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走停停,也没觉得特别累,智萍和志新比老人速度都快,昊昊和志刚一人跟一个,就怕他们有个闪失。
智莉就不行了,开始上山的时候,非常的兴奋,跟在志新的后面,手脚并用的往上爬,比大人走的都快,看到的行人,都笑的不行。
到了平台休息的地方,这小东西往下一瞧,被陡峭的山道吓坏了,上不敢上,下不敢下,往地上一蹲,说啥也不动了。
志远和昊昊他们,只好轮流的背着她。迪迪和志斌,个子都快长到一米八了。虽然年龄小,从后面看,都是膀大腰圆的彪形大汉,背个三岁的小娃娃,还不是问题。
智莉有人背,也不害怕了,视野开阔了,看到稀罕的景色,高兴的大喊大叫。
一行人走到上清宫的时候,就到中午的十二点了。上清宫古树参天,到处都是阴凉处。
悠悠找了快空旷干净的地面,招呼家人聚在一起。把背包里的塑料布铺在地上,上面铺上绒毯,小靠背既能坐还能枕。
一次性的塑料桌布铺上去,包里的饮食都摆在上面。面包、蛋糕、饼干、火腿肠、午餐肉、熏鱼罐头和水果罐头,瓶装的香辣酱和速食面。
上清宫内就有个卖凉粉的摊子,胜男舅妈给每人买了一碗,卖凉粉的主动送过来两暖壶开水。
喝完凉粉,就用盛凉粉的碗泡速食面,加上两根火腿肠,倆碗一扣,五分钟就能吃。悠悠他们歇息的周围,很快就飘荡着速食面的香味。
旁边的游人闻见,都好奇的看了过来,看到悠悠他们碗里的面条,特意跑到卖凉粉摊上询问,不过摊主也不知道。
昊昊他们还碗的时候,卖凉粉的中年妇女好奇的问:“你们刚才吃的那是啥面条?闻着可真香。”
“阿姨,我们吃的是速食面和火腿肠。”
“速食面,没听说过。你们就用热水泡了一下,能熟吗?”
“阿姨,速食面本来就是用油炸熟的,不泡也能吃,就是太干了。”
“怪不得那么香啊,原来是用油炸过的。这面条挺贵吧,也就你们这样的大户人家,才能吃的起。”
悠悠看了自家人一眼,和平常人差不多,也没啥特殊的地方。得,人多就是大户人家啊。
吃过午饭,把垃圾用一次性的桌布兜起来,迪迪给送到垃圾桶里。
卖凉粉的妇女看到了,主动过来问胜男:“大妹子,你们扔的东西不要了吧?”
“大姐,我们不要了。”
“那好,我把那块塑料布捡回来,盖东西用。”她说完就小跑着走向垃圾桶,可能怕被别人抢了先。
吃过午餐,不仅是智萍他们几个小孩子,就连悠悠和迪迪几个,都开始发困,躺在绒毯上很快就进入梦乡。
就连姥姥他们几个老人,坐着说了会闲话,也都躺下歇息。
舅姥娘枕着靠背,感慨的对悠悠姥姥说:“妹子,年轻那会,咋能想到老了能过上这好日子。我带着孩子跟你哥转战南北,有时候一天走上百里,累得走路都能睡着。”
志斌姥娘也说:“头几年在生产队里,每年的三夏大忙,早起晚睡,中间休息的时候,坐下就能睡着。
自打给胜男看看孩子,我才没下过地,没想到不挣工分比原来过的还好。
原来村里人都说俺们绝户头,瞧不起俺两口子,说老了有俺们受的,一众亲戚都等着看俺的哈哈笑。
当时胜男回家说和援朝谈对象,俺俩一听援朝兄弟四个,他又是老三,就同意了。
第722章 介绍对象
不怕你们笑话,俺就是打算给胜男找个兄弟们多的,孩子也多个亲人,以后有事情,能相互帮衬着。
还真让胜男看准了,不仅找了个好对象,还找了个好婆家,一大家子和和睦睦,连我们当父母的都跟着享福。”
舅姥娘感激的对她说:“老嫂子,说起来我真得谢谢您和老哥哥,您们俩给俺帮大忙了,志斌他们兄妹仨,都是您们给看大的。”
“大妹子,您说这话可就外道了,俺看自己的外甥,可不是应当应份的。俺这老头子也是个死心眼,我就生了胜男一个,他也没嫌弃我们娘俩。
老家人都劝他过继个侄子,他说啥也没同意,说是怕委屈了自己闺女。前些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俺们就一个闺女还养不好,哪有东西替别人家养孩子,亲戚邻居都说俺俩独性,绝户不亏。
胜男连着生了三个孩子,俺俩给她带孩子,浑身都是劲,外甥和孙子有啥差别。
大妹子,俺们还得谢谢您,教出援朝这么好的孩子。俺援朝这女婿,比他们的儿子可强多了。
现在俺们俩过年也不回村里,家里的亲戚都到临水去拜年,以前说难听话的,现在也不说了,专拣好听的说。
我俩还没老糊涂,来了就管饭,至于别的要求,一律拒绝,谁家的也不管,爱来不来,以前不来往,我们的日子也过来了。”
说到这里,胜男妈笑了:“大妹子,都说母凭子贵,我们老两口子,跟着您沾光,凭着女婿也被人高看一等。”
舅姥娘听她这么一说,也笑了:“老嫂子,您这话可不对,就是没有援朝,胜男现在也是个县级干部,要在我们洪城,那就是副县长了。您和老哥哥,有个副县级的闺女,也够自豪的。”
胜男舅妈对母亲说:“娘,您老这回清楚了吧,别光看着女婿好,自己闺女也不错。唉,我真是命苦,都混成副县级了,还不能入您老人家的眼。”
结果,当娘的瞥了她一眼,说道:“胜男,你这副县级咋当的,心里没数吗。别人都说你沾了援朝的光,也不是没道理。
这年月,上级提倡男女都一样,可到论真格的,还是不一样。这么多当官的,有几个女同志。
妈也承认你有本事,可比你有本事的妇女多了,有几个受重用的。没援朝在后面给你撑着,你这个副县级还真危险。”
老太太看问题够清醒的,怪不得能顶着家族势力,靠着闺女顶门立户。
午后的上清宫,其实没多少游人,大部分游人上午就回去了,留在这里的,也都乏了,找快干净的地方,各自休息,很少有人活动。
徐徐山风吹着,上清宫清凉幽静,几个老人唠了一会,也都睡着了。
一觉睡到下午两点,上清宫的游人多了起来,悠悠他们一行,才被惊醒了。
胜男舅妈和悠悠留下来收拾东西,朝霞舅妈和孩子们跟着几位老人,去上清宫里参观。
等他们出来的时候,背包已经收拾好了,少了零食和饮料,背包比来的时候,轻巧多了,昊昊他们背上,开始往回走。
智莉歇息过来,也不让背着了,扯着妈妈的手,一蹬蹬的往下走,比上山还欢实。
过了8月20号,一行人就准备回去了。韩屯村联中8月底开学,志刚他们是9月3号开学,昊昊和志亮开学最晚是9月10号。
关键是志斌姥爷,他们学校也是8月底开学,可他是校长,得提前回去几天,做好开学的准备。
智萍和妈妈才待了几天,听说妈妈要回去,有些恋恋不舍。朝霞对她说:“智萍,你跟妈妈一块回部队吧,过年的时候,咱们再回老家。”
三个哥哥也说:“妹妹,跟我们回去吧,下雪了我们背着你去上学,保证不让你迟到。”
智萍犹豫的半天,最后还是回到奶奶身边:“我还是跟奶奶回韩屯上学,部队的学校老师没韩屯的老师好。我还得跟着迪迪哥哥学外语,你们仨都不会。”
现在初中才开始设英语课,只有大城市的实验小学才开始尝试开设英语。
志刚他们兄弟仨,只有志刚自己上初中,学过英语,那水平可真没法提,不如韩屯的小学生。
智萍嘴上说跟着奶奶回韩屯,心里还是舍不得妈妈。她拉着妈妈的手撒娇:“妈妈,咱们再住几天吧,到快开学的时候再回去。”
志刚他们也说:“妈,就陪妹妹住几天吧,过了25号咱们再走也不晚。”
朝霞对他们说:“你们上学是不晚,可是你们姥爷是校长,他得提前回去。”
志斌姥爷说:“咱们就待到25号再回去,其实我提前两天回去就行。”
几个孩子听说还可以住几天,都高兴了。迪迪向往的说:“咱们要是能坐次大船就好了,真想看看天的尽头到底有什么?”
悠悠去滨海旅游的念头被迪迪勾了起来,干脆说了出来:“咱们这几天去滨海旅游吧,回来正好该回家了。”
姥姥看着悠悠说:“你这孩子说话就跟刮风似的,迪迪说想坐船,你就想去滨海旅游,这一个暑假还没玩够。”
胜男舅妈却说:“悠悠说的好,这几天咱们坐船去滨海玩,阜城客运港五一节刚下水了一艘滚装船,能装客车。
我们单位六月份去滨海出发,就把轿车带过去了。滨海城市确实漂亮,去了你们就知道了。”
志斌姥爷问女儿:“胜男,去滨海游玩,来回得多长时间?”
“您老让我算下哈,咱们坐下午两点的船,第二天的早上六点就到了,去宾馆办理入住,吃早餐,就可以去游玩了。
在滨海最多玩三天,咱们坐晚上六点的船回来,第二天的上午十二点就到家了。
这样算来,连去带回,最多五天。咱们22号出发,26号就回来了,你们歇一天,27号回家正好。”
朝霞听胜男说完,就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去滨海的话,我们就不回来了,从滨海直接坐火车回部队。”
第723章 代买票
“这样也行,咱们办完入住,就让宾馆代买车票和船票,肯定能买到卧票。”
八十年代的宾馆,都有为客人代买车票船票和飞机票的业务,招待所就不行,所以尽管宾馆的住宿价格高,人们也愿意到宾馆入住。
孩子们听说能去滨海游玩,都高兴了。听胜男舅妈说自己去过滨海,都围着她打听滨海都有啥好玩的地方。
志斌姥娘问老伴:“咱们27号回去,不耽误你开会吧。”
“不耽误,我们29号商量事情,30号才开教职工会议。”
“那就好,咱们也坐次大船。天天看着几层楼高的大船,不知道坐上去稳当吗?”
“稳当,比坐火车还稳,也比坐火车舒服,上了船你们就知道了。”
这里只有胜男舅妈一个人做过轮船,她最有发言权。
胜男舅妈说完,就去张罗船票去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沿海客轮,已经基本淘汰了解放后的“民主”号和“工农兵”号,逐步换上新建造的“天”字号和“长”字号,载客量突破千人。
1984年,为了缓解日益繁忙的海运需求,国家进口了一批客货两用的滚装船,实现了人车货同渡。
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公路的糟烂运况相比,沿海水运也不轻松,一艘乘员800多人的客轮,卖散席可以塞上去1800多人,连走廊都坐满了人。
但是,大家依然都很高兴!坐船毕竟不用像坐火车那样,一站一天一夜,喝水和上厕所都困难。
乘船就潇洒的多了,就是临上船买到无床位的散席,那也照样潇洒。
上船后拿着船票领到草席、毯子,然后就随便在走廊或者甲板上铺开坐卧,占据自己临时的“窝”。
就是离开行李别处游玩,也不用担心会丢了东西,因为船上的乘警非常敬业,只要是在船上发现丢了东西,乘警就会给查个水落石出的!
八十年代阜城到上海的散席票是6元多,比坐火车便宜一半还多。
乘船出行价格便宜还舒服,因此八十年代客运港特别繁忙,船票“一票难求”。为了能买船票,不少市民通宵排队等票。
阜城被称为“小上海”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阜城到上海有专门的航线,坐船一个晚上就能到了,比坐火车还方便。
阜城物资相对匮乏,而上海则是一个“时尚中心”,阜城人两手空空乘船去上海,回来时总能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不少人从上海带回皮鞋、毛衣等,第二天就能到阜城转手售卖,特别的方便。所以,阜城总能紧跟上海的时尚脚步,被称为“小上海”。
阜城到滨海的船票,虽没有到上海的那么紧张,可也是人满为患,主要是阜城人到东北地区,大部分是先坐船去滨海,再转坐火车。费用比从阜城直接坐火车,能节省好多。
再说了,从滨海转道,也比直接坐火车节省时间。
22日中午12点,全家人提前吃了午饭,高兴的向客运港进发。震宇产业园和阜城客运港虽然相邻,可胜男舅妈说得提前排队进港。
一进码头就看见一艘白色的“巨无霸”停在岸边,胜男舅妈用手指着它说:“这就是我们要乘的的船。”孩子们十分兴奋,迫不及待的想上船看一看呢!
胜男舅妈带着昊昊和志远先去放车,其他人排队等着检票,看到其他乘客用背包占队,悠悠和孩子们有样学样,把自己的背包放下占队,趁机到港口拍照留念。
侯船厅里有关于所有客船的简介,悠悠仔细观看了自己乘坐的轮船。海龙号轮船长143。43米,型宽16。8米,型深17。2米,满载吃水6。52米;总吨4929吨,载客量758人,载货定额980吨,载重量2848吨。
这艘船是阜城客运港,设施最好,载客人数最少的客货两用轮船。上下分为五层,有特等、一至五等客房和散席。
特等:4个房间,大床房,共8人。票价20元。
一等:6个房间,每个房间2张床,共12人。票价18元。
二等:14个房间,每个房间2张床,上下铺,共56人。票价14元
三等:16个房间,每个房间3张床,上下铺,共96人。票价12元。
三等以上房间床铺均为木质床,有独立卫生间,能淋浴。
四等:甲板下一层,共46个房间,每个房间4张床,上下铺,共368人。票价10元。
五等:共前后两个大房间,甲板下两层,一个房间76人,一个房间114人,上下铺,共190人,票价9元。
散席:上船领一张席子,甲板以及甲板以下随便躺。一般不让上二层甲板。散席数量看情况,没有定数,总数控制在1200人,票价8元。
胜男舅妈买的票是三等舱3个18人,一等舱一个2人。全都是带独立卫生间的船舱。
轮船提前一个小时检票,前后两个登船口,乘客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肩扛手提的排队上船。船上每个过道都有服务员指引,乘客拿着票,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船舱。
散客上船先用包裹占位置,贵重物品随身携带,拿着船票去领草席和毯子,回来再铺上,自己的临时领地就有了。
散客人数很多,可是在服务员的帮助下,一切都那么的从容,没有拥挤也不用排队。
服务员温和的告诉乘客:“大家不用慌,先找地方坐下,再去领席子和绒毯,每人一份,早领晚领一样。大家有排队的时间,还不如先去打杯开水。”
三等船票在甲板上一层,一等船票在甲板上二层。进入三等船舱区,特别的安静,这里没有散客,入口处站着两排服务员,看见乘客主动问好。
“您好,麻烦出示下您的船票。”
乘客的船票大多在手里拿着,她们看过就说:“请跟我来。”
悠悠家里人多,两名服务员带着她们。她们主动的扶着志斌姥姥和舅姥娘:“大娘,您们慢点走。”
孩子们头一次坐船,乖乖的跟在服务员的后面,连说话都特意的压低了声音。
第724章 热情服务
悠悠发现,服务员热情周到,主动帮乘客拿东西,面带微笑,真诚的为顾客服务。
后世里,经过严格培训的服务人员,笑容都是一个模式,看上去无懈可击,可总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
悠悠姥爷和志斌姥爷,俩人住一等船舱,昊昊和志亮送两位老人上去。其他人在三等舱,所幸三个船舱都是挨着的。
服务员把大家领进了自己的舱房,推开舱门,一边两张高低床,另一边是卫生间和一张高低床,还有一个行李架。
床铺上铺着洁白的床单,墨绿色的毛毯叠成豆腐块,整齐的摆放在床铺上,上面放着白色的枕头。
两张床的中间,有个小小的床头柜,上面的搪瓷托盘内,放着一把暖水瓶,下面摆着六双塑料拖鞋,旁边有个垃圾桶。
床头柜的上方,是个不大的窗口,透过明亮的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大海。
服务员帮着大家,把行李放到架子上,然后介绍说:“暖水瓶里是刚装的开水,您们小心些,别烫了老人和孩子,用完了告诉我们。垃圾和便纸入篓,满了放门口外面,能及时更换。”
接着她推开卫生间:“卫生间内有热水,可以随时洗澡,但要注意防滑,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洗澡的时候,最好有人跟着。
外出贵重物品随身携带,不方便的话可以存到临时存放处。您们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告诉我们。
再见!”
服务员出去的时候,顺手把舱门给关上了。
这么大的轮船,还真是稳当,在船舱内行走,如履平地,一点波动都感觉不到。
三位老人带着悠悠、智茹和志斌住在一起。胜男和朝霞带着智莉、智萍、志新、志强住,几个大些的男孩子,住在一起。
智茹和智斌高兴的爬到上层的床铺,趴在床上透过窗口往外看大海。舅姥娘站在床边,看着他俩紧叮嘱:“你俩可小心点,别碰了头。”
这俩人才刚十岁,可个子都过一米六了,在上铺肯定站不起来。
悠悠拿出带来的水杯,每人倒了一杯开水。志斌姥姥坐在床上说:“还真像胜男说的那样,坐船比火车稳当,你们看这水杯,里面的水都不带晃的。”
舅姥娘接着说:“胜男说的时候,我还不信,心想海浪这么大,轮船在海上飘着,大动静没有,可也得晃个不停,上来才知道,竟然是纹丝不动。”
悠悠姥姥说:“嫂子,这么大的船,肯定稳当。平时远远的瞧着,轮船都够高的,没想到走近了,竟然这么大。比咱们韩屯最高的办公楼都大。”
韩屯的六层村委会大楼,70米长宽13米,这艘海龙滚装船,长143米,宽16。8米,高17。2米,比两个韩屯村的办公楼都大。
一杯水还没放凉,昊昊他们几个就过来了,喊他们去甲板。志斌高兴的喊着:“去甲板看海了。”喊完就从上铺跳了下来,刚摘下来的太阳帽又戴了回去,智茹也赶紧往下爬。
舅姥娘说道:“你们去吧,我留下看行李。”
胜男舅妈说:“娘,一块去吧。把贵重东西带上就行,行李不用看。坐船和坐火车不同,中间没有停靠点,大家都在一个地方下船,再说了,到处都有服务员看着,一般没人动别人的东西,下船前检查一下就可以。
你们都带好自己的船票,回来的时候,还得检查。”
通往甲板的过道,在三等船舱的外面,过道里人比较多,乘客安顿好了就去甲板观光。
现在正是正午时分,甲板上太阳高照,不少人都打着伞,遮挡毒辣的阳光。
甲板的栏杆旁,人数最多,大家站在轮船上,眺望阜城这座碧波环绕的海岛城市,海岸边绿树红瓦的山坡,格外的美丽,不由得令人由衷的赞叹。
“阜城可真漂亮,红房绿树,碧海蓝天,真像一幅画。”
“阜城真不愧人间仙境的称号。”
“看,哪里就是大教堂,只露出个尖顶。”
“玉皇山顶的铁塔,应该就是电视台的发射塔了。”
“火车站看起来小了好多!”
“那么高的市政大楼,看起来也不算高了。”
这么好的美景,乘客都想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甲板上照相的排着队。
个人带照相机的很少,轮船上提供彩色照相服务,每份的价格也是三元,留下地址,免费邮寄到家。
悠悠也不顾人多了,抓紧时间给家里人拍照,这如画的美景,船开了就照不到了。
好多人看着悠悠她们自带相机,都露出羡慕的目光。
“呜”的一声长鸣,开船时间到了,辅机发动,客轮缓缓驶离大港码头。
然后主机发动,轮船加速,一路劈波斩浪,将大海犁出一道深沟,白色的浪花向两旁翻卷,波澜壮阔。轮船离城市越来越远,阜城慢慢的消失在视线里。
那清澈的海水从深绿,渐渐变成蓝绿,再到淡淡的蓝,海水蓝得几乎变成了透明,最后就没入湛蓝的大海之中了!这变化多端的海水真让人迷醉啊!
迪迪他们,终于看到了念念不忘的蓝色大海,激动的又蹦又跳。
“蓝色的大海!大海真的是蓝色的!”
“快看,白色的海鸥!”
站到甲板上,心情豁然开朗。天连着海,海连着天,海天一色。在一望无际海上,看不见陆地,看不见高楼大厦,只有望不到尽头的海和天。
浪花在调皮的你追我赶,天空中掠过飞翔的海鸥,时不时有几只海鸥飞下来,好像在跟人们打招呼,欢乐地叫着。
“呜呜”的汽笛声传来,往远处眺望,又一只大船在行驶,鸣笛声时大时小。
轮船驶入深海区域,海鸥也不见了,只剩下蓝色的大海和蓝天白云。时间长了,人们也失去了观看的激情,纷纷回到了船仓。
回到自家的船舱,悠悠出去时倒的热水,还没凉透,喝着正可口,在太阳下晒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都渴了,端起来一饮而尽。接着就倒上热水,放那里凉着。
第725章 参观船舱
暖水瓶的热水倒完了,悠悠提着暖水瓶出去。刚打开舱门,就被服务员看见了。
“还要水吗?”
“要。”
听到悠悠的回答,服务员进屋提了个暖水瓶,过来给悠悠换过去。
“这是刚打的开水。”
服务可真贴心,悠悠由衷的说道:“谢谢!”
“不客气,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悠悠听的一愣,改革开放以来,喊革命口号的越来越少了,不过这一句口号,让人听了特别的亲切。
回到房间,三个老人都累了,智茹和志斌也躺倒了床上。悠悠把房间门关上,对姥姥她们说:“才下午两点半,您们都歇会吧。”
三等舱没有散客,到处都是静悄悄的,轮船又稳,几个人很快就睡熟了。
一直到下午四点多,迪迪他们过来的时候,才被喊醒。几个孩子商量过了,要去轮船上溜达一圈,看看这么大的轮船,到底是个什么样。
悠悠后世坐轮船的时候,和现在可不一样,根本没有散客这一说。
迪迪他们几个,进来就喊饿,悠悠赶紧把行李架上的背包拿下来,往外掏吃的。
面包、饼干、火腿肠和洗干净的桃和葡萄,床头柜上摆得满满当当。
十多分钟后,满满一背包的零食,被吃了个干干净净,垃圾桶也被装慢了。
昊昊把垃圾桶拿出去,片刻就换了个干净的垃圾桶回来。原来,垃圾桶也和暖水瓶一样,随时可以更换干净的。
一家人先去了上面二层的一等房间,找悠悠姥爷他们。上二层的楼梯就在三等舱内,到了他们的房间,两位老人已经起来了,坐在沙发上喝茶。
一等舱和三等舱房间大小基本上一样,房间里多了两张单人沙发和茶几,两张一米宽的单人床,不是高低床。
特等舱和二等舱都在这一层,不过他们的舱门都关着,里面是什么情况,还真看不到。
想去甲板下一层,得出三等舱的入口,轮船的前中后有三个楼梯。
四等舱和大部分散客都在这一层,中间的过道上,铺满了蒲草席,散客三五聚堆打扑克、下象棋或者是闲聊,也有躲在角落里睡觉的。
四等舱的房间有敞开的,悠悠看了一下,房间的面积比较小,没有卫生间,放着四张铁制的高低床,也没有对外的窗户。
厕所在船仓的中间部分,男左女右非常的宽敞。厕所的外面是成排的水龙头,水龙头的上面镶着玻璃镜,不锈钢的水池擦拭的干干净净。
水龙头的旁边,有两个开水房,好几个打开水的龙头,能保证乘客及时喝上开水。
五等舱在甲板下二层,前后两个大房间,摆着几十张高低床。过道里的散客不算多。
甲板下三层是货舱,入口关闭着,乘客不能进入。
船上的餐厅,在甲板下一层的中后部,晚上6点开饭。悠悠他们上上下下的逛完,正好到了开饭的时间。
晚餐非常的简单,主要是稀饭、馒头、鸡蛋和咸菜,也卖饼干、面包和牛奶。还可以点餐,炒菜、面条和水饺都有。
不过大部分乘客都是自带饭菜,用饭盒盛着馒头和炒菜,现在天热,吃完后喝杯开水,晚餐就对付过去了。
没带晚饭的,去餐厅买份稀饭馒头加咸菜,也不过二毛钱,点餐的乘客很少。
悠悠看了下墙上的菜单,价格比饭店里的高了三分之一,难怪吃的人少。
自家这些人可是上午十一点提前吃的午饭,中间吃了些零食垫吧了几口,闻见饭味肚子又饿了。
胜男舅妈征求大家的意见:“都想吃什么?看着菜单自己挑。”
悠悠姥爷说:“咱们简单的吃点,一会上去甲板看晚霞。”
现在的日落时间是晚上的七点多,还真不能吃太复杂的。悠悠提议:“要不咱们吃水饺吧?”
悠悠特别还念后世的游轮,甲板上摆着餐桌,吃着海鲜,品着红酒,欣赏夕阳晚霞。
孩子们听说看晚霞,都想尽快吃完上甲板,完全赞同悠悠吃水饺的建议。
有点鲅鱼水饺的,有点三鲜水饺的,还有墨鱼水饺、黄花鱼水饺和海肠水饺。
半个小时后,水饺晚餐就吃完了,一家人赶紧往甲板上赶。
甲板上的乘客真不少,散客把领到的蒲草席带了过来,铺在甲板上,自带的零食和水果摆在上面,还有带白酒的,花生就酒,特别的悠闲自在。
迪迪看见,转头就问悠悠:“姐,咱们的塑料布和毯子放哪里了?”
自家带着客车来的,好多的东西都在车上,背包里放得都是现用的东西,谁能想到在轮船上用到野炊的东西。
不过,到了悠悠这里,东西不论放哪里,都能无中生有。
“好像在背包里,你们等着,我回去找找。”
“我跟着去拿。”迪迪跟在悠悠的后面,往回走。
志刚紧跑几步,也跟了上来:“我去拿吃的。”
甲板和三等舱在同一层,进舱门时,服务员看到悠悠主动出示的船票,就让他们进去了。
前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三个人把背包就拿过来了,悠悠在最后面,一手提着暖水瓶,一手拎着装茶杯的包。
昊昊他们把场地找好了,放上悠悠他们带过来的东西,一家人坐在甲板上,孩子吃水果,老年人品茶。
轻微的海风带来阵阵凉爽,吹走了夏日的炎热。甲板上铺满了简易的座位,人们愉快的交谈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