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峨眉祖师-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不其然,李元心道:“辟尘曾经受一滴洗象池水洗炼,洗剑池同样是一滴洗象池水,故此我猜辟尘当能动用洗剑池水,如此一来便好办了,用剑胎蕴育真灵,真灵借洗剑池水重塑法身。”
地阳神降世,来至诸仙前,拱拱手:“多谢诸位上仙相助,小神才能平安出世。”
“当不得,当不得!你是裂土封王的地神,我们不过是太华弟子而已。”
诸仙连忙开口,地阳神笑笑,再看余昌平,不由地叹息一声:“此事皆因我而起,既然诸位要助余仙人重塑身躯,小神也不得怠慢。”
他从神木不烬上取下一片银花,有五片丹阳赤叶相托,交给童华,道:“这是不烬木的花朵,火树银花,为我伴生之灵物,其中蕴含地阳之气,想来可以帮得上忙。”
“多谢尊神!”
诸仙惊喜,收下那银花后与地阳神拜别,众人商议定,李元心与李辟尘、童华带着余昌平往剑囚谷去,而何烛年、杜天阔等弟子继续在云原洲行走,孔梦秋与诸人别过,扛起大鼎离去,临走时送了李辟尘一滴龙涎。
“这是地下龙脉凝成的龙涎,凡人服用延年益寿,仙人服用可净化肉身法体,师弟切莫推辞。”
孔梦秋将东西赠于李辟尘,而后笑着与诸仙道别。紧接着,解天戈道:“我要回太华山一趟,把此事详细禀告上去。”
他手掌一番,出现一团被雷霆包裹的浑浊血液:“青箬笠到底能不能驱灭这东西,我需要去问个究竟,悲渊蠹的出现不是小事。”
日月轮转,诸仙各自离去,李元心抽出阴阳垂云扇,这宝贝变大,遮天蔽日,宛如铁木之舟。李辟尘、童华带着余昌平上了铁扇,寅虎在最末尾,铁扇入天,倒是把他吓了一跳。
这虎头本是山林中的妖,境界太低,坐云也就只有几次,哪里见过李元心这般神通。他看看下面的云海,心中有些惴惴,这一眼看去见不到大地,怕不是有百千里之高。
“这要是掉下去了,可真是尸骨无存……”
寅虎怂了,不敢再看,生怕脚步一抖踩空掉下去。
人仙驾至宝而行,原本数日路程不消半日便到了,大日渐渐沉寂,但在云海之上看不出来,时而会有大雁横空而过,李辟尘虽目不能视,但依旧可以听见那些候鸟振翅的声音。
心眼通天,在黑暗的视线中渐渐显化出一只神鸟的轮廓,李辟尘心中愈发宁静,渐渐的,连振翅与风声都听不见了,脑海中一片清静。
人初静,暮天静;心湛静,真清静。
一种玄奥的感觉渐渐从李辟尘身上散发出来,他只是坐在哪里,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动作。但这股心境渐渐影响到周围,童华有所明悟的抬头,余昌平的面色也变得缓和,寅虎则是发现自己的小腿肚不再抖了。
李元心回眸,忽的发现李辟尘不见了人,他猛地一惊,再看去,又见到李辟尘好端端的坐在铁扇之上,并没有消失。
他沉吟一会,闭上眼睛,过了三息再睁开时,双目中满是震惊之色!
因为他根本感觉不到李辟尘的存在,就像是坐化了一般,身躯回归天地间,如春去秋来,岁月轮转,大树参天繁茂,景象恢弘,又待到秋晨冬日,神木凋零,最终落叶归根。
李元心仔细观察李辟尘的情况,过了半晌,才缓缓从口中吐出字来:“这是天人合一!”
“心随意动,动化为静!我这师弟,心动境界圆满了?”
他惊诧了,震骇于李辟尘的心性修为之高,魂魄第三境心动,有捕风捉影,眼观天地之能,可以说是洞察入微。现在展露出的天人合一,隐隐有破开心动,踏入魂魄第四境的趋势。
“天人合一,同归天地……四境同归,看来错不了了,没想到,我这师弟被魔人暗算,居然因祸得福,踏入魂魄第四境中了!”
便是如李元心这般天才人物也不免觉得上天有些眷顾李辟尘了,他修行《一元静始心经》,直至现在还未踏入魂魄第二境定息,可他这师弟,修为不过筑基,心境却已经快要踏入第四境,只差临门一脚了。
天人合一是一种玄奥的状态,并非是某种境界,仙、魔、神、凡、妖都有可能陷入这种情况,在天人合一的情况下,法力、肉身、战力、境界都会如同井喷式的暴涨,根据记载,如果能保持住天人合一的心境,则万法不加身,身如自然,能挟天地乾坤之力对敌,心念一动便是山崩天塌,地裂洪流,当真可怕无比。
李辟尘袖袍中,那一滴龙涎飞出,转入眉心,八卦盘中坤卦开启,显化黑色光辉,其中有一条玄黄地龙于山岳中起舞。
乾天翻,坤地覆;震雷惊,坎水漫,离火镜煌煌。
李辟尘眼中,黑色的世界早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广阔无垠的天地,日月起降,轮转有序,天苍苍、地茫茫,雷劈大地燃真火,大江东去水东流。
眼中自成天地,心中装得天下。李辟尘这一刻似乎化成了一道清风,游荡在虚幻天地间,如梦如真,像是庄周梦蝶,神游大千。
有无之间隐仙神,一梦窥天。
第九十章 游大千,指叩天门,洗象池,白猿捉风
身归天地,道化自然。
半梦半醒之间,李辟尘神游大千,乘风御气,山河壮丽转眼过,云烟起落人间换。
清风吹过,北海上,一尊大魔蓦然抬头,目光深邃眺望人间,他感觉到了有人在窥视,于是便凝神前去寻找,半盏茶后,徒劳无功。
“谁?”
大魔站起身来,立于大海深处,那股窥视的力量无法寻根溯源,一片空旷,什么也没有,就像是……天醒了,在看着他。
这让他感到恐惧了,天道无念,天道无形,那东西只是规则所化,是天地本身,又怎么可能来看他呢?
大魔仔细想着,在脑海中找寻信息,终于想起某些事情:“身合天地,道化乾坤,难道有人修至‘叩天门’的境界了?”
“云原洲,怎么可能有人修至叩天门的境界……如果真的有,那他已是,天下无敌……”
叩天门是一种心境,达此境者可见天门,以指叩问,能得一丝天意!
没有叩问天门者,便是修行至天仙境界,也依旧要遵循道的规则,但如果达到了叩天门的地步,则可摆脱道的束缚,短暂达到逍遥的境界。
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心境,其中真正厉害之处,没有破入那个境界,无法评论,无法想象。大魔摇了摇头,他也没有见过叩天门的人,所以便不再想这个问题。
那道窥视的目光远去了,留下的,是一尊大魔的疑惑。
……
流沙泽。
黄炉大神盘坐,清沙白鸟,亘古苍凉。
清风吹过,让这位尊神醒来,他抬头,朝着天上望去,青冥悠悠,依旧是那副模样。
“谁?”
窥视的目光似有似无,但并不带着敌意,对于黄炉这种神祇来说,这种目光更像是老天在注视着他们,又像是一尊无比强大的神祇从三十六洞天里投下目光。
他摇了摇头:“我一个老家伙,住在沙漠一穷二白,又不是家财万贯出门见宝,破地方,有什么好看的。”
似有灵犀,这话语说完,好像有清风离去,于是那窥视的目光消失,如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黄炉转头,眉头皱了起来。
“到底是谁呢?他娘的我就说说,真把我这里当破地方了……”
……
雷化州,太伤山。
九玄,止戈殿。
清风吹过,拂过梅林枝桠。
道人端坐在山巅,身后立着柄古剑。
止戈殿修兵,所行多为剑武之道,其内多是剑武之修。
“道似清天,谁在看呢?”
他目光悠悠,似乎划破虚天,要看清这窥视目光的源头。
可是李辟尘现在身与天地合,灵归乾坤中,无论他怎么看,能够见到的,都只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山河世界罢了。
“像是天人合一,可天人合一哪里有这般厉害?”
道人看不见,心中想了半天,觉得有些烦闷,于是拔起剑来,站着想了想,开始挥舞。
神剑有灵,于虚空中勾勒出恢弘景色,剑气纵横,在道人脑后有一轮大日纯阳浮现。此时神剑落下,那大日转动,忽的成为一柄纯阳之剑。
此为太伤剑法·斜阳画角。
纯阳道剑舞动,与手中神兵合起,道人再变剑势,如扫帚般,剑尖斩地,有些不雅观。
此为太伤剑法·一宿无尘。
剑尖端起,似乎是不愿再动,于是轻挽起来,却暗藏锋芒。
此为太伤剑法·道胜心休。
于是清风离开了,在太伤山顶打了个兜转,悄然离去。
道人不舞剑了,他看看天,再看看地,最后看看剑,恍然大悟,摇摇头。
“原来是个小贼,来偷看我剑法的。”
……
清风走了很久,去了很多地方,游荡了四个大州,于是他感到人间有些厌倦了,便翻过人间的壁障,来到了第七洞天。
洗象池前,那白袍老人睁开眼睛,站起身来。
“好小子,这是第二次来我这里了!”
他头颅转动,随着没有形状的清风看去,洗象池中,忽的起了一丝波澜,就像是有一滴水掉入其中,溅起粼粼的波纹。
老者盯着池水面,似是自言自语:“第四境同归?原来如此,身化天地,灵化清风,神游大千,只可惜,你现在还不能朝外面去,否则迷失在寰宇之中,便再也回不来了。”
“路,就在我这里终止吧,你走的有些远了,不该再朝天上去,须知星河倒挂,人间亦是如画,与天上相比,差的无非是离道的近远罢了。”
洞天之所以高居福地之上,正是因为他们距“道”,比起福地来,更为近一些。
“回去吧。”
老者起法,手指朝虚天中随意一点,于是有一点真灵显化,变作一只白毛猿猴,朝他拜了三拜,目光之中有些迷惑。
“送他回去。”
老者一指洗象池中央的清风,于是白猿恍然,便纵身一跃,踏入洗象池中,双足踏水,却不带一丝水花,不让池水有半分波纹。
可谓踏水无痕。
清风似乎是不愿意离开,它在洗象池中上下游荡,宛如一只蝴蝶,那白猿扑来,清风飘飘的躲过,不让它触碰到自己。
“吱吱!”
白猿有些恼火,这东西滑不溜秋,他捉了半天也是作无用功,气的捶打胸口,双臂朝上伸出,做出示威模样。
砰!
它忽然出拳,与之前的捉拿大不相同,似乎换了个方式,清风在原地绕圈子,白猿的拳头打到空处,于是又转回来,做擒拿式。
洗象池依旧没有半点波澜起伏,就像是结了冰一般。
老者看清风与猿猴缠斗,不由地连连摇头,对那白猿道:“你说你,捉风都捉不住,好歹也是洞天的神祇,怎么连个筑基境的小子真灵都拿不下来?”
白猿收手,居然口吐人言,对老头道:“你说的轻巧,我怎么知道,这小子滑溜的紧,能看穿我的动作,老头子,你法术那么高明,直接把他送回去就好了,我不打了!”
白猿跃出洗象池,留下懵逼的清风在池中游荡,白袍老者顿时语窒,对猿猴恼火道:“两句话都说不得,你自己学艺不精还来怪我吗!”
“打都打了,我都让你送他回去了,我再自己出手,丢不丢人。”
见白袍老者发怒,猿猴也是缩了缩脖子,看着清风片刻,嘟囔道:“还清静的仙家,我看你这么在乎面皮,还是别修仙了。再说了,我是真捉不住,这筑基的小子古怪的紧,真灵如同天地一样,我怎么捉都是差那么一丝……你不是常说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吗,我看那小子就是遁去的一,我就是大道,捉不住他。”
老头翻白眼:“你是道?那我就是道他爷爷!”
第九十一章 清风乱,何必翻书,曾经人,往事如烟
清风于洗象池中盘旋,不时想要从池水中撩起水花,但那水滴对于清风来说,似乎重了一些,它试了几次,才弄出三滴真水,于是离开洗象池,游荡至一处高台,上面放着一卷经文,里面写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白袍老者看见清风朝那高台去,顿时面色一变:“臭小子,那可不是你该看的东西。”
猿猴望了望那经文,对白袍老头道:“那书里写的到底是什么?”
“在洞天这么久了,我都不知道那写的什么。”
老头开口:“写的是天机。”
“天机?!”
猿猴大惊:“天机也能写?谁写的?”
“当然是道写的。”
老头哼哼两声,见清风想翻动经文,而经文纹丝不动,便开口,叹道:“丢人就丢人吧,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啊。”
一言神通显,于是清风离开了,在洞天中没了半点踪迹。
……
大千景象霎时消失,世界陷入一片黑暗,朦胧中有一道清光显化,照亮黑暗的天地。
李辟尘回神,从天人合一的状态中退出,稍微动了动身子,只听得噼里啪啦一阵乱响,似乎很久没有活动了一般。
想了想之前的见闻,李辟尘不由地有一种恍然如梦的错觉。他真灵化清风,徜徉天地之中,隐在有无之间,他能看见自己所做的一切,那一刻真的是毫无顾忌,似乎抛弃了一切的束缚,真正达到逍遥的境界。
仙家所求,无外乎大自在,大逍遥。
“师弟,可醒来了?”
李元心的声音传入耳中,李辟尘抬头,一瞬间,那股身化天地的气质又显现,他想了想,收敛了法力,于是那气质渐渐消失,又变得和寻常一样。
李辟尘心中了然:“果然,我已经踏入了魂魄第四境,同归。”于是他点点头:“神游大千,人生一梦,如真似幻,什么是真,什么又是假的呢?”
“嗯?”
李元心感到有些不对劲,他盯着李辟尘:“人生一梦,如真似幻?难道师弟你……已经……堪破七情?”
他看着这个少年,当初的誓言似乎还在耳边回响,那一声执念之道震彻心扉,李元心想着,莫非因为这一次神游大千,所以心境中产生了某种变化?
说实话,李元心并不看好李辟尘的执之道,但他更不希望对方以这种悟道的方式转变,由执破妄,这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如果轻易的就被改变想法,那么心性必然不坚定。
当然,也有可能是业障来了,但是李辟尘还没有成为人仙,丹还未结,又怎么会有业障加身呢?
李辟尘感觉到李元心变化的目光,于是摇摇头:“师兄,你是不是以为我现在已经不想再遵循开始所说的执念之道了?”
“执念若消,何以求道?我求真道,乃是为了达成所愿,我不心心念念,那是因为我把此执念藏在心底,我记得便可以了,不需要时时刻刻念叨。”
“嘴上一直说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这里……”他指了指自己的心:“记着的,才是真的。”
“如真似幻,无论是真还是幻,我都遵循着我的执念,没有人可以动摇,便是天意也不行。”
李辟尘话语铿锵,掷地有声。四周静默,李元心沉默半晌,问道:“你的执念,是什么?”
“你有没有和我说过?我忘记了。”
他目光盯着李辟尘,后者抬头,睁开那黯淡无光,已经瞎了的双眼。
“我的执念?是归乡啊。”
听得这话,李元心才长出一口气,确认这还是曾经的李辟尘。古往今来,有许多修行者在体悟天地意境时,走岔了路子,被天地同化,彻底改变了想法,有的甚至变得异常危险。
魂魄第四境同归,有两个意思,一是与天地同归去,一是与天地同归来。前者被天地所同化,顺应天意,后者则是把天地同化,回归真我。
许多心性不过关的,虽然修持到了魂魄第四境,但因为心念杂驳,于是被天地同化,几乎成为另外一个人,甚至还有从仙堕魔,从魔化仙的例子。
这就是天地设的心障,是自然而然的,到了这里,就要承担这个风险。
所以才有人说,善恶不过一念之间,济世救人的仙也会碾死蚂蚁昆虫,屠戮天地的魔也有舍己为人的时候。
铁扇开始化入云海之中,渐渐降低,寅虎趴在铁扇上,一团云拍在他脸上,让虎毛随风荡漾,他感觉自己的皮都要被扯掉了,若不是刚刚顾忌他主公在神游大千,早就吓的喊出来了。
他不过是走兽化成的妖灵,不是什么特殊的血脉妖精,没有这么高速飞过,而且这铁扇虽大,在他心里反而没有云团安全。老虎不会飞,地上的走兽到了万米高天自然吓的半死,虽然凡尘有如虎添翼这个词语,但寅虎想来,老虎插了翅膀那叫穷奇,完全就不是一种生命了。
他两只虎眼瞪得老大,忽的惊叫起来:“前面……前面,好大的山!好大的剑!”
一道横贯数百里的山脉出现,在山腰上,插着一柄被锁的结结实实的铁剑。
那剑高耸,看上去大约有几十丈高,直插云霄。
童华长出口气:“剑囚谷到了!”
他说着,看了看后面的李辟尘,童华记得,这个师弟也是从剑囚谷里出来的。
李辟尘笑了笑:“曾经也是剑囚谷的阶下囚,后来得了机缘,若非李元心师兄,我也不会从里面出来,当然还有剑囚谷几位师兄的帮衬。”
“主公,你也曾经是剑囚谷的罪徒?”
寅虎惊讶,随后便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捂住嘴巴,不再出声。李辟尘对此并没有什么芥蒂,点点头,接着他的话道:“无需紧张,我曾经确实是剑囚谷的罪徒。”
“往事如风,再说了,我那罪名,实在是莫须有。”
李辟尘大叹人生无常,谁能想到,在华山上个香,被一个老道士拉着去看了看经文,然后等太阳下山,走没一半山路,天下便换了人间。
他一直想着,那个老道士到底是什么人,清静经,到底是经让他穿越,还是……那个老道士呢?李辟尘自嘲的笑笑,想来,那老道总不会,真的是老聃吧?
第九十二章 山龙囚,再见晋元,磨剑河,元心借兵
谷内幽深静谧,千百年的神木繁茂而虬结的生长,宛如一条条化作山灵的青龙,叶作龙鬃,桠做龙角,斑驳褶皱的树皮如同龙鳞,这些龙张牙舞爪,趴伏在陡峭的石壁上,亘古的苍凉感铺面而来,让人望而生畏。
李辟尘感受着那浓郁的生气,一幅幅木龙缠崖,长爪朝天的景象在他黑暗的双眸中勾勒出来,谷外三清气弥漫,而谷内则有三浊混杂。
一条窄道通天,两侧谷壁如铡刀正立,这里便是剑囚谷的门户了。
“此地为剑囚谷,来者通名。”
平平淡淡的声音从不远处响起,谷口上方,有一名灰袍道人双腿岔开,各自吸附于两侧石壁上,手中捏着道印,似乎在做某种修行。
“李元心。”
话语说完,听见李元心的名字,那道人原本微微闭阖的眼帘陡然睁开,双腿并拢,只是一瞬间便踏步到了诸仙面前。
“见过李真传。”
这名灰袍弟子对李元心打个稽首,目光朝后望去,微微一愣,却是见到了李辟尘。
“辟尘师弟?”
这道人正是戚晋元。
“师兄,很久不见。”
李辟尘对戚晋元打个稽首,而后者则是目光微凝,哑声道:“你的眼睛……怎么回事?”
“中了魔人的暗算,不是什么大事。”
听见李辟尘这么说,戚晋元不由地摇头:“不是大事不假,但……所谓日久成患,若是不及时医好,时日一长后,这眼睛可真的就再也看不见了。”
“此间事了,我便上太华峰请地仙真人。”
李辟尘回应,戚晋元点点头:“这才对。”
“晋元师弟,我们来这里,是想借洗剑池一用!”
李元心开门见山,与此同时,童华背负着余昌平上前一步,戚晋元看见余昌平面色,顿时神情凝重无比,他手指触碰余昌平腕部,不过一息,道:“身躯内三浊充盈,仙骨被污,肉身死灭……”
“原来如此,可,便是洗剑池水也不一定能救回他,他身体内已经没有可以恢复的生机,五精衰竭,四海干涸,三火熄灭,道基碎裂……”
戚晋元面色凝重:“现在全靠一丝功德天光和地仙气息强行吊命,等到道基中玉液彻底萎缩消失,那,余昌平师兄的性命也到了尽头。”
李元心看了眼李辟尘,转头,对戚晋元认真道:“莲胎之法已经不能用,所以我们准备用剑胎为余师弟重塑身躯!化作剑灵!”
“化剑灵!”
饶是戚晋元有所准备,但还是被这句话震的一惊,剑灵,以往剑修才会做的事情,真灵魂魄化入剑中,以剑为躯,体悟人剑合一之境。
然,化剑灵之时也有风险,一个不慎,真灵魂魄于剑中苏醒,有可能丧失记忆,心性大变也是说不定的,故此心志不坚者都不敢尝试化剑灵之道。
于剑中体悟剑境千百年后,才能将剑躯化作肉身,这般漫长的岁月,如果不是真的剑痴,那就是一段极为煎熬的日子。
心中想着,戚晋元询问了:“为何不将余师兄封神?”
仙魔死后,真灵魂魄不损便不算真的死灭,如果来不及重塑肉体,此时可以选择封神一道,将自己化作赦封神灵,譬如兽林中土地之长宁元芳便是如此,曾经也是太华真传,现在化作一方土地,护佑生灵。
李辟尘摇头:“不知师兄可知道‘悲渊蠹’?”
“什么!”
戚晋元面色大变,再看余昌平,道:“难道余师兄是被……难怪,难怪!仙骨不是被污而是被蛀蚀了,那这么说,紫府丹田也都枯竭,龙骨也……”
紫府乃真灵居处,丹田乃精气住所,龙骨为人身天地桥梁。仙魔身死,只要真灵在,精气便在,龙骨中和之气自然相随,但若是龙骨被蛀蚀,紫府丹田衰竭,那……真灵便是封神了,也只能一辈子当个病怏怏的微末神祇,永世受这种煎熬,享受不到香火供奉。
如此活着,还不如死了来的痛快。
一路前行,入谷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大河。
宽广奔涌,却又宁静致远,河水似乎并不流动,安静的如同一面镜子。
“我都不知道,剑囚谷中还有条大河……”
李辟尘叹口气,当初乘劫云离开,他确实没有见到这条宽阔辽远的河流。
“当时你坐劫云而走,谷内自成天地,你当然见不到这大河。”
戚晋元开口解释:“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条河流虽然汇聚成一副太极图,但你知道,最后那些水都去了哪里么?就是这条磨剑河了。”
“在这条河中,清浊二气会被中和,化归根本源气,不会变成三清三浊。”
戚晋元施法术,大河远方出现一只铁舟,避开如镜的水面,踏波逐浪而来。
诸仙家上了铁舟,朝谷内行进,戚晋元看见寅虎似乎想喝两口河里的水,便出声道:“你这虎妖,这水你可喝不得,不然……”
“不然会怎么?”
寅虎一听顿时打个激灵,剑囚谷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亮,里面的东西看来还是不要随便乱碰的好……
戚晋元揉了揉眉心:“不然会拉肚子。”
……
石门依旧古朴沧桑,如擎天巨壁,镇压在荒古之中。
叮叮当当……
铁锤敲击的声音响彻起来,李辟尘进入剑囚谷,那些声音传入耳中,瞬间便为他构筑出一副鸣炉轰鼎的画面。
戚晋元入谷,此时谷内值守的人乃是稚童,他见到戚晋元进来,微微一愣,刚要开口询问,就见到李元心和李辟尘。
镇岳宫中弟子繁多,剑囚谷弟子常年不出去,只有燕未央认得的弟子较多,稚童见到童华和余昌平来此,并不认得,但从他二人衣着可以看出,是太华白袍弟子,也就是内门。
戚晋元走到稚童面前:“娃娃,今日停工,七日之内诸剑囚不得入谷。”
“什么?!”
稚童大惊失色:“七日!你胡说什么呢,三日一劫起,你七日不铸兵,不仅让那些剑囚遭难,我们也要遭难!”
戚晋元对稚童说明原因,后者面色大变,再看余昌平,微微沉吟,半叹半恼道:“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反正管事的也不是我。”
“关于劫起,你无需担心。”
李元心上前,对稚童开口:“有我在。”他转头,对李辟尘道:“师弟,此次,还请借照地青一用。”
第九十三章 洗剑谷,人仙舞兵,百兵台,辟尘铸剑
照地青乃岁寒老松枝干所化,有三清神通,能辟易三浊,之前又受一缕纯阳真气照耀,更是威力无铸。
以此兵配合阴阳垂云扇,镇压剑囚谷内诸多兵器七日,想来应该不成问题。
李辟尘明悟,点点头,将照地青从背上取下,交给李元心。
这一藏神兵入手,沉甸甸的分量让李元心也不由地赞一声好字。虽然他已是人仙,这一藏之重算不得什么,但想着自己这师弟能单手挥舞照地青,不过筑基之境,但肉身修持显然也不可小觑。
平素里只观其心境修为强大高远,眼下持着神兵才知道,李辟尘的臂力恐也厉害的紧。
直至现在,李元心依旧认为李辟尘修行的是《一元静始心经》,心经与神通外法不同,虽是修持同一种心经,但各人对经文的理解,阐述都不相同,不可作为参考,否则互相映照,会留下旁人影子,最后可能走岔路。
李辟尘不说,李元心当然以为他一直修行《一元静始心经》,哪里懂得,李辟尘修行的,乃是《清静经》。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只有一卷,传说为老聃西出函谷前所写,自古以来口口相传,不立文字,直至东汉年间,葛玄将其笔录这才成书。
此经内要直指大道真意,言名道乃无形无相无名之物,若只论阐道之理,却是要比《道德经》还要高上半分。
李辟尘以此经为源,修行时汲取的清气化作三清法力,纯粹无比,更甚功德天光,故此肉身淬炼凝实,虽不刻意修持肉身,但比起任何一尊体修也是不遑多让。
李元心拖行照地青而走,来至铸剑谷内顶峰,取阴阳垂云扇,两仪之气与三清神光相合,照地青上,那三片金色叶子缓缓晃动,散发出一丝丝纯阳真气。
如同大日临深谷,那道纯阳真气如同太阳金乌,散发出煌煌的天威,四周云雾中,那些三浊之气开始缓缓沉降,被镇压入地岩山石之中,不得再出。
李元心施展法术,引乙木神雷笼罩山谷,雷海漫天而来,银龙起舞,人仙之威展现,借双兵之势洗炼剑囚谷。这般手笔看的稚童目瞪口呆,好半晌才缓过劲来:“不愧是人仙真传……”
能称真传者没有弱小之辈,而李元心本就是人杰,曾经太华峰上炼仙骨,一日七骨,这般记录除去李辟尘和苏忘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