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姥姥看问题解决了,又想起糖豆来。“悠悠,你那糖豆咋回事?”
提起这个悠悠顿感无力,这么好的预防药,可比青霉素强多了。“姥姥,那是预防流脑的菌苗,吃一粒就能预防流脑。价格便宜,还不用受罪。可惜,它得在恒温下保存,现在还没这条件。”
姥姥这次反映快,“悠悠,你以后就跟着我在代销点里玩,来了带孩子的就送一个糖豆。能治一个是一个,咱尽最大的努力。对了,你咋也让大人吃了?”
“姥姥,流脑可不是光孩子才得,所有人都有可能发病,只不过是孩子得病的多。还有,那菌苗不能多吃,一人一个就行,你可不能给多了。”
“还有这说头,那俺得记住了,万一多了没事吧。”姥姥担心的问。
“也没大事,就是浑身不舒服,恶心无力,两天就好了。”听了悠悠的话,姥姥松了口气。
“姥姥,青霉素咱咋卖啊?”听了悠悠的问题,姥姥说:“我也不知道现在黑市买啥价了?听你爸爸说,咋着也得二百往上了。
听别人说过,平时黑市上的青霉素十块钱一支,有气管炎毛病的,家里好过点的,冬天都去黑市上买两支。
不过,咱可不能按着二百的价卖,现在家里有一百块钱的都少,二百就得借去。再高了,能买起的就不多了。
原先是药少,你不要他要,药反正是剩不下。咱有的是药,不能因为钱少就看着孩子送命。
不过,也不能比原来的价格低,咱就按原先的价卖,还是十元一支,你看行不?”
第208章 倒卖青霉素
现在,青霉素包装是十支一盒,治疗流感最少得一盒药。一个孩子就得一百元,再加上别的费用,一般的家庭就得磕干了家底。
“姥姥,这也够贵的,听爸爸说,得了流感最少得用一盒青霉素。咱少卖点,五十元一盒吧,就这咱也不少赚,一般的家庭都能买得起。
还有,咱咋卖啊,总不能自己去卖吧,您把药批给别人,他们卖多少咱也管不了啊。”
姥姥说:“咱还找熟悉的人卖,你临水的李爷爷、王奶奶,洪城的你罗爷爷,平城的你杨奶奶,都能信得着。
咱给他们一盒四十,让他们五十往外卖,谁卖高了,咱就换人。姥姥勤跑着点,随时的打听着价格。”
“姥姥,要不咱的批发价低点,一盒10块,让他们20往外卖,这样,大部分家庭都能要到起,基本上不影响人们的生活。”
依照悠悠的本意,是想按照现在的国家定价卖,每支青霉素0。82元,就这自己也能赚不少钱。
姥姥搂着悠悠,叹了口气。“姥姥知道俺悠悠心善,要不老天爷咋把这天大的好处给了你。可是,咱要是按你说的卖,还不得疯抢。
青霉素可不是现在才缺,是一直不好买。平时黑市上的价格就是40元一盒,就这也不是啥时都有,得碰运气。
再说了,青霉素可不是光是治流脑这一样病,它治的病多了,人们都知道青霉素是好药,啥病都能治好。
无奈的是这要奇缺,医院里每年就那几盒,不是要命的病,医生根本不给用。
就说气管炎吧,得这病的人每年冬天都犯病,一天到晚呼哧呼哧的喘,咳的肺都要炸了。
别的药不管用,用上两只青霉素就能好一年。就因为这病不要命,医生基本不给用青霉素。
你见过长黄水疮的吧,黄水流到哪里烂哪里,抹啥药都根除不了。痒的难受,沾上一个热天都好不了,得到秋分凉了才会好。
你看狗剩来的时候就有黄水疮,你爸给他打了一支青霉素,好了再没犯过吧。
咱要是按你说的价格卖,一准得疯抢。这价格谁家都能买得起,买上一盒放家里,心里也踏实,指不定啥时候就用上。
那些心眼不正的,也可能买回去倒卖,这利润太大了,比干啥都合适。咱这里的价格低,外地的价格高啊。一盒药能赚39元,车票才几个钱。
孩子啊,要真是那样,恐怕真的需要青霉素的人,反而用不上。咱又不能直接卖给医院,在黑市里卖,要出了咱的手,咱就不当家了。即使是你李爷爷他们,也不能盯着每一个买药的。
再说了,咱要是这么低的价格大量的往外卖,准得引起人们的怀疑,这药不是假就是有问题。上级真的查起来,咱不是没事找事吗?”
悠悠疑惑的问姥姥:“姥姥,那咱40元一盒往外卖,就不会引人注意了?”
“40一盒本来就是黑市的价格,还得是碰巧了才能买得着。现在,黑市上200也没货。咱还是按老价格卖,知道的得说咱们仗义。
咱也不卖给别人,就让你李爷爷他们几个零卖,一盒十元的利润不低了,比他们买别的赚的多。再说了青霉素好卖啊,五十一盒的价格也得有人抢。
你就听你爸的,在家好好的呆着,代销点里来了外村的孩子,找借口给他们喂个糖豆,能救一个是一个。”
“姥姥,我不跟着,您得注意着点,特别是钱,您可放严实了,安全要紧。”悠悠不放心的叮嘱姥姥。
姥姥说:“放心吧,姥姥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出不了事。”
悠悠想了一下,现在的社会治安确实挺好,只要姥姥钱不外露,应该没问题。
姥姥说着自己的打算:“明天,俺先去县城,再去临水,从临水去平城,再从平城回家。”
悠悠觉得时间太紧,就劝姥姥:“姥姥,您赶得太紧了,从临水返回来吧,后天再去平城。”
姥姥答应了:“我带着手表,不行就晚一天去平城。不过还是先把药带着,去不了再说。”
娘俩商量好刚想睡,听见外面有人敲门。爸爸出去开门,援朝舅舅跟了进来。
“姑,俺来找卫华拿药,您志斌病了,卫生院没有青霉素了,听说县医院也没了,幸好咱家还剩下一盒。”
爸爸穿上大衣,催促道:“援朝,咱得赶紧走。”俩人急忙忙的走了。悠悠那个后悔,咋早没想起来上网查看一下,自己又不真的是个孩子,整天瞎玩个什么劲啊。
大舅家的智慧姐还没吃菌苗,幸好明天星期六,中午智慧姐就回来了。
第二天一早,悠悠把改装好的一千盒青霉素,用密封袋装好,扔进麻袋里,姥姥用自行车驮着就走了。悠悠还给了姥姥一个小保温桶,外表和现在的饭盒差不多,里面放了一百粒流感菌苗。
这是姥姥要求的,她说:“俺不乱给人,就给咱熟悉的人,告诉他们是俺在神桌上供过的糖豆,吃了免膈应。大家嘴上喊着破‘四旧’,内心还是相信神鬼存在的。”
悠悠提醒姥姥:“您别忘了,拿出来半个小时内服用,最好是低温保存,可千万别装贴身的衣兜里。”
临走姥姥嘱咐妈妈:“婉莹,你把志斌得流感的事,告诉你舅舅,俺先去医院看看。”
吃过早饭,爱国舅舅开着拖拉机,拉着舅姥爷和舅姥姥,去公社卫生院看志斌。大舅妈和二舅妈也要跟着,被舅姥爷阻止了。
“你俩忘了卫华的话啦,在家看好孩子,别跟着去了。”
悠悠带着迪迪在代销点里玩,见了带孩子来的外村人,就给孩子吃个糖豆,孩子高兴,买东西的也高兴。
悠悠更高兴,每送出去一个糖豆,她都觉得是完成了一项使命。
迪迪最高兴,他被悠悠圈在屋里,来了孩子就赶紧和人家玩会。
吃完午饭,悠悠就去找智慧姐玩,智慧在厨房刷锅。“姐姐张嘴,我给你留的糖豆。”
第209章 不占贤
大舅妈听见了,夸悠悠:“你这孩子,还真是随姥姥,就没吃过独食,有点好的,想着一大家子,谁都忘不了。”
下午五点多,姥姥还没回来。悠悠在屋里待不住,就站到院外的棚子下面,顺着大街张望,盼着姥姥回来。
姥爷喊了她几次,见没效果,也不喊了。五点半天就黑了,两个舅妈也来了。
“悠悠,你咋在外面站着,别冻着了,赶紧进屋。”
姥爷说:“她这是等你姑那,喊了几次都不进屋。”
大舅妈接着说:“俺们也惦记着,俺爹娘他们也没回来,志斌这孩子到底咋样了?”
六点多了,外面传来拖拉机的响声,悠悠赶紧跑了出去,看到姥姥也坐在拖拉机上。
大舅妈过去扶着姥姥下车,还问着:“志斌没事吧?可把俺们急坏了。”
爱国舅舅说:“稳着了,烧也退下去了,咱娘住下帮他们守着。这一天一夜,把他俩熬坏了。”
舅姥爷对妈妈说:“婉莹,让你妈好好歇歇,今天把她累坏了。她给孩子们办了件大好事,从临水买回来一百盒青霉素,五十元一盒,这能救多少孩子的命啊。”
接着又嘱咐:“你们往后得好好的看着孩子,这回的流脑忒吓人,公社卫生院今天一天就扔(死亡)了好几个孩子。咱们拿去的那一盒药,分给了四个孩子用。没药的干看着孩子咽气,揪心啊。
这一百盒药不知道能撑几天,你们是没见,公社医院里到处都是孩子,走廊里都住满了。咱村亏得卫华发现的早,给大家喝了预防的中药。
好了,咱回家去吧,让你们姑姑歇会。”
悠悠看着姥姥,她一脸的疲惫,不过精神挺好。还笑着对舅姥爷说:“哥,俺没事,您不用担心。倒是您得注意,这病可不是光孩子得,老人得的也不少,您身体弱,又在医院待了一天。”
舅姥爷摆摆手,“俺没事!”说完转身走了。
妈妈给姥姥端来一盆热水。“妈,您先擦把脸,咱再吃饭。”
姥姥捶着腰:“老话说的好,四十七八不占贤。人不服老不行,跑一天还真累了。”
昊昊问:“姥姥,啥叫不占贤啊?”
姥姥给他解释:“不占贤就是不中用了。十七八力不全,二十七八正当年,三十七八还好过,四十七八不占贤。这是老俗理,谁也越不过去。”
吃完饭,昊昊给姥姥端来一盆洗脚水。
“姥姥,您烫烫脚。”
姥姥欣慰的说:“俺昊昊长大了,也懂事了。”
昊昊被夸的红了脸,羞涩的跑了出去。
晚上八点,姥姥和悠悠就休息了。俩人进了空间,姥姥把钱带了进来。也亏她老人家想得出来,老人就用个普通的帆布提包,把28000元钱拎了回来。
“你王奶奶没钱,我先把药给了她。说归说,真拿着这些钱,心里还是有点发毛,有了开头,以后就好了。”
悠悠给姥姥做了全身护理,姥姥舒服的躺着,对悠悠说:“你这里面就是舒服,早先的王爷也没这享受。”说着话,就睡着了,看来是真累了。
姥姥这一天,赶的可真紧。她先去了洪城,给了罗新才200盒药。又去了临水,先给了李保国300盒药,找到王奶奶,给了她200盒。接着去了平城,给了杨奶奶200盒药。中午饭都没顾上吃,买了两个热包子,拿到客车上吃的。
下午回到水洼,心里惦记志彬,骑自行车跑了十三里路,去了张集医院。看到医院里孩子们的惨状,就给了胜男舅妈100盒药。
姥姥说着都后怕,“我早上去的时候,你爸拿去的药,已经都给孩子们用上了。我就想着留100盒,回来给胜男。要不是你这里有药,志彬明天就断药了,谁能料到好歹啊。”
第二天,姥姥在家歇了一天。傍晚的时候,舅姥姥从张集回来,先来找姥姥。“妹妹,卫华让俺给你捎信,你捎回来的药快用完了,想让你再去趟临水。”
姥姥答应的爽快:“行,俺明天就去。”
“妹妹,你这次可是做了件大好事,给咱老韩家积德行善了。昨夜到今天,医院没伤(死)一个孩子。可惜,有的孩子没抱到医院就没(死)了,那些大人也忒大意了。”
当天的夜里,二舅妈朝霞的娘家来了人。知道悠悠爸爸是医生,也是来找青霉素的。她娘家属于水坑公社,那里的公社卫生院也没有青霉素了。
悠悠从网上得知,这次流脑,临水地区,光记录在案的患者,就有一万二千多人。特别是冬季,由于突然暴发,国家调配跟不上,因缺少药品,死亡率高达70%。自己这一千盒药,真不够用的。
悠悠这次给姥姥带了2000盒药,姥姥早起就走了,又是到黑才回来。到家把钱给了悠悠,让悠悠又拿出来500盒青霉素,放在外面。
姥姥这次把二个舅妈都用上了,一人给了她们100盒药,让她们到平城县的水坑公社和陈坡公社去卖。陈坡离韩屯12华里,估计也得缺青霉素。
舅姥姥对她们说:“你俩都去,赚不赚钱的,咱是救命去了。”
大舅妈胆子大,她主动说:“俺去陈坡,朝霞你去水坑,你娘家在那里,认识的人多,家里人也能帮着你。”
姥姥对悠悠说:“这回俺是看到了,俺就在医院门口,找到你李爷爷他们的。得病的孩子是真多,医院里到处都是人。还有抱着死孩子往里跑的,哭着喊着让医生救,说孩子还热乎着那。
还有医生出来买药的,看来医院里是真没有青霉素。孩子啊,咱这次是真的办了件大好事。”
悠悠担忧的说:“姥姥,您告诉他们注意点,别让人盯上了,这和卖衣服不一样。青霉素是国家控购药品,国家管制的严格。”
姥姥说:“你说的晚了,你李爷爷就在医院门口,和公开卖的差不多,我提醒他。他说为了孩子,豁出去了,根本劝不动。”
第210章 祭灶
姥姥在家歇了一天,就又去了。来来回回的,一直忙到腊月二十。
悠悠提醒姥姥:“姥姥,咱该去卖猪肉了,村里人都等着那。”
队里的82头肥猪,今天都卖给了食品站。每头都在二百斤以上,把站长高兴的,当场给了一千斤肉票。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过了祭灶,就算进入年节了。未婚的男方开始给女方送节礼,集市上开始有卖肉的了。
姥姥去找舅姥爷商量,俩人决定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宰杀。村里还有160多头猪,有了冬至的经验,估计这次就没人留了。
卖了猪肉,剩下的下水过年也吃不了。何况每家都分了20多斤肉票,走亲戚传朋友可以到食品站买供应肉,一斤才0。56元。
其实过年卖肉,也就集中在腊月二十四日到二十八日,这五天的时间。这样算来,一天就得宰杀三十头。外贸局已经说了,他们要十头。
姥姥说:“现在天冷,猪肉能放得住,尽量的提前杀,从23日开始,一天能杀多少杀多少。”
舅姥爷说:“要是忙不过来,就把智慧大舅叫来帮忙,他年轻力气大,人也实在,嘴还严,这样就快多了。”
大舅妈的娘家哥哥会杀猪,才三十多岁,正是能出力的年纪。
“哥,家里您安排,爱国管运输,俺还是负责往外卖。”
腊月二十一日,公安人员捎信,让舅姥爷、韩道伟和二爷去公社,解决张留根家的事情。
桂莲还在住院,不过基本恢复了,年前就能出院。张留根在医院陪护,他从县城直接去公社。
舅姥爷他们回来说,张留根的母亲因抢劫伤人,态度恶劣,被判刑十年。他二弟和三弟协同母亲犯罪,拘留十五天,赔偿经济损失500元。桂莲470元,韩道伟30元。
那老婆子真是可恶,她为了给小儿子脱罪,把家底都淘了出来,竟然有700多元,这在农村算是顶尖的人家了。
放着这么多钱,还来抢大儿家的东西,并且故意伤人。搭上了一条人命,判十年真是便宜她了。
韩道伟虽然在家里躺着,也没舍得闲着,把村里一年的账算了出来。加上卖猪和柳编的收入,今年,韩屯村一个工值1。30元。在张集公社第一,估计在全县也得是高的。
腊月二十二,队里结算。再加上分豆油,每人二斤。今年,姥爷在咱家代销点帮忙,悠悠家就爸妈俩人挣工分。除去粮食款,还分了350多元。村里最多的人家分了700多,张留根家麦后才落户,也分了200多元。
大家拿到钱,都兴奋极了。特别是妇女,都来找姥姥,让姥姥帮着捎衣服,大人孩子的都要。大伙说了,咱有钱了,没布票就买成品的穿,咱还得要好的。
妇女都相中了俩舅妈的风衣和条绒裤子,男人们都想要涤纶的干部服。孩子们喜欢智慧姐的运动服,男孩女孩都想要。
智慧姐的运动服被她当成了罩衣,穿了一个冬天。加厚的涤纶运动服,暖和还好洗。针织的布料,弹性大穿着舒服,
姥姥告诉大家:“我卖肉得忙到二十八九,你们别怕耽搁穿。”大伙就说:“早晚俺们都等着,大年初一能穿上就行。”
也是,今年大伙手里有的是钱。队里的分红虽然多,关键是各家都喂了几头猪,一头猪最少卖200元,仅此一项,那家都有近千元的收入。这个时候的千元户,含金量可比后来的万元户高多了。
腊月二十二,学校里也放了寒假。其实,年假二十天,是从腊月二十七日开始,不过公社教育组,统一安排二十二日考试。然后是老师改试卷,二十六日孩子们去学校看成绩。
这种做法,其实是变相的增加了假期,不过挺有人情味,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就是清扫房屋,祭祀灶君,送灶君升天。自动乱以来,祭灶活动被当成四旧废除了,不过打扫卫生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今年韩屯村里的老人公开的祭灶,二十二就来到代销点,指明要奶糖,买两张包装草纸,还加上夏天的蚊香。
原来祭灶要用麦芽糖,用又黏又甜的麦芽糖,粘住灶爷的嘴,意在使其上天后多报喜,少报忧。现在没有麦芽糖,只能用奶糖代替,起码奶糖也是粘的。
老人的道理是:今年,各路的神灵都护佑着咱村,你们想想啊,刚过年就开始卖毛地梨子,挖了毛地梨子就出了铃铛麦和苜蓿草,咱村里才喂得起这么多的猪羊。
外面的小鸡都得鸡瘟死了,独把咱村拉下了。这次传孩子,咱村的孩子也没一个生病的。你们年轻,不懂事,俺们上了年纪的,可不能装糊涂。人啊,得知道感恩。举头三尺有神灵,上天看着咱们那。
听老人说得神神叨叨的,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大伙也信了八分。所以,家里的老人祭灶,孩子们没一个阻拦的。
腊月二十三,孩子们一大早就开始唱: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牛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读xiu);大年初一扭一扭。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老人在灶前,摆上奶糖,点燃蚊香,用包装纸绞个纸马,叠几个元宝,一起烧了。嘴里念念有词:“又有草,又有料,喂得小马咴咴叫。灶君骑马好上天,多报喜事保平安。”然后捧手磕头,祭灶结束。
过了祭灶日,一直到除夕,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多在此时嫁娶。一是为了节约吃食,结婚的东西和过年的一起准备,能节省好多。二是新媳妇省了三天回门,可以和大年初二新客拜年合在一起,又省了一次礼物。
还有凑年三十娶媳妇的,这时人们过年的东西,都准备的完了,连着吃了几天好的,特别是炸丸子,肚里有了油水,再坐席就吃不多了,起码能省下个干粮。
结婚大都找人看个好日子,三十结婚的人家,借口就是就三十一个好日子。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人们就笑话这样做的人家:精细皮,看三十。
第211章 积德
除夕早起,人们再贴灶神新灵像,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除夕五更下界来”之说。
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大家把埋在地窖里的红白萝卜扒出来,洗净擦成细条,晾干的辣萝卜叶也用热水泡上。
烧锅开水,把萝卜条和萝卜叶,分别放开水里绰一滚,捞出来用凉水过两遍,家里的热水就多了起来。
妇女们凑着热水,把厨房里的馍筐子、锅盖、馍篮子等用具,全部刷洗干净。
老人还用绰过萝卜的开水,慢慢的烫脚,说是萝卜水烫脚祛病。悠悠想:怕是为了节省柴禾吧。
人们把扫帚绑在木棍上,包上头巾,披着围裙,把房顶、墙面都扫得干干净净,积了一年的灰尘、蜘蛛网,统统的扫下来。
床上的被褥、床单、枕套,大人孩子的衣服,都换下来洗了,院子里扯了好几道绳子,上面搭满了洗干净的东西。
最后,连锅都揭下来,倒扣在院子里,把锅底上的灰也戗下来。
经过一天的努力,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焕然一新。悠悠家因为刚搬来不久,打扫卫生工作量不大,妈妈和姥姥只是把厨房打扫了一遍。
家里的衣服和被褥,头一天就被姥姥洗了,其实,姥姥就是做了个样子,都是在悠悠的空间里洗的。姥姥对空间最满意的就是洗衣房了,她老人家经常看着自己的手,满足的说:“啥时候,人们都能用上洗衣机就好了。往年俺这手又皴又裂,挨着水就疼的钻心,今年养的细嫩嫩的,和小姑娘的手差不多。”
姥姥说的对,悠悠经常听到有人看着姥姥的手问:“您这是抹的啥油,手嫩的和小姑娘差不多。”
姥姥就告诉人家:“也没抹什么,就抹了些香脂,不过得经常用。”
现在,成盒的香脂虽然便宜,但是妇女也舍不得用,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才抠出点香脂抹脸,谁舍得长期的用它抹手。
村里今天不仅祭灶,宰杀猪也开始了。舅姥爷果然把大舅妈的哥哥请来帮忙,杀一头猪给他一块钱,由主家支付。现在,村里人杀猪,都是出一块的手工费。
下午,姥姥就带着悠悠先去了平城。爸爸在公社医院帮忙还没回来,要是他在家,估计是不会让悠悠去的。
姥姥也担心,悠悠给她再三的保证,不会出事。也是看到村里没一个得流脑的,对悠悠的菌苗增强了信心,这才带着悠悠出了门。
不过,姥爷让姥姥带了个温度计,再三的嘱咐姥姥别忘了早晚给悠悠量体温。
娘俩到了平城的院子,先把炉子点上,炕烧上,厨房打扫出来,吃喝的东西准备好。吃了晚饭,姥姥才去了杨奶奶家,给她带去了二十斤猪肉。
不一会,姥姥就回来了。“你杨奶奶还没回来,这段时间,可把她忙坏了。”
晚上快九点了,杨奶奶来敲门,进屋就说:“妹子,您这次是积了大德,救了多少孩子的命啊。”
姥姥说她:“姐,还是您的功劳大,白天黑夜的熬着卖药,累坏了吧。”
“俺不累,满心里想着,多熬一会说不定就能救个孩子,俺就不觉着累了。其实也没什么,俺小姑和俺倒着班,也没觉着太累。
妹子,俺觉着,咱做的这事上天看见了。按说,俺一天天的忙着,回家还得伺候老人。本该累的不行,可俺就没觉得累过,浑身都是劲,俺小姑也是这样。她那一双小脚,整天的跟着忙,脚就没疼过。这是上天护着咱那,让咱多救些人。
再说,都说这病传染,俺俩见天的待在医院门口,也没被传染上,你给求的药还真管用,神灵护佑的都是好人。”
杨奶奶和姥姥唠着磕,也没回去,就在这里歇了。第二天早六点,天刚有点亮光,杨奶奶就起来了。走时,她一次拿了500盒青霉素。
“妹妹,下面公社的人,都知道县城有卖药的,孩子病了直接来县医院,医院里的办公室都腾出来了,一个病床上躺俩三孩子,竖着躺不开,就横着躺。
不过,也有哪不自觉的,没病也来买药。你也知道,前几天青霉素卖到了二百多,他们这是捡便宜来了,真替他们脸红,不过咱也分不清啊。
妹妹您放心,只要俺不涨价,他们就卖不出去,谁也别想挣那昧心钱。就怕咱的药跟不上,他们就赚大发了。”
姥姥告诉她:“姐,您放心,咱们有的是药,他们有钱只管要,您不涨价他们卖给谁去。大家都不傻,谁放着便宜的不买去买贵的。”
杨奶奶也说:“您这么一说,俺就放心了。为了防止他们钻空子,俺和小姑俩轮换着,就没离过医院的大门口。大家都知道俺们,也知道价格,谁会买他们的啊。”
早上七点多,爱国舅舅就来了,婕阁的四哥跟着来的,他家里的人多,事情相对少些,大伙就让他跟来了。
姥姥昨晚就把羊肉炖锅里了,看见他们到了,在里面下了些面条,放了几个荷包蛋。他俩卸完车,一人喝了两大碗,就赶紧回去了。
悠悠把猪肉收进空间,和姥姥一起去了临水。到临水后,先去了王奶奶家,给她带了两袋面粉,二十斤猪肉。
王奶奶的孙媳卫红给开的院门,看见姥姥车上的东西,就说:“韩奶奶,赶紧进屋暖和一下,您又带了这么多东西,您老咋把悠悠带来了?”
回头又大声的喊道:“广杰,韩奶奶来了。”
姥姥赶紧阻止她:“俺放下东西就走,你别喊他了,这是又熬了一夜。”
姥姥怕闪着卫红,自己动手把东西给放到厨房里,孙广杰也出来了。
“韩奶奶,您来了,您先等会,我去喊奶奶回来。”
姥姥说:“我还有别的事情,你先歇着吧,中午再去。”
孙广杰问:“韩奶奶,您这次带药了吗,俺们的药快完了。”
“带了,给你们500盒吧,俺过几天还来。”姥姥把药给了他们,就带着悠悠走了。
第212章 滞销
卫红在后面喊道:“韩奶奶,您再来别带悠悠了,这时候还是少出门的好。”
姥姥这次直接去了地区医院,李保国在医院的门口,找了间房子,门上写着出租床椅。进屋里一看,里面真的堆着些躺椅和折叠床。
李保国坐在桌子后面,被一群人围着,一手接钱,一手递药,业务相当熟练。
悠悠娘俩一进门,他就看见了,看来是相当的警醒。看清是她们娘俩,赶忙站起来,担心的问:“姐,悠悠咋跟来了,孩子没事吧?”
悠悠故意蹦了几下,“李爷爷,我好着哪。”
大伙看见,都笑开了,李保国明显的松了口气:“看我,在这里见到孩子,就不往好处想。咱这就走,这里孩子可不能多待。”
他喊过旁边一位中年人,安排好卖药的事情,就领着俩人走了出来。
李保国领着她们还是去了原来的院子,屋子里烧着散煤炉子,感觉非常暖和。
进屋他就给悠悠找吃的,把玉玉的糖盒、饼干盒都拿了出来。“悠悠,你自己挑着吃,一会你玉玉姨回来,再让她给你买。”
“谢谢爷爷。”悠悠接过盒子,放到桌子上。
姥姥问他:“兄弟,你再要多少药,俺给了你就走,不能耽搁你的正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