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挑红尘-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竟和玄道天熟识。
绝尘谷中到底隐藏着什么,这是古秋雨此时心中唯一的想法。
之前的杀神刑无命,还有现在出现的神秘老者,二人都是世间少见的强者,他们都与绝尘谷有着某种。
玄道天那飘渺如仙的身影出现在了古秋雨眼前,那笑容依旧慈祥,只不过与之前一样,他的身上仿佛有着一层迷雾,将他的内心笼罩起来,让人无法看透。
“先生……”
柳依月来到古秋雨身旁,轻轻拉了一下他的衣袖,眼中满是担忧,与刚才那冷酷无情的样子相差甚远。
她不知道古秋雨的师父是谁,古秋雨也没告诉过他们,但她不介意,只要能跟在这个男人身边便好。
他若成魔,她定弑佛。
而孟惊楚则在回过神后,精神游离,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杀的人,看着自己一身的血,手足无措。
古秋雨被柳依月这么一拉,回过了神,深深的看了一眼老者离去的方向,带着二人进入客栈内。
客栈里的伙计与掌柜,早就不知跑去了哪里。
此时的客栈内空无一人,城中的守军对于共济教逃出野马镇不知是喜是忧,也不敢来打扰这三人,只希望这三个瘟神尽早离开。
三人吃了些后厨的东西,找了个空房间休息了**,这**古秋雨并没有怎么休息,一直都在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留在此地也是迫于无奈,他们对此地的周围一无所知,无法在寒冷的夜里赶路。
所幸,共济教并没有回来,三人在空无一人的客栈平静的过了**。
第二天一早,三人换上了古秋雨置办的新衣。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衫马靠鞍,古秋雨贴身的黑色薄绵劲装,配上一件黑色鹿皮长袍,将胡须刮掉,使得古秋雨气质大变,与前一日大不相同。
孟惊楚穿上铭国的短衣长裤,外披青色锦衣,一脸淡淡的胡须,也甚是精神。
尤其是柳依月,身材姣好的她,此时穿上一身高领紧身浅红的绵衣,下着半截皮裙,足穿黑色马靴,脸上雪白的肌肤,再配上那拒人千里之外的气质,冷艳无极。
“先生,我美么?”
柳依月站在古秋雨面前,面色微红的看着他,这种类似西荒服饰的衣物,她还是第一次穿,心中不禁甜美起来。
古秋雨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帮她正了正衣领,“美,依月穿什么都漂亮。”
“就是,就是,咱们依月那可是天下少有的大美人。”
一旁的孟惊楚在那里起哄,惹的柳依月一阵白眼,心中却欣喜无比。
昨日那疯狂在今日仿佛一点都不在了,三人还是和煦如故,实际上不远处厅中惨状还是如昨日那样,只是鲜血已被冻凝。
三人吃了一点东西之后便离开了这里,在城门处问了一下路,就向着此处最大的城市——苏希勒城走去。
路上,又碰到了几名共济教的教徒,他们自然毫不客气的将他们的马匹抢走。
苏希勒城位于铭国东北,距离古秋雨所在的野马镇有着两天的路程,也是铭国最重要的商贸城市,只是不知现在石国与铭国如此战争,这个城市会有什么样的情况。
两天后,三人来到了苏希勒城的城下,望着高大的城墙和密集的人群,古秋雨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
他就是喜欢这种人多的地方,和他喜欢观察行人一样,在这里他可以重新体会到人生,重新感觉到人的活力与温暖;丑陋与险恶。
苏希勒城是铭国东方面积最大的城市,从苏希勒城开始,再往西行,便是无尽的荒原与草地,那里是游牧人的天下,往东南行就是阳国。
古秋雨带着二人随着商队进入了奔流城中,苏希勒城的情况让三人很是吃惊,到处都是越国的商队,到处都是货物,各种口音的人混杂在一起,还有涯国、阳国、西荒、甚至有皮肤黑色的海外人,结果找住的地方都很难。
古秋雨好不容易找了一处不起眼的客栈,将二人安顿在此,自己一人向城北走去。
现在已经入冬,南方的战事也应该打完了,他现在迫切的想知道结果如何,好计划下一步的打算。
如果石国胜了,他自然回带着二人南下,进入阳国,帮助石国大军一举攻入扶桑城。
但石国要是败了,那么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部付之东流,复仇之路就要从长计议。
来到城墙北处之后,古秋雨找了一处无人的位置,在墙上刻了一个陆字,随后来到一处茶楼之中,喝上一壶十分之好的茶叶,闭上了眼睛休息,听着周围的声音。
半个时辰之后,古秋雨缓缓的睁开了眼睛,看站在他面前的人。
令他意外的是,来的人不是陆千里,而是一名从未见过的少年。
“陆千里呢?他怎么没来?”
少年道,“陆大哥他现在身在阳国,此地的交易由我负责。”
古秋雨点了点头,也不客套,直接进入正题,问道,“石国与阳国的战事。”
少年愣了一下,有些奇怪的看着古秋雨缓缓的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百两?!”古秋雨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少年竟比陆千里还要黑,光是这样一条消息就要一百两。
“噗嗤”
少年轻笑出来,看着古秋雨笑道,“什么一百两,我只要一文,这条消息在石国已经路人皆知了,如果你再加一两银子的话,我会将细节告诉你。”
古秋雨将一两银子放在桌上,眼睛紧紧的盯着少年,他不知道这个“路人皆知”到底是什么意思,石国结果是胜还是败。
少年将桌上的银子揣如怀中,自己倒了一杯茶,将此事的消息缓缓道来。
古秋雨静静的听着,面色也越来越难看起来,到了最后竟浑身微微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一百零二章 东阳之战(上)
古秋雨听到了两个消息,一是萧无常在芒山又击败了铭国,二是林烽火战败了。
两个月前,林烽火带领九万水军已到了东阳城对面的白水城,一月前,石国水军攻下了阳国营口城。
这营口城在断剑河的一个大转弯处,是多年河沙淤积而成一个大河湾,土地肥沃,有居民万人,耕种、捕鱼、养蚕,物产极多。
后面是险峻高山,没有山路可走,出入城全部依靠船出行,是阳国针对石国的一个要塞,有水军万人,衣食都可自足。
攻下营口城之后,林烽火征调当地百姓将自己战舰上都钉上一层白布,之后留下了一万水军,逆流而上到了白水城。
阳国与石国本也有陆地交界的地方,却是一片沙原,哪一方进攻都要走上三四天,再面对以逸待劳的守军,几乎没有胜算。
两个国家也都无法在没有绿洲的荒原建立前沿城市,因此两国之争只在水上。
断剑河是高原上冰峰之水汇集,几千万年来从崇山峻岭中冲出来的,河水不深,水下石头林立,除了丰水期外,巨型战船难以安全行驶。
多年前曾有石国与阳国也是在东阳城外一战,阳国在自己境内将河堤挖开,**之间,河水下降了数丈,石**船被困在了已方水寨之中,被阳国用小船攻击,战船损坏了大半。
以至现在白水城外水寨之下的泥石年年清理,劳民伤财。
林烽火已下完战书,石国皇帝写了阳国皇帝十大罪状,要求阳国全国投降
。阳国也依礼仪回了信,写了石国皇帝十二大罪状,并明确写出李洪甫禅让,不然就攻灭石国。
双方文字上各有千秋,总体来说还是阳国文章写的好一些。
清晨,水天一色,沙鸥翔集,白水城水军寨外一层层箭楼,箭楼外又有层层立木扎在河水中,绵延十里。
对面东阳城则是临水而建,沿河是四里的长墙,有一个大门,四个小门,大门外本是港口,平时商船与渔船林立,四个小门中有三个是军港。
如今整个东阳城外却是斗舰林立,战帆高扬,东阳城内有三万多水军,一万多步兵,这也是阳国内能调集的全部军力了。
现在阳国主力在南方与苍国对峙,那边尽是平原,需要足够的士兵才可以驻守防线。
林烽火站在白水城城墙上,身边是弟弟林宏武与白水城抚督赵平江,还有李洪甫的监军李成庆。
林烽火水战能力不足,在主舰上指挥作战的是石可辉,林烽火在城上坚着巨大的帅旗进行全面的指挥。
江河上作战,战场比陆战小多了,双方军力一目了然,战船巨大,行动比较缓慢,也很难出现奇兵。
双方作战在于一船一船的对战,不会出现陆地上一些对战区域内的失败,导致整个战场上兵败如山倒的情况。
因此两船只要靠近,基本上是决战到底。
水战毁掉对方战船是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杀伤对方水军多少来定输赢,因为战船倾翻,船上军人的伤亡是巨大的。
此战石国意图很简单,攻到东阳城下,破城。
所以动用巨型战船来运兵与攻城器械,而东阳城存在着守城的巨大的缺陷,阳国水军此战就是要将石国战船拦在河上,不让石国战船靠近城墙。
林烽火此时心中激动,前几日,萧无常又来军报,驻在芒山的铭**队被石国铁骑偷袭,粮草辎重都被烧毁,已无力再战。
只是所带去的禁军几乎全部战死,辰州军务已归萧无常统领。
现在只要占领东阳城,就打开了通向中原的门户,立下不世战功就在眼前了。
帅旗摆动,林峰火下了全面进攻的命令。
石国此次出战共有四层箭楼的巨船五十几艘,快船二百艘,普通两层箭楼战船不到二百艘。
此时刻风帆招摇,河浪拍空,石国战舰船帆已上足了,河风正强,石可辉主舰上十杆大旗分为十色,在空中烈烈飞舞。
船行进得很快,几百艘白色战船在断剑河中分成几排向前,甚是壮观。
而东阳城外战船也在数里长的战线上,分批向外开动,站在最前面的石国船头上的士兵,已能看清对方战船了。
对方也是一片风帆,数数有几十艘之多,这些船虽然都没有石国船大,但速度更快,转动灵活。
在那阳国战船中,有五艘突然越众而出,那五艘船都不大,乘风破浪而来,船速极快,转眼已到了阳国前头战船的一箭一地,比石国战船低了一大截。
石国船上领军的军官传令下去,弓箭手开始向对方射击,但是风大,对方船只速度太快,倒有一大半射空,另一半射中的也或中船帆,或中甲板,没什么威胁。
这时只见这些船分散开来,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前进,来到石国战船面前时,在甲板上却未见一人。
领军的军官正在奇异之时,阳国一艘船,一下子撞上了一艘石国两层箭楼战船的侧面。
只听一声闷响,这艘船船头开裂,开始下沉。
战船下划浆手只觉船身一晃,再用力划时,船竟不动了,紧接着另四艘船也都撞上其余的两层箭楼战船。
各船军官下去查看,见冲过来的船在水下安了七八根长长的铁矛,竟然将战船刺透进了两丈多,将两艘船紧紧连在一起。
而对面的船迅速下沉,将这五艘船拖在水中,移动不得。
船本中空,只要将这些铁矛刺透的地方扩大,对方船沉没之后,自然会将铁矛自己带入河内,进入船内的水也不足以将战船淹没。
这种办法除了拖延船的进攻时间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此时五艘船的军官想法却不一样,小心的想到敌船如此神速,不可能只为了拖延本船的进攻时间就牺牲这样的好船,下令水鸭兵下水去查看水底情形。
更外大胆的下令破开船板,还有的让船左右摇动,摆脱连接。
对于几百艘船的舰队,这五艘船的问题只不过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问题,其他船只继续前行,与阳国战船纷纷接战。
阳国的几十艘大战船也在后面跟了上来,都有四层箭楼,比石国的主舰还要大,船头都镶着不同的雕像,每艘船船头伸出长长的冲角,直向石国战船冲来。
顿时河上战鼓雷鸣,万箭齐发,相对作战的战船都努力抢在上风向的位置上。
阳国战船以撞为主,也撞翻了一些石国的两层箭楼战船,之后双方许多船缠斗在一起,近战的船只有的都靠到了一起。
双方士兵越过船舷,进入到对方船中厮杀起来。
这时阳国主舰中传来号角声,从阳国四层箭楼战船战船中纷纷抬出巨大的**机,顶着石国的弓箭,开始向石国战船发射燃烧的**箭。
大量**箭射在石国的船上,然而这些**箭射在石国战船上后,只是自己在燃烧,并没有点燃石国战船上的木头,石国战船上那一层白布,连颜色都没有变。
这令阳国水军大为吃惊,反之石国战船的火箭却将阳国战船点燃了不少。
这时,混战中阳国水军中有四艘巨型战船,超出阳国众船,冲向石国战船纵深,直奔向石可辉主舰而去。
石可辉主舰两只护卫战船上去拦截,竟都被阳国战船直接撞翻了。
落水士兵向最近的战船游去,阳国战船并没有向他们射箭,仍是直奔石可辉战船而去。
这些战船十分巨大却速度极快,远远超过石国战船,石可辉站在船头,命船抢在上风,又用旗语命十几艘船来包围这四艘船。
石可辉手下校尉黄玉对石可辉道:“爵爷,这些船速度之快,战前根本不知,靠近后会用扰钩搭在我船之上,目前情况,别的战船在那时还跟不上来。”
石可辉心头一凛,道:“是啊。我们这船一旦不能动,战旗被掠,将影响整个战场指挥。命令全船将士,绝不可让敌人上船。”黄玉大喝着兵士抬出了十几台细长的**机。
阳国的船越来越近了,最近现在已不过十丈,从四层箭楼的发箭口处,上百支火箭射在石可辉主舰之上,好在战船上有白布没有燃烧起来,否则这艘船现在就危险了。
只听得在船头处黄玉大喝道:“放箭!”
随着他一声令下,十几台**机同时发出,一排铁矛直扑向阳国最前的战船。
铁矛射在对方箭楼之上,将木框贯穿,从另一头射了出去,许多士兵被射死。
阳国士兵没料到石国**有如此大的威力,一时停止了射箭,找安全的地方隐蔽起来。
但船速未减,马上就要靠近石可辉战船了,这时从石可辉战船上投过来几个燃烧的巨大的罐子,阳国士兵马上要去排除这些罐子,却发现石国战船上所有的箭都射向这一点,无法靠近。
此时两船距离不过三丈,连对方士兵的模样都看得见。
石国士兵站在甲板上的士兵却没有去射阳国士兵,仍是将箭全部射向罐子的地方,结果这些石国士兵成了靶子,上百人被射死伤。
阳**官发觉有异,铭国所受的幽火伤害他们也是知道的,就在命士兵不惜代价要将罐子扔到河里时,罐子爆炸了,一声接一声的巨响之后,这艘船剧烈的摇晃不停,小半个船都被毁去,甲板上顿时成为火海。
阳国士兵司惨叫着落入水中,石可辉的战船也跟着摇晃,团团火落在船上。
石可辉命船急速转向,主动靠近阳国一艘战船,但与另二艘船拉开了距离。
第一百零三章 东阳之战(下)
石国主舰箭楼同时对准阳国这艘战船,射出无数的火箭,哪知阳国最近的那艘船,发出了一阵“啪啪”的响动,船头上竖起了一片片板子,船舷平空增高了一丈。
箭被弹得崩向一边。只听得“叮叮当当”响个不住,这些板子竟是铁做的。
虽然这艘船三四层箭楼被射中燃烧了起来,但该船船体没有受到很大的损伤,速度不减,巨大的冲角撞上了石可辉战船。
石可辉战船晃了起来,石国士兵都无法站稳,箭根本射不出去了。
船略平稳,阳国战船数十支扰钩搭在船上了,阳国士兵开始攀爬过来。
阳国弓箭手也将箭全部射向扰钩处,不让石国士兵解开。
石可辉战船被钩锁定住,动弹不得,另二艘船也要接近了,而石国别的船还有一箭之地,形势十分危急。
这时只听见一声巨响,这艘阳国战船下面突然爆炸了起来,整艘船一下子晃动着沉了下去,阳国弓箭手全部跌倒在船上。
石国士兵趁机解开了扰钩,在一片火海中又向远驶去了。
原来是石国有一个使用幽火的士官跳到了水中,点燃了幽火,与敌船共沉了。
石国其他战船万箭齐发,将另两艘船射成了一片火海,石可辉躲过了危机。
林烽火在城墙上看不太清楚战局,但也看得见主舰东奔西躲,两次爆炸后才稳定了下来,心中不禁担忧。
因为他不知道阳国的战船会有如此的速度,这对于水战自然是十分不利。
他看向林宏武,林宏武也是紧皱眉头,显然对于对方有如此快的战船也一无所知,好在用来攻城的幽火罐子对于阳国战船还是有巨大的破坏力的,抑制住了阳国的水军。
水面上阳国一百多艘战船已经加入了战场,十余里的河面上,展开了大战,双方士兵的火与血在断剑河中水中碰撞,一道道黑烟遮蔽了云日。
阳国水军比石国水军强大,但是船的数量少于石国,火箭又被白色的帆布阻碍,点燃不了石国船只,同时被石国细长的强**机压制,战船毁损严重。
另一方面石国士兵作战十分勇猛,人数占优,只要攻到阳国船只上,就死战到底,反而攻占了一些阳国船只。
冲在阵前的李东平的战船与阳国一艘船撞在一起,对方船虽也是四层箭楼,但要比他的船高出几丈来。
几十名阳国水军挂在绳上荡过来的,他们全部的短衣打扮,嘴里叼着短刀,腰间挂着**,动作极其迅速。
石国弓箭手射出一阵箭,却只有三四个阳国水军中箭落水,别的都跳上了舱顶。
接着船又被扰钩抓住,虽然李东平已经在舱顶布置了人手,但此时舱顶有那么多阳国水军,一旦被他们占据了高处,然后居高临下,**箭定会形成巨大的杀伤,而阳国船上的士兵就会从容登船。
李东平提带着二十名亲兵,躲着阳国战船上的弓箭,从三层箭楼顶上跳到舱顶,上面的石国水军此时已经倒下了一大片。
他刚一跳上舱顶,一个阳国水军劈面一刀。李东平身体一旋,一脚半屈,另一脚扫去,那阳国水军被一脚扫倒,李东平不等他起身,飞身过去,一刺进了胸口。
李东平亲兵武力都很高,还身穿软甲,拿着,武器上比阳国水军优势得多。
一转眼,舱顶已淌满了鲜血,阳国水军也用**箭向他们射击,好在船身不稳,不是瞄准射的,射中的很少,众人的软甲也起了作用,**箭难以射穿,伤亡不大。
这时从阳国战船上又跳过来十几人,其中一人眼睛不大,脸上都是胡须,在摇晃的舱顶上站的很稳,手持双刀。
这两把刀上下翻飞,一转眼就砍倒了两名李东平的亲兵。
李东平冲过去一向他背后刺去,此人左手刀回身挡来,“当”一声,两个武器相交,被挡下,李东平只觉得此人力量甚大。
那人也是一惊,刚才他也没有大意使出了全力,没有想到对方也是会武功的人,刚才若不是想砍断而拿出全力,这一怕是挡不住了。
李东平又是一,那人身一翻,右手刀在手中一个盘旋,挡开了空中飞来的箭,刚站稳就向李东平冲去。
李东平只觉一股厉风扑来,那人双刀砍了过来,李东平横扫,“当”一声响,两刀与相撞,火星四射,二人的手臂都被震得一阵发麻。
李东平师从北斗派,武功也是可观,对方那人则是青玄派弟子。
二人一时站住,身边众人已战在一起。
战场不是擂台,自然会有他人进入二人身边伺机攻击,**箭也会不时射来,船上又起伏不定,不是发挥最强功夫对决的地方。
二人心中都想着速战速决。
那人又一声断喝,右手刀当头劈来,这一刀力量比方才更大,李东平不敢用去招架,脚一点地,人向后跃出了三尺,那人的刀重重的劈空。
李东平还没站稳,只见那人左手刀向他掷过来,李东平想躲开,却由于脚下战船又是一个晃动,脚没有用上力,被刀正中前胸,只打得胸口剧痛。
那人只当一招得手,却见李东平并没有倒下,又飞身跃起,一刀当头斩落。
李东平身体向旁一侧,一横打在那人身上,那人在空中一翻,李东平又是一刺去,那人右手刀一挡,左手抓住了杆。
李东平吃了一惊,没想到他能抓住杆,正用劲回夺,那人身后突然有个身影冲过来,正是李东平一个亲兵,动作也是不慢,直刺后心。
那人只能放开杆,向边上一跃,却到了舱顶边缘。
李东平用上全力,一抬手四五个花将那人罩住,那人向后一退,后面已经没有了着脚点,直接掉了下去。
李东平正要向阳国士兵冲杀,忽然又是“砰”的一声,船大幅度的倾斜,双方都摔倒在舱顶,还有些人跌了下去。
另一艘阳国战船从另一个方向撞了上来,顶住了李东平战船,原来扰钩钩住的阳国战船向外驶去,两艘船合力之下,李东平的战船翻了。
李东平也被抛入了水中,他扔掉,解开软甲,不敢露出水面,在水下向船少处潜行。
过了很长时间才露出头来,只见阳国水军向水面上石国落水士兵射箭,许多人死在箭下,他不仅一声哀叹。
这时在不远处水中,一张大胡子脑袋露了出来,二人在水中对视了一下,那人拱了一下手,李东平惨笑了一下,向白水城方向游去。
战至中午,阳国大败,几艘主力战船被炸掉,多数战船被烧毁,还有十几艘巨船在主舰带领下向上游而去,石国水军速度不够,追不上去,只能看见远远的驶走。
石国则有数十艘船沉没,还有一半战船被阳国水军凿穿。
阳国最初的五艘船并不是要撞沉石国船只那么简单。
每只船中有五十名青玄派的弟子,武功与水下功夫很是不错,他们用的船不是用手划浆,而是用脚蹬的车船,因此速度极快。
他们船沉时,都潜入水下,带着工具凿船,他们作为武者,运用功夫时爆发出的力量比水鸭兵要大几倍,再厚的船板在他们面前都不堪一击。
最开始时在船内自行扩大铁矛洞口的船被他们凿的更是轻松。他们在水下游动,石国的水鸭兵就是发现了他们,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竟然让他们凿掉了数十艘船。
但对于石国巨船他们一艘也没有去凿,直到体力不支,这些青玄弟子才游走。
战船都是木船,就是水淹没了也不会沉,但是桨手却不能划水了,战船动不,只能在原地抵住攻击。
石可辉命别的巨型战船靠近这些不能动的船,形成一动一静之势,一齐对敌吗,才稳住了防线。
要不是这些船上盖满了石棉布,能顶住火烧,恐怕这些成了阳国弓箭手靶子的船都会葬身火海。
下午,已经瘫痪的船上的士兵都转移到能动的船上,近六万大军来到了东阳城下。
这时正是潮水上涨,东阳城墙都被水淹没了。
石可辉与近一百艘较小的船在离岸边一里处的水中,防备阳国可能的突袭,其他船只顶着如雨般的箭向东阳城冲去。
只听得见石国战鼓声音响在东阳城外,石国的四十多艘巨大的战船开始冲滩,由于石国战船都没有冲角,顺利的抵倒了城墙之上。
这就是东阳城致命的弱点,因为河边的土地都是泥沙沉积形成,与水面基本齐平,这个城完全依水而建,涨潮时城墙在水中。
而现在石国战船顶部几乎与城墙一般高,又不怕火烧,东阳城破仿佛只是时间问题了。
东阳城北门,林烽火派的突袭部队已经炸坏了城门,是天鹰卫带着林烽火的众多的武者。
这些人冲进城内,却面对了对方二万军队,这绝对是东阳城守军的绝大部分力量。
那么阳国不要东阳城了吗?突袭部队用**箭与石国步兵对峙着,同时天鹰卫众人向城中多处散去,去进行侵扰,却也面对了青玄派弟子的攻击。
司马策坐在东阳城中将军府中,听着城两面的声音。长叹了一声。说了一句“天下啊!几个英雄牺牲了多少生命才看得到那一点辉煌!”
突然,东阳城南门连天的爆炸声音响起,点燃的幽火装在罐子中从东阳城上被投石机抛下,投到石国巨船上和不远处河水中的石国战船上。
罐子落在石国船上时就引发了剧烈的爆炸,石国巨船中都装有上千士兵,身前是城墙,身后是河水,在爆炸中根本就无路可逃。
同时在石国巨船中有的还装有幽火,也在烈焰中爆炸了。
远处的战船中的士兵将罐子扔到水中,但扔不了多远,而且更多的罐子在落地时就爆炸了,士兵已被震昏了过去,在无数的爆炸声中,石国的战船与士官炸成了齑粉。
东阳城的城墙也被炸塌了,城上负责扔罐子的阳国士兵也都落入火海之中。
爆炸声甚至在数里外白水城上的人,都震得耳朵轰鸣。
石可辉的主舰与不到一百艘的小船距离较远,投石机投出的罐子没有投到城中,而且也不准确。
见此石可辉下令全速撤退,身后尽是幽火爆炸后激起的冲天水浪。
白水城上帅旗摇动,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不到一万人活着离开了战场,回到了白水,看见的是城墙上呆站了半个时辰的林烽火与李成庆。
第一百零四章 消息
这少年所知的自然不是细节,双方对战人数也不准确,只道石国十五万大军,战船千艘,而阳国只有三万人,但阳国大谋士司马策坐镇东阳,连出奇计。
东阳城下石国水军被幽火炸死了十四万,只有百艘船逃了回去。
其他的讲的是阳国的快船,石国的强**,还有天鹰卫在东阳面对两万人,不惧生死,毁了大半了城市,讲到兴奋处,几乎手舞足蹈起来。
听过消息后,古秋雨问了句“林大将军怎么样了?”
少年道“现还守在白水城。”
古秋雨叹了口气,只觉心头气血翻腾,石国居然败了,而且还输的这么惨,十余万人的部队逃回的只剩下一万,而且还不是面对阳国的主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