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神(南朝)-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倒很想过去看,无奈检查进场,有官兵维持秩序,闲杂人根本无法靠近。莽撞行事,不但帮不上忙,己身都会被抓起来,关进大牢。

    科举威严,不可冒犯。

    接下来的一刻钟,是两老最难熬的一刻钟。

    一刻钟后,执事官员已将叶君生全身上下搜寻个遍,重点在于腰带部分,更是翻来覆去检查了好几次,一无所获。

    毫无疑问,叶君生是清白的。

    执事官员忙道:“叶公子,多有冒犯,现在,你可以进场了。”

    其实就算没有检举,该做的检查同样会做。只是出现了这一插曲,加上他知道叶君生身份非同小可,所以才彬彬有礼。

    请叶君生进去后,官员双目一瞪,喝道:“左右,将此子拿下。你这士子,枉读圣贤书,血口喷人。暂且打入大牢,日后审讯后再做发落。”

    检查叶君生的时候,那士子双眼睁得大大的,眨都不眨一下。当看到搜到腰带之时,更是血液加快,兴奋不已。

    然而,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完全偏离了预期,那本来应该会被搜出的纸张,居然无影无踪。

    这是怎么回事?

    自己明明塞进到叶君生腰带里的,期间也不见叶君生察觉,丢弃。

    惊诧之后,便是不可抑止的恐慌。

    如此一来,自己便成为诬告者,会被关进大牢。再说,事情没有办成,那回头怎么向人交代?

    他年过半百,考了六届乡试,届届名落孙山。不用说,今年这一次,十有八九,也是空手而归。

    仕途无望,黯然销魂,不曾想却被人找上门来,许以重金,还有一顶九品乌纱帽,要他嫁祸叶君生。

    左右衡量,他答应下来了。

    此前一直顺顺利利,最为关键的塞纸条成功,可谓成功了一大半,只等收网。哪里想到,那写满了圣贤注疏的纸条,居然不翼而飞,没有从叶君生身上搜出来。

    难道说,掉到地上了?

    他赶紧去找寻。

    两名甲卫,一左一右,将他卡住,架起便走。

    士子大声道:“我是冤枉的,我是冤枉……”只是任他叫破喉咙,也是无用。

    被押送至大牢后,他犹自不甘心,大声吼叫着。猛地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腹如刀绞。

    哇!

    一口黑色的鲜血吐出来,溅在地上,触目惊心。

    毒!

    我什么时候中了毒?

    士子死不瞑目。

正文 第两百八十六章 开卷

    (本书科举制度与历史有所不同,请勿对号入座!)

    科举院,别名“贡院”,占地相当大。里面早布置好了格局,一排排的。每一排都相差无几,当中一条过道,左右两边则是一间挨着一间的号舍。

    根据统计,这号舍总数量达到了千间之多。

    后面还有各种其他用房上百间,连绵成一大片,形成辉煌的建筑群。就算在京师,都蔚然可观,属于地标般的存在。

    号舍门楣上,挂有相对应考生的名牌,士子们入场后,就得对号入座,端坐进狭小的号舍之中。

    乡试,为期三天。

    在这三天内,任何考生都不得离开号舍,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可以说,这科举考试,考得不仅仅是士子的才华,还有非同一般的耐心。

    不过天下读书人,能冲锋陷阵杀进乡试这一关的,哪一个不身经百考?诸多阵仗都见得多了。对于乡试的环境,也一早适应,并无不妥。

    叶君生应该是个例外,但他身为术士,静坐三天也不算啥。只是觉得,这古代的读书人,委实太狠了。

    都说青灯古佛,寂寞无限。读书人在未取得功名之前,所忍受的那一份孤寂未必就差了,甚至胜之。

    又联想到“悬梁刺股”之类的历史典故,诚不欺我也。

    也正因为如此,刻苦能使人心静,心静而致远。

    约莫半个时辰后,所有的士子考生都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号舍,坐了进去。

    这一坐,立刻鸦雀无声,偌大的考场一片静谧。

    很快,有各色官员上场。主考、监事、巡察、提调执事等。一个个,身形昂藏。面色郑重,非常严肃。

    官员们各就各位,先有人照本宣科地念读条例纪律,念完之后,又有太监出场,宣读圣旨。

    这圣旨,是圣上特地写的。主题自是勉励各位考生士子,要认真写文章,发挥出水平云云。

    听完圣旨,一众士子无比慷慨激昂。士气振奋。

    前面各种流程走完,到正式开卷的时间,主考官便取出考题来。

    这考题。盖了朱印封条,严严实实密封好。此刻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开封取题。

    很快,四书义三道题目公布出来了。

    紧接着,是五经义四道的题目。

    两者一起。共要写七篇文章,一起组成了乡试第一天第一场的考试项目内容。

    七篇文章,每一篇最低字数三百,一般控制在千字以内,加起来,最低也得三四千字上下。并不算少。

    这年代的字精贵得很,加上用毛笔来写,更增加难度。绝不同后世。键盘敲动,莫说几千字,某些抽风手,一天两三万都毫无压力。

    题目公布,正式开始计时。

    不约而同地。所有的考生都开始对着题目冥思起来。

    先构思,后落笔。还会打一篇草稿,仔细推敲过没有问题后,才进行工工整整的抄写。在抄写过程中,书法要端正清晰,必须用楷书体,容不得半点含糊,如果笔尖抖了,溅出墨汁。毫无疑问,这一篇作废,需要重新抄过。

    如此,耗费的精力功夫相当折磨人,时间更是紧迫。

    第一天第一场,七篇文章,只要有一篇发挥失常,那么也就意味着出局,不可能再扳得回来了。

    取长补短之类的事情,在科举中几乎没有可能发生。

    考生们眉头紧锁,各具情态。负责巡察监督的官员则时不时在过道上走一趟,目光锐利地巡视着。

    “嗯?”

    这官员忽而看到一名考生居然没有动笔,而是径直躺在号舍的小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好家伙,这是什么来头?”

    其监考多年,阅人无数,什么样的考生都见过,可就是没有见过这样的。一大早进入号舍,竟然睡起觉来。

    难道,是一个自暴自弃的家伙?

    可不对,即使毫无把握的考生,都会作答一番,碰碰运气,绝不可能一开考就自动放弃了的。这样的话,还不如不进场呢。

    又或者,此子倒霉生病了?

    大有可能。

    考生背负压力太大,经常会熬夜挑灯苦读,熬出病来的例子常有发生。

    病分大小轻重,普通伤风感冒,只能干耗着。如果实在支撑不住,可叫人送出去医治——当然,这一出去,就无法再回来继续考试的了。

    所以说这考试,真是如同“烧烤”,无论身体心理,皆备受煎熬。

    “叶君生,挺熟悉的名字。”

    官员看过号舍上的名讳,脑海灵光一闪,顿时想起来了:叶君生,不就是那个天下第一才子嘛。

    真没想到,此子刚进场就倒在床上睡觉,这是啥节奏?

    狂生?

    对了,他在扬州得了第一,却不来面圣,领取奖励牌匾。当其时就被不少人视为狂生,受到许多苛责。眼下一见,果然如此。

    所谓“狂生”,自古有之。行为癫狂张扬,愤世嫉俗,总会做出某些不被人理解的行径。

    比如,现在叶君生在考场上睡觉。

    或为自信,或为对抗,或为表现叛逆,不一而足。

    官员眉头一皱,不予理会,迈着步子离开,继续巡视。

    考生在号舍里睡觉,属于他们的自由。只要不鼻鼾,不干扰到别的考生,那么监考官员便无权干涉。

    爱咋滴咋滴,反正最后结果如何,也只有考生自己承担。

    叶君生确实在睡觉,不过与狂生无关。他的精神状态,真是疲倦不堪。

    ——被人设伏,动了手脚。导致南柯一梦,梦里经历无数,对于精神上的耗损相当不菲。换了普通人,只怕早瘫软如泥,连科举院都爬不来了。

    叶君生坚持入场,记录了七道考题。但他明白不宜此刻动笔,免得各种纰漏,反而欲速则不达。于是干脆和衣躺下来,先睡一觉,养精蓄锐再说。

    这一睡,便是一个多时辰。

    已是中午时分,考场有人挨个号舍送饭。

    声音把叶君生惊醒,他坐起身来,先领取了饭食。却粗陋得很,一罐清水,两张干烙饼。

    这般配送,亦有预防作弊的因素。简简单单,一目了然。

    吃一口饼,喝一口水,不用多久,便对付了一顿。

    叶君生吐一口气,神态端正起来,磨墨、执笔、开卷!

正文 第两百八十七章 帷幕

    (祝各位书友七夕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道题目,早了然于胸,略略在心中打好腹稿,便笔走龙蛇地写起来,毫无阻滞之感。

    前身书痴之才,基础踏实,穿越之后,成为术士,但也没有放下文章功课。一路以来,皆勤读诗书,精工细雕。

    百千用功,检验成败,尽在此刻。

    聚精会神,脑海澄明一片,不生杂念,全副状态,尽皆凝聚在笔尖之下。

    一行行标准到仿佛用尺子量过的字体出现,串联成句、成段落、成篇幅。

    当成文章时,叶君生只觉得心旷神怡,隐隐有气息在体内流转,竟像是涓涓细流,所到之处,无一处不舒坦。

    别的士子考生,绞尽脑汁,写出文章,整个人都会萎缩,精气神减弱。而叶君生不然,反而像得到了滋补,魂神茁壮。

    他与其他人,果然是不同的。

    稍稍停顿,吹干墨汁,放在一边,开始写下一篇文章。

    时间在笔尖流淌中悄无声息地掠过,到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下来。

    这个时候,号舍内便要点灯起来了。

    晚饭送到,和中午的时候差不多,只是多了一张饼,清水,换成了一碗面汤。

    吃过晚饭,叶君生没有即时做题,而是盘坐着,闭目养神。至于其他的考生,大多抓紧时间,完成文章。

    ……

    夜幕下的京师,万家灯火,繁花似锦。远远看上去,颇具几分现代大都市的规模景象。

    紫禁城,更是璀璨无比,成为京城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皇宫,养心殿。

    当今圣上身穿一袭宽大的龙袍。坐在龙椅上,手捧一卷书,正看得入神。

    华明帝。

    他年约六旬,面皮淡黄,双眼凹了下去,显得有几分苍老之色——毫无疑问,经过前些时候的那一场大病,即使吃下丹药,圣体康复过来,但在精神上。始终留下了难以平息的创伤。

    是药三分毒,纵然出自三十三天,也没有起死回生。长生不死的神丹妙药。有的话,术士们早吃了,何必苦苦去做那神仙,依靠民心民意,香火念力来增加修为?

    而一国之君。身系天下气运,更加讲究。

    读了几行书,心绪不宁,华明帝把书卷放下,沉声道:“来人。”

    当即有太监进来,跪倒在地听命。

    “去峨眉殿。请小公主过来。”

    “是。”

    太监得令,赶紧出去了。

    峨眉殿,早早挑起了灯火。

    一身白衣的赵峨眉站在院中。举首眺望,沉吟不语。

    她刚沐浴过,长发随意地用一根黄绸布束起,身上衣袍不依宫制,依然是道门装束。腰带一匝,显得纤腰盈盈一握。身形妖娆。

    双目微微眯着,有玄奥的光芒流转。

    在她眼中,可见满城苍生,可视漫天血气、又有文气锦绣。

    视线扭转,落在紫禁城中,就见到一条龙气盘桓不定。然而这道龙气,现在萎靡不振,颇有日落西山之意。

    “父皇,时日无多矣。”

    赵峨眉黯然一叹。

    她自幼上峨眉山学道,超然身外,不过血脉之情,如何能泯灭,不闻不问?

    “九公主,圣上有请。”

    那太监来到后,赶紧施礼参拜,态度恭敬。

    皇帝之下,权势最为炙热的首推太子。但赵峨眉身份特殊,却不容小视。在紫禁城内,从文武百官,到皇后妃嫔,都不敢给她脸色看。

    赵峨眉随着太监,来到养心殿,面见圣上。

    “见过父皇。”

    华明帝笑呵呵道:“媚儿不必多礼。”

    赵峨眉,乳名“媚儿”。然她觉得此名太过娇气,后来才改名“峨眉”。

    “不知父皇召唤孩儿来,有甚吩咐?”

    华明帝目光灼灼:“媚儿,你变了。我记得你以前说话,从不称孩儿。好,真好。”

    赵峨眉怔了怔,垂首不语。

    华明帝又道:“你选择留下来,朕极为欣慰。你是朕最为宠爱的孩子,真不愿彼此相隔,不得相见。”

    赵峨眉幽幽一叹:“我迟早还是会走的。”

    华明帝笑道:“那有如何?到那时候,恐怕我已化作一坏黄土了。”

    赵峨眉面色一变。

    华明帝淡然道:“生死有命,我早看开了。所放不下的,只是这个江山而已,要交给最适当的人打理。”

    赵峨眉道:“国之气运,犹在。”

    华明帝摆一摆手:“所谓气运,皆人为。朕纵横一生,南征北战,有些东西,岂能左右这个天下?”

    赵峨眉道:“既然父皇早已有预见,为何不痛下决心?”

    “哪里这么容易……我只希望,天下太平,昌盛荣华,多出对社稷有用的人才。比如,这一届的乡试。”

    赵峨眉道:“圣贤有曰: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华明帝面露一丝苦笑:“很多事情说着简单,做起来难。泱泱天下,尾大不掉,若无得力之士,安能四海归心。”

    赵峨眉神色不动:“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这同样引用自圣贤之言。

    华明帝哑然失笑,打趣道:“媚儿,看来你能成为帝师。”

    赵峨眉也笑了:“父皇,今届乡试,有诸多青年才俊,应该能满足你所需求。”

    华明帝道:“我看好一子。”

    “谁?”

    “就是那叶君生。”

    听到这个名字,赵峨眉脸色微微有些不自然,不过她掩饰得好,没有被父皇看到。

    “此子文采惊艳,端是难得一见。其在扬州竞赛单元所完成的书法丹青,朕观之,胸中有沟壑。音律竞赛之际,竟然还能击一曲《将军令》,也是令人大出意料之外。综上种种,可知一斑。现在,就看他的文章见解如何了。”

    说到这里,顿一顿,瞥了一眼赵峨眉:“媚儿,昔日叶君生没有直接来面圣领取牌匾,被人视为狂生,我本欲下旨施以惩戒,告示天下。你知不知道,为何我最后不了了之?”

    赵峨眉瑶瑶头:“孩儿不知。”

    华明帝笑道:“皆因我知道,媚儿你很喜欢叶君生所写的诗词,殊为难得,故而朕不愿让媚儿你失望。”

    赵峨眉脸皮一红,心中腹诽起来:叶君生放弃大好机会,掉头出海,别有所图。对他来说,这个选择反而有以退求进的意味……狡猾着呢。

    乡试,才是真正的舞台。

    否则,他所遭遇的障碍,肯定要多得多。

    即使如此,本届乡试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入得考场,真正的考验才算刚刚拉开帷幕。

正文 第两百八十八章 牵动

    (感谢书友“3夏”的万币厚赐,谢谢“zhang小木”“梧桐吹雪”“幽暗之々影”、“魂之乡”等的慷慨打赏!)

    乡试第一天,忽忽而过。

    第二天,当朝阳初升,不少士子考生已然醒觉过来。粗粗用送来的清水洗漱完毕,吃过早餐,赶紧埋首苦思,继续未完的题目。

    七道题,每一道所需求的字数不多。然而天下间,最难做的便是命题文章。尤其是在这事关重大的考场上,每一个字,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会下笔。

    思考、运笔、小心谨慎,保持卷面整洁,诸多因素合在一块,耗时耗力。加上睡眠以及饮食上的不足,每一届乡试,都会有士子支撑不住,半途倒下而被送出去的。

    叶君生同样醒来得早,习惯了,每一天都这般度过,其实和乡试与否关系不大。

    处理完毕些琐事,开始执笔,继续答题——

    “天命之谓性,天命何为?”

    这是第六道题目。

    “天命之谓性”,此言出自《中庸》,后面还有两句“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大概意思是说天生本性,而本性不该放纵,而要用道来约束。用什么道呢,当然便是儒教了。

    这三句,最大的争议在于最后一个“教”字。

    后世学者,大多认定“教”为儒教,然而文言文之类,字面往往存在许多种解释,而且每种解释都言之有理。若把“教”,理解为“教学”之类,却更有道理。

    圣贤有语“有教无类”,在中心思想上两者其实相当契合。

    众所周知。后世理学大兴,“存天理,灭人欲”。却是死板无比的教条主义,经常矫枉过正,引申古书经义。

    叶君生略一思索,有了头绪,奋笔疾飞,约莫一刻钟时间,一篇八百字文章写就。

    写文章。往往怕短不怕长。要做到言简意赅,才是最难的。

    当然啦,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产生长篇来,散文也好。经义也好,千字篇幅为衡量标准。若有人洋洋洒洒写几万字的文章,根本不会被认可。

    秦汉骈文古赋,讲究对偶工整,堆砌辞藻,满篇之乎者也,空洞无物。却是开了行文灌水之先河。

    不过这一点,在考场上行不通。

    叶君生一气呵成,接连把剩下的题目全部做完了。端坐着,搓了搓手。紧一紧面色,趁还有时间,将七篇文章逐一审阅,看有没有纰漏之类。

    时间一点点过去。确凿无疑后,他松一口气。把文章叠好。还没有到时间,于是闭目养神。

    第一场的考核时间到了,有执事下来收取文章卷子。

    整个考场,非常寂静,只有执事官员走动的声响,以及纸张翻动的细音。一众士子考生,乖乖交卷,一声不敢吭。

    在考场内喧哗,扰乱秩序,那可触犯了律令,立刻会被负责秩序的官兵轰出场外。

    规定休息时间过后,主考官宣布第二场考试开始。

    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三者任选一条,总共又是七道题目。

    这一场,考核的是政务水平,和公文写作能力了。

    可以说,比起第一场,第二场的要求相对简单。毕竟套路化得很,虽然也是命题,但很多东西考生早烂熟于心,一一填充上去即可。

    ……

    乡试三天,牵动天下无数人心。

    翰林街,楚府,书房。

    太子殿下微服出行,来找楚云羽密谈。

    “云羽,乡试第二天了,你有何看法?”

    楚云羽心里知道太子真正要问的是什么,不外乎叶君生的表现如何。然而事到如今,早脱离掌握之中,无计可施。

    叶君生人在贡院考场内,就算他再有权势,都难以干涉进入。

    沉吟半饷,苦笑道:“叶君生才华横溢,恐怕不好对付。”

    太子道:“童子试时,听闻他三试第一。”

    楚云羽恭敬回答:“不错,此子,端有些气运在身。”

    关于叶君生出身等一系列问题,他之前就派人调查清楚。尤其“书痴开窍”的说法,更具备传奇色彩。

    了解之后,楚云羽都有点挠头,联系到己方接连几次十拿九稳的出手,都被对方破解掉,玄之又玄。于是不由自主,便也相信起气运之说来。

    闻言,赵匡启面色阴沉得可怕。

    楚云羽忙道:“殿下,就算乡试让此子中举,可后面还有会试,殿试呢。可操作空间不小,我们还有机会。”

    赵匡启叹了口气:“如今他不过一介秀才,都屡屡对付不得,中了举人,恐怕更难了。”

    楚云羽道:“不管如何,他也没有三头六臂。”

    赵匡启摇摇头:“问题在于,叶君生不但属于老二阵营,他还深得九妹赏识。”

    楚云羽一惊:“九公主怎么会赏识他?难道他们认识?”

    “许多东西,我也不大清楚,就知道九妹很喜欢叶君生写的诗词。”

    楚云羽听见,作声不得。此事可完全颠覆了对九公主的认识理解呀,这一位京城小龙女,天之骄女,神仙般人物,怎么会喜欢上叶君生的诗词来……不对,记得九公主本身,也是相当喜欢舞文弄墨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若不修道,生就须眉之身,定然是不折不扣的大才子。

    如此,赵峨眉赏识叶君生就不足为奇了。

    怪不得殿下这般忌惮叶君生,谁都知道九公主与二王爷那边亲近。如果两者联手,赵匡启的太子位置可真是坐不稳呀。

    想通这一层,楚云羽当即跪拜在地,朗声道:“殿下,等乡试完结,老臣必当殚思极虑,为殿下除去此心腹大患。”

    赵匡启很满意他的表忠心,扶其起身:“云羽真乃吾之弘股,放心,朝野这边,我会替你一力承担。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他日本王登基,你便是第一功臣。”

    “谢殿下。”

    两人低声密谋起来。

    ……

    西山寺。

    臭和尚,黄梦笔等人登高远眺。黄梦笔身边一人,赫然便是向天笑。却是被调遣过来,汇报当日冀州之事。

    臭和尚双眸有精光,穿越千百里空间,凝视着京城上空,观望那气运云彩。

    一炷香后,他忽地跺足失声叫道:“文气霞光,环绕而拱,成龙虎之势,定然应在那叶君生身上!”

正文 第两百八十九章 终场

    气运之说,向来虚无缥缈。然而在神通过人的术士眼中,却别有乾坤计较,自成一套理论说法,依照遵循,以为真理。

    臭和尚登高观望,景观尽收眼底,见文气凝聚,成龙虎之势,不禁变了几分面色。

    黄梦笔同样露出一丝苦笑:“如此看来,此子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了。”

    臭和尚一跺足。

    向天笑作声不得,他早了解到前因后果,进而将整件事都猜测出了个大概。委实不敢置信,昔日在冀州,叶君生带着青牛,身怀天地玄黄顽石印,就那般大摇大摆在自家眼皮底下生活着,而自己一无所见。

    话说回来,其实这事怪不得他。

    叶君生生性谨慎,不露行藏;而宝印的镇压藏匿神通太厉害了,哪里察觉得到?

    由此及彼,当初张灵山的身家性命,应该也是着落在叶君生身上了。

    可恶!

    怒火熊熊,若非碍于宗门约束,便要直接出手,将叶君生碎尸万段。

    不过现在有大师兄在场,根本轮不到他说话。

    黄梦笔叹了口气:“千计万算,却没算到赵峨眉居然会动了真情,激发情劫,导致功亏一篑。如果叶君生迟到,参加不得乡试,就不会有诸多麻烦了。”

    臭和尚念了一句佛号:“大师兄,你说会不会是峨眉故意为之,想通过此事获得千年气运?”

    黄梦笔一摊手:“我哪里知道,个中关系错综复杂,千丝万缕。那些老头子都头疼得要命,我们更想不出个所以然。”

    臭和尚一想也是:“如此,唯有见步行步了……哼哼,反正我就觉得有古怪。还有,燕非侠的行为也相当不正常。”

    嗡!

    话音刚落,猛地觉得周围空气激变,瞬间生成无数肉眼看不见的漩涡。

    这些气流漩涡,高速旋转,与此同时,一道道细微的气息怦然激发,如同道道微型利剑,无孔不入。

    臭和尚大吃一惊:“燕非侠!”

    念动法诀。浑身生出一圈淡淡的金光,正是佛门神通《金刚不坏体》。

    叮叮当当!

    一连串的激烈冲击声。

    声响过后,臭和尚身形有些狼狈,穿在身上的破旧僧衣千疮百孔,不时还有缕缕青烟冒出来。显然吃了不小的亏。

    “燕非侠,给贫僧出来!”

    臭和尚气急败坏。

    那边黄梦笔仿若司空见惯,有点幸灾乐祸地道:“和尚,都叫你背后莫说人了。阿尼陀佛,罪过,罪过!”

    ……

    第二天的七道考题,叶君生完成得更加顺利。黄昏时分把最后一道写好。拿起来,从头看一次,甚觉满意。

    然后一如往常,轻轻吹干墨汁。

    最后层次分明地叠好。举手示意要提前交卷。

    在天华朝,乡试期间,是可以提前交卷的。不过自古以来,罕有士子考生如斯举动。

    一来这考试。事关一生前程,太重要了。必须慎而慎之。会把时间利用到最大化去,不过过早完成;二来就算提前完成了,还得逐字逐字检查,看是否有纰漏。又或者留在手上,等有了更好的灵感,重新答题,推翻之前的文章……

    叶君生却不管这么多,提前交上去,落个安心。

    乡试期间,贡院内戒卫森然,安全倒没有大问题,可在这号舍内,假如发生啥意外,真不敢保证。好比进场时的栽赃嫁祸,对方施展的是同归于尽的策略,端是防不胜防。

    敌人虎视眈眈,不择手段,自己便更要小心提防。

    交完卷后,闭目养神。等吃过晚饭,早早睡觉。

    话说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三天三夜活动在号舍之中,还真有些不习惯。简直像被关在一个囚笼里头,洗澡这些都是奢想,最多用毛巾擦一擦身子。

    好在,明天最后一场,考过了,就解放了。

    乡试之后,是会试,那已是明年开春的事情了。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试流程与乡试大同小异,不过规格会更高,更加严格。倒是考生进入号舍,还会直接从外面关门上锁。

    想到其中的严苛处,叶君生不禁砸砸嘴唇。他当然不喜欢如此的考生环境,还是现代社会好呀,虽然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人身自由方面大有改观。

    一夜无话。

    第三天,第三场开卷,试策五道。靠士子们的历史掌握程度,以及应付时务的能力。

    这个“策”,倒和后世的命题作为有些相似,论点论据什么的。只是更加简练,而且带有浓重的君臣色彩。

    开宗明卷,第一问:“经术治道相为表里……”

    叶君生眉头皱了皱眉,略作沉吟,已有答案在心中,提笔醮墨,即刻开写。洋洋洒洒,不用多久,六百余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