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仙演义(春衫)-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引道人微微一笑,道:“道友,我今日非是来与你争斗,却是来结一个善缘!”

冥河老祖不解,讶然问道:“结何善缘?”

接引道人说道:“我观血海之中,也是宝地,因此欲借得一隅,安置我这天龙之众。不知道友尊意如何?”

若是从前有人提出这个要求,冥河老祖高兴还来不及,必定一口答应。只因不管是何生灵,入了血海,迟早也是他的血食,正是羊入虎口,还主动送上门来。

但是如今大阵破损之际,此话又是从接引道人口中说出,焉能有好意?

冥河老祖不是笨人,知道答应他人可以,却万万不可答应接引道人。既然已无转圜余地,他也不肯示弱,喝道:“接引道人,你要借我宝地,便看有无这个本事。须知我也不曾怕得你来。”因指挥身后五部之众布好战阵,推上前来,顿时一片杀气腾腾,直冲天际。

接引道人也有意要锻炼天龙二部战力,好优存劣汰,分辨云泥,因此便让他们全数上前交战。

冥河老祖五部之中,以阿修罗部和夜叉部最为强盛,其中阿修罗部有四大阿修罗王,分别是婆雅稚、罗骞驮、毗摩质多罗、罗?,夜叉部由夜叉王毗沙门率领,下面有八大将,分别是摩尼跋陀罗、布噜那跋陀罗、半枳迦、沙多祁里、醯摩?抖唷1?麇取?7?跺取?胝诼蓿?紫赂?心信?12蘼蕖14共嫖奘??p》  接引道人的天龙二部,也是实力不弱。天众一部有二十诸天,包括帝释天、四大天王等众,以帝释天为首。龙众一部更由八大龙王率领,分别是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婆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五德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麾下天神、龙族为数众多,是接引、准提经历无穷岁月精心造就。

双方势力顿时在血海破损之处,战做一团,接引、准提和冥河老祖,反而似有默契一般,都没有参战,只在一边旁观。

混战之中,血海的阿修罗部最是勇猛,婆雅稚身为统帅,双手持修罗冥狱镰刀,冲锋在前,与帝释天死战。毗摩质多罗生出九头,每头千眼,数百只手,居然以一己之力,敌住数位西天龙王。罗骞驮、罗?也不甘示弱,各展神通,奋勇争先。

血海部族越战越勇,又占得地利,西天二部却是不习惯在血海阴秽之地作战,多少受了些影响。况且他们数量毕竟也比不上血海五部,因此渐渐不敌。

一炷香时间刚过,整个战场,已经形成了一边倒的局势。混战中,不少西方的天神、龙族都死于非命,所部渐渐败退。血海越战越勇,眼看已经胜券在握。

接引道人看了,不但不恼,反而面露微笑,仿佛极为满意。冥河老祖看到他的神态,反而暗暗忧心,皱眉不已,丝毫不以战况为喜。

接引道人见时机已经差不多了,因现了十二品金莲,光芒大放,将剩余的天龙二部都护在其中。血海生灵遇到金光,却犹如火烧火燎一般,痛苦不堪,连忙向后退去。本来一团混战,被金莲一照,片刻就泾渭分明,两边重新分开。

只听接引道人说道:“帝释天,你率领天众一部,留于此处,颂我经文,自有功德圆满之时。我便暂时将十二品金莲留于此处,为尔等护法!”帝释天与天众都双掌合十,向接引道人恭声道:“谨遵我佛法旨!”

接引与准提便率领龙众一部,自回西天而去,竟把冥河老祖撇到一旁,看也不看,仿佛是一个无关之人。

冥河老祖受了忽视,在后面狞笑道:“接引道人,你金莲能挡得住我麾下儿郎,莫非也能挡得住老祖我?”仗着阿鼻、元屠二剑,寻了个薄弱处,便往金光内部的帝释天等人冲去。

接引道人已然成圣,这十二品金莲,乃是其成道之宝,威力却远非先前可比了。

刚一接触到金光,只听“嗡”的一声,那处居然现了一尊法相,双手合十,挡住元屠、阿鼻二剑,正是阿弥陀佛,正在口颂一字真言,震得冥河老祖麾下的生灵,一片晃动。

冥河老祖再攻一剑,那处又现了阿弥陀佛,再诵一字真言,却是个“嘛”字。

冥河老祖攻往何处,何处便现了阿弥陀佛法相,每攻一次,便念一字真言。他攻得越急,真言便念得越快。这真言庄严宏大,饱含一股充沛的念力波动,其中更蕴含正宗元阳之气,对于血海种族,有莫大的威力。冥河老祖自己虽然无妨,他下面的五部生灵却是不能抵挡,只觉得听得头痛欲裂,纷纷回血海躲避去了。

冥河老祖无法,不敢逞强,只得暂回了修罗魔宫。

从这一日起,帝释天便率领天众一部,就在血海一角,高声齐颂阿弥陀佛经文,宣讲西方教大义。这诵经之声,日夜不绝,声传整个血海,听得血海生灵烦恶无比,当真是欲生欲死。

冥河老祖气得三神尸暴跳,却偏偏毫无办法。他知道接引道人已然成圣,自己所依仗者,乃是血海,真实神通万万不敌,却是不敢再去灵山自讨没趣了。

那血海大阵破损的一角,被十二品金莲光芒照耀,不但不能恢复,反而越来越大,更让冥河老祖闹心。

却说血海冥狱,玄敖被业火烤灼,痛苦不堪。他紫府有莲花保护,业火烧不进去,因此只能日日夜夜,不停灼烧他的**,将玄敖烤得死去活来,偏偏又不能言语,不能动弹,其中滋味,当真是不可言表。

若有熟悉之人,此时见到玄敖,必定会大吃一惊,不敢置信。只因玄敖全身上下,已经变成了深黑色,连面目都是如此。深黑之中,满含煞气,将其衬托得狞恶无比,比那阿修罗、夜叉、罗刹还要更甚,几可与祖巫比肩。

那莲花在玄敖紫府,死死挡住业火,时日一多,却是有了变化。只见红光之中,还有丝丝业火被莲花吸入进去,却又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仿佛是在品尝体悟一般。

七七四十九日之后,陡然生了变化。那莲花仿佛已将业火品出了滋味一般,不仅不惧,反而喜欢。只见它缓缓转得一转,一股莫大的吸力生出,顿时便将玄敖身上的业火,都吸入其中。

那莲花吸光玄敖真身上的业火,犹不知足,继续对周围血海冥狱一阵猛吸。不过一时三刻,那整个冥狱无穷年月累积下来的业火,已经被这朵莲花吸得一干二净,再无一丝一毫存留。

它吸光了这无量业火之后,样貌大变,虽然还是红莲,却红得发紫,红得发黑,紫黑中又透着阵阵煞气,仿佛随时要择人而嗜,再不复原来圣洁平和的模样,反倒像是九幽九地之下孕育的绝世凶胎!

反倒是玄敖身上的业火都被吸尽,又恢复了原来的黄龙模样。

紫府之中,冥河老祖的修罗血煞,在这业火红莲面前,哪里还有存在的可能?被那红莲一吸,进了莲台,又被其中的无量业火,烧得干干净净。

血煞一去,玄敖复了自由,站起身来,仔细查看,只见自己还是自己,只是真身由原来的明黄色,变成了深黄色,不再如原来的张扬,反而有些深沉内敛。

用功一试,**之坚固却是远胜从前。而且这具真身,对于业火不仅不惧,反而有亲切之感。

此时血海与灵山大战刚息,帝释天正率领天众在一边诵经,声音传来,玄敖也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想到:“莫非西方教已经侵入血海?若是如此,倒正好是我逃离的大好时机!”

这个时候冥河老祖并手下众人,都被西方教在血海插下的这颗钉子弄得头痛不已,砸又砸不烂,拔又拔不掉,时时刺痛神经,哪里还有心思来管玄敖这个小小的巫人。因此,玄敖轻易便寻个空隙,出了血海,借土遁往万寿山而去。

待得血海阿修罗惊觉业火全无,连忙报上冥河老祖,老祖下来看时,只见玄敖已经无影无踪。他心想若非事先约定好,事情哪有这般巧?那边西方教来攻,这里玄敖正好逃跑。他元神被自己的修罗血煞禁锢,又有无边业火烤灼,哪有能耐逃离?哪有能耐灭尽这无边业火?也只有圣人才可能有这等**力。

因此,多重疑点结合起来,他便更坐实了前番怀疑,把这一笔帐,也算到接引道人身上。只是接引道人为何要对一个巫人下那么大工夫,他倒是百思不得其解。

正是:

血海污秽人所厌,

却得冥河护家园。

更有西圣多谋划,

也见祖龙苦中甜。

第九一章红莲浴火增异色镇元传道有新篇

话说镇元子回到万寿山,将玄龟灵识造化为人,赐名玄罗,收做第八位弟子。玄罗得他造化,乃是一中年女子样貌,生得朴素端庄。

她如今好不容易脱了桎梏,化生为人,得了自有之身,对镇元子的自然是异常感激。

她前生身为玄龟,从鸿蒙开始,一直不敢随意动弹,忍耐了无穷岁月。这一番经历,却是非常难得。因此其性格之成熟,其性情之稳重,在镇元子诸弟子之中居冠。比起玄穹、玄竹,虽是后来入门,却反而隐然有长者风范。她又最喜欢推算之术,颇知天命,从不冒失胡为。因此镇元子对她,倒是比其他弟子都要放心。

镇元子又将玄龟剩余的真身,也置于万寿山之中。不久之后,那真身也化作一峰,得名玄龟峰,其峰虽然也如龙脊峰一般灵气充沛,却形如磨盘,并不俊秀挺拔,不太为万寿山灵兽所喜。玄罗却独爱此峰,经常前去游玩,大概也是缅怀昔日的岁月。

这一日,镇元子刚处置完这些事务,突然见到一缕黄光,从地下钻出,入了玄龙印中,略一推算,便知道了端的,哈哈大笑道:“如今众弟子聚齐,我该传道矣!”

因带了玄龙印出来,命玄松击响金钟,集合众弟子。

众弟子聚齐,镇元子乃曰:“如今我已证得混元圣人,将关闭山门,讲道三百年。凡万寿山得灵识者,亦可前来听讲!”声音传出,万寿山处处听得清楚。若是身处万寿山外,却是一丝也不能得闻。

镇元子此话一出,便见参公芝母联袂而来,朝镇元子见礼道:“道友立地成圣,功证混元,脱了三灾九难,从此万劫不磨,真是可喜可贺!”镇元子回礼,道:“两位道友为我门中长老,还请宽坐。”二人因在高台下方两侧坐下。

明玄又至,镇元子也在旁特赐一座,明玄逊谢,镇元子道:“道无高低先后,达者为师。你虽为我护山神兽,其实也是道友,又何故谦逊?”明玄因坐了。

下面八位弟子,齐齐整整,在殿内按长幼自寻蒲团坐下。还有灵禽灵兽,不知多少,皆在殿外听讲,不敢进得门来。

镇元子因闭山门,开始讲道。

他此次所讲,却与鸿钧道祖所讲的不同,非是那造化玉碟的三千大道,而是自己悟来的大道。

在鸿蒙之中,镇元子便得了盘古所赠的一道紫气,其中蕴含大道。开天之时,他的造化鼎和地书,又各得了一道,成为大道至宝,其中也有大道。他此番成圣,修的便是盘古所赠的那道紫气中所含的大道,果然顺顺利利,功至混元,没有辜负盘古当初的一番好意。想必盘古虽然身殒,冥冥之中,也在护佑。

镇元子身怀大道,鸿钧道祖也是早就知晓,在合道之前,终于也忍不住也探查了一番,甚至还曾发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对镇元子的福缘,更是赞叹不已。

他此次讲道,虽未像鸿钧道祖讲道一般天现异象,地涌金莲,却也让下面的听众如痴如醉,仿佛往日关节,此时豁然贯通,又仿佛旧题方解,新题又生,更须一番体悟思索。因此殿外听道之众,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手舞足蹈,有的捉耳挠腮,有的泪流满面,有的喜不可耐,各种表情,不一而足。

其中获益最多者,却还不是镇元子的八位弟子,反而是参公、芝母与明玄三人。其中明玄来历非凡,更有功德之助,在听道之前便证得了大罗道果,到了顶峰,如今闻得大道,顺理成章,也入了混元,为混元大罗真仙。

参公与芝母二老,虽然先前境界,不能与明玄相比,一番听道,却也到了大罗境界。

若是他人修入大罗境界,其实无须太过讶异。他们二位却有不同,乃是鸿蒙之中的人参和灵芝化形,其本体乃是那无上的仙根灵药。这种灵药修行,最招天妒,因此劫难最多,进展最为缓慢。可是一旦修成,根基却最为稳固,元灵法力最盛,几乎是无穷无尽。同等境界之中,莫有可比拟者。

所以他们二老入了大罗,实在是意义非凡。

那正中听讲的八位弟子中,玄松、玄素、玄玉、玄云、玄罗,听得津津有味,面露微笑,胸中五气翻腾,似乎随时要冲出头顶,显然获益良多。玄穹虽然也认真听讲,只是眉头紧皱,若有所思,似乎总有关节未解。玄竹根基不稳,更是听不明白,不免左右顾盼,不时走神。玄昊毕竟入门稍晚,修行时间太短,远不能与其他几位相比,因此也觉得镇元子所言,大多玄奥难解。不过他也是有毅力之人,虽然当时未解,却在心头暗记,不似玄竹一般不知所以。

这一讲,便讲了三百年。

这三百年间,洪荒之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便是三清分家,各开道场。

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道人,虽然都是盘古元神所化,但是继承的性情,本来就各异,所修持的大道,也截然不同。此前三清未成圣时,洪荒人才济济,还能一致对外,讲究三清一体,不生争执。

如今各自成圣,又立了大教,各为一方教祖,他们三位又是道祖亲授之徒,盘古正宗,继承了开天功德,还有谁能与他们争锋?因此相互之间,摩擦却是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阐道与截道,正好针锋相对,时时辩论,又经常转为口角之争,弄的太上老君,都是心烦不已,无心修那清净无为的大道。

玉京山一山岂能容三圣,何况还道不相同。因此三清一番商议,乃于三十三天之外,各自另开了天地,分别是那太清境大赤天、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

举凡成就圣道、证得混元圣人者,借助至宝,却是有了划破混沌虚空、开辟天地的能力。而且所开的一方天地,完全由自己掌管,永为清净之地。大神通者,还可以在其中造化生灵,化出一方世界,宛如洪荒一般。

不过真与洪荒比较起来,实际上却是沧海一粟了。要知盘古大神能以一己之力,击破三千大道维持的造化玉碟,开辟鸿蒙,是真正能与大道比肩的人物。比起后世的圣人来,不知道要高明了多少。他如此神通,都为开辟洪荒身殒。若有圣人不自量力,想要效仿盘古,更只有殒身一途。

不过开辟小小一方天地,供自己居所,却是不难。三清圣人有两大开天神器在手,自然更是轻而易举。就连女娲娘娘,也借得三清神器,开辟一方天地,立了娲皇宫。

那玉京山毕竟乃是难得的仙山胜境,灵元所结,更胜至宝。按理太上老君为长,该为他所得。不过他修持无为之道,对外物并不太过看重,却无意收此灵山。因此元始天尊便不客气,将其收到了玉清境清微天中。

三清都立大教,若是只在自己所开的天地之中,却又如何传下道统?因此太上老君便在洪荒首阳山立了八景宫,元始天尊便在不周山立了玉虚宫,通天道人便在东海金鳌岛立了碧游宫。后来元始天尊认为不周之名不详,便改做昆仑。

三清是道祖亲授之徒,又是盘古正宗,在洪荒众生心中,乃是大道源流。因此刚立下门户,闻名前来拜师学道者,不绝于途。

不过想要成为圣人门徒,却绝非容易。

其中太上老君修持无为之道,喜欢清静,本无收徒之心。不过人族却有一人,年少时偶闻仙道之术,自此矢志不渝,游历洪荒,见山就拜,三月不见仙道,再换其他一山。如此拜到首阳山时,其人早已过中年矣!老君见他有大毅力,心想太清仙术,总也要传下道统,便收其为徒,赐名玄都,是为太上老君唯一弟子,玄都**师。

元始天尊立阐教,顺应天道,择徒甚严,出身不佳者、根行不深者、福缘不厚者、六根不净者、其身为女者,皆不得拜入其山门。因此数百年过去,也只收得数位弟子,乃是广成子、云中子、南极仙翁、太乙道人等数位。

通天道人却与他们不同,讲究截取之道,不论是何出身、具何根行、有何缘法、修何神通,都相信能从天道之中截取一线生机,证得道果。因此,他在金鳌岛收徒,却是有教无类,大道通传。

从此,三清在洪荒传道,更使得慕道之风,达到鼎盛。

还说万寿山上,五庄观中,三百年一过,镇元子讲道完毕,无关之人都纷纷散去,只留下镇元子与八位弟子还在殿中。

镇元子因道:“我在万寿山,立地仙门户,当收九徒,传我道统。如今九徒聚齐,悉传大道,一视同仁,未曾偏废。至于能不能悟,能悟到多少,都是个人缘法。五指也有短长,我也不一一计较。”

玄穹、玄竹听了,也有自知之明,甚是有些汗颜。

第九二章功法传一脉元神助一巫

玄罗问道:“师尊收弟子为第八徒,其下再未见得有师弟师妹。不知第九徒何在?还望师尊解惑!”这个问题,其实在场诸位弟子,都是不解,只有玄竹隐隐能猜到一些。

镇元子道:“我收第九徒时,还在尔等之先,日后当为我门中护法。如今机缘未至,所以令其蛰伏,异日出世,必将声闻九天。此事尔等却不必多问!”玄罗因而退下。

玄松上前问曰:“师尊,洪荒但有圣人出,都有天道感应。三清圣人、女娲娘娘等,皆是如此。然而师尊成圣之时,我等都无所知,不知其中有何原故?”

镇元子乃道:“一来我成圣之时,是在地书之内,外界只有一丝微弱感应。二来我证道之法,与众不同,非是功德成圣之法,另有所出,故此有异。”

玄松乃复问曰:“未知师尊所证之道为何?”

镇元子答曰:“我所证者,自然大道。先前三百年讲道,其中已多有阐明。”

玄素上前问曰:“请问师尊,何谓自然?”

镇元子答曰:“究万物之理,达百类之情,生其当生,使其自生,灭其当灭,使其自灭,上合天道,下均百类,使天地有序,万物有归,是谓自然。”

玄玉问曰:“自然证道之法有何不同?”

镇元子答曰:“自然之道,最合天道,我证道时,身已在天道之中矣!是故天地感应甚微。”

镇元子说得简略,其实自然大道,乃是最难证得的大道。玄之又玄,不可名状。其证道之艰难,比道祖所言的以力证道之法更甚。以力证道之法,乃是逆天之法。以**力强转运数,强证圣道。自然证道之法,却是顺天之法,也须得**力,却是顺天为之,自然而然,证得圣道,比以力证道,还要高了一筹。

若论二者证道之后的神通法力。却是大抵相若,只差毫厘。

玄素穷追不舍,复问道:“何谓当生?何谓当灭?”

镇元子答曰:“自生当生,自灭当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玄素乃施礼而退。

玄松又上前问道:“师尊成就混元圣人,可立教乎?”

镇元子曰:“我不立大教,只传大道,立地仙一门足矣!”

见众人无言,乃说道:“为师将门中大道,编为三卷。其一曰自然,其一曰造化,其一曰生养。三者各有所专,以自然一卷最为难解。此外,又将紫霄宫鸿钧道祖三千大道,依为师所录,编为三卷,名曰紫霄大道真言。尔等各凭专长,选取所修之大道。切记不可贪多。以免自误!”

又补充道:“我门中大道,看似都是平和清虚之道。却非是不事杀伐。须知自然、生养、造化之中,亦有杀伐,行破立之事。才得生养造化之功。此事尔等须得谨记,不可过于迂腐!”

玄松等人都垂手受教!

镇元子又说道:“玄昊,你却须修炼三尸证道之法,不可再择其他。至于其他人等,可以慢慢选择,也不必急于一时。”

玄昊并众弟子都称:“谨尊师命!”镇元子见玄昊举止稳重,又异常勤奋,虽然入门较晚,底子较薄,对他也不是太过担心。

又看了看玄穹与玄竹,却终是没说什么,便回了云房。

刚回云房,玄敖便在玄龙印中说道:“师尊,众位师兄师姐都有可修大道,可是弟子听师尊三百年讲道,却似乎无有大道适合于我。还请师尊为弟子指一条明路!”

镇元子说道:“玄敖,你此番出山,既是历练,其实也是为师对你的考验。若是不能通过,还是为师的弟子。若是能够通过,却还要另外与你机缘!”

玄敖说道:“师尊智珠在握,果然含有深意。不知弟子所为,师尊可曾满意?”

镇元子说道:“你能牢记为师教训,忍受业火熬炼金身的折磨,成就业火红莲,以后杀伐不染业力,便是经历重重杀劫,只要谨慎一些,也可自保无妨,可谓苦尽甘来,为师甚是满意!”

玄敖乃道:“我随师尊修行了无穷岁月,又刚刚听道三百年,便是一榆木疙瘩,也开了灵识,闻了大道,岂不知不修大道、不达混元的道理。便是再有至宝,却终究成就有限,若在师尊等圣人的眼中,还不就是蝼蚁一般?师尊既然有意立我一支为门中护法,若是只用于一般洪荒之中的杀伐,却还不如师尊手上的一件至宝。故此,师尊心中,必有合适的大道传授于我,恳请师尊指点迷津!”

镇元子笑道:“你倒是机敏!为师确有此心!”

因肃容道:“玄敖,你且出来跪下!”

玄敖因从玄龙印中出来,在镇元子面前跪下。

镇元子乃伸出右手,手中托着一团红光,隐隐似有无穷意象流转,玄奥之极,为玄敖毕生所未见,似乎来自其他天地一般。

镇元子乃向玄敖肃容说道:“玄敖,今日我却与你一天大的机缘,你可愿拜盘古为师?”

镇元子语声不大,听在玄敖耳中,却像脑中响了一个炸雷,震得他晕晕乎乎,不知所措,一时呆愣在那里。

镇元子也不怪罪,却又肃容问道:“玄敖,你可愿拜盘古为师?”

玄敖这才猛醒过来,结结巴巴说道:“弟子……弟子已拜师尊为师,这个……这个……”

盘古大神,谁不敬仰?能拜盘古为师,学习盘古神通,那是多大的机缘!只怕洪荒之中,无人可以拒绝这个诱惑。可是玄敖已拜镇元子为师,即使是盘古,也无随便另投之理。万一是镇元子有意相试,那岂不糟糕?

因此就算是玄敖耐性极佳,心性极稳,却也一时失了举措,患得患失起来。

镇元子知他所想,说道:“你虽已拜我为师,我却是代盘古传法。因此再拜盘古为师,也是一理,并不冲突!”

玄敖去了心结,顿时大喜过望,哪还迟疑,连连道:“弟子愿意!弟子愿意!”

镇元子因道:“此乃盘古元神烙印,内含盘古功法。你既然愿意,便对着这盘古遗物拜师罢!”

玄敖想起盘古开天身殒,不由心胸激荡。因整束妆容,对着盘古元神烙印,恭恭敬敬行拜师之礼!

镇元子说道:“我在鸿蒙之时,便得盘古重托,要为他的神通功法,传下一脉。你乃盘古主筋化生,与盘古有缘,又得无量业火,将专于杀伐,却是最为适合修炼盘古的杀伐大道。因此,我如今便将烙印之中的盘古功法与你。从今以后,洪荒之中,唯有你玄敖一门,乃是盘古一脉,修炼盘古神通。你须知盘古为神为圣,功高万古,却是万万不可自误,堕了他的威风。”

此话无须镇元子交代,玄敖自然明白,便对着盘古元神烙印拜道:“盘古师尊在上,弟子玄敖,定将师尊一脉,发扬光大,传承不绝,使得千秋万世,皆知师尊的不世神通!”

镇元子见终于又了了一件心事,也是欣慰,因将手一引,那盘古元神烙印中的功法,便化作一道清光,注入了玄敖的识海。

玄敖得了盘古功法,对着镇元子一拜道:“师尊,弟子去了!”镇元子颔首,玄敖又入了玄龙印中,刻苦修炼去了。

盘古所托之事,能完成的,皆已完成大半。镇元子看着手中的盘古烙印,悠悠一叹,道:“道友,凭着这份元神烙印,我也终究还要多保留下你的一分血脉。”叹罢,出了万寿山,寻后土娘娘而来。

后土娘娘正在堂中理事,陡见天生异象,知有圣人至,连忙出迎,见了镇元子,说道:“镇元圣人法架光降,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镇元子笑道:“贫道来得突兀,娘娘无须多礼!仍然互称道友就是!”

后土娘娘应下,两人入了堂中坐定,镇元子问道:“前次在伊洛之间,娘娘曾得了一宝,现今却不知修炼得如何了?”

后土娘娘道:“有劳道友动问。前次我在伊洛间得了六道法轮,回来之后,也曾着意祭炼。只是祭炼到第十重时,便遇有一道古怪清气,时时出来干扰,因此再也不能寸进。不过,这道清气之中,却也含有元神的修炼功法,对我颇有助益。我按此法修炼,自觉元神已经逐渐壮大,功法运转也越来越通灵。”

镇元子呵呵笑道:“娘娘勿怪,这一道清气,却是贫道所伏,其中功法,乃是盘古修炼元神的正宗功法!”

后土娘娘听了盘古之名,猛然一惊,喜道:“既是盘古功法,却是远胜一件法宝,倒要多谢道友传法之功!”说罢,对镇元子深施一礼。

镇元子道:“娘娘只说贫道之功,却不说贫道之过,莫非是见贫道已然证得圣道,竟然生疏起来不成?”

后土娘娘见镇元子还是原来的样子,终于开怀一笑道:“岂敢!岂敢!圣人之威,谁不敬服?道友既证圣道,却无圣人架子,真是异数!”镇元子哈哈大笑。(未完待续,)

第九三章神兽怀异宝讲道东海边

后土娘娘因问道:“我正要问道友,何故阻我炼化此宝?莫非其中还有什么玄机不成?”

镇元子说道:“岂不闻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此宝来历非凡,对于娘娘,既是大福,也是大祸!”

后土娘娘不解,问道:“却是为何?”

镇元子说道:“我推算命数,知娘娘若不先行修炼元神,冒冒然炼化此宝,于洪荒、于巫族,虽然是福,于娘娘自己,却是祸患,因此才有先前传法之举!”

后土娘娘听出了一些端倪,猛惊道:“我得此宝之时,还只如玩物,并不太上心。此番听道友之言,莫非这是关系洪荒大势、巫族气运的至宝?真是肉眼凡胎,对面不识宝贝,白白浪费了光阴。若是我早能全力炼化此宝,助我巫族免了先前不周山之祸,即便我有祸患临身,又有何惧哉?”

共工与祝融争战,其他祖巫只以为是属地摩擦,在其他部洲也不少见,因此并不太在意。后来共工怒触不周山,他们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可是已经后悔无及。此事后土娘娘也亲身经历,一直念念在心,引为遗憾。如今听说六道法轮能影响巫族大势,首先便想到了此事。

镇元子因而开解道:“天道无全,天地无全,乃是至理。妖巫二族,各掌天地,也是难以圆满,此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