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斤烧饼,一共一块五毛钱。
悠悠吃着还不忘撺掇姥姥,“这牛肉真好吃,再买点呗。”姥姥指点着她,恨声说:“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你咋就这么馋。”
不过,说归说,姥姥吃完,看到牛肉还剩下好多,接着又买了10斤。
娘俩找了个隐瞒地进了空间,舒服的躺在起居室,悠悠给姥姥显摆自己挑选的小饰品,姥姥看了连声说好。也不喊累了,翻看起各种饰品。
最后,娘俩又选择了一番,确定了销售的种类。发卡10个一袋,一块钱一个。发夹20个一袋,五毛钱一个。带球的皮筋20个一袋五毛钱一个。扣子100个一袋,一块钱一个。各种饰品都是一袋10。00元,这样便于算账。
各种发卡、发夹和头绳悠悠都准备了10袋,扣子20袋。装了满满的一大包,提着沉甸甸的,得有二三十斤。
娘俩歇足了,才闪身出来,去找杨奶奶,顺便打听下院子的情况。在黑市没看见杨奶奶的身影,娘俩直接去了她家。敲开她家的院门,杨奶奶看见俩人高兴地让进屋里。
姥姥打开包,让杨奶奶看饰品。杨奶奶看了连声夸好:“大妹子,您这东西是大城市来的吧,真好看,肯定好卖。你是兑出去还是零卖,要是零卖俺领你去工人文化宫,下午四点那里人多,卖得快。”
第106章 送礼物
“大姐,我没空零卖,想兑出去,我寻思着东西小,卖起来也方便,就想到了您,就是不知道您怎么想?”
“那真是太好了,谢谢妹子想着俺,你这东西想啥价卖?”
“发卡一块钱一个,发夹五毛,扣子一毛。”姥姥把价格告诉了她。
杨奶奶一听就来了兴致,看着手里的东西就像看到了钱。“这么便宜啊,再高出一半来也好卖,我都要了。妹子,你算给姐姐找了个好营生。”
杨奶奶过了个数,一共30袋发卡、发夹和皮筋,20袋扣子,总共500元钱。杨奶奶进里屋就拿了出来,看来老太太家底颇丰,上次一千二,这才两天就又能拿出五百元钱。
姥姥接着问起她家旁边的院子,杨奶奶知道的比较清楚,但基本上和那名工作人员说的一致。
“那院子比俺家的都早,不过东北的这家买过来重新修整了一次,还装上了玻璃,这在当时可是稀罕东西,房子里亮堂了好多。
原来的那家把旧的家具都搬走了,留下来的全是新作的,用的倒是好木材。他们东北有的是好木料,虽然战乱,还是专门运过来一批。妹子,你打听这做啥?”
姥姥说出了买院子的打算,杨奶奶听了特高兴。“那感情好,妹子咱姐俩以后就做邻居了。这院子是真好,比俺这院子强,你放心的住,地基都是青石的,不碱不潮,再住个几辈子没问题。”
她接着叹了一口气,“不瞒你说,我也想卖房子。老人身体都不好,俺东抓西挠的整天忙,挣得刚够生活的。万一哪天干不动了,俺一家四个老人可怎么办啊。
不过,老人在这住惯了,都快八十了,也没几年的熬头了,就不给他们添堵了。再说,就是卖也没人买啊,你看的这院子,卖了十几年,这才碰到你。
四千元可真是便宜,但现在能买起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就是有也没人愿意买个闲院子放着。”
姥姥和悠悠回到家里,舅姥姥拉着姥姥就问:“你收的知了猴卖出去了?”
姥姥听的莫名其妙,把手里的烧牛肉递给她,“嫂子,您咋天天问,卖出去了,赚的钱给您买肉吃了。”
“你卖那去了,今天听石庙的人说,他们村的人也去县城卖知了猴,根本卖不出去。”原来如此,是有跟风的了。悠悠吐槽,你们跟姐学,能跟上才怪。
悠悠看她们说话,就跑到了大舅家。智慧姐在院里看着智茹玩,就把手里的袋子递给她,里面装了十多个头饰。“智慧姐,好看不?”
“啊,真好看,你在哪买的?”智慧姐打开袋子就喊了出来。
大舅妈从厨房出来,看到智慧头上戴的发卡,“是好看。悠悠,你让姥姥买的吧。以后别买了,这得多少钱啊。智慧,你留两个戴,剩下的还给妹妹哈。”
“舅妈,这些都是姐姐的,我还有。”悠悠赶紧回答。
“就俺姑这样逞着你们,悠悠啊,听舅妈的话,以后咱不要这中看不中吃的东西了。”舅妈以哄骗的口吻说着。
“舅妈,俺家的代销点以后就卖这个了,够俺和姐姐戴的。”悠悠故作天真的回答,没事逗着玩呗。
“祖宗哎,那是卖钱的,都让你们戴了,连本都倒不出来。”舅妈无奈的说,智慧姐挑着,拿起这个看看,拿起那个试试,左右拿不定主意。“悠悠,你帮我挑俩。”
“挑什么啊,都是你的。别听俺大妗子的,俺姥姥让我给你送来的。”悠悠说完就跑了。
人们正在街上议论着那,看到姥姥回来,都问姥姥还收知了猴不。姥姥明确的回答:“收,快做饭去吧,喝了汤赶紧去摸。”
就有人奉成姥姥:“姑奶奶,还是您老有门路,这买卖可不是谁都能干得成的,石庙的人没那本事就瞎跑,赔了吧。”
也有人嘱咐姥姥:“您可不能收他们村的知了猴,让他们自己卖去,也省得和咱们争着摸。”最后这句话这才是目的吧。
这两天知了猴多了,一个人一晚上就能摸一百多个,能卖一块钱。人多的一家能卖到四五块钱,这可是一笔大收入。一百个鸡蛋才卖五块钱,得攒多少天啊。
晚饭时,迪迪看到烧牛肉,高兴了:“姐姐,我今天、明天,天天听话,你得天天给我捎肉吃。”姥姥听见了,对悠悠说:“你俩真像姐弟,一对馋猫。”
这些天悠悠天天早出晚归,迪迪的零嘴暂时断了。虽说自家的代销点里有几样零食,可那口味和悠悠商城里的高档食品,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迪迪被悠悠喂刁了,根本不吃自家的点心,连硬糖块都不惜得吃。商城里的高档食品和现在的差别太大,迪迪年纪小不懂,悠悠都是随时塞他嘴里。
要说给他留在家里,悠悠可没那个胆。别说县城了,即使临水,也没有这些样式的。万一被有心人察觉,那就没有万一了。
看到迪迪不乐意,悠悠就许诺:只要他乖乖的在家听话,不和姥爷胡闹,每天给他捎肉吃。
几天下来,悠悠发现迪迪这小东西确实可人疼,每天看到悠悠回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姐姐,我今天特乖,没哭也没闹,咱俩赶紧吃肉吧。”
知了猴越出越多,大伙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夜里快十二点了还有人来卖知了猴的,超过了二百斤。
二爷家的大女婿来看孩子,听说姥姥收知了猴,就住下没走。他也想着分家,无奈他母亲死活不同意。两口子摸到半夜,摸了二斤多,二爷单独给他们记着。
明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六日,姥姥决定到临水看王奶奶,顺便到张集食品站交鸡蛋。娘俩这些天有时间逛了,收的知了猴天天得出去卖。
姥姥在食品站买了三斤五花肉,到了临水王奶奶家,老人正好在家。进了院门,姥姥就拉着老人上下的打量:“胖了,也精神了,看来姐姐您在孙子家过的不错。”
王奶奶笑了,满足的回答:“俺孙媳妇一家子都是实在人,她大伯又是队长,没人敢小瞧俺,可算过了段舒心的日子,俺这些年都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第107章 王奶奶家的喜事(二更)
姥姥把肉递给王奶奶,俩人在厨房剁肉准备包饺子。原来,王奶奶的孙媳怀孕了,老人高兴,非得让俩人来地区医院检查。
俩老人边干活边拉呱,悠悠帮着剥葱洗姜,一派悠闲舒适。看着老人满足的面容,听着她们轻松的话语,悠悠再次感激穿越大神,给自己带来的人间温暖。
上午十一点多,老人的孙子带着妻子回来了。王奶奶给姥姥介绍:“妹子,这就是广杰的妻子卫红。姐没说大话吧,俺孙媳妇长的是真好看。卫红,这是你韩奶奶。”
“韩奶奶,您好。”她的声音好温柔哦。
王奶奶说得对,周广杰的妻子长的真好,接近一米七的个头,苗条又挺拔,大大的丹凤眼,挺直的高鼻梁,细嫩的皮肤鸭蛋脸,标准的美女。怪不得挑到二十五才找到了心上人,这样的条件招上门女婿,凑合着下嫁确实委屈。
“阿姨,您真漂亮。”悠悠不自觉的说出口。
几个人听了,都笑。“还是俺悠悠说实话,不过你可不能喊阿姨,得叫嫂子。”王奶奶纠正着。
“嫂子,你长得就是好看。”悠悠见叫错了人,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就是悠悠妹妹,你长的也好看。”卫红嫂子笑了。
王奶奶和姥姥拉着她问检查的情况,把她羞得满脸通红,声音小的像蚊子。
悠悠看了,真心的感到现在的年轻人纯洁的可爱。后世的少男少女们,谈起个人隐私,都不带脸红的。
趁着王奶奶问情况,姥姥领着悠悠出了门,到副食店买了几瓶水果罐头,又买了十条青食的蛋奶饼干,悠悠又从空间里拿出两套衣服。
在街上不时的就能看见,有人穿着自家卖的衣服。悠悠算了一下,光短袖和裙子就卖出去一万多件,怪不得都卖到平城去了。
回去的时候,见三人正在包饺子,姥姥把东西递到广杰手里。“奶奶没想到今天能遇见你们,也没给你们准备见面礼,这些东西留着让卫红吃,衣服你俩一人一套,一会试试看合身不。”
卫红赶紧站起来,“韩奶奶,又让您破费了,俺奶奶告诉俺了,自行车就是您帮俺们买的,这比什么都强。”
“那车子是你们奶奶帮你俩置办的,这才是我的心意。”姥姥和他们解释。
“还不是您操心帮他们买的,既然您韩奶奶给你们买了,你俩洗洗手去试下吧,也快包完了。”王奶奶吩咐他们。
等俩人换好了衣服,饺子也包好了。王奶奶看着夸:“你韩奶奶就是有眼光,换上这一身,就更好看了。”又把卫红嫂子臊了个大红脸。
几个人说说笑笑,下了饺子吃完饭。姥姥和王奶奶告辞,王奶奶把娘俩送到大门外。姥姥对她说:“大姐,您用钱吗?手头紧了给我说声,别难着自己,卫红刚怀孕,也不能亏了孩子。”
老人爽快的说:“现在还不用,我手底下还有些,过段时间可能得用,到时候我告诉你。今天我还得跟他们回去,不看着点放不下心,再说农村里忙,我多少的能他们干些家务活。”
娘俩又去了趟批发部,姥姥这次批了二十床手绣的丝绸被面,买了几捆名酒,要了五箱青食的蛋奶饼干,一箱五十袋的大白兔奶糖。
在新华书店,悠悠看见新来的小人书,一样来两本,分给昊昊和志高志亮他们。都是好孩子,小人书看得仔细的不行,从没弄坏过。
他们每天放学,都骑着车子去河滩割猪草,从不抱怨,还满足的不行,毕竟村里能骑车割草的没几个。
看见悠悠喜欢收集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跟着帮忙。吃个糖块也把糖纸夹在课本里,压得平平整整的,看到悠悠就献宝。
和小伙伴倒换个铜钱,也赶紧送到悠悠手里,听她讲解一番钱币的知识。时间长了,几个孩子看见铜钱,倒是都能说出个道道来,让悠悠特有成就感。
悠悠好长时间没去邮局了,这次进去狂买一通,营业员都夸姥姥:“老同志您真好性,对孩子真好。”
悠悠咋着听都不对味,啥叫好性啊,姐是那不懂事的人吗,还得让老人耐着性子。
“孩子喜欢这个,还能说出个道道来,又不是啥贵东西,想买就买吧,家里人在外面的多,经常写信也得用,放着慢慢用吧。”
看咱姥姥这话说的,不是啥贵东西,一张八分。关键是悠悠买得多,这种来个四方连,那种要个小全张。加在一起,总共花了二十多元,是工作人员半个多月的工资。
姐有钱,有钱就是任性,何况姐花钱是为了更好的挣钱。就是告诉你们邮票今后升值空间大,你们也存不起啊。悠悠暗暗吐槽,让你们看不惯姐。
路过饭店,进去看到还剩下两条活鱼,都要了让厨师做成清蒸鱼,家里还有一个馋猫等着那,悠悠就喜欢看迪迪吃东西的享受样,感觉比自己吃了还舒坦。
回家的路上,悠悠和姥姥商量,明天还来临水,去那里的废品收购站看看去。并提议趁现在有空,干脆在临水也买套院子,以后办事也方便。姥姥说买院子最好找李保国,毕竟他对临水熟悉。
悠悠想到了玉玉阿姨,就对姥姥说:“要不咱让玉玉阿姨卖饰品吧,比买衣服赚的还多。”
第二天,姥姥和悠悠到了李保国住的院子,大门锁着,竟然没人。刚进黑市,李保国就跑了过来。“姐啊,您让我好找。我在市场上找你两天了,可算找到你了。”
“有什么急事啊,兄弟,我刚才到你那院子去了,看到没人,这才找过来的。”
“可不是有事吗,咱到家里再说。姐您找我有什么事啊?”
坐到屋里,李保国问啊:“姐,你先说有什么事?”
“兄弟,还是你说吧,我这事急不来。”
“姐,您把兄弟忘了吧,咋这么长时间不来。我这货都断了,可不是着急吗。”
第108章 临水买房
“兄弟,你光短袖和裙子都要了一万多件,还不够卖的。我看大街上穿的不少,别弄出事来。”姥姥担心的说。
“姐啊,你光看到咱卖的啦,不知道别的,你看看街上人们穿的衣服,有几件是百货楼里卖的,大多数是从外面进来的。再说,咱这衣服便宜又好看,人们喜欢要。”
悠悠心想:这是真心话,自家的衣服的确便宜,市场上三毛钱一个的扣子,也没自家衣服上的扣子好看,五个扣子就是1。50元,自家的短袖给李保国才2。50元一件。
“不瞒大姐,现在咱这衣服都卖到下面县里去了,要不我也卖不这么快。见有人一次十件二十的要,开始我还挺高兴,过了几天才知道是倒腾走了,他们再加上一块钱卖的也挺好,可惜我手里的货也完了。”李保国懊恼的说。
“兄弟,世上的钱是赚不完的,各县都跑也太累了,再说你也不熟悉情况,让他们卖去呗,反正你也没损失,还没风险。再说,夏天的衣服也没大买卖了,人们置办的也差不多了。”姥姥劝慰他。
“姐啊,你这就不懂了,这两天找货的都快疯了,年轻人正是要好的时候,谁也不差这几块钱。我见不到你,也不敢收他们的订金。”
“兄弟,我回去就给你操兑货,先紧着你来。也没见着玉玉,我这还有条门路,兄弟你先看看。”姥姥说着把带来的包打开,露出了里面的饰品。
李保国一个大男人,仔细地翻看着各种饰品,不时的还发出声赞叹。“姐啊,您眼光真好,这都哪找来的,真好看。别说小姑娘了,我看了都动心。就是不知道价格如何?”
“价格还行,所以我就想到了咱玉玉,这东西小,带着也不显眼,玉玉是女孩子也懂行。
发卡1。00元一个,发夹0。50元,头绳0。50元,扣子0。10元。比起来百货大楼买的便宜好多,样式也比他们买的好看。
兄弟,咱俩年纪都大了,也不懂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你最好找到玉玉,让孩子看看再说。”
“姐啊,我看着是行,您玉玉今天白班,得下午三点半下班,我找人叫她去,您先坐着喝水。”他给姥姥的茶杯里添上茶,就走了出去。
等他回来,姥姥就把想托他买房的事说了出来。李保国马上就给了答案:“大姐,这回您是找对人了,兄弟我原来就是干这个的。临水准备出手的房子,我大部分都清楚。您看我现在这院子,就是买的。”
姥姥听了感到惊奇,“兄弟,临水买卖房子的多吗?”平城和洪城买卖房屋的可是很少,几乎没有。
“大姐,临水和县城不一样,城市居民多,又没有空闲宅基,可不就得靠自己买房。不过也不多,毕竟有钱的人家少。不知道您想买个什么样的?”
“我也不懂,你给姐说说呗。”姥姥征求他的意见。
“那好,我就给姐唠唠。一般三间正房的院子,也就三四分的宅基,一个院落得一千元钱,两间房的院子也得七八百。
五间房的大院子,宅基一般都在半亩以上,价格也合适,一千五就能买到。现在不少过得好的人家,把自己两间的房子卖了,添上些钱再买套五间房的大院子,就有两个儿子娶了媳妇也住得下。
要说便宜,还是大院子便宜,特别是三进以上的院子,那是真划算。我估摸着姐您也不差钱,要买就买大的,越大越便宜。
一个三进的院子,光宅基就得有四五亩,小的也得有三亩多,一般都是七间的正房,大小加起来三十多间房,价格没有过五千元的。
四进的院子更便宜,十亩多的院子,带着跨院,五十多间房,七八千就卖。不过算起来便宜,能买起的就没有,反正我是没听说过有卖出去的。”
“兄弟,你是没猜错,姐还真有两个钱,要不也想不起来置办房子,不过这五千过万的,还真不好凑。
再说了,这年月,谁家还有那么大的院子,当年地主大户家的院子,不都交公了吗?留下来的都是大干部家的,他们还能缺这卖祖宅的钱?”姥姥问他。
“姐啊,您倒是清楚,大干部家就是缺钱,他们也不能卖祖宅。您不清楚的就是,这些处理的院子,都是当年躲战乱,外地人在咱这置办的。解放后他们回到原籍,这里的房产有的当时处理了,没处理的就保留了下来。”
原来如此,有钱的人就是躲乱,也比劳苦大众舒服,到哪都置办处院子,放到现在虽然便宜到跳楼价,不过和这时的物价相比,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临水这么大,就没有买得起院子的,既然大家都知道便宜,还能放到现在。”姥姥带着疑问,就是悠悠也有些不解。
“姐啊,您还不知道前些年的情况吗,别说刚解放时了,一直到文革,个人的多余资产上缴了几次,本地人谁家还有多余的房产。也就一些特殊的情况,这些大院子才保留了下来。
现在就是有闲钱,谁家还敢置办多余的房产,买这么个大院子,自己住不了,留着交公啊。
再说,就是有这钱也不敢露,你得说清来源啊。祖传的这么多钱,够着富农地主的成分了。
一大家子都工作,也攒不下这么多的钱。就是捡的也得上交,不是连孩子都会唱,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吗。”
悠悠听他这一说,吓了一跳,也就自己这穿越人士,加上见过大世面的姥姥,才这么傻大胆,连着买了两处祸源,还在那沾沾自喜,以为捡了大便宜。更加作死的是,竟然都办了房产证明,恐怕别人找不着买主。
估计姥姥也是吓着了,“兄弟,那你还劝我买大院子?这哪是捡便宜啊,它就是个祸害。”
“姐,看你说的,兄弟我咋着也不能害你啊,那我还是人吗。这不是近两年国家的政策变了吗,从七三年开始,国家收金银的价格都调高了,还放开量的收购。
这搁以前那敢想啊,以前谁敢在外面露金银,就是八十的老太太戴个银耳环,也得被批斗,东西还得归公。
我也是听说省城有买大院子的,这才让你买的。要说临水能买起大院子的,我估计有的是。
现在,一条大黄鱼就卖四千多,手里存私货的人家有的是。可大家都被这几年的运动吓怕了,不是要命的事情,真不敢拿出来用。没谁为了贪便宜去买个大院子,大家都怕国家的政策再有变化。”
悠悠和姥姥对视了一眼,放下心来。娘俩都知道国家的政策,绝对变不回去了。
第109章 京都往事(二更)
“兄弟啊,你姐我吧,就是个傻大胆,要不也干不了这个,那就麻烦你给瞅个大院子。俺家的人多,一次买个大的省事还省钱。”姥姥把想法告诉了他。
“姐啊,你就看兄弟我的吧,一会吃了饭,咱就去看房。还有,姐,我这次多要点货,女式的短袖和裙子,每样要500件。孩子的裙子多要点,每样1000件。”看来,他的摊子铺的够大的。
“行,没有了我在给你做,只要你卖得出去,现在要单衣的不多了。我回去看一下,有多少明天都给你送来。”
“姐啊,你算是想到我心里去了。你也放心,我指定给你找处称心的院子。”
院门打开,玉玉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爸,什么事啊,上着班把我叫回来。”
“快进屋,你姑来了。”
“哎,姑来了啊。”玉玉的声音带着兴奋。
“姑,您咋这么长时间没来?”玉玉看见姥姥就问。
“快看,你姑给你找了个好营生。”李保国把那一大包饰品放到桌上。
玉玉看到就翻开了,还拿着往自己头上戴,找出面镜子照着,美滋滋的笑得合不上口,不住的问姥姥:“姑,好看不?”
姥姥看着也高兴,“好看,俺玉玉戴什么都好看。”连她爸也跟着夸:“俺闺女就是好看,为了俺玉玉,爸也得干好了。姐啊,您眼光就是好,我就没想到这也是条门路。”
悠悠吐槽,你想到了又能咋样,这些东西离了姐,你就没处弄去。
李保国告诉了她价格和打算,玉玉立马来了精神,“姑,谢谢您想着我,这确实不比卖衣服差。俺工友见到新的就买,还经常托人从外面捎,谁没几个发卡啊。您这好看又便宜,比上海捎来的都好,我都要了。”
玉玉点了下数量,和她爸要了500元钱,递给了姥姥。“姑,我先卖着,缺什么再找您补货。”
“好,姑保证不断你的货。”
十一点半的时候,有人送来了个食盒。玉玉姐摆上饭桌,原来是一桌回民菜。
“姐,您尝尝,还吃得习惯不?我刚才出去安排的。别说,回民就是有眼光,他们已经在家开上饭店了。”
姥姥尝了几口,满足地说:“跟着兄弟姐可是享口福了,多少年没吃过这么正宗的回民菜了。”
玉玉说:“姑,我爸会吃着那,您以后多来几次,就知道了。”
吃完饭,李保国就领着姥姥去看房子。临水的老城墙和洪城的一样,保留的较完整。内城的格局和平城差不多,老院子大部分集中在东北角。
靠近城市中心有一处三进的院子,房子看起来比较完整,院子里也算干净,看来有人经常打扫。开门的人张口要价五千,李保国示意姥姥不要搭话。告诉那人只是看看,相中了房子再说。
这处房子的北面有一处五进的院子,只盖了四进。也没盖跨院,空地较多。里面栽满了果树,院子里比较干净,这个院子也是五千。
城墙的东北角有处院子,东面挨着东城墙,北面挨着北城墙,标准的五进院落,正院跨院都建的规规矩矩,后面的空地也大,得有四五亩,靠着北院墙盖了十多间平房,看样子是佣人住的地方。整个院子得有十五亩,四面临街。
院子里比较荒凉,拿钥匙的人都说,这院子三四年没开过了。房主一开始要价八千,过年时来信说,有问的可以便宜些。
姥姥看时间快到两点了,就和李保国说:“兄弟,今天先到这里吧,我得回去了。麻烦你跟他们谈着,淘腾下他们的底价,咱明天再说。”
李保国回答:“姐,您放心吧,我保证给您打听清楚了。”
悠悠和姥姥坐在客车上,还在那议论着。依着悠悠,干脆把两个大院子都买下来,现在不抢到手,等以后肯定得涨价。反正现在也没什么用钱的地方,放在空间里还不如买院子。李保国这次要的货价值27000元钱,够买好几处院子的。
可惜姥姥不这么想,她只同意买一处院落,有个落脚的地方就行。“钱放哪跑不了,要真像你那智脑里说的那样,以后咱有机会到京都买去。你见了那里的院子,就知道什么才是好院子了,这些院子真不算好。
你现在把钱都霍霍了,以后看见好的没钱可买不了。再说,京都的院子可比这里的贵多了,咱这些钱在京都可真不算什么。”
姜还是老的辣,悠悠佩服姥姥的见识。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看的就是远。悠悠估计,要不是为了方便,姥姥恐怕就没有在临水买房的打算。
是啊,要说最好的投资,还得是京都的地产。后世那里的地皮寸土寸金都是说低了,房价一个平方高达十几万,还得是几十层的高层建筑。
四九城里一个普通的四合院,动辄几亿也没房源,那都是上了文物保护档案的。
就是现在,想在京都买处四合院,也得上万元。几进的院子起码得几万。自己这点钱,也就是够买处大点的院子。
“姥姥,咱家在京城有院子吗?”
“以前有,现在都被收走了。咱家的院子你是没见过,那才是真的好院子。你爸爸家别看钱多,房子也没咱家的好。”姥姥头一次对悠悠提起京都的事情。
“不是让主动上交吗,怎么是收走的。”悠悠疑惑地问。
“傻孩子,过去的事情你不知道,你那什么网也不是什么都清楚。上交的是门市和工厂,谁家不留处住宅。
动乱的时候把人直接撵出来,就带出来几件衣服,有的衣服也没让带,人都不知给带哪去了。
咱家你姥姥我的成分好,又有你舅姥爷的上级领导帮着,这才安稳的回到了这里。还好,他们给了份财产证明。
你爸爸家里更惨,全家人就剩下你爸一个,要不是你姥爷做主让他俩结婚,你爸也不知给下放到哪里去了。好好的一大家人,说散就散了。”姥姥说到这里叹口气。
第110章 竹荪鹅
那就是还有人,悠悠问:“爸爸家里还有人在,对吗?”
“有,不过现在可不是亲人了,应该是仇人。那就是你的二爷爷,你爸的二叔,他和你爷爷不是一个妈生的,是小妾生的孩子。要不是他,你家也不会这么惨。
你家本来是进步的民主人士,解放后又主动的上交了门市和药厂,还把秘方贡献给国家。你爷爷是政协委员,被国家领导人接见过。
可你二爷爷失去了原来的富足生活,对你爷爷怀恨在心。动乱开始,就揭发你爸是外国的特务,带人去炒家,批斗你爷奶,并把他俩打伤。等我知道找去的时候,已经晚了。俩人连伤带气,回到家里就去世了。
你爸要不是医术好,回国后通过手术帮几位部队的首长,解除了战场上留下的顽疾,被首长暗中保护起来,也摆脱不了被批斗的下场。这还是亲人吗?仇家也不能这么狠。”
悠悠总算是对自己的家庭有了了解,也对自家在京都的情况有了了解。
姥姥陷入回忆中,情绪低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