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汉全席,是清朝时期宫廷盛宴。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
满汉全席上菜至少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闽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
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这些菜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满汉全席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满汉全席,分为六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节令宴。
满汉全席菜点精美,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有着独特的礼仪讲究。入席前,先上二对香,茶水和手碟;台面上有四鲜果、四干果、四看果和四蜜饯;入席后先上冷盘然后热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
用餐环境古雅庄重,席间专请名师奏古乐伴宴,沿典雅遗风,礼仪严谨庄重,承传统美德,侍膳奉敬校宫廷之周,令人流连忘返。
全席食毕,可使您领略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尽享万物之灵之至尊。
最后,林管家说:“为了今天的宴席,整个艾府准备了十多天。虽说缺少了珍贵的食材,可满汉全席的规范算是全了。
我们王爷和夫人宅心仁厚,视我们这些下人为亲人,把我们这些老人都接回来养老,吃住用度都是最好的,原来艾府的人大部分都回来了。
礼乐服侍好歹凑齐了,虽然不够完美,可大体上能说的过去。”
在林管家的介绍中,历时两个小时,一百零八道菜上齐了,包括饭食和粥品在内,全都有了。
一道菜吃一口,也能吃撑了。二十人一桌,还是剩下了一大半。
残菜撤下去,各种应时的水果摆上了桌,解腻的大红袍茶水沏上,大伙闲聊消食。
刘冉四叔大发感慨,说自己跟着侄女沾光了,吃上了传说中的满汉全席。
接着就对林管家说:“这几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来京都的国际友好人士逐年增多,好些指明想吃次满汉全席,可惜满京都的饭店,没一家能做的出来。
林总,今天听了你的介绍,才知道满汉全席,还有这么多的讲究。108道菜肴可能有会做的,这礼乐和礼仪懂的不多。”
是啊,新社会讲究的是人人平等,像今天的这些服侍人员,懂行的知道是礼仪规范,不懂的则认为是侍候人丫鬟,属于欺压人民,绝对不允许的。
稍微歇息了十多分钟,喝了一杯茶水,老首长带着大伙就告辞了。
悠悠姥姥给刘冉的叔叔和母亲,带回去两坛子咸鸭蛋,刘冉的爷爷喜欢吃。这次村里的卡车,给悠悠姥爷家带过来十坛子的咸鸭蛋。
分手的时候,大伙约好了,明天早上五点,在天安门前集合,观看升旗仪式。
林管家把准备好的外汇劵,给了韩道存,让他回去分给大伙。
二爷跟着桂金回家,老哥俩半年多没见,肯定好好唠唠。
悠悠跟着折腾了一天,实在是累狠了。把人送走后,回房间倒头就睡着了,衣服都是妈妈帮她脱的。年龄还是小,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
一夜无梦,早上四点半的时候,姥姥才把悠悠喊了起来。简单的洗漱后,精力充沛的悠悠,开车带着姥姥妈妈和林管家,向天安门广场进发。
一路畅通无阻,这个时候,长安大街车辆很少,悠悠她们到的时候,韩屯村的人已经到了,卡车就停在广场西侧的公路上。
广场上观看升旗仪式的人,在旗杆下已经围成个半圆。虽然不像后世那样,每天都有上万人,可也不少于几千人。
观看升旗仪式的大部分是京都的居民,升旗仪式进行半年多了,人们依然热情不减,每天都有人早起前来观看。
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和守卫国旗任务,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
国旗护卫队用挺拔的军姿、威武的气势,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展示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
韩屯村的人来的比较早,正好在国旗台的正南,是最佳的观看地点。今天,韩屯村的妇女,全部换了着装,健美裤配绣花的真丝上衣,挺拔干练,特别的打眼。
悠悠看到他们,很快就挤了过去,站到了最前面。
周围的妇女,好多和她们打听,这裤子在哪买的,显得腿长,特别的好看。
韩屯村的妇女,自豪的告诉她们,这健美裤是深南最新的款式,别看瘦,弹性可大了,穿着特别的舒服。
悠悠在旁边偷偷的笑,在家说是瘦运动裤,进了京都全都改了过来,成健美裤了。
悠悠妈听了悠悠的吐槽,看着一群自傲的妇女,也笑开了。
第610章 老家具
凌晨五点,从天安门城楼的一角,三十六名武警官兵组成的“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跨过金水桥,穿过长安街,向国旗台走来。
升旗仪式开始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2分07秒雄壮的国歌声中,在万众人民的注视下,与太阳同时升起!
在这神圣的时刻,人们不由自主地将右手举过了头顶,向鲜艳的国旗敬礼,向天安门城楼上巨幅的伟人像致敬,许多人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激动的热泪。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为自己伟大的祖国自豪骄傲。
升旗仪式结束,天也亮了。大伙在广场对面的前门早餐店,吃了个京都特色早餐:豆汁泡油条。
早餐后,林管家带领大家,去了著名的京都天桥,天桥下的早市,现在正热闹。
在悠悠看来,现在天桥的早市,其实和农村的集市差不多,区别就在于摊位多人流量大。
摊位多东西齐全,价格也比较便宜。韩屯村的妇女不差钱,看见合适的就买,挑挑拣拣的一个多小时过去。七点半的时候,早市收摊,一群人大包小袋,就没空手的。
把东西放到卡车的车厢里,赶到故宫的门前,正好是八点,故宫开门了。
刘冉提前买好了门票,站在故宫的门口等着大家。她就在这里工作,还专门给大家找了个讲解员。
有了讲解员的详尽解说,这次故宫之游比较圆满。众人看过占地千亩的故宫,再也不说悠悠姥爷的艾王府大了。
上午十点,从故宫出来,刘冉带着大家去了京都家具厂。在展示厅里,大伙各自挑选着自家需要的家具,仔细的记在各自的小本子上,最后交到林管家那里,一块汇总后,以震宇公司的名义购买。
昨天回去后,韩志杰和韩道存俩人连夜给韩屯村打电话,把京都的情况汇报了一下。
说到六套公用房的布置,老首长的家具,悠悠姥爷操办,剩下了五套,就在京都家居厂买。二套仿古家具,三套组合家具。
房间里的装饰品和床上用品,让悠悠姥姥挑选,一群大老爷们还真不懂。再说,悠悠他们家,已经布置好了,相对比较清闲。
悠悠看着展厅里各种材质的仿古家具,就走不动路了。这可都是货真价实的上等硬木,别说在后世了,到了新世纪,每件都是千金难求的珍品。
悠悠磨叨着姥姥,每种材质的仿古家具,都要了一套。林爷爷看不上这些家具的做工,对悠悠说:“咱们家里的哪件都比这些强,你要是喜欢,爷爷回家就给你收拾出来。”
悠悠给自己找借口:“林爷爷,咱们家里的都是老家具,没这里的家具新。”
姥爷疑惑的看着悠悠:“你不是喜欢老家具吗,咋又改主意了。”
姥姥给悠悠开脱:“小孩子,可不都喜欢新东西。”
悠悠无语的看着姥爷,在心里吐槽:有您老人家这么拆台的吗,看俺姥娘,还知道给自己找借口。
林管家笑着说:“那还不好办,咱们家的木工组,比这里的师傅手艺高多了,回头让他们给你做新的,保证比这里的好。”
悠悠问他:“林爷爷,光手艺好不行,咱们家有这些木料吗,这可都是硬木。”
“哎哟,小小姐,你咋啥都懂啊,还知道做仿古家具得用硬木。国家供应的硬木咱们买不到,可废木料里硬木多的是,价格还便宜,比普通的木料都低,烧锅都没人要。”
悠悠疑惑的问:“林爷爷,京都人都傻吗?旧家具没人要,嫌弃款式老,用起来不合心意。可好木料应该都懂,咋也没人要啊。”
“悠悠,你长期住在韩屯,不知道这两年京都变化可快了。原来的房子窄小,住的都挤吧。这两年工资连续增加,人们手里有钱了,就想着翻盖房子。
新盖的房子宽敞,老房子上的木料就用不上了,都得换新的。现在的年轻人,时兴买组合家具,很少有自己做家具的。木料再好,没用处就是废物。”
听他这么一说,悠悠眼前一亮,又多了条生财知道。想到这里,赶紧对他说:“林爷爷,那咱多买点,放着自己做家具用。”
姥姥看着悠悠的财迷样,也知道她那商城里硬木都是天价,就对林管家说:“老林哥,咱们家的孩子多,说不定以后谁喜欢,既然现在硬木好卖,你就安排人多买些,让木工组抽空做出来。再过几年,等老一辈的手艺人干不动了,这些老家具真的没人会做了。”
“夫人,您就放心吧,咱们的木工组、绣坊和后厨,都收了好些徒弟,也不是外人,都和咱们沾亲带故的,慕名求过来的。
等他们学成了,挑些好的,咱们自己留下来就是了。以后少爷和小姐都大了,他们成婚的东西,也该准备了。
大小姐结婚仓促,又赶上那么个年代,好多东西都没来得及,现在时代变了,咱们可不能再委屈了孩子们。”
悠悠听的满头黑线,这都哪跟哪啊,还能愉快的说话不。家里昊昊最大,今年刚十五岁,用得这这么早吗。
不对,应该是智慧最大,她今年20岁,到了结婚的法定年龄了。可她今年刚考上硕博连读的研究生,还得四年才能毕业。
不过只要能把珍贵的硬木买到手,爱咋猜思咋猜思去吧。悠悠无奈的选择闭嘴,这个时候,咋说都不合适。
昨天都看好了,今天就是填补些,大伙选的也比较快。刚过十一点,大伙就选完了。各自的清单交到林爷爷的手里,接着奔向全聚德烤鸭店,桂金在哪里提前订好了房间。
如今尽管人们的生活好了,来全聚德吃饭的还是很少。一行人赶到的时候,才上午十一点半,吃午饭早些,店里基本没人。
全聚德没有二十人的大桌,一行人坐了八桌,占了大厅快一半的地方。全聚德的服务一如既往,每桌都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在他们周到的服侍下,大家吃得心满意足。
第611章 劫道
“大一号”所在的那桌,桂金知道她饭量大,特意的吩咐多上了一只烤鸭。
“大一号”吃饱了,满足的说:“咱在家天天吃肉,不是炖就是煮,还没吃过烤的鸭子,可真好吃。不过,这样吃也忒麻烦,俺那一大家子,要是这个吃法,专门一个人做饭,也顾不过来。”
看大家都说好吃,林管家给大伙预定了一批烤鸭,每人两只,让大伙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全聚德在下午三点,给送到友谊商店的门口。
说好的今天下午三点回家,晚上八点多就到家了,烤鸭密封好了,应该还是热的。
饭后,大伙紧赶着去友谊商店买东西,卖完就回村了。
打算的是挺好,谁知道村里的这帮老娘们,进了商店就出不来了。也不是出不来,东西买的拿不了,出来放到卡车里,转身就又进去了。
昨天是光看没买,手里没有外汇劵啊,今天人人都握着2000元的外汇劵,可劲的买啊。
不论啥时候,女人都是购物狂,特别是一大帮的妇女一块购物,很快就能形成抢购的风潮。
八十年代初,2000元的购买力还是很可观的,何况是实际价值高了近一倍的外汇劵。
韩屯村的人们虽然有钱,可从几十个平米的平房,搬进五百多平房的楼房,家里缺的东西多了。
下午三点,妇女们手里的外汇劵,都没有花完,还有许多该买的东西,也没有买齐。
她们就说了,进次京不容易,晚些再回去吧,咱自己开车,五个小时就到家了,连夜往家赶呗。
大伙都没意见,悠悠赶紧去车里休息了。开卡车的司机,也跟着悠悠学,抓紧时间把自己家的东西买完,去车里休息。
烤鸭店里把烤鸭送了过来,全都密封好了。悠悠姥爷也从家里赶过来了。
一觉睡到下午五点多,妇女们总算出来了。在友谊商店买的家具和洗衣机,提货单也交给林管家了,他联系部队的货车,一块给捎到村里。
大伙买冰柜的不多,所有人都买了双缸的洗衣机,还有买落地电风扇的,这些都是大件,提货单也交给了林管家。
找了一家饭店,简单的吃了碗炸酱面,六十多个人吃完就到下午六点了。大伙匆匆上车,抓紧时间上路了。
三辆卡车的车厢里,放满了大伙购买的东西,不是窗帘就是床上用品,都是软和物品,人往上面一坐,还算舒坦。
妇女们挤着坐在后面的车厢里,为了方便,男同志都坐在前面的驾驶楼里。
“大一号”被妇女们撵到悠悠开的吉普车上,大家嫌她个头大,占的地方多。
晚上七点半,天色就暗了下来,别说车了,人都很少遇到。打开大灯,顺着平坦的柏油路,夜路也不难跑,速度倒是比白天还快。
回来的时候,依然是悠悠在前面领路。
虽然是跑夜路,悠悠下午睡了两个小时,精神充沛,“大一号”说话高门大嗓的,也挺提神。
进入冀中地区,土地盐碱化较重,路边的村庄明显减少,好长时间看不到一个,道路的两旁全都是一人多高的芦苇,看着挺渗人的。
不过四辆车都开着大灯,将道路照的通亮,悠悠只管闷头往前赶,到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不是“大一号”喳嚎外面都是芦苇,悠悠连这都没发现。
突然,前面的路上横着一根粗大的木头,悠悠狂按喇叭,紧急刹车。
后面的三辆卡车也停了下来,坐在驾驶楼里的男同志全都下来了,走到前面看情况。
道路两旁的芦苇荡里,一下子出来三十多个人高马大的壮劳力,手拿铁锨和钢管。悠悠的车前面,被扔了个一百多斤死猪。
他们一边高声的嚷嚷着:“你们咋开车的,把俺的猪压死了。”一边快速的围了过来。
悠悠跳下来就想把车门关死,哪料到“大一号”行动迅速,打开后车门就跳了下来。紧接着,姥爷姥娘和二爷他们也下来了。
悠悠还是把车门关死了,一伙人看到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就“大一号”一个妇女,虽然个子大些,他们也没看在眼里。一连声的喊着:“赔钱!赔钱!”
悠悠看了一眼,死猪就扔在车前一米多的路面上,连点鲜血都没有。在这月黑风高的荒郊野外,明显的不是劫道就是讹诈。
悠悠是干什么的,来自后世的知名电商,千亩仓储园用的全是机器人护卫,这点人就来劫道,找死的节奏。
不动声色的放出上百个隐形护卫,有着浓浓的夜色做掩护,作弊挺方便。
在这样的场景里,悠悠想起了说书的开篇词:“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没想到这辈子能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一次。
从仓储园里翻出个夜间自动录像机,悠哉的关注事情的进展。
姥姥坐在前面,对情况了解的比较清楚,小声的说道:“碰上劫道的了。”
“啥!”
“大一号”惊讶的高声喊道:“这可是新中国,不是说书唱戏,咋还有劫道的。”
她话音未落,对面的人就喊上了:“啥劫道的,你们轧死了俺的猪,赶紧赔钱。”
说话间,韩志杰他们就过来了。后面车厢的妇女,由于车棚挡着,根本不知道情况,一片喊声:“怎么了?”
“咋不走了?”
也有心大的:“停下来了,我下去方便一下。”
看到三辆车才下来了十几个男人,后面车厢里都是妇女的声音。对面劫道的胆大了,大声的恐吓:“拿5000元钱放你们走,没钱就留下来给死猪抵命。”
“大一号”根本就没弄明白状况,气得大声的反驳:“你们这是金猪还是银猪,张口就要5000元。”
韩志杰他们一听,就明白了。看到对方人多,又都拿着武器,就低声吩咐韩道存:“去拿钱,打发他们走。”
二爷对他们说:“天黑看不清路,把你们的猪压死了,肯定得赔,不过谁家出门带这么多的钱,你们让一步,一千元钱不少了。”
第612章 放狠话
“啥,你个老东西,出门没带眼是吧,你们四辆车没5000元钱。兄弟们,上!去他们车上看看,都有什么东西。”
对面领头的一挥手,那些人开始向后面的车围过去。
韩志杰赶紧喊:“慢,我这就让大伙凑钱,你们不就是要钱吗,再出别的事,可就不能善了啦。”
对面也有人犹豫,劝说道:“他们既然愿意出钱,就这样吧,真弄出大事来,惊动了公安就不好了。”
听到这话,一部分人停了下来,一部分人依然往车旁凑,高声的喊着:“他们就十几个人,怕个球,车上保准钱多,过去看看再说。”
时间一长,后面车棚里的妇女,就弄清了状况,吓得鸦雀无声。
姥爷和姥姥,赶紧把悠悠拉倒身后,二爷他们自动把悠悠围到中间,保护起来。
悠悠小声的安抚姥姥:“姥娘别怕,您忘了我的机器人了。”
姥姥拉着悠悠嘱咐:“不到万一别用,千万不能让外人看到,他们不就是图钱吗,给他们就是了。”
韩志杰带着村里的男人,自动站成一排,拦在路上,挡到了劫匪的前面。
韩志杰大声的问道:“要钱给你们钱,还想咋的?”
对面的人挥舞着手里的家伙什,嚣张的说:“你们老实的蹲在地上,让我们搜一遍,搜完就放你们回去。”
“对,你们不是没带那么多钱吗,我们搜过了,多少就那样,多了是我们的,少了用东西顶帐。”
悠悠没忍住,大声的耻笑他们:“拿个死猪讹人,差不多就得了,抢劫可是犯法的。”
悠悠的话还是有作用的,几个年纪大的听了,开口劝道:“五千块钱不少了,他们愿意拿就这样吧。再多也不可能,真拿了人家的东西,万一他们报案,翻出来就是证据。”
有几个十七八的小年轻,高声的喊道:“怕犯罪以后别跟着,这都啥年代了,胆子还这么小。《少林寺》上都说了,杀富济贫,替天行道。”
悠悠猛的意识到,因电影《少林寺》放映引起的社会犯罪已经开始,这也是八三冬季严打的起因。
有个二流子看着悠悠,讽刺道:“你个小丫头片子,还敢威胁爷爷,今天不论钱够不够,都不能绕了你,乖乖的跟爷回家,就放他们走。不然,都留下来喂野狗吧。看到了吧,这一人多深的芦苇荡,就是你们的埋身处。”
他话音未落,韩志杰高声喊道:“给他们拼了!妇女都下车,找家伙什拼命。”喊着带头往上冲,其他人一点犹豫没有,跟着就冲了出去。
姥爷和姥姥紧张的搂住悠悠,俩人吓得浑身发抖。
“大一号”站到悠悠的身旁:“别怕,我护着你,他们打不死我,你就没事。”悠悠的心里,猛的一热。
对面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也是一愣,咋说变脸就变脸,不按常理出牌,赤手空拳主动挑衅拿利器的。
也就这一愣神的工夫,悠悠指挥隐形的机器人发动,强高压电流准确击中,所有的劫匪一时间都僵直在原地。
韩志杰他们冲过去,顺手把武器夺了过来,使足力气挥舞,眨眼的工夫,劫匪全部倒地,蜷曲成团,大声的呻吟。
二爷看到这种情况,赶紧喊:“志杰,把木头抬开,赶紧走。”
韩志杰他们手持钢棍,看着劫匪。过去几个人,很快就把拦路的木头抬开了,死猪也扔到了路旁。
妇女们刚从车厢里下来,二爷大声的对她们喊:“赶紧上车,马上走。”喊完自己带头回到车上。悠悠上车前,把自己的机器人收了回来,还没忘给所有的劫匪补了一刀。
四辆车一起发动,悠悠带头冲了出去,最后的车辆开到韩志杰他们站的地方,稍一停顿,十几人快速上车,飞速的往前赶。
一伙劫匪,都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连个能站起来的都没有。姥姥看到这种情况,若有所思的瞄了悠悠一眼,见悠悠调皮的对她眨眼睛,才长长的出了口气。
二爷担心的问:“悠悠,吓着了吧?”
悠悠轻松的回答:“没有,二大爷,志杰哥他们真厉害,一个打俩,把他们都撂倒了。”
“大一号”大大咧咧的说:“早知道他们这么熊,就不该和他们废话,上去直接揍趴下。”
悠悠姥爷严肃的说:“悠悠,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不能乱说话,你也不小了,得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你记住姥爷的话,不论啥时候,人都是第一位的。钱是人挣的,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大事。自古道破财消灾,就是这个道理。
刚才就因为你一句话,让劫匪动了杀机,将大伙都置身于危险之中。这次是赶巧了,这伙劫匪身手弱。不然就凭志杰他们十几个人,今天咱们真的就交待在这里了。”
“大一号”不同意悠悠姥爷的说法:“今天这事可不怨悠悠,是这帮东西太贪了,五千元钱还不满足。要是真的让他们动手搜,车上那么多的妇女,说不定出啥意外。”
二爷懊恼的说:“都怨我大意了,不该带着这么多妇女赶夜路。没想到现在外面的社会这么乱了,竟然连劫道的都出来了。从解放到现在,还没听说有这种事情发生。”
“大一号”也有点后怕了:“二爷,今天这事怨不到您的身上,都是俺们这些妇女,买起来东西不知道走,才耽搁了回家的时间,不然咱们早到家了。”
也是,下午三点出发,五个小时的路程,晚上八点就到家了,回家再吃晚饭也不迟。
悠悠姥姥不解的说:“二爷,您老说这社会是咋了,现在分开地三四年了,人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强。不缺吃不缺穿的,咋干起来这劫道的事来,这要是搁从前,可是杀头掉脑袋的大罪。”
悠悠姥爷接过来:“现在这罪也不小,劫道的见财起意,杀人劫货就在一念之间,杀人抵命可不就是死刑。”
第613章 信仰丢了
二爷叹了口气,开口说到:“土地分开了,集体垮了,人心也散了。人们的生活是好了,可信仰丢了。
从前,小偷小摸被抓住就得游街批斗几个月,全家人跟着受连累。现在偷了东西,送派出所里罚些钱,当天就放出来了。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月搞的声势挺大,最后就制定了个村规民约,真有人违犯了,村里又能咋地,还能把他们的耕地收回来。
就像咱们这次分房子,地区的工作组亲眼看着,还不是重新抓了阄。”
“大一号”说起这个就气愤:“不重抓玉林叔被他们诬陷,重抓俺家就吃亏了,还好二号叫二爷您家给抓去了,要是被韩玉臣他们家抓到,我也得闹着重新抓。
工作组做的阄他们都能说作弊,韩玉臣自己做的阄,我也说他作弊,他当干部的都耍赖,俺小老百姓怕个啥。”
悠悠姥爷奇怪的说:“抓阄这事真蹊跷,两次的阄基本一样。像这样的巧合,从来没有听说过。”
“还真让韩玉臣他娘说准了,啥人有啥命,老天爷在天上看着哪,两次抓的都是最孬的阄。不认命能咋的,一大家子都被公安局抓走了。”“大一号”幸灾乐祸的说道。
悠悠姥姥叹口气:“唉,也该玉臣他们家倒霉,把张书记伤的那么重,全家的男劳力差不多都被抓了,还有几个逃出去的,一时半会也不敢回来。”
二爷却说:“张书记要不是伤了腰,只是被玉臣娘挠破脸,最多关他们几天,就得放出来。
他们家的人都知道逃脱人的藏身之处,公安局肯定也知道,为啥不抓他们,就是借着犯案人在逃,拖着不定案,多关他们几天。
等张书记伤好了,公安局也不能一直关着他们,判两个带头的,其他人都得放出来。
看着吧,他们家的人回来了,咱们村还有的闹。这人啊,一旦撕破了脸,不论对错,都给你对着干。吹着浮土找裂纹,鸡蛋里面挑骨头,无事生非,找着由头的闹。
玉林啊,就是心太软,要是上次把他们分出去,咱们重新整合起来,啥问题都解决了。”
“大一号”轻松的说:“二爷,这还不好办,他们要是不改,啥时候闹腾啥时候把他们分出去。”
二爷接着叹气:“你想的太简单了,咱们村新建的两个厂子,可都是摇钱树啊。
当时他们怕赔钱,不想兑钱买机器。看到赚钱他们肯定得要厂子,咱们村里就更加的别想安生了。”
听了二爷的分析,悠悠高兴了。韩玉臣家的人逃的好,再过两月,严打就要开始了,到了那时,就有他们后悔的了。
故意伤人,致人重伤,团体作案,持械对抗公安执法,这些罪名,可都在严判范围内,数罪并罚,轻的都得判十年。
十几年以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他们家再想称霸,难度就大了。
一路高速行车,开出去一百多里路,才遇到一个市级的城市。
进入城市,看到路旁有个公共厕所,悠悠就把车停了下来,后面的车辆也跟着停下来。
妇女们还没从惊吓中缓过来,下车就往厕所里钻。“大一号”笑话她们,吓尿了。
所有人很快集聚到一起,道路两旁有路灯,现在夜里的温度还在20度以上,倒是没觉得冷。
悠悠姥爷和姥娘,感激的说:“谢谢你们,豁出命的护着俺悠悠。悠悠过来,给你的救命恩人鞠个躬。”
给村里男同志鞠躬的可不是悠悠一人,村里的妇女们集体对着他们鞠躬,由衷的说道:“谢谢!谢谢!你们是俺们的大恩人。”
“今天要不是你们,我们可就吃大亏了。”
“你们能豁出命来的护着俺们,这份恩情俺至死不忘。”
一群年轻的妇女落入成群的歹徒之手,肯定得吃大亏。村里的男爷们,最多损失些财务,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进京村里一家一人,所以这些妇女和男同志有亲戚关系,可都不是至亲。
他们在人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