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峨眉祖师-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道虚幻的影子带着三尘走出,汇在李辟尘的身上。
  至人,神人,圣人。
  轰——!
  龙吟的声音伴随着风吼火燎,万仙冲阵,看那数万“过客”齐声怒吼!
  我心向道,一往无前——!


第七百二十七章 我心朗朗向大道,一往曾经谁无前!(下)
  浩大的声音将道海天山淹没,数万过客化作金光暴雨冲杀,这是过去岁月对于当世强者的洗礼,亦是过去的光阴对当世光阴致以的最崇高之尊敬!
  仙战!
  在这种庞大的阵战之中,看天山凤凰与朱雀同舞,看九龙拉车而过,看四只骏马踏着云霄烈火,又看麒麟与龙象同时咆哮而动!
  那些仙圣魔影,不论过去是谁,现在他们都只有一个身份!
  过客!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万千仙人化作大军冲阵,而前面浩大山海之壁前只有一位仙人。
  当世客对过世客!
  看那万仙大阵破乾坤,看那万仙光雨落天魂。
  凌烟图飞出,高悬在后,当中化出两道气数,柳屏儿与无生的虚身出现在此。
  李辟尘看向那浩荡的万仙,平稳而言。
  “今日我凌烟图中当收万千仙人,只是不晓得,你们这些只留下道影的家伙,能不能被凌烟图摹刻?”
  “如果不能,我岂不是吃了大亏?”
  其言有善,但一语落,头上那大钟忽然飞出,化万丈方圆横天而落,当中日月星辰降世,山河草木皆出,众生之影,仙魔圣妖皆出现,俱拿着那些金光白锁,要把这天地也拘!
  两指一抬,风火雷三道天灾之气顿时升天而去,八卦一显,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引三灾化天云砸落,当中三道天劫横扫,那九龙的战车被击中,当场炸开,那神鸟被天火灼烧,顿时落下乾坤。
  然那龙吟虎啸仍旧不绝,过客即使被杀,也仍旧吼出那些话来,谓之我心向道,一往无前。
  此时似乎李辟尘才是阻挡他们窥视大道的人。
  过世客阻当世客,当世客亦阻过世客!
  看四面八方,天地乾坤之气肆虐,李辟尘两指一抬,再度动用九世九法。
  “镇压你等,不消三世之力。”
  声音平稳,如静湖无定。
  一世,一式,一是。
  “山海。”
  无数尘埃汇聚,将光也遮盖,过客们的身躯上被尘土覆盖,此时就像是从土里刨来的土俑仙人,历史的厚重铺面而至,而他们的身影瞬间就有许多从天上突然坠落。
  那些过客坠入道海,于是道海之中开满光芒。
  旁人用语都是开满鲜花,唯独此时,那些盛开的,待光芒散去,入目所见,皆是山海。
  山海一世,诸尘世镇压之力。
  过客们不断坠入道海,而道海中的山海也越来越多。
  浪花震荡乾坤,山岳与山岳互相碰撞,大地被抬起,道海也被堆满。
  天地之内,响彻那如疯魔般的声音。
  我心向道,一往无前。
  过客们顶着山海镇压之力向前冲去,他们与活人不同,他们是道,山海之力镇压道意不坚者,而那些坠入道海的过客显然就是放弃了道的人。
  诸尘世之山海覆于其身,实在是太沉重了,即使无心也能感受到那种让人难以撼动的压迫感。
  李辟尘两指一转,此时有过客突破群山万海,他驾着一头麒麟,手中拿着一柄天剑,对着李辟尘的头颅就斩了下来。
  那两侧又有剑啸之声响彻!
  然而那两指已经抬起。
  第二世,第二式,第二是。
  “剑来!”
  声音落,于是过客手中,那柄天剑突然脱手而去,反杀其主。
  而两侧的剑吟声越发宏大,那两指点向天上,于是万仙手中兵器尽数出鞘。
  吟唱之声传遍乾坤,那是剑在高歌,那是剑在唱诵。
  当中有道剑虚影,看有神剑飞天,窥有仙剑横世。
  那些身上被尘埃覆盖之过客尽数被杀,道海中,尘埃升起三万丈,又听得那道人轻语话,吐一口气去,于是三万丈尘埃尽数化作仙剑破天。
  古来谁人得见,看茫茫道海称无涯,此无涯境内,有一炁语,得万剑朝宗!
  剑雨成风,化作崩雷而去,当中有过客杀出,那女子的模样,此时李辟尘看也不得看,手中两指一转,上千仙剑飞来,瞬间将她刺穿。
  光雨带着尘土崩去,那女子穿着血染的白袍,头上带着缺了角的斗笠,那模样露出来,自然是“祝凝心”。
  剑仙之道被上千飞剑所杀,从剑中而来到剑中而去。
  而另外一处,同样有人被千剑斩灭,“禁剑尊者”炸开,化作尘埃散去。
  万剑遮天,汇成剑龙,后方的天域外有无数过客降世而至,金光震雨,身上不染尘埃,而之前沾染了尘埃的过客都被杀掉,此时看见无尽气数飞天而起,汇到凌烟图中。
  他们之前留下在阵中的一道细微气数都被凌烟图收去,但是因为太微弱了,毕竟只是摹刻的光影,故此在凌烟图中,只在背景内显化出一片朦胧的仙人身影。
  天上那黄泥大印镇落,黄天的威能震荡乾坤,看九道黄河咆哮而去,将过客们尽数淹没,而当中突然有数道光芒亮起,震裂乾坤而出。
  他们道意坚定无比,不被外法所浸染,此时破开黄天的力量,这让李辟尘都吃惊不已,看见黄沙黄水自身而去,那为首一个踏着一座飞山而来,口中高声语。
  “我心向道,一往无前!”
  李辟尘两指再是一动。
  第三世,第三式,第三是。
  “白画。”
  白茫茫的画卷浮现,他瞬间被收去,此时山海横推,万剑怒啸,再有白画遮天,前面是万仙冲阵,驾九龙天凤而至!
  茫茫无尽的过客们从天外天内浮现,即使万剑再利,即使山海再沉,即使白画内真的藏了一个世界,他们也能凭借向道之心将其镇压填满。
  他们是被摹刻下来的存在,他们自然也有强者!
  轰隆——
  山海被分开,有过客扛着万剑而至,白画压下,他出手去,将那白茫茫的世界的贯穿,口中呼喊着无妄之语,李辟尘站起身,眉心青黄红三团尘炁伴着那天仙的血在轰鸣,看那一掌忽然落下,让这乾坤地覆天翻。
  道海归天,天宇落地。
  至人无己!
  大道无情孕天地!
  这一掌劈下去,山海当中分开浩荡之路径。
  至人无己,加上三道尘世,当中起诸尘世之拳,人人为我,开天辟地,再塑乾坤。至人无己,顺其自然,不以自身意识而动,众生为己,己为众生。
  于是无数过客当场炸开。
  神人无功!
  这第二掌落,灭去所有存活者的气息,看天域中光芒如龙,汇入凌烟之图,而待第三掌落,既无名便是坐忘,天忘天身,地忘地体。
  圣人无名!
  过客们的身体变得虚幻起来,那过去的光阴再度显化,如长河倒退一般,就像是在扯着他们归与岁月之中。
  李辟尘注视着他们,而这些过客即使是在灭去的一瞬间,也仍旧在呼喊那一句话。
  我心向道,一往无前。
  即使忘却一切也不会忘记追逐大道,这是他们存在之根本,而忘却的原意同样是为了追逐大道。
  凌烟图落,当中摹刻众过客之影,朦朦胧胧归在背景白世之中。
  那声音仍旧浩荡雄浑,万千过客在轰然而语,即是身落红尘意亦不灭!
  只因为大道在前。
  李辟尘一人持钟而动,镇压万仙于道海之上。
  那钟声回荡起来,打出四百下。
  于是听得清风转,冥冥中,似有人朗声笑语:
  看,此处山海如雨落。
  看,此处万剑铿锵诺。
  看,此处过客画中说。
  半步雷池不过!
  轻雷行天,茫茫尘世有光划过。
  道海上,钟声落,仙人呼我。
  称太乙来唤大罗!


第七百二十八章 十二天龙乘风去,五云归处行路难
  天惊地震,那钟声响彻,绵绵不绝,听道海滔滔,正引动当世群仙回首。
  窥见道海尽头,山岳化作通天境,闻仙人笑语朗朗起。
  这当中,有人惊来有人喜,有人忧去有人欢。
  但不论群仙诸圣如何想,李辟尘持钟而俯瞰苍茫道海,钟声回荡,四百不绝,只待两炷香刻尽,见海内尘埃皆落,那三万丈青尘渺渺,群山万岳葬下无尽过客,成为光阴的残骸。
  于是身子回转,只是一步落下,李辟尘开口,其声如钟似雷,传荡乾坤之内!
  “尔心向道,一往无前!我心亦向大道,亦是一往无前!”
  “既为同道,为何不来助我?”
  “既为同道,为何要来阻我?”
  “既为同道,为何皆来挡我?”
  “既为同道——”
  “还请诸位助我——!”
  “我心向道,一往无前!”
  轰——
  宛如触动了什么,这言语落下,明为笑谈一般,但却看道海之中升起茫茫金光,无尽气数登天而去,那是过客所留的一道微弱之炁,然正是此时,凌烟图中,那背景上朦胧无尽的过客俱都化出,此时看他们如漫天仙神一般护持左右,看那之前被杀掉的无尽过客汇在一处之地!
  一道金桥如通天大道!
  横贯乾坤,连绵苍茫,通天桥化作一道虹光直接坠向远方的最终仙山,李辟尘踏出一步,那金桥破开山海,震裂天壁,从道海青天上毫不讲道理的飞了过去!
  那漫天仙神之影护持左右,朦胧之姿看不清真貌,但口中俱都在唱诵古老的声音,如千军万马踏天山,如百万大军过雪原,又如太古之时万仙飞升,齐至洞天之门!
  气浪磅礴,金影化光,茫茫尘世显道海,你我皆行人!
  诸仙圣看得清楚,早有人回首望去。
  但看见那李辟尘出行,身边风雷相随,日月同伴,龙车伴凤凰,烈虎追天吴!
  但看那李辟尘出行,万千过客为护法,无尽气数化金桥!
  但听一声同道落,过去未来光阴显,仙魔神妖皆来助!
  “好!”
  有人看见这副光景,顿时一声大喝,而亦有人面色震惊难语,只道之前与过客一斗,引动乾坤崩碎,但此时不过踏步转手,高声一呼,居然让那些已死之客心甘情愿为他护持入仙山?
  但不论心中如何去想,眼下当前,过客不存道海,俱都被李辟尘收去,只看那天神驾九龙,又看那天仙驭千剑,再看那天魔呼万云,得看那天妖踏山河!
  金桥通天彻地,李辟尘于其上行去,身边护持之影忽然变化,此时李辟尘感到身子被什么东西托起,但看一片气数汇来,化一尊华盖天宝车,前面化出两位过客天神驾驭,又有一十二头金龙咆哮而显,身上带着铁索,拉扯着这尊战车于金桥之上奔行。
  华盖上垂下道道金绫,这十二乘乃是天尊才有的待遇!
  此天尊非道行中所说天尊,而意为天上至尊,相对的,人间天子乘马,马为龙子,自有六乘,是谓之天子驾六,而天上至尊比天子要多出一倍,且车由龙驭。
  李辟尘坐于龙车之中,如古老神话中的仙人,有护法的天神天仙来驾驭天龙所拉的战车,华盖上的金绫垂下人间,落在苍茫道海,瞬间化出一片又一片的金光天雨,如是上苍给予下界的馈赠。
  诸仙圣震惊的看着这一幕,他们不曾想得到过客认可居然会衍化出这种情景,而亦有人看见这副光景之后,瞬间心灰意冷,忽然觉得即使去了最终仙山又如何呢?
  这些个天骄人杰,俱是心比天高,然此番百年论道,真正见识到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若不亲眼见识,仍旧不晓得乾坤有多大。
  锐气虽挫,但亦不失为一种好事,晓得谦逊之言,说不得在大道前路上能走的更远。
  自大与傲骨是两个不同的含义,追道之人要有傲骨,但不得自大,若是自大,便是自取灭亡之道。
  龙吟声横震乾坤,神龙咆哮,吞吐炽白的烈火,金色的鳞甲发出辉煌的光,而两位驾驭战车的过客面色平静,身为天地摹刻的道影,本就不会有任何的情绪,但在此时,这种特性反而让他们增添了一丝神秘之感。
  金桥开世,前面五云乡般的古老净土上迎来了客人。
  三千年轮转,上一代过客已经随风逝去,他们有的人成就了地仙,有的则在神仙终老,更有人一世止步人仙不转,这里,亦有人已经踏入黄世,也有人将要坐化。
  三千年又三千年,人间春秋三千载,看那沧海也化了桑田,看那高山也崩成尘土。
  光阴与岁月是无情的,但亦是最公正的,无论是怎么样的强者,凡不跳出长河,最后皆是难逃一死,便是苟延残喘又如何,还是得乖乖归入三尘中去。
  李辟尘乘着十二龙所驾驭的战车来到这里,这山岳宏伟,上方看不见尽头,只得见耀眼的光明洒落,仿佛有十轮太阳高照乾坤。
  诸过客念诵着话语,他们为道而来,为道而显。
  李辟尘下了龙车,向着山上行去,一步一步坚定不移,前方一条古道,灰扑扑的砖阶不知道存在了多久,而在古道的入口处放置着一面石碑。
  石碑巨大,上面留下了无数的名字,最下面则是留着三个大字。
  【行路难】。
  一步踏到石阶上,那种沉重的压力顿时加持过来,仙不得飞天,断了直入青冥的念想,这一瞬间似乎被打成凡人一般。
  越过道海又见天山。
  身后的过客们似乎也想踏上来,但仅仅是迈出一步,他们便都化作光雨散去。
  逝去者永远看不见大道。
  他们触碰不得,因为他们已经逝去,不论是真陨还是假死,在论道之中,他们的失败早已化作定局。
  凌烟图把他们收起,李辟尘低声一语,送走诸多过客。
  “我心向道,一往无前,你们没有成功,我便代替你们走完这一条‘大道’。”
  声音朗朗,李辟尘转身,然就是这一瞬间,四周光阴乍乱,看火树银花飞舞,那仅是一个转身,却已越过无数石阶,来到了山巅之处。
  一株巨大的神木遮天蔽日,五色光华流转,化神鸟飞舞,而在那树下,盘坐着一个没有面目的石人!
  我心向那大道,回首处便见五云!


第七百二十九章 天居山上引火树,人居山中看苍梧
  石人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存在,非神非仙亦非魔,李辟尘在看见它第一眼的时候,那种熟悉且又高渺、浩大的感觉顿时出现在心头。
  五云仙乡,所谓仙人,追道之人。
  这石人就是“道”!
  它没有面目,是因为它此时为天地之道,并非人自身之道,既为天地,自然为自然,它当然没有面目,更处于一种无法言说的状态中。
  银花赤叶飘落,就如春秋已暮,那石人坐在树下,李辟尘在它面前盘坐下来,不发一言。
  静坐许久,石人无面,但却发出了声音。
  这并不是用耳去听的,而是直接在思维中,在心中响彻。
  它在阐道,它在问道,它在言道。
  大道不可明说,故此听在心中的不过是一些玄妙的声音,朦朦胧胧,混混沌沌,但是如果仔细倾听,可以发现,那些朦胧的呼啸声更近似于风声,雨声,雷声。
  这是自然的声音,它们本身就是代表了道的一种。
  那么,又要询问,什么是道了。
  天地之规律,自然之行为,这是最基础的道。
  在这基础之道上,又衍生出其他的道。
  生灵出现,这是造化之道。
  天灾降世,这是厄难之道。
  冥冥勾连,这是缘法之道。
  种树得果,这是因果之道。
  道就是自然之中存续的规律,这是天道之一。
  仅仅是之一。
  人之道,那便可以有很多,人道依托于天道,故此合称天人。
  以人心体天心,不为天心迷惑,不丢去人心,此为天人合一,我心即天心,我意即天意。
  李辟尘感悟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眉心中三团尘炁轮转,此时石人仿佛受到牵引,居然抬起了头,那好似是无意识的动作一般,没有面目的脸孔静静对着李辟尘。
  它即天之道,李辟尘即人之道。
  李辟尘明白了,这时候是天道与人道的较量,并不是说自己就代表了整个人之道,而是说所有登山的仙圣都是人之道。
  人攀登在山上,自然就是……
  “仙!”
  仙距天道不过咫尺之遥,虽高于凡人太多太多,但却叩不响那近在咫尺的天门。
  天道看似咫尺,但仍旧遥远。
  道途慢慢,行路艰难。
  渡过道海不过是起始,大道争锋,最后能攀登上高山的还是少数人。
  李辟尘一刹那明白了许多。
  人踏足于山化作仙,仙与天面对面,坐而论道,无言正是可言。
  道不同,故此无言,而又因为道不同,故此无言胜有言。
  “我虽然见到大道,但却看不见大道的模样,只知道大道的形体,半步得道便是如此,说的似乎极其厉害,但后面半步却无论如何也踏不出去。”
  李辟尘注视石人,口中念诵度人经,而石人同样“注视”李辟尘,那冥冥中的声音不曾停歇过,天道在与人道互相交织,那身后的大树随着二人的诵道开始产生神异的变化。
  有几片银色的叶子化作碧绿,有一小块土色的树干变得苍厚,这一刻,这株古老且神异的树开始产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冥冥之中又有声音响起。
  这株树的名字唤作“苍梧”。
  神话中,苍梧是凤凰居住的地方。
  但事实上,在云原之中,并没有苍梧的存在。
  可此时,在论道内,原来石人身后这株化作银花火树的老木就是苍梧。
  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把火树银花与苍梧联系到一起,火树银花和不烬木才有关联,怎么会和神话中的苍梧扯上关系呢?
  但此时,这株树确确实实再向着苍梧转变。
  李辟尘为什么知道?
  可笑,大道都盘坐在这里,那株古老的树一旦发生变化,自然而然,论道的人就会明白这株树到底是什么。
  这是冥冥中的呓语,不是人所说出,更不是道所说出。
  人之生初,虽是灵身但却万物不通,须得有另外的人来教导,譬如常年戏水便知水流江河,湖瀑大海,这都是水,但俱都有不同之名。
  人听人言而知晓水之不同,但若是生下来便为先天神圣,不需要他人教导,自然一指,说这是江,这是河,这是湖,这是海。
  因为他们生来就被天地大道告知了尘世诸物,故此才被称作先天神圣。
  人生为天地之精灵,有先天之眷顾,但却是后天之身躯,得太一之形体而不承太一之法力,故而才有寻仙之辈,靠山而走,得换天身。
  李辟尘口中在念诵经文,然三尘之力虽然宏伟,东皇钟声虽然浩大,但相对于身前这个石人来说,仍旧显得太过渺小了。
  时间渐渐过去,光阴如流水潺潺而隐,第二位踏上山巅的仙人出现了,随之是第三位,第四位……
  剩余在此,不曾陨落的仙人都已经到达。
  他们看见了火树银花下的李辟尘,亦看见了那位盘坐的石人。
  他们同时明白了这石人究竟是何物。
  道!
  天音诵唱,所有人都听出那是度人经,但冥冥之中还有另外一道声音在响彻,毫无疑问,不需思考,在听得这声音的第一瞬间,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石人在诵唱。
  天之道,人之道。
  有人开始盘坐下来,口中念诵经文。
  那是他自己本山的经文。
  人之道中,有一股涓涓细流汇来,于是那株树上,又有一片叶子化作了苍梧的碧叶。
  于是所有的仙圣都坐了下来。
  无数经文的声音汇成风雨,又似雷音,在这高渺的仙山上与天石坐而论道,那石人不为所动,只是它身后的古树,那上面碧绿的叶子渐渐的变得多了起来。
  无数的溪流汇聚,成为江河咆哮。
  这江河去向哪里?
  去向石人,石人居于哪里?
  居于大海。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昼夜更迭,那太阳高悬,看群仙坐下山巅,言而论道,那太阴显化,又闻人影,是天石倾听千古大潮。
  大浪淘沙,这沙子便是人道,那顽石就是天道,而长河就是岁月!
  无数的江河是人道,无数人道汇聚成大海,这是天道,而人道与天道合一,江河成海,其本质皆是水而已,故岁月为长河,奔流不息!
  这就是大道!
  仙圣们盘坐于此,火树银花的叶子开始变化,碧绿的光照耀乾坤,苍色的木散发着太古的气息,生与死在轮转,阴与阳在交谈,天人渐渐交织起来,无数的人道汇聚成天道,无数的人音汇聚成天音。
  于是原本的天音也成了人音。
  而天人居此,于山巅而语,论道之末,此最终离不得一个仙字。


第七百三十章 大道若弦通天正,半世苍生半世尘
  得道者,居于山中,号曰仙人!
  那株火树银花的变化愈加明显,在这古树下盘坐的,不论是谁,此时都可以视作“仙”。
  即使是神,也可看做仙,即使是魔,也可看做仙。
  这个仙,指的是“得道者”。
  诸人还不曾得道,只不过是看见了道之本身。
  但是也仅仅只有形体罢了,所以他们在尝试触碰,在用人道来体悟天道。
  最后一阵,最后一关,最后一景。
  正是悟道。
  仙圣们在诵经,这个地方被天音覆盖,无数道语仙言交织,而石人静静盘坐,也不知过了多久,只知道外面的山海也开始崩塌,只知道那株火树银花已经快有半数化作苍梧,只知道这一片山岳之巅,已经尽数被那些声音充满。
  仙圣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曾醒来,而石人的声音仍旧弘大平静,如冥冥呓语在每个人的心中响彻。
  岁月如水东流去,待到天上日月更迭,待到山巅春秋轮转,石人忽然有了动静。
  这位身为所谓道之本身的存在第一次发出了清晰的声音。
  “天渺渺兮难尽言,道茫茫兮不可说。”
  “尔等悟道于此,一路行来,一路行去,如今见道在此,明道知道,最后自当得道。”
  “道者,一也,然虽为一,却不可尽说不可尽言,此前有人言,可说不可说,尽于后人猜测,正是这个道理。”
  石人出声,可说不可说,正是之前李辟尘与光同尘论道时的观点,此时它的声音在每个人的心中响彻,然诸多仙圣虽然听得它语,却没有一人睁开眸子。
  仙经袅袅,石人仿佛是在对一群无知者高谈阔论,然而它并不在意,它的声音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于念里响彻。
  它背后的那株古木彻底变化,火树银花与苍梧呈现阴阳的姿态,左侧为火树银花,右侧则为苍梧仙树,银与碧的叶子分割天地,黄与苍的枝干镇压两旁。
  它在阐述它自身的道,身为天之道,自然所讲述的都是先天的规律,从大事来印证小事,从自然来印证虚无,最后言尽天之道理,再看向所有的人之道者。
  这时候,有人睁开了眸子。
  炽烈的气震动云霄,他口中念诵着山中的经文,天上的碧叶落下一片,这位仙人起身接住,在这最后山岳的巅峰处衍化属于他的道。
  古老且朦胧的圣影出现在他的身后,同时张开口,吐出最浩大的声音。
  “人之道,武中求,战中得,斗中来,纳道为己用,以己道破万道!”
  徐无鬼开言,声音朗朗,震动云霄,而那片碧叶轮转,当中刻印一道篆文,留下四个字。
  【炼道为我】
  “是的,衍化你们的道。”
  石人动指,于是火树银花上落下一片叶子,同样归在徐无鬼的手中。
  碧绿的叶子上写着四个字,而那银色的叶子上则什么也没有。
  有字的表示人之道,无字的表示天之道。
  所谓有字者人之书本,无字者自然为天之卷册。
  人之道为自身之道,天之道则需要用人之道去感悟。
  这不是没有字。
  而是字留给人自己写。
  天不会留语,道不会言说。
  可说不可说。
  徐无鬼把那两片叶子收起,而此时又有人睁目起身。
  一片碧绿的叶子随之落下,而这位仙人的身后衍化万千霞光,当中有飞禽走兽,山石流泉,最后尽数化作护法小神,皆作光雨灭去。
  是太白山请仙尊者。
  那碧叶落下,同时有一片银叶落下。
  请仙尊者郑重收下此二物,看那碧叶之上留下四字。
  【殊道同归】
  万千之道,小道大道,左道旁门,没有善恶之说,只看走的人是如何,便是旁门小道,亦有通天之路,便是左道妖邪,亦有大义之存。
  重要的是自己而非旁人,我足踏我道,我道非他道。
  请仙尊者曾经被土魁呵斥,心中有障,此时道心有坠,得天道点醒,顿时行大礼而谢。
  光芒震动,第三位醒过来的是李元心。
  雷光降世,李元心身后显化出光芒,那是一片高天,亦或是一片汪洋?如果同山之人看见,必然要感到惊诧,因为李元心的道,居然是最奇异的。
  他看着手中落下的碧叶与银叶,当中上写。
  【守道善死】
  护佑大道而得死当无憾矣,此大道为何,便是自身之愿。
  我若为心,是为元心,心中无憾亦无惧,人定胜天。
  大愿不灭,此身不灭。
  李元心看见此四字,于是轻轻笑起,对天道躬身而礼。
  第四位睁开眸子的是神道白玉京。
  他的身后显化出一片恢弘神庭,五楼十二城,当中百姓耕作,祭祀袅袅,有飞剑如舟船行与天穹大地,他的道,是世中神之道,是神中王之道。
  万人之道合一,为铸一神之道。
  【人道铸神】
  四个字显化在碧叶之上,银叶闪闪发光,空白一片。
  白玉京默默思索,随后对石人行大礼。
  第五位,任天舒睁开双目,日月的光从身后升起,当中走出两位神灵,双神跪拜,看一位光王显化于世,而五指互捧,当中似有一团不明之气在闪耀。
  【至道无难】
  这四个字显化,任天舒看见之后,顿时露出豪迈的笑容。
  至道无难,追逐大道之人,前路不会有任何阻碍可以阻挡,只需心如金刚神铁,则无坚不摧,则大道就在前方!
  “多谢天道!”
  任天舒对石人行大礼,此礼自他改邪归正之后,只有对太华掌教茅沧海行过。
  第六道光芒震显,纣绝天子面色冰寒,他的身后升起古老的影子,吹响硕大的号角,其声传荡九天十地。
  【圣道同源】
  魔本仙出,此圣之意为魔,而此道之意为仙,则是说魔亦有明道归仙之日,而天下万道本出一源,圣人也好盗贼也罢,皆由先天而化,后天而诞,成仙也罢作魔也好,不过都是自己选择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