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峨眉祖师-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天崩于东海
数万龙族都看着那道身影,包括天上虞主镇压的几位龙族大圣,泾河,渭泊,黄河,长溟……他们都在看着那树下走来,从天而降生的姑娘。
这位就是当世圣人。
也是鸿荒节点中所出现的,最完美的“养料”。
“天帝凤歌……”
有龙族大圣呢喃自语,带着悲伤与失落。
天空中的战意一瞬间烟消云散。
数万龙族同时静默,整片东海上,虽然风雨依旧肆虐,但是……这天下间,也只剩下了风雨的声音。
下方天仙与龙族的尸骸已经化为精气散尽,人道一方没有人说话,疲惫不堪。
龙族一方,似乎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
她已诞生,降临在此,于是龙族尽灭已成定论,再也不可更改。
龙族的大圣发出彻古的悲鸣,长溟龙君在泣血,如果不是眼前虞主,之前龙族诸圣袭击梧桐神山,纵然不能阻止她的降临,也足以让她的精神力量变得不完全。
那两位天帝虽强,龙蛇虽然借来了戮仙剑,但是有种柳人帮助他们阻挡。
然而假设终究只是假设而已。
虞主巨大的力量让龙族诸圣难以抵挡,这位古来最强的大圣,纵然是失去了岁月长河的代行权柄,但也远远凌驾于众圣之上。
更何况,和他站在一处的,还有姑射神人。
两位最古者中的至强大者的关注,足以让龙族大圣们不得妄动,其实若是说起来,姑射神人也仅仅只能拦住一位最古龙君,然而虞主不同,他一个人就可拖住两至三个。
龙族在应龙不在的情况下,能够匹敌最古者的,还有五位,事实上这个数字并不弱了。
龙族足有六位最古者,这种程度的实力,横行罗天,并非没有道理。
而且不仅仅是这样,在冥冥之中,似乎还有一位大圣在盯着他们。
那个人没有出手,但他却在准备凌厉的一击,而这个人同样不在人道的束缚之内。
那必然是归来的某位大圣之一,而龙族之中,便有人想到了当初飞入太乙宫的数道光影。
若非是玉山神,那便是太皇。
应当是太皇。
他对太宁天尊恨之入骨,千年之后归来,必然投向太乙。
太皇拥有世间大圣中最强的攻伐之力,虽然自身的伟力,相比他的攻伐之道,显得有些脆弱,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最古者中的可怕地位。
虽然比不得虞主,但绝不比长溟,黄河,或者大淮、大济龙君来的要弱。
云汉龙帝是可以胜过太皇的,但是他必然不可能与太皇对上。
虞主过于可怕,曾经有人说过,全力一击接近天尊的人物,他必然不可能是一位大圣了。
但是他也并非至尊,也不是古老仙人,更不是龙魔那种天尊级的怪物。
这就是虞主的局限,这也是谢烟尘欺骗他的结局。
他远远胜过寻常大圣,甚至至真都要惧他,但他却不是至尊,也不是天尊。
他曾被卡在这个境界,进退不得。
能战过虞主之人就是至尊,战不过者,皆为大圣。
“玄都老人在五百年前和应龙帝君说过……五百年后,他在虚无之内,静看我龙族灭亡之景。”
“原因出在何处,仅仅是一条孽龙吗?”
“或许我们的错误,从北斗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黄河龙君放下了二十四黄河尘沙珠,他已经毫无战意,努力奋勇,甚至到了如今的地步,依旧没有办法逆转战局。
纵然有世间六至人之一的种柳人相助,他们也依旧失败了。
纵然应龙帝君已经回溯过去,使得万龙入魔,走向一条极端之路,但结果依旧失败了。
“难道应数真的不可更改?”
黄河龙君看向大济龙君,后者沉默,他化为人形,身躯被风雨淋湿,滴答的溪流从他的面孔上流淌下来,乌云遮掩了他眼中的光明,于是他如同雕像一般,陷落在黑暗之内,就这样安静的站在风雨之中。
直至云汉龙帝开口:
“我龙族传承至今,与世间诸族战,存亡兴灭,最后来到这片时代的,依旧是我龙族,而不是那些已经逝去的众生。”
“为何熄了战意?”
“数万龙族的意志,难道只是见到一只凤凰就灭亡了吗?”
云汉龙帝化为人形,白衣青发,披羽衣霓裳,但如今上面也尽是斑驳的血迹。
“如果是对内心的错误,发自内心的承认……这是反省,但如今我们的后悔,却仅仅是对于力量,与应数的无奈哀叹,这不是反省,这也不是从错误看到正确……”
“这仅仅是对于力量的屈从而已。”
云汉龙帝看向虞主:“圣人已出,诸位还要参与大战吗?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是我们龙族,与那位姑娘的事情了吧?”
虞主冷漠回应:“纵然我不出手,你们也不是她的对手。”
云汉龙帝叹息一声:“那要战过才知道。”
虞主:“你之前说的很好,在这种条件下的反省,事实上只是对于力量的屈从而已,坚定本心,纵然九死,亦可留名万世。”
云汉龙帝向着云霄之下冲去。
长溟龙君同时向着云霄之下冲去。
黄河龙君,大济龙君却没有动静,他们心如死灰,战意全无。
大淮龙君站在远方,亦没有动,任凭凄苦的风雨拍打衣袍。
巨大的光影从天而落,覆盖至整片浩大东海,从天顶的一个点扩散,紧随而带着的,是蕴云汉龙帝不甘而又不屈的一声震呵!
“凤!歌!”
龙族仅次于应龙帝君的第二强者,以最决绝的姿态撞向凤凰,长溟龙君被云汉龙帝的尾末扫中,被抽至远方。
云汉未曾让长溟插手。
他要一人独战凤凰。
那是属于他的骄傲,是属于整个龙族的骄傲。
若是他死去,他希望以这种力量,这种光芒,来唤醒整个龙族。
于是凤歌应他所愿,向前砸出一掌。
虚天弯曲,缓缓坍延,云汉龙帝的光芒尽被收敛至一个奇点。
东海之上,巨大的光芒落尽,散入鸿荒,人道的气运在这些光芒落世之后逐渐生涨,在一个照面之后,凤歌就将云汉龙帝斩杀当场。
她冷漠无情,因为她的天之精神已经告诉她,如今回到人间,究竟是谁为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她感觉到窒息,同时既恨太乙,更恨诸位天尊。
她对太乙的恨,恨太乙为何不使孔丘来当这个圣人,他明明可以做到,但这种恨,更多的则是夹杂着对于自己的悔。
若是当初见到前宇大变,自己的精神没有破损……若是当年,自己没有陷入执着,最后注视梧桐而逝……若是当初,她没有与天冥之门做出交易……
所以后面的恨,是恨那些天尊。
她的师父伏龙是棋子……而她也是棋子。
既然是棋子。
那动手便无所顾忌。
于是。
天,崩落于东海之上。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斩妖之意
梧桐山上,两位天帝望着那位从古来重回的古帝,凤歌对于帝舜来说,不过是前代的某一位天帝而已,但对于帝夋来说,她既是师长,亦是天之主宰,更是他所尊敬的人。
虽然仅仅是曾经。
他曾经是臣,后来登临为帝。
而龙蛇大圣亦是看着那个姑娘,此时的思绪纷飞,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开皇初年。
那时候,凤歌亦是如此,年轻的姑娘青丝纷飞,带着君临天下的气势,重重罗天皆称天帝尊讳,诸天万界莫有不从之人,威临四方,比起她的老师伏龙来,更多了一丝可怕的气势,与孤傲的清冷。
但从没有人见过,曾经梧桐树上,凤歌也只是一个贪玩的少女。
直到她遇见了那个衣衫褴褛的少年。
那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壮语,曾经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位人。
直至如今,火皇说过这句话,燧皇说过这句话,伏皇亦说过这句话。
梧桐树下熟睡的少年被谱写到岁月光阴的神话之中,凤歌再见他时,当年的清瘦少年已经垂垂老矣。
不死山的大榕树下,太古的圣人在诵读古老的经,直至老聃去过不死之山,那位太古圣人才从中离开,去往天冥之门。
他终于决定面对本心,从而挑战那从未曾有人出来过的禁地。
后来,他算是成功了吗?
他以肉身承载世间第一大苦,成功把后者拖入桃源。
如果不是孔丘的舍身,在通天教主没有驰援天冥的时候,龙蛇,黄尘,徐甲,他们三人恐怕已经被第一大苦所磨灭消逝了。
少女被那位少年所影响,直至少女成为天帝,直至伏龙去往天冥。
当少女失去师父的时候,她便与那少年渐行渐远。
凤凰宫成为世间禁地,而当这位女帝出行的时候,万灵都在战战兢兢。
唯独不死山安静如初。
开皇初年直至中段,如此漫长的数个大衍,凤歌从未去过不死山哪怕一步。
而她在逝去之前,所望着的那株梧桐小树,正是当初她与少年初见时的那株树上,所折下的新树芽。
曾经的女帝已经不在,如今重现在世的凤歌,虽然依旧保留当年的记忆,但她的心灵,或许已经彻底变得冷漠无情。
但在做自己的事情之前,她要完成太乙天尊的嘱咐。
既为棋子,那就要做棋子该做的事情。
她憎恨那些天尊,不仅仅是他们的冷漠与肆意,同时还有对于众生生灭的随意玩弄。
如同这一次圣人出世一般,她本可以不作为圣人降临。
但诸天尊同时收回了一些布置,把这个圣人的位置交给了太乙。
可既然太乙天尊收下了这个位置。
那作为这个位置的继承者,自己必然要让这些天尊看一看。
“看一看,不论龙族是否为你们的棋子,今时今日,他们全都要死在东海之上!”
凤歌斩杀云汉龙帝之后,鸿荒天海都在颤抖,天哭海泣,大道悲鸣,一位大圣的陨落使得整个天地都难以承载。
或许只有岁月光阴,以及不存在过去的冥海才能承载大圣的灭亡。
巨龙的精神化为天上的银河,把白昼化为夜幕,而长溟龙君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他在这一瞬间犹豫了片刻。
那种愤怒与疯狂的战欲,骤然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只是随后,其余的龙族大圣似乎回过了神,他们降临在长溟龙君的身旁,在这一刻,要做出殊死的一战。
数位龙族大圣对阵那个姑娘。
于是这一日,东海之上,天哭鬼寒,神明也肝胆俱裂,沧海群山都在坍塌哀嚎,世间的风雨染成血红,而降临在此的万龙,也再没有出现于世间。
每当一条龙死去,玄都老人用取巧手段更改的应数便壮大一分,人道的运势随着龙族运势的衰落而水涨船高,圣人的力量,仿佛是这片天地的主角一般,不论是什么危险的法术都能轻易避开,更不必说,承载圣人之位的,还是古老的一位天帝。
人道的天象大阵也停止了运转,凤歌似乎陷入了狂躁,她在屠龙的行为中获得宣泄,而那种可怕的意气,纵然是天帝夋与龙蛇,都是从未曾看到过的。
她一向注重威严,一向如此。
……
凤歌的精神于东海之上杀戮,映照到世间三处。
其一是“太上太平根源祖劫天圣天尊”的眉心。
作为执掌世间一切劫难的天尊,他已经看到了凤歌的癫狂。
龙凤大劫,终为罗天分离的起点。
小小的人物,却会成为敲动整个银霄大势的源头。
惨白渗人的面孔微笑起来。
……
其二是太乙宫的门前。
宫门紧闭,帝女托腮,蹲在宫前,望着下界正在越发疯狂的凤歌。
她有些伤心,更不能理解她曾经的痛苦,只是觉得,之前那么纯真与美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般模样?
……
其三,是杀道深处。
巨大的棺材震动起来,棺盖上的缝隙被打开一道巨大的豁口。
“妖……妖!”
棺中人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似乎在噩梦之中见证了清醒,于是那柄石剑被伸出,紧跟着,棺中人似乎试图从石棺内站起来。
杀道深处如同灰蒙蒙的漩涡,并且带着世间一切沉重的晦暗。
凤凰的精神形体,已经映照到这里,并且打上不可磨灭的痕迹。
但是其中,却带着一种大执着,乃至于近似,甚至已经化为妖的气息!
然而在妖的根源之上,还有圣的力量,妖圣还是圣妖,妖为人之假造,如此说来,世间的圣人已经陷入了一种大执着,一种大妄境。
棺中人,即太上斩妖,此时已被惊动。
石剑摩擦石棺的声音极其刺耳。
直至那只手掌抓住石棺的一角,于是有一个苍白的背影从棺中缓缓起身。
他的眼中,见到的不仅仅是凤歌。
还有一位蒙昧之间的古老天尊。
“花开花谢……因果缘来,我虽然不能离开杀道,但是……”
“却可以把人拉进来。”
太上斩妖准备对凤歌动手,原因仅仅是在她身上感觉到了妖气。
古老的天帝成妖,哪怕只有一点情况,哪怕她是遵循天尊的轨迹行事,但这也不能被斩妖容许。
天尊的计较,在他这里不好使。
于是他准备动手。
但是杀道深处,却有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肩。
斩妖猛然提剑,在这片浑噩的世界中,只有他在以三分之一的“不堕之地”维持着杀道的正常运转,保证杀道的不自毁,这里是连至尊都不会踏足的地方。
天尊也会觉得,杀气沾染他们的衣角,会让他们难以清洗,故而也不可能降临此方。
斩妖回头,横剑而去。
此一剑之下,百世成空。
然而来者以指抵住了此剑,于是百世化为虚无,然而又有千世降生。
妙真者,自如天人。
来者微笑,向斩妖这位故友颔首而言。
“缓行。”
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不详之源
“自千五百年,或作两千年前,当二十四天尊至尊会晤于大罗天时,今日此刻,便已注定会到来。”
“凤歌并非化妖,而是世间出现的不详之气,借助她的状态,透过那抹无尽疯狂而出现在你的眼中。”
太上妙真向太上斩妖请求,是希冀他看清背影,而不要被那可怕的光芒蒙蔽。
繁华之下皆是虚幻。
“唯有妙真可见清明?”
太上斩妖转头,看向妙真:“杀道深处,可容不下您这尊大神。”
妙真颔首低眉。
不语者拥有最美的微笑。
到此境界,或许也无分男女之貌,性别不过是桎梏,对于自如天人来说,是如此的。
他拍打斩妖的剑:“请您与我去世间看看。”
太上斩妖:“我为斗法之宗,要镇压杀道轮转,那去不得世间。”
太上妙真只是微笑:
“去得的。”
祂转身去,于是杀道的气息被平复,斩妖愕然,紧跟着,苍白与血丝的面颊上涌起担忧。
“不行。”
他直至妙真,严肃道:“地若崩,万物堕,如大荒帝阍世尊,他若崩,则人间光芒尽熄,天道之权立去一半。”
“杀道有地,大地有生,死亡不过生灭一环,但杀道无地,杀道崩毁,世间众生,心智不坚者,皆有入疯杀之险。”
妙真颔首,依旧微笑。
祂当然明白斩妖的顾忌,并且欣喜于这位老友的转变。
自他们继承太上之法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像这样,志同道合的谈论一次了。
祂很开心,开心于能见到这位世间斗法之宗,他的心中生出了怜悯。
“地者不堕,善。”
妙真微笑依旧。
却告诉斩妖,让他不必担忧。
“大地三分,故不堕者有三,然此间杀气,不足崩溃。”
太上妙真:“杀道亦是世间正道之一,不入妄境,见杀而知生灭,入妄境者,见杀,只唯杀尔。”
太上斩妖若有所思,太上妙真轻拂手掌,那杀伐漩涡中的戾气就此消散无踪。
可天地之间,力量的释放是对等的。
唯有天尊可以打破这个规则。
所以妙真自然也不例外。
斩妖看向漩涡。
“那戾气去了哪里?总不会是朝云之国?”
妙真道:“非朝云国,而是正在与那妖气纠缠不清。”
“朝云国还难以承载这万古以来的擎天戾气。”
人间的众生,对于朝云国无比惧怕,然而在更高更强者们的眼中,朝云国甚至还不够资格拿出来诉说。
不过这或许也有些片面了,毕竟太上太元奉元始天尊之命,引笑者前去驱逐朝云之祸,这已经足够说明天尊对朝云国的重视。
笑者是这片阴阳中,唯一一个已然真正死去,只留下痕迹,但却又以骷髅模样活生生出现在世间的众生。
他是唯一的,也是仅有的死亡国度之人。
更是唯一能轻易化解朝云之祸的人。
妙真并没有在这里和斩妖谈古论今的意思,他请斩妖走出这片杀道,散去戾气之后,杀道又会重新开始聚集戾气。
但是斩妖却有些无法相信,他无法相信,妙真对于法的运用,已经高明到了这种程度。
“你是至尊?”
斩妖问祂。
妙真摇头,只笑道:“只是在世间之路上,多走了一步而已。”
斩妖:“一步之遥,天堑难渡。”
他说着,向对方颔首。
他这一次,确实是好奇了,想要看一看,妙真所说的真正世间。
看看那不详之气从何处而来,将归于何处。
“世有阴阳大化,不详之气,亦是世间一种变化。”
妙真拨开混沌云蔼,踏足通向世间之路。
斩妖看见那道真正的不详之气。
他震惊且复杂的无以复加。
妙真向斩妖做出手势,太上斩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眼眸内所见到的东西。
那古老的黑日镶嵌着金色的边缘,它在帮助凤歌迈入更强更疯狂的状态。
不是诸天尊自愿破解掉自己的手段。
而是他们发现,他们在这一次争斗中,已经无法超越旁人。
虽然依旧有人不愿意离开这里。
毕竟这里是如此的美好绚烂。
“你们没有料到是他,其实我亦是十分意外。”
斩妖回过头去,妙真也回过头去。
祂的身边腾衍两道云霞,日出之时,牧羊人从至阳之野走来,日落之刻,暴怒者从至阴之原缓缓行踏。
四位太上面对那道伟大的黑影。
“斩妖,你的时间并不多,妙真拂散了世间的戾气,但杀道积累戾气的时间很快。”
“你必须赶在杀气溢满之前,回到杀道的棺材里,现在,你似乎应该决定,该不该挥出你手中的那柄剑?”
“纵然是真正的轩辕剑也无法杀死那轮太阳,哪怕三剑齐至。”
伟大的黑影缓步走来,诸天,罗天,八方世界,甚至亿万万尘沙海都在他的脚下颤抖不休。
太上太平根源祖劫天圣天尊。
原本的太平天尊。
斩妖发出恒古的惊叹与不解。
“为何会是元始天尊?”
世界突然出现的那道不详之气,来源于元始天尊,但他并非是妖,却衍化了这种气息。
他原本抱着最后的希望,认为是太平天尊的手段。
但如今,太平天尊就站在这里。
不是世间第一大妖,不是世间第二大妖……甚至不是那个已经被杀死的无名倒影。
也不是非想之世的思维神明,更不是神祖创造的那些怪物。
那轮黑日是元始天尊,也是太初天尊,更是元始天王。
太平天尊指向一处世间。
浮黎的光芒在他的眼前就此被照见。
浮黎的山河早已不在,三位至尊战败,世间只留下夏商周的名讳,他们的力量被元始天王取得,浮黎的光芒也被夺去。
或者说,取回。
世间九圣人……世间再没有无名圣人了。
三老退走,失去了圣人之位,不知所踪,或许跌落不可名境深处,再也难出。
虽然元始天王亦遭到了重创,这种创伤,几乎比当年玄古之君对战太乙时,来的还要可怕。
这不免带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
天王虽胜三老,但自身存在几乎被斩落,而三老失去圣人位与浮黎光,彻底不知所踪。
或许天王已经不如太乙。
太平天尊向四位太上化身开口,轻轻吐露。
“但他并非世间至敌。”
“元始天尊没有错,他一没有杀害众生,二没有屠戮大圣,三没有损害天道循环,四,他甚至护佑了世间四百个大衍。”
“但老人或许已经累了,他终究要做自己的事情。”
“天王取回浮黎,元始破掉了诸天尊的布置,其中有天尊急流勇退,但亦有人不愿意离开这里。”
“驻世三尊并不会答应元始天尊的行为,或许到如今,他们也会真正明白了。”
“罗天道果已成,第六世鸿荒已定,人道昌盛,以龙族作为祭奠,诸天尊向往的大跳脱,这个时机已经成熟了。”
太平天尊望着远方,忽然凝神道:
“或许,我反而应该站在驻世三尊一边?”
他这么说着,随后摇头轻笑。
大罗天中,太宁宫打开,太宁天尊提着太始之一缓步走出。
他见到了一位大圣。
太上崆峒。
他叹息着,向太宁天尊打了个稽首。
“请天尊……回宫。”
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太宁天尊忽然失笑。
“道果已经完成了吗?”
崆峒不答。
太宁天尊就这样看着他。
千五百年,或是两千年前?
他们还都是大圣。
太上崆峒是堂堂最古者,而太上鸿蒙,也曾与他在天尊路上争锋相对。
也战过佛陀。
也斗过姑射。
天河巨人,霜云大圣,鹊桥仙,行隐者,南山老人。
那都是过去式的记忆了。
“我叫广成子。”
太上崆峒向太宁天尊行礼。
太宁天尊缓缓摇头。
“古来有雨师赤松子,他是飞仙道的初代弟子,如今你叫广成子……我记得,当初你的第四重天尊像,正是广成天尊?”
“广者大也,成者驻也。”
“但若加子,便少了与大道相争的伟大气魄。”
“这个子,不是你自己取得,落了下乘。”
太上崆峒不答,事实上也确实如太宁天尊所说一般。
这个子,不是他自己取的。
当落下乘。
元始天尊起的一个子字,其中却蕴含了一种极其沉重的压力。
古老时代为众生解决疑惑的广成天尊消失了。
上古时代,为世间安宁,也为追逐大道,而自愿镇压大幽之土的太上崆峒也消失了。
剩下的,只有作为阐教次徒的广成子。
太宁天尊为他悲伤。
阐教,截教,人教。
三教已立,三先天各有计较。
但驻世三尊也是三人。
诸天尊都可以收手,乃至于作壁上观,这本就和他们没有太大干系。
可唯独驻世三尊不行。
借诸天尊的手,完成各位天尊的计较,罗天道果自然不是如元始天尊所说的那么浅显,它相比穷桑道果,要更加的,更加的不可揣度,它会潜移默化的改变诸位天尊的轨迹,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手段,能够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不仅仅是把第六世推向繁荣,更能够让各位天尊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没有人不喜欢罗天道果,它在鸿荒孕育,带给众生以希望。
元始天尊并没有错,同样,也没有天尊有错。
除去心思不正的太平天尊之外,其余的,不过是道之争罢了。
终究有这么一天的,很多位天尊都已经看到了,只是没想到元始会把这个时代提前的这么“前”。
太易,太空,老君……还有很多人,他们都预见到了这一天。
北斗天尊看样子是准备避开这次争斗了。
但是太宁没有避开。
他相信,太乙也不会避开。
“我不会回宫去了。”
太宁天尊向广成子开口。
“告诉元始天尊吧,我一千年沉寂,已经明白了所有的事情。”
“天道在此,或为天之至道。”
“天之至道尽碎,罗天方坍。”
太宁天尊语气真切,诚恳无比。
太上崆峒知道此事没有回转余地,而他来这里奉命告诉太宁天尊这件事情,也并非是出于对他的怜悯。
鸿蒙与崆峒并没有过多的交情,甚至一度为大敌,然而鸿蒙远不如崆峒,但崆峒最后却未曾证得天尊,反而是稍弱的鸿蒙化为了驻世之尊。
执掌天道的太宁天尊,他的衰落与自己并没有太大干系。
这或许是出于嫉妒,或许是出于落寞,或许是出于幸灾乐祸。
当然,也或许有一部分,是对于元始天尊的不理解。
太上崆峒不认为元始天尊是对的。
虽然元始无错,但无错就一定对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遵循自己的理念固然可敬,但因此要众生承受分裂入幻之苦,这显然显得有些不仁慈,但元始已经驻世四百个大衍,甚至在前宇的时代,他的前身就已经存在了。
血骸盘王的形体化为了万物,说太初天尊是一切的起源也不为过。
元始天尊是太初天尊的天之精神,亦可代表太初天尊的自我意志。
当然,崆峒不会去因为这种事情而斥责元始。
他不能,也不应该,更没有这种权利。
他仅仅是不能全然理解,但可以理解一部分。
“毕竟在大圣眼中,哪怕是天仙都不入法眼,而众生更如蜉蝣,朝生夕死。”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太上崆峒离去,太宁天尊站在天宫之前,看着鸿荒世界,这片乾坤是他的试验之地,也是他的试验田,如今元始天尊要把这个节点无限的扩大,从而借助这种迁移替代,让自己,乃至于其他天尊的烙印在罗天之中产生改变。
于是,存世之基会消失,只剩下无用的痕迹,罗天将会走向坍塌,或者说……变得极为脆弱,脆弱到不能承载如此之多的天尊与至尊。
大地开始变化,山海也更迭涌起。
太宁天尊静静等待变化的到来,他看见东海上陷入疯狂的凤歌,人道的气运几乎要撑破那片天地,而龙族四百大衍积攒下来的无穷运势,在这一瞬间,被这位姑娘杀的七零八落。
如果是在罗天,想要造成这种结果,最少也要是一位至尊出手。
但是世间哪里来的那么多至尊?
至尊太稀少了,比天尊还要远远的稀少,如今所有出现过的至尊加在一起,都不如天尊的数量繁多。
这个差距,甚至要扩大到一倍以上。
至尊代表后天中,不证天尊的极致,事实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