前方便是宝山,道友如何不去?”

玄竹道人说道:“贫道所修,乃是大道。大道所在,即是宝山,诸物皆是身外物,声光色影,亦不过幻象而已!”

准提道人问道:“依道友所言,大道何在?”

玄竹道人说道:“大道蕴于万物之中!一草一木皆为大道!”

准提道人又问道:“如何通大道?”

玄竹道人回道:“贫道师门,自有精妙之法,请恕贫道不能尽言。”

准提道人笑道:“道友师门之法,贫道岂能不知?只是镇元道友之道,犹如登万丈高山,拾阶而上,亦步亦趋,虽然稳妥,但不知要磨尽多少岁月。我西方教中,却另有捷径,道友难道不愿得闻乎?贫道愿为道友阐述西方经文一卷,个中自有玄妙,道友一听便知!”

玄竹道人道:“捷径虽快,料想一得必有一失!道友**,不闻也罢!”

准提道人道:“不然!岂不闻:朝闻道,夕死可矣!又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道友闭塞耳目,固步自封,非为明智之举,岂虚心向道之士所为?”

玄竹道人闭目不语,准提道人以为她无言可对,不防有他,当即微微一笑,盘膝而坐,为玄竹道人诵经一卷,经文之中,暗含西方**精义。

一卷已罢,玄竹道人还是不言不动。准提道人眉头一皱,突然醒悟过来,暗道:“不好!”七宝妙树朝玄竹道人一拂,那道人顿时化为一个金色蝉蜕。

准提道人何等修为,虽然上当,并不惊慌,双眼射出神光,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幽冥世界,瞬间扫遍西方世界,已然发现了玄竹道人的遁光,到了西方世界的边缘,正疾速向东土遁去。

准提道人冷哼一声,喝道:“道友慢走!”声音如同九天惊雷,遍地皆闻。玄竹道人正在飞遁,闻声一震,顿了一顿,便见一只巨掌,如同拿金翅仙一般,又朝玄竹道人抓去。

玄竹道人遁光虽速,哪里逃得出去?眼看就要被巨掌抓住,突然一道金光,朝那巨掌射去。

那巨掌不慌不忙,将那金光抓在手中,却原来是一只金蝉,生得晶莹剔透,异彩萦绕,灵秀不凡。

原来这金蝉忠心护主,因此自投罗网,以期能为玄竹道人争取一线机会。

只是巨掌乃准提道人所化,哪能只有一只?这只巨掌方才抓住金蝉,紧跟着便又有一只巨掌,朝玄竹道人抓去。

但如此一来,到底慢了一线。玄竹道人的修为,虽然还未到大罗金仙顶峰,但是也早已经入了大罗,并非弱者,其遁光何其迅速!只见一抹紫色光芒,其中隐隐透出绿意,犹如闪电惊鸿,一闪已经进入了西方与东土的交界地带。

此时准提道人志在必得,哪里会有顾忌,巨掌毫不停留,似慢实快,才过一掌之地,实际上已经不知前进了多少万里,眼看已经接近玄竹道人,五指微屈,就要将其捏在掌心。

正在这时,虚空之中突兀现出一只巨掌,朝准提道人所化的巨掌迎了上来。

两只巨掌在空中相撞,犹如两股清风一般,无声无息,悄然散去,连草木都未损一根,哪里还有丝毫圣人神通在内?

正是收发由心,一念为凡,一念为神!圣人之能,一至于斯!

准提道人冷哼一声,却不再动作,眼睁睁看着玄竹道人逃去。

以准提道人之能,自然知道是镇元子出手阻挠他,虽然心中不甘,但他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知道镇元子既然已经插手,事情已不可为,便不勉强。既然镇元子没有说话,他也一声不发,免了无谓争执,就拿了金翅大鹏与金蝉,回灵山而去。

接引道人的谋划,他原本一知半解,但是待西方五佛在东土殒命,灵识被接引道人的接引神幢渡回西方之后,他便恍然大悟,对于接引道人的大隐忍、大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桩大因果既然种下,西方教不但能引来东土气运,此后数千年都要受益无穷。而五佛虽然殒命,但是已在十二品金莲的八宝功德池中孕育道体,日后成就不可限量。此时此刻,若因玄竹道人之事与镇元子大动干戈,旁生枝节,实为不智之举。

何况金翅大鹏来历不凡,与玄竹道人相比,并不逊色。那金蝉眼看也是灵异生灵,可堪造化。五佛虽然丧生在地仙手下,地仙到底也为西方带来了利事,收获不小。一饮一啄,悲中有喜。

因此准提道人虽然没有拿下玄竹道人,但仍然心中欢喜,毫不沮丧。

此去之后,金翅大鹏鸟便被阿弥陀佛降服,成了阿弥陀佛的坐骑。而那金蝉,因为性情通灵,准提道人也着意栽培,让其在阿弥陀佛座下听经千年,再助其转世,辗转收为弟子,是为金蝉子。这是后话,容后自有交代。(未完待续,)

第173章截教出手谋大兴炎帝一语定输赢

却说金鳌岛碧游宫中,通天教主从神游中醒来,仿佛看了一场大戏,犹如稚子,状甚欢愉,哈哈大笑道:“大势已成!吾教昌盛,便在此时矣!”遂遣座下水火童子,唤入多宝道人与金灵圣母,与他们道:“如今妖巫之战,立刻要见分明。阐教、西方教、地仙都已出手,战成一团。为师思量之后,决定今日便派遣门下弟子出山,去助轩辕氏了结此战!”

多宝道人与金灵圣母拜道:“但听师尊吩咐!”

通天教主道:“多宝,你为我座下大弟子,此次下山,便以你为首。你可自行挑选五十根基深厚的门人,一同前去。”

又对金灵圣母说道:“金灵,为师赐你四象塔、龙虎如意、七香车,并将万仙阵图暂时与你执掌。必要之时,可命门人弟子,布下法阵,以万仙阵图镇压中枢,如此当可在诸教面前,显我截教神通。”

多宝道人和金灵圣母听了,心中暗暗吃惊。五十弟子,并非小数,这尤罢了。通天教主连镇教之宝万仙阵图都赐了下来,万一有个闪失,他们却如何担当得起?

通天教主看出他们的疑虑,笑道:“如今诸位圣人,都希望尽快了结此战,当不至于亲自与尔等为难。但知尔等此去之后,责任重大,一要为轩辕氏定下胜局,了结此战;二要在洪荒诸族面前,宣扬我教**,展示我教神通。若有洪荒的虚心向道之士,愿意入我教下,为师有教无类。一概收纳。此举既是光大我教,也是廓清洪荒,为生灵消因果,为百族去灾劫。乃是功德之举!”

多宝道人与金灵圣母顿时领悟,齐齐拜道:“老师圣德!”

多宝道人问道:“神农氏麾下,十有**皆为巫族,且有地仙一派力保。弟子等此去,如何区处,还请师尊赐教。”

通天教主道:“新旧交替,乃是必然,想必镇元圣人,也知此理。只是欲保下巫族血脉罢了。况且如今妖族强盛,巫族却只有自保之力,若是继续此长彼消,非洪荒之福,亦非人族之福!是故尔等此去,虽是助妖族,却不可纵妖族;虽是战巫族,却不是杀戮巫族。上上之策,乃是不战而屈其兵。镇元圣人与为师多有交情,若无必要。为师也不愿与他恶颜相向。想来他的门下弟子,也应该知道进退才是。”

多宝道人与金灵圣母明白了通天教主的心思,恭声道:“弟子明白了!”

通天教主郑重说道:“昌大我教,时机便在眼前!此乃千载难逢的机缘,成败便在你二人身上,切要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处处以大局为念!”

多宝道人与金灵圣母齐齐领命,告辞而去!

还说阪泉战场。妖族九大妖王。顷刻之间便只剩下英招、计蒙、羽翼仙三位,其余六位妖王。不是被擒,便是不知所踪。就连这硕果仅存的三位妖王,也都退回了北岸。不敢过河。

因此妖族实力虽盛,但士气大颓,在南岸恋战的妖仙越来越少,不是被玄松道人等地仙逼回北岸,便是自行撤走。当然也颇有些冥顽不灵的妖族,死战不退,不免命丧地仙法宝之下。反观巫族虽然弱小,但有地仙相助,又见妖王被擒,最为解恨,顿时士气大振,杀气冲霄,眼看不仅要把妖族赶回北岸,若不是炎帝居中指挥控制,只怕还要冲过河去,与妖族厮杀。

此时北岸的玉虚宫众仙与妖族,却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欲要进击,恐遭地仙阻击,不能力敌。欲要退走,却是心有不甘,放不下脸面。明明妖族实力比巫族强大许多,遭遇地仙的战术,居然缚手缚脚,施展不开。

正在两难之际,突然爽气东来,鹤唳云顶,一声清喝传来:“诸位道友鏖战多时,还不住手,更待何时?”

只见一片数十亩大云光,从天而降,正落到两军中间,大河之上。从云光上下来数十位高仙,有的龙行虎步,有的鹰视狼顾,有的头角峥嵘,各有怪异之处,显见得神通不凡。领头二仙,正是截教多宝道人与金灵圣母。

只见多宝道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脸福泽之相,且身躯伟岸,气度不凡,手持多宝塔,更增英武,果然不愧碧游宫首仙。金灵圣母头戴金冠,身披八宝万寿紫霞衣,乘七香车上,左手托四象塔,右手持龙虎如意,真是个庄严华贵,有道仙真!

刹那间妖巫二族注目看,两派高仙俱受惊!

截教实力,果然非比寻常,不说其法宝,单看门人数量,各教派都无可比拟。

燃灯道人为玉虚宫之首,见了碧游宫众仙,虽然暗恼他们姗姗来迟,到底是同属三清,同仇敌忾,倒是欢喜更甚,当下率领玉虚宫诸仙,上前互相见礼毕,说道:“各位道友来得正好。如今两军交战,地仙门下逆天行事,与我等为敌。可喜阐截二教,诸仙相聚,正好一同前往,与其见个高下。”

多宝道人也是心思剔透的人物,怎肯上燃灯道人的当,当下微微一笑道:“道友,此战胜负已分,又何必再行纠缠。若是真要见个高低,贫道知道双方还有一战未了,到时道友再大显身手,也就是了。”

燃灯道人说道:“话虽如此,只不知神农氏与地仙是否认输!”

多宝道人道:“这且不难。贫道这便上前,问明究竟!若不服输,再战不迟!”于是与金灵圣母二人,来到大河南岸,高声道:“玄松道友何在?贫道多宝有礼!”

此时战事大略已了,众仙皆得空闲。玄松道人见多宝道人相邀,便率众位同门,前来与多宝道人和金灵圣母相见。

双方见礼毕,多宝道人说道:“道友,贫道虽在碧游宫中,也知洪荒之事,听闻此阪泉之战,双方主帅曾有三战、百里之约。如今此战,观双方旗纛动向,早过百里,胜负已分。如今不知道友一方,是否认输?”

他这话乃是高声说出,妖巫二族都听得清楚。妖族听了,喜悦之余,居然有如释重负之感,对于先前追杀巫族的心思,已经不知不觉淡了下去。此番地仙出手,才知道天外有天,洪荒之中,有圣人掌管大势,难以胡来。昔日独霸洪荒之念,已如虚妄。

毕竟他们亲眼看着一个个神祗一般的妖王在战场上陆续被擒,竟无反抗之力,对于他们而言,打击不可谓不大。

巫族闻言,却是愤懑不已,畅战未酣,意犹未尽,但有炎帝在场,也只能遵从号令,不敢擅自行事。

炎帝在巫族的威望,却非轩辕氏在妖族可比。

玄松道人听了多宝道人之语,毫不动怒,微微一笑道:“有炎帝陛下在此,贫道岂敢擅专,先容前去禀过!”遂往中军,问炎帝之意。

炎帝与周围巫族说道:“我与轩辕氏有约在先,言犹在耳。其实此战胜负,早已有数,只是妖族背信,仍然追杀不休,我等自保而已。但此乃妖族之过,非轩辕氏之过也。我与巫族,皆非无信义之辈。如今我军后退,已过百里,,胜负昭昭,无可争议,此战乃是我军败了!”

炎帝一锤定音,巫族皆无异议。于是玄松道人复到阵前,与多宝道人说道:“此战胜负已分,无须再战,我方认输就是!”

“输”之一字,在两军阵前,万众瞩目之下,要轻松吐出,实不容易。更何况如玄松道人这等高仙,万众尊崇,无求无欲,独独在乎面皮。这个字一出口,不管实情如何,到底是跌了份了。

因此多宝道人也没料到对方他能这么干脆,确认无误之后,心中大喜,对玄松道人也多了几分好感,说道:“炎帝光明磊落,道友等也是光风霁月,不贪世俗之名,贫道钦佩。”

玄松道人说道:“两战已过,双方都是一胜一负,不见高低。最终结果,便要看第三战。但是我等都是有道之士,如今既然介入其中,便不能再眼看无谓杀戮,否则有违上天好生之德,有违盘古遗志。这最后一战如何战法,还须好生思量。”

多宝道人道:“道友真知灼见,正该如此。若依贫道之见,我等先各归军中,好生商议一番,明日辰时,再来讨论战法如何?”

玄松道人道:“如此甚好!”

于是多宝道人来到军中,先见了轩辕氏,传达了炎帝与玄松道人之意。轩辕氏大喜,即整顿军阵,安置众仙。

妖族首脑只剩下英招、计蒙、羽翼仙三位,可谓势单力孤,不能跟同在轩辕氏麾下的玉虚宫、碧游宫众仙相抗衡,因此只能听从轩辕氏号令,不敢再如从前乖戾。妖王以下,更是群雄失主,但见轩辕剑所至,无不俯首听令。

轩辕氏军中,政令之畅通,竟是前所未有。

只是轩辕氏也知道此景很难持久,盖因妖族部族之中,失去一位妖王,迟早会再产生一位妖王。只要实力不堕,又无强力约束,短期之后,妖族便又有骄横的本钱。(未完待续,)

第174章佛道因果惊失色父女重逢慰宽心

轩辕氏分派已毕,众仙各回居所。

却说阐教众仙刚刚安定下来,燃灯道人突然脸色大变,惊呼一声道:“不好!”

惧留孙等从未见燃灯道人如此失态,心中震惊,却不知发生了何事,连忙向其询问。

燃灯道人说道:“今日阵前,西方教五位道友丧命,我等却是欠下了他们因果!”剧变发生时,他正与玄松道人争胜,后来不敌对方法宝犀利,主动撤退,但心中并不服输,一直有执念萦绕。紧跟着截教诸仙现身,他又上前应酬,忙忙碌碌,因此一直心神不宁,未曾细想。直到如今静下心来,陡然想起这层关节,这才脸色大变。

他此语一出,惧留孙等都是心思通灵之辈,想起此中种种,顿时也变了脸色,皆在心底暗暗思忖,一时默然。

广成子在后方陪同轩辕氏,却有些不解,问道:“那五位道友乃是丧生于地仙法宝之下,与我玉虚宫却又有何关联?”

燃灯道人说道:“你有所不知。当时乃是那土灵圣母以法宝偷袭惧留孙,被迦叶佛发现。他以身相代,不料对那法宝的威力估计不足,因此丧生。此后毗婆尸佛、尸弃佛等四位,亦是因此牵连而死。故此事虽是地仙所为,但我等受其恩惠,岂不是也要还西方教因果?”

广成子听了也不由失色道:“想那西方五位道友,都是接引圣人的亲传弟子,在西方教中地位尊崇。此番首次东来。却为我等而丧生,这个因果,确实难以完结了!”

一时间众仙默然,皆暗暗推算。思量对策。

却不知道玉虚宫中的元始天尊,查知此事,也正在暗暗气恼。他身为圣人,事后掐指一算,哪里还算不出其中的关节,当然明白此乃接引道人之计。但明明吃亏,却到底是受了恩惠,还不得不承西方教这份恩情,郁闷也只能藏在心中。当真是吃了一个哑巴亏。偏偏作声不得。

转而又想到通天教主,早不出手晚不出手,偏偏在因果已结、大局已定的时候出手,显威风,占便宜,真是奸猾之极。但元始天尊明明知晓通天教主大占便宜,要阐教也这么做,却是万万不能。他对门下出身极为看重,绝对无法像通天教主一样兼收并纳、有教无类,因此明明知道通天教主用意。眼看截教就要大肆扩张实力,也只是隔岸观火,无可奈何。

原想轩辕氏取代神农氏,既顺天应命,又有太清圣人和首任人皇伏羲的支持,应当是顺顺利利。众弟子在此战中积累外功,也是轻而易举,因此出手之时,未曾仔细思量。哪里知道一时大意。有失算计。一步失措,步步皆输。居然吃了西方教的大亏,受了截教的排挤。

但此时大局已定,出手已晚。这些因果,也只有留到以后慢慢再算了。

元始天尊在玉虚宫中烦恼,一时却不曾想到玉虚宫此次所吃的亏,还并不止此。

轩辕氏军中,燃灯道人思忖片刻,便有了计策,问众仙道:“西方教五位道友所遗的舍利子与法宝何在?”他当时正在紫金钵盂之中与玄松道人激斗,并未注意,是以有此一问。

慈航道人说道:“老师可是想将舍利子和法宝送还西方?”

燃灯道人说道:“于情于理,都该如此,也是还了部分因果!”他们皆不知道接引道人已经将五佛灵识渡回西方再造法身,否则当不至于如此紧张。

慈航道人说道:“可是那法宝与舍利子都被地仙收走,并不在我等手中。”

燃灯道人眉头一皱,旋即展开,说道:“不妨事。先前与土灵圣母交战,我等也曾截获她一件法宝,乃是先天灵宝,神妙非凡,非一般法宝可比。明日我便此宝换取西方教五位道友的法宝和舍利子,想来玄松道人也不会为难。”

便向惧留孙要了土灵圣母的戊己元尘幡,等待明日阵前换宝。

却说炎帝军中,热闹非凡,炎帝与巫族首脑,和众位地仙齐聚一堂,商谈战事。

此战虽说是败,但最终妖王俯首,妖族士气丧尽,无心再战,称胜也不为过。但若说胜,又有刑天、夸峨战死,相柳生死不知,大巫只剩雨师、风伯两位硕果仅存,巫族以下死伤无数,实在惨烈。有念极此,两位大巫当真是悲喜交加,不可言表。

又有玄竹道人脱劫归来,向几位同门说了此行遭遇。玄松道人等听她说起那金翅大鹏鸟的神通,都有些诧异,不料妖王之中,有此高手,只怕并不简单。

他们都没有经历过赤明劫大战,没有见识过先天五行凤凰的神通,是故看不出金翅大鹏鸟的来历。

玄竹道人又说了遭遇准提道人后的种种,众仙听说连镇元子都亲自出手,对于准提道人神通,又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吃惊之余,都恭喜她能顺利归来。

玄竹道人感叹一声,朝玄素道人说道:“若不是师姐送我的那只金蝉,此次只怕万万不能顺利脱身。只可惜那金蝉忠心护主,流落西方。”言下多有唏嘘之意。

玄素道人安慰她道:“那金蝉流落西方,也是命数,自有他的一番际遇。准提道人也是有道之士,必不会亏待于他。师妹倒是不必忧心!”

玄竹道人对她说道:“师姐,我看诸位同门,都想寻一坐骑,独师姐并无此意,不知何故?”

玄素道人洒然一笑道:“你们有所不知。我葫芦中所养的十二元蛊,将臻大成,届时可大可小,各有神通,皆可为坐骑。飞天遁地,一瞬千里,不过等闲事耳!又何必再在妖族之中寻找?”

玄竹道人说道:“原来如此!”

玄素道人转而说道:“不过若有眼缘,抓去看守洞府,也是好的。我那葫芦之中,便禁锢了一条螣蛇,留待回去之后,慢慢调教。”

她们在这边私语,那边玄穹道人离座而起,与炎帝道:“最后大战将临,事关重大。然为主帅者,一动念间,关乎千万生死,不可不慎,当先摒除杂念,才能扫除尘霾,明见万里。贫道恐陛下不能清心宁神,特来先为陛下解开一个心结!”

他这一说,众仙都注目于他,等他下文。

炎帝也诧异道:“不知是何心结?”

玄穹道人说道:“陛下大战数场,死伤无数,莫非忘了此战起因?”

炎帝回道:“此战一是妖巫恩怨,二是为人主之争。我如何能忘?”

玄穹道人摇头道:“妖巫恩怨,人主之争,贫道只能尽一己之力,如何敢说“解开”之语?”

炎帝突然想到了什么,惊道:“开战之初,实为小女身丧之故。道友此言,莫非是有小女消息?”

为人父者,岂有不爱子女之理?炎帝两位女儿无辜遭劫,心中的悲痛与愤怒,实为最甚。只是事关大局,不得不压抑情绪,做出牺牲。实际上对于女儿,一直有愧于心。如今乍听玄穹道人所言,往这方面一想,却不得不又喜又惊。

玄穹道人微微笑道:“正是如此!陛下小女女娃,戏水于东海,实为东海龙王敖广所害。不过她与贫道有缘,在愚公移山之时,曾求贫道移山之术。贫道当时见她面相晦涩,恐有劫难,欲收她为徒,留在清虚洞修行,遭她拒绝,便赐她一道符箓,危难之时,可保她元神。她溺水之后,元神未散,化为精卫,因心恨东海,成为执念,故日日衔木石以填之。”

说罢拿出碧玉葫芦,在葫芦上轻拍一掌,喝道:“精卫,还不出来?”

果然一只大鸟飞出,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而赤足,懵懵懂懂,见众仙环伺,也不害怕,抓起一跟木柱,便要往东海飞去。

玄穹道人喝道:“咄!还不醒来?”复用手一指,一道清气射入精卫后脑,精卫便化为一个女子,正是炎帝之女女娃。

父女相见,如真如幻,便以炎帝修为,也不由得心旌摇动,双眼泪湿。女娃恢复本性,明白往来种种,再见父亲,更是感慨万千,不由扑到炎帝怀中,泪如雨下。

待父女情绪平息,玄穹道人对炎帝说道:“女娃并无肉身,其元神一直被贫道以秘法封住,故能以精卫现世。如今既然已经解开封印,便不能久曝于外,否则元神消散,神仙难救。以贫道法力,也只能维持三个时辰,便要将其收回葫芦之中修养。”

炎帝施礼道:“多谢道友保得小女一命!”又命女娃大礼相谢。

玄穹道人笑道:“不忙!不忙!贫道还有一不情之请,听完之后,再拜不迟!”

炎帝说道:“道友只管说来!”

玄穹道人说道:“令女与贫道有缘,贫道意欲收为弟子,带往王屋山修行,还望陛下首肯!”

炎帝大笑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玄穹道人笑道:“陛下舍得便好!”又问女娃道:“你如今可愿意否?”

女娃哪里还不愿意,便当着炎帝与众仙,行了拜师之礼。(未完待续,)

第175章先将一宝归原主再约三战定输赢

玄穹道人对女娃说道:“你既入我门下,此战之后,我便先带你前往东海,了结因果。尔后再去万寿山,请师尊赐你先天道体。”

又对炎帝说道:“只是女娃之名,与娲皇宫圣人相冲,有些不妥。精卫勇敢刚毅,矢志不渝,我甚喜之。不如日后改名精卫,陛下以为如何?”

炎帝说道:“道友所言甚是!”

此事既已议定,玄松道人等都来恭喜,精卫又依次拜见了师伯、师叔、师姐,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炎帝见此小女不但无恙,还因祸得福,得拜名师,心中也是欢喜无限。转而不由得想起另一女瑶姬,不由微微叹息了一声。

玄松道人上前说道:“师弟为陛下解开心结,本是好事,奈何不竟全功,还留有些首尾作甚!”

玄穹道人便笑道:“正要见师兄**!”

玄松道人也不推辞,说道:“取一盆水来!”

玄玉道人便用净水钵盂,乘了一盆清水。

只见玄松道人微微闭目做法,用手在水面划了一圈。所画之处,犹如一面镜子,里面也有山有水,有人有兽,都各自显出形来。

玄松道人对炎帝说道:“陛下请看!”

炎帝朝镜中看去,只见一个幼童,黄发垂髫,正在与人玩耍。眉眼长相,异常熟悉,却不是瑶姬,还是哪个?

炎帝惊道:“这莫非就是小女瑶姬?”

玄松道人答道:“正是!令女已然转世为人,这便是她的再世之身!”

彼时六道轮回,尚还简略。不能消除前世记忆,斩断前世因果。因此瑶姬虽是再世之身,仍可算是炎帝之女。

炎帝见爱女在前,一时激动不能自已。捧着净水钵盂,良久不愿放手。

突然又有一个男童,从远处跑来,状似瑶姬之兄,与其玩乐。炎帝乍一见那个小童面貌,不由惊一大跳,竟然比看到瑶姬还要吃惊,忍不住手一抖,水中波纹泛起。镜中之画便渐渐扭曲,最终消失不见。

盖因那童子面相,贵不可言,更胜人间至尊。而其眼中光华湛然,眉宇间紫气萦绕,福泽深厚之极,分明又是有道仙真的转世之身。

炎帝向玄松道人望去,玄松道人摆手笑道:“陛下休要问我,天机不可泄露!”

炎帝怔怔半响,似有所悟。转却又叹道:“命数虽贵,未必是福!”这却是他的切身体会,地位越尊贵,责任也越大,越要隐忍牺牲许多。否则,以他的修为,保护二女,总是绰绰有余。

玄松道人说道:“陛下执着了!人有生死,木有枯荣。缘分也有尽时。若都是生生世世。因果纠缠,哪里还有尽头?岂不人人烦恼之极!贫道为陛下施法。是为陛下解开心结,却不是种下心结。陛下日后也是修道之人,切勿堕入了魔障。”他这一肃容说话。其中不无指点之意。

炎帝被玄松道人点醒,忙施礼道:“受教了!”

玄松道人说道:“既然如此,想必陛下心结已经解开,却对此战又有何看法?”

炎帝略一思索道:“若说人主之争,我掌管人族已久,本待传位轩辕氏,固不当以战而定、杀戮生灵。因此是胜是负,并无关碍。”

玄松道人又问道:“然则妖巫恩怨,又当如何?”

炎帝叹了一口气,说道:“妖巫之间,虽然恩怨甚深,但历次大战,各有损伤,哪里又有输赢?就如此战,几位大巫固然战损,妖族损伤,也着实不小。怕只怕妖族实力仍然强盛,若定要挟势来攻,我与巫族却是不能不战。是故我率巫族作战,非为争霸,非为恩怨,却为自保而战!”

玄松道人又问雨师与风伯道:“两位道友以为如何?”

雨风伯都道:“诚如陛下所言!”

玄松道人道:“诸位既然如此做想,贫道就放心了。人族大兴,乃是大势所趋,妖族岂能一枝独秀,称霸洪荒?我料下一战中,便有解决之道。”

炎帝欣然说道:“若是如此,洪荒却又可清净数千年了。”

一夜无话,次日辰时,炎帝与轩辕氏在阵前相见,商谈战事。玉虚宫诸仙、碧游宫诸仙和玄松道人等诸位地仙尽皆在场。

双方寒暄已过,轩辕氏仍对炎帝执臣下之礼,谢罪道:“此战我约束不力,有违百里之约,致增杀戮无数,请陛下降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