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神(南朝)-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猪妖感受到了,差点欢呼:“老爷原来早胸有成竹,俺老猪实在太佩服了。”

    叶君生不置可否,他突破散仙之境,魂神可分流化念,手段奥妙。寄身飞剑之上,便等于拥有了一个分身。

    “夯货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光芒一闪,悄无声息地从下方穿透而入,悄然没入水中。

    这时候,飞剑附带的水遁神通发挥出大作用,犹如一条鱼儿,以极快的速度在水中掠行。

    约莫一刻钟功夫,叶君生登陆蓬莱岛,隐身于一边,远远跟着赵峨眉一行——

    大圣。他看到了大圣!

    只见一头青牛,被人穿了鼻孔,用绳索系着牵着走。

    那鼻环绳索,显然不是俗物,熠熠有光华,其中还有符文流溢闪现。

    多时不见,本来已恢复几分壮硕的青牛又变得憔悴起来,它被囚的日子恐怕并不好过。

    为了逼问天地玄黄顽石印的下落,对方想必用了诸多手段。

    莫名的,叶君生心在发酸。

    那牵着大圣的青年身材魁梧。背负宝剑,见大圣的脚步有些迟疑,大声喝道:“青牛。依照你指引已来到地头上,还不速速说出洞府所在来?”

    “哞!”

    青牛并不买账地回应一声。

    “哼,事到临头还想顽抗?莫非真想尝一尝我的这根打魔鞭?”

    说着,一挥手中的鞭子。

    那鞭子乌黑油亮,长达三丈有余。提在手里,宛如一条毒蟒。

    大圣瓮声瓮气地道:“赵无极,你休得用言语唬我,惹得老牛急了,任凭你打死了去,决然不说半字。”

    “你!”

    赵无极恨极。举手欲打。

    “赵师兄,我们都来到这里了,何必急于一时?”

    赵峨眉开口了。

    赵无极恼怒地道:“峨眉师妹。你是不知这青牛何等狡猾。它带着我们兜兜转转,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不狠狠打一顿,都不肯说实话。”

    当初青牛开口,说要带他们来海外寻觅天地玄黄顽石印,一路走了好几个月。却汪洋淼淼,没有见到洞府。眼下终于来到这蓬莱岛。可青牛拖拖踏踏的,仍是不肯直言。

    队伍当中,已有不少怨言。许多人甚至开始怀疑,这一出是不是青牛故意诓骗他们的,所谓洞府,根本就是虚妄。

    至于天地玄黄顽石印的下落,更是假消息了。

    于是又有羽化道的长老喝道:“青牛,到现在你还不肯开口,给个准信?难道真以为我们不敢杀你?”

    大圣桀桀怪笑:“你们当然敢……也罢,如果你把绳索松开,我就告诉你洞府在何处,以及进入洞府的窍门,如何?”

    “放开你?”

    “怎么?你们一百多人,还怕我能飞了不成?”

    诸人面面相觑,然后几个首脑走到一边去小声商议。很快,他们就有了结果,让人将穿在青牛鼻孔的铜环拿掉。

    “青牛,告诉你,我们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别想使花招,否则,休怪我们不客气了。”

    长老告诫道。

    大圣鼻孔喷出一道粗气,晒然道:“你们何曾客气过?”举首望天,忽而喃喃自语:“时辰快到了。”

    有耳朵灵的人不由问:“什么时辰到了?”

    大圣怪笑:“爆发的时辰到了。”

    话音刚落,地底忽而隆隆发出巨响,仿佛地动山摇似的,非常吓人。

    “什么回事?”

    “小心,有情况!”

    大圣忽而人立而起,高声道:“东海缥缈,若出其里,你们不是一直要寻找俺家老爷的洞府吗,现在要开光出土了。”

    闻言,众人惊疑不定,可脚底下的动静实在太大,他们宁可信其有地纷纷东张西望,灵眸开启,魂神出动,寻觅出土的准确地点。

    嘭!

    岛屿正中心处一座高山发出巨响,浓烟喷冒,直上苍穹,然后一股非人力可匹敌的威能铺天盖地喷发而出,有绚烂的岩浆喷涌。

    这,这是火山爆发!

    火山爆发,同时引起地震,让整座蓬莱岛都在摇晃,地面开裂,泥沙俱下,岌岌可危。

    “不好,大家快闪开。”

    “上当了!”

    “该死的青牛,我跟它没完!”

    “青牛呢,青牛跑到哪里去了?”

    天地巨变,悚然色变,可一转眼功夫,在众人走神的瞬间,那头青牛居然不声不响地不知跑哪里去了。

    “找,快找!”

    “将其翻出来,碎尸万段。”

    在场的无不是三十三天的精锐人物,不料竟被一头牛牵着鼻子走,戏耍得晕头转向,当真是出离愤怒。

    是可忍,孰不可忍?

    火山爆发,地震如雷,激烈地进行着。很快,岛上已变得不安全,饶是他们都是神仙人物,可此时此刻也不敢继续留在岛上,不得不纷纷撤身上船,先把船撤离远些,等地震完毕再作打算。

    这时候,立刻有大能出手,魂念出窍,将四周海域监控,不让大圣有逃遁的空间机会。

    又有人组织自检,看看那头可恶的青牛是不是趁机逃到某艘船上隐匿起来了。

    一番彻底检查,毫无发现。

    于是就剩下最后一个可能性:青牛藏在岛上。

    困兽之斗,插翅难飞!

    然而等地壳运动停缓住,数十人各展神通上岛搜寻,几乎把整个岛屿都翻过来看,却都没有找到青牛。

    它仿佛凭空消失掉了。

正文 第两百五十四章 故人

    嗖嗖嗖!

    一道道身影此起彼伏,来回穿梭,十分忙碌地四下打探观察。然而无论他们拥有多大的神通,都无法寻觅到那头可恶的青牛了。

    事情发生得离奇蹊跷,不甘心的众人开始逐艘逐艘船只翻找,始终毫无发现。

    到了最后,他们不得不接受青牛失踪的结果,而最大的可能是对方借助水遁逃跑了。

    实在出离愤怒!

    作为三十三天道释两派的精英,个个都是神仙人物,竟然出了这么一个纰漏,说出去的话委实面目无光。

    “我不相信那厮能够水遁逃走,方圆万里海域,我都搜索遍了,除了此地外,再没有第二个岛屿。它水遁能一口气遁得那么远?”

    “莫非其身上藏有避水珠之类的宝物?”

    “怎么可能?拿下之时,早搜身完毕,根本藏不住。”

    “也许海域水底下真存在洞府水宫之类?它早预备好了退路,处心积虑,一等火山爆发,发生地震,立刻就趁乱逃跑。”

    这个可能性非常真实,青牛明显对于蓬莱岛十分熟悉,甚至连火山运动都在掌握之中。

    这么说来,此地有极大机会是它的故地。

    而青牛的故地,毫无疑问会和它的前任主人联系到一起。那一尊大能,正是天地玄黄顽石印的拥有者。

    想到这里,大伙儿的目光又开始炙热起来。纷纷分头行动,施展各种神通手段,开始进一步探勘海域。

    如果平民百姓,面对汪洋大海自然束手无策,可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无奈各般手段之下,除了发现一些体型庞大的鲸鱼外。其余皆无结果。忿怒之下,这些无辜鱼类遭受池鱼之祸,死伤无数。

    如此折腾了大半个月功夫,时日荏苒,却已入冬,气候开始变得寒冷。

    久无结果,人心散乱,开口说要各自返航回去。

    这一段日子,叶君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船舱中,泼墨写字。作丹青。

    心境沉静安宁,所写的字帖,以及丹青都具备了很高的水准。只是他仍不满意,将这些练笔之作尽数投入垃圾篓中。

    不断写,不断提高,才是真髓。

    对于外界的动静,叶君生绝口不提。而赵峨眉亦然。

    这一日,返航之时,叶君生出到甲板上,见到各船之间,有相识的人在挥手致意,相互告别。

    江静儿!

    在一艘宽大的船只上。叶君生赫然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江静儿一身火红衣衫,犹如一束火焰,显得英姿挺拔。在她身边。正有一名英俊青年在殷勤地与她说话呢。

    蓦然间,伊人有所感觉,举首顾盼,正与叶君生的目光相触。有意外的欣喜在眼眸中流转,不过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他们之间。相隔着数十丈的海域,仿佛一道无法跨越的裂痕。

    其实自从退婚一事开始。这道裂痕就存在了。

    此事非关错对,实则为各自都有不同的选择。

    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大概如此。

    原来江静儿竟然真得了仙缘,被三十三天的人带走了。现在看来,过得不错。

    这就足够了。

    叶君生不禁面露微笑,却并未刻意地朝着江静儿致意。

    对面的女子也是如此,展齿一笑,笑靥如花,一双眼睛笑成了月牙儿:许多事情根本不用开口,彼此已了解于胸。

    只是,现在绝不会是永别。她之所以决绝地遁入仙门,所为岂非仅仅是成为神仙?

    虽然,对于神仙存在,江静儿一向都极为向往好奇。

    她身边的青年男子见到伊人笑了,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心中大喜,继续谈笑风生,却毫不察觉到自己的存在,可有可无。

    船只开始,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再不相见。

    叶君生不禁谓然一叹。

    “叶公子,接下来我会派人送你回京师的……”

    不知何时,赵峨眉已走了出来。

    “那就劳烦了。”

    叶君生拱手致谢。

    赵峨眉睁着大眼睛看着他,忽而问:“你真不愿意跟我走?”

    叶君生问道:“去哪里?”

    “你知道的。”

    叶君生道:“我们还会再见的,不是吗?”

    赵峨眉也笑了:“既然如此,那好吧。”

    船只返航的速度不快,反正时间充裕,叶君生也不急,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海上泛舟,见碧涛万里,又能见白雪飘舞。

    两个月后,船只回到京师港湾,并不停泊,而是另外放下一叶小舟,用专人送叶君生上岸。

    叶君生不是婆婆妈妈的人,赵峨眉更非小女儿家,分别显得轻松自然,不露痕迹。

    只是驻足甲板上,目送叶君生的背影,赵峨眉轻声吟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那嬷嬷忽而道:“小姐,时候不早了,我们该走了。宗门那边可是发了急报,估计有事发生。”

    赵峨眉道:“我知道了。”

    隆冬气候,叶君生披了赵峨眉所送的裘衣,坐在小舟头上,颇有点大自在的意味。

    “咕噜,老爷,那小妞看起来真是对你动了真心呀,怎么不顺手拿下?”

    离开得远了,猪妖立刻安分不住。

    “你这夯货,许久不挨揍,皮痒痒了是不,胆敢在此胡言乱语!”

    另一道瓮声瓮气的声音适时响起,正是久违的大圣。

    在蓬莱岛,大圣并非凭空消失,而是汇合了叶君生,第一时间溜到船上,进入乾坤空间。有此纯阳之宝庇护,谁还能找得着?

    “哎哟牛哥,小弟哪里敢……咳,牛哥,以前你说过要教俺老猪学隐身法穿墙术的,不知何时可以开讲呀。俺老猪可是望眼欲穿,等得欲生欲死了。”

    “嗯,教你也无妨,不过在此之前,我得与你约法三章。”

    “行行,别说三章,三十章三百章都没问题。”

    “好,第一条,非礼莫视,不能偷看女人身体……”

    “呜呜呜,牛哥,算了,我还是不学了……”

    听着两个家伙各种斗嘴,叶君生心情畅快之极。寒风吹拂在脸上,却更增添几分快意。

    京师,我来了!

正文 第两百五十五章 一年

    雪满山林,白皑皑一片。建立在山间的亭台楼阁,顶棚之上悉数落满积雪。

    这是乌山,位于京师北面十里,属于一处远近闻名的景地。

    隆冬季节,对于贫苦百姓而言苦不堪言,可对于文人骚客来说,却是难得的出行好天气。

    亭台楼阁中,几乎每一座,里面都围聚着文质彬彬的赏雪客。生起炭火,温着美酒,又有各式菜肴摆于几案之上,好一派丰富聚餐情景。

    期间谈笑风生,不时有诗词出口,更增添几分文雅气息。

    “哈哈,昨天我苦候书圣府近乎八个时辰,终于得到了一个字,太爽了。”

    “不是吧,侯林兄你这么好运气,羡慕。”

    “快,快拿出来看看。”

    随即那侯林兄小心翼翼地贴身拿出一幅装裱好的字来。

    说是一幅字,其实真正写字的纸张不过巴掌大小,似乎还有些皱,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一个“之”字。

    “好字,果然出自书圣之手。”

    “那还用说,此字一划三变,风格凛然,除开书圣之外,别无分号了。”

    “这一个字,候林兄可愿割爱?”

    “不卖不卖,我这是要留起来当传家宝的。”

    闻言,四周一片唏嘘声起。

    书圣居于京城,一天到晚登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不知凡几。不胜其烦之下,书圣干脆离京远行,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面,神龙见首不见尾。

    近年来,能够获得书圣真迹的人凤毛麟角,稀罕得很。

    如今临近年关。远游的书圣回府。闻讯后,数以百计的人立刻围拢在书圣府外,等待府上家人出来倒垃圾。

    这些垃圾里面,运气好的话能够寻找到书圣的笔墨,获得一字半句的话,那就发达了。

    因此,有时候为了哄抢垃圾,往往会争执得面红耳赤的。

    垃圾里存在书圣笔墨的几率并不高,书圣有个习惯。就是练笔临帖不满意,随手会将笔墨撕碎扔掉。故而保存完整的字样不多,能捡拾到大不易。

    眼下这候林兄拣到了一个字,运气真不错。

    瞧往那个“之”字的目光变得炙热。

    “哎,记得十年前。书圣有一幅《清雪贴》,售价五百贯,当其时我没有买,悔之晚矣,现在起码要三千贯才能买到了。”

    “三千贯?你去哪里买?以前收藏的人个个都捂得不知多紧,根本没有出手的意思。”

    “所以呀,经此一事。我终于悟了,买字,就要在成名未盛时下手,最为合算。”

    “哦。林海兄意有所指呀,莫非说的是那天下第一才子叶君生?”

    “对,就是他。他虽然在扬州夺得头魁,可据说笔墨行情并不算太高。正好向他求字。”

    “哎,林海兄此言谬矣。人家夺了天下第一才子。本该骑马游街,可这一段日子,你何曾见过人影来着。听说他出海去了,估计要乡试时才会回来。人都找不着,你去哪里求字?再说了,你都没见过人,不知他长得甚样,就算当面碰过,也不识得。”

    “可不是,此事透着玄乎。他一介秀才,缘何如此不识抬举,竟然不第一时间面圣,接受牌匾嘉奖,真不知怎么想的。更想不明白的是,圣上居然不发怒降罪,其乎怪哉?”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据说才子竞赛第三单元角逐之际,天地异象,有非凡的事情发生。所以叶君生申请推迟领受牌匾,圣上就答应了。”

    “说起来,近期还真有不少景象事端发生呀,我还听说与国家气运息息相关……”

    “噤声,此言岂能胡乱出口,还是谈风月吧。”

    “对,只谈风月,就说那叶君生……”

    议论纷纷。

    雪簌簌地下着,山道上走出一人,严寒天气,也只穿一件单薄的棉衣,面目清秀,不过二十出头。

    其背负书匣,仿佛刚在山上用功来着。

    亭子里的文人们瞥了他一眼,很快不予理会:在他们看来,此子就是个贫寒书生,如此而已,最多是奔赴京师参加乡试的。这样的士子,如今不知有多少。

    书生支开书筪的布匹撑棚,防御雪水浸落,迈着步伐,下山而去。

    从乌山回京师,路程不算短,尤其对于一名徒步的书生而言。

    风雪之日,官道罕见人踪,书生迈开大步,视冰寒于无形。路途之上,很快留下两行足迹,只是很快,又被落下的雪花所掩盖住了。

    得得得。

    一辆马车从后面赶来,超越过去,忽而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停住了,随即探出一张有了皱纹的老脸。

    老汉手执马鞭,显然为一个车夫:

    “这位公子可是要前往京师?”

    却是冲着书生喊的。

    书生点点头。

    老汉呵呵一笑:“不如上车来吧,我家小姐想请你同车前往。”

    这样的天气之下,他不认为书生会拒绝,这几乎就是个不可能被拒绝的提议。

    “多谢小姐关爱,只是我想一个人走走。”

    闻言,老汉登时一双眼睛鼓了起来:这书生莫非精神上有问题,有车不坐,却愿意吹风受冻。更何况主动邀请的可是自家小姐,小姐貌美如花呢。

    “不知抬举。”

    嘟囔一句,唯有的解释便是对方受那该死的所谓“骨气”影响,所以不想上车了。

    驾!

    他不再犹豫,驱使马车跑起来。约莫半盏茶时间,居然又瞧见前面徒步走着一人。

    不过这人头发花白,相貌苍苍,自家小姐哪里会有兴趣,直接超越过去,只留下深深的车辙痕迹。

    书生貌似文弱,可脚程很快,不用多久,他也遇见了那个木讷赶路的老人。

    江湖第一神剑谢行空!

    不过两年不见,这赫赫有名的剑侠居然苍老成这个样子了,乍然相见,几乎不敢相认。

    “你要去哪里?”

    谢行空眼眸掠起的一抹喜色转瞬即逝,木然道:“走到哪里便是那里。”他杀戮一生,早看破红尘,只余下一份无比的执着在坚持。又或者说,究竟在坚持什么,就连他自己都有些弄不清楚了。

    “在寻找蜀山?”

    谢行空双眸黯然:“太远,可能永远都找不到了。”

    仙缘如雪,只是你永远都不知道漫天之下,那一片才是真的。

    短暂的交谈,随即分别,虽然看起来两者的方向相同,只是道路早就泾渭分明,不可能走到一起。

    进入繁花似锦的京师,穿街过巷,来到一座平凡的四合院外,推开门,就听到里面一把脆生生的声音响起:

    “哥哥,你回来了。”

    回来了,又是一年!

    ps:

    推荐好友新书《道行》,书号:2820043;清修路上真行者,道德门前长生人。

    ********************************

    大浮离世界,一个独行少年,偶得机缘得入道途,修真性,悟道德。竹杖芒鞋,一步一个脚印,过苦海,踏道行,证道长生。

    风格古色生香,非常值得一观。

正文 第两百五十六章 废纸

    (感谢书友“zhang小木”的1888打赏!)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四四方方的四合院中传出阵阵清朗的读书声。

    读书声字正腔圆,不疾不徐,自有一股清淡温和的意味蕴含其中。使人一听,便悠然生共鸣。

    春去夏来的季节,院落一株银杏树挺拔,树上正有好些知了在扯尽了力气鸣叫。

    只是无论这知了声如何聒噪,都无法干扰到琅琅的读书声——

    “天有耳,民声上达可听;天可视,利弊自在人心。”

    “吱吱!”

    莫名的,知了们仿佛受到了惊吓,振翅飞离银杏树,落到远远的地方去。整个院落,恢复以往的清幽。

    若是有旁人在此,未免不感到奇怪,毕竟啥异动都没有,大群知了受到惊吓而飞遁,竟像是被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所惊走的。

    读书可安神,读书能驱邪。

    纷扰的知了在专心致志的读书人面前,自然成为捣乱者,是邪魅,所以不经意间,读书的时候就包含有一丝想赶走知了的意念。

    意念无形,音律有质,两者结合,可形成玄奥的念力,便隐隐具有了“言出法随”的意思。

    所以这读书声虽然并不巨大,可在知了的感官中却产生了畏惧,下意识地飞遁而去,换到别家。

    屋子里读书声不断,院落内叶君眉则在搓洗衣服。素面朝天,淡色衣裙。乌黑油亮的长发很自然地用一根蓝色绸带束缚住,两缕从边上垂落,一直垂到形成惊人曲线的胸前。

    少女的手,白皙娇嫩,本来绝不该做搓洗衣服之类的粗话。可是这些年来,无论如何变迁,她总是勤快地将所有的家务揽下来,细致完成。

    不需要仆从,不需要下人。

    家里。有她和哥哥,便足够了。

    这座位于京师南郭的四合院,位置说不上中心地带,但价格一点都不低。没有三百贯钱,那是无论如何都拿不下来的。

    而今。四合院已然归于叶君生名下。

    说起来,这是叶家第三处产业了。

    在天华朝,这等情况稀松平常。官宦富豪,产业遍天下,不少都是两位数走起。

    不过叶氏兄妹的情况却有些特殊,他们衣装朴素,出入皆无侍从。一看上去就不想富贵人家,缘何竟能在京师置业,买下偌大的院子?

    有邻居好奇问起,叶君生便笑呵呵道:“换的。”

    “什么换的?”

    “字帖。”

    于是乎听到的人开始脑补。纷纷想敢情是这兄妹出身书香门第,祖上传有珍稀值钱的古董字画,与人置换了宅子。

    败家子呀。

    有人感叹道。

    古人心怀,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宝贝。当要动用它们的时候,无疑就代表着家道中落了。

    对此叶君生不予解释。径自忙自己的东西。现阶段,修炼固然不曾落下,可用来温读经义的时间俏然增多了些。

    目标,直指八月份的乡试。

    天华朝科举乡试,三年一届,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夺魁者称“解元”。

    乡试中举后,第二年才有资格参加会试和殿试。

    这三大考试,堪称天下读书人的梦想所在。

    “苦读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想靠诗词成名,毕竟不易。先不说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是多少难写出来,即使写出来了,也很难传播开来,形成大的影响。

    至于叶君生,即使开着外挂,凭借诗词也是几经浮沉。最后适逢其会,在天下第一才子竞赛上大放异彩,算是真正的一举成名天下知了。

    但是这样的例子简直不可复制。

    再说了,这个时代没有音像传播,名气虽然很大,可叶君生走在京师的街头上,基本无人认识。

    他总不能逢人就说自己是天下第一才子……

    然而这样平静的日子,挺好。

    读书写字,吃饭睡觉。修修炼,偶尔被妹妹拉着去逛街,买各种各样的京师小吃,以及一些小玩意。

    日子就在这种温和的节奏里缓缓流过,仿佛时光倒流,回到穿越伊始的时候,那段清贫可不失快乐的岁月。

    每每想起这些,印象总有一刹那的恍惚,又有值得回味的温馨在心头荡漾,久久不会散掉。

    屋子里的读书声停止了,叶君生开始写字。略有不满意的,便将纸张揉成一团,扔在身旁的垃圾篓中。

    两者距离差不多有一丈,可信手扔出,百发百中,从不曾偏差。

    当垃圾篓满了,叶君眉便会拾起,拿到门外去倒。

    “叶家妹子,倒垃圾呀。”

    有相识的大娘路过,问道。

    “嗯。”

    叶君眉脆生回答,冁然一笑,又走进了屋子。

    那大娘被这一笑晃了神,一会才反应回来,心生赞叹:这叶家妹子长得可真美,听茶楼说书的经常念叨这么一句话“小娘子”莫非是画中人,能勾人魂……

    如此清丽脱俗的女子,比起皇宫中的娘娘,只怕也不输阵。却不知道她许了人家没有,没有的话,说一段姻缘也是好事。

    转眼工夫,脑海里已闪过许多的念头。

    顿一顿,大娘眼睛往那一堆揉成一团团的纸张上看,许久挪不开视线:哎哟这叶书生倒是阔绰,这些纸张都是好纸呀,一张不得卖几文钱,写岔了就丢弃,浪费得厉害。

    人人都说穷文富武,可这读书人的行当,耗费也是不小的。

    “嘿嘿,如此正好,将这些废纸全部捡拾回去,给孩子擦屁股去。再不济,也能做个火引子。”

    大娘想到做到,马上动手,要将所有遗弃的废纸团拿走。

    熟料她手脚不够快,旁边一道人影窜出,非常麻利地将废纸团装进一口麻包里去了。

    “喂喂,给我留点。”

    大娘急了。

    那汉子白了她一眼,嘴一撇:“凭啥?”

    背负麻包,大摇大摆走远。

    大娘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摇头叹息,暗暗又有点自怨自艾,没有第一时间动手,以致被人得利了去。

    “我呸,不就是几张废纸嘛,有什么好抢的,断头鬼,短命鬼……”

正文 第两百五十七章 气运

    京师自古繁华,不但是整个天下的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历史底蕴深厚得吓人。

    京师城墙雄峻,根基四平八稳,历经千年风雨不到,乃是请动世外高人勘察地水风火,研究阴阳八卦,这才动土开工,平地成城。

    此城龙盘虎踞,能聚天下气运,保佑王朝鼎盛,代代传承。

    从高处看,京城就像一方承载天下的巨印,稳稳当当地盖在大地之上,犹如生根发芽,不可撼动。

    虚空之上,血气成云,又有无数文气霞光、富贵气、官道黄气,盘结缭绕成片,将京师笼罩起来。

    此,从命理立场上讲,名之为“气运”。

    气运如虹,万邪不侵,预兆着天华朝还有很长的一段政治寿命,绝非轻易所能更改。

    三十三天,虚无缥缈,仙山浮立,此刻在一座浮岛式地方上,盘坐着十余个服饰各一的老者。

    老者们个个仙风道骨,飘然出尘。从他们身上的服饰可以得知,这些人来历不同。其中分明可辨的是有羽化道、蜀山、峨眉、孤空寺等等,可以说,各方巨头都来齐了。

    这些堪称神仙的人物,聚在一起,当然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商议:

    其中两人,眼眸射出万丈精光,从上而下,所观察的方向位置正是京师所在;

    又有一长须拂胸的老者口中念念有词,一扬手,撒出两片龟壳……

    还有撒铜钱的,摆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