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仙演义(春衫)-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并作诗笑他曰:师徒同道不同天,吾得驱驰汝得闲。何时了却千千事,也做山中散诞仙。只是他是地府府君,统管诸山诸水诸城诸地神位,纵使这几百年来极其收敛,事情也自不少,是万万做不得散诞仙的。
另外还有玄素道人、玄云道人、玄昊道人身后,皆立了一位弟子,却是生面孔。
只有玄竹道人与玄罗道人,尚无门人。
镇元子在台上现了身形,众仙皆拜,口颂:“老师万寿!”
镇元子道:“罢了!”朝下一望,竟有数位从未见过,便说道:“吾地仙一门,开枝散叶,诚为可喜!诸位都是彦杰,且按入门先后,报上名来!”
论起来张良入门最早,因此黄石道人带着他上前拜见,说了张良来历。镇元子问道:“凡俗之名,多红尘之气,六根不净,带诸般因果。张良可有道号?”
黄石道人答曰:“名为散诞子!”
镇元子听了一笑,道:“你掌十万八千神位,诸事倥偬,门下倒收了这等闲散之仙!不过“诞”字稍有不妥,可易为“淡”,日后便称散淡子!”
散淡子拜倒:“多谢师祖赐名!”于是黄石道人师徒退下。
镇元子看看诸仙,说道:“精卫、哪吒,你二人生而灵异,非凡俗之士,无须道号。玄玉,杨昭可有道号?”
玄玉道人答:“无有!”
镇元子道:“杨昭,吾今赐汝名妙道真君,此后安心向道,勿要再堕凡尘!”
玄妙真君心头凛然,亦上前拜谢赐名之恩!
只见玄素道人指着身后弟子说道:“此乃吾之弟子,俗世名唤董永,曾与玉帝之女多有纠葛,好在如今大彻大悟,脱离情劫!弟子已搜罗得昔日盘王道友二宝三经,准备将此衣钵亦传授于他,还望师尊恩准!”
镇元子看看,已看出是太阴金仙转世,确实适合修炼盘王之道,便说道:“盘王妙道,也是洪荒一脉,断绝可惜,今得传承,甚是可喜!不过吾地仙生养之道,才是正宗大道,直达混元,神妙远在其上。汝既入吾门,须知本末之别,万勿荒废正道!”
董永答应道:“谨遵师祖教诲!”
镇元子问玄素道人道:“董永可有法号?”
玄素道人道曰:“已赐号太阴真君!”
镇元子点头认可!
玄云道人上前,指其弟子道:“此子俗名葛洪,法号抱朴子!”抱朴子上前见礼,镇元子欣然道:“好造化!好徒儿!”
众仙心领神会,皆向玄云道人贺喜!
最后玄昊道人出列,指其弟子道:“此子入门最晚,俗名陈抟,道号扶摇子!”镇元子不由笑道:“此是据地之仙,正该入吾门来!甚好!甚好!”
众仙说徒已毕,镇元子大感欣慰,说道:“吾长睡八百年,今日觉醒,世事已然大变。然见诸位能紧守门户,还收得佳徒,实为可喜!只可叹人间糜烂,生民有倒悬之苦,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此诸位圣人之过也!”
玄松道人上前问道:“师尊觉醒,可是要出山收拾时局?”
镇元子摇头道:“人间时局,收拾不难!二教所谋,却不可不防!吾所谋也远,不可因小失大,自乱阵脚,露了根底。因此今日觉醒之事,尔等勿要外传,免得耽误大事。”
众徒皆称:“是!”
镇元子又朝黄石道人说道:“黄石公,郁垒神荼在汝治下,汝可令其转世,托得凡身,暂时蛰伏。吾料不久当有明君出世,介时他二人可去投效,也好早日结束乱世!”
黄石道人领命!
第313章镇元子落子压棋枰四圣人击掌盟誓约
镇元子又说道:“黑云乍起,风雨欲来,夫不来则已,一来必是雷霆万钧。诸位行事,三思而做,勿要为人所乘!”
诸弟子皆拜倒,曰:“谨遵老师之命!”
最后,镇元子挥退众仙,独留下玄松道人,玄松道人因问道:“不知师尊还有何吩咐?”
镇元子道:“玄松,今日吾所与你所言,法不传六耳,关系重大,连你诸位同门,也不可说,你清楚了?”
玄松道人颔首道:“弟子明白,请师尊吩咐!”
镇元子道:“吾曾赐你一个锤子,你且拿来!”
玄松道人依言将锤子取出,交给镇元子。镇元子又从袖中取出一个铃铛,摘去顶盖芯缨,只剩一个小小钟筒,再将锤子往中间一安。说也奇怪,本来锤大钟小,不成比例,但安到一处时,竟然严丝合缝,宛然天成!
那钟得了钟锤,震得一震,居然脱了镇元子之手,飞到空中,有幼儿高大。眼看中央钟锤,无风自动,就要将大钟敲响。镇元子也显出凝重之色,连忙将造化鼎祭起,化作丈许大小,猛将大钟笼罩在内。
大钟自鸣之声,借由这件大道至宝,这才被盖住,未能传得出来。
镇元子待它在鼎内响完,再无动静,这才将钟取出,收了造化鼎。
玄松道人看得膛目,惊问道:“师尊,这是何物,如此厉害!”
镇元子道:“勿要急躁,细听吾说来龙。要说此物,还得从鸿蒙时谈起。”
只听镇元子悠悠说道:“话说当时鸿蒙之中,有紫气十二道,为混沌之根本,大道之容器。此十二道紫气。六道化为造化玉碟,维持鸿蒙运转;六道归于盘古,开辟混沌。其中。盘古用以开天辟地之斧,便独含了三道鸿蒙紫气!”
“盘古斧开天辟地。与造化玉碟相抗,双双破碎。但此斧虽然破碎,其中却有三块碎片,得了盘古斧之精华。盘古便是以这三块碎片继续开辟天地,这才得竟全功!”
“这三块碎片,一名盘古幡,能破开混沌;一名太极图。能定地火风水;一名混沌钟,能定山川河岳、日月星辰!”
镇元子说到这里,玄松道人哪里还不明白?一时惊异,问道:“莫非这就是昔日东皇太一手上的混沌钟?”
镇元子点头道:“正是此宝!盘古斧三宝之中。此宝虽排第三,但以法宝而论,此宝攻防兼备,更胜盘古幡与太极图一筹!这是你有福源,亦是女娲娘娘厚谊。若非她在八百年前将广寒宫所得铃铛相赠。哪有今日完璧之理?”
乃郑重对玄松道人说道:“玄松,你为我门中首徒,责任重大,你亦堪当重任,今日我便将此宝赐与你。从今往后。你静心参悟,不得全功,不能现之人前!你当知我地仙下的乃是一局大棋,待你功成之日,便是我落最后一子、抵顶胜局之时!”
玄松道人跪下,朝镇元子三拜,说道:“谨遵师命!”
且说大赤天八景宫中,太清、玉清、上清三圣正在下棋。突然心有所感,太清圣人说道:“准提道友自从证道混元,尚是首次来我八景宫!”却无起身之意,只唤玄都*师,前去将准提圣人迎入。
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道:“准提道友来找大师兄,必有要事,且容吾等稍作回避!”
太清圣人止之曰:“两位贤弟,如今吾三清是一体,何须见外。吾等一起见他一见,倒看他有何话说!”
片刻,准提道人入内,见到方下了一半的棋局,一边与三清见礼,一边叹息道:“三位好闲情!好逸致!贫道不如也!”
三清一齐还礼,太清圣人长叹一口气,说道:“如今天下,道佛相争,民生糜烂,吾等正以棋局相法,欲寻解手。怎奈资质愚钝,苦思不得,又哪有什么闲情逸致?”
元始天尊插言道:“师兄谬矣!如今是东土糜烂,若论西方,倒是个养气潜灵,人人固寿!”
灵宝天尊说道:“此皆是佛子东来作乱之故也!不知准提道友做何解释?”
准提道人微微一鄂,继而说道:“三位,日出东方,降于虞渊,普天之下,皆是圣土,说什么东方西方?佛家虽是在西方立教,但向来视四方生民如一,开灵智者,皆可闻*!因此东传乃是迟早之事,何言作乱?三位若是有心,可命教众将道家经义,往也往我西方宣讲,贫道不仅不阻拦,还要筑台修观,合礼供香!”
三清听了,齐齐一怔,一时无语作答。准提道人见了,哈哈大笑!
太清圣人冷哼一声,说道:“准提道友,汝莫笑,且听吾言:夫正道者,海纳百川,光明坦荡;邪道者,忧直畏谏,怕见瑕瑜。是故邪不能容正,正却可容邪!正道无涯,越行越广;邪道自忤,迟早凋零!”
这一番正邪之论,句句与两教无关,却有句句相关,正点中了准提道人心中要害,一时再笑不出来,也是无言,只与三清默坐。
却原来准提道人提议佛道互传,是算准了西方全是佛家信众,必无一个信道;而东土却多是自由之民,可道可佛,因此佛教大有可为。三清也知道此点,一时被他噎得无语。但太清圣人一番话,点出了玄门正宗与旁门的区别,直指佛门虽固,信仰虽坚,却是自闭之道,不容他道,将越行越窄,有凋零之危,是祸非福!
准提道人是绝顶聪慧之人,早明此理,是故无法反驳,只能默然!
半饷,准提道人开言道:“道友,两教相残,苍生有倒悬之苦,长此以往,只恐香火堪虞!到时东土西土,都是赤土,还有什么教义可传?为千秋计,还须寻个法子,结束乱世为好!”
太清圣人轩眉道:“道友此语,方是圣人之言!只是不知有何妙策,不妨说来,吾等一起参详!”
准提道人便也不再拐弯,说道:“吾教可尽撤佛子,回归西土,先结束东方乱局。但贫道却要与三位打一个赌赛,还望三位答允。”
太清圣人道:“道友请讲,贫道等洗耳恭听!”
准提道人说道:“待东土安定之时,吾要遣座下一位弟子,转世东土,托得凡躯,再度他往西天求取三藏真经,在东土弘扬佛法!介时若取不到经文,回不到东土,自然一切休提;若取得经文,回转东土,贵教却再不能阻其传扬佛法!”
太清圣人与玉清、上清两位圣人对视一眼,皆微微颔首。此法是佛教先让一步,可见准提道人确实怀有诚意前来。
上清圣人道:“西天取经,不啻万里之遥,途中不知多少艰险,妖魔鬼怪亦不少有!区区*凡胎,单人匹马,如何行得?不知这其中可还有什么章程?”
准提道人颔首道:“凡躯确实难行西土,但若有道之士皆来相助,只怕又演变为佛道之争,失了其中本意。因此贫道愿与三位立下规矩在此:入大罗者,不能干涉!”
太清圣人缓缓点头道:“若只是太乙金仙道果,纵有些争斗,倒无大患,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
玉清、上清两位圣人也一起颔首认可!
准提道人大喜,说道:“今日难得三位宽宏,吾等击掌为誓,勿负今日之约!”说罢,就要去三清击掌。
玉清圣人喝道:“且慢!贫道还有一事,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准提道人道:“道友但说无妨!”
玉清圣人说道:“当日龙华法会,二位道友要传西法,曾向贫道借得几位弟子。如今道友既另开传法之路,还请道友慈悲,让这几位弟子重回贫道座下。有借有还,方为正理!”
准提道人略一思量,说道:“道友当年慷慨相助,贫道感激不尽!但龙华会上之言,历历在耳:是这几位贤达,自愿拜在接引道兄座下听经。吾佛教与西方教一脉相承,方便之门不闭。若是异日这几位贤士自愿回归道友座下,贫道亦绝不阻拦!”
玉清圣人沉思片刻,微微颔首!
上清圣人却也突然说道:“道友,吾也有三位门人,天书封神时沦为坐骑,正在贵教之中受辱。此事不决,吾又有何面目与道友把手言欢?”
此语一出,不仅准提道人微愕,玉清圣人也心中有些赧然。
准提道人颔首,说道:“待佛子传经东土事了,三仙劫难已满,自可让其回转东土!”
于是四圣这才击掌为誓,定下了今日之约!
准提道人辞别四圣,又去九天凌霄宝殿,与玉帝商议一番,这才归去。
准提刚走,上清圣人突然说道:“不好,吾等上了他恶当也!”
太清圣人却是不慌不忙,问道:“贤弟不知想到了何事?”
上清圣人道:“他西天取经,限定太乙。吾等以为浅薄,未曾在意,却忘了五行山下那一位!他若出山,名正言顺,正好是太乙金仙。但争斗起来,却连圣人也要给他三分薄面。试问吾教大罗以下,谁可相抵?”
第314章金蝉子转世求经六耳猴脱身混世
太清圣人闻言大笑,说道:“贤弟,你认真了!须知佛教东传,势在必行,难以抵挡。你叫他今日不传,他明日也要传;明日不传,后日也要传。吾等哪日若挡了他东传,他便要将东土搅个天翻地覆。贤弟仔细思量,是否便是此理?”
上清圣人一想,说道:“还是大师兄念头通达!然则准提道人今日又为何前来圆说?”
太清圣人笑道:“他此来,不过是给我道家一个台阶下,亦全了他佛家的脸面,免得两教真个恶斗,互相损伤。两位贤弟,此事不过是一场游戏,切勿当真!只要道家有我三圣坐镇,秉承盘古正宗,任他在人间鱼龙变化,怎脱得出我等掌中?”
玉清、上清两位圣人皆拜服!
至于地仙之事,不管是道教三尊,还是准提道人,却都是只字未提,仿佛完全忘却还有这个门派一般!
却说灵山之上,这一日,如来佛祖忽然对众佛陀、菩萨、罗汉、佛子说道:“佛道在东土相争,两教俱损,是祸非福!吾已与道门三位圣人约定,待南瞻部洲平定,另遣佛子转世求经。因此即日起东土众僧众佛子,皆要撤回西土,不得停留!”
座下齐声应:“是!”
此时观音菩萨问道:“不知介时佛子传经,是如何一个传法?”
如来便略略说了八景宫之约,却只说到入大罗者不得出手干涉、免得真个相争,其后皆住口不言。
于是众菩萨皆道:“善哉!”
如来乃道:“佛子传经,要苦历千山,远经万水,诸般磨难,九九归真,方显我法门旨要。瑜伽正宗。”转身对三大士说道:“三位座下,有青狮、白象、金毛犼,野性难驯。不如放下界去,让取经之人受些磨难。若获点化归真,更是万千之喜!”
观音菩萨施礼道:“这三位修行日久,早入大罗,只恐犯了誓约!”
此时文殊菩萨上前道:“启禀佛祖,弟子坐骑,不知何时断了绳索,偷偷下界。弟子未察。前日方才知晓,还未来得及将其拿回,特此请罪!”
如来笑道:“实不相瞒,吾那金翅大鹏。早证大罗,乃是被我黜落了修为,发下界去。但这大鹏在凡界,独自无聊,故将你狮子亦拉了同去。在人间建立了狮驼国。此事一饮一啄,过不在你,不必担忧!待取经人至,其方可返本还源,回转灵山!”
只听大势至菩萨说道:“青狮、白象、金毛犼又与金翅大鹏有些不同。他三者兽性尤存,贪欢好色,只恐在凡间日久,繁衍子嗣,惹来因果!”
如来听了,微微颔首道:“此事吾亦知晓,故已暗中去其燥根,待取经大事皆了,再为补救!白象、金毛犼,亦可循此例。”
于是三大士皆道:“谨遵佛祖法旨!”
三大士一时不察,这一点头,便是中了如来之计,从此断绝了东归之路!
还说东土,自从佛子西归,寰图澄澈,约略不过百十年光阴,乱世遂平,乃立了李姓皇朝,国号大唐,转眼间到了太宗治世,四方安定,上下臣民,悉享太平。
却说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陈名萼,表字光蕊,因皇榜选才,进京赴考,高中状元,跨马游街之时,被殷丞相之女看中,抛绣球选婿,成就良缘佳偶。
是时江州缺官,殷丞相趁机举荐,朝廷乃差陈光蕊赴任。谁知一家经洪江之时,天降横祸,只因其娘子貌美,稍水刘洪、李彪二人竟生歹意,将光蕊杀死,弃尸江中。殷氏娘子本待一死殉夫,奈何怀有身孕,只得暂时勉强相从。于是刘洪自换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殷氏娘子往江州赴任。
殷娘子怀胎十月,悄然生下孩儿,恐为贼所害,将其置板上,顺流而下,后漂至金山寺脚下,为寺僧法明和尚所救,因看了所带血书,怜其身世,精心抚养,从小便教他诵经念佛,打坐参禅,取法名玄奘,摩顶受戒。
待玄奘长大成人之后,法明和尚据实相告。玄奘于是持血书信物,前往长安,得唐皇之助,借得一支兵将,到江州杀贼救母,复仇报本,全了孝义。
此即金蝉子转世,特地在东土托得凡躯,身膺重任,因此有诸多磨难。那玄奘天生便有慧根,自小耳濡目染,念佛安禅,成年后,精通佛理,往往登坛*,开演诸品妙经,闻者无不折服,逐渐乃成大德,闻名于当世。
却说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玄奘聚集了一千二百高僧,在长安化生寺开讲经文,唐皇率领文武,也来听讲。只听玄奘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正讲到妙处,突然有一个游僧,厉声高喝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佛法,可会谈大乘么?”
玄奘闻言,跳下台来,对那游僧起手道:“老师父,弟子惭愧,见诸僧人,讲的都是小乘佛法。却不知大乘佛法如何。”
游僧道:“你这小乘佛法,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做无来无去!”
正讲到此,有那左右的,来拉游僧,喝道:“你这疥癞游僧,胡言乱语,惊扰高僧大德,罪过不小!”
游僧于是现了本相,乃是观音菩萨,端坐祥云,瑞光四射,妙相庄严。唐皇并众文武,几曾见得神仙显圣?尽皆拜倒于地,虔诚俯首。
唐皇问道:“菩萨,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西天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说罢,催动祥云而去,地上落下两件宝物,与一张简帖。
众人看简帖时,见上面写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唐皇再看两件宝物,乃是锦澜袈裟、九环锡杖,便知是菩萨赐予取经人之宝,因而问道:“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周遭无人答,只闪出玄奘,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唐皇大喜,上前扶起玄奘道:“法师发此誓愿,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于是赐名三藏,将锦澜袈裟、九环锡杖授予,又赐紫金钵盂、从者马匹,使往西天拜佛求经。
这一去,正是:
九九归真道行难,艰贞笃志度玄关。灵猴苦战神魔退,佛子诚求*还。
莫把经章当容易,要传三藏遍人寰。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这却不表,且说淮阴龟山足下,大江之中,有一水府,自大禹治水时起,被镇压了一只混世神猴。此猴世间无二,天赋神通,熟知变化,刀枪不入,尤其善于御水,力敌九龙,自大禹时在桐柏山悬湖为祸,有异人特地出世,好不容易将她降服镇压于此。
这神猴被压在水底,琵琶骨穿了锁链,鼻孔上带了金玲,驾不得水遁,踏不得祥云,变又变化不得,若稍有动弹时,那鼻上金玲,便要铛铛作响,声音传到耳中,头痛欲裂,痛苦不堪,也不知道是什么法宝。
这境况,怎一个惨字了得!
没奈何,她只得按下心性,在水底养性修真。好在那异人当日,虽将她锁拿在此,亦传了阴阳之数,推算之功,出入之理,避死延生之方。神猴既不能活动,平日里便以修炼这些功法为乐,苦挨时日!
但心躁喜动,乃猴之天性,岂一根锁链、一个金玲可以压制得住?这神猴既然抗不住金玲,身体不能活动,便静坐水府,日日功聚双耳,收听世间诸般声响,体察众生情态。久而久之,竟生六耳,练就了一桩大神通:能聆三界之音,能察天地之理,知前知后,万物皆明。
时光倥偬,转瞬两千余年过去。这神猴在水府之中,慢慢亦将锁链、金玲炼化,成为防身之宝,这才终于一声长啸,破水而出,摆脱了这番囚禁之苦。
她出世时,正值地仙封神刚毕,三界大变,诸教皆收敛爪牙、舔舐伤口,因此也无人注意她。但她既受了这番苦楚,又精通术数,也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理,不敢过于嚣张,便偷偷回到老家桐柏山上,也不为非作歹,只聚集了一群同类,山林啸傲,称王称霸,不受天庭管,不受地府辖,端的是其乐无穷!
这一日,神猴与底下的言道:“我闻得东海边上,亦有一只石猴出世,学了诸般神通,在那里称王做祖。似此等品类,总与我同是神猿,乃为族类,不可不识!因此我欲去东海一趟,若合意时,与他做个八拜之交。众孩儿在此,且守紧门户!”
底下有一众猴儿皆说道:“大王去罢!大王去罢!”
于是神猴略施变化,驾起水遁,顺流而下,不过盏茶时分,已到了东海。神猴出海上岸,随便寻个老者,问道:“老丈,不知花果山可在附近?”
第315章福洞仙山堪啸傲名枷利锁不逍遥
那老者闻言,遥遥一指,道:“便是那威宁瑶海之处,倒也是一座仙山!但如今听说有妖猴盘踞作乱,甚是可怖。年轻人,此山去不得,去了恐要丢掉性命!”神猴答谢几句,辞了老者,寻着花果山路径,往山上正走,突闻东海之上,有打斗之声,近前看时,只见一条蛟龙,正与一只猴子交战。那蛟龙好生厉害,使一杆长枪,将东海之水,搅得翻覆不已。猴子手持棒子,虽然也势力万钧,但在水里打来打去,如击棉絮,总近不得蛟龙分毫。
神猴看了一回,终究是手头技痒,忍耐不住,大喝一声:“我来也!”手持一根铁链,如同灵蛇搅动,就朝蛟龙缠去。那蛟龙跟猴子都是大吃一惊,只听蛟龙喝道:“那泼猴,上来就打,好生无礼!”与猴子息了争斗,双战神猴。
神猴一见,不惊反喜,大喝一声:“来得好!”将铁链舞动得灵蛇一般,迎上便打。
她本是水中所生,得天独厚,蛟龙也克她不住,哪会惧怕?因此将一根铁链千变万化,挡长枪、挡长棍,无不如意,又用天赋神通,反将海水驱动,压制对手,以一敌二,竟丝毫不落下风。
三人战得数百回合,那猴子大喝道:“打得许久,有些乏了,且住,且住!”三人同时停手,彼此通名,原来猴子便是孙悟空,自号美猴王,蛟龙自称蛟魔王,来自东海。神猴不想再提往日之名,便随后说了个猕猴王的称号,只说是听了孙悟空的名声,前来结识。
孙悟空听得大喜,说道:“竟与俺一般样貌,更难得神通广大,是难得的英豪,可喜!可喜!”连忙将猕猴王邀到洞府之中,又召来其余几位兄弟相聚。分别乃是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六位,加上美猴王,一共七人,聚在一起讲文论武,走摐传觞,其乐何极!
席上,众人酒酣耳热之际,孙悟空突然道:“今与诸位相逢,豪兴不浅!俺们都是那啸傲山林之辈,不受拘束。逍遥自在。志趣相投。不如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众人都道:“甚好!甚好!”
蛟魔王道:“凡人结拜,都序年庚。吾等都是灵智开发的神通之士,哪记得住年庚八字?依吾之见。不如就论得道先后,以排长幼之序!”众人都叫好,于是说起得道年岁,牛魔王乃是妖巫劫前得道,当仍不让,排了第一;蛟魔王是天皇年间得道,排了第二;待到鹏魔王与狮驼王时,狮驼王道:“我乃是地皇时拜师学道,比蛟兄略晚。至于鹏兄。他得道时,我尚未出世也!”
狮驼王与鹏魔王总形影不离,他既如此说,众人皆深信不疑,惊道:“不料鹏兄如此高明。愿闻其详!”鹏魔王却不愿意说起,只道是比狮驼王早一些。于是众人将鹏魔王排了第三,狮驼王排了第四。
至于剩下几位,猕猴王是大禹时得道,排了第五;禺狨王在夏商时得道,排了第六;孙悟空在秦汉时才得道,故排在最末,乃是第七。
于是七兄弟摆下香案,拜了天地神明,结为八拜之交。此后更把臂同游四海,朝去暮回,把万里之遥,只做庭堂之路,正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
一番兴尽,七人俱散,各归本府。
忽忽不过数月,这一日,猕猴王正与众猴嬉戏,突然收到孙悟空突简帖,邀猕猴王往花果山一聚。猕猴王便借水遁,片刻至水帘洞外,猴儿禀报,孙悟空相迎。猕猴王入内看时,六兄弟皆在,只等自己一人。
只听孙悟空说道:“诸位贤兄,想俺等天生地养,逍遥四海,胸怀自在,性合天真。但如今天庭玉帝,却看不惯俺们这等快活,要发十万天兵天将,征伐花果山。诸位贤兄与俺八拜为交,结为兄弟,有道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还望助俺一臂之力,待击退天兵,再共享逍遥之福!”
蛟魔王闻言大惊,问道:“贤弟,你自在山间享乐,只不要为非作歹,惹得天人共忿,谁敢来欺你?当真内情,还望分说一二。”
就听孙悟空道:“也无大事,便是小弟心血来潮,要向玉帝老儿讨个封号。谁知道玉帝老儿忒小气,不仅不给,还要发兵攻打!”
蛟魔王闻言,变了脸色,说道:“贤弟,你在山林称王,多么快活,却要去招惹天庭作甚?须知天、地、幽冥三界,皆有众神坐镇,高明之士,不知凡几,万万不是吾等可敌。贤弟做事,不可过于鲁莽!”
鹏魔王听了,却冷笑一声,说道:“天庭众神,也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蛟兄涨他人志气,灭自家人威风,却又是何道理?”
蛟魔王听罢,也有些恼意,说道:“我不过是据实而言!贤弟出世也晚,不知内情,因此才良言相劝,盼他知道进退,乃是一番好意。你却何以恶言相对?”
孙悟空连忙说道:“两位兄长且勿动怒,且听俺说根底。想俺等在山林啸傲,虽是逍遥,奈何美名却不为三界所知,未免多有不便之处。俺闻三界名号,圣位最尊,因此便要先向天庭讨个“齐天大圣”的名号。若是成功,日后诸位哥哥,亦可称圣。此正应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之理!”
众人听了,颜色各异,牛魔王哈哈大笑,说道:“既如此,吾可为平天大圣!”又指蛟魔王道:“汝可为覆海大圣!”
鹏魔王亦哈哈大笑道:“大兄之言有理,吾可为混天大圣!”又指狮驼王道:“老弟,汝可为移山大圣!”狮驼王连称“不敢当”。
禺狨王亦说道:“吾便称驱神大圣!”又对猕猴王笑道:“兄长可为通风大圣!”
只有蛟魔王和猕猴王,未曾开言!
蛟魔王见众人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正待说话规劝一番,突然猕猴王说道:“好一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七弟之言,只怕不尽不实吧!”
孙悟空变了脸色,喝道:“老孙我句句属实,并无一丝隐瞒,你却为何要诬我?若说不出个道理来,俺这金箍棒不是吃素的!”
众人见他两一言不合,起了冲突,纷纷相劝。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