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为了避免白色污染,现在的人们可没有环保意识,悠悠从没打过塑胶产品的主意。
  “悠悠,姥姥昨天看了,你那商城里就能买到制造方便面和火腿肠的机器,价格也不算高,比现在国外的机器价格低多了。
  只是不知道现在外国人的这些机器,让咱们国家买不?”
  姥姥这两年通过的英美交易,也掌握了这些国家的限购政策,好多的机器,特别是华国没有的,他们都搞限购。好多的精密机器,直接禁购,目的就是限制华国的发展。
  他们恢复对华建交,不过是把华国当做销售市场,在经济上重新掠夺。
  “不是为了对外有个正当的说法,有俺悠悠这宝库,谁稀罕买他们的垃圾机器。
  悠悠,回去你就在商场里订购纺纱机器,咱就说通过深南震宇公司进口的,质量好价格还低。
  先把临水地区的五万锭的机器进来,石庙的等他们盖好厂房再进。
  你援朝舅舅说了,以后临水震宇公司的外汇归咱自己使用。姥姥想了,咱也去京都的友谊商店,给村里人买欧式家具去,和别墅配套还是欧式家具好。
  姥姥小时候不记事,听你舅姥爷说,俺们俩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姥姥过去风光的时候,也没给村里人办过事。
  后来咱们家落难了,韩屯村又照顾了咱们十多年。咱家老的老小的小,你爸妈还不会干农活。可咱们的日子,过的比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好。
  这虽然是你舅姥爷照顾咱们,可要是乡亲们不愿意,光靠你舅姥爷当支书也办不到。
  这几年咱帮乡亲们办了一些事,村里人对咱们感恩戴德的。比起小靳庄的靳耀华,姥姥我心里有愧啊。
  孩子,咱们村里这次集中建房子,姥姥也没想独资给大伙建楼房。咱毕竟不是在国外,枪打露头鸟不得不防。
  我就是想尽力的帮着大家,你那商城里的东西质量都高,也别管赔了赚了的啦,各种建材都要最好的,价格咱按照国家的标准。
  五百万耀华给小靳庄建了一百座楼房,咱最多搭进去三百万。”
  悠悠提醒姥姥:“姥娘,人家耀华出资五百万,大伙都清楚,您老搭进去的钱可没人知道。”
  “人怕出名猪怕壮,姥姥到了这个年纪,更加的明白这个道理。姥姥不要虚名,就图个心安。”
  悠悠暗地里吐槽:您老甘愿用三百万买心安,可我赔出去的可不是三百万。
  姥姥说的三百万,算的是现在的物价,后世里物价比现在高了上百倍,三个亿差不多。
  后世里的房子,一个平方造价最低上万元。小靳庄的楼房接近六百个平方,五百万元都不够建一栋的。
  现在这个年代,靳耀华用五百万元钱,建了一个拥有百栋六百平方别墅的高标新村。
  不过说说回来,现在的五百万,绝对比后世的三个亿令人震撼,就是在国外,五百万元也是笔大财产。
  姥姥也够大气的,三百万元在国内,更是笔巨款。
  只要姥姥乐意,悠悠也不在意。穿越大神让自己做跨年代的电商,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两个时代人们的不同需求的。


第556章 放宽眼界
  提起建房,姥姥说道:“我还是中意小靳庄的别墅,特别是一楼的大书房,你姥爷就喜欢摆弄老物件,真得有个专门的房间。”
  悠悠也喜欢小靳庄的别墅:“您喜欢咱就盖,反正是自家出钱。再盖房咱还在村头住,不影响村里的布局就成。
  再说了,村里准备给老首长盖一套,也得带书房吧。姥娘,咱也跟着老首长搞一次特殊。”
  姥姥看着她叹气:“悠悠,你说这话思想有问题。以后就是大姑娘了,说话办事得多考虑一下。
  老首长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那就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咱们钱再多也不能和他老人家相提并论。”
  得,被教育了。
  为了老人家的心脏着想,悠悠还得违心的认错:“姥娘,我知道了,以后说话小心些。”
  “孩子,这两年虽然开放了,可也不能信口开河,老话说祸从口出,搁啥时候都有道理。”
  回去的路上,四个人都有精神,看来昨夜休息的不错。
  韩道伟先开的口,他说:“秀芹姑,咱村里这几年积攒了四千万的资金,我估计村民手里也得有二千万。俩厂的机器不够,咱就先买一个厂的。”
  二爷也说:“出去这一趟,我也看明白了。要想富,还得靠建工厂。咱村里也是这样,自打建了肉联厂,收入才高了起来。
  本来我觉得咱们村除了房子不如他们,收入也不比他们差,可昨晚听援朝一说,才知道咱还是眼界低。
  怪不得外国人过得好,人家会做生意啊。面条人家卖的比肉都贵,二两的火腿肠能卖出一斤肉的价钱。
  就说这机器吧,比咱国家的好用,价格也高,就这还不卖给咱们。
  秀芹,这造火腿肠的机器再贵咱也买,就冲这三四倍的利润就值。咱们做午餐肉,还不到一倍的利润,每年就收入两千万,要是做成火腿肠,年收入就得过亿。”
  韩道伟却说:“二爷,我觉得咱们还是先买速食面的机器。
  面粉厂的利润太低了。要真想援朝说的那样,速食面的利润比肉食厂还大。
  大伙昨天让我算账,守着各级的领导,具体的我也没说,现在就给你们交个底。
  咱村现在的面粉厂,每天的生产量是五十吨,月利润十万元,每斤才三分钱的利润。
  要是加工成速食面,利润太大了。援朝说二两的速食面五毛一袋,面粉一斤才三毛八,一斤毛利润二元多。
  别说二元了,就是一元的利润,五十吨的面粉你们说能挣多少钱,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二爷”激动的说:“一天十万元。”
  接着他又说道:“我说道伟,你不能这么算账,速食面能卖这么高的价格,可不是光用面粉就能做出来的。”
  韩道伟解释道:“二爷,您老说的我也考虑到了。咱们都没见过速食面啥样,可援朝吃过,他也说了就是能泡着吃的面条。
  你们想啊,这面条能掺啥东西,就是用油炸熟,一斤面能用多少油,撑死一两油。上好的芝麻香油一块五一斤,这才多少钱。
  关键是制造机器,你们想啊,咱们生产的午餐肉和粉肚,和咱们自家用锅煮的肉,味道可是差多了吧。一样的肉,做成午餐肉味道就是好。”
  还真让韩道伟懵对了,方便面还真是油炸的。生产方便面,离不开一种特殊的食材,那就是棕榈油。
  一条生产线每一分钟能产出500包100克的方便面,每炸一包方便面,耗油12克,也就是说一斤方便面耗用60克棕榈油。
  据悠悠所知,现在世界上的棕榈油正是低谷时期,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初期,每斤价格大约0。5元人民币。
  二爷被韩道伟说动了心,他犹豫着说:“等秀芹问过再说吧,最好是两种机器都能买,就是晚盖两年房子俺也乐意。”
  韩玉林说的话和他俩不同:“二爷,道伟,我是这么想的,机器咱们买,房子咱们也盖。咱们村里的房子都拆了,不能让大伙在防台上挤吧一年。
  再说了,盖房才用多少钱,小靳庄的楼房最好,一户也不到五万,咱们村六十多户,最多省下三百万,排不上啥用场。
  地区在咱们村里搞试点,物资供应能列入国家计划。咱要是搭不上这班车,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等以后咱们有钱了,再想建房,谁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政策。
  要是没有国家的支持,花高价买建材咱们不怕,有些物资就怕花高价也没处买去。你们想想,咱们村都盖楼房的话,得用多少的钢筋和水泥。
  现在,国家改革开放,这些建材产量增加了,可用量也大了,县里和地区都在建新工厂。
  这两年,集市上的钢筋和水泥价格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卖。就连石头的价格都是成倍的往上翻,还得提前交款预定。
  砖瓦的价格倒是没变,可提前一年交款都排不上号,我看早晚得涨价。今年滩区家家户户都建房,砖瓦更紧张。”
  悠悠暗地里给舅姥爷点赞,他老人家看问题就是高,对形势把握的太准了。
  其他建材悠悠能从后世买,可这土制的砖瓦,后世还真没有。
  二爷也迷糊了,他说:“玉林说的也是,出去这一趟,我对他们的楼房还真动心,晚两年建房我也想盖楼。
  砖瓦咱们现在交上钱能等,可盖楼钢筋和水泥用量太大了,咱们平时用些让秀芹帮忙,她能答应帮着建猪圈和沼气池,不知道得托多少人情,往里搭多少钱。
  盖楼可不能全靠她了,咱们不能难为自家的姑娘。可除了秀芹,咱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再说了,这次能让咱们村做试点,援朝和李书记都没少给咱们帮忙,咱们得让他俩说得起话来,这楼房咱们还真得盖。”
  悠悠姥姥关键时候开了口:“二爷、哥、道伟,你们听我说一句。这些年村里对我的恩情,我都记在心里。
  我虽然不能和小靳庄的靳耀华比,可这两年震宇公司还真挣了些钱,我没能力给大伙出资建楼房,但能帮着村里买机器。钱不够,我可以让建业垫资,等咱们赚了钱,再还给他就是了。”


第557章 感谢
  舅姥爷知道姥姥的家底,他也知道建业的情况,听姥姥说完就开了口:“秀芹,哥代表咱全村人谢谢你。你这么做,哥哥也赞成,咱兄妹俩可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二爷说话都打磕巴:“秀芹,我刚说了不让你作难,你就帮全村人架这么大的帐。孩子啊,你就没想过,万一咱们赔了,这么多的钱,你全家几辈子也还不上。
  不行,你这办法二爷我不同意。”
  姥姥笑着劝他:“二爷,咱这不是还没问清楚得用多少钱吗?您老不知道建业的情况,他在国外产业大着哪,至少不比靳耀华的小,垫个千吧万,他有这个能力。”
  二爷着急了:“傻孩子,人家靳耀华是为了感谢乡亲们帮他养高龄的母亲,建业和咱韩屯有啥关系。
  听老首长说,你婆家在京都可是有名的大户人家,要不是赶上这年月,你根本进不了他们的家门。
  本来他们就看不上你,幸亏震宇待你好,娘家不能在给你拉色扯后腿。”
  悠悠听了憋得难受:真不知老首长是咋说的,京城知名王府,成了有名的大户人家。
  姥姥笑着给他解释:“二爷,有些事您还真不知道,建业和震宇名义上是叔侄,其实和父子差不多。他对我十分的敬重,让他帮忙绝对没问题。”
  二爷也急了:“你这孩子,咋这么犟哪。我说不行就不行,不能让你为了娘家受挂落。”
  看二爷和姥娘争执,悠悠舅姥爷说道:“二爷,您老的好意我知道。现在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机会稍纵即逝,咱们摸到了这个门路,就得抓住了。
  秀芹既然有这个关系,就让她替咱们村出一次力,机会不等人啊。
  万一像您老说的那样,生意做赔了。她不是还有我这个哥吗,娘家还有四个侄子,我们一大家子,早晚总能还上的。”
  韩道伟也参与进来:“二爷和玉林叔,您俩听我说一句,俺秀芹姑给咱全村出力,不论好坏都是咱全村的事,不能让她一个人担着,也不能让玉林叔一家子担着。
  等秀芹姑问出结果,缺的钱咱们村里打欠条。新的项目咱们不知道,可肉联厂效益高,一年能挣二千万,还帐不是问题。”
  “道伟这个办法好,玉林和秀芹你俩也别争了。等秀芹问清楚了,钱够了正好,钱不够也是咱们全村担着。
  二爷还是那句话,不论结果如何,咱村里人都感谢你。你能有这个想法,就是把娘家人放在了心上。”
  姥姥哽咽着说:“二爷,俺们兄妹从小失去亲人,村里谁家的饭没吃过,谁家的炕没睡过。在俺的心里,全村人都是俺的亲人。”
  韩道伟说:“秀芹姑,俺年轻早年的事情不清楚,可这些年俺都明白,咱们村里能有今天,还不是多亏了玉林叔和您。
  打我记事,咱村就比其他村过的好,吃得饱穿得暖,一个工值挡别村两三。
  这几年更好,生活好的村里人对外都不敢说,哪家不是十万户。去年分钱大伙都不敢拿了,领张收据让村里代管。
  大伙心里都明白,前些年有玉林叔这个老功臣带着,咱村里多得了不少好处。
  这几年国家政策开放了,秀芹姑门路多,帮着村里建厂发了财。
  俺援朝兄弟在地委当领导,更是没少给咱们村办事,上级部门在咱们村里搞各种试点,可没少给村里带好处。
  其实大伙心里都明白,要不是有俺援朝兄弟,试点在哪不能搞,咱韩屯村可是够偏僻的,又是黄河滩区。”
  为了儿子今后的进步,韩玉林可不敢领这个功:“道伟,你是村干部,可不能跟着大伙犯糊涂。咱村里能当各种试点,跟援朝关系可真不大,主要是咱们村发展的快,有经济能力。”
  韩道伟接的也快:“玉林叔,咱村的钱都是俺秀芹姑带着挣下的,可光有钱没人也不行。”
  二爷对他说:“道伟,玉林说的对,咱们村发展的好,各部门才来搞试点。要是咱们村穷的叮当响,援朝就是当再大的官,顶多给咱们村多发点救济。
  外村的人咱们管不着,咱们村的人得转换思想,不能咱们花了钱,再让援朝背个偏袒的名声。
  援朝年轻,正是进步的时候,咱们帮不了孩子,也不能给他拖后腿。
  咱们村以后的发展,还得全指着援朝哪。他就是咱们村的名声,他发展的越好,咱们村的名气就越大。”
  韩道伟真心的说:“二爷,还是您老说的是,俺这境界就是不行,回去俺就把您的话告诉给大家,咱们村里人以后说话真得注意。”
  韩玉林感激的对他俩说:“我替援朝谢谢你俩,孩子以后做不到的地方,还得靠你们给大伙解释。”
  二爷大包大揽的说:“玉林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二爷虽然不是村干部,在全村人心里,他的话还是挺有份量的。
  韩玉林转换的话题,他说:“提到援朝,我对建房有个想法,说出来你俩先议议。
  咱出去看了三个村庄,我个人比较中意小靳庄的楼房。主要是看中了那房子的宽敞房间多。
  爱国他们兄弟四人,三个不在家的,在村里每人也就建一套房子。过年过节的回来,也有个住的地方。
  眼看孩子们都大了,结婚后都得有自己的房间,房间少了还真住不开。
  我这当爷爷的,年龄越大越盼着孩子们回家。这手里有俩钱了,也想给孩子们置办个过活(家产),算是我当老人的一点心意。
  昨夜大伙的意见也对,以后实行计划生育,一家两个孩,房间多了也是浪费。
  单独给孙子建房我也有钱,可垫村台这工程太大了,咱们还准备新建两个厂子,到麦收不足俩月了,面积太大时间来不及,有钱也垫不出来。
  这次垫村台,我想趁机要求多垫些地基,社会发展的这么快,咱们得为以后建厂准备着。”


第558章 齐心协力
  韩道伟也说:“我不光喜欢小靳庄的院子,我还看好小靳庄的村庄布局,特别是他们的街道,宽阔平坦,绿化带和下水道都配备齐全了。
  还有,我觉得在绿化带里栽果树比绿化树好,符合咱们农村的特色,规划好了也挺美观。”
  二爷说:“小靳庄的房子其实挺适合咱们村,玉林也说了,咱滩区垫村台难,今春全区北五县的劳力,才垫了张集公社17个滩区村庄的村台。
  听援朝说,临水地区二百七十多个滩区村庄,都垫完得十多年。这十多年里,咱们再想建房可就难了。
  咱们村的情况更特殊,男孩娶亲不用说,女儿大了也招女婿,都得给他们准备房子。
  幸亏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家两个孩加上老人,三层楼住着正好。
  我是这样想的,这次垫村台,李书记虽然答应咱自己出资垫宅基,可现在多了建厂的事情,咱就得订个制度。
  孩子满十五岁的才能垫,十五岁以下的结婚生子咋着也得十年以后,现在就盖房子准备着完全没必要。”
  二爷的话刚说完,韩道伟就接上了:“二爷,还是您老考虑的周到,这制度确实得订。”
  韩玉林也说:“二爷,回去咱们就开会,把制度订下来,尽快把村台的面积落实了,报给上级部门。我估计,各村的村台都快完工了。”
  中间休息的时候,韩玉臣主动要求和韩道伟换车,说是有事情找韩支书汇报。
  韩玉臣一直和大伙坐在卡车棚里,他和韩道伟这个“笑面虎”正好相反,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老阴天”。
  俩人一刚一柔,一文一武,是韩玉林的左膀右臂。三人一个班子,从来没闹过矛盾。
  韩屯村三百多人,主要是两大家,韩道伟和韩玉臣分别是俩个家族的代言人。
  另外,韩志杰和韩道法是一支,夯和他叔是一支,加上二爷哥俩和“高高三”父子,富农韩道荣和悠悠舅姥爷是单门独户,赵宝山家是外来户。
  说是七支人家和一外来户,其实韩道伟和韩玉林两支就占了全村人的一多半。村里的事情只要他们两家人同意了,基本上就算是成了。
  韩道伟的家族非常团结,韩道伟是他们家的名副其实的代表人物,顶门立户说话算数。
  韩玉臣家大小矛盾不断,他母亲和嫂子“老骡子”吵闹了三十多年,至今关系特别的紧张。
  韩玉臣有名的老阴天,不过和大伯母一家关系极好,“老骡子”的孙子韩道村就是他推荐的出纳职务,这几年两家的关系有所缓和。
  近年来,韩志杰兄弟四人成家立业,加上韩道法,似乎又成了一股小势力,有了话语权。
  韩玉林戎马生活二十多年,枪林弹雨中闯荡出来,加上四个人高马大的儿子,才能在村里立住脚。
  老少爷们有事都愿意找韩道伟,可要说镇场子,还得找韩玉臣。
  所以,他比韩道伟大了近十岁了,还是和大伙挤在卡车里。要是让韩道伟领着,大伙能把车棚给闹腾翻了。
  韩屯村三百多人的小村庄,也算是一个小社会,人情世故一样不落。
  车刚开动,韩玉臣就说开了:“二爷,玉林哥,大伙让我来给你们俩说说,咱们盖房子的事情。
  昨晚守着各级领导,大伙都怕露富,没敢说盖最好的楼房。其实,大伙的心里,都相中了小靳庄的楼房。再加上悠悠画的效果图,大伙的心里更中意了。
  靳耀华五百万不仅给村里建了百栋楼房,路面和绿化也是配套的,每套房子不到五万元。
  咱们村这几年村里分的,加一块每人七万多。各家养猪喂羊的收入,也都得在五万元以上。别说一家建一栋楼房,就是一人建一栋,也使不了的钱。
  嘿嘿,出去这一趟,俺也学洋形了,知道单独的楼房叫别墅。”
  怪不得人们背地里喊他“老阴天”,这笑起来都不爽朗,边笑边抓脑袋,悠悠都替他存留不多的头发担心。
  没用韩玉林说话,二爷韩德福就把他们刚才的意见说了。听完,韩玉臣高兴了,他说:“二爷,听您这么一说,咱们还真想到一块去了。这次各家都来人了,房子的事基本上就算定下来了。”
  接着二爷又给他说建新厂子的事情,当他听到悠悠姥娘主动为村里欠账买机器的时候,也激动了:“秀芹姐,真是太感激您了。姐您放心,咱们的买卖万一赔了,我负责给村里人要账,绝对不能让您出力还搭钱。”
  姥娘对他说:“玉臣兄弟,俺也是咱韩屯村的人,前些年生活那么困难,全村人从牙缝里挤出粮食,养活了俺们一大家子,这恩情俺们都记着那。
  现在俺有这个能力,给村里办些事,也是俺应当应份的,你们别再说这些感激的话了。”
  韩玉臣执拗的说:“姐,前些年咱村里穷,让你们一家跟着遭了不少罪。再说了,吴医生那一身的好本事,到哪都受欢迎,还能缺了吃喝。
  这两年生活好了,你们一家子的户口都迁回了京都,村里分配您说啥不要。这可不是小数,你家七口人小五十万,全村人心里都过意不去。”
  “玉臣你这话说错了,俗话说有时给一斗,不如没有给一口。姐心里明白,在哪动乱的年月,俺们一家能安稳的过下来,你们几个村干部,没少为俺担风险。”姥姥的话里满是感激。
  韩玉臣急了:“姐,上面有玉林哥顶着,俺们还真没为您做过什么。相反的,您们一家这些年可没少为村里做好事。大伙心里都明白,咱村的好生活,都是您给带来的。”
  悠悠姥姥赶紧说:“玉臣兄弟,这功劳俺可不敢领。咱们村能有今天,都是你们几个村干部领的好。
  石庙村和咱们条件基本一样,就因为干部闹矛盾,这几年就被拉下一大截。都说穷闹,穷闹,可真是越闹越穷。
  老话说兄弟齐心,其力断金。你们几个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咱们村只会越来越好。”


第559章 仙桃
  “姐啊,让您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不说别的,我在家里虽然不如道伟说话管用,可加上道存,俺爷俩还是能做主的,保证不给村里添乱子。
  二爷,您老在一旁看着,我要是做不到,您大嘴巴子呼我。”
  韩玉臣这话说的斩钉截铁,无比的坚定。
  二爷韩德福拍着他的肩膀:“玉臣啊,二爷信你。你们家的人多事杂,自己自家没少闹腾,可这些年从没给村里添过麻烦。孩子,真是难为你了。”
  韩玉臣苦笑着说:“二爷,俺秀芹姐刚才说的对,穷闹穷闹,越穷越闹。这几年生活好了,俺们家也不闹了,关系比原来好多了。”
  韩道伟和韩玉臣意见一致,加上二爷的支持,建房子的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二爷在村里年龄大辈分高,特别是他老人家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在村里的威信一直很高,名副其实的家族长。
  关键时候,好多村干部棘手的事,他一句话就能办成。有些人心里再不服气,嘴上也不敢犟。
  前些年,二爷一家虽然日子窘迫,在乡亲们的接济下勉强度日,大伙对他的也是相当的敬重。
  这几年,老首长的到来,加上宝景拜在悠悠爸门下,二爷在村里的威望更高,其他几家有事都爱找他商量,他隐约成了其他几家的代言人。
  吃午饭的时候,几个村干部和大伙简单的商议了一下,就把建工厂的事定了下来,速食面和火腿肠一起上。
  村干部马上把这个决定汇报给了各级领导,请求领导安排垫地基,舅姥爷狮子大开口,张嘴就要五百亩。
  李专员笑着说:“老韩哥,整个张集公社17个滩区村庄,总共才二千多亩的村台,你开口给增加了四分之一。
  还好今年的进度快了一倍,倒是能给你安排开。石庙你们回去也赶紧商量,尽快把面积报上来,我估计这几天,各村的工程就要完工了。”
  石庙的几个人赶紧答应:“李书记、援朝书记,我们回去就开会,明天一早报面积。”
  下午三点多,就回到了临水,和李专员他们一行领导告别后,姥姥让悠悠把大伙带到了自己院子。
  院子的大门旁,挂着深南震宇公司临水分公司的大牌子,非常的醒目,大门也让李保国漆得崭新闪亮。
  人们都认为这就是个公司,只有个别人知道,这是悠悠姥姥自己的产业。
  自公司成立起,玉玉阿姨就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挂名经理坐镇公司。
  她看到姥姥就扑了过来,委屈的说:“姑,您都一个多月没过来了,玉玉好多话要对您说,都找不到您。”
  李保国父女俩人,自玉玉结婚后,经常因为她婆家生些闲气,姥姥就成了她爷俩的协调人。
  不过看着玉玉光彩动人的面容,想来婚后的生活应该是相当舒心的。不知为什么,俩人结婚快二年了,至今没有孩子。
  村里人连着看了三天的楼房,看到这么大的院落,倍感新奇,在会客厅喝了杯茶水,就让姥姥带着他们四处观看。
  悠悠单独行动,去拿无中生有的投影仪,借机提前满院子溜达去了。
  现在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满院子的果树繁花盛开,到处飘满了花香。这个院子,和平城的一样,每个院落一种果树。
  后花园里,全是四年的红富山苹果,洁白的花朵缀满枝头,五亩的花海,赏心悦目。
  今年,各县的园艺场自己培育的红富山苗木,都成了三年苗,尽管成活率低些,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
  好多园艺场把二年苗都卖了出去,每颗二十元,接穗都买到了十元钱,大赚了一笔。
  今年,李专员没再找姥姥买苗木,他自己整天被各种关系户缠着要苗木。以前各园艺场找他,今年反过来,他找各园艺场。
  临水的这个院子,还不如洪城的那个精致,不过房间够大,大部分是通间,做库房倒是合适。
  尽管房间都上着锁,可大伙看的依然兴致勃勃,注意力都在院子里的各种果树上。
  特别是看到鸡蛋大的油桃,更觉稀奇。现在油桃还没成熟,外表和普通的桃没啥差别。
  “老骡子”惊奇的说:“咱家的桃树刚落花,这桃都长这么大了,熟了不得碗口大,该不会是仙桃吧?”
  姥姥赶紧给她解释:“婶子,这是油桃,熟了还没咱家的桃大,就是熟的早,比普通的桃早一个多月。”
  “早熟一个多月,那就是比杏熟的还早,这桃树好,保证好卖。秀芹,你能弄到这树苗不,明年给咱们村也弄一批,栽到街道两旁,能卖不少钱。”
  韩道伟夸她:“大奶奶您这想法好,咱们这次建房,也学小靳庄,街道和胡同都宽宽的,两旁的绿化带栽上果树,不光好看还实惠,卖不卖的无所谓,起码咱村里人自己吃着便以(方便)”
  让他俩这么一说,大伙都赞成。韩志杰说:“姑奶奶,您这公司里,栽了多少种果树啊,我都没查过来。咱们村以后栽果树,也照着您这公司来,一个胡同一样。
  村台垫好了,还得您给买果树苗,上次的防台上,您买的果苗大伙都说栽不活,栽上全活了。可惜去年上大水,全都淹死了。”
  “行,房子建好了,果树苗包在我身上。”
  一大圈转下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大伙赶紧上车往回走。临水到韩屯130华里的路程,回去得两个小时。
  悠悠往大卡车里放了两桶酸梅汤一箱蛋糕,让大伙饿了先垫吧几口。
  “老骡子”吃了口松软可口的蛋糕,问悠悠姥姥:“秀芹,这点心香甜软和,比饼干和糕点好吃多了,你家的代销点咋不卖?”
  “婶子,这是蛋糕,保质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