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不,你们歇会,我找几个人卸吧。”
韩道伟看大家确实累了,“姑,好找人不?”
“好找,百货大楼那就有拉脚的,一人五毛就行。”
“那好,吃完饭咱俩去找,大家都歇歇吧。”韩道伟满脸的疲惫,看来也累的不行。
一会的功夫,桌子上的菜就吃光了,就剩下几个馒头。“高高三”擦了把嘴:“累点也值,这些天来回的折腾,头一回捞着吃肉,真过瘾。”姥姥把400元钱递给了韩道伟。
他接过去点了一遍,又递过来两张十块的,“姑,让您操心不能再吃您的,您把饭钱留下。”
姥姥把钱推回去,“几顿饭俺还管得起,别来回的让了,咱俩去找人吧,让他们都歇歇。”
也就十来分钟,就找来了四个人,姥姥看着卸车。舅舅他们在屋里睡觉,呼噜打的可真响,悠悠在外面都能听到。
睡到下午三点,他们才醒了,接着回村拉西瓜,这回悠悠收进空间一万斤。下午六点,他们就回来了,没再找人,自己卸的车。
姥姥又到饭店,买回来了十斤肉包子和六份鸡蛋汤。卸完车都快下午七点了,等他们吃完饭,姥姥把500元钱给了韩道伟。
“这是下午卖的一万斤瓜钱,五百块钱。今天俺就不回去了,你们明天早点起,看一天能拉完了不?”
“姑,俺留下给您帮忙,让他们回去。”韩道伟装好了钱,吩咐他仨先回去。
第137章 露天电影院
晚饭后,姥姥拿了两个麻袋,装了十个大西瓜。喊了辆三轮车推着,让韩道伟看院子,领着悠悠去了罗新才家。
他们刚吃完饭,几个孩子正准备出门看电影。看到姥姥带来的西瓜,都高兴的停下来。
“大娘,这西瓜真大。”他们帮着往屋里搬西瓜。
“村里种的瓜下来了,甜着那。拉倒城里来卖,送几个给孩子们吃,正好都在家。”
“大娘,俺放了假就去姥姥家了,下大雨才回来的。”小的那个回答着。
“嫂子,赶紧坐下歇会。这不是下的雨大吗,村里的坑里积的水深了,这几个天天下水,俺娘怕出事,才让他们回来了。”王代娣拿刀切开个西瓜,让孩子们吃。
四个半大小子,吃的那叫个快,边吃边说:“甜,比俺爸买的好吃。”
罗新才笑着骂:“臭小子,我买的不好吃还一天俩仨的造。别说,嫂子,您这瓜真挺好吃的。”
“兄弟,明天你去家里拉,让孩子们吃够,嫂子哪西瓜多着那。”
“这些还不够他们吃的,您这瓜一个得有二十斤。吃完了你们几个领着悠悠去看电影,给悠悠买个冰糕吃。”罗新才递给老大一块钱。
悠悠看着姥姥,“去吧,跟着你叔叔,别乱跑。”
听了姥姥的吩咐,悠悠满头黑线,一群小破孩,都成了自己的长辈。
电影院在新华书店的南面,真是名副其实,就是个大院子,里面用条石摆成排,上面用红漆写着座号。其实就是露天电影,一张票五分钱。
电影院的门口有卖冰糕的,二分钱一根。也有卖西瓜的,是切开卖的,方桌上放个案板,有人买现切,大块一毛,小块五分。
生意还挺好,傍边围着一群孩子,手里拿着钱等着。大多数都是要小块的。看来城里人的生活也不富裕,舍不得买成个的瓜吃,花五分钱买块让孩子尝个稀罕。
悠悠找到座位刚坐下,就赶紧站了起来,条石被太阳晒的烫人。老大买了五根冰糕,举着走了过来,先递给了悠悠一根。冰糕外面包着一层油纸,上面印着个花奶牛,写着牛奶冰糕。悠悠咬了一口,咯牙。
啥牛奶冰糕啊,绝对的假冒伪劣,它就是根冰棍,一股子糖精味。
悠悠想扔了,看到旁边一个孩子,紧盯着自己,馋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悠悠就把冰糕递给了他,那孩子接过去,飞快的跑了。
电影屏幕比公社放映的小电影大了一倍还多,固定在两根柱子上,拉得平平展展的。等到晚上八点天暗了下来,才开始放映。
演的是《小兵张嘎》,黑白的,胶卷的质量不太好,声音滋滋啦啦的,中间还烧了一次带子,放映员停下机子,打开电灯,很快就接上了,技术非常熟练。
电影结束的时候,王招娣和姥姥等在大门口。罗新才家的孩子个子高,在人群中特别的显眼,王代娣喊着他们的名字大声的招呼着。
悠悠跟姥姥回到家,韩道伟坐在房檐下的躺椅上,已经睡着了,听到开门声才醒了过来。姥姥说他:“道伟,回屋睡吧,不用守在这里。”
“姑,您回来了。我还是在这睡吧,挺凉快的。”
姥姥喊他从东屋里搬出个小床,给他铺上蒲草的凉席,又拿出个粗布床单。“姑,您赶紧进屋歇着吧,累了一天了,大晚上还出去找人。”
外面天再热,娘俩也热不着,关上屋门就进了空间,咱有空间这宝贝,才不受这罪那。前几天的桑拿天,悠悠和姥姥晚上就是在空间里休息的。
姥姥看悠悠想睡,就说:“悠悠,你不把西瓜卖了啊?”
“不卖,放着春节再卖,那时一斤能卖二十块钱。”要不是受资金限制,悠悠都想收购囤积西瓜了,这可比收鸡蛋的利润大多了。
五分收的鸡蛋卖一元,五分收的西瓜能卖十元。鸡蛋一天撑死收2000个,西瓜放开量的收,一天能收十多万斤。虽然西瓜有季节性,可是量大啊。
收废铜为的是保存文化遗产,这可是意义非凡的事情,何况经济利益也是巨大的。
姥姥和悠悠六点起来时,韩道伟已经把早饭买来了,还是胡辣汤面泡,不过给悠悠买了两个肉包子。“姑,咱先吃吧,他们也快来了。”
仨人刚吃完,大舅他们就到了。几个人飞快的吃了早饭,就赶紧卸车。回去的时候才七点,韩道伟也跟着走了,悠悠这次往空间里收了两万斤西瓜。
等到八点,百货大楼一开门,娘俩就进去逛。由于是刚开门,来的人也不多。里面却热的不行,房顶上挂着几个风扇,营业员都尽可能的站在风扇下,相互聊着天。
悠悠和姥姥沿着柜台转圈看,主要是观看现在的货物。自己商城里的东西,和这个年代的脱节严重。
把后世的货物拿到现在来买,不仅得找着合适的物品,还得高仿得以假乱真。悠悠感到,当个好的时代商人,真心的不易。
百货大楼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看到卖袜子的柜台前,围了一圈人。悠悠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玻璃丝袜子。
玻璃丝是一种象玻璃一样透明的纤维,用它所制作出来的袜子,被人们形象的叫做玻璃丝袜子。
悠悠看着人们手里拿着的玻璃丝袜子,样式非常简单,在袜口下方的外侧,织了个竖条形的简单格子图案。
女袜的颜色都是粉色系列,看起来非常顺眼。男袜的颜色则是深色调的,不过由于玻璃丝纤维本身发亮,袜子也显得很亮丽高档。
薄薄的丝袜,比尼龙袜都贵,一双快两元了,不过卖的人挺多。城市里的年轻妇女,很少有光脚的,都穿着双玻璃丝袜,配上塑料凉鞋,袜子基本上就露了出来。
后世里,玻璃丝袜花样繁多,相当漂亮,而且价格便宜,人们都是成把的买。年轻人穿过就扔,看的老人们心疼不止。
不由的回忆起小时候的梦想,为了迎合老人的心里,后世还有专门生产老式玻璃丝袜的,也就三四毛钱一双。
第138章 卖尼龙袜
悠悠想起自家卖尼龙袜的经历,决定在今后的小商品营销中,加上袜子这一项目。款式稍作变动,把提花改为动物和花草的样式,就比现在的高档漂亮多了,肯定大受欢迎。
想到这里,悠悠又想起了带金线的“一把抓”纱巾,那才是暴利的东西,几毛钱的成本,卖到了2。50元钱,还供不应求。当然,这是工业落后造成的,和这个时代是分不开的。
娘俩逛到十点多就回去了,到家悠悠还是满脑子的袜子经。玻璃丝袜今年是来不及了,不过尼龙袜正合适,马上就要立秋了。
悠悠不想再卖怀旧尼龙袜了,那种在农村里卖可以,在城里就没市场了。一样的价格,一样的款式,谁会买个人的啊。
现在人们的意识里,还是公家卖的东西质量有保障。这个年代,可不能打价格战,那是冲击市场,找死的节奏。
通过这段时间的经营,悠悠发现,黑市上大部分的东西,是从大城市的百货楼,买回来的高档用品。加上部分利润,高于国家的定价出售,比个人坐车去买便宜点,还没见过有低于国家定价出售的。
黑市也有国家限购的商品,但是数量有限,价格更是超高,有些甚至比国家定价高出几倍。
借鉴玻璃丝袜的款式,悠悠打算改变现在尼龙袜通体提花的样式,以单色系列为主。
女式的和玻璃丝袜一样,选粉色系列,脚尖、后跟和袜口用相同的深色调并加厚,不仅结实,耐脏易清洗。袜口下方两侧,都织上可爱的动物图案当点缀。
男式的以深色调为主,也是在三个地方加厚,图案为兰草和翠竹。
悠悠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商城里找出几种简单漂亮的尼龙袜,拿出来征求姥姥的意见。
姥姥一见就喜欢上了,“这是咋着想出来的,不光是好看,容易磨烂的地方专门的加厚了,这袜子不用绱(shang,在袜子底上缝上个布鞋垫)袜底,得省多大的功夫啊。”
悠悠听了扶额:“姥姥哎,您老人家往后得看远点,您见过城里人有几个绱袜底的。”
“咋,还嫌弃上姥姥了,你个小没良心的。姥姥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敢和姥姥比远近。”
姥姥的说教起来那是一大通的道理,悠悠只有无奈的听着。
上午快十一点的时候,大舅舅他们就回来了,姥姥给了韩道伟1000元钱,是两万斤西瓜的钱。
卸完车,他们拦住了要出去买饭的姥姥,赶紧回去了。说回去歇着时,别人能装车,今天尽量拉四趟,差不多就能拉完了。
他们走了以后,悠悠和姥姥也没出去。在空间里吃的午饭,姥姥继续在商城里浏览袜子,惊奇的连午觉也不睡了。
悠悠倒在一旁,困得睁不开眼,不时的被姥姥唤醒,半眯着眼听着她说又看见款好的。
即使在梦中,悠悠满脑子的袜子,心里却在碎碎念:姥姥,扰人清梦可不讲究,您这是摧残祖国的花朵。
下午三点,大舅他们就来了,姥姥这次出去找了四个人,让他们坐着歇会,喝口水。他们稍微的歇了一会,就帮着卸车,今天再拉一趟,差不多就拉完了。
“姑,俺们再拉一趟吧?家里实在是不好卖,昨天三分一斤,也没卖出去多少。俺想城里人多,咋着也能比家里好些。不行咱就降价,也卖3分钱一斤,总比瞎在手里强。”韩道伟看着一院子的西瓜,发愁的和姥姥商量。
“都拉来吧,今下午有两家要的,也该来了。拉来咱赶紧处理,别放坏了。”姥姥爽快的应下来。
悠悠心想:城里人是多,可消费能力不大,昨天自己在电影院门口可是见识了,舍得买成个西瓜的不多。
人多力量大,不到半个小时就卸完了,他们赶紧往回赶。悠悠这次收了30000斤,剩下了有10000多斤。
下午六点半的时候,大舅他们就回来了。姥姥赶紧出去给他们买来了晚饭,还是肉包子和鸡蛋汤。过了下午七点饭店里可就关门了。
卸完车,大家轻松的吃了饭,已经快八点了。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今天不走了,留下来帮着看西瓜。另外,天也快黑了,路上也不好走。
姥姥让他们去看电影,“高高三”一听就来了精神,看出来他们几个都想去,姥姥就让他们一块去了。
这时候人们出趟远门不容易,在外面过夜的更是不多。县里的电影院,他们都没进去过,这次有了机会,就让他们长个见识。
姥姥和悠悠坐在屋檐下,商量下步的打算。复堤工程结束后,自家的代销点虽说比向阳大队的代销店,营销额都要高,可也少的可怜,一天也就是几十块钱。
可这个时候人们温饱都难解决,购买力特差,加上悠悠家搞促销活动时,附近的村庄,大部分都参加了,大伙都囤积了十多元的日常用品,基本上够用到过年的。
家里的代销点,每天主要是收些鸡蛋。夏天气温高,鸡蛋十多天就坏,人们攒一二十个鸡蛋,就过来卖一次。
尽管夏天红糖不好放,极易吸潮。可是悠悠家的代销点里,红糖成了主卖品。
这个年代,红糖供应紧张,城镇人口每年一斤的量,农村的供应量更少,按人口分配给各代销点。每次来了货,不到半天就能抢光。
悠悠家的红糖,从促销活动后,一直是五毛七量的袋装糖,也算是限量销售,每次限购一袋。
不过,来人有了合适的理由,比如孩生娘满月,也可以多要。慢慢地韩屯代销点有红糖的消息,就传了出去。十里八村的人,都过来买。
进入夏天,卖的快的还有洗头膏。桶装的海鸥牌洗头膏,深受妇女们的喜爱。以前大家洗头都是淋草木灰水,洗不干净头发还特别的干涩。
一桶340克的海鸥洗头膏0。62元,节省着用够一家人用上一年。夏天容易出汗,头发洗不净,总感到黏呼呼的,头皮搔痒还容易生虱子。
韩屯村的妇女用洗发膏,还是二奶奶家引的头。
第139章 干干净净好人家
自家从县百货大楼买了海鸥洗头膏,姥姥每次看见二奶奶淋灰水,就把自家的洗头膏给他们送过去,次数多了,也确实好用,二奶奶就从悠悠家的代销点里买了一桶。
二奶奶别的地方会过,这次倒是大方。她家虽然穷,但特别的干净,里里外外,衣服被褥,到处干干净净。几个孩子,头上身上,没一个生虱子的。
村里人说她家穷讲究,每次提起来,宝山的奶奶就撇着嘴说:“穷干净,福拉撒(脏乱),窝窝囊囊好人家。”
二奶奶听到了,也没反驳过,总是笑笑就过去了。又一次和姥姥闲聊天,才听她说了原因:
原来,二奶奶从小没娘,摊上个后娘心毒手狠,从来没管过她的事,头上的虱子多了往下爬。衣服铺盖上的自己能捉,头上的虱子自己看不见,痒了就拼命的用手挠。
头皮抓破了,冬天还好些,夏天极易感染生疮,哪罪遭的,现在想起来也寒心。等自己稍微大些,就特别的注意卫生,就怕生虱子长疮。
村里人的攀比心理还是比较重的,二奶奶这么穷的人家都买洗头膏用,俺也得用。等用上了,就知道洗头膏的好来。连带着洗衣粉肥皂这些东西,也开始有人用了。
即便是一天几十元钱的营业额,姥爷也乐意,他再也没提过回菜园上工。
每天的晚上姥姥都要盘点,有时候随口就说咋就这点钱。每当这时,姥爷就劝她:“这都几十块了,不少了,就按10%的利润,咱一天也能挣好几块,比三四个人上班挣的工资都多,知足吧。要不是咱哥和援朝,这样的好事能到咱。”
一个月加起来,最少也有上百元的收入,这在现在可算是高收入了。何况,悠悠的空间里,还存着近十万元。
这些钱,用姥姥的话说,够家里人用几辈子的。可是悠悠想干的事情太多了,只是收废铜一样,也不够用的。
一个公社都有上千斤的废铜,洪城县的废铜存量,起码上万斤,一个县就得近贰万元。自己的十万元,才够收几个县的。何况,自己还想收藏银元。
每次看到自己商城里的资金额,望着后面的哪无数个零,悠悠都有守着金山要饭吃的无奈。第三版的人民币,就是自己迈不过去的坎。
两个时代的商品虽然能够互通,但在这个坑爹的年代,一切都得按计划,处处受限制,干什么都得暗箱操作,劳心又劳力。
听着悠悠的碎碎念,穿越大神的鼻子都气歪了。你丫的都快混成首富了,怎么还不知足。时代商人是那么好当的,还排名前十的知名电商,遇上这么点小事就给难住了。
天上掉的馅饼够大,整整一百条大黄鱼,可谁让你贪心,囤积着等金价上涨。
唉,悠悠仰天长叹:自己就这劳碌命,还是想法挣钱吧。
悠悠认为还得以服装为主,衣服价格高,来钱快。小商品利润是高,但价格低,光靠它们可是办不成大事,起码铜钱就收不起来。
再说,秋冬的衣服价格高,来钱快,别人做买卖靠的是利润,自己可是不计成本,只要来钱快就行。主要是咱有电子商城这个渠道,利润的计算方式不同,咱要的是双赢,争取的是长远利益。
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大舅他们几个回来了,一个个兴奋的谈论着。悠悠拉着大舅一问,还是《小兵张嘎》,真没意思。后世的电影院,同一个时间段,可以同时放映几部影片,现在一部电影放两三天。
“高高三”看韩道伟在房檐下睡,自己也去东屋搬了张小床,放在了旁边,大舅和志杰进屋睡了。刚才还兴致勃勃的几人,一会的功夫,就打起了响亮的呼噜声。
第二天刚五点,他们就起来了。姥姥听见动静,也起了床。悠悠揉着眼睛,郁闷的不行。带着一股起床气,又不敢使出来。
“今年真怪,蚊子和蝇子都少,城里和咱乡下也一样,一晚上也没听见蚊子叫。”‘高高三’洗着脸还咋呼。
“你一身的臭肉,蚊子都嫌弃你。”韩志杰打击他。
“俺媳妇觉得香,你们嫌着了吗。”自打订了婚,‘高高三’是媳妇不离嘴。
韩道伟问姥姥:“姑,用俺们在这帮忙不?家里还有三四千斤,得回去一辆车。”
“不用,你们都回去吧,今天卖不出去的,就给大伙分了吧,让孩子们也吃回过瘾的。这是30000斤的钱,你点下。另外,把俺代销点里的鸡蛋捎到食品站,可别忘了。”姥姥把钱递给了他。
这个月是小进(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为小进),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一了,又到了张集的集日。这两天姥姥不在家,家里应该存了好多的鸡蛋。伏天气温高,鸡蛋放不住。
等他们走了,悠悠把西瓜全部收进了空间,外面只留下十多个,总共92000多斤西瓜。做完这些,就赶紧进屋补觉去了,姥姥看得直摇头。
八点多钟,娘俩吃了早饭刚回来,罗新才就领着人来了。姥姥赶紧切开个西瓜,让他们吃着。
这次,罗新才他们收的主要是废铜和长发。由于天气较热,只是在本县里收的,没去外县。
一共是5000斤废铜,2000斤乱发,500斤一尺长的头发,100斤二尺长的头发,总共是9400元钱,加上940元的利润,姥姥给了他10340元钱。
悠悠算了一下,照这个速度,光收废品一个月就得二万元,现在自己还有九万多,撑不到过年就得见底,还是得抓紧时间挣钱。
罗新才的妻子又要了150袋头饰,看着她满脸的喜气,罗新才也跟着傻乐呵。
所有的事情办完了,还不到十点,罗新才就开始张罗午饭。姥姥谢绝了他的好意,领着悠悠去了临水。
娘俩先去了自己家里,满院子看了一圈。还好,这么大的雨,院子里没有积水。看来,下水道修的不错。
姥姥让悠悠把选好的袜子,拿出来当样品,骑车带着她去了李保国那里。
第140章 西瓜盅
李保国和玉玉都在家,开门看见她们,玉玉高兴的喊:“爸,俺姑来了。”
“姐啊,您把兄弟给忘了,这么长时间不来。”李保国抱怨着从屋里出来。
“姑,您进屋歇会,我去叫吃的。”玉玉说着出了大门。
进屋李保国就给姥姥说上了,这半个多月里,他把那个三进的院子买了。房主让了一大步,四千就卖了。
“姐,兄弟是真稀罕那个院子,到处都是雕梁画柱,看着都舒坦。不过就是拾掇起来难,没有配套的材料。还好,那院子看管的好,损毁的没几处。”
没想到李保国还挺艺术的,颇具封资修情调。接着,又啦起了他的收购老家具经。
“姐啊,您是没见着,兄弟我收的老家具那是真好,全都是刻纹雕花的,没磕没碰,上面的漆都是油亮亮的。您从废品收购站买回来的那些,根本没法比。
兄弟我把自己的置办齐了,给您也瞅着,您那院子多,什么样的都能用。咱姐俩不缺这俩钱,看好了就要。”
“兄弟,你多少钱收的啊?”姥姥问他。
“便宜啊,一张八仙桌才10块钱,两把太师椅5块,一个雕花的衣柜30块钱就卖了,兄弟我10块钱买了个屏风。不过比起您买的,还是贵了好多。”李保国说的特来劲。
“兄弟,你都从哪收的?还真是便宜。”
“姐,我对临水还是熟悉的,知道谁家有老物件。现在的年轻人可不要这些,怕受影响。老年人的生活都苦,能换点钱对他们是件好事。不过这不能明着收,您别急,等着我慢慢的给您操兑。”
“好啊,姐就等着了,这就是个喜好,我一时半会的还真用不着。不急,你瞅机会收就行。”
玉玉带着饭菜来了,还带着一脸的得意。饭菜摆上桌,悠悠才明白她的得意何来,汤盆里盛着个西瓜盅。
打开上面的瓜盖,清香扑鼻而来。里面是鸡肉,桂圆,红枣,鲜姜片。绿瓜、红枣、黄姜,赏心悦目。
喝一口汤,鸡肉的浓香和西瓜的清香混合在一起,鲜美无比。吃一口鸡肉,酥烂爽滑,入口即化。
姥姥和李保国边吃边夸,悠悠点赞的方式就是埋头猛吃。连吃带喝,一会的功夫,肚子就溜圆了。看着其他的美食,悠悠是心有余而肚不足。
饭后,姥姥把带来的袜子样品递给玉玉。“玉玉,你看看这些袜子咋样,好卖不?”
男女袜子各一沓,一沓十双,一双一个花样,共二十个款式。本来一沓应该是十二双,可为了好算账,悠悠都做成十双一沓。
玉玉接过去,看一双“啊”一声,连她爸都被吸引过去。
“姑,这袜子真好看,肯定好卖,就是不知道啥价格?”
李保国接着说:“还是大城市的人心眼多,这后跟和脚尖易破的地方都加厚了,颜色也深,结实还耐脏。”
“本来,男袜比女袜贵,咱们也没外人,就一样的价吧,都是一块钱一双,就当姑姑给俺玉玉添箱了。”姥姥的话把玉玉臊了个红脸,同时也惊的她睁大了眼。
“姐,可不能这样,咱交情是交情,生意该咋着咋着,俺不能让您够本赚吆喝。玉玉,男袜给您姑一块二。”听了李保国的话,悠悠一愣,还有这样的,买方主动提价。
“兄弟,你就听我的,这小东西就是让玉玉挣个零花钱的,多点少点的没大讲。”姥姥坚持己见。
“姐,这袜子准好卖,结实好看价格还低,就是比大楼里的袜子高上一两毛钱,也好卖的很。您的货能跟的上吗?”李保国的兴趣也挺高。
“你们就放心的卖,我保证不断玉玉的货。”姥姥给他们吃了个定心丸。
“姑,您给我准备男女的袜子各五千双,我今后就卖袜子了。对了,姑,头饰还有吗?我有好些都卖完了。”
悠悠给她算了笔账,二十多天,450袋头饰快卖完了,最少四千元到手,一天收入200元。怪不得李保国这买了院子还配上了家具,根本用不着动老底。
“行,下次来就给你捎一部分袜子,不能耽搁你卖。头饰你要多少,一会跟我去家里拿。”
玉玉的事情结束了,李保国问姥姥:“姐,咱秋天再干点啥,您有打算了吗?”
姥姥想起和悠悠的打算,就告诉他:“咱还是卖衣服,我过几天把样品拿来,咱们再商量。”
“那我就等着您了,这几天没事,正好给您淘腾老家具去。”
李保国的话音没落,悠悠就接上了:“李爷爷,我喜欢带雕花的,您给我买好的,姥姥买的都砸坏了。”
别看悠悠不懂,但起码的常识还是有的。能雕上花纹的都是硬木,至今完好的更是好材质。
“行,爷爷给你找去。姐,您看吧,小孩子都知道那些东西好看。好好的家具硬是给砸坏了,造孽啊。”李保国那个心疼。
“兄弟啊,这些话咱姐俩在家唠,出去可不能说,你买老家具时也注意点,别让人盯上了,咱不能因为它出事。”姥姥嘱咐他。
“姐,您放心,我保证出不了事。”
玉玉给了姥姥3000块钱,就跟着去悠悠的新家拿东西。等她走了,也快到两点了,姥姥领着悠悠去了汽车站。
姥姥和悠悠回到家里,迪迪看见她们就高兴的喊:“姐姐,有烧鸡不?咱家分西瓜啦,都是大个的。”
姥姥笑了:“你就剩个吃心眼了。”
悠悠算了一下,从六月十六到现在,都半个月了,中间就吃了两次猪肉,迪迪没捞着吃烧鸡和别的肉食,悠悠倒是在空间里不时的加个餐,可惜不能拿出来给大家吃。
悠悠从车把上把包摘下来,里面放着四只烧鸡。留下两只,那两只姥姥拿着给舅姥爷家送去。
舅姥爷还没收工,姥姥坐着和舅姥姥说话。“妹妹,这两天,俺和你哥光担心你了,这么多的西瓜都听你的话拉走了,要是卖不出去,你可光落抱怨吧。”
第141章 腌咸瓜
“别看在家里卖不出去,没人说什么,大家自认时运不好。你揽下来,就是剩下一万斤,也得有人说道,幸好都卖出去了。
你哥还夸你那,说你在外面见过世面,到底不一样,出去就能结识到有用的人,给咱村里办了大好事。你这回在村里算是出名了,大伙都念着你的好。
村里剩下的五千多斤,两天都没卖出去一半,还是三分钱一斤卖的,听他们说集上二分钱都有卖的。道伟回来说你让给大伙分些,他们就拉回来分了。”
收工后,韩道伟也跟着舅姥爷来了。姥姥把1200块钱交给他,“总共是九万两千斤西瓜,对吗?”
“对,就是这个数。姑,您在城里租地方的钱,吃饭的钱,咱都得算出来。您给咱村操了这么大的心,不能再让您往里搭钱。”韩道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斤数不错就行,你这孩子咋还死心眼,在城里我就给你们说了,姑管你们吃顿饭还要钱啊。租的地方钱,姑不是送出去二十多个瓜吗,抵了。”
舅姥爷听了姥姥的话,对韩道伟说:“把钱收起来吧,你姑不要就算了。再说,你们吃的可不错,也没法入账,以后要是都拿这当标准,咱村也快垮了。”怪不得舅姥爷的威信高,这原则坚持的可够好的。
回家的路上,姥姥可是听了一路的感激话,大家都夸姥姥有本事,给村里解了大难。悠悠听烦了,自己先跑回家。
妈妈已经烧好了汤,坐在那里挖瓜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